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化合價,怎麼寫化學式
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十字交叉法用於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金屬前,非金屬後,氧化物中氧在後。比如:氧化鋁的化學式的寫法:①、金屬前,非金屬後,氧化物中氧在後,寫出:Al O;①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標出化合價,十字交叉把2寫在Al的右下角把3寫在O的右下角:
+3 -2
Al O
即可提得到化學式為::Al2O3;③按照「在化學式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檢查化學式的正誤:(+3)×2+(-2)×3=0。這樣一個正確的化學式就用十字交叉法書寫出來了。
2. 怎樣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
化學式:用元素符號和數字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化學式是實驗式、分子式、結構式、示性式、電子式的統稱。
純凈物都有一定的組成,都可用一個相應的化學式來表示其組成(每種純凈物質的組成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表示每種物質組成的化學式只有一個)。有些化學式還能表示這種物質的分子構成,這種化學式也叫作分子式。化學式僅表示純凈物,混合物沒有化學式。
用化學符號表示物質分子的組成的化學式稱為分子式,它的含義是:組成該化合物的元素之比、各元素原子數之比。
書寫規則:
1、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寫出組成單質的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構成一個單質分子的原子個數。稀有氣體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金屬單質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的結構比較復雜,習慣上也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2、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按正前負後的順序寫出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號,然後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每個化合物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一定順序通常是指:氧元素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號寫在右邊;氫元素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氫元素符號寫在左邊;金屬元素、氫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右邊。直接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式常用其離子最簡單整數比表示。
注意:
當某組成元素原子個數比是1時,1省略不寫;氧化物化學式的書寫,一般把氧的元素符號寫在右方,另一種元素的符號寫在左方,如CO2;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書寫其化學式時,一般把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左方,非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右方,如NaCl。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3. 根據化合價,怎麼寫化學式
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十字交叉法用於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金屬前,非金屬後,氧化物中氧在後。比如:氧化鋁的化學式的寫法:①、金屬前,非金屬後,氧化物中氧在後,寫出:Al O;①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標出化合價,十字交叉把2寫在Al的右下角把3寫在O的右下角:
+3 -2
Al O
即可提得到化學式為::Al2O3;③按照「在化學式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檢查化學式的正誤:(+3)×2+(-2)×3=0。這樣一個正確的化學式就用十字交叉法書寫出來了。
4. 高中根據化合價升降來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
根據化合價配平首先要會計算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這是前提,接著要會計算得失的電子數,這是難點,最後在根據得失電子數相同取最小公倍數寫在化合物前面即可。
例:HNO3(稀)+Cu→Cu(NO3)2+NO+H2O
硝酸中N元素化合價為+5,最後變成NO中的+2,得到(降得還)3個電子,而Cu變成硝酸銅+2價失去(升失氧)2個電子,2和3的最小公倍數為6,則Cu前面配3,而HNO3前面配2,但是由於HNO3中有一部分化合價沒變(硝酸銅中N為+5),所以不能直接寫2,那就先把變化的NO前面配2,再根據Cu守恆在Cu(NO3)2前面配2,最後再配HNO3(因為不知道有幾個N化合價沒變,只能最後配)。
自己再找兩個例子練練吧,簡單點的,比如鐵和稀硫酸反應,方法都是一樣的,我舉的例子偏難,但比較有代表性。
5. 如何利用化合價變化配平化學方程式
配平化學方程式有許多方法,而且這些方法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題目不同,用的方法也不同,要根據題目靈活應用,才能做到又快又准。
現在教你一個萬能配平法(我高中用這個方法還沒遇見過我配不平的方程式,而且這個方法易學,做題效果也不錯):
這個方法說到底就是方程思想,在每個反應物與生成物前各配一個未知數(x,y,z,等等)再根據方程兩邊原子數守恆,列方程解出未知數,(若系數有分數的,化成整數就OK),這樣系數出來了,方程也就配好了。不過這是原始的
萬能法,比較麻煩,稍加改進就好:先觀察方程式兩邊,找出一種出現次數少的元素(在反應物或者生成物中只出現一次的最好),然後在它前面配個1,在由此出發,先把能確定的系數都寫好,寫不下去後就開始使用未知數來配,配好後,列方程解出未知數就OK。注意,使用這個方法不必要一定從左邊配到右邊,或者從右邊配到左邊,只要配的方便就好。下面舉例講解:
(1+x)P+3CuSO4+4xH2O=1Cu3P+xH3PO4+3H2SO4(以這個方程式為例講解)
先觀察兩邊,發現出現少的是Cu和S,先配Cu,先在Cu3P前配個1,這樣CuSO4和H2SO4前就都配個3,接下來沒法確定其他的,只好用未知數了,在H3PO4前配個x,P前面就來個(1+x),H2O前配個4x,這樣就配好了,接下來解方程,根據左右兩邊H守恆得8x=3x+6,解得x=1.2.再將各個系數化成整數就好,最後的方程式就是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至於先在哪個反應物(生成物
)前面配系數,先配那種元素,就看你的做題熟練程度了,題目做多了,自然有了感覺,也不用我多說了
網上聯系不怎麼方便,你可以向你老師再具體請教下關於這個萬能配平法,讓他再給你講解下,以便更好的掌握這個方法。
以後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對理科問題自我感覺我還可以,呵呵
6. 怎樣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
在初中化學來說,十字交叉法用於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如鋁和氧結合形成的物質的化學式的寫法
1、按正價元素在前負價元素在後的順序寫出元素符號
2、在元素符號的正上方標上化合價十字交叉把2寫在Al的右下角把3寫在O的右下角
+3 -2
Al O
化學式即可完成即 Al2O3
3、按照「在化學式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檢查化學式的正誤
( +3)×2+(--2)×3==0
一個正確的化學式就用十字交叉法書寫出來了,但用十字交叉法書寫化學式時需要注意要保證兩元素的化合價數是互為質數的時候才可以用;
3、如果兩元素的化合價數不是互為質數,例如+6價的硫的氧化物的化學式
在元素符號上面標出化合價後,取絕對值後約分,得到3:1,交叉寫在元素符號右下角,得:SO3
7. 怎樣用化合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
對氧化還原反應
化合價上升與下降相等即可
然後按原子個數不變配平
8. 怎樣利用化合價配化學方程式如H2+O2=這樣怎麼配
先了解反應後生成什麼物質。
一般題或書上會給你生成物,記住就可以了。
比如 H2+O2 會生成水(H2O)
先寫下方程式 ()H2+()O2=()H2O條件是燃燒。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等號兩邊的原子數量應該保持不變。
現在等號左邊有兩個H原子,等號右邊也有兩個,先不管H原子。
等號左邊有兩個O原子,而等號右邊只有一個。
所以在水分子前寫2。
化學式中的分子不可拆開,比如:需要兩個氧原子才可配平,只能寫2 H2O.不可以寫成H2O2.
2 H2O相當於 2 X (H2O)=2H2+2o
所以方程應變成:()H2+()O2=(2)H2O
此時,等號右邊又變成4個氫原子,兩個氧原子了
而等號左邊只有2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
所以應在 H2前寫2
所以配平後的方程為 (2)H2+()O2=(2)H2O
9. 怎樣用化合價來配平化學方程式啊
、基本步驟 以Cu + HNO3 --- Cu(NO3)2 + NO2 + H2O 為例:
1、 標變價:根據化合價升降規律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不變價的元素不必標出。 Cu + HNO3-Cu(NO3)2 + NO2 + H2O
2、 求轉移電子數:通常選用1mol的氧化劑和1mol的還原劑作標准,根據元素的變價求 出1mol的氧化劑和1mol的還原劑中所有變價元素得失電子數。 Cu → Cu :化合價升高2 N → N :化合價降低1 說明:該步是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的關鍵,所謂的配平技巧主要就是不同情況下求取得失電子數的方法,例如,當氧化劑和還原劑是同一各物質,而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是兩種物質的氧化還原反應,如配平KClO3 --- KCl + O2 時,初學者易以KClO3 為標准計算得失電子數,從而出現反應物系數不好確定的困難,此時若以產物KCl 和O2 為標准計算得失電子數則容易確定系數,這即所謂的逆向配平技巧。
3、 根據得失電子數的最小公倍數求標准物的系數 Cu → Cu :化合價升高 2 ×1 N → N :化合價降低1 ×2
4、 將所求得系數添加在標准物前,然後據此確定含有變價元素的產物系數,使變價元素 的原子個數相等並滿足得失電子守恆關系。 Cu + 2HNO3-Cu(NO3)2 +2 NO2 + H2O 說明:系數是1 時通常省略不寫,但在題目中有時是填空式的方框,那麼,1 也要填寫。
5、 利用觀察法配平未參加反應的元素原子個數,使反應方程式滿足質量守恆規律 Cu + 4HNO3 -Cu(NO3)2 +2 NO2 +2 H2O 說明:該反應中有2mol硝酸起了酸的作用,所以硝酸前的系數成了4 ;通常在配平未變價的原子時,先配平原子團(如該例中起酸作用的硝酸根),再配H ,然後配O。
6、 檢查所配方程式將短線改為等號 Cu + 4HNO3 = Cu(NO3)2 +2 NO2 +2 H2O 說明:從理論上講,檢查所配方程式是否平衡要檢查是否滿足得失電子守恆、質量守 恆和電荷守恆,一般說來,一個守恆成立其它大多也能成立,不必樣樣檢查,若是離子反應檢查電荷守恆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