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

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

發布時間:2022-08-15 06:27:45

A. 紅茶和綠茶各有什麼化學成分

其實兩種茶葉的化學成分差不多,只是紅茶的芳香物多一些,烏龍茶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他們的化學成分是由3.5—7.0%的無機物和93~96.5%的有機物組成。茶葉中的無機礦質元素約有27種,包括磷、鉀、硫、鎂、錳、氟、鋁、鈣、鈉、鐵、銅、鋅、硒等多種;茶葉中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鹼、茶多酚、有機酸、色素、香氣成分、維生素、皂苷、甾醇等。茶葉中含有20—30%的葉蛋白,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5%左右。茶葉中含有1.5—4%的游離氨基酸,種類達20多種,大多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茶葉中含有25—30%的碳水化合物,但能溶於茶湯的只有3—4%。

B. 紅茶含些什麼元素

傳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之古字)而解之」。神農其人雖然渺不可知,但我先民據信早在2000多年前即發現茶具有醫療效用,至於最早記載茶的葯方是三國魏人張揖的《廣雅》,並已指出茶具「醒酒」、「令人不眠」功效。茶在17世紀傳入歐洲時,當地人民也視其為萬病皆能治的東方神葯。而經古今中外的學者對茶進行研究分析,不但驗證了茶健身延年的各項顯著功能,也明嘹系由哪些成分的發揮及如何相互影響才所以然,並進而發展出更多元的葯用法。

要善用紅茶以保健,當然得先對其成分有所了解。茶的鮮葉(即茶菁)包含75%左右的水分及25%左右的干物,而干物中的化合物包括不可溶的蛋白質、澱粉、粗纖維和可溶的酚性物、醋類、嘌呤礆類、氨基酸、有機酸、維生素、芳香物質、礦物質等,不同的茶樹品種、生長環境、生長季節、茶葉部位、製作技術等因素均會影響各成分的比重。就紅茶而言,其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主要成分如下:

酚性物:又稱為茶多酚、茶單寧、茶鞣質。紅茶中的酚性物類含量約為20-30%。兒茶素類化合物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佔70%。兒茶素的保健功能強大豐富,是紅茶療效的主力,經由實驗發現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抗放射性物質傷害、消炎殺菌、收斂止血、解毒、延緩老化、抗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壓等效用。

嘌呤礆類:包括咖啡礆(咖啡因)、茶礆、可可礆等,占紅茶的4%左右。這三種生物礆的功能相似,但咖啡礆在興奮中樞神經以提神的作用上最為有效,而茶礆較咖啡礆有更強的強心、利尿、舒張血管、弛緩平滑肌等作用。(在下文的介紹中,將以咖啡礆概括指三者。)

芳香物質:紅茶中的芳香物質雖只佔lOO-300ppm,但多達325種。它們不但能除口腔腥臭,還具有抑菌、消炎、寧神、鎮痛等作用。

氨基酸:谷氨酸等有助於降低血氨、治療肝昏迷;蛋氨酸等則能調節脂肪代謝。

其他元素:紅茶中含的氟對預防齲齒和防治骨質疏鬆是一大利器;餌則有助於降低血壓;醋多醣在防輻射的研究上受到重視。

C. 紅茶成份和功效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是以茶樹的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故名紅茶。紅茶種類較多,產地較廣,祁門紅茶聞名天下,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處處留香,此外,從中國引種發展起來的印度、斯里蘭卡的產地紅茶也很有名。十大功效1.提神消疲 經由醫學實驗發現,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它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生津清熱 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 3.利尿 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4.消炎殺菌 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 5.解毒 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6.強壯骨骼 2002年5月13日美國醫師協會發表對男性497人、女性540人10年以上調查,指出飲用紅茶的人骨骼強壯,紅茶中的多酚類(綠茶中也有)有抑制破壞骨細胞物質的活力。為了防治女性常見骨質疏鬆症,建議每天服用一小杯紅茶,堅持數年效果明顯。如在紅茶中加上檸檬,強壯骨骼,效果更強,在紅茶中也可加上各種水果,能起協同作用。 7.抗氧化、延緩衰老 在過去的5年裡,美國政府資助了150多項關於綠茶和紅茶及其化學成分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綠茶和紅茶中的抗氧化劑可以徹底破壞癌細胞中化學物質的傳播路徑。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血管流行病學主任墨里?密特爾曼醫生說:「紅茶與綠茶的功效大致相當,但是紅茶的抗氧化劑比綠茶復雜得多,尤其是對心臟更是有益」。美國雜志報道,紅茶抗衰老效果強於大蒜頭、西蘭花和胡蘿卜等。 8.養胃護胃 人在沒吃飯的時候飲用綠茶會感到胃部不舒服,這是因為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茶多酚具有收斂性,對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空腹的情況下刺激性更強。而紅茶就不一樣了。它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紅茶不僅不會傷胃,反而能夠養胃。經常飲用加糖、加牛奶的紅茶,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一定效果。 9.抗癌 關於茶葉具有抗癌作用的說法很流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也對此做過許多的探索,但是一般認為茶葉的抗癌作用主要表現在綠茶方面,但是現在有了新的進展。研究發現,紅茶同綠茶一樣,同樣有很強的抗癌功效。 10.舒張血管、有益心臟 美國醫學界最近也有一項研究與紅茶有關。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每天喝4杯紅茶,血管舒張度可以從6%增加到10%。常人在受刺激後,則舒張度會增加13%。

D. 紅茶的呈味物質構成有哪些

茶葉的滋味是由鮮葉之中的一些呈味物質經過一定的加工工藝適度轉化,並且經過沖泡之後溶於茶湯而形成的。鮮葉中的呈味物質主要有多酚類、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鹼等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可形成各不相同的滋味特徵。 紅茶由於在製造的過程中多酚類物質大量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氧化產物。其中茶黃素是茶湯刺激性和鮮爽度的決定成分。茶黃素含量高,則茶湯刺激性強。茶紅素是茶湯紅濃度和醇度的主體物質,當茶黃素和茶紅素含量高且比例適當的時候,茶湯的滋味濃而鮮爽,而且富含刺激性,是紅茶品質好的表現。

形成紅茶葉底色澤的色素成分,主要來自多酚類的氧化產物與蛋白質結合的沉澱物,也有來自多酚類自身不溶性聚合縮合物,以及其他有色化合物。多酚類的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在發酵過程中均能與蛋白質結合,由水溶性變成水不溶性,結合物顏色分別為橙黃、棕紅、暗褐。紅茶的葉底色澤,以紅艷或紅亮為佳;色澤紅暗、烏暗、花青為差。

E. 茶葉的化學成分

據已有的研究資料表明,茶葉的化學成分有500種之多,其中有機化合物達450種以上,無機化合物約30種。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歸納起來可分為水分和干物質兩大部分。

1、水分
水分是茶樹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過程一系列化學變化的重要介質。制茶過程中茶葉色香味的變化就是伴隨著水分變化而變化的。因此,在制茶時常將水分的變化作為控製品質的重要生化指標。茶鮮葉的含水量一般為75%~78%,鮮葉老嫩、茶樹品種、季節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葉、雨水葉、露水葉、大葉種,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較高,高的可達84%左右。老葉、中小葉種和旱季、晴天葉含水量較低。

2、蛋白質與氨基酸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量的20%~30%,能溶於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質含量僅佔1%~2%。這部分水溶性蛋白質是形成茶湯滋味的成分之一。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4%。茶葉中的氨基酸主要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酸胺、精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組氨酸、蘇氨酸、谷氨醯胺、苯丙氨酸、甘氨酸、纈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和異亮氨酸等25種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約占氨基酸總量50%以上。氨基酸,尤其是茶氨酸是形成茶葉香氣和鮮爽度的重要成分,對形成綠茶香氣關系極為密切。

3、生物鹼
茶葉中的生物鹼包括咖啡鹼、可可鹼和條鹼。其中以咖啡鹼的含量最多,約佔2%~5%;其他含量甚微,所以茶葉中的生物鹼含量常以測定咖啡鹼的含量為代表。咖啡鹼易溶於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重要物質。紅茶湯中出現的「冷後渾」就是咖啡鹼與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生成的大分子絡合物,是衡量紅茶品質優劣指標之一。咖啡鹼可作為鑒別真假茶的特徵之一。咖啡鹼對人體有多種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助消化等。

4、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中三十多種多酚類物質的總稱,包括兒茶素、黃酮類、花青素和酚酸等四大類物質。茶多酚的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20%~35%。而在茶多酚總量中,兒茶素約佔70%,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重要成分,其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對紅茶湯色的紅艷度和滋味有決定性作用。黃酮類物質又稱花黃素,是形成綠茶湯色的主要物質之一,含量占干物質總量的1%~2%。花青素呈苦味,紫色芽中花青素含量較高,如花青素多,茶葉品質不好,會造成紅茶發酵困難,影響湯色的紅艷度;對綠茶品質更為不利,會造成滋味苦

F. 紅茶中含有什麼成分

紅茶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鈣、磷、鎂、鉀、咖啡鹼、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多種營養元素。紅茶在發酵過程中多酚類物質的化學反應使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會產生茶黃素、茶紅素等成分,其香氣比鮮葉明顯增加,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

紅茶葉水浸出物中含有鉀。紅茶葉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類(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膠、水溶維生素、游離氨基酸、咖啡鹼、水溶蛋白、無機鹽等,茶葉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47%。 一般茶葉的含鉀量都比較大,約占其比重的1.5%左右(紅茶比重更大些)在每百克濃度中的茶水中,紅茶的鉀平均含量為24.1毫克。

(6)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擴展閱讀

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紅茶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茶也分寒熱,例如綠茶屬苦寒,適合夏天喝(要看個人體質),用於消暑;紅茶、普洱茶偏溫,較適合冬天飲用。至於烏龍茶、鐵觀音等較為中性。

紅茶能輔助血糖調節,但仍無確切的定論。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適的人,可以紅茶酌加黑糖、生薑片,趁溫熱慢慢飲用,有養胃功效,身體會比較舒服,但不建議喝冰紅茶。

G. 茶葉中主要生物化學物質有哪些

1.茶多酚

(Tea.polyphenols)亦稱茶鞣酸、茶單寧。是一種存在於茶樹中的多元酚化合物的混合物,約占干物質的15%~40%,主要組分為兒茶素(黃烷醇類)、黃酮、黃酮醇類、花青素類、酚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黃烷醇類,占茶多酚的一半以上,占茶樹新梢干物質的20%左右,是茶樹次生物質代謝中心。它對茶葉色、香、味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茶葉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

2.兒茶素

(Catechins)亦稱兒茶酸。屬黃烷-3-醇類衍生物,白色結晶,易溶於水和含水乙醇,分酯型和非酯型兩類。新梢是形成兒茶素的主要部位,它存在於葉細胞的液胞中,約占茶葉干物質的16%~23%。酯型兒茶素具有較強的苦澀味和收斂性,是賦予茶葉色、香、味的重要物質基礎。兒茶素是茶葉中最具有葯效作用的活性組分,現已表明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輻射、防癌等功能。

3.氨基酸

(Amino.cid)是蛋白質、活性肽、酶和其他一些活性分子的重要組分。茶葉中以游離狀態存在的「游離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絲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谷氨酸等26種,約占干物質的2%~4%,是茶湯鮮味的主要呈味物質,其中,精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及異亮氨酸等都可轉變為香氣物質或作為香氣的前體。茶葉中還有一類由根部生成的非蛋白質氨基酸——茶氨酸(Theanine),它呈甜鮮味,能緩解茶的苦澀味,對綠茶品質具有重要影響,也是紅茶品質評價的重要因子。因它是茶葉的特徵性化學物質,故也是鑒別茶組植物的生化指標之一。氨基酸與人體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蛋氨酸能調整脂肪代謝。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將茶樹新梢中的谷氨酸在厭氧和好氣情況下交替處理製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具有較顯著的降血壓等保健功能,日本已有商品茶投放市場。

4.蛋白質

(Protein)是由各種氨基酸連接成的高分子量聚合物。茶葉中主要蛋白質種類有白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等。幼嫩芽葉中蛋白質含量約占干物質總量的25%左右,一般中小葉茶高於大葉茶,春茶高於夏、秋茶。但只有占蛋白質總量2%左右的水溶性蛋白才溶於水,它既可增進茶湯的滋味和營養價值,又能保持茶湯的清亮度和茶湯膠體液的穩定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與芽葉中蛋白質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濕潤多雨,弱光照可使蛋白質含量提高,這是「高山出好茶」的重要原因之一。

5.咖啡鹼

(Caffeine)亦稱咖啡因。是茶葉中嘌呤鹼類(Purines)中的一種。白色針狀結晶,無臭、味苦,遇120℃高溫開始升華,易溶於水和有機溶劑,茶葉中一般含2%~5%,細嫩芽葉高於老葉,夏秋茶略高於春茶,也是重要的滋味物質。在紅茶加工過程中與茶黃素絡合的復合物具有鮮爽味。茶葉中的嘌呤鹼除了咖啡鹼外,還有可可鹼、茶葉鹼、黃嘌呤、腺嘌呤等,它們的含量都非常少。咖啡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具有提神的作用。由於它常和茶多酚成絡合狀態存在,不僅形成了茶的固有風味,而且它與游離狀態的咖啡鹼在對人體生理機能上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故在正常的茶葉飲量下,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反應。

6.芳香物質

是揮發性物質的總稱,主要是醇類化合物。

(1)芳樟醇(Linalool):又稱沉香醇,是茶葉中含量較高的香氣物質之一。在茶樹體內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葉採摘後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後才成為游離態的芳樟醇。具有鈴蘭香氣,在新梢中芽的含量最高,從一葉、二葉、三葉到莖依次遞減。一般大葉茶含量高於中、小葉茶,春茶又高於夏、秋茶。在紅茶製作的揉捻、發酵、乾燥過程中含量呈低、高、低的變化。

(2)香葉醇(Geraniol):亦稱牻牛兒醇。在茶樹體內也以葡糖苷形式存在。茶葉採摘後由葡糖苷水解酶水解而得,具有玫瑰香氣。新梢各部位和春、夏茶含量與芳樟醇相似,只是大葉茶含量較低,中、小葉茶含量較高。安徽祁門種含量高出其他中、小葉品種幾十倍,因此使「祁紅」具有明顯的玫瑰香氣特徵。

(3)橙花叔醇(Nerolidol):倍半萜烯醇類。在茶樹體內亦以葡糖苷形式存在。具有木香、花香和水果百合韻,是烏龍茶及花香型名優綠茶的主要香氣成分,亦是綠茶中最具有抗菌力的成分。烏龍茶在製作過程中會顯著增加。

(4)2-苯乙醇(2-Phenylethanol):亦稱β-苯乙醇。芳環醇類。亦具有玫瑰香氣,以糖苷形式存在於鮮葉和成品茶中,不同葉位的含量由芽、一葉、二葉、三葉依次遞減。經β-葡糖苷酶水解後,鮮葉中含量明顯增加。中國安徽和福建紅茶中的含量高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紅茶。

(5)順-3-己烯醛(Z-3-Hexenal):亦稱青葉醛。是茶葉的揮發性成分,具有青草氣,當濃度低於0.1%時呈新鮮水果香,故茶葉在製作過程中鮮葉必須先經過攤放,以降低青葉醛含量,減少青草氣。芳樟醇與順-3-己烯醛的比值可用來判斷紅茶香氣品質的優劣。

7.茶葉維生素

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茶葉中水溶性的有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P、肌醇、維生素U。它們的分子量較小,但與茶樹的物質代謝、茶葉營養及葯用價值有著重要關系。脂溶性的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它們同樣對茶樹某些代謝起調節作用。

(1)維生素C:亦稱抗壞血酸。茶鮮葉中含量較多。在加工過程中雖會有所損失,但由於茶葉內含有較多的生物類黃酮物質,故成品茶含量仍較高,綠茶中含量約2.50mg/g,紅茶約0.60mg/g。它能防治壞血病,增強人體機體的抵抗力,促進傷口癒合。

(2)維生素B1:亦稱硫胺素。茶葉中含量比蔬菜還高,成品茶中含量約為乾重的0.015%~0.06%。它能維持人體神經、心臟和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3)維生素B2:亦稱核黃素。茶葉中的核黃素主要與蛋白質結合成為黃素蛋白,參與茶樹體內物質代謝的多種還原反應,缺少它,茶樹機體呼吸減弱,氮素代謝受到障礙。在茶葉中含量約為0.012~0.017mg/g,以芽葉中最多。它有增進人體皮膚彈性和維持視網膜的功能。

(4)維生素E:亦稱生育酚。茶葉中的含量高於蔬菜和水果,約為300~800mg/kg,綠茶含量又高於紅茶。由於茶葉內含有較多的生物類黃酮物質,故能對維生素E的氧化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本身又是一種極好的抗氧化劑,可以阻止人體中脂質的過氧化過程,故具有抗衰老作用。

茶葉中除了上述這些組分外,還有一些含量雖不高,但具有獨特作用的成分,如脂多糖具有防輻射和增加白血球的功效;幾種多糖的復合物和茶葉脂質組分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H. 紅茶裡面有什麼物質

紅茶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鈣、磷、鎂、鉀、咖啡鹼、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多種營養元素。紅茶在發酵過程中多酚類物質的化學反應使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會產生茶黃素、茶紅素等成分,其香氣比鮮葉明顯增加,形成紅茶特有的色、香、味。

紅茶葉水浸出物中含有鉀。紅茶葉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類(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膠、水溶維生素、游離氨基酸、咖啡鹼、水溶蛋白、無機鹽等,茶葉水浸出物含量一般在30~47%。 一般茶葉的含鉀量都比較大,約占其比重的1.5%左右(紅茶比重更大些)在每百克濃度中的茶水中,紅茶的鉀平均含量為24.1毫克。

(8)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擴展閱讀

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
紅茶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茶也分寒熱,例如綠茶屬苦寒,適合夏天喝(要看個人體質),用於消暑;紅茶、普洱茶偏溫,較適合冬天飲用。至於烏龍茶、鐵觀音等較為中性。

紅茶能輔助血糖調節,但仍無確切的定論。 在冬天胃容易不舒服,冰瓜果吃太多感到不適的人,可以紅茶酌加黑糖、生薑片,趁溫熱慢慢飲用,有養胃功效,身體會比較舒服,但不建議喝冰紅茶。

I. 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哪些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

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9)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擴展閱讀:

一些人喝茶後會把茶葉渣咀嚼吃下去,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粗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但從安全性上考慮,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因為茶渣中也可能含有微量的鉛、鎘等重金屬元素,以及水不溶性農葯。如果吃茶渣,就會把這些有害物質攝入體內。

時新茶是指鮮葉炒制不足半個月的新茶。相對來說,這種茶喝起來確實味道更好。不過,從中醫理論講,剛加工的茶葉存有火氣,這種火氣需存貯一段時間才會消失。因此,飲用過多時新茶可使人上火。

另外,新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較高,容易對胃產生刺激作用,如果經常飲用新茶,有可能出現胃腸不適。胃不好的人,應少喝加工後存放不足半個月的綠茶。另外要提醒的是,並非所有種類的茶都是新的比陳的好,比如普洱茶等黑茶就需要適當陳化,品質更好。

茶葉中含有的咖啡鹼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因此,一直就有睡前喝茶會影響睡眠的說法。同時,咖啡鹼也是利尿劑,加上喝茶攝入大量水分,勢必增加夜間上廁所的次數,從而影響睡眠。但據消費者反映,喝普洱茶對睡眠的影響並不大。不過,這並不是因為普洱中所含的咖啡鹼更少,而是因為其他還不明確的原因。

J. 紅茶有哪些成分構成

茶葉的滋味是由鮮葉之中的一些呈味物質經過一定的加工工藝適度轉化,並且經過沖泡之後溶於茶湯而形成的。鮮葉中的呈味物質主要有多酚類、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咖啡鹼等等,經過不同的製作工藝可形成各不相同的滋味特徵。 紅茶由於在製造的過程中多酚類物質大量氧化,形成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氧化產物。其中茶黃素是茶湯刺激性和鮮爽度的決定成分。茶黃素含量高,則茶湯刺激性強。茶紅素是茶湯紅濃度和醇度的主體物質,當茶黃素和茶紅素含量高且比例適當的時候,茶湯的滋味濃而鮮爽,而且富含刺激性,是紅茶品質好的表現。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紅茶湯色要求紅艷明亮。紅茶湯色由各種水溶性有色物質組成。主要的呈色成分是多酚類的氧化產物,尤其是兒茶素類的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它們的含量高低與配比,決定著紅茶湯色的質量。茶葉中的呈味成分非常復雜,種類、含量及比例的變化,都會深深的影響和改變著茶湯的滋味,何況還有樹種、環境、工藝、保存、沖泡用水、沖泡方式方式、不同茶器具等等因素。因為,可以說茶的滋味千變萬化,你永遠不可能喝到同一泡茶或同一種口感的茶湯。

閱讀全文

與紅茶中有哪些化學成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