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廠的化學葯品對人體有傷害嗎
污水處理廠的大部分的酸鹼對人體沒有多大的危害。
但是高COD的工業廢水中都含有很多揮發性刺激性物質,而這些稠環芳香化合物惠長期滯留在人體內,損壞某些特定的組織器官,比如說沉積在肺、腎等重要組織器官,或損害神經系統功能等。
個人應該注意保護措施,降低對身體的傷害。
⑵ 污水處理有什麼危險因素,
污水處理會用到的危險化學品:鹽酸,硫酸。
污水,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另外還可能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
⑶ 廢水門崗有哪些危險源
污水處理崗位會用到的危險化學品:鹽酸,硫酸。
污水,污泥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病毒,
另外還可能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
⑷ 污水處理廠哪些地方存在有毒有害氣體
進水渠(管道)中,各種清水池、濃縮池、地下污水、污泥閘門井、不流動的污水池內以及消毒設施內都能產生或存在有毒有害氣體。
硫化氫
1.1物化性質
(1)分子式:H2S
(2)分子量:34.06
(3)外觀與性狀:無色、有惡臭的氣體
(4)相對密度:1.13(空氣=1)
(5)熔點:-85.5℃
(6)沸點:-60.4℃
(7)溶解性:溶於水,溶於乙醇
(8)爆炸極限4.0~46.0%
1.2危害:
(1)侵入途徑:吸入、經皮膚吸收
(2)健康危害: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對粘膜有強烈刺激作用。短期內吸入高濃度硫化氫後出現流淚、眼痛、流涕、咽喉部灼熱感、咳嗽、胸悶、頭痛、乏力、意識模糊等。部分患者會有心肌損害。重者可出現腦水腫、肺水腫。極高濃度(1000mg/m3以上)時可在數秒鍾內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驟停,發生閃電型死亡。
1.3防護措施:
(1)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排風和全面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2)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正壓式自給式呼吸器。
(3)眼睛防護:戴化學防護眼睛。
(4)防護服:穿防靜電服。
(5)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6)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1.4急救方式:
(1)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徹底沖洗、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15分鍾、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保暖並休息。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吸氧、就醫。
1.5泄漏處理:
疏散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戴正壓自給式呼吸器,穿一般防護服。切斷氣源,噴水稀釋、溶解,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殘余或漏出氣體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或是通過三氯化鐵水溶液,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迴流。
一氧化碳
2.1理化特性
(1)分子式:CO
(2)分子量:28.01
(3)外觀與性狀:無色、無味的氣體
(4)相對密度:0.967(空氣=1)
(5)熔點:-199.1℃
(6)沸點:-191.4℃
(7)溶解性: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
(8)爆炸極限:12.5~74.2%
2.2危害
(1)侵入途徑:吸入
(2)健康危害:一氧化碳進入人體之後會和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由於CO與血紅蛋白結合能力遠強於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能力,進而使能與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數量急劇減少,從而引起機體組織出現缺氧,導致人體窒息死亡
2.3防護措施
(1)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自吸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空氣呼吸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
(2)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別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安全防護眼睛。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3)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4)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驗。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2.4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就醫。
(2)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立即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正在燃燒的氣體。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2.5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空曠地方或裝設適當噴頭燒掉。也可以用管路導至爐中、凹地焚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氨氣
3.1理化特性:
(1)分子式:NH3
(2)分子量:17.031
(3)外觀與性狀:無色、有刺激性惡臭的氣味
(4)相對密度:0.6(空氣=1)
(5)熔點:-77.7℃
(6)沸點:-33.5℃
(7)溶解性:極易溶於水
(8)爆炸極限:15~28%
3.2危害
(1)侵入途徑:吸入、經皮膚吸收
(2)氨被吸入肺後容易通過肺泡進入血液,短期內吸入大量氨氣後可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痰帶血絲、胸悶、呼吸困難,可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乏力等,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同時可能發生呼吸道刺激症狀。氨還是一種鹼性物質,它對接觸的皮膚組織都有腐蝕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膚組織中的水分,使組織蛋白變性,並使組織脂肪皂化,破壞細胞膜結構。濃度過高時除腐蝕作用外,還可通過三叉神經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臟停搏和呼吸停止
(3)中毒表現
①輕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鼻炎、咽炎、喉痛、發音嘶啞。氨進入氣管、支氣管會引起咳嗽、咯痰、痰內有血。嚴重時可咯血及肺水腫,呼吸困難、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雙肺布滿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悶和胸骨後疼痛等。
②急性吸入氨中毒的發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閥門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傷。其症狀根據氨的濃度、吸入時間以及個人感受性等而輕重不同。
③急性輕度中毒:咽干、咽痛、聲音嘶啞、咳嗽、咳痰,胸悶及輕度頭痛,頭暈、乏力,支氣管炎和支氣管周圍炎。
④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狀加重,呼吸困難,有時痰中帶血絲,輕度發紺,眼結膜充血明顯,喉水腫,肺部有干濕性噦音。
⑤急性重度中毒:劇咳,咯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氣急、心悸、呼吸困難,喉水腫進一步加重,明顯發紺,或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較重的氣胸和縱隔氣腫等。
⑥嚴重吸入中毒:可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脫落,可造成氣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濃度的氨可直接影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腫,可誘發驚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識障礙。個別病人吸入極濃的氨氣可發生呼吸心跳停止。
(4)皮膚和眼睛接觸的危害表現
①低濃度的氨對眼和潮濕的皮膚能迅速產生刺激作用。潮濕的皮膚或眼睛接觸高濃度的氨氣能引起嚴重的化學燒傷。急性輕度中毒:流淚、畏光、視物模糊、眼結膜充血。
②皮膚接觸可引起嚴重疼痛和燒傷,並能發生咖啡樣著色。被腐蝕部位呈膠狀並發軟,可發生深度組織破壞。
③高濃度蒸氣對眼睛有強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燒傷,導致明顯的炎症並可能發生水腫、上皮組織破壞、角膜混濁和虹膜發炎。輕度病例一般會緩解,嚴重病例可能會長期持續,並發生持續性水腫、疤痕、永久性混濁、眼睛膨出、白內障、眼瞼和眼球粘連及失明等並發症。多次或持續接觸氨會導致結膜炎。
3.3急救方式
(1)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釋的醋或檸檬汁,就醫。
(2)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鍾。或用3%硼酸溶液沖洗。立即就醫。
(3)皮膚接觸:先用清水或2%的食醋液沖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鍾。若有灼傷,就醫治療。若皮膚局部出現紅腫、水泡,可用2%的食醋液沖洗。
(4)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若鼻粘膜受到強烈的刺激,可滴入1%的麻黃素溶液,重者應吸入糜蛋白酶。
(5)當發現有氨水吸入中毒者,應讓他迅速離開現場,並脫去被氨水污染的衣、褲,盡快去醫院,以免發生意外。
3.4泄露處置
氨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氨無色具有強烈的刺激臭味,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氨氣慢性中毒會引起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氣等。
(1)少量泄漏。
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並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並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2)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並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後,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的氨氣漸漸散去,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
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雲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後,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⑸ 廢水處理化驗室有哪些危險化學品
實驗室的危險化學品的分類方法應該和常規分類一致: 1.爆炸品:具有整體爆炸危險,有迸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有燃燒危險並有局部爆炸危險或局部迸射危險或兩種都有,但無整體爆炸危險 2.氣體:易燃氣體,非易燃無毒氣體 3.易燃液體: 4.易燃固體:易燃固體,易於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 5.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 6.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 7.放射性物質 8.腐蝕性物質 9.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希望對您有用.
⑹ 污水處理廠使用液體硫磺需要辦理危化品使用許可證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2
⑺ 污水處理廠有毒氣體有哪些
√ 樓主您好,根據您提出的問題,下面為您做詳細解答:
污水處理產生什麼氣體?
污水處理產生的有害氣體包括:甲烷(可燃氣體)、硫化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污水處理廠廢氣成分
污水處理廠廢氣成分為惡臭,如下:
含硫有機化合物,甲硫醇、硫酚、甲硫醚、甲基硫等;
含氮有機化合物,三甲胺、醯胺以及吲哚類等;
含氧有機化合物(醇、醛、酚、酮等); 鹵素及其衍生物(氯化烴等);
其他有機物,苯,甲苯及烴類:
無機物,H2S、NH3等
污水處理廠有害氣體有哪些?
有毒氣體,是經過人的呼吸器官在人體內部對人體內部其它組織器官形成損害的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因為這些氣體在人體內部一般起的效果是抑制人體內部組織或細胞的換氧才能,引起 肌體組織缺氧而發生窒息性中毒,因而也叫窒息性氣體。
腐蝕性氣體,一般是消毒氣體如氯氣、臭氧氣體、二氧化氯氣體等發生走漏時,對體的呼吸系統起腐蝕效果發生毒害。
易燃易爆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則經過與空氣混合發生必定份額時遇明火引起焚燒甚z爆破而形成損害,如甲烷、氫氣等。
希望此次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⑻ 污水處理廠都會產生什麼氣體,應採用可燃和有毒氣體
(1)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渠(管道)中,各種清水池、濃縮池、地下污水、污泥閘門井、不流動的污水池內以及消毒設施內都能產生或存在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雖然種類繁多成份復雜,但根據危害方式的不同,可將它們分為有毒氣體(窒息性氣體)、腐蝕性氣體和易燃易爆氣體三大類。
①有毒氣體是通過人的呼吸器官在人體內部對人體內部其它組織器官造成危害的氣體,如硫化氫、氰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由於這些氣體在人體內部一般起的作用是抑制人體內部組織或細胞的換氧能力,引起肌體組織缺氧而發生窒息性中毒,因此也叫窒息性氣體。
②腐蝕性氣體一般是消毒氣體如氯氣、臭氧氣體、二氧化氯氣體等發生泄露時,對體的呼吸系統起腐蝕作用產生毒害。
③而易燃易爆氣體則通過與空氣混合產生一定比例時遇明火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造成危害,如甲烷、氫氣等。
(2)在以上分析到污水處理廠內產生有毒有害的氣體部位設置通風裝置和檢測報警裝置,並給到上述工作人員配備個人防護器具,如空氣呼吸器、防酸、鹼工作服、靴、防毒氣的呼吸濾罐等。
(3)必須對職工長期不間斷地進行防硫化氫等毒氣的安全教育,讓每一個人都熟知毒氣的性質、特徵,泄露後或報警後採取正確的有保護的搶險措施和中毒後自救或他救的正確方法。避免蠻干、盲目的不帶保護器具的搶險,導致傷亡事件擴大,由於措施不正確造成更大的損失。另外,還要用已經發生過的、全國各地都有的硫化氫事故教育職工更是必不可少的。
⑼ 污水處理能產生哪些多有毒有害氣體
污水處理設施能產生許多有毒有害氣體,比如甲烷(可燃氣體)、硫化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這些氣體有多種來源,比如污水池、泵站、曝氣池、污泥消化池、除臭車間和處理車間。如曝氣和污泥消化,通常是沼氣產生的高危區這些從污泥中產生的沼氣含有甲烷、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甲烷除了極易爆炸以外,還能導致氧氣濃度降低,從而增加了使人窒息的風險。在另一方面,硫化氫在低濃度下(0.0047ppm)有特殊的氣味,極易辨別;但當濃度超過150ppm時,人的嗅覺神經就會因被損壞而聞不到它的氣味,從而掩蓋其真實的存在,即使硫化氫達到了致死濃度800pm,工人也聞不到其氣味,產生致命危險。由於沼氣極易燃燒,污泥消化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用於發電,因此,如果從消化池中滲漏出來,將會非常危險,很有可能導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