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學品入侵人體之途徑有哪些
化學品入侵人體主要有三種方式:
從呼吸道入侵
從皮膚入侵
從消化道入侵
2. 化學品入侵人體之途徑有哪些
人體受到危險化學品損害的途徑
1.消化道 主要是指由於口服或吞咽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造成的毒害,也有可能造成灼傷,還有可能因接觸了有毒物質後未徹底洗凈,由於喝水或吃東西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內。
2. 呼吸道 人類的生理機能決定了人類需要呼吸含氧量高、且不含污染物的空氣。但在事故救援、火災事故現場等環境的空氣中通常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氯化氫、氰化氫、硫化氫、氯氣、丙烯醛等有毒氣體,無法保證呼吸到充分清潔的空氣。一旦吸入含氧量低或有毒物的空氣,就會造成人體組織缺氧或毒害,導致人體損害或死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為0.5%時,人經 20分鍾就會死亡;濃度1%時,人只吸幾口就會失去知覺,經1~2分鍾就會嚴重中毒,甚至死亡。而一般火災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可達4~5%,最高可達10%左右。氫氰酸氣體的毒性更大,可以使人「閃電中毒」而致死。
3. 皮膚和粘膜 皮膚主要是通過防護外界物理、化學效應來維持人體內部正常的「生態環境」,是人體最具威力的屏障。皮膚有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含角質層,可以很有效地抗禦外界影響。表皮內層即真皮,含豐富的結締組織和血管、汗腺,另外還包含感受器和皮脂腺,皮膚腺分泌含特殊成分的油脂可以潤滑皮膚,並且有防水功能,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防止細菌侵害。最內層皮膚便是皮下組織。人的皮膚因長期接觸水而引起的角質層變厚(如游泳者皮膚皺縮的手)或含水量過低引起的脫水(在冬天,手上、皮膚上會有緊綳乾燥現象)都會導致皮膚抵禦功能的下降;再就是與化學物質的接觸也會由於化學物質通過鹼性或酸性反應,或生成過敏性物質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如果生皮膚病則更會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雖然有些物質完全無法滲透到皮膚內,但也有一些有毒物質可以很容易地滲透皮膚進入人體內,對人體造成損害,例如:甲苯、二甲苯等溶劑,或以游離方式溶解於石油/汽油的物質,如四乙基鉛等。
3. 人體對環境污染物的吸收和排泄途徑有哪些
人體對環境的污染物有以下幾種途徑:
1)空氣中污染物的吸入,經肺吸入有:細微顆粒,二氧化硫等化學污染物。細菌,病毒等空氣傳播物
2)皮膚吸收:有大部分為化學物質
3)黏膜吸收:鼻腔黏膜雖有鼻毛的保護但也常吸收一些化學物質
排泄一般有兩種途徑
1)在體內代謝後從腎排出
2)經皮膚汗腺排除,呼吸道排除
4. 試述人體對環境化學污染物可能的吸收和排除途徑
人體對污染物的吸收和排除得依污染的對向而定:
瓜果蔬菜等飲食物被污染,吸收的道路當然是人的消化系統,排除的途徑是人體的肝臟。
空氣的污染物被吸收的途徑是人體呼吸系統或體表接觸(水污染除飲食吸收外也可通過皮膚接觸),此途徑的吸收物無排除的可能,預防方法是做好保護(在疑有污染的空間帶口罩;在疑有污染的水域避免接觸)。
5. 化學中治理環境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常見化學治理環境的方法】
利用酸鹼的中和,比如排放鹼性的水用酸使其中和就會好很多。
利用化學的各種神奇的反應原理,例如用NAOH吸收CO2。
利用對化學的認知從而找到有害物質的替換物,比如把聚氯乙烯用聚乙烯代替之類的。
6. 毒物吸收的途徑有哪些
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條:
呼吸道
呼吸道是最常見和主要的途徑。凡是呈氣體、蒸氣、粉塵、煙、霧形態存在的生產性毒物,在防護不當的情況下,均可經呼吸道侵入人體。人體的整個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
皮膚
皮膚是某些毒物吸收進入人體的途徑之一,毒物可通過無損傷皮膚的毛孔、皮脂腺、汗腺被吸收進人血液。
消化道
在生產環境中,單純從消化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的機會比較少見,往往是由於手被毒物污染後,直接用污染的手拿食物吃,而造成毒物隨食物進入消化道。如手工包裝敵百蟲等農葯時,就可能引起毒物經消化道吸收。
相關鏈接
能經皮膚進入血液的毒物有三類:
(1)能溶於脂肪及類脂質,主要是芳香族的硝基、氨基化合物,金屬有機鉛化合物等。其次為苯、甲苯、二甲苯,氯化烴類、醇類也可以被皮膚吸收一部分。
(2)能與皮膚中的脂酸根結合的物質,如汞及汞鹽、砷的氧化物及鹽類。
(3)具有腐蝕性的物質,如強酸、強鹼、酚類及黃磷等。
7. 機體吸收外源化學物有哪些途徑各自特點
途徑有:1、消化道進入,通過食物、飲食等方式進入;2、皮膚、粘膜接觸、滲透進入,主要是接觸和滲透,包括固體接觸及浸泡;3、呼吸道進入,通過吸入含有化學物品的氣體入或空氣氣溶膠等進入;4、直接進入人體的血液或肌肉,主要是注射方式進入。
8. 人類對環境化學物吸收的危害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6-19
9. 危險化學品侵入人體的途徑有
毒性危險化學品可經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進入人體。
在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主要經呼吸道和皮膚進入體內,有時也可經消化道進入。
(1)呼吸道。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進入人體的最重要的途徑是呼吸道。
凡是以氣體、蒸氣、霧、煙、粉塵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險化學品,均可經呼吸道侵入體內。
呼吸道吸收程度與其在空氣中的濃度密切相關,濃度越高,吸收越快。
(2)皮膚。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經皮膚吸收引起中毒也比較常見。
脂溶性毒性危險化學品經表皮吸收後,還需有水溶性,才能進一步擴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質(如苯胺)易被皮膚吸收。
(3)消化道。
工業生產中,毒性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手沾染的毒性危險化學品隨進食、飲水或吸煙等途徑而進入消化道。
進入呼吸道的難溶性毒性危險化學品,可經由咽部被咽下而進入消化道。
10. 環境污染物吸收有哪些途徑
【環境污染物吸收有哪些途徑】
接觸機體的環境污染物通過多種途徑透過生物膜進入血液的過程。吸收的途徑主要經皮膚、肺和胃腸道。皮膚是人體的一道相當良好的屏障,能將環境污染物隔絕於體外,但也有不少有毒的環境污染物可通過皮膚被吸收,引起全身性中毒。肺的肺泡上皮細胞層極薄,表面積大,血管豐富,許多氣體、揮發性液體和氣溶膠,特別是脂溶性的環境污染物能通過簡單擴散的方式被肺迅速和完全地吸收。胃腸道更是環境污染物的主要吸收途徑,其方式也是簡單擴散,少數是主動轉運。分子量較小、不易溶於脂質而溶於水的環境污染物可通過小腸上皮細胞上直徑為 4埃的親水性孔道被吸收。小腸是腸、胃道中重要的吸收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