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有機化合物有哪些優缺點
從化學的角度來講,有機化合物主要是由碳元素與氫元素組成的物質,當然這裡面沒有碳的氧化物以及碳酸等等含碳的化合物。其實用大白話講,化學中的有機體講的就是以生命為基礎的物質。換而言之,有機化合物指的就是有生命的化合物。簡單的講,我們人體中無時無刻不發生著有機化合物的轉變和反應,我們體內的新陳代謝都是有機化合物反應的結果。
相比較無機化合物來說,有機化合物有著自身的特點,比如說它具有可燃性。拿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衣服,很多都是有機化合物所製成的,所以衣服是可以點著的。
其次有機化合物的穩定性比較差。因為有機化合物中含有著氫元素,所以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同樣,有機化合物也會因為溫度發生化學變化,以及與細菌、空氣中的其他元素發生反應,亦或者是容易受到光照的影響,化合物裡面的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從而可以分解變質。所以很多科學家做有機化合物的實驗,經常要考慮很多可觀因素,不然就會導致很多意外情況的發生。
但是有機化合物又是非常矛盾的,因為化合物與化合物之間的反應是非常遲鈍的,一般要使它們發生反應通常要加入催化劑或是加入活化能的物質。不然化合物很難反應生成其他的物質。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也是比較復雜的。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健康與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有機食品順應時代的需求發展了起來。有機食品相比較一般的食品來說,製作的過程更加綠色環保、健康。很多有機蔬菜與有機奶都是人們對健康的重要衡量因素。有機食品主要是來自自然,比較健康,而且更加的安全環保。不過有機食品由於製作的過程比較繁瑣,而且也受市場的哄抬,所以價格方面一直居高不下。
『貳』 請教誰知道那種化學書籍含有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制備、結構、性質、用途以及有關理論等內容
刑其毅老教授編寫的《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版本很老的,我也是在我的老師那借來過。
『叄』 高一化學必修有機化合物的主要知識點有那些
有機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氫元素、碳元素組成。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 其特點主要有:
多數有機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氫兩種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鹵素、磷等。部分有機物來自植物界,但絕大多數是以石油、天然氣、煤等作為原料,通過人工合成的方法製得。 和無機物相比,有機物數目眾多,可達幾百萬種。有機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結合能力非常強,互相可以結合成碳鏈或碳環。碳原子數量可以是1、2個,也可以是幾千、幾萬個,許多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幾十萬個碳原子。此外,有機化合物中同分異構現象非常普遍,這也是造成有機化合物眾多的原因之一。 有機化合物除少數以外,一般都能燃燒。和無機物相比,它們的熱穩定性比較差,電解質受熱容易分解。有機物的熔點較低,一般不超過400℃。有機物的極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於水。有機物之間的反應,大多是分子間反應,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應緩慢,往往需要催化劑等手段。而且有機物的反應比較復雜,在同樣條件下,一個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時進行幾個不同的反應,生成不同的產物。
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
1.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水、糖類(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
其中,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為有機物。
2.澱粉(糖類)主要存在於大米、麵粉等麵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於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維生素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等;
蛋白質主要存在於魚、肉、牛奶、蛋等;
纖維素主要存在於青菜中,有利於胃的蠕動,防止便秘。
其中澱粉、脂肪、蛋白質、纖維素是有機高分子有機化合物。
分類:
一.根據碳原子結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機化合物被分為三大類:1.鏈狀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連接成鏈狀,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發現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環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2],故稱碳環化合物。它又可分為兩類:脂環族化合物:是一類性質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環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環或稠苯體系的化合物。3.雜環化合物:組成這類化合物的環除碳原子以外,還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雜環化合物。
二、按官能團分類
決定某一類化合物一般性質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團稱為官能團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團的化合物,其化學性質基本上是相同的。
[編輯本段]命名:
1.俗名及縮寫
有些化合物常根據它的來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結構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稱,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蟻酸(甲酸)、水楊醛(鄰羥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楊酸(鄰羥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費歇爾投影式表示糖的開鏈結構)等。還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縮寫及商品名稱,如:RNA(核糖核酸)、DNA(脫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煤酚皂或來蘇兒(47%-53%的三種甲酚的肥皂水溶液)、福爾馬林(40%的甲醛水溶液)、撲熱息痛(對羥基乙醯苯胺)、尼古丁(煙鹼)等。
2.普通命名(習慣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異、新」、「伯、仲、叔、季」等字頭的含義及用法。
正:代表直鏈烷烴;
異:指碳鏈一端具有結構的烷烴;
新:一般指碳鏈一端具有結構的烷烴。
3.系統命名法
系統命名法是有機化合物命名的重點,必須熟練掌握各類化合物的命名原則。其中烴類的命名是基礎,幾何異構體、光學異構體和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是難點,應引起重視。要牢記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規則」。
1.烷烴的命名:
烷烴的命名是所有開鏈烴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礎。
命名的步驟及原則:
(1)選主鏈 選擇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有幾條相同的碳鏈時,應選擇含取代基多的碳鏈為主鏈。
(2)編號 給主鏈編號時,從離取代基最近的一端開始。若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應使各取代基都有盡可能小的編號或取代基位次數之和最小。
(3)書寫名稱 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寫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稱,再寫烷烴的名稱;有多個取代基時,簡單的在前,復雜的在後,相同的取代基合並寫出,用漢字數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個數;阿拉伯數字與漢字之間用半字線隔開。
一.各類化合物的鑒別方法
1.烯烴、二烯、炔烴: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紅色腿去
(2)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腿去。
4.鹵代烴:硝酸銀的醇溶液,生成鹵化銀沉澱;不同結構的鹵代烴生成沉澱的速度不同,叔鹵代烴和烯丙式鹵代烴最快,仲鹵代烴次之,伯鹵代烴需加熱才出現沉澱。
5.醇:
(1)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鑒別6個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盧卡斯試劑鑒別伯、仲、叔醇,叔醇立刻變渾濁,仲醇放置後變渾濁,伯醇放置後也無變化。
6.酚或烯醇類化合物:
(1)用三氯化鐵溶液產生顏色(苯酚產生蘭紫色)。
(2)苯酚與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澱。
10.糖:
(1)單糖都能與托倫試劑和斐林試劑作用,產生銀鏡或磚紅色沉澱;
(2)葡萄糖與果糖:用溴水可區別葡萄糖與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麥芽糖與蔗糖:用托倫試劑或斐林試劑,麥芽糖可生成銀鏡或磚紅色沉澱,而蔗糖不能。
1、甲烷(天然氣) 分子式為:CH4 特點:最簡單的有機物
2、乙烯 分子式為:C2H4 特點:最簡單的烯烴(有碳碳雙鍵)
3、乙醇(酒精) 分子式為:CH3CH2OH 特點:最常見的有機物之一
4、乙酸(醋酸) 分子式為:CH3COOH 特點:同上
5、苯 分子式為:C6H6 特點:環狀結構
2. 質上的特點
物理性質方面特點
1) 揮發性大,熔點、沸點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方面的特性
1) 可燃性
2) 熔點低(一般不超過400℃)
3) 溶解性(易溶於有機溶劑,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4) 穩定性差(有機化合物常會因為溫度、細菌、空氣或光照的影響分解變質)
5)反應速率比較慢
6)反應產物復雜
【回歸課本】
1.常見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2.與同分異構體有關的綜合脈絡
3.有機反應主要類型歸納
下屬反應物 涉及官能團或有機物類型 其它注意問題
取代反應 酯水解、鹵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質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鹵代烴、氨基酸、糖類、蛋白質等等 鹵代反應中鹵素單質的消耗量;酯皂化時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時要特別注意)。
加成反應 氫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環 酸和酯中的碳氧雙鍵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鹵化氫、氫氣、鹵素單質等多種試劑反應,但C=O一般只跟氫氣、氰化氫等反應。
消去反應 醇分子內脫水鹵代烴脫鹵化氫 醇、鹵代烴等 、 等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氧化反應 有機物燃燒、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銀鏡反應、醛氧化成酸等 絕大多數有機物都可發生氧化反應 醇氧化規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銀鏡反應、新制氫氧化銅反應中消耗試劑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規律。
還原反應 加氫反應、硝基化合物被還原成胺類 烯、炔、芳香烴、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復雜有機物加氫反應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應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單烯烴間共聚、單烯烴跟二烯烴共聚 烯烴、二烯烴(有些試題中也會涉及到炔烴等) 由單體判斷加聚反應產物;由加聚反應產物判斷單體結構。
縮聚反應 酚醛縮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縮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應跟縮聚反應的比較;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4.醇、醛、酸、酯轉化關系的延伸
一 有機化合物
(一)烴 碳氫化合物
烷烴:CnH(2n+2) 如甲烷 CH4
夾角:109°28′
是烷烴中含氫量最高的物質。
烷烴有對稱結構,結構式參看書上。
甲烷為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小於空氣
CH4+2O2→CO2+2H2O 注意條件
取代反應:CH4+Cl2→CH3Cl+HCl 條件:光照 注意四個取代反映
同系物:結構相似,相互之間相差一個或多個碳氫二基團
同分異構體: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
甲烷不與強酸、強鹼,強氧化劑反應(有機中,強氧化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C-C:飽和烴 C=C:不飽和烴
與氧氣反應,明亮火焰大量黑煙。
含C=C的烴叫做烯烴,不飽和,碳碳雙鍵鍵能不一樣,因此一個容易斷裂,發生加成反應成為穩定的單鍵。
可以與強氧化劑和溴單質發生反應。CH2=CH2+Br2→CH2Br-CH2Br注意條件。具體結構見課本
夾角:120°
與溴單質、水、氫氣、氯化氫氣體發生加成反應,生成對應物質。注意條件。
(二)烴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結構不同。所以2mol乙醇與鈉反應生成1mol氫氣,斷的是O-H
-OH羥基,是乙醇的基團。基團決定了有機物的性質,且發生反應大多是在基團附近。
可以看做是羥基取代了乙烷中一個氫。
乙醇要求的反應:
1.氧化反應:CH3CH2OH+3O2→2CO2+3H2O條件點燃
2.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具體見筆記
3.使酸性重鉻酸鉀aq變綠,反應不作要求
『肆』 請求推薦一本大學《有機化學》教材,謝謝你!
邢其毅《基礎有機化學》、曾昭瓊《有機化學》、胡宏紋《有機化學》、惲魁宏的《有機化學》、榮國斌《大學基礎有機化學》
1、邢其毅《基礎有機化學》。這本書內容詳盡,適合自學,同時也是競賽必備的有機參考書之一,也是化學競賽的標准版本。
(4)化學有機化合物哪些資料比較好擴展閱讀
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方法與應用的科學,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伍』 有機化學哪些資料庫比較好
有機化學類資料庫存儲的是與有機化學領域有關的各類信息。如關於有機化合物結構和各種性質的結構和事實庫I3F I LSTEIN ,關於有機化學反應的資料庫CASREACT, ChemlnformR},R},ACGS和CI I}.h'IREOCT ,關於CRC有機化學數據手冊的資料庫HUL7ClC等Chemical.AI、reaxys和Scifinder是有機合成常用的資料庫。reaxys有遺漏,Scifinder運行成本較高,產品價格不顯示。Chemical.AI是國產的非商業性的免費查合成路線工具。離線資料庫不大好吧,更新速度不能確定,信息接收速度會很慢的。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建立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倉庫。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截取、更新、刪除等操作。在經濟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關的數據放進這樣的「倉庫」,並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企業或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常常要把本單位職工的基本情況(職工號、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工資、簡歷等)存放在表中,這張表就可以看成是一個資料庫。有了這個"數據倉庫"我們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查詢某職工的基本情況,也可以查詢工資在某個范圍內的職工人數等等。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計算機上自動進行,那我們的人事管理就可以達到極高的水平。此外,在財務管理、倉庫管理、生產管理中也需要建立眾多的這種"資料庫",使其可以利用計算機實現財務、倉庫、生產的自動化管理。
『陸』 高二有機化學選什麼資料好,是題集刷題的,還是輔導課本資料書,有推薦的資料書嗎
個人推薦五三、紅對勾、一遍過、教材幫,我當初用的是這幾本,如果無法都買或作不過來的話,優先推薦紅對勾和教程幫。
『柒』 大學《有機化學》教科書哪本好
邢其毅的《基礎有機化學上下冊》。
《有機化學》是研究各類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性質、相互轉化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化學專業本科學生必修課之一,是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醫學、葯學等課程的先修課。
在教學計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選擇一本好書就顯得非常重要。
這本書是在1993年出版的《基礎有機化學》(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因此內容比較完善。
全書共27章,分上下兩冊,上冊13章,下冊14章。與第二版相比,在書的框架結構和內容上有較大的變動。全書分為基礎知識和專章兩部分,適合自學,用來打基礎也是很好的選擇。
大學有機化學學習方法:
1、要時刻銘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這一化學基本原則,將各類有機化合物的性質按結構歸屬進行歸類,將有機化學知識系統化。
2、要注意應用有機結構理論來理解、分析和比較各種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3、有機反應機理分析是理解和掌握有機反應的重要基礎,也是實際實驗操作中控制有機反應條件的依據。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有機反應機理。
『捌』 誰能推薦幾本好的高等有機化學書
有機化學又稱為碳化合物的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方法與應用的科學,是化學中極重要的一個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稱為有機化合物是因為以往的化學家們認為含碳物質一定要由生物(有機體)才能製造;然而在1828年的時候,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在實驗室中首次成功合成尿素(一種生物分子),自此以後有機化學便脫離傳統所定義的范圍,擴大為含碳物質的化學。
醫學有機化學介紹各類基本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命名和主要化學性質,同時講述有機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分別介紹與醫學、生命科學關系密切的生物分子,糖類、脂類、氨基酸、肽、蛋白質及核酸的化學結構和主要的物理、化學性質。有機化學與醫學、葯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的聯系等,內容豐富,可讀性強,有利於開闊讀者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