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蛋白質化學改性的方法有哪些

蛋白質化學改性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14 16:53:05

㈠ 化學 蛋白質變性的方法及現象= =

蛋白質變性一般會凝固,有白色沉澱。變色的反應一般是某些氨基酸的特性反應,用於鑒定某種氨基酸的存在。比如蛋白遇硝酸變黃,是芳香族氨基酸的反應,不是變性引起的。一些常見顏色反應如下:
1.雙縮脲反應 雙縮脲是有兩分子尿素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將尿素加熱到180℃,則兩分子尿素縮合,放出一分子氨。雙縮脲在鹼性溶液中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紅紫色絡合物,稱為雙縮脲反應。蛋白質中的肽鍵與之類似,也能起雙縮脲反應,形成紅紫色絡合物。此反應可用於定性鑒定,也可在540nm比色,定量測定蛋白含量。
2.黃色反應 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特別是酪氨酸和色氨酸的蛋白質在溶液中遇到硝酸後,先產生白色沉澱,加熱則變黃,再加鹼顏色加深為橙黃色。這是因為苯環被硝化,產生硝基苯衍生物。皮膚、毛發、指甲遇濃硝酸都會變黃。
3.米倫反應 米倫試劑是硝酸汞、亞硝酸汞硝酸和亞硝酸的混合物,蛋白質加入米倫試劑後即產生白色沉澱,加熱後變成紅色。酚類化合物有此反應,酪氨酸及含酪氨酸的化合物都有此反應。
4.乙醛酸反應 在蛋白溶液中加入乙醛酸,並沿試管壁慢慢注入濃硫酸,在兩液層之間就會出現紫色環,凡含有吲哚基的化合物都有此反應。不含色氨酸的白明膠就無此反應。
5.坂口反應 精氨酸的胍基能與次氯酸鈉(或次溴酸鈉)及α萘酚在氫氧化鈉溶液中產生紅色物質。此反應可用來鑒定含精氨酸的蛋白質,也可定量測定精氨酸含量。
6.費林反應(Folin-酚) 酪氨酸的酚基能還原費林試劑中的磷鉬酸及磷鎢酸,生成藍色化合物。可用來定量測定蛋白含量。它是雙縮脲反應的發展,靈敏度高。

㈡ 蛋白質的改性方法

可以用重金屬鹽或加熱使蛋白質變性。切不可用食鹽,用食鹽蛋白質只會沉澱,最後還會恢復。

㈢ 蛋白質的變性

在熱、酸、鹼、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作用下,蛋白質會發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後,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蛋白質變性後,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少量的鹽(如硫酸銨、硫酸鈉等)能促進蛋白質的溶解。如果向蛋白質水溶液中加入濃的無機鹽溶液,可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做鹽析。

這樣鹽析出的蛋白質仍舊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響原來蛋白質的性質,因此鹽析是個可逆過程。利用這個性質,採用分段鹽析方法可以分離提純蛋白質。

(3)蛋白質化學改性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有多種功能

1.催化功能 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稱酶,生物體新陳代謝的全部化學反應都是由酶催化來完成的。

2.運動功能從最低等的細菌鞭毛運動到高等動物的肌肉收縮都是通過蛋白質實現的。肌肉的鬆弛與收縮主要是由以肌球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粗絲以及以肌動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細絲相互滑動來完成的。

3.運輸功能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許多小分子及離子的運輸是由各種專一的蛋白質來完成的。例如在血液中血漿白蛋白運送小分子、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等。

4.機械支持和保護功能高等動物的具有機械支持功能的組織如骨、結締組織以及具有覆蓋保護功能的毛發、皮膚、指甲等組織主要是由膠原、角蛋白、彈性蛋白等組成。

5.免疫和防禦功能生物體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存,擁有多種類型的防禦手段,其中不少是靠蛋白質來執行的 。例如抗體即是一類高度專一的蛋白質,它能識別和結合侵入生物體的外來物質,如異體蛋白質、病毒和細菌等,取消其有害作用。

6.調節功能在維持生物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中,代謝機能的調節,生長發育和分化的控制,生殖機能的調節以及物種的延續等各種過程中,多肽和蛋白質激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此外,尚有接受和傳遞調節信息的蛋白質,如各種激素的受體蛋白等。

㈣ 什麼能使蛋白質變性

一,蛋白質變性的定義
蛋白質變性(protein
denaturation):蛋白質在某些物理和化學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間構象被改變,從而導致其理化性質的改變和生物活性的喪失,這種現象稱為蛋白質變性。
二,蛋白質變性的原因
變性作用是蛋白質受物理或化學因素的影響,改變其分子內部結構和性質的作用。一般認為蛋白質的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有了改變或遭到破壞,都是變性的結果。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化學方法有加強酸、強鹼、重金屬鹽、尿素、乙醇、丙酮等;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熱、紫外線及X射線照射、超聲波、劇烈振盪或攪拌等。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81898.htm

㈤ 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化學方法有加強酸、強鹼、重金屬鹽、尿素、丙酮等;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熱(高

化學方法,蛋白質遇到某些有機物變性(比如甲醛)

㈥ 如何使蛋白質變性

蛋白質變性。。其實就是蛋白質的結構的變化。。蛋白質變性會使蛋白質理化性質改變和生物學活性喪失。變性時不涉及一級結構改變或肽鍵的斷裂。
變性作用是蛋白質受物理或化學因素的影響,改變其分子內部結構和性質的作用。一般認為蛋白質的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有了改變或遭到破壞,都是變性的結果。
物理方法有:有加熱,紫外線照射,劇烈振盪等
化學方法有:加強酸,強鹼,重金屬鹽,尿素,乙醇,丙酮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想要使普通的蛋白質變性,都可以進行哪些操作

生物鹼試劑等一些物理化學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質特定的空間構象被破壞,即有序的空間結構變成無序的空間結構,導致其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失去生物活性。變性不改變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只改變蛋白質的二級、三級、四級結構,即更高級的結構發生變化。重金屬鹽沉澱蛋白質蛋白質可以與汞、鉛、銅、銀等重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鹽沉澱。

比如酒精殺菌就是這樣,但是低溫下變性進行緩慢,可以用來分離制備各種血漿蛋白。加熱固化將蛋白質溶液加熱到等電點附近可以凝結並沉澱蛋白質。加熱首先使蛋白質變性,規則的肽鏈結構被打開成鬆散不規則的結構。分子的不對稱性增加,疏水基團暴露出來,然後凝結成凝膠狀的蛋白質塊。比如煮雞蛋,蛋黃,蛋清凝結。

㈧ 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哪些

強酸、強鹼、尿素、乙醇、丙酮、甲醛等有機溶劑化學物質、重金屬鹽等都能使蛋白質變性。

㈨ 使蛋白質變性的因素有哪些

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化學方法有加強酸、強鹼、重金屬鹽、尿素、丙酮等;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理方法有加熱(高溫)、紫外線及X射線照射、超聲波、劇烈振盪或攪拌等。

變性作用是蛋白質受物理或化學因素的影響,改變其分子內部結構和性質的作用。一般認為蛋白質的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有了改變或遭到破壞,都是變性的結果。

蛋白質變性後理化性質發生改變,如溶解度降低而產生沉澱,因為有些原來在分子內部的疏水基團由於結構鬆散而暴露出來,分子的不對稱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擴散系數降低。

(9)蛋白質化學改性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熱、酸、鹼、重金屬鹽、紫外線等作作用下,蛋白質會發生性質上的改變而凝結起來.這種凝結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們恢復成原來的蛋白質.蛋白質的這種變化叫做變性。蛋白質變性之後,紫外吸收,化學活性以及粘度都會上升,變得容易水解,但溶解度會下降。

蛋白質變性後,就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也就失去了它們生理上的作用.因此蛋白質的變性凝固是個不可逆過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蛋白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蛋白質變性

閱讀全文

與蛋白質化學改性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