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變化什麼情況伴隨化學變化舉例說明!
就是物理變化有時候會伴隨化學變化(物質燃燒),有時候就是純粹的物理變化(比如蒸發,凝固等等)。有好多例子都是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同時發生,這種情況既可以說成是化學變化伴隨物理變化,也可以說成是物理變化伴隨化學變化,這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意思是一樣的。比如木炭的燃燒,既有化學變化(由碳變為二氧化碳氣體),也有物理變化(發光發熱)
❷ 分別舉五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
物理變化:
1、水的三態變化;
2、膽礬的研磨變成粉末;
3、鐵水鑄成鐵鍋;
4、木棒折斷;
5、鹽溶於水變成鹽水。
化學變化:
1、鎂條的燃燒;
2、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
3、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
4、火葯爆炸;
5、紙燃燒。
【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穩定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等。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形狀變化:鐵水鑄成鐵鍋。
(2)哪些東西物理後有化學變化擴展閱讀:
物質的基本三態變化,並沒有新的物質產生出來,所以屬於物理變化。NaOH等無機鹽、鹼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膽礬等。
如鐵水鑄成鐵鍋,其中涉及到碳元素和鐵元素的結合新分子(一般生成Fe3C),並不算作物理變化,但是如果是百分百的純鐵,鑄成鐵鍋則不發生化學變化,不生成新的相。
化學變化過程中總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
(1)具有足夠的能量;
(2)正確的取向。
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❸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各30個
物理變化例子:
1、水蒸發和凝固;
2、糖塊融化;
3、二氧化碳凝華為乾冰;
4、鐵水鑄成鐵鍋;
5、汽油揮發;
6、礦石粉碎;
7、研碎膽礬;
8、衣服晾乾;
9、碗摔碎;
10、粉筆折斷;
11、冰糖敲碎;
12、菠蘿榨汁;
13、蔗糖溶解;
14、冰雪消融;
15、電燈發光;
16、石墨制鉛筆芯;
17、鏡子摔裂;
18、蠟燭受熱融化;
19、水製冰塊;
20、 玻璃軟化 ;
21、汽車行駛。
化學變化的例子:
1、氫氧化鈉變質;
2、植物光合作用;
3、鹽酸除銹;
4、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
5、.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
6、用氫氣還原氧化銅;
7、鞭炮爆炸;
8、葡萄釀酒;
9、氧氣燃燒;
10、氫氣燃燒;
11、生米煮成熟飯;
12、蠟燭燃燒;
13、水的電解;
14、煤氣燃燒;
15、過年放煙花;
16、木材燃燒;
17、紙燃燒;
18、鐵生銹;
19、鹽酸除銹;
20、食物發霉;
21、鎂條燃燒。
❹ 物質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共舉20個例子
1.1、物質的三態(固、液、氣)變化屬於物理變化:如水結成冰,冰化成水,水變成水蒸氣,在水的三態變化過程中,組成他們的成分沒有發生變化,都是水分子(H2O),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1.2、焰色反應屬於物理變化:焰色反應是指一些金屬離子在火焰灼燒下,由於原子中的電子發生能級變,而產生不同的顏色,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
1.3、揮發屬於物理變化:如酒精與汽油的揮發:酒精和汽油由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
1.4、吸附屬於物理變化:吸附作用指氣體或溶液中的雜質等物質被吸附在固體或液體的表面過程(可以想像成磁鐵吸鐵屑)。整個過程沒有新的物質產生。最常見的具有吸附性物質的是活性炭。活性炭可以吸附有害氣體、去除臭味、吸附水中的雜質、除甲醛、除冰箱里的異味、凈化水質等。
1.5、人工降雨屬於物理變化:人工降雨一般採用向空中噴灑乾冰(固體二氧化碳),後乾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受冷,凝結成水滴,形成雨水。整個過程沒有新物質產生。
1.6、原子彈與氫彈爆炸屬於物理變化:原子彈爆炸是原子(鈾原子)裂變成很多小的新原子,並釋放能量引發爆炸,氫彈爆炸是氫原子聚集成大的新原子,並釋放能量引發爆炸,兩種爆炸都是原子的種類發生變化。而化學變化是原子或離子的重新組合過程,原子的種類始終不變。所以兩者屬於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也稱化學反應):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例如:燃燒、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釀酒、食物發霉變質、食物發酵、鐵生銹、蠟燭燃燒、金屬冶煉等。
2.1、燃燒: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新的物質,如碳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蠟燭的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產生。
2.2、光合作用:空氣中的水與二氧化碳在光照和葉綠素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有新的物質產生。
2.3、呼吸作用:動植物將空氣中的氧氣吸入體內,氧氣與體內的葡萄糖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並放出能量。有新的物質產生。
2.4、釀酒:澱粉含量較高大米和小麥,經過發酵產生酒精(乙醇)的過程,整個過程:澱粉→葡萄糖→乙醇,有新物質產生。
2.5、食物的腐爛變質:食物在空氣中細菌與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腐敗,此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種新物質:NH3(腥味)、乳酸(酸味)、H2S(臭雞蛋味)等。
2.6、食物發酵:食物發酵是微生物(酵母菌)對食物分解的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食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產生另一些新的物質。如釀酒,就是含澱粉的食物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酒精的過程。
2.7、食物發霉:有害的黴菌對食物分解產生許多有害的物質。發霉的食物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人類不能食用,如霉變的花生、大米,會產生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是一種高度致癌物,對人類危害較大。
2.8、金屬冶煉:金屬冶煉是氧化鐵(Fe2O3)在一氧化碳(炭或氫氣)的作用下反應生產鐵(Fe)的過程,整個過程有新物質產生。
2.9、煤油燃燒:煤油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同時冒出黑煙(黑煙中含有碳)。
2.10、氯化氫氣體與氨氣混合:兩種氣體混合後,會產生白煙,白煙是氯化銨固體小顆粒。有新物質產生。
2.11、無色溶液(碘化鉀溶液)中加入另一種無色溶液(硝酸銀溶液):碘化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會產生黃色沉澱,黃色沉澱是碘化銀沉澱,有新的物質產生。
2.12、鐵生銹:鐵遇到水與氧氣時會生成紅色的氧化鐵(鐵銹),有新物質生成。
(4)哪些東西物理後有化學變化擴展閱讀:
物理變化,指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說來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卻沒有改變。例如:位置、體積、形狀、溫度、壓強的變化,以及氣態、液態、固態間相互轉化等。還有物質與電磁場的相互作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以及微觀粒子(電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間的相互作用與轉化,都是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是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❺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例子有哪些
一、物理變化
1、水蒸發
蒸發是水從液態變成氣態的一種方式。水由很多的水分子組成,液態水的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由的移動,由於分子在不停的運動,水的表面有一些分子會跑到空氣中。這些跑到空氣中的水分子完全失去了束縛,變成了水蒸氣。
2、金屬熔化
金屬是晶體,晶體熔化的條件有兩個:一、溫度達到其熔點(冰的熔點是0攝氏度);二、繼續吸熱。只要冰不斷吸收熱量,溫度就會逐漸升高到熔點,然後繼續吸熱,就能熔化。
3、焰色反應
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它並未生成新物質,焰色反應是物質原子內部電子能級的改變,通俗的說是原子中的電子能量的變化,不涉及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改變。
4、二氧化碳凝華成乾冰
把二氧化碳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凝固可以得到乾冰。在二氧化碳凝華成乾冰的過程中,只是相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產新的物質,是物理變化。
5、蔗糖溶解
蔗糖固體溶於水後,蔗糖分子進入水分子中去了, 蔗糖分子在水中不斷運動,不斷擴散到水分子中的過程。這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雖然蔗糖分子與水分子混合,但並沒有生成新的物質。
二、化學變化
1、食物發霉
霉變過程里的主要化學反應都是在生物細胞內進行的,新物質主要是黴菌的代謝產物。,食物霉變不是簡單的化學反應,而是有生物參與的由酶催化的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
2、鐵生銹
生銹是一種化學反應,本質上是金屬的氧化反應。最常見的生銹現象是鐵製品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和氧氣發生了氧化反應,或者是被水中的氧元素侵蝕成為氧化物。
3、火柴燃燒
火柴頭上深色物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鉀、二氧化錳和硫化銻;火柴盒側面塗有紅褐色物質,主要成分是紅磷和玻璃粉.劃火柴時,藉助摩擦發生化學反應,放出氧氣和熱量,使可燃物燃燒,產生新物質。
4、大米釀酒
糧食釀酒多以含澱粉物質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麥、小麥、大米、碗豆等,其釀造過程大體分為兩步:首先是用米麴黴、黑麴黴、黃麴黴等將澱粉分解成糖類,稱為糖化過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將葡萄糖發酵產生酒精。
5、久置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在空氣中會發生化學反應,澄清石灰水在空氣中變質是因為石灰水中的溶質氫氧化鈣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水。
❻ 哪些物體在發生物理變化的同時也發生化學變化
鞭炮爆炸,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這個很簡單,可以認為有新物質生成(化學反應),和物體發生型變(物理變化),
❼ 物理變化什麼情況伴隨化學變化舉例說明!
例如,鐵水鑄鐵鍋,通常伴隨著鐵和碳生成Fe₃C的反應。還有二氧化碳氣體溶解到水中這個過程,先有物理變化,再有化學變化。
所以物理變化的同時不一定(可能)會伴隨著化學變化。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在物理變化中主要是物質形態的變化,無明顯的發光、發熱現象,而化學變化中物質的顏色、狀態可能變化,同時還有發光、發熱等現象。
如水結冰是物理變化,氫氣燃燒是化學變化,但物理變化中一定沒有化學變化,而化學變化中往往伴隨著物理變化。
(7)哪些東西物理後有化學變化擴展閱讀
化學變化的實質:化學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個數沒有變化,僅僅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發生了改變,原子是化學變化的最小微粒。
例如對於分子構成的物質來說,就是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物質的分子。物質的化學性質需要通過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可以利用使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方法來研究物質的化學性質,製取新的物質。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
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具有足夠的能量;正確的取向。
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❽ 什麼東西既是物理反應又是化學反應
兩者本質的區別就是化學反應產生了新的物質。物理反應只是物質的狀態等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化學反應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稱為化學反應。物理反應是指物質的狀態或存在的形式發生了改變,而物質本身的性質沒有變化。化學反應與物理反應的關系化學反應的微觀解釋都是物理的。就是化學反應的本質都能用物理現象來解釋。化學反應必有物理反應,化學反應實際上就是一些電場作用下的電力學問題而已。化學式物理學的一個分支,所以只要有化學變化就一定會有物理變化,但物理變化時不一定會有化學變化。
❾ 哪些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越多越好啊!
所有氧化還原反應都是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即使沒有狀態的變化,能量的變化,吸熱放熱都是物理變化)
❿ 列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現象各五十個
物理變化:氣球爆炸,輪胎爆炸、水結冰、鐵水鑄成鐵鍋、水蒸氣冷凝成水 ,升華 凝華 液化 汽化 水的蒸發,水的凝固,鍋爐爆炸,電燈發光,粉筆的磨損
掛在壁牆上的石英鍾,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其秒針往往停在刻度盤上「9」的位置。這是由於秒針在「9」位置處受到重力矩的阻礙作用最大。
2、有時自來水管在鄰近的水龍頭放水時,偶爾發生陣陣的響聲。這是由於水從水龍頭沖出時引起水管共振的緣故.
3、對著電視畫面拍照,應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照片畫面更清晰。因為閃光燈和照明燈在電視屏上的反射光會干擾電視畫面的透射光.
4、冰凍的豬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鐵釘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這些現象都表明:水的熱傳遞性比空氣好,
5、鍋內盛有冷水時,鍋底外表面附著的水滴在火焰上較長時間才能被燒干,且直到燒干也不沸騰,這是由於水滴、鍋和鍋內的水三者保持熱傳導,溫度大致相同,只要鍋內的水未沸騰,水滴也不會沸騰,水滴在火焰上靠蒸發而漸漸地被燒干,
6、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越走樣.因為鏡里的像是由鏡後鍍銀面的反射形成的,鍍銀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勻都會產生走樣。走樣的鏡子,人距鏡越遠,由光放大原理,鍍銀面的反射光到達的位置偏離正常位置就越大,鏡子就越走樣.
7、天然氣爐的噴氣嘴側面有幾個與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氣不會從側面小孔噴出, 只從噴口噴出.這是由於噴嘴處天然氣的氣流速度大,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氣流表面壓強小於側面孔外的大氣壓強,所以天然氣不會以噴管側面小孔噴出。
8、將氣球吹大後,用手捏住吹口,然後突然放手,氣球內氣流噴出,氣球因反沖而運動。可以看見氣球運動的路線曲折多變。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吹大的氣球各處厚薄不均勻,張力不均勻,使氣球放氣時各處收縮不均勻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不斷變化;二是氣球在收縮過程中形狀不斷變化,因而在運動過程中氣球表面處的氣流速度也在不斷變化,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所以氣球表面處受空氣的壓力也在不斷變化,氣球因此而擺動,從而運動方向就不斷變化。
9、吊扇在正常轉動時懸掛點受的拉力比未轉動時要小,轉速越大,拉力減小越多.這是因為吊扇轉動時空氣對吊扇葉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轉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電爐「燃燒」是電能轉化為內能,不需要氧氣,氧氣只能使電爐絲氧化而縮短其使用壽命。
1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於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備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化學變化: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燒、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了氧化鎂、氯酸鉀受熱分解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燃料燃燒,鐵的生銹,鐵的冶煉,石灰石制生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