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能舉幾個「物理化學與日常生活現象的關系」 就是用物理化學的某些知識解釋些日常現象
一般的建築物的底層都是濕的,這是因為毛細現象導致的
在播種之後要將土壓實是利用毛細現象將水從地下吸上來供種子發芽
在莊稼長出來後要鋤地也是利用毛細現象減少水分的蒸發
『貳』 請大家幫忙說說生活中能用物理化學知識解釋的生活現象
太多太多了 比如 你沖了一杯牛奶 喝完之後沒刷杯子 又倒了一杯可樂 於是 杯子裡面有一層可樂顏色的覆蓋物 是牛奶里的鈣離子和可樂中的碳酸根離子結合的產物 至於是不是碳酸鈣 我就不清楚了 沒拿過來檢驗過 這是我前幾天發現的 因為我就沒刷杯子 呵呵
我記得初中化學書里還提到過 用家裡的小蘇打 加醋 產生的二氧化碳是蠟燭熄滅的實驗
『叄』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現象是和物理有關的
1、從高處落下的薄紙片,即使無風,紙片下落的路線也曲折多變。這是由於紙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狀各異,因而在下落過程中,其表面各處的氣流速度不同,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速大,壓強小,致使紙片上各處受空氣作用力不均勻,且隨紙片運動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紙片不斷翻滾,曲折下落。
2、冰凍的肉在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解凍得快。燒燙的東西放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裝有滾燙的開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溫度的空氣中冷卻得快。原因是水的比熱容比空氣大,同樣接觸面積的情況下,水下降一度能傳遞給肉的熱量遠遠高於空氣。
3、有雪的路面撒些食鹽化的快,這些現象都表明:鹽作為了融雪劑。原理是:由於鹽水的凝固點比水要低,撒上鹽以後,雪周圍的水就便成鹽水,因此就凝固不了。
4、打雷時,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些現象都表明:光比聲音傳播快!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0*10^8m/s,而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所以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更快。
5、在加油站,經常會看到「禁止用塑料桶裝汽油」警告語,我們知道用塑料桶裝汽油,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塑料是絕緣體,因此它不能將由於摩擦而產生的電荷傳導出去,電荷累積多了,就容易產生放電現象,從而就會引起汽油燃燒,出現危險事故。
『肆』 生活中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分別有哪些
1、銅器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與氧氣、水分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銅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 .2、水壺和熱水瓶膽使用久了會產生水垢(主要成分為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用食醋可以除掉水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aCO3 + 2CH3COOH ═══(CH3COO)2Ca + H2O + CO2 ↑, Mg(OH)2 +2CH3COOH ═══(CH3COO)2Mg + 2H2O . 3、用石灰漿抹的牆壁,日久會變硬。發生的反應的為:CO2 + Ca(OH)2═══ CaCO3↓+ H2O .4、胃酸過多的人可服用胃舒平:3HCl + Al(OH)3═══AlCl3 + 3H2O .5、 製作松花蛋所需要的主要原料有純鹼、生石灰、氯化鈉、碳酸鉀、水等,製作時發生的反應: CaO + H2O ═══ Ca(OH)2 ,Na2CO3+ Ca(OH)2═══ CaCO3↓+ 2 NaOH,K2CO3+ Ca(OH)2═══ CaCO3↓+2 KOH .6、工廠燒煤的煙囪冒出的煙氣中含有SO2 ,常污染環境,可將其通入燒鹼溶液或熟石灰中進行吸收: SO2 + 2NaOH═══ Na2SO3+ H2O ,SO2 +Ca(OH)2═══CaSO3+ H2O . 7、煤爐里煤的燃燒:C + O2 ═══ CO2 , CO2 + C ═══ 2CO ,2CO + O2 ═══ 2CO2 .8、用煤爐燒水,水開時少量水溢到通紅的煤上,火不但不熄滅,反而竄出更高的火苗:C + H2O═══CO + H2 ,2CO + O2 ═══ 2CO2 .9、在汽油中加入酒精可得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使用既可以緩解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又可以減輕大氣污染。酒精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C2H5OH + 3O2 ═══ 2CO2 +3 H2O .10、牙膏中常加入輕質碳酸鈣以增大摩擦。輕質碳酸鈣的生產過程是:①石灰石在高溫下煅燒生成生石灰;②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③向熟石灰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發生的反應為:①CaCO3 ═══ CaO + CO2↑;②CaO+H2O═══Ca(OH)2;③CO2+ Ca(OH)2═══CaCO3↓+ H2O .1、筷子的原理是杠桿
2、鍾表的時針轉動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3、日光燈是利用了電磁感應現象中的自感現象
4、夏天炎熱時向地面潑水是利用了蒸發降溫的原理
5、坐車時啟動或剎車都坐不穩是因為慣性
6、加油站設在空曠處是因為壓強與體積成反比,體積越大,壓強越小,越不容易發生爆炸
7、燈開久了會發熱是因為電流的熱效應
8、電視出現圖象是示波器的進化
9、被門夾到手指會變形是力的作用效果
10、人能走動、動物能爬或走是因為摩擦力的貢獻
『伍』 生活中有關物理化學知識的常識
廚房中的物理知識
我們認真觀察廚房裡燃料、炊具,做飯、做菜等全部過程,回憶廚房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會看到有關的物理現象。利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如下: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
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
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
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
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
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
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
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於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
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
『陸』 用所學物理化學知識解釋下列生活現象
1 ,酒精蒸發快 蒸發時可吸收熱量
2 ,通風地空氣濕度低太陽照射時溫度升高2合1乾的快
3,酒精易蒸發,蒸發後酒精小分子在空氣中漸漸擴散
4,木碳相對其他燃料的優勢有
(1 、無異味
(2、污染低
(3、易於生火且經得燒
(4、不受限制可任意選擇燒烤地點
5,霧霾天氣風少空氣不流通爐子中有毒氣體不易擴散
6,冰的密度比水的低,水由液體變為液體體積將增加
7,火焰上方溫度高易使未然部分達到燃點
8,對「鋇餐」不了解,抱歉!
9,冰箱中拿出的物品溫度低,使空氣中的水分子凝結從而液化為水蒸汽
10,豆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而蔥中含有大量草酸。當豆腐與蔥合在一起時,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結合形成白色沉澱物草酸鈣,使豆腐中的鈣質遭到破壞。草酸鈣是人體中難以吸收的,如果長期食用小蔥拌豆腐、蔥炒豆腐之類的菜,就會造成人體鈣質的缺乏,易發生缺鈣和出現小腿抽筋、軟骨症、骨折等症。有些人在燒豆腐時用蔥花調味,同樣不利。有些含草酸的蔬菜如菠菜、鮮筍、苦瓜等,同燒時也要先把菜用沸水燙一下,去掉大部分草酸後再用,則可防止生成草酸鈣。http://..com/question/5444356.html?fr=qrl3問題10內容來源點擊此網址
答得很辛苦求分求支持 謝謝!
『柒』 物理化學學科的知識在生活中有哪些具體的應用
物理:用拳頭砸牆會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夏天打開冰箱有霧氣(外界空氣中的水氣遇冷凝結);冬天雙手用力搓動會暖和(摩擦起熱);化學:雞蛋放進醋里,蛋殼會變沒(醋和蛋殼反應);做包子饅頭的面團放進蘇打,做出來的包子很松軟(蘇打加熱會生成二氧化碳,從而在面團裡面鼓起小泡泡);汽油可以用來洗去衣服上面的筆跡(有機溶劑互溶)百分百原創哦!!!^_^
『捌』 誰能給我舉例說個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現象,並加以解釋
比如說幾個常見的亞穩狀態:
過飽和蒸汽。按照相平衡條件應該凝結成液體而實際未凝結的蒸汽。
過熱溶液。按照相平衡條件應該沸騰而實際不沸騰的溶液。
過冷溶液。按照相平衡條件應該凝結而未凝結的液體。
過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溶液的濃度已經超過了飽和濃度,而仍未析出晶體的溶液。
或者說是一些表面活性劑(例如洗衣粉)。表面活性劑是指加入少量就能顯著降低溶液表面張力的一類物質。
還有比如說范特霍夫規則,對於均相熱化學反應,反應溫度每上升10K,其反應速率常數變為原來的2-4倍,這個常用的經驗規則可以用來算算食品的保質期之類的。
還有很多很多常見的物化現象(#^.^#)
望採納~
『玖』 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有哪些
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要點
一、關於物質燃燒
1.點燃兩支高度不同的蠟燭,用一個燒杯罩住,高的蠟燭先熄滅,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溫度較高,上升,然後由上至下充滿整個瓶內,因此當室內發生火災時應用濕毛巾堵住口鼻彎腰逃離火災區,在森林火災逃生的辦法是:用濕毛巾堵往口鼻逆風而逃 。
2.為了保證安全問題,在慶典活動中可以用氦氣充灌氣球,不能用氫氣。
3.煤氣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氣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風,為防止煤氣泄漏,我們常在煤氣中加入具有特殊氣味的硫醇(C2H5SH)以便於知道煤氣發生泄漏,發現有煤氣泄漏時要及時打開門窗,關閉煤氣閥門,發現有人煤氣中毒後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必要時送醫院救治。
4.蠟燭一吹即滅是因為冷空氣使蠟燭溫度下降至其著火點以下,用扇扇爐火越來越旺是因為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增加的煤與氧氣接觸的面積。
5.西氣東輸的氣體是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礦「瓦斯」爆炸的主要氣體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礦井中通風不良,使甲烷與空氣混合而達到爆炸極限經點燃發生爆炸,所以為防止煤礦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風,嚴禁煙火。
6.燈泡內往往會有少量的紅磷,主要是脫去燈內的氧氣 。
7.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堵往口鼻是為了防止吸入有毒氣體。如遇到毒氣(含氯氣、鹽酸,硫化氫、氨氣)泄漏時,我們也要用濕毛巾堵往口鼻,然後逃往地勢較高的地方。
二、關於食品
1、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鮮,是因為雞蛋呼出的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堵往了雞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變質。
2、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變質或變形,常在食品袋內充的氣體的二氧化碳或氮氣;或在袋內放乾燥劑:生石灰、氯化鈣主要是吸水,鐵主在是吸收氧氣和水;或採取真空包裝。
3、魚鰾內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氣 。
4、做鏝頭時加些純鹼主要為了中和麵粉發酵時產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麵包疏鬆多孔。
5、蔬菜中殘留的農葯可以用鹼性物質泡,可降低農葯的葯性 。
6、皮蛋的澀味可以加點食醋去除 。
7、冰箱的異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鋁壺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可用鹽酸或食醋除去。
三、環境問題
1、酸雨是由於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蝕建築物,影響作物生長,污染河流,影響人體健康,造成土地酸化。減少酸雨的措施:開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進行脫硫技術。
2、汽車尾氣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變發動機結構,使燃料充分燃燒;在排氣管上裝上一個催化轉化裝置,使CO、NO轉化為無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車尾氣對空氣污染的方法有:(1)開發新能源,(2)使用電動車 。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1)加強對水質的監測
(2)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後排放
(3) 合理使用農葯和化肥
(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5)加強水土保護,植樹造林
節約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澆花),隨手關水龍頭,低灌技術,工業水的二次利用。
4、溫室效應
由於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斷增加。不利影響是:全球氣候變熱,土地沙漠化,兩極冰川熔化;可採取的措施是: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們可以節約用紙,節約能源,多栽樹,隨手關燈。
(9)生活中哪些現象和物理化學知識相關擴展閱讀:
化學變化是指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化學變化過程中總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1)具有足夠的能量;(2)正確的取向。
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燃燒必然伴隨發光、放熱的現象,但是不一定有火焰。如果是可燃性氣體燃燒,就會產生火焰,如:氫氣、一氧化碳、甲烷的燃燒,硫磺和蠟燭在燃燒時會產生硫蒸氣和石蠟蒸氣,也有火焰;但是木炭在燃燒過程中始終是固態,不能產生可燃性蒸氣,所以沒有火焰。
其中,爆炸較復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燃燒放熱散不掉,在有限空間內體積膨脹產生的爆炸,它是化學變化,例如:H2與O2混合點燃爆炸,爆竹爆炸等;另一種是由於氣壓引起的爆炸,例如:氣球爆炸,輪胎爆炸等,是物理變化。
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可通過反應條件判斷。「點燃」為放熱;「高溫」為吸熱。有些反應中條件還需「催化劑」才能進行,但不論什麼反應,都必然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參考資料:網路-化學變化
『拾』 盡可能多的舉些生活中的「物理化學」現象
比如燈泡,鎢絲受熱發光升華,有的燈里有希有氣體通電發出各式光茫。還如土豆泡水在白紙上寫字,用碘水塗抹,顯現出藍色字跡,可用作秘密信紙哦!並且在火上烘烤後字跡消失可反復使用!這即含物理中溶解,又有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