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高中化學疑點有哪些

高中化學疑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7 02:33:00

㈠ 幾道化學疑點

電解池中,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發生還原反應。發生反應,以及誰發生什麼反應,得看陰陽極材料和電解質~~有時電極本身就參與電解,而有時電極本身不發生反應,例如電解水。陽極為金屬時不一定陰極就不發生放應的,例如用電解原理來精煉金屬時,陽極是待提純的金屬,陰極是純金屬,電解液含有待提純金屬陽離子,電解時,陽極上發生氧化反應,金屬失電子,陰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得到電子在陰極上析出。書上應該有吧,多看看書,自己理解一下~~
電解飽和食鹽水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式中有水,是因為水參與了電解,電解氯化銅,陽極反應是氯離子失電子,陰極反應是銅離子得電子,如果是氯化銅溶液,也是陽極反應:氯離子失電子,陰極反應:銅離子得電子,因為在電解時,氯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水微弱電離)移向陽極,銅離子和氫離子(水微弱電離)移向陰極,由於氯離子失電子能力強於氫氧根離子,所以氯離子失電子而氫氧根不反應;銅離子得電子能力強於氫離子,所以銅離子得電子而氫離子不反應,這樣,反應中是銅離子、氯離子參與反應,水沒有參與反應。判斷某電極誰發生反應,要看該電極上離子得或失電子能力的強弱~~~不知是否解釋清楚啦~~呵呵,這部分知識需要自己好好揣摩,還有原電池,有的同學學完電解後,兩部分都混淆啦~~多看看書,多問,自己多多思考

㈡ 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一、知識體系零散,基礎知識不扎實,階段考試成績不穩定:
這一問題的主要表現是:對某些知識點概念理解不清,習題處理有困難。在後續課程中涉及到此類知識點的相關知識會產生連鎖反應,造成進一步的學習困難。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久而久之,就會象滾雪球一樣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策略:
(1) 自己應該先分析自己。自己對自己最了解,知道自己的學習中哪個環節最薄弱最需要幫助,只要把這個環節打通了剩下的工作就可事半功倍了。也可和老師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找出關鍵問題出在了何處。
(2) 制定學習計劃。老師為學生其制定好一個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包括時間計劃、學習內容和形式等等。因為中學生已經經過了多年的學習過程,有些問題累積的過多,需要系統的來解決,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是解決了表面問題,真到綜合訓練和考試的時候,問題依然會存在。
(3) 要從思想上讓學生下定決心,努力實施。解決自己沉積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恆心、耐心,切忌耍小聰明,敷衍了事。無論採取什麼方案,都要扎扎實實的去做。要讓學生意識到問題是自己的,家長和老師是來幫助自己的,所以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自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跟家長和老師產生抵觸情緒,這樣才能讓自己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二、平時的作業題都會做,但考試總是考不了高分
這一問題的主要現象是:老師在每節課後留的作業都能比較順利的完成,正確率也比較高,可是一到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分數就不理想了,平時會做的題也做錯了,稍微綜合一點的題目也不能拿分。如果長期下去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會下降,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考試時底氣就不足,做題猶豫不決,耽誤考試寶貴的時間,就會直接導致成績下降。
策略:
平常的課後作業、練習的目的是用來鞏固、加強所學知識點記憶、理解和運用,並檢測對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一般多為專用知識點練習題目,綜合性不是很強。期中、期末考試是階段檢測性考試,是綜合考察學生們對本階段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題目中往往會把知識點進行綜合,以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之所以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他們只是對基本知識點達到了理解掌握的層次,還沒有達到綜合運用的層次,對多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沒有能夠形成知識系統。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在完成課後作業的同時,分析這個題目的設計思想,在今後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會比較熟練。
另外,學生在平時完成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控制。不要有拖拉的毛病。因為考試的時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獨立完成,氣氛、心態都和平時有所不同。大家在平時如果對待作業和練習以考試的狀態處理,那麼在考試的時候就會比較從容自如,更好的把握每一道考試題。
三、考試前不知道該怎麼復習,復習什麼
這一問題的主要現象是:每次到考試前復習的時候,看著自己的課本或筆記,感覺無從下手,不知道哪些該看、該記、該練,既浪費了時間,也影響了心情。因為沒能進行充分的准備,盲目應考,總會給自己造成遺憾。
策略:
應考也應該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對付每一次的考試,都要認真分析考試目的和重點。期中期末考試屬於階段檢測性考試,目的是用來檢測學生對本階段所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所以對於期中期末考試一方面要梳理自己所學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重難點在哪裡、典型題目、以往試卷等等,期中期末考試中也不乏一些原題出現。書要學到只剩下目錄,也就是對於自己所學內容爛熟於胸,就能把本階段知識點、重點、難點、典型題目、自己的問題找出來,然後有的放矢,就容易把握復習要點了。凡是自己記不起來的、模糊的,一定是自己掌握不好的,需要在考前下功夫的內容。中考屬於選拔性考試,題目設置的綜合性更強,應考就更復雜一些。
四、平時見了老師也沒有什麼問題問,可是老師問的問題總是不會
這一問題的主要現象是:每次老師問還有什麼問題的時候,自己總感覺沒有什麼問題。可是看到其他同學問的問題,自己也不明白;而且老師提問的時候,自己也答不上來。長此以往,自己就對知識點理解出現了誤區,掌握不好,為後續相關知識的學習造成隱患。
策略: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對知識點的學習不夠認真。對於同在一個課堂上聽課,因為自己的走神,可能會漏聽很多信息,甚至是對這個知識點很關鍵的信息。這樣,對這個知識點的學習就會產生一知半解的情況,好像知道,又不全知道。自己心中就會存在一個誤會:這個知識點我掌握了。但是一到做作業、考試的時候,這種誤會就會造成題目不會做、或者做錯了還不知道。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不僅捕捉老師講解的知識點的關鍵信息,而且要積極開動腦筋,跟上老師的節奏。這樣就能保證真正的學會本節課的內容。
有的學生是真的有問題要問,但是因為某些情況:比如面子啊、時間啊等等,不好意思問老師,或者沒能來得及問老師,把問題給耽擱了,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老師要會發現學生的問題,多提問,用這種方式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五、總覺得老師留的作業太多,總是完不成作業
這一問題的主要現象是:每天做業到很晚的時間,因為自己的效率低,花了好多時間還完不成,時間長了以後就對做作業產生了厭惡感,每次看到作業都煩,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經常受老師批評,成績還上不去。
策略:
課後作業內容和數量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去設置的。老師大多數時候都是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安排作業的。有些學生對待作業的習慣不好,總是認為作業一定要有大塊的時間去做,比如自習課或者回家後再做作業。
其實做作業是要有技巧的。
(1) 做個計劃。分析自己今天的作業按學科分都有哪些,有多少類,按照自己的情況,每塊內容大致用多長時間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2) 提高效率。對於不同類別的作業,利用不同的時間來處理,比如背誦、聽寫類的可以安排在課間和同學一起進行;朗讀可以在早晨進行等。
(3) 杜絕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看電視寫作業、聽音樂寫作業等等,這樣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學習效率。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做作業不是為了應付老師或者課代表的檢查,而是來鞏固所學知識點。不要因為可能這項作業老師不檢查自己就偷偷不做了。如果因為某種情況實在不能完成當天的作業,一定要請家長給老師做出解釋,不能為了趕作業而影響睡眠,這樣得不償失。
六、上課時不能夠專心聽講,總是走神
這一問題的主要現象是:課堂開始還能跟著老師走,可是聽著聽著就不知道老師在說什麼了,思路就跑到其它事情上去了,再回過神來時已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了。如果學生的自製力差的話,課上聽不懂的東西課下就很難自己主動的去搞懂。
策略:
上課走神主要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1) 被一些突發事件所干擾。比如窗外忽然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有個什麼突然的聲音等等,自己的思路走了就回不來了。
(2) 因為課間和同學們討論的事情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思路還一直處在課間問題的興奮狀態。
(3) 因為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主動走神。
(4) 因為視力問題,因為看不清黑板而降低對課堂注意力。
但是,無論任何情況,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是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解決的辦法也有幾種,學校教室要保持安靜。老師在課堂上要講究授課效果和效率,聲音洪亮,板書清晰、方式新穎,用來引導學生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學生自身也應該注意避免課間的強烈運動和玩笑、避免過多的參與與自身無關的事情中去。上課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記筆記的方式來強迫自己跟隨老師的節奏走。

㈢ 化學中氧化還原的疑點難點有哪些

失電子和升降價!最重要的就是記住這2個!(升失氧、降得還)還有金屬性活潑表需要記住,反應時氫前面的越往前越活潑,同樣前面的可以置換!氫後面的一樣是不活潑的!如果失電子就是升價,被氧化,與之相反!還有還原劑(就是失去電子的物質)氧化劑相反!

㈣ 高中化學學習疑點

學習化學不是靠背功的,當然有些概念性的東西是要背,但更重要的還是理解。理解關鍵點,比如說氧化性還原性的比較,你可以從根源上去理解它,化學價降低,被還原,有氧化性,而化學價降低是由於得電子,那麼得電子能力強的氧化性就強,從原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越小或核電荷越大,得電子能力越強,同一周期而論,原子序數越大,原子半徑越小,所以同一周期越靠後氧化性越強,(除去稀有氣 體原素).

就是這樣可以把原素周期律全部推出來,有些特殊情況還是要特別記憶,但相對盲目的記要好得多。
就是這樣的方法,無論是哪個知識點,你都可以找到它的根源,然後你會形成一個自己的化學體系,那樣不管題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嘛,化學學起來就容易了。

㈤ 高中化學實驗題一般會出現的實驗缺陷有哪些(除了無尾氣收集,防倒吸)

1.加熱試管時如有液體生成,應使試管口向下傾斜,否則會炸裂
2.需要分液漏斗,蒸餾燒瓶等的實驗需檢驗是否漏氣
3.用液體生成氣體並且氣體會被通入加熱的反應器時,應先乾燥,否則會有危險
4.加熱液體時如會有沸騰的,應加沸石,未加則有暴沸危險

㈥ 高中化學有哪些錯誤的知識

個人認為危險性比較大的錯誤是「濃硫酸沾到皮膚上要先用抹布擦再用水洗」。畢業以後真正做了化學的工作你會知道,這樣做會使你的燒傷概率以及燒傷面積增加很多。正確的方式是第一時間大量水沖洗才對。

㈦ 我是高一學生、急求、跪求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技巧、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與技巧

一: 如何進行化學實驗觀察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可以採用許多學校推薦學生使用的「VCM模擬實驗」軟體,它是為學生拓展課堂實驗、進行探究式學習、自主獲取知識、構建知識體系而研發的。用VCM模擬實驗高度模擬的實驗環境,讓學生課堂課外都可以隨時地、反復地親自動手做實驗。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問題,會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現象,為了解決問題,促使你動腦思考,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利於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同時會將學過的物理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在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並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那麼,如何正確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
設置課本實驗的目的在與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才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初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置的幾個實驗都是為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設置的。因此,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反應前後物質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變化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後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新物質生成,從而判斷該反應是否屬於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其次,明確觀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
對於實驗,特別是一些過於復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的要素,實驗過程中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的目的,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學知識。
那麼,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
第一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為:1、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的顏色、狀態、氣味等);2、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通電等);3、反應裝置(用什麼作反應器具、裝置有何特點等);4、*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葯品先後順序如何等);5、其他(如葯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
第二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澱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
第三階段(實驗後)——觀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3、儀器拆分順序;4、儀器整理等。
隨著實驗的深入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如果不能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往往會因為觀察的片面性而導致種種問題,如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更為嚴重的是在實驗具體*作過程中,可能回導致失敗或危險,如加熱固體葯品時,試管口為向下傾斜,導致試管破裂;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如果不遵循實驗前先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再後加熱、實驗後先撤酒精燈一段時間後再撤氫氣的順序,必然導致實驗失敗和危險(爆炸)等。
第三、協調多種感覺器官。
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不僅僅依*眼睛觀察來完成。在很多實驗中,還需要藉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關於硫燃燒的實驗中,除用眼觀察之外,還需藉助鼻聞(二氧化硫的氣味)、用手摸(摸集氣瓶感覺熱現象)等。只要這樣,才能全面獲得感性的材料。
此外,實驗現象的觀察過程中,還要克服下列不良習慣:1、只注意強烈刺激作用的現象,而忽視其他現象;2、由於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縱即逝的現象;3、只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的現象,而忽略對實驗*作順序、裝置特點的觀察;4、只觀察不思考等。
二:化學學習中學會提出問題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能否發現問題或能否提出好的問題標志著他的學習水平的高低和能力的強弱。從學生學習化學情況來看,提不出問題或者提不出好的問題,往往成為中學生學習化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之一。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學習過程中基礎知識不牢*、不善於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不善於善於觀察和思考等。由於這些缺陷的存在,導致許多學生對問題視而不見,無法發現問題。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因此,不會提出(發現)問題也就不能主動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水平低下。
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是在對事物進行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正向和逆向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它具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徑。下面介紹中學化學學習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供同學們學習時參考。
方法一:逆向思考,提出問題
這種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對某些化學事實從反向進行思考,改變某一或某些化學事實的敘述方式,變正向敘述為逆向敘述為逆向敘述,從逆向提出問題。例如,《序言》中提到:在化學變化中常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從逆向的角度提出「伴隨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等現象的發生的反應是否一定為化學變化?」問題。
法二:覺察異常,發現問題
該方法通過觀察某一事物或某一過程中的「異常點」,從而有針對地提出問題。由於「異常點」中往往隱含許多問題,於是,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抓住異常之處發現問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用容器盛裝固體物質,容器的口總是向上的,而《序言》[實驗4]中,盛裝固體鹼式碳酸銅的試管其管口卻是要略微向下傾斜,這是為什麼?
方法三:善於對比,發現問題
化學事實往往存在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學習過程中要善於對不同的事物或化學事實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事物間的不同提出有關問題。氧氣和臭氧均為只有氧元素組成的單質,那麼,「它們是否屬於同中物質?其性質是否一樣?」又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氫氣必須「早通遲撤」,而酒精燈加熱卻要「遲到早撤」,這是為什麼?能否調換順序?
方法四:窮追不舍,刨根問底
具有某種屬性的物質往往有多種,而且某種物質通常具有多種屬性(如用途)。課本限於篇幅或其他原因,不可能對有關事物的屬性一一加以羅列。學習過程中,應學會窮追不舍,發現問題。如,課本中有談到「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里說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那麼,「除了分子之外,還有那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呢?」
方法五:聯系實際,發現問題
實際生產生活中存在許多化學現象,其中隱含許多化學知識,學習時,要善於聯系實際,發現問題。如「油庫為何要嚴禁煙火?」「乾燥的夏天為何常見鬼火現象?」等等。
方法六:探求因果,提出問題
抓住事物內部的因果關系,由「果」導「因」或由「因」推「果」。這是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知道,元素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存在下列關系:
用途
結構 性質 製法
保存
於是,學習過程中,抓住「果」(物質的性質或用途)來探求「因」(物質的結構或性質);或抓住「因」推到事物的「果」。如進行氧氣用途的學習時,可以提出「氧氣為何可以用於煉鐵、航天和氣焊?」問題。
方法七: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
化學概念包含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內涵所反應的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外延是指概念的對象范圍。如「單質」和「分子」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可以表示如下:
概 念 內 涵 外 延
單質是指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同種元素組成 純凈物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物質化學性質 微粒
通過改變概念的內涵或外延,可以提問:(1)「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屬於單質」;(2)「分子是保持物質性質的一種微粒」。這兩種說法是否正確?
上面介紹七種常見的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的途徑,掌握這些途徑,將有助於發現問題。希望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善於利用以上途徑,經常問一問、想一想,努力提高學習能力。
三:學會加工
加工,指的是對所感知的事物通過特殊的思維方法對獲取(感知)的餓信息進行處理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是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取得聯系,增進對新知識的理解。加工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高效獲取知識的基本條件之一。
對信息加工的重要方法有:1)類比法;2)比較法;3)質疑等。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學會這些策略,從而順利實現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那麼,在學習過程中如何類比、比較和質疑呢?
第一、學會類比
類比是根據兩類或兩個事物之間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識所作出的一種推斷。這是加工的重要方法。它既可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也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這種方法在學習中廣泛地得到應用。如在高一學習鹵族元素極其化合物性質知識時,抓住該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徵:核外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均為7個,從而類推出它們的單質及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具有與Cl2與及其化合物相似的化學性質,從而順利實現鹵素其他元素對應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學習。這里應該注意的是:1)要考慮不同事物之間的可比性。即善於發現事物相同或相似的本質上屬性,只有本質上屬性相同或相似,才能作出類比;如鹵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這一本質屬性,為鹵族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類比提供基礎。2)要注意類比的或然性,正確類比,防止類比的負遷移。換句話說,就是在抓住事物共同屬性的同時,也應注意差異性一面。如鹵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但由於其電子層數不一樣,因此其化學性質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不能有Cl2+H2O==HCl+HClO類推出F2+H2O==HF+HFO等。
第二、學會比較
比較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易混淆的相關事物進行對比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常用的比較方法有對立比較、差異比較和對照比較等。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氧化和還原、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等屬於對立的概念,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這些概念內部間的對立面來比較,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實現記住一個就掌握另一個的一箭雙雕的效果。又如對易混淆的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系物等概念,學習時著重從其定義、特徵、使用范圍等差異面進行比較,抓住各自的不同點,從而掌握四個概念。要學會比較,關鍵在於對化學事實進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這樣做不僅能揭示事物的關鍵特徵,而且還能更加容易掌握新概念的涵義。
第三、學會質疑
質疑就是追問為什麼,或者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事物,達到對化學事實的深層理解。能否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往往標志一個人學習水平的高低或學習能力的強弱。要善於質疑、發現問題,必須學會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觀察,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正向、逆向思維等活動來實現。它具有一定的途徑和方法。常見的途徑能和方法有:1)變正向思維為逆向思維,提出問題;2)觀察事物的異常點,發現問題;3)對不同事物做對比,發現問題;4)窮追不舍,刨根問底;5)聯系實際,大膽質疑;6)探求因果,弄清關系;7)改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提出問題,等。
四:學會閱讀
閱讀和觀察一樣,也是感知化學事實、獲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會不會閱讀、研讀到什麼程度直接影響到所感知信息量的多少、深淺以及學習效率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閱讀呢?
第一、學會速讀
速讀是一目十行的閱讀。它主要是為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較多的信息。通過速讀,對課本知識的內容和邏輯結構作粗步了解,並明確所需感知事物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為精讀提供「物質基礎」。速讀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掃描試閱讀。這種閱讀並不是以字或詞為單位進行閱讀,而是以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掌握化學事實基本意思即可。(2)瀏覽。即對全文粗略閱讀,達到對內容的大體了解或整體認識為目的。(3)跳度。即對自己所要了解的特定內容進行閱讀,以便搜尋特定信息資料或捕捉重點。對於速讀,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可以提高獲取知識的效率。但速讀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如跳讀,只能獲得自己所需的內容,對化學事實的整體概貌無法搞清;又如瀏覽,無法獲取化學事實背後隱含的深層的東西,僅能獲取知識的概貌。象採用瀏覽方式預習《鹽類的水解》內容時,僅可以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1)鹽類水解的概念和實質;2)強鹼弱酸鹽、強酸弱減鹽的水解情況;3)鹽類水解的應用;等等。
第二、學會精讀
精讀一般是建立在速讀的基礎上的更進一步的閱讀。其目的在於研究速讀過程中所感知的化學事實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等,深化對本節知識內容和邏輯結構的理解和掌握。精讀的主要策略是學會聚焦。所謂聚焦,是指在閱讀時拋開冗餘信息和枝節信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信息上來。如在閱讀《鹽類的水解》時,通過速讀,明確本節內容的重點在於鹽類水解的實質上。於是,在此基礎上把注意力聚焦在這一內容上,深入研究課本中相關段落的內容,從而概括出鹽類水解的實質。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對於所有的重點知識如化學概念、原理等的閱讀,都必須做到精讀。對這些內容所涉及的字、詞、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細讀,反復推敲,從而掌握所學內容的精髓。如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一種微粒」是概念的外延,「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是概念的內涵。學習時,要特別注意分子保持的是化學性質,而不是物理性質;同時分子僅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不是所有能保持化學性質的微粒都是分子,也可能是原子等,明確這些對化學的深入學習很重要。
第三、讀思結合
閱讀教材,僅停留在「讀」的基礎上是不夠的,只「讀」不「思」,僅能獲得化學事實的表象知識,而對於深深隱含在表象內部的、深層次的知識往往就無法感知,從而影響對化學事實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邊讀邊思,注意對表象的知識進行大膽的質疑、提出問題、多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將表象的知識與相關的化學概念、原理、規律等知識密切聯系起來,並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對比深化,確保深入全面的掌握。例如,在閱讀初中有關氧化反應內容時,課本在列出硫、鐵、碳等與氧氣反應後,提出「我們把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反應」。在這里為什麼指「與氧反應」而不說「與氧氣反應」?「氧」是否就是氧氣?如果不是,那麼「氧」指的是那些物質等?如果能夠這樣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應的概念。
此外,閱讀的同時要兼顧動筆,作好讀書筆記,記錄閱讀過程中所提煉出來的內容如教材的邏輯結構、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和疑點內容以及學習體會(如突破難點的方法、有哪些創新的記憶方法等),以利於下階段的學習。
五:化學課本空白欄的利用
打開高中新版化學課本,同學們立刻會發現:課本中的每頁被明顯地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印刷著章節的正文內容,其面積約占書頁的三分之二;另一部分則印著與正文相配套的注釋、插圖等內容,約占書頁面積的三分之一。由於注釋、插圖等輔助性內容的篇幅總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要明確編書者留出這些空白並不是浪費,而是旨在通過同學科學、合理、有效地加以應用,使空白處成為同學們發揮才能的自由空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習。然而,從過去課本使用情況來看,很多同學並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甚至有些同學在空白處信手塗鴉、胡亂地寫些與學習毫無關系的內容,使空白欄失去應有的作用。下面和同學談談空白欄空間的使用。
1、利用空白欄記錄預習時的疑點
化學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客觀上決定了其內容的抽象性。因此,作好課前預習便成為學好化學的前提。由於化學內容的抽象性,因此在預習過程中總回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學習的重點或難點內容。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預習過程中善於把這些問題提煉出來,並記錄於課本相應內容的空白欄處,以便在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回里喲內個空餘時間和同學討論、查找資料等。因此,在空白處作好預習疑點的記錄,能為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學習的自覺性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2、利用空白欄記錄老師講授的重點和所得到的啟迪
聽課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學習時要認真聽課。特別是要帶著預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有側重地聽課。在聽課過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課本的空白做好記錄。記錄的要點主要有:(1)老師上課時所講的重點知識;(2)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突破難點的思路和方法;(3)老師在實驗過程中所強調的現象、結論和有關注意事項。此外,還要記錄聽課過程中受到的啟發、閃現的靈感以及發現的新問題等。記錄下這些內容將為課後的復習與研究、歸納與總結帶來極大的方便。
3、利用空白欄記錄課外補充材料
學習過程總不免要閱讀適量的教學參考資料,以幫助消化所學的內容、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本好的參考資料總會在以下一個或幾個方面作深入細致的剖析:(1)教材的重點和難點;(2)知識點間的聯系網路;(3)學習方法;(4)典型例題剖析;(5)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等。這些內容中總有一些往往是教材所無法包含或所未直接給出、教師授課所無法涉及的。因而,在研讀這些內容時,應及時把有價值的東西在教材相應的空白位置中予以記錄,以便復習時總結與提高。
4、利用空白欄作好學習總結
作好總結是構建知識網路、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與記憶的有效手段,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前提和保障。學習時要注意運用好空白欄作好總結工作。在進行課後復習時,要學會用簡明的語言對本章節所學的內容做簡要總結,並把總結語言記錄於空白處,便於記憶。在單元或某些章節副系時,要對前後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找出異同、提煉規律、形成知識網路,記錄於單元或章節空白欄處,便於知識的提取與運用。在學習一段時間後,對學習方法也要不斷加以總結,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注意事項和今後努力方向等,把這些內容記錄與某顯要的位置,便於今後學習參照。
化學學習過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學、合理地使用好課本的空白欄做詳實的記錄,那麼,你的課本將成為一本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的「網路全書」,為將來的復習、備考帶來極大的方便。
附:絕招
1、你必須記一些知識。化學是文科性質非常濃的理科。記憶力在化學上的作用最明顯。不去記,註定考試不及格!因為化學與英語類似,很多知識是記下來的,有的甚至沒法去問為什麼。但是,只記,也是難以及格!因為化學畢竟是理科,有些知識如果理解了,是沒有必要去刻意地死記硬背的。有些知識如果不理解,簡直沒法記住。
2、找一個小本本,專一記錄自己不會的,以備考試前強化記憶。只用問你一個問題:明天就考試化學,今天你還想復習一下化學,你復習什麼?對了,只用看一下你的小本本即可。正所謂:「考場一分鍾,平時十年功!」「處處留心皆學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考前復習,當然要復習平時自己易錯的知識點和沒有弄清楚的方法,而這些都應當在你的小本本上才是!考試作弊是非法的,但是,考試之前看一看自己准備的「作弊材料」是合法的。希望你能領悟這一點。
3、把平時做過的題,分類做記號,以備考試前有選擇地再看一眼,要重視前車之鑒,防止「一錯再錯」。與「小本本」的作用相同。只是不用再抄寫一遍,節約時間,多做一些其它的題。

㈧ 高中化學有多少錯誤的知識點既然有錯誤為什麼還要學它

鄙人陋見:

雖然我大學期間不學化學,但據我所知中學階段的化學學習中有兩個知識點是錯誤的:一是氫氧化鈣是強鹼(實為中強鹼);二是有的催化劑(也有例外,比如「乙醇氧化成乙醛,銅做催化劑」的例子)本身不參與化學反應(實則參與了反應,只不過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深度不夠,催化劑實則是參與反應的,但反應機理較復雜,又因為其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所以暫定有的催化劑為「不參與反應」,而正確的內容放到大學中學。

㈨ 高中化學實驗題一般會出現的實驗缺陷有哪些

1.污染空氣
2.爆炸
3.倒吸
4.直接對人體有害
5.副產物

㈩ 高中有機化學題目疑點求解。

你好,
這個最簡單的方法的確是用高錳酸鉀氧化,估計是出題者在、想找一些問題問你們而用的另外一種方法。
工業上製取對苯二甲酸也不是用高錳酸鉀直接氧化,也是使用高溫液相氧化或是甲苯氧化歧化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懂請追問!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高中化學疑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