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化學,常見的沉澱物有哪些
八個常見的沉澱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3、四個微溶物:
Ca(OH)2(石灰水註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於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後有氣體、水或沉澱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1)不溶性鹼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㈡ 初中化學的十大沉澱有哪些
1、碳酸鈣 CaCO₃白色沉澱 溶於酸
2、氯化銀 AgCl 白色沉澱 不溶於強酸強鹼
3、碳酸銀 AgCO₃ 白色沉澱 溶於酸
4、碳酸鋇 BaCO₃白色沉澱 溶於酸
5、硫酸鋇 BaSO₄白色沉澱 不溶於強酸強鹼
6、氫氧化銅 Cu(OH)₂藍色沉澱 溶於酸
7、氫氧化鋁 Al(OH)₃白色沉澱 溶於酸
8、氫氧化鎂 Mg(OH)₂ 白色沉澱 溶於酸
9、氫氧化鐵 Fe(OH)₃紅褐色沉澱 溶於酸
10、氫氧化亞鐵 Fe(OH)₂白色沉澱 溶於酸
(2)人教版初三化學沉澱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有顏色的物質
紫色:高錳酸鉀、碘單質
藍色:硫酸銅溶液、硝酸銅溶液、氯化銅稀溶液、膽礬、碘的澱粉溶液
淺綠色:氯化亞鐵溶液、硫酸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黃綠色:氯氣
棕黃色:氯化鐵溶液、硫酸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淡黃色:溴化銀
紅褐色:氫氧化鐵
黑褐色:二氧化錳
黑色:氧化銅、*硫化銀、*硫化銅、四氧化三鐵、氧化銀、木炭(焦炭)
灰黑色:金屬粉末
參考資料:網路--碳酸銀
㈢ 初中化學七大沉澱是什麼
初中化學九大沉澱指氫氧化鐵,氫氧化銅,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鋇,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銀。
1、Fe(OH)3 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澱。
可溶性鹼和鐵鹽溶液反應,例如氫氧化鈉和硫酸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和硫酸鈉:
6NaOH+Fe2(SO4)3==2Fe(OH)3↓+3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Fe2O3+3H2O
2、Cu(OH)2 氫氧化銅,藍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
CuSO4+2NaOH==Na2SO4+Cu(OH)2↓
CuCl2+2CaOH==Cu(OH)2↓+2CaCl
CuSO4+Ca(OH)2==Cu(OH)2↓+CaSO4
3、CaCO3碳酸鈣,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4、BaCO3 碳酸鋇,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Na2CO3+BaCl2==2NaCl+BaCO3↓5、AgCl 氯化銀,白色沉澱。
6、BaSO4 硫酸鋇,白色沉澱。
這兩種沉澱既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酸!
化學方程式:Ag2SO4+BaCl2==2AgCl↓+BaSO4↓
7、Mg(OH)2氫氧化鎂,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MgCl2+Ca(OH)2==CaCl2+Mg(OH)2↓
8、Ag2CO3碳酸銀,白色沉澱。
化學方程式:Ag2CO3+2HNO3=2AgNO3+H2O+CO2↑
9、Al(OH)3氫氧化鋁,膠狀沉澱。
化學方程式:AICI3 + 3NH3.H2O ==AI(OH)3 + 3NH4CI
AI3+ + 3NH3.H2O ==AI(OH)3 + 3NH4
沉澱的分類:
按照水中懸浮顆粒的濃度、性質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澱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由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低,在沉澱過程中呈離散狀態,互不粘合,不改變顆粒的形狀、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獨立的沉澱過程。這種類型多表現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比較高(50~500mg/L),在沉澱過程中能發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懸浮顆粒互相碰撞凝結,顆粒質量逐漸增加,沉降速度逐漸加快。經過混凝處理的水中顆粒的沉澱、初沉池後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屬絮凝沉澱。
3.擁擠沉澱。懸浮顆粒的濃度很高(大於500mg/L),在沉降過程中,產生顆粒互相干擾的現象,在清水與渾水之間形成明顯的交界面(混液面),並逐漸向下移動,因此又稱成層沉澱。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後期、濃縮池上部等均屬這種沉澱類型。
4.壓縮沉澱。懸浮顆粒濃度特高(以至於不再稱水中顆粒物濃度,而稱固體中的含水率),在沉降過程中,顆粒相互接觸,靠重力壓縮下層顆粒,使下層顆粒間隙中的液體被擠出界面上流,固體顆粒群被濃縮。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濃縮池中污泥的濃縮過程屬此類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初中化學八大沉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沉澱
㈣ 初中9種沉澱物
初中化學九大沉澱,指氫氧化鐵,氫氧化銅,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碳酸鋇,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鈣,碳酸銀。
化學沉澱形成的原理:
從液相中產生一個可分離的固相的過程,或是從過飽和溶液中析出的難溶物質。沉澱作用表示一個新的凝結相的形成過程,或由於加入沉澱劑使某些離子成為難溶化合物而沉積的過程。產生沉澱的化學反應稱為沉澱反應。
化學沉澱的應用
水中的鐵、錳鹽類,可用空氣或其他氧化劑氧化為難溶的氫氧化物或氧化物,而從水中析出。廢水中對健康有害的金屬離子(如汞、鎘、鉻、鉛、銅和鋅)的氫氧化物都是難溶或微溶的物質。用石灰提高廢水的pH值,就可使它們從水中析出。
廢水中的鉻酸根離子(CrO厈)通常先還原為三價鉻離子,然後用石灰沉澱;也可以投加鋇鹽,使它成為溶解度極小的鉻酸鋇沉澱。
廢水中的有機磷經生物處理後轉化為磷酸鹽,將使承接廢水的水體富營養化。可用鋁鹽或鐵鹽把它轉化為難溶的磷酸鋁或磷酸鐵,從水中析出。
㈤ 初中化學中沉澱物有哪些
八個常見的沉澱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3、四個微溶物:
ca(oh)2(石灰水註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於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後有氣體、水或沉澱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1)不溶性鹼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