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用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消毒是養殖場重要且必需的環節,消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預防養殖場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發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養殖場高效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農村養殖場戶消毒意識很強,此項工作也在天天進行。但是,真正能夠進行科學消毒的並不是很多,很大一部分養殖場戶對消毒的基本常識不是很清楚,往往是跟從和模仿,消毒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為此對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及使用注意事項做一下介紹。
消毒是指清除和殺滅環境和物體中的致病微生物或使微生物滅活的過程,分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兩種。物理消毒主要指陽光和紫外線照射等。化學消毒指用化學葯品清除、殺滅和滅活致病微生物的過程。常用化學消毒劑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為:
1.鹼類:主要包括氫氧化鈉、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較高消毒效果,適用於潮濕和陽光照不到的環境消毒,也用於排水溝和糞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刺激性及腐蝕性,價格較低。
2.氧化劑類:主要有雙氧水、高錳酸鉀、過氧化氫等。
3.鹵素類:氟化鈉對真菌及芽孢有強大的殺菌力,1%2%的碘酊常用作皮膚消毒,碘甘油常用於黏膜的消毒。細菌芽孢比繁殖體對碘還要敏感28倍。還有漂白粉、碘酊、氯胺等。
4.醇類:75%乙醇常用於皮膚、工具、設備、容器的消毒。
5.酚類:有苯酚、魚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蝕性,污染環境,價格也較高。
6.醛: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等,可消毒排泄物、金屬器械,也可用於欄舍的熏蒸,可殺菌並使毒素下降。具有刺激性、毒性,長期會致癌。
7.表面活性劑:常用的有新潔爾滅、消毒凈、杜滅芬,一般適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8.季銨鹽:新潔爾滅、度米芬、洗必泰等,既為表面活性劑,又為鹵素類消毒劑。主要用於皮膚、黏膜、手術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
根據消毒效果又可分為:
1.高效消毒劑:戊二醛、甲醛、過氧乙酸。
2.中效消毒劑:含氯消毒劑(次氯酸鈉、二氯異氰尿酸鈉、(優氯凈)、碘(碘伏、復合碘,(皮膚、黏膜新型消毒劑)酒精。
3.低效消毒劑:新潔爾滅、洗必泰。
在選擇消毒肌范冠既攉煥圭唯氦瀝劑時通常遵循以下原則:
(1)在使用條件下高效、低毒、無腐蝕性,無特殊的嗅味和顏色,不對設備、物料、產品產生污染。
(2)在有效抗菌濃度時,易溶或混溶於水,與其他消毒劑無配伍禁忌。
(3)對大幅度溫度變化顯示長效穩定性,貯存過程中穩定。
(4)價格便宜。在使用消毒劑時應注意:
1.將需要消毒的環境或物品清理干凈,去掉灰塵和覆蓋物,有利於消毒劑發揮作用。
2.養殖場應多備幾種消毒劑,定期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葯性。
3.密切注意消毒劑市場的發展動態,及時選用和更換最佳的消毒新產品,以達最佳消毒效果。
2. 化學消毒滅菌方法有哪幾種
1.浸泡法
2.擦拭法
3.熏蒸法
3. 什麼屬於化學消毒法
化學消毒法包括:浸泡法、噴霧法、熏蒸法、擦拭法,其中擦拭法是最常用的一種化學消毒的方式,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無顯著刺激性的消毒劑,對於物品進行消毒。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世界由物質組成,主要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還有核反應),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4. 常用的化學消毒方法有那些
化學消毒法:
(一)常用化學消毒劑
1.漂白粉:為常用消毒劑。主要成分為次氯酸鈣,其殺菌作用決定於次氯酸鈣中含的有效氯的量。由於其性質不穩定,使用時應進行測定,一般以有效氯含量≥25%為標准,少於25%則不能使用。
漂白粉有乳劑、澄清液、粉劑三種劑型。其用法為:澄清液通常用500g粉劑加水5升攪勻,靜置過夜,即成10%澄清液。常用濃度為0.2%。用於浸泡、清洗、擦拭、噴灑牆面(每1cm2地面、牆面用200~1000ml)。對結核桿菌和肝炎病毒用5%澄清液作用1~2小時。
乳劑:20%乳劑用於糞、尿、痰、剩餘食物的消毒。
粉劑:用於排泄物、分泌物等消毒。將排泄物1/5~2/5量的干漂白粉加入後,攪拌均勻,放置1~2小時即可。容器再用0.5%澄清液浸泡1~2小時後清洗。粉劑還可用於潮濕地面消毒,每cm2用20~40g。
漂白粉不適宜對衣服、紡織品、金屬品和傢具進行消毒。
漂白粉用於消毒劑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雖有不穩定等缺點,因其價格便宜及殺菌譜廣,現仍用於飲水、污水、排泄物及其污染環境消毒。
2.過氧乙酸: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性酸味和腐蝕、漂白作用,是強氧化劑,殺菌能力強,0.01%溶液可殺死各種細菌,0.2%溶液可滅活各種病毒,是肝炎病毒較好的消毒劑,1%~2%溶液可殺死黴菌與芽胞。
國內成品為將其原料冰醋酸300ml加濃硫酸15.8ml,裝在一個塑料瓶內;另一個塑料瓶裝過氧化氫150ml。需要時合於1瓶搖勻,靜置3天,即成18%過氧乙酸。
溶液使用:對衣物用0.04%浸泡2小時;洗手用0.2%液體;表面噴灑用0.2%~1%溶液,作用30~60分鍾;食具洗凈後用0.5%~1%溶液浸泡30~60分鍾;蔬菜、水果洗凈後,用0.2%溶液浸泡10~30分鍾。
過氧乙酸也可用於熏蒸,用量1~3g/m3,關閉門、窗,熏蒸30分鍾。
過氧乙酸具有腐蝕性和漂白性,因此一些物品及衣物消毒後必須立即洗滌干凈。
3.戊二醛:無色或淡黃色油狀液體,有微弱甲醛氣味。性質穩定,腐蝕性小。為廣譜殺菌劑、殺滅細菌需10~20分鍾;對肝炎病毒、HBsAg作用30分鍾;對芽胞需4~12小時。
原液用0.3%NaHCO3溶液配製成2%水溶液,供消毒使用。主要用於麻醉科、外科、口腔科、泌尿科器械的浸泡消毒。金屬、橡膠、塑料製品和內窺鏡均可浸泡,作用30分鍾~3小時。
4.乙醇:為臨床最常用消毒劑。可與碘酊合用於皮膚消毒。濃度為70%~90%,能迅速殺滅細菌繁殖體,革蘭陰性菌尤為敏感,不能殺滅細菌芽胞,不得用於外科器械滅菌。對肝炎病毒也無效。
5.來蘇兒:紅棕色粘稠液體,有酚臭,是甲酚和鉀肥皂的復方制劑。溶於水,性質穩定,可殺滅細菌繁殖體與某些親脂病毒。使用方法簡單。加水配成1%~5%溶液使用。衣服、被單用1%~3%液體浸泡30~60分鍾,再用水洗凈。結核病人衣物則用5%溶液,浸泡1小時。室內傢具、便器、運輸工具等也可用1%~3%溶液擦拭或噴灑,需30~40分鍾。手用2%溶液浸泡2分鍾後,清水洗凈。
6.新潔爾滅:屬季胺鹽類消毒劑,為淡黃色膠狀液,易溶於水,呈鹼性反應,性質穩定,搖動時有大量泡沫。對化膿菌、腸道菌及某些病毒(如流感、皰疹等親脂病毒)有較好殺滅能力,但對結核菌及真菌作用差,對芽胞只有抑製作用,對肝炎病毒無滅活作用。
很多因素如有機物、硬質水、拮抗物質都能減低其殺菌效果。少量肥皂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使其殺菌力消失,故不能與肥皂和洗衣粉同時使用。紗布、棉花、玻璃都可大量吸附葯物使濃度下降。
新潔爾滅可用0.1%~0.5%溶液噴灑、浸泡、擦抹用。可用於食具、痰盂、便器等消毒,洗凈後,用0.5%溶液浸泡30~60分鍾,體溫計浸泡15分鍾,也可用0.1%~0.5%溶液對皮膚消毒,用0.02%溶液為婦產科、泌尿科、眼科等粘膜沖洗。
新潔爾滅易被微生物污染,洋蔥假單胞菌、靈桿菌可污染消毒液,並引起菌血症事例。因此,處理物品的消毒液應隨用隨配,使用不超過2~3天。
新潔爾滅不宜用消毒糞便、痰及綠膿桿菌污染物品。
⒎甲醛:含甲醛36%水溶液,又稱福爾馬林,是一種古老的消毒劑。具有刺激性臭。主要用於熏蒸消毒。對於皮毛、衣物、污染房間均有效。有強大殺菌作用,能殺滅芽胞,對細菌繁殖型效果更好。使用方法為在一密閉房間,用12.5~25ml/m3(有芽胞時加倍)甲醛液,加水30ml/m3,一起加熱蒸發,提高相對濕度。無熱源時,也可用高錳酸鉀30g/m3加入摻水的乙醛(40ml/m3),即可產生高熱蒸發。兩種方法均要防止發生火災。蒸氣發生後,操作者迅速離開房間,關好門後,再將門縫封好。約12~24小時後,打開門窗通風驅散甲醛即可。或用25%氨水加熱蒸發或噴霧以中和甲醛,用量為福爾馬林用量之半。
8.環氧乙烷:低溫下為無色透明液體,沸點10.8℃貯於鋼瓶、耐壓鋁瓶或玻瓶內,是一種氣體滅菌劑。其氣體穿透力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對細
菌芽胞、病毒、真菌也有很好的殺滅作用,便需有高濃度。對大多數物品不造成損壞,所以可用於皮毛、皮革、絲毛織品、醫療用精密器械等的熏蒸消毒。對人有
毒,而且其蒸氣遇明火會燃燒以至爆炸,所以必須注意安全,具備一定條件時才可使用。劑量0.5~0.7kg/m3,15℃作用12~48小時(相對濕度30%以上)。
(二)應用化學消毒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化學消毒法是應用化學消毒劑作用於微生物,使微生物蛋白質變性而殺滅病原體。其作用為化學作用。病原體在實際條件下不是以純培養物形式存在,而是與病人的分泌物(粘液、膿液、糞、尿等)及其他微生物共同存在,並且附著在外界物體上。使用化學消毒法時應注意到這些情況:
1.使用溶液狀態消毒劑,並且應使化學消毒劑與分泌物中的微生物直接接觸。當消毒含有大量蛋白質的分泌物時應特別注意此點。
2.應使用足夠濃度的消毒劑。
3.應作用足夠時間。
4.應注意消毒劑能起作用的溫度。
5.消毒劑對分泌物所附著的物品應該沒有損壞作用。
5. 常見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
(1)噴灑消毒將消毒葯用水稀釋成合適的濃度來噴灑消毒,主要用於畜禽舍、籠具、飼養場地、運輸工具及排泄物,周邊環境的消毒。(2)熏蒸消毒一般用甲醛和高錳酸鉀混合後發生反應,產生的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來達到消毒的目的,多用於密封舍的消毒和種蛋消毒。熏蒸消毒必須有較高的室溫和相對濕度,室溫不低於15℃,相對濕度為60%~80%,消毒時間為8~10小時。(3)飲水消毒將消毒劑稀釋到合適的濃度,即將消毒葯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讓畜禽自由飲用,來消除腸道病菌。(4)浸泡消毒用於浸泡用具、器械的消毒。
6. 化學消毒劑有哪些
84消毒液,氯氣都是常用的消毒劑
7. 常用的化學消毒滅菌法有哪些
常見的化學消毒滅菌法如下:
(1)浸泡法 選用殺菌譜廣、腐蝕性弱、水溶性消毒劑,將物品浸沒於消毒劑內,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2)擦拭法 選用易溶於水、穿透性強的消毒劑,擦拭物品表面,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熱或加入氧化劑,使消毒劑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里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適用於室內物品及空氣消毒或精密貴重儀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壓計、聽診器以及傳染病人用過的票證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純乳酸 常用於手術室和病室空氣消毒。每100m2空間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療碗內,密閉門窗,加熱熏蒸,待蒸發完畢,移去熱源,繼續封閉2小時,隨後開窗通風換氣。
②食醋 5-10ml/m3加熱水1-2m3,閉門加熱熏蒸到食醋蒸發完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變細菌酸鹼環境而有抑菌作用,對流感、流腦病室的空氣可進行消毒。
此外,尚可應用甲醛或過氧乙酸等進行熏蒸滅菌。
(4)噴霧法藉助普通噴霧器或氣溶膠噴霧器,使消毒劑產生微粒氣霧彌散在空間,進行空氣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過氧乙酸溶液作空氣噴霧。對細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噴霧2%過氧乙酸溶液8ml經30分鍾(在18℃以上的室溫下),可達99.9%殺滅率。
(5)環氧乙烷氣體密閉消毒法將環氧乙烷氣體置於密閉容器內,在標準的濃度、濕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滅菌目的。
環氧乙烷是廣譜氣體殺菌劑,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強,對大多數物品無損害,消毒後可迅速揮發,特別適用於不耐高熱和溫熱的物品,如精密器械、電子儀器、光學儀器、心肺機、起博器、書籍文件等,均無損害和腐蝕等副作用。本品沸點為10.8℃,只能灌裝於耐壓金屬罐或特製安瓿中。
操作方法:滅菌可用櫃室法或丁基橡膠袋法。
①櫃室法可在環氧乙烷滅菌櫃內進行。將物品放入櫃室內,關閉櫃門,預溫加熱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環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適相對溫度(60-80%)情況下作用6-12小時。滅菌完畢後排氣打開櫃門,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膠袋法在特製的袋內進行。將物品放入袋內,擠出空氣,扎緊袋口。環氧乙烷給葯可事先放安瓿於袋內,扎緊袋口後打碎,使其氣體擴散;亦可將鋼瓶放在40-50℃溫水中氣化後與袋底部膠管相通,使氣體迅速進入,用葯量為2.5g/L.將橡膠袋底部通氣口關閉,放入20-30℃室溫中放置8-24小時。
注意事項:
①環氧乙烷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無火源、無電開關處。用時輕取輕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時,應注意環境的相對濕度和溫度。鋼瓶需加溫時,熱水不可超過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氣(檢測有無漏氣,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鈉指示劑的濾紙片貼於可疑部位。如有漏氣,濾紙片由白色變粉紅色)。袋內物品放置不宜過緊。④環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後的物品,應放置在通風環境,待氣體散發後再使用。⑤本品液體對皮膚、眼及粘膜刺激性強,如有接觸,立即用水沖洗。⑥在環氧乙烷消毒的操作過程中,如有頭昏頭痛等中毒症狀時,應立即離開現場,至通風良好處休息。
8. 屬於化學消毒法的是什麼
化學消毒法是指使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消毒的方法。理想的化學消毒劑應具 備的條件為:殺菌譜廣;有效濃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質穩定;易 溶於水;可在低溫下使用;不易受有機物、酸鹼及其他物理、化學 因素的影響;對物品無腐蝕性;無色、無味、無臭,消毒後易於除 去殘留葯物;毒性低,不易燃燒爆炸,使用無危險性;價格低廉; 便於運輸,可以大量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