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化學里,ka,kb,kn,kw,ksp,分別是什麼意思對比一下。。
Ka是弱酸的電離平衡常。
Kb是弱鹼的電離平衡常數。
Kw是水的離子積常數。
Kh是弱鹼陽離子或弱酸陰離子的水解常數。
Ksp是難溶物的溶度積常數。
(1)高中化學酸的ka多少算弱擴展閱讀:
弱電解質在一定條件下電離達到平衡時,(水)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以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為冪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分子的濃度以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數為冪的乘積的比值,
即溶液中電離出來的各離子濃度乘積(c(A+)*c(B-))與溶液中未電離的電解質分子濃度(c(AB))的比值是一個常數,叫做該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常數。 這個常數叫電離平衡常數,簡稱電離常數。
B. 高中化學常見弱酸的酸性比較。
1、中學常見弱酸強弱記誦口訣(從前到後酸性逐漸變弱,只考慮第一級電離的比較)
亞硫磷酸氫氟酸,亞硝甲酸冰醋酸,碳酸氫硫氫氰酸。
2、另外,一些不需掌握的常見酸由強到弱依次為:
高氯酸,氫碘酸,硫酸,氫溴酸,鹽酸,硝酸,碘酸(以上為強酸,了解即可,大學涉及強弱排序),草酸(乙二酸),亞硫酸,磷酸,丙酮酸,亞硝酸(以上五種為中強酸),檸檬酸,氫氟酸,蘋果酸,葡萄糖酸,甲酸,乳酸,苯甲酸,丙烯酸。
(2)高中化學酸的ka多少算弱擴展閱讀:
弱酸的化學性質:
弱酸(weak acid ),是指在溶液中不完全電離的酸。如用常用HA去表示酸,那在水溶液中除了電離出質子H+外,仍有為數不少的HA在溶液當中。以下化學式可以表示這關系:
HA(aq)↔H+(aq)+A-(aq)
其溶液於平衡時,反應物及生成物的關系可用酸的電離平衡常數(Ka)表示如下:
Ka=[H+][A-]/[HA]
Ka愈大(或是pKa值愈小),就代表有愈多的氫離子(H+)生成,其pH值也就愈小。弱酸的Ka值大約在10-4~10-14之間,或是pKa值大於4。
因此,除了少數的酸被定義為強酸或超強酸外,大部分的酸均是弱酸。有機酸也是弱酸的重要一環,常見的家用弱有機酸包括醋內的乙酸,檸檬及不少生果內的檸檬酸等;無機酸當中如用作抗菌劑的硼酸,及用在汽水當中的碳酸等。
弱酸在溶液中只有微弱的解離,酸與結合鹼之間達到真正的平衡狀態,若以HA代表弱酸,則HA(aq)↔H+(aq)+A-(aq)。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弱酸
C. 強酸的ka值
Ka小於1的為強酸。pKa=1~4為中強酸,大於4為弱酸。
拓展資料
「強酸」這個概念是由丹麥化學家J.N.Bro ted和英國化學家T.M.Lowry提出的。強酸主要指高錳酸、鹽酸(氫氯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氫溴酸、氫碘酸、氯酸,其中高氯酸、氫碘酸、氫溴酸、鹽酸(氫氯酸)、硫酸、硝酸合稱為六大無機強酸,它們都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人體接觸會造成嚴重燒傷,宜用清水沖洗或蘇打水沖洗。
強酸_網路 (.com)
D. 相同條件下,對於同一類型的弱酸,ka值越大,其酸性越弱么
Ka表示弱酸的電離常數,Ka越大,酸性越強
E. 化學問題,為什麼Ka越大,酸性越弱不應該越強么
這個題目的解釋是錯誤的。你說的對,Ka
越大,酸性就越強。通過題目括弧中給的氨氣的Kb可以求出NH4+的Ka,為5.65×10^-10,所以Ka(CH3COOH)>Ka(NH4CL)。但是要注意若題目給的是PKa,則是PKa越大,酸性越弱
F. 化學中的Ka值是什麼
Ka 體現出一種酸給出 H+ 的能力。
也就相當於酸鹼的強度。
酸給出H+的能力越強,酸性越強;反之酸給出H+的能力越弱,酸性越弱。
一對共軛酸鹼的 Ka , Kb 之間有如下關系:
Ka · Kb = Kw , Ka 和 Kb 之積為常數。
一對共軛酸鹼中,酸的 Ka 越大,則其共軛鹼的 Kb 越小,所以從酸性的次序也就可以推出其共軛鹼的強度次序。
如果還要更多的解釋,可以看看——
http://51qe.cn/pic/30/11/27/005.htm
這里列出了共軛酸鹼的強度次序,以及他們的Ka值,但是是以列表形式列出的,所以不方便發表在這里。
自己看看吧。
G. 高中弱酸酸性強弱排序
弱酸的酸性強弱順序比較如下:
CH₃CHOHCOOH(乳酸)>C₆H₅COOH(苯甲酸)>CH₂=CHCOOH(丙烯酸)>CH₃COOH(醋酸)
>C₂H₅COOH(丙酸)>H₂CO₃(碳酸)>H₂S (氫硫酸)>HClO(次氯酸)>H₃BO₃(硼酸
>H₂SiO₃(偏硅酸)>C₆H₅OH(苯酚)
(7)高中化學酸的ka多少算弱擴展閱讀:
常見弱酸有:
1、碳酸
碳酸是一種二元弱酸,電離常數都很小。但也有認為其為中強酸,因為根據無機酸酸性強弱判斷式(OH)nROm可判斷其酸性與磷酸相似。在常溫、常壓下,二氧化碳飽和溶液的濃度約為0.033mol/L,pH為5.6,pKa=6.37。
2、乙酸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是一種有機一元酸,為食醋主要成分。純的無水乙酸(冰醋酸)是無色的吸濕性固體,凝固點為16.6℃(62℉),凝固後為無色晶體,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蝕性強,蒸汽對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3、次氯酸
次氯酸,一種氯元素的含氧酸,化學式為HClO,結構式H-O-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是氯元素的最低價含氧酸,但其氧化性在氯元素的含氧酸中極強,僅次於亞氯酸。它僅存在於溶液中,濃溶液呈黃色,稀溶液無色。
H. pka ka的意思,怎樣看酸性強弱。
Ka指的是酸的解離常數,Ka越大,酸越容易解離出氫離子,酸性越強。pKa是Ka的負對數,pKa=-lg(Ka),Ka越大,pKa越小,酸性越強,反之,Ka越小,pKa越大,酸性越弱
正如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酸性越弱。
酸性強弱分析:H2C2O4>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HCN
其實,掌握以下幾組就可以了:強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強酸:H2SO3、H3PO4,弱酸: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
其中CH3COOH>H2CO3>HClO,H2CO3>H2SiO3必須知道!HClO4>H2SO4>HCl>HNO3
。
事實上強酸(Ka=1)在水中的酸性是一樣的,因為它們的H+都變成H3O+,無法比較誰的H+更多,這種稱為「拉平效應」,水是拉平溶劑,將所有強酸的酸性拉平。比較強酸的酸性,可以用分辨試劑純乙酸(冰醋酸,HAc),具有分辨效應.強酸可以與純乙酸形成H2Ac+,形成的量是不一樣的,酸性越強形成的H2Ac+越多,實驗表明形成H2Ac+的量是:HClO4>H2SO4>HCl>HNO3,所以酸性強度是HClO4>H2SO4>HCl>HNO3。HI>HBr>HCl
。
與電負性有關.電負性是指某元素吸引陽離子的能力,顯然電負性是F>Cl>Br>I.電負性越強,吸引氫離子的能力就越強,釋放氫離子的能力就越弱,酸性就越弱,所以HI>HBr>HCl>HF(其實這是高中常識)。
(8)高中化學酸的ka多少算弱擴展閱讀:
一般說來,水溶液電離度越大,其酸度越大.
判斷酸性的唯一標准就是判斷其中的氫原子再水中是否易電離成氫離子。一種酸越易電離,它的酸性越強。例如鹽酸,它在水中的電離度是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說鹽酸的氫原子全部電離成氫離子,因此鹽酸是強酸。
對於無氧酸來說,在元素周期表中,鹵素的無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強的,例如鹽酸強過氫硫酸。而對於同族元素來說,非氫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無氧酸的酸性越強。例如在鹵族元素中,鹽酸的酸性強於氫氟酸的酸性,而且氫溴酸強於鹽酸。
對於氫硫酸酸性弱於鹽酸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在氫硫酸溶液里,硫化氫分子內存在著氫鍵,這個氫鍵使硫化氫的結構更加穩定,所以氫在水中更加不容易電離出來,所以硫化氫的酸性弱於鹽酸的酸性。其實氫鍵的存在是很廣的,在水中就有氫鍵的存在。水的熔沸點之所以比硫化氫高的多,就是由於分子鍵存在氫鍵。
對於有氧酸來說,酸性是比較好判斷的。判斷無氧酸的酸性只要看酸根中的主元素的非金屬性。非金屬性越強的酸性越強。這是普遍規律。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與氧的結合能力就越強,於是與氫之間的鍵的鍵能就越小,氫就越容易游離出來。但是,有很多非金屬都有不同的正價態,也就能形成很多種有氧酸,分別叫高某酸,某酸,亞某酸,次某酸。對同種元素形成的有氧酸之間的比較規律就是高價態的酸酸性強於底價態的酸的酸性,也就是,高某酸強於某酸強於亞某酸強於次某酸。原因與以上相同。
參考資料:酸鹼度-網路
I. ka大於多少是強酸
pKa小於1的為強酸。pKa=1~4為中強酸,大於4為弱酸。
「強酸」這個概念是由丹麥化學家J.N.Bro ted和英國化學家T.M.Lowry提出的。強酸主要指高錳酸、鹽酸(氫氯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氫溴酸、氫碘酸、氯酸。
其中高氯酸、氫碘酸、氫溴酸、鹽酸(氫氯酸)、硫酸、硝酸合稱為六大無機強酸,它們都有強烈刺激和腐蝕作用,人體接觸會造成嚴重燒傷,宜用清水沖洗或蘇打水沖洗。
有機強酸:
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HC6H2N3O7)、2,4,6-三硝基苯甲酸(焦性苦味酸,HC7H2N3O8)、三氟乙酸(TFA,CF3COOH)、三氯乙酸(CCl3COOH)。
甲磺酸(CH3SO3H)、苯磺酸(C6H5SO3H)、KMD酸(環己硫醇磺酸,C6H10(SH)SO3H即C6H12S2O3)、2-氯乙硫醇(CH3CHClSH,一般視為強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