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麻黃中有哪些化學成分

麻黃中有哪些化學成分

發布時間:2022-02-07 03:05:51

1. 麻黃的來源為何、其性狀、顯微橫切面的主要區別為何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麻黃

Herba Ephedrae

(英)Ephedra Herb

來源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的草質莖。

植物形態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莖短,常匍匐;草質莖綠色,長圓柱形。直立,節明顯,節間長2~6cm,直徑約2mm,有不明顯的細縱槽紋。鱗葉膜質鞘狀,長3~4mm,下部約1/2合和生,上部2(3)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曲。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穗狀,頂生;雌球花寬卵形,多單生枝端,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種子2,卵形。花期5~6月。種子成熟期7~8月。

生於河床、河灘、乾草原、固定砂丘。主產河北、山西、新疆、內蒙古。

採制 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干。

化學成分 含1-麻黃鹼(I-ephedrine)、d-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I-N-甲基麻黃鹼、d-N-甲基偽麻黃鹼、1-去甲麻黃鹼(I-norephedrine)、d-去甲偽麻黃鹼,並含麻黃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苄甲胺等。

性味 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附註 同屬植物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的草質莖亦作麻黃葯用。
【性狀】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裂片2 (稀 3��袢�切危�榷嘶野咨��辭���苛�銑賞滄矗�熳厴�L邇幔�蝕啵�漬鄱希�廈媛猿氏宋�裕�鼙唄袒粕��璨亢熳厴���殘巍F�⑾悖�渡�⑽⒖唷?/p>

中麻黃:多分枝,直徑1.5~3mm,有粗糙感。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長2~3mm,裂片3 (稀 2),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木賊麻黃:較多分枝,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 1~2mm ;裂片2 (稀3 ),上部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

【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草麻黃 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層;脊線較密,有蠟質疣狀凸起,兩脊線間有下陷氣孔。下皮纖維束位於脊線處,壁厚,非木化。皮層較寬,纖維成束散在。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維管束外韌型,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木質部呈三角狀。髓部薄壁細胞含棕色塊;偶有環髓纖維。表皮細胞外壁、皮層薄壁細胞及纖維均有多數微小草酸鈣砂晶或方晶。

中麻黃 維管束12~15個。形成層環類三角形。環髓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

木賊麻黃 維管束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無環髓纖維。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與稀鹽酸1~2滴,煮沸2~3分鍾,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數滴使呈鹼性,再加氯仿5ml,振搖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銅試液與二硫化碳各5 滴,振搖,靜置,氯仿層顯深黃色;另一管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搖後氯仿層無色或顯微黃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濃氨試液數滴,再加氯仿10ml,加熱迴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 (20:5: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用法用量】 2~9g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備注】

(1)麻黃性溫辛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風透疹。用治外感風寒所引起的發熱惡寒、無汗等症,常與桂枝相須為用,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發不暢,兼有咳嗽氣急症狀時,可在辛涼透疹葯中酌加麻黃,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發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於用治風疹身癢,可與薄荷、蟬衣等葯配伍應用。麻黃能宣暢肺氣而止咳平喘,故臨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的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內有痰飲,常配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於肺熱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麻黃既能發汗,又能利尿,故適用於水腫而伴有表症者,常與白術、生薑等同用。

(2)麻黃一葯,始載於《本經》。自從漢代《傷寒論》中收載麻黃湯一方後,後世醫家都認為麻黃是一味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葯。本品的作用以發散與宣肺為主,如配桂枝則發汗解表,配杏仁則止咳平喘,配乾薑則宣肺散寒,配石膏則宣肺泄熱,在麻黃附子細辛湯中配附子則溫經發表,在陽和湯中配肉桂則溫散寒邪、宣通氣血。綜上所述,麻黃的臨床應用主要是取它宣、散兩個方面的功效。

2. 葯用植物體內有哪些主要的化學成分

植物的化學成分較復雜,有些成分是植物所共有的,如纖維素、蛋白質、油脂、澱粉、糖類、色素等;有些成分僅是某些植物所特有的,如生物鹼類、甙類、揮發油、有機酸、鞣質等。

各類化學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特性,一般可由葯材的外觀、色、嗅、味等作為初步檢查判斷的手段之一。如葯材樣品折斷後,斷面不油點或擠壓後有油跡者,多含油脂或揮發油;有粉層的多含澱粉、糖類;嗅之有特殊氣味者,大多含有揮發油、香豆精、內酯;有甜奈者多含糖類;味若者大多含生物鹼、甙類、苦味質;味酸者含有有機酸;味澀者多含有鞣質等等。

葯用植物所含有效化學成分十分復雜,主要有:

①生物鹼。是一類復雜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和醫療效果。如麻黃中含有治療哮喘的麻黃鹼、莨菪中含有解痙鎮痛作用的莨菪鹼等。

②苷類又稱配糖體。由糖和非糖物質結合而成。苷的共性在糖的部分,不同類型的苷元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洋地黃葉中含有強心作用的強心苷,人參中含有補氣、生津、安神作用的人參皂苷等。

③揮發油。又稱精油,是具有香氣和揮發性的油狀液體,由多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在醫療上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止咳、平喘、發汗、解表、祛痰、驅風、鎮痛、抗菌等。葯用植物中揮發油含量較為豐富的有側柏、厚朴、辛夷、樟樹、肉桂吳茱萸、白芷、川芎、當歸、薄荷等。

④單寧(鞣質)。多元酚類的混合物。存在於多種植物中,特別是在楊柳科、殼斗科、蓼科、薔薇科、豆科、桃金娘科和茜草科植物中含量較多。葯用植物鹽膚木上所生的蟲癭葯材稱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質,具收斂、止瀉、止汗作用。

⑤其他成分。如糖類、氨基酸、蛋白質、酶、有機酸、油脂、蠟、樹脂、色素、無機物等,各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中很多是臨床上的重要葯物。

3. 關於麻黃

麻黃

[來源]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A.Mey.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草質莖,曬干。

[產地分布]
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葯材特徵]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棱線,觸之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棱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棱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 C10H15ON),占生物鹼總量的80~85%。其次為右旋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鹼(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鹼佔55~75%,右旋偽麻黃鹼佔25~45%。尚含甲基麻黃鹼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海關編碼有:
麻黃提取物 29394900
麻黃提取物制劑 30049090

4. 麻黃的化學成分

麻黃的主要成分是麻黃鹼,偽麻黃鹼和麻黃次鹼等。
化學式C10H15NO

5. 麻黃科的麻黃科 - 葯材性狀

1、草麻黃莖細長圓柱形,略扁,少分枝,直徑1~2mm,有時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有細縱棱線,微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下部約1/2合生成鞘狀,上部2裂(稀3裂),裂片銳三角狀披針形,先端灰白色,反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外圍黃綠色,髓部圓形,暗紅棕色。氣微香,味澀、微苦。生於砂質乾燥地,常成片叢生。分布於華北及吉林、遼寧、河南西北部、陝西、新疆等地。
2、中麻黃分枝較多,直徑1.5~3mm,有粗糙感。節間通常長3~6cm。膜質鱗葉長2~3mm,下部約1/3合生成鞘狀,裂片3(稀2),先端銳尖,微反曲。斷面髓部常呈三角狀圓形。生於乾旱荒漠多砂石的山地或草地。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山東等地,以西北地區最為習見。
3、木賊麻黃分枝較多,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1~2mm,下部約2/3合生成鞘狀,上部裂片2(稀3),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斷面髓部略呈橢圓形。生於乾旱礫質的山地或草地。分布於華北及西北等地。 採收加工:秋季采割綠色莖枝,或連根拔起,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切段。
性味歸經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覓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證已解,氣喘咳嗽。
用量:用法煎服,2~9g。
化學成分:含揮發油類、生物鹼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等。
葯理作用:解熱發汗、利尿、鎮咳平喘、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升血壓、中樞興奮、利膽等作用。

6. 麻黃有沒有毒請用葯理說明!謝謝!

我要為麻黃辯解一下,麻黃可是我在中葯學里學到的第一味中葯,不是毒品。

它屬於辛溫解表葯,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就是表實無汗症狀的感冒)、咳嗽氣喘和風水水腫。發汗解表多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煎服:2~9g

麻黃中含有麻黃鹼,麻黃鹼能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興奮作用,可引起興奮失眠不安。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
所以陰虛火旺,心臟病,高血壓,失眠者慎用。

麻黃不是毒品,正確使用,是可以幫助我們的良葯。葯理 發汗
① 有效成分 揮發油、麻黃鹼。
② 條件溫服、溫熱條件。
③ 作用機理:·阻礙汗腺導管對鈉 離子 的重吸收→汗腺分泌↑;·興奮中樞,外周α受體。
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黃鹼、偽麻黃鹼、揮發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α-萜品烯醇。
② 機理
促進NA和Adr的釋放。
本身激動β-R→激活Ac→促進cAMP產生。
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
促進PGE的釋放。
直接興奮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收縮→粘膜腫脹減輕。
抑制抗體產生。
③ 作用特點 緩慢、溫和、持久,可以口服。
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偽麻黃鹼。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機理
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
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
抗炎、抗過敏
① 有效成分 偽麻黃鹼、甲基麻黃鹼、麻黃鹼。
② 作用機理
抑制過敏遞質釋放;
溶血素減少,呈抗補體作用。
鎮咳、祛痰
① 作用強度 為可待因的1/20。
② 有效成分 萜品烯醇,麻黃揮發油。
解熱、抗菌、抗病毒
① 有效成分 揮發油。
② 抗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甲、 乙型溶血 鏈球菌、 流感嗜血桿菌 、肺炎雙球菌、 炭疽桿菌 、白喉桿菌、 大腸桿菌 、奈瑟雙球菌。
③ 抗病毒 流感病毒。

7. 麻黃鹼是什麼製成的

麻黃鹼是什麼製成的中醫是中國文化里不容忽視的瑰寶,但是在現代社會這項技術卻遠遠沒有西葯吃香。這其中有非常多的原因,中葯傳統的治療方式太難以下咽,並且效果也大多沒有西葯來的快。但是最跟本的還是因為中葯在中國閉塞的幾十年中已經落伍於這個世界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振興中葯,就必須用現代的手法去研究他。陳克恢就在不懈的研究過程中,從葯材的成分中提煉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質——麻黃鹼。

在此之前麻黃一直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葯物,主要作用在治療咳嗽、哮喘、感冒之類非常常見的疾病。陳克恢自小在從事醫生行業的舅舅身邊長大,所以對於中醫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是他也發現中醫大部分都是在憑著經驗治療,或者說中醫沒有一個對於葯材的明確解釋,在他的成分方面總是一些含糊其辭。於是在他有了赴美留學的機會之後,他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葯學專業。

並且在拿到了生物學博士學位之後回到了中國,在北京協和醫院擔任助教。在當時主任的支持下,他採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分解了麻黃,最終得出了麻黃鹼。這其實不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麻黃鹼,曾有一位日本的葯學家也發現了這個成分。但是他並沒有發現這個化學成分在葯物中作用,他認為麻黃鹼的作用僅僅只有讓人瞳孔放大,但是陳克恢卻發現了他在治療咳嗽、哮喘上的巨大作用。

8. 麻黃的化學成分

草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類:左旋麻黃鹼(ephedrine),右旋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norephedr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norpseudoephe-drine),左旋甲基麻黃鹼(methylephedrine),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methylpseudoephedrine),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0.481$-1.382%。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ephedroxane)。揮了油:從中分離出32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α,α,4-trimethyl-3-cyclohexen-1-methanol),β-松油醇(β-terpineol),對(艹孟)-2-烯-7-醇(p-meth-2-en-7-ol),平喘有效成分左旋-α-松油醇(α-terpineol)和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黃酮類化合物:芹菜素(apigenin),小麥黃素(tricin),山柰酚(kaempferol),芹菜素-5-鼠李糖甙(apigenin-5-rhamnoside),蜀葵甙元(herbacetin),3-甲氧基蜀葵甙元(3-methoxyherbacein)及山柰酚鼠李糖甙(kaempferol rhamnoside)。
另有報道,由生產麻黃鹼的麻黃母液殘渣中分離得O-苯甲醯-L-(=)-偽麻黃鹼(O-benzoyl-L(+)-pseudoephedrine)。
木賊麻黃地上部分含有麻黃生物鹼類: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以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093%-2.436%。 惡唑酮類生物鹼:麻黃惡唑酮。揮發油:從中分離出27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6,10,14,-三甲基十五碳-2-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十八碳酸甲酯(oct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平喘有效成分2,3,5,6-四甲基吡嗪,但不含另一種平喘有效成分旋-α-松油醇。黃酮醇甙:4′,5,7-三羥基-8甲氧基黃酮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4′,5,7-trihydroxy-8-methoxyflavonol-3-O-β-D-gluranoside)。芳香酸類:苯甲酸(benzo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佳皮酸(cinnam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中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以偽麻黃鹼含量較高,麻黃生物鹼類總含量為1.059%-1.564%.還含麻黃惡唑酮。
山嶺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甲基麻黃鹼,微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麻黃生物鹼總含量為1.058%,還含麻黃惡唑酮。
麗江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基總含量為1.495%-1.772%,雲南產麗江麻黃偽麻黃鹼含量較多,而四川產麗江麻黃則麻黃鹼含量較多。
單子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麻黃鹼為主,偽麻黃鹼含量較少,總含量為2.466%。
藏麻黃地上部分含左旋麻黃鹼,右旋偽麻黃鹼,左旋去甲基麻黃鹼,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左旋甲基麻黃鹼,痕量右旋甲基偽麻黃鹼等麻黃生物鹼,其總含量為0.806%。

9. 麻黃(草麻黃)有哪些特徵

(朱蔚華)

草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 f.)別名川麻黃。為麻黃科草本狀小灌木。主產於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等省區。以綠色莖枝和根入葯。全草含多種生物鹼,主要為麻黃鹼、偽麻黃鹼,此外尚含微量的甲基麻黃鹼、甲基偽麻黃鹼、去甲基麻黃鹼、去甲基偽麻黃鹼、麻黃定鹼、麻根素、麻黃唑酮、α-松油醇以及鹽基苄基甲胺等。葯理試驗認為麻黃能興奮中樞神經,對於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內服麻黃制劑後,表現全身溫暖,心跳加快,末梢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緩解支氣管和胃痙攣;促進膀胱內括約肌緊張或痙攣;抗過敏,可用於蕁麻疹,局部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故可用治療鼻炎。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洲甲型,AR8)有抑製作用,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有鎮靜作用及引起肌肉癱瘓現象,對蟾蜍心臟有抑製作用。麻黃定鹼能降低血壓,增加豚鼠的離體子宮及離體兔腸的收縮。偽麻黃鹼有顯著的利尿作用。地上部分味辛、微苦、性溫;有發汗、平喘、利尿功能;主治風寒感冒、發熱無汗、咳喘水腫。根:味甘、澀,性平;有止汗作用;主治自汗、盜汗。

其同屬植物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ge),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等省區;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產於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區,亦供葯用。

一、形態特徵

株高20—40cm。木質莖匍匐橫卧土中,似根莖狀,外皮褐色或褐紅色,有須根。小枝圓,具淺縱槽,對生或輪生,直或微曲,節明顯。葉膜質鞘狀,生於節上,下部合生,上部2裂,裂片銳三角形。花單性,雌雄異株,雄球花黃色,常有數個雄花序組成穗狀;雌球花單生枝頂,具苞片4對,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肉質紅色,成漿果狀,長方卵形或近圓形。種子2粒,卵形(圖16—33)。

圖16—34 紫蘇形態圖

1.果枝 2.花 3.花冠剖開 4.果實

作紫蘇用的除上述種外,還有回回蘇(雞冠蘇)〔P.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Hand.-Mazz。〕主要區別為葉皺曲,全部深紫色,邊緣流蘇狀或條裂狀,形如公雞,故名雞冠紫蘇,惟植株較矮小,因此產量不及紫蘇。

與紫蘇形態相似的還有白蘇〔P.frutescens(L.)Britt.〕和野蘇〔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白蘇的全株密被白毛,莖葉淡綠色,花冠白色,小堅果褐色或灰色,較紫蘇大。野蘇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該二種的種子在部分省區以蘇子入葯。

二、生物學特性

紫蘇對氣候條件適應性較強,但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生長旺盛產量較高。土壤以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為好。在重粘性或乾燥、瘠薄的砂土上都生長不良。前茬以小麥、蔬菜為好。紫蘇需要充足的陽光,因此可在田邊地角或壟埂上種植,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種子發芽的適溫25℃左右,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3—4天可發芽。白蘇種子發芽所需溫度較低,15—18℃即可發芽。紫蘇屬短命種子,常溫下貯藏1—2年後發芽率驟減,因此種子採收後宜在低溫處存放。紫蘇生長要求較高的溫度,因此前期生長緩慢,6月以後氣溫高,光照強,生長旺盛。當株高15—20cm時,基部第一對葉子的腋間萌發幼芽,開始了側枝的生長。7月底以後陸續開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約需一個月,花期7—8月,果期8—9月。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選陽光充足、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壤土種植為好。4月上旬整地,每畝施廄肥或堆肥2000—3000kg作基肥,耕翻土地深25cm左右,整細耙平。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直播和育苗移栽均可。直播生長快,收獲早,並可節省移栽勞力,但要注意及時間苗,掌握好株行距,過稀過密都影響產量。移栽紫蘇可利用油菜或麥茬地,也可栽於未成熟的玉米行間,只要加強管理,產量也高。

1.直播

播種期北方4月中下旬,南方3月下旬。條播、穴播均可,條播按行距50cm,開0.5—1cm淺溝,播後覆薄土並稍壓實,有利於出苗。每畝用種子0.75kg左右。穴播按株行距30×50cm挖穴,播後覆薄土。南方播後在穴內施稀薄人畜糞尿,每畝1500kg左右。或每畝用種子約150g,草木灰150kg及人畜糞尿30—40kg,拌成種子與灰糞的混合物,播種時每穴施一把混合物,不必覆土。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快慢與溫度有關,播種早溫度低出苗慢,反之則快。在適溫(約25℃)下5天左右可出苗。

2.育苗移栽

在乾旱地區沒有灌溉條件或種子缺乏,或前茬作物尚未收獲等,都可用育苗移栽法。苗床宜選向陽溫暖的地方,床土要施足廄肥或堆肥,並加入適量的過磷酸鈣或草木灰。育苗期南方3月北方4月。播前先澆透水,待適耕時再翻土作苗床,將種子均勻撒於床面,蓋細土0.5cm即可,保持床面濕潤,一般7—8天可出苗。早春氣溫低,可在苗床上貼地覆塑料薄膜,待幼苗頂土後再揭去薄膜,採取如此措施,5月上旬即可移栽。苗高15—20cm時可選陰雨天或晴天下午移栽。挖苗前一天,將苗床澆透,以保證挖苗時不傷根。苗子要隨挖隨栽。在整好的地上,先按50cm行距開溝,深約15cm,將苗按30cm的株距排列在溝內一側,然後覆土,澆水。1—2天後鬆土保墒,乾旱時澆2—3水即可成活。以後減少澆水,使根系入土較深,有利於吸收深層肥水,促進生長發育。

(三)田間管理

1.間苗補苗

條播者應在苗高15cm左右時按30cm株距定苗,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如有缺株應補上。育苗移栽者,栽後一周左右,如有死亡,也應及時補栽。

2.中耕除草

植株封壟前必須勤鋤,特別是直播容易滋生雜草,作到有草即除。澆水或雨後土壤易板結,應及時鬆土,但不宜過深,以防傷根,也可將中耕與施肥培土結合進行。

3.施肥

紫蘇施肥量大則枝葉繁茂,如果土壤貧瘠或未施底肥,出苗後可隔周施一次化肥,每次畝施13—20kg,全生育期用量100—130kg,應N、P、K俱全,按成分計算全生育期N10kg,P 10kg,K 6.7kg。若用人畜糞尿追施,6—8月每月一次,每次1500kg左右,第一次由於苗嫩施肥宜淡,最後一次追肥後要培土。

4.排灌

紫蘇在幼苗和花期需水較多,乾旱應及時澆水,雨季應注意排澇,以免爛根死亡。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紫蘇斑枯病

(Septoria perillae Miyake)

6月以後開始發生,初期葉面出現褐色或黑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為近圓形大病斑,病斑乾枯後形成穿孔。高溫多濕種植過密透光和通風不良易染此病。防治方法:不要種植過密,雨季注意排水,不用病株種子,發病初期用代森錳鋅70%膠懸劑乾粉噴粉防治,每隔一周一次,連噴2—3次,也可用1∶1∶200倍波爾多液防治,採收前20天停止用葯。

2.銹病

7月以後發生(四川)。開始時植株基部的葉背發生黃色斑點,濕度越大傳播越快,嚴重時病葉枯黃反卷脫落。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栽種密度適宜;發病初期可用25%粉銹寧1000倍液噴霧防治。

3.歐洲菟絲子

(Cuscuta australis R.Br.)

又稱南方菟絲子、金絲藤,為高等寄生種子植物。6—9月在紫蘇莖上寄生,7—8月為害最重。防治方法:水旱輪作或深翻土地使寄生植物不能出土。用生物制劑「魯保一號」工業用品0.25—0.4kg或土製品0.75—1kg對水100kg,肥皂0.1kg噴霧防治。

4.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4—5月為害,從地面咬斷幼苗。防治方法參見人參。

5.銀紋夜蛾

(Plusia sp.)

7—9月幼蟲咬食蘇葉,可用90%晶體敵百蟲100倍液噴霧防治。

6.紫蘇野螟

(Pyrausta phoenicealis Hübner)

幼蟲咬食葉片和枝梢,常造成枝梢折斷。北京7—9月為害。一年3代以老熟幼蟲在殘葉或土縫內滯育越冬。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殘株;收獲後翻耕土地,減少越冬蟲源。

其它尚有紫蘇隱蚜(Cryptaphis siniperillae Zhang)等。

四、採收與加工

(一)採收

紫蘇的採收期因用途及氣候不同而異。一般認為枝葉繁茂時揮發油含量高,即花穗剛抽出1.5—3cm時含油率最高,因此上海一帶,作蒸餾紫蘇油的紫蘇全草,在8—9月花序初現時收割。作葯用的蘇葉、蘇梗多在枝葉繁茂時採收。南方7—8月,北方8—9月。蘇葉、蘇梗、蘇子兼用的全蘇一般在9—10月份,等種子部分成熟後選晴天全株割下運回加工。

(二)加工

紫蘇收回後,攤在地上或懸掛通風處陰干,干後連葉捆好稱全蘇。如摘下葉子,揀出碎枝、雜物,則為蘇葉;抖出種子即為蘇子;其餘莖稈枝條即成蘇梗。有的地區在紫蘇開花前收獲凈葉或帶葉的嫩枝時,將全株割下,用其下部粗梗入葯,稱為嫩蘇粳;紫蘇子收獲後,將植株下部無葉粗梗入葯,稱為老蘇梗。全草收割以後,去掉無葉粗梗,將枝葉攤曬一天即入鍋蒸餾,曬過一天的枝葉225kg一般可出紫蘇油0.2—0.25kg。

五、留種

留種的紫蘇宜稀植,以行株距各0.5m為宜,加強水肥管理,使之生長健壯。當果穗下部2/3長一段的果萼已經變褐色時可收割,因種子壽命短,宜在乾燥低溫處保存。

閱讀全文

與麻黃中有哪些化學成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