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氫氧化鈉和氯化鐵的反應方程式是什麼
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l3+3NaOH=Fe(OH)3↓+3NaCl。
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澱和氯化鈉,離子方程式為Fe(3+)+3OH(-)=Fe(OH)3↓,現象為產生紅褐色沉澱。
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無機化合物,化學式NaOH,也稱苛性鈉、燒鹼、固鹼、火鹼、苛性蘇打。氫氧化鈉具有強鹼性,腐蝕性極強,可作酸中和劑、 配合掩蔽劑、 沉澱劑、沉澱掩蔽劑、顯色劑、皂化劑、去皮劑、洗滌劑等,用途非常廣泛。
Ⅱ 填寫如表(類別按酸、鹼、鹽、氧化物填寫)名稱氫氧化鈉______硫酸氧化鐵 硝酸鋇 氯化鐵 碳酸鈉化學式
氫氧化鈉的化學式為:NaOH,是由金屬離子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鹼;
CuSO4讀作硫酸銅,是由金屬離子--銅離子與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鹽;
硫酸的化學式為:H2SO4,是由氫離子和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酸;
氧化鐵的化學式為:Fe2O3,是由鐵元素和氧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屬於氧化物;
硝酸鋇的化學式為:Ba(NO3)2,是由金屬離子--鋇離子和酸根離子--硝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鹽;
氯化鐵的化學式為:FeCl3,是由金屬離子--鐵離子和酸根離子--氯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鹽;
碳酸鈉的化學式為:Na2CO3,是由金屬離子--鈉離子和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於鹽.
故答案為:
名稱 | 氫氧化鈉 | 硫酸銅 | 硫酸 | 氧化鐵硝酸鋇氯化鐵碳酸鈉 |
化學式 | NaOH | CuSO4 | H2SO4 | Fe2O3、Ba(NO3)2、FeCl3、Na2CO3 |
類別 | 鹼 | 鹽 | 酸 | 氧化物、鹽、鹽、鹽 |
Ⅲ 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的方程式是什麼
氫氧化鈉和氯化鐵反應方程式是FeCl3+3NaOH=Fe(OH)3沉澱+3NaCl。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俗稱燒鹼、火鹼、苛性鈉,為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強鹼,一般為片狀或塊狀形態,易溶於水溶於水時放熱並形成鹼性溶液,另有潮解性,易吸取空氣中的水蒸氣潮解和二氧化碳變質,可加入鹽酸檢驗是否變質。
化學方程式的作用
化學方程式,也稱為化學反應方程式,是用化學式表示不同物質之間化學反應的式子。化學方程式反映的是客觀事實。化學方程式不僅表明了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同時,化學計量數代表了各反應物、生成物物質的量關系,通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還可以表示個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Ⅳ 氯化鐵的化學式是什麼
氯化鐵是一種共價無機化合物,化學式FeCl3。是一種共價化合物。為黑棕色結晶,也有薄片狀,熔點306℃、沸點316℃[1],易溶於水並且有強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潮解。FeCl3從水溶液析出時帶六個結晶水為FeCl3·6H2O,六水合氯化鐵是橘黃色的晶體。氯化鐵是一種很重要的鐵鹽。
InChI=1/3ClHFe/h3*1H/q+3/p-3
熔點(℃):306
相對密度(水=1):2.90
沸點(℃):316[1]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5.61
溶解性:易溶於水,不溶於甘油,易溶於甲醇、乙醇、丙酮、乙醚。[3]
化學性質
1.與鹼反應
Fe3+ +3OH-=Fe(OH)3
FeCl3+3NH3·H2O=Fe(OH)3↓+3NH4Cl[3]
2.與還原劑反應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2FeCl3+H2S=2FeCl2+S↓+2HCl[3]
3.氯化鐵與烯醇類發生顯色反應
具有羥基與sp2雜化碳原子相連的結構( —C=C—OH)結構的化合物能與FeCl3的水溶液顯示特殊的顏色:苯酚、均苯三酚顯紫色;鄰苯二酚、對苯二酚顯綠色;甲苯酚顯藍色。也有些酚不顯色。[3]
4.鐵離子的檢驗
FeCl3+3KSCN=Fe(SCN)3+3KCl
溶液由黃色(Fe3+)變為血紅色[Fe(SCN)3][3]
5.氯化鐵與相對於Fe的活潑金屬
鎂:3Mg+2FeCl3=3MgCl2+2Fe
溶液由黃色變成無色。
鋁:Al+FeCl3=AlCl3+Fe
溶液由黃色變成無色。
鋅:3Zn+2FeCl3=3ZnCl2+2Fe
溶液由黃色變成無色。[3]
(以上均為金屬過量)
6.氯化鐵與其它金屬
銅:Cu+2FeCl3=2FeCl2+CuCl2
溶液由黃色變成藍色(FeCl2的淺綠色被掩蓋)。
鐵:Fe+2FeCl3=3FeCl2
溶液由黃色變成淺綠色。
註:氯化鐵不能與K、Ca、Na、Ba反應。[3]
7.水解反應
氯化鐵是初高中范圍內接觸到的水溶液酸性最強的鹽之一,這是由於Fe3+的強烈水解反應造成的:
Fe3++3H2O⇌Fe(OH)3+3H+
FeCl3+3H2O⇌Fe(OH)3+3HCl
(因為水解是可逆反應,生成的Fe(OH)3量極少,不能沉澱出來,所以不寫沉澱符號)
這也是蒸發氯化鐵溶液只能得到氫氧化鐵或鹼式氯化鐵的原因(如需得到氯化鐵需在氯化氫氛圍內蒸發,抑制水解)
FeCl3·6H2O==△==Fe(OH)Cl2+HCl+5H2O (若繼續加熱,則會繼續脫去HCl得到氫氧化鐵)[4]
FeCl3+3H2O=Fe(OH)3(膠體)+3HCl
實驗室可利用氯化鐵的水解反應製成氫氧化鐵膠體。[3]
制備
固體產品採用氯化法,低共熔混合物反應法和四氯化鈦副產法,液體產品採用鹽酸法和一步氯化法。
將含鐵酸洗液或廢鹽酸置於反應釜裝置中,同時加入鐵粉或鐵屑,酸與鐵發生放熱反應產生的熱能對物料預加熱,然後加入催化劑並通入氧氣,再開啟循環泵,使反應液循環3-5小時,待聚合反應完全;將反應液轉入沉澱槽沉澱或以過濾方式對產品進行分離和富集。採用含鐵酸洗液或廢鹽酸生產聚合氯化鐵的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廢物的資源綜合利用。[3]
1.氯化法
以廢鐵屑和氯氣為原料,在一立式反應爐里反應,生成的氯化鐵蒸氣和尾氣由爐的頂部排出,進入捕集器冷凝為固體結晶,即是成品。尾氣中含有少量未反應的游離氯化鐵。用氯化亞鐵溶液吸收氯氣,得到氯化鐵溶液作為副產品。生產操作中氯化鐵蒸氣與空氣中水分接觸後強烈發熱,並放出鹽酸氣,因此管道和設備要密封良好。整個系統在負壓下操作。[3]
2.低共熔混合物反應法(熔融法)
在一個帶有耐酸襯里的反應器中,令鐵屑和乾燥氯氣在氯化亞鐵與氯化鉀或氯化鈉的低共熔混合物(例如,70%FeCl3和30%KCl)內進行反應。成氯化鐵,升華被收集在冷凝室中,該法製得的氯化鐵純度高。[3]
3.氯化鐵溶液的合成方法
將鐵屑溶於鹽酸中,先生成氯化亞鐵,再通往氯氣氧化成氯化鐵。
冷卻氯化鐵濃溶液,便產生氯化鐵的六水物結晶。[3]
4.復分解法
用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結晶得氯化鐵成品。[3]
用途
主要用於金屬蝕刻,污水處理.其中蝕刻包括銅,不銹鋼,鋁等材料的蝕刻,對低油度的原水處理,具有效果好、價格便宜等優點,但帶來水色泛黃的缺點。也用於印染滾筒刻花、電子工業線路板及熒光數字筒生產等。建築工業用於制備混凝土,以增強混凝土的強度、抗腐蝕性和防水性。也能與氯化亞鐵、氯化鈣、氯化鋁、硫酸鋁、鹽酸等配製成泥凝土的防水劑,無機工業用作製造其他鐵鹽和墨水。染料工業用作印地科素染料染色時的氧化劑。印染工業用作媒染劑。冶金工業用作提取金、銀的氯化侵取劑。有機工業用作催化劑、氧化劑和氯化劑。玻璃工業用作玻璃器皿熱態著色劑。制皂工業用作肥皂廢液回收甘油的凝聚劑。
氯化鐵的另外一個重要用途就是五金蝕刻,蝕刻產品如:眼鏡架,鍾表,電子元件,標牌銘牌。
Ⅳ 初三化學酸鹼鹽化學式
(氯化物/鹽酸鹽)
氯化鉀 氯化鈉(食鹽) 氯化鎂 氯化鈣 氯化銅 氯化鋅 氯化鋇 氯化鋁
KCl NaCl MgCl2 CaCl2 CuCl2 ZnCl2 BaCl2 AlCl3
氯化亞鐵 氯化鐵 氯化銀
FeCl2 FeCl3 AgCl
(常見的酸)
硫酸 鹽酸 硝酸 磷酸 硫化氫 溴化氫 碳酸
H2SO4 HCl HNO3 H3PO4 H2S HBr H2CO3
(常見的鹽)
硫酸銅 硫酸鋇 硫酸鈣 硫酸鉀 硫酸鎂 硫酸亞鐵 硫酸鐵
CuSO4 BaSO4 CaSO4 K2SO4 MgSO4 FeSO4 Fe2 (SO4)3
硫酸鋁 硫酸氫鈉 硫酸氫鉀 亞硫酸鈉 硝酸鈉 硝酸鉀 硝酸銀
Al2(SO4)3 NaHSO4 KHSO4 NaSO3 NaNO3 KNO3 AgNO3
硝酸鎂 硝酸銅 硝酸鈣 亞硝酸鈉 碳酸鈉 碳酸鈣 碳酸鎂
MgNO3 Cu(NO3)2 Ca(NO3)2 NaNO3 Na2CO3 CaCO3 MgCO3
碳酸鉀
K2CO3
(常見的鹼)
氫氧化鈉 氫氧化鈣 氫氧化鋇 氫氧化鎂 氫氧化銅 氫氧化鉀 氫氧化鋁
NaOH Ca(OH)2 Ba(OH)2 Mg(OH)2 Cu(OH)2 KOH Al(OH)3
氫氧化鐵 氫氧化亞鐵
Fe(OH)3 Fe(OH)2
這只是部分的,但是初三掌握這些已經夠了,還有氧化物什麼的,自己去看http://ke..com/view/1216661.htm
至於化合價,初三的化合價一般都在那個表上面,上面的酸鹼鹽的化學式的化合價,大都遵循這個順口溜(我們老師教的,背下來會很好記的,推薦推薦~):
一價元素鉀鈉銀氫
二價元素鈣鎂鋇鋅
銅一二,鐵二三
三價元素鋁和金
那些都是常見的金屬,掌握這些就差不多了。
還有OH根離子-1價,硫酸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2價,Cl根離子、硝酸根離子-1價。把這些記牢了,化學價就OK啦~
希望能幫到你~
Ⅵ 氯化鐵的化學式怎麼寫
FeCl3是氯化鐵的化學式。其中Fe是+3價,Cl是-1價,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理即可寫出此化學式。
Ⅶ 氯化鐵與鹼反應
FeCl3+3NaOH=Fe(OH)3↓+3NaCl,生成紅棕(褐)色沉澱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還望採納~~
Ⅷ 鈉和氯化鐵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
鈉和氯化鐵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
1、鈉先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
2、NaOH和氯化鐵溶液反應,化學方程式:3NaOH+FeCl3==3NaCl+Fe(OH)3↓
總反應方程式為: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鈉是一種金屬元素,元素符號是Na,在周期表中位於第3周期、第ⅠA族,是鹼金屬元素的代表,質地柔軟,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放出氫氣,化學性質較活潑。鈉元素以鹽的形式廣泛的分布於陸地和海洋中,鈉也是人體肌肉組織和神經組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氯化鐵是一種共價無機化合物,化學式FeCl3。是一種共價化合物。黑棕色結晶,也有薄片狀,熔點306℃、沸點316℃,易溶於水並且有強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潮解。FeCl3從水溶液析出時帶六個結晶水為FeCl3·6H2O,六水合氯化鐵是橘黃色的晶體。氯化鐵是一種很重要的鐵鹽。
(8)氯化鐵和鹼的化學式怎麼寫擴展閱讀:
鈉的儲存方法:
浸放於液體石蠟、礦物油和苯系物中密封保存,大量通常儲存在鐵桶中充氬氣密封保存。金屬鈉不能保存在煤油中是因為與煤油中的有機酸等物質反應成有機酸鈉等物質(呈黃色)附著在鈉表面。當保存在石蠟油中時,空氣中的氧氣也會進入石蠟油,使金屬鈉的表面變灰,形成氧化物膜。
在純度要求不高的少量保存時可用煤油浸泡,如實驗室保存。貯於陰涼乾燥處,遠離火種、熱源。少量一般保存在液體石蠟中。與氧化劑、酸類、鹵素分儲分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