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問題—溶洞怎麼形成
幫樓上補充
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和岩石中的碳酸鈣反應生成
碳酸氫鈣
,由於碳酸氫鈣能溶於水,又由於氣溫或壓強突然變化,碳酸氫鈣又變成碳酸鈣沉澱下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溶洞。
❷ 溶洞形成的化學方程式是啥很急。!
在高溫多雨的石灰岩地帶,地下石縫中的水受的壓力較大,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度隨壓力的增大而增大,二氧化碳氣體溶於水生成碳酸,當這樣的溶液在地下石灰岩層流過時,與石灰岩的主要成份不溶於水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其反應式為H2O+CO2+CaCO3= Ca(HCO3)3形成溶洞。當溶有大量碳酸氫鈣的水溶液流到某一空敞的地方或受溫度影響,碳酸氫鈣分解:Ca(HCO3)3=H2O+CO2↑+CaCO3↓生成難溶於水的碳酸鈣,長期沉積就形成壯麗奇觀的鍾乳石。
❸ 溶洞形成所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到底哪個
石灰石吸收了溶有CO2的雨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CaCO3 + CO2 + H2O== Ca(HCO3)2
造成了石灰石的溶解,碳酸氫鈣被雨水帶走,溶洞就是這么來的。
❹ 溶洞形成原理及化學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造成石灰岩被侵蝕,隨地下水流走。
Ca(HCO3)2=CaCO3+H2O+CO2,這是鍾乳石的形成原因。
❺ 什麼是溶洞怎麼形成的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中因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下空間,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鈣(CaCO3),碳酸鈣是難溶於水的固體,它與水、二氧化碳反應會變成碳酸氫鈣[Ca(HCO3)2] ,化學方程式為:CaCO3+CO2+H2O=Ca(HCO3)2。碳酸氫鈣是一種無機酸式鹽,易溶於水。在自然界中,溶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對石灰岩層長期的侵蝕逐漸形成了溶洞。
地下水在鍾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碳酸氫鈣在零度以下比較穩定,在常溫下易分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部滴落到洞底時,由於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會分解生成碳酸鈣、水、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HCO3)2=CaCO3↓+CO2↑+H2O,當難溶於水的碳酸鈣逐漸沉積,就會在洞穴頂部形成下垂的鍾乳石;當碳酸鈣滴落到溶洞底部並向上堆積,就會形成石筍;當鍾乳石和石筍結成一體時,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溶岩發達國家之一,比較著名的溶洞有: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湖南的梅山龍宮、湖北的騰龍洞、貴州的雙河溶洞等。其中,貴州的雙河溶洞在2018年最新探測長度為238.48公里,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六長的溶洞。
溶洞是大自然的傑出造化,它的形成往往需要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因此,我們需要珍惜和保護它們。
❻ Ⅰ、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溶洞生成的反應原理:(1)洞頂石灰岩溶解:______;(2)地面石筍形成:______.II
Ⅰ、
(1)CaCO₃+H₂O+CO₂=Ca(HCO₃)₂;
(2)Ca(HCO₃)₂=CaCO₃↓+CO₂↑+H₂O;
II、
HCO₃⁻+H⁺=CO₂↑+H₂O;
III、
(1)N₂+3H₂=2NH₃;(催化劑、高溫高壓)
(2)Ca(OH)₂+2NH₄Cl=CaCl₂+2NH₃↑+2H₂O,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紙變藍。
(6)溶洞是怎麼形成的化學方程擴展閱讀:
CaCO₃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₂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a(HCO₃)₂] CaCO₃+CO₂+H₂O=Ca(HCO₃)₂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 Ca(HCO₃)₂ =CaCO₃↓+CO2↑+H2O 在自然界中不斷發生上述反應於是就形成了溶洞中的各種景觀。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
石灰岩按成因可劃分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運、沉積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學、生物化學石灰岩。
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裡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
絕大多數石灰岩的形成與生物作用有關,生物遺體堆積而成的石灰岩有珊瑚石灰岩、介殼石灰岩,藻類石灰岩等,總稱生物石灰岩。由水溶液中的碳酸鈣(CaCO₃)經化學沉澱而成的石灰岩,稱為化學石灰岩。如普通石灰岩、硅質石灰岩等。
一水合氨不穩定受熱分解生成氨和水。
氨水在中學化學實驗中三應用:
①用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檢驗HCl等氣體的存在;
②實驗室用它與鋁鹽溶液反應制氫氧化鋁;
③配製銀氨溶液檢驗有機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農用氨水的氨濃度一般控制在含氮量15%~18%的范圍內,碳化度最好大於100%。施肥簡便,方法也較多,如溝施、面施、隨著灌溉水施或噴灑施用。使用時須先用水稀釋至千分之一以下,切忌同莖葉接觸以免灼傷。
❼ 溶洞是怎樣形成的主要由什麼物質構成是(化學式)
(1)氦氣通電時發出有色光,是可用於製造霓虹燈的氣體,其化學式為:he(或ne、ar等).
(2)溶洞中鍾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其化學式為:ca2co3.
(3)氫氧化鈣是農業上可用於消毒殺菌的鹼,其化學式為:ca(oh)2.
(4)可被人體直接吸收的糖是葡萄糖,其化學式為:c6h12o6.
(5)乙醇能溶解油污,是可用於除去衣服上油污的有機物,其化學式為:c2h5oh.
故答案為:(1)he(或ne、ar等);(2)ca2co3;(3)ca(oh)2;(4)c6h12o6;(5)c2h5oh.
❽ 溶洞形成過程怎麼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CaCO₃+H₂O+CO₂=Ca(HCO₃)₂;Ca(HCO₃)₂=CaCO₃↓+CO₂↑+H₂O。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會使石灰石構成的岩層部分溶解,使碳酸鈣轉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當受熱或壓強突然減小時溶解的碳酸氫鈣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澱。
大自然經過長期和多次的重復上述反應。從而形成各種奇特壯觀的溶洞,如桂林的七星岩、蘆笛岩、肇慶的七星岩、宜春的竹山洞等。在溶洞里,有千姿百態的鍾乳和石筍,它們是由碳酸氫鈣分解後又沉積出來的碳酸鈣形成的。
地貌特徵:
洞里寬的地方像廣場,窄的地方像長廊,高的地方有30m高,整個洞平面上迂迴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層。雨季,整個洞內都有流水,成為地下河流在坡折處河水跌落,形成瀑布。
旱季,局部地區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還有積水很深的潭,不妨稱之為無底潭。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猛獁洞,位於肯塔基州境內,洞深64km,所有的岔洞連起來的總長度達250km。
❾ 化學必修一 溶洞的形成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層是先決條件,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碳酸氫成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灰岩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岩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當這種含鈣的水,在流動中失去壓力,或成份發生變化,鈣有一部分會以石灰岩的堆積物形態沉澱下來,由於免受自然外力的破壞,便形成了石鍾乳、石筍、石柱等自然景觀。 由於這種地理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形。
❿ 溶洞和鍾乳石 的形成 (化學方程式)
ca(hco3)2=caco3↓+h2o+co2↑
含有碳酸氫鈣ca(hco3)2的地下水沿著細小的孔隙和裂隙流入溶洞空間,隨著溶洞內溫度升高、壓力降低,水中的碳酸氫鈣ca(hco3)2達到過飽和,碳酸鈣caco3便沉澱析出並使co2逸出,形成鍾乳石、石柱、石筍等化學沉積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