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化學物品易爆炸
第一類: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熱、摩擦、撞擊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間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周圍的壓力急劇上升,發生爆炸,對周圍環境、設備、人員造成破壞和傷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國家標准中分5項,其中有3項包含危險化學品,另外2項專指彈葯等。 第1項:具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項:具有燃燒危險和較小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二亞硝基苯。 第3項:無重大危險的爆炸物質和物品,如四唑並-1-乙酸。 第二類: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指壓縮的、液化的或加壓溶解的氣體。這類物品當受熱、撞擊或強烈震動時,容器內壓力急劇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質泄漏、爆炸等。它分3項。 第1項:易燃氣體,如氨氣、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項:不燃氣體(包括助燃氣體),如氮氣、氧氣等。 第3項:有毒氣體,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類:易燃液體。本類物質在常溫下易揮發,其蒸氣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項。 第1項:低閃點液體,即閃點低於-18℃的液體,如乙醛、丙酮等。 第2項:中閃點液體,即閃點在-18℃~<23℃的液體,如苯、甲醇等。 第3項:高閃點液體,即閃點在23℃~61℃的液體,如環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類: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這類物品易於引起火災,按它的燃燒特性分為3項。 第1項:易燃固體,指燃點低,對熱、撞擊、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點燃,迅速燃燒,能散發有毒煙霧或有毒氣體的固體。如紅磷、硫磺等。 第2項:自燃物品,指自燃點低,在空氣中易於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而自行燃燒的物品。如黃磷、三氯化鈦等。 第3項:遇濕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時,發生劇烈反應,放出大量易燃氣體和熱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燒或爆炸。如金屬鈉、氫化鉀等。 第五類: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這類物品具有強氧化性,易引起燃燒、爆炸,按其組成分為2項。 第1項:氧化劑,指具有強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熱量的物質,對熱、震動和摩擦比較敏感。如氯酸銨、高錳酸鉀等。 第2項:有機過氧化物,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過氧鍵的有機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極易分解,對熱、震動和摩擦極為敏感。如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甲乙酮等。
② 化學中有毒的和可以爆炸的物質有哪些寫出元素符號。
有毒物質:CO,Hg,CuSO4,Hg(NO3)2,BaCl2,苯胺等有機物,氯氣Cl2
易爆炸物質:可燃性氣體(H2,CO,CH4)與氧氣的混合氣體,
硝酸銨(NH4NO3),火葯
三硝基苯酚,化學式C6H2(NO2)3·OH
一氮化三銀沉澱(Ag3N),
硝酸鉀KNO3
③ 做化學實驗時哪些物質混在一起會發生爆炸
氫氣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爆炸
氫氣和氧氣不純時點燃爆炸
硫,硝酸鉀,木炭點燃爆炸
④ 易制爆化學品有哪些
強氧化劑、可/易燃物、強還原劑、部分有機物。
易制爆是指化學品可以作為原料或輔料而製成爆炸品的性質。易制爆化學品通常包括:強氧化劑、可/易燃物、強還原劑、部分有機物。
強氧化劑是指具有強烈氧化性的物質。氧化劑具有的得電子的性質稱為氧化性,氧化性的決定因素是該物質中高價態元素的得電子傾向。
易燃品
「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包括民用爆炸物品和國家標准《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90)中以燃燒爆炸為主要特性的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爆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劑;毒害品、腐蝕品中部分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易制爆
⑤ 【初三化學】物理爆炸和化學爆炸分別有哪些
化學爆炸:鞭炮爆炸 炸彈爆炸 甲烷爆炸等
物理爆炸:高壓鍋爆炸 蒸汽鍋爐爆炸 液壓瓶爆炸等
順便附上二者定義 希望可以幫到你
物理爆炸:由於液體變成蒸氣或者氣體迅速膨脹,壓力急速增加,並大大超過容器的極限壓力而發生的爆炸。如蒸氣鍋爐、液化氣鋼瓶等的爆炸。
化學爆炸:因物質本身起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氣體和高溫而發生的爆炸。(有些化學液體會沸騰)如炸葯的爆炸,可燃氣體、液體蒸氣和粉塵與空氣(一定濃度的氧氣)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學爆炸是消防工作中防止爆炸的重點。 化學爆炸需要在爆炸極限內才會爆炸。
⑥ 極易爆炸的化學物質有哪些
1.庚烷、正己烷、異已烷、丙烯 、輕烴 、丙烷 、丁烷
2.柴油、輕質柴油、碳十、無味煤油
3.溶劑油,工業清洗油,液體石蠟
⑦ 有什麼爆炸的化學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麵粉爆炸實驗。
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麵粉的極細粉塵,當這些粉塵懸浮於空中,並達到很高的濃度時,比如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9.7 g麵粉時,一旦遇有火苗、火星、電弧或適當的溫度,瞬間就會燃燒起來,形成猛烈的爆炸,其威力不亞於炸彈。
由於粉塵具有這么高的表面能,同大塊的物料相比,它就很容易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將其能量釋放出來。這個道理就好似由於高處的水比低處的水有多餘的勢能,因此它要向低處流一樣。所以,這些平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小粉塵一遇適宜的條件,與空氣充分混合。
麵粉之所以會成為「炸葯」,是因為粉塵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與塊狀物質相比,粉塵化學活動性強,接觸空氣面積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熱過程快。當條件適當時,如果其中某一粒粉塵被火點燃,就會像原子彈那樣發生連鎖反應,爆炸就發生了。
麵粉爆炸的原因:
遇火後,麵粉就會迅速地發生激烈的燃燒反應,在瞬間放出巨大的能量,這樣一個令人懼怕的事——麵粉爆炸也就隨之發生。不光是麵粉,凡是易燃燒的粉塵如可可、軟木、木材、輕橡膠、皮革、塑料,以及幾乎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各種無機材料如硫、鐵、鎂、鈷等的粉塵。
如果這些粉塵在空氣中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只要一遇到明火,即使是星星之火,也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發生劇烈的爆炸,而且有時這些細塵的爆炸也決不亞於炸彈的破壞作用。
1846年,英國的哈爾威煤礦發生了一次大爆炸,當時著名科學家法拉第為英國內務部調查這次爆炸事件的報告上曾這樣寫道:「甲烷混合物的燃燒和爆炸會掀起存在於坑道里的全部煤塵,並且使之著火。」
⑧ 易燃易爆的化學物品有哪些
常見的易燃易爆的化學物品有:手機鋰電池、打火機、煤氣罐、酒精、汽油、鞭炮、煙花等2200餘種。
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蝕、放射性等危險性質,在運輸、裝卸、生產、使用、儲存、保管過程中,於一定條件下能引起燃燒、爆炸,導致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等事故的化學物品,統稱為化學危險物品。
(8)初中化學物品哪些可以爆炸擴展閱讀:
易燃易爆物品的特性:
1、易燃燒爆炸
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品名表》中列舉的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超過半數是易燃氣體,易燃氣體的主要危險特性就是易燃易爆,處於燃燒濃度范圍之內的易燃氣體,遇著火源都能著火或爆炸,有的甚至只需極微小能量就可燃爆。
2、擴散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由於氣體的分子間距大,相互作用力小,所以非常容易擴散,能自發地充滿任何容器。氣體的擴散性受比重影響:比空氣輕的氣體在空氣中可以無限制地擴散,易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可縮性和膨脹性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的熱脹冷縮比液體、固體大得多,其體積隨溫度 升降而脹縮。因此容器(鋼瓶)在儲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曬、隔熱,在向容器(鋼瓶)內充裝氣體時,要注意極限溫度 壓力,嚴格控制充裝,防止超裝、超溫、超壓造成事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易燃易爆物品
⑨ 哪幾種化學物質反應會發生爆炸
1、氫氣和氧氣點燃
2、氫氣和氯氣光照
3、硝酸鉀、硫磺和木炭(比例2:1:3)點燃
相互接觸的分子間發生原子或電子的轉換或轉移,生成新的分子並伴有能量的變化的過程;化學變化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
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通常有發光、放熱、也有吸熱現象等。按照原子碰撞理論,分子間發生化學變化是通過碰撞完成的,要完成碰撞發生反應的分子需滿足兩個條件
1、具有足夠的能量
2、正確的取向。因為反應需克服一定的分子能壘,所以須具有較高的能量來克服分子能壘。兩個相碰撞的分子須有正確的取向才能發生舊鍵斷裂。
(9)初中化學物品哪些可以爆炸擴展閱讀:
化學物質: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標志的有機物質或無機物質,包括: 整體或部分地由化學反應的結果產生的物質或者天然存在物質的任何化合物; 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團。化學物質在環境管理中,通過《中國現有化學物質名錄》區分為現有化學物質和新化學物質。
風險:在特定環境下,生物體、系統或(亞)種群暴露於某種化學物質所產生的不利效應的可能性。
風險評估:指特定化學物質暴露條件下,目標生物、系統或(亞)種群面臨風險及不確定性的估計或計算過程,在此過程中著重考慮化學物質和特定目標生物系統的內在特性。
危害:某化學物質所具有的,在生物體、系統或(亞)種群暴露後引起不利效應的固有屬性。
效應:化學物質暴露引起的生物體、系統或(亞)種群狀態或動力學的變化。
危害性評估:評估某生物體、系統或(亞)種群暴露於某化學物質時的潛在危害性的過程,包括危害性鑒別和危害表徵兩項內容。
濃度-效應評估:評估某生物、系統或(亞)種群在一定時間內以某種特定方式暴露於某種化學物質後,產生的效應與暴露量(以濃度形式表示)之間的關系。
評估系數:從實驗測定的(劑量(濃度)-反應(效應))關系外推出估計不會發生不利效應的化學物質暴露濃度的校正系數。
⑩ 對於初中化學來說,如何判斷一個物品是否是易爆物品
一般是按照短時間內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又不能及時散熱,就會發生爆炸,這些物品為易爆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