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能預防化工火災事故的發生
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不僅全國各地都有發生,且一個工廠各車間都有可能發生。原因從工藝操作、設備管道、生產維修到設計製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管理漏洞等都有。
火災爆炸事故原因多樣化
一些重點要害崗位和主要設備的重復事故相當多,如鍋爐缺水爆炸事故,煤氣發生爐夾套和汽包憋壓爆炸事故,變換飽和熱水塔爆炸事故,合成塔內件破壞及氨水槽爆炸事故等。
造成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化工企業原料多變,生產條件變化大;工藝復雜,操作控制點多,而且相互影響;設備種類多,數量大,開停車頻繁,檢修量大;自動化程度低、安全聯鎖裝置不齊;相當數量的工人、企業負責人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術素質低,安全意識不強,防範事故能力不高;執行操作規程、檢修規程的嚴肅性較差。
綜合預防火災爆炸事故
盡管化工企業火災爆炸事故很多,有了不少經驗教訓,對容易發生事故的部位也比較清楚,但生產過程中造成燃燒和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面也較廣,特別是引起燃燒和爆炸的火源有的不易搞清楚。因此,火災爆炸事故的預防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作。防火防爆的著眼點應當放在限制和消除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著火源的控制上,千方百計地避免三者同時處於相互作用的狀態。同時還要求在技術和管理上要集中採取嚴密可靠的措施,以控制事故狀態的擴大。
(一)控制消除危險性因素
一是合理設計。在化工企業中,搞技術改造,結合大修進行小改革的機會較多,在設計變更過程中,要採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技術水平高、可靠性強的防火防爆措施,採用安全的工藝指標和合理的配管。
二是正確操作,嚴格控制工藝指標。化工企業安全生產技術規程是多年來安全生產的經驗總結,只要嚴格按著規程進行作業,嚴格控制工藝指標,在規程規定的范圍內超過指標界限,立即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轉,而不是勉強維持,就能達到預想的安全結果。具體來說,有四個方面:(1)按照規定的開停車步驟進行檢查和開停車;(2)控制好升降溫、升降壓速率;(3)控制好正常操作溫度、壓力、液位、成分、投料量、投料順序、投料速度和排料量、排料速度等;(4)按照規定的時間、指定的路線進行巡迴檢查。
三是嚴格按照「四十一」條禁令和安全衛生管理工作規定辦事。原化工部頒發的「四十一條禁令」中關於防止違章動火的「六大禁令」是為總結防止違章動火的教訓制定的。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安全衛生管理工作規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標准,也必須努力遵守。
四是加強設備管理。火災事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產裝置缺陷。設備狀況好,運行周期長,檢修量小,事故隱患少,火災爆炸發生率就低,凡是設備管理好的單位,安全生產的條件也好。搞好設備管理的手段有:(1)貫徹計劃檢修,提高檢修質量,實行雙包制度;(2)加強壓力容器的管理,強化監察和檢測工作;(3)對於超期服役的設備或有不符合現行法規規定的設備,一方面加強檢測和監察,另一方面要有計劃地逐步更新換代;(4)設備的安全附件和安全裝置要完整、靈敏、可靠、安全好用,同時,要注意用比較先進的、可靠性好的逐步取代老式的;(5)推廣檢測工具的使用,逐步把對設備檢查的方法從看、聽、摸上升為用狀態監測器進行,使之從經驗檢查變為直觀化、數據化檢查。
五是提高自動化程度和使用安全保護裝置的程度。隨著化工企業的發展,不僅安全需要提高自動化程度,而且從節能降耗提高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方面都需要提高自動化程度。多採用聯鎖保護裝置,可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一旦出現不正常情況,有了聯鎖保護自動切斷或動作,不僅可以防止事故的發生,而且也遏止了事故的蔓延。當然,在使用安全聯鎖保護裝置時,首先,應加強維護保養,定期檢查,保證靈敏可靠;同時,不應降低對安全工作的責任心,不能因有了聯鎖裝置而麻痹大意,特別應重點保護危險性大的部件。
六是加強四種火源的管理,是避免火災事故的基本措施。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對火源的管理,化工企業的火源一般有以下幾種:(1)明火:主要是化工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用火和維修用火;(2)摩擦與撞擊;(3)電氣火花和靜電火花;(4)其他火源:指高溫表面可產生自燃的物質、煙頭、機動車輛、排氣管等。
七是加強危險品的管理。火災爆炸危險品有以下幾種:爆炸性物品,氧化劑,可燃和助燃氣體,可燃、助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水燃燒物品。根據各類危險物品的性質,按規定分門別類貯存保管。在貯存保管中必須把好「三關」,即入庫驗收關,在庫貯存關,出庫復驗關。加強對危險物品保管期內的安全,特別要注意的是:(1)嚴禁將明火、火種帶入庫內,嚴格動火制度;(2)消除電氣火花及靜電放電的可能,庫房用電必須按規定採取有效安全措施;(3)庫房人員必須穿不帶鐵釘的鞋或採用不發生火花的地面;(4)在搬運過程中要嚴格防止撞擊、摩擦、翻滾。
(二)防爆泄壓措施
常用的防爆泄壓裝置有安全閥、防爆膜、防爆門、放空閥、排污閥等,主要是防止物理性超壓爆炸。安全閥應定期校驗,選用安全閥時要注意使用壓力和泄壓速度。防爆膜和防爆門的作用,主要是避免發生化學爆炸時產生的高壓,防爆膜和防爆門選用時應經過計算並選擇合理的部件。放空閥和排污閥是在緊急情況下作為卸壓手段而使用,但需要人操作。因此,一定要保證靈活好用。
(三)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
防止火災蔓延是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發生的一項重要措施,常用的阻火設施有:切斷閥、止逆閥、安全水封、水封井、阻火器、擋火牆等。這些設施的作用是防止當火災發生時火焰的蔓延。如壓縮機與各工段之間的切斷閥、止逆閥、氣櫃或乙炔發生器的安全水封,甲醇放空管的阻火器.電纜間的擋火牆。對這些設施,應當利用計劃小修對其進行清理、檢查、維護、保養,以保證安全生產,另一方面,在建築上應採用防火牆、防火門、防火堤、防火帶以及合理的間距,採取耐火等級廠房等措施。
2. 化學事故的防護方法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目前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保持衛生。(1)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噴漆和塗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烴替代膠水或黏合劑中的芳烴等。(2)變更工藝。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採用汞做催化劑,現在發展為用乙烯為原料,通過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劑。通過變更工藝,徹底消除了汞害。(3)隔離與屏蔽。屏蔽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頭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離的操作室內。(4)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規定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5)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不能降低作業場所在有害化學品的濃度,它僅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就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軀干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6)保持衛生。保持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棄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通過皮膚滲入體內。職業安全防護措施據調查統計資料分析,大多數傷亡事故都是由於過量的或干擾人體與外界正常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引起的。
3.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是什麼
法律分析:
主要措施如下:
(一)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二)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高毒作業場所與其他作業場所隔離;(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事故通風設施;(四)高毒作業場所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法律依據: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的設立,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設立條件,並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取得營業執照。用人單位的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除應當符合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的職業衛生要求外,還必須符合下列要求:(一)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二)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高毒作業場所與其他作業場所隔離;(三)設置有效的通風裝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業場所,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事故通風設施;(四)高毒作業場所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4.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方法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5.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1)替代,即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
(2)變更工藝,即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毒害;
(3)隔離,即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
(4)通風,即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汽或粉塵的濃度低於規定的濃度,保證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6. 預防化學事故的常見措施是什麼
常見的危險化學品
常見的危險化學品有:液化氣、管道煤氣、香蕉水等油漆稀釋劑、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氣)、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氫、過氧化物、氰化物、黃磷、三氯化磷、強酸、強鹼、農葯殺蟲劑,等等。
刺激眼睛 損傷呼吸道 灼傷皮膚 麻痹神經 燃燒爆炸
流淚致盲 胸悶窒息 潰瘍糜爛 頭暈昏迷 物毀人亡
如何預防化學事故?
1.了解所使用的危險化學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違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邊的危險化學品,做到標簽完整,密封保存,避熱避光,遠離火種。
3.居室內不要存放危險化學品。
4.乘坐車、船、飛機不要攜帶危險化學品。
5.室內積聚易燃、易爆氣體濃度過高時,應按應對燃氣泄漏辦法處置。
1.呼吸防護:在確認發生毒氣泄漏或襲擊後,應馬上用手帕、餐巾紙、衣物等隨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頭如有水或飲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濕。最好能及時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膚防護:盡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單、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膚。如已備有防化服等防護裝備,要及時穿戴。
3.眼睛防護: 盡可能戴上各種防毒眼鏡、防護鏡或游泳用的護目鏡等。
4.撤離:判斷毒源與風向,沿上風或側上風路線,朝著遠離毒源的方向迅速撤離現場。
5.洗消:到達安全地點後,要及時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動的水沖洗身體,特別是曾經裸露的部分。
6.救治:迅速撥打「120」,將中毒人員及早送醫院救治。中毒人員在等待救援時應保持平靜,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重心肺負擔致使病情惡化。
7.食品檢測: 污染區及周邊地區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隨便動用,須經檢測無害後方可食用。
希望對你有幫助 ↖(^ω^)↗
7. 如何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
(1)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的預防控制措施①替代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代替有毒有害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代替易燃化學品。②變更工藝採用新技術、改變原料配方,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 ③隔離將生產設備封閉起來,或設置屏障,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 ④通風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降低,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局部排風適用於點式擴散源,將污染源置於通風罩控制。
8. 如何避免實驗室化學品事故
1.防水
每個實驗室都配有一次性水、純水、高純水或制水的儀器如蒸餾器、純水機。作業人員在使用的過程中有忘記關水龍頭的,或者是突然停水後打開水龍頭忘記關閉的。
我們實驗室就曾發生過一起漫水事故,就是因為停水當天,打開了水龍頭忘記關閉,出水量過大,排水口又被堵住了導致實驗室漫水嚴重,花了一個小時才把實驗室的水清理干凈。還有要定期檢查制水儀器,防止有漏水的情況。
2.防火
實驗室有各種火具如酒精燈、電爐,還有FID氣相色譜儀會產生火的儀器。這些都可能帶來安全隱患,那麼在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要結合燃燒的三要素——著火源、可燃物、助燃物,在使用火的時候就要消除火源附近的助燃物以免引起火災事故。
當發生火災進行滅火時同樣要結合燃燒的三要素,去掉其中一個就能阻止燃燒。
火災又分A、B、C、D四類,每一類火災使用的滅火器都要區分開來而且每個實驗室都必須配備滅火器,且滅火器要定期進行檢查。
3.防毒
我相信每個實驗室都會用到有毒的試劑,那麼在使用有毒物質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有毒物質的理化特性、使用方法和應急措施。
一切葯品和試劑要有與其內容相符的標簽,劇毒物品要嚴格遵守「五雙」制度(雙人保管、雙人發放、雙把鎖、雙台帳、雙人驗收)。
例如,我們在配製硫酸溶液的時候,要戴好防腐蝕乳膠手套和防護眼鏡,使用玻璃容器盛裝,將酸加入水中而不是將水加入酸中,邊加入邊攪拌,待冷卻後裝入試劑瓶中。若硫酸濺到皮膚上則用抹布擦拭乾凈後再用大量水沖洗。像配製硫酸溶液這種,我們就要考慮作業前、作業中、作業後的各個注意事項。
4.防腐蝕
化驗室常用的試劑如硫酸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等都具有腐蝕性。使用腐蝕性的溶液會對我們的實驗台、實驗儀器腐蝕。那麼在使用這些溶液的時候我們的防護措施就要做好,若溶液滴在實驗台、實驗儀器上要及時用抹布擦拭乾凈。使用後的廢液要用容器進行回收而不是亂排亂放。
5.防觸電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家中我們都要防觸電。
首先從用電設施上說起,電源插座必須接地線,大功率儀器、電器設備必須接空氣開關,實驗室整個用電必須有漏電保護開關;
其次,在使用電器設備時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開關和電源,在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電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在對儀器進修檢修或則維護的時候必須做到「三步曲」——停機、斷電、掛牌;
最後,使用完畢後關閉儀器設備電源使之恢復到使用前的狀態。
6.防爆
易爆類的葯品有苦味酸、高氯酸、雙氧水等,像這類葯品應單獨存放不應和其他易燃物品放在一起。用玻璃儀器在電爐上進行加熱時,要將玻璃器具外壁的水擦拭乾凈,需要放玻璃珠的放玻璃珠防止玻璃器具破裂。進行易爆炸的操作時,例如用奧氏氣體分析儀分析爆炸性氣體時,爆炸瓶外須裝上防護網。烘箱內嚴禁烘烤易燃易爆的物品。
7.防環境污染
一般化驗室產生的廢棄物有廢液、廢氣、廢物。雖然實驗室排放的廢棄物相對生產車間要少得多,但是作為一名分析人員,我們有必要從自我做起,從每一點做起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
實驗室產生最多的廢棄物要屬廢液了,我們使用後的沒有用的溶液不能直接排放到廢液池中,我們先用廢液桶收集起來集中處理,例如調廢液的pH,含有重金屬的廢液用另一種廢液進行置換中和後再排放到廢液池,這樣會減輕污水處理的難度也會減少處理成本,同時也保護了環境;廢物包括廢棄的葯品、廢棄的試劑瓶等,廢棄的葯品要集中收集起來再處理而不能直接丟到垃圾桶,廢棄的試劑瓶應當用水沖洗干凈後再丟掉。
廢氣的處理難度較大一些,但是有一些簡單的方法也可以保護環境,比如在實驗室放置活性炭、放置一些吸收廢氣的盆景等。我們的一些小小的舉動能為保護環境做出大的貢獻。
8.防野蠻作業。
野蠻作業就是不按操作規程作業。野蠻作業是最大的安全隱患,那麼防止野蠻作業最大的因素就是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可以說每一個操作規程都是用前輩們好的經驗和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每一步操作都必須按照操作規程來執行。有的人工作久了,覺得自己對工作有經驗,有時候會偷一下懶,殊不知這種行為正是良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事故的三要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因素。控制住了這三要素,就會避免事故的發生。答案來自
9. 如何避免化學品發生事故確保自身及同事的安全
實驗室化學品復雜。在化學實驗中,經常使用各種化學葯品,多數化學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腐蝕性、易燃性、爆炸性或自燃性等。有些實驗室衛生情況較差,實驗桌上東西很亂,地上滿是污漬,試劑架上化學試劑存放零亂且太多。發生化學品泄漏、溢濺的機會非常大。加上很多師生化學品泄漏預防和控制概念非常淡薄甚至完全缺乏,因此化學品泄漏事故發生不可避免。
實驗室HSE及安全管理人員應預先制訂處理化學品泄漏措施,提供清理泄漏所需的物料及個人防護裝備,並將它們存放於可讓工作人員方便取用的位置,而老師、學生、員工在接觸、使用或搬運化學品之前,亦應有適當訓練,以了解該化學品的危害特性、安全要點和緊急應變措施。
1,應先進行巡查以確認實驗室正在使用的化學品種類、數量、盛載容器和存放位置,以便編寫一份化學品清單。
危害清單應定期更新,避免清單資料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並放置在發生泄漏化學品/災害機會最低的地方,以免事故發生時無法取用。
2,聯絡化學品製造商和供應商,索取清單上化學品的物料安全資料表(MSDS)。 物料安全資料表的內容載有處理該化學品的泄漏(小量及大量的泄漏均有)程序,執行清理人員所需佩戴的個人防護裝備、圍堵外泄物的物料和吸附棉等資料。
實驗室應該參考這些資料,編訂化學品泄漏處理應變計劃的反應程序、所需設施和人手、訓練、演習等事宜。
3,應根據儲存物品的特性進行儲存,一般應保證儲存處保持陰涼、乾燥、無火源、熱源,通風良好,陽光不直射,不受水害,並能防止動物進入,分隔可靠,堆放穩固。
(1)確保容器有自己合適的蓋子並且密封好。
(2)定期檢查容器有沒有腐蝕、凸起、缺陷、凹痕、和泄漏。把有缺陷的容器放在獨立的二次包裝桶里或者ENPAC 的泄漏應急桶里。
(3)確保容器和內容物相容。比如,不要把酸放在一般的鐵桶里或把溶劑放在塑料桶里。
(4)准確標識廢物容器。
(5)易燃、可燃和強腐蝕性化學品要儲存在FM認證的防火安全櫃、安全儲存罐中。
(6)對化學容器採取二次圍堵、防漏措施,施用防漏托盤、防漏圍堤、有毒物質密封桶等工具進行防泄漏
(7)採用防溢濺工具包括接酸盤、防溢濺分裝漏斗來保證實驗過程中無泄漏、無滴漏、無溢漏
總之就是要按規定來和小心,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