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機化學如何判斷物質是否溶於水
一般來說:
羥基是親水基(和水形成分子間氫鍵),烴基、鹵原子、硝基、酯基等是憎水基,所以:醇、醛、羧酸、氨基酸、單糖、二糖易溶於水;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包括油脂)都難溶於水,其中烴、一氯代烴、酯(包括油脂)密度小於水;多氯代烴、溴代烴(溴苯等)、碘代烴、硝基苯密度大於水.
附: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於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於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 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於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於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後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盪後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於鹼溶液和純鹼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③ 乙酸乙酯在飽和碳酸鈉溶液中更加難溶,同時飽和碳酸鈉溶液還能通過反應吸收揮發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揮發出的乙醇,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 有的澱粉、蛋白質可溶於水形成膠體.蛋白質在濃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會析出(即鹽析,皂化反應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輕金屬鹽(包括銨鹽)溶液中,蛋白質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Ⅱ 怎麼判斷有機化學中的物質是否反應
怎麼判斷有機化學中的物質是否反應
1.你得知道一些官能團的化學性質,比如有機物中的鹵原子、羧基、醛基、羥基等這些官能團的化學性質.
2.分析有機物結構中有哪些官能團.判斷能發什麼反應,就是由這些官能團決定的.
Ⅲ 一種新發現的化學物質如何確定分子式
質譜,可以知道相對分子質量;紅外可以知道官能團;核磁共振可以知道氫和碳
Ⅳ 有機化學中給你一種物質如何判斷它有哪些性質
根據物質所帶官能團,判斷該物質具有哪些性質!~例如--CHO具有醛基,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帶有雙鍵或者三鍵的烯烴或者炔烴,可以使溴水褪色;—OH 如果是脂肪族的,具有醇的性質,如果是芳香族,具有苯酚的性質……等等~
Ⅳ 在有機化學中如何判斷一種物質有幾種同分異構體
看有幾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位置異構/官能團異構/順反異構/減碳原子個數
Ⅵ 怎樣檢測一種未知物質一種未知物質,一般通過什麼方法
檢測一種未知物質:
a.首先既然是溶液,就不可能是各種懸浮物,氣溶膠等,應為均質透明且溶劑溶質在常溫常壓穩定存在。另外如果此溶劑有多大10種以上不同溶劑混合而成,或含有超過10種以上溶質,溶質溶劑之間可以各種反應轉化,本答案不能解決,因為這不是來分析檢查的,這從垃圾場或是廢水池裡撈來的。
b.正文開始,第一步應該是觀察,首先觀察此溶劑的外部物理特徵,而不是測pH。所有外部物理特徵包括但不僅限於:顏色,黏稠度,比重,揮發性,放射性,吸濕性等。以上觀察均至關重要,觀察前請採用必要防護設施。然後得出結論c。
c.結論,此溶劑是否為水溶劑。水溶劑,步驟d;非水溶劑,步驟k。
d.水溶劑,這時可以採用排名第一的答案測量pH值,各種電勢(主要目的為確定離子濃度),然後有機溶劑做萃取,提取有機相部分,有機相分析,步驟l;剩餘水相部分,揮發掉溶劑,得到溶質,步驟e。
e.用ICP測元素種類。如果元素結果表明均為常見元素,使用定量元素分析技術,測量主要元素比例,初步判斷陽離子,陰離子,去步驟f。如果元素分析結果表明含有非常見元素,可以用枚舉法,將分析結果與這些非常見元素的有限化合物進行對照判斷,確定結果。如果ICP和元素分析表明,化合物還有大量CHO元素,表明此溶質有大量水溶性有機化合物,如糖相關,蛋白相關,核苷相關等去步驟g;其他高分子的,比如各種納米管、線、面,去問高分子的同學鑒定方法。
f.根據元素分析情況,送篩各種Mass,得到分子量,根據分子量確定化合物。同時通過其他手段,比如常見元素滴定,各種分光光度計可見光,紅外,紫外輔助判斷。
g.通過凝膠或電泳分離有機大分子和小分子。使用各種染色方法判斷有機大分子類型,糖相關,步驟h,蛋白相關,步驟i,核苷相關,步驟j。有機小分子,步驟i。
h.將此糖拿去水解,然後根據HPLC-MS的質譜數據以及保留時間對照authentic sample確定單糖及單糖比例,反向推倒多糖。單糖直接做核磁。
i.蛋白/多肽,電泳跑膠,TOF-MS,MS-MS,確定分子量,氨基酸排列順序。
j.DNA/RNA,送測序,確定結構;寡核苷酸直接做核磁,2d/3d分析結構。
k.非水溶劑,取少量,做GC-MS,如果有必要核磁,確定非水溶劑成分。如果不是常見有機溶劑,也可以根據核磁手段確定非水溶劑成分。然後按照確定的溶劑成分,判斷採用何種方法將其溶質分離得到,可以考慮的有各種柱色譜,揮發,萃取等等。得到溶質成分以後,去步驟l。
l.終於到了本行了,有機成分分析。先上個正相硅膠柱色譜,分段,然後每段拿去做制備HPLC分離,配合其他必要色譜手段,分離得到純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鑒定方法,最簡單的為HPLC-MS對照authentic sample,稍微復雜的要通過2d/3d核磁,鑒定結構。
m.如果在以上鑒定過程中,出現任何晶體,抓緊送x-ray衍射,直截了當解決問題。
Ⅶ 有機化學中給你一種物質如何判斷它有哪些性質
根據物質所帶官能團,判斷該物質具有哪些性質!~例如--CHO具有醛基,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帶有雙鍵或者三鍵的烯烴或者炔烴,可以使溴水褪色;—OH
如果是脂肪族的,具有醇的性質,如果是芳香族,具有苯酚的性質……等等~
Ⅷ 鑒別有機物的化學方法
1、物理法
(1)根據有機物的溶解性和密度不同鑒別。
如用水即可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三種液體;用溴水即可鑒別己烯、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種液體。
要熟記下列常見物質的溶解性、密度大小和狀態情況。
a.能與水互溶的液體是: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乙醛、乙酸、
b.難溶於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所有液態烴類,如己烷、苯、甲苯、己烯汽油、煤油等;所有液態酯類,如乙酸乙酯、植物油等。
c.
難溶於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d.碳原子數在4個以下的烴為氣體,烴的衍生物中只有一氯甲烷、甲醛是氣體。
(2)紅外光譜(IR)法:可測定分子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
(3)核磁共振氫譜(NMR):可測定分子中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氫原子及它們的數目。如:可用核磁共振氫譜鑒別1-溴丙烷和2-溴丙烷(2010天津卷3)
2、化學法
根據常見有機物的特徵反應鑒別。
(1)用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或銀氨溶液檢驗醛基;
(2)用碘水檢驗澱粉;
(3)用氯化鐵溶液或濃溴水檢驗酚類;
(4)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碳酸鈉溶液或碳酸氫鈉溶液檢驗羧酸;
(5)用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甲烷和乙烯,
(6)用濃硝酸檢驗蛋白質溶液,用灼燒法檢驗羊毛或真絲製品;
(7)用與加入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共熱的方法鑒別酯類物質,等等。
3、只用一種試劑就能鑒別的有機物常見的有以下情況
(1)乙醇、溴苯、苯
水
。
(2)乙醇、硝基苯
苯、苯酚溶液、己烯
溴水
。
(3)乙醇、四氯化碳 苯、苯酚溶液、硫氰酸鉀溶液、碳酸鈉溶液
氯化鐵溶液 。
(4)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飽和碳酸鈉溶液
。
(5)乙醇、乙醛、乙酸、甲酸
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
。
Ⅸ 有機物是怎樣被發現的
有機物比無機化合物的種類要復雜許多,數量上要多許多倍。在當今社會所有的化合物中,有人做過一次統計,發現有機化合物約占總數的五分之四還要多。而且很多有機化合物的存在常常跟生物體分不開,尤其是動物和植物。現在,僅植物動物體內的蛋白質數量就有萬種之多。
早在19世紀以前,瑞典的化學家席勒(1742~1786年)就發明了提取有機酸的辦法。人們從而可以獲得更多更純的化合物。
大化學家拉瓦錫也將他的學說和有機分析結合起來,得出有機物均含碳與氫的結論。拉瓦錫還認為,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大多是氧與一個基團相化合的成果。
但是,人們總誤認為動植物組織就是有機物。
瑞典著名化學家貝采留斯在拉瓦錫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有機物實際是一種復合基與氧化物形成的,復合基本身是一種原子團,不含氧。
復合基相對穩定。這是貝采留斯的結論。
18世紀末盛行活力論。關於有機物的研究總帶有神秘色彩。貝采留斯很想沖破有機物與無機物的界限,但他花費了10多年的時間,沒能成功。他從氫、氧、碳、水等無機物來合成有機物,沒有實現。於是,貝采留斯認為「生命活力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
他還系統地論述了這一問題。他把化學物質分為兩類,以是否來源於有生命的組織而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在有機物中,蘊含著生命的活力,所以,無機化學的規律並不是完全適用於有機化學的。
有機物就像陽光、空氣一樣是人們生命的必需品,成為「生命來源之物」。
比如說尿素,這種有機化合物就只能在人或哺乳動物的體內才能製造出來。人們認為,只有細胞受了某種奇妙的「生命力」的作用才能產生尿素。
就這樣,「活力論」在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劃開了界限。
1824年,一個年輕人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做了一個氨與氰酸相混合的實驗。當氨與氰酸氣體在容器中被水混合,振動搖晃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個青年把溶液蒸發。
隨著溫度的升高,液體不斷被蒸干,出現了一種結晶體。這就是他想要研究的「氰酸銨」。
他把這種晶體溶入水中,用來檢測它的性質,但是出乎意料的情況發生了,這種物質不是他所想像的所謂「氰酸銨」,而是一種新物質。
他繼續研究,終於發現了這種物質早就存在了,他曾多次測量過,不會出錯。但是這種物質在實驗室里從來沒有被合成出來,它就是尿素,即有機化合物尿素。
這種結果使他十分驚訝。按照流行的觀點,尿素是含有某種生命力的物質,在實驗室里人工合成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這個年輕人經過多次實驗證明,他的實驗是正確的。這就是德國化學家維勒。
他在1823年就在動物尿和人尿中分離出來尿素,研究了它的性質,所以對尿素的成分比例相當熟悉。因為這項工作,他獲得了海德堡大學的博士學位。
維勒做過貝采留斯的助手,可以算作是他的學生。維勒將成果告訴了老師。
1828年,維勒發表了《論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公布了這個足以震驚世界化學界的發現。
這項成果大大激勵了科學家們,他們開始大量地做實驗。
一個個有機物被合成出來了。
1845年,德國化學家柯爾柏用無機物做原料合成了有機物醋酸。後來,其他一些重要的有機物脂肪、糖類等也相繼被合成出來。
結果,很多堅持活力論的科學家都放棄了活力論。貝采留斯本來也堅持活力論,後來等維勒發現尿素時,他就改口說「那麼尿素」一定不是「有機物」,沒想到如此之多的有機物接連不斷地被從實驗室里製作出來,所以也放棄了自己的觀點。
科學家們合成了葡萄糖、檸檬酸、蘋果酸等等,無機物與有機物之間的界線被抹平了。
19世紀末,人類能合成絕大部分的簡單有機化合物。進入20世紀,人類又成功地合成了蛋白質、核酸等等高分子,創建了遺傳工程,這都是有機化學的開創與研究造成的。
真正的「有機化學之父」是維勒的好朋友,德國化學家李比希。
李比希曾經在法國留學。
他在1823年與維勒各自獨立分離了一種氰酸,化學家蓋呂薩克認為這兩種物質的分子式一樣。果真如此,他們開創了同分異構體的研究,而導致了結構化學的產生。
在德國,李比希與維勒一起研究化學。他們主要研究有機化肥,因為他們的出色工作,使德國成為有機化學領域內化肥研究的世界中心。
李比希不僅自己搞研究,而且桃李滿天下。
他和維勒一起,號召團結了一批青年學者,形成有活力的研究團體。
1824年起,李比希任教吉森大學。結果吉森大學成為德國的化學中心。李比希專門為學生開辟實驗室,深受歡迎。他世界聞名,使本來不出名的吉森大學與吉森市享譽歐洲。
維勒與李比希共同發展提出了基團學說。他們認為有機化合物都以穩定的基團為基礎,基團在一系列化合物中是不變化的部分,甚至可以相互取代,也可以被簡單物取代。
李比希還影響了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凱庫勒本來學習建築,在李比希的影響下改學化學,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出「親和力值」理論。後來又強調了碳四價的學說,奠定了有機化學結構理論的基礎。
李比希還是第一個試驗用化學肥料來施肥養地的人,雖然沒有成功,但是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李比希的最大貢獻是有機化學中的定量分析。由各種元素含量推知元素結構,從而得出化學式。
這一對朋友在科學發展史上功不可沒。
Ⅹ 如何判斷一種化學式表示兩種物質。
【1】一個不飽和度可以是雙鍵也可以是環烷烴,這樣一個化學式就可以表示多種物質了.
【2】根據碳鏈的長短,可以得到多種同分異構體,這些同分異構體的化學式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