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寫初中化學元素說課稿
《元素》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化學上冊第四單元課題二《元素》,下面我將從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設計理念、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七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化學「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學核心概念。課程標准指出,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是構成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要素,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將來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打好基礎所必需的。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此前學生已經了解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單位,已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因此本課題就從微觀的角度對它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認識統一起來。由於學生沒有同位素的知識,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學的難點,實際應用中容易將其與原子混淆。
二、教學對象分析
在序言中,我們曾經把元素當成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介紹,現在他們已經學習了原子結構,就應該從微觀的角度對元素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元素概念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為它比較抽象,而且對於「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一定義,在沒有同位素知識准備時,學生難以理解。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前三個單元學生學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多(主要是空氣、氧氣和水),感性知識不充分,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與原子的聯系和區別。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查找該元素的相關信息。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在掌握原子的基礎上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對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通過趣味、有效的記憶掌握元素符號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形成從不同角度看待物質的思維方式。
2.在學生的實踐和體驗中獲得成功的樂趣。
3.通過交流合作,進一步增強團隊意識。
四、教學理念設計
針對本節課課程特點,在教學方法設計上採取講授法與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的方式。概念教學採取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思路進行設計,從而在教學中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難度。教學模式採取和諧教學模式來設計,主要包括導入新課,明確目標、自學指導,整體感知、檢查點撥,探尋規律、深入探究,回歸系統。和諧教學不僅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系統,它把教學內容也看作是一個系統,要求學生在整體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過程中,盡快找到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做到舉一反三,提高學習的效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二)、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自學教材,小組討論並回答以下問題
1、什麼是元素?
2、元素與物質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3、元素與原子的關系如何?
4、元素的種類由什麼決定的?
5、單質和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三)、檢查點撥,探尋規律
1、學生討論:利用討論讓學生領悟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教師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為什麼元素只講種類,不能講個數。
教師總結: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是同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而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講種類也可以講個數。
舉例: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能講成水是由2個氫元素和1個氧元素組成的。
3、學生討論:化學反應中什麼粒子一定改變?什麼粒子一定不變?元素種類是否發生變化?
教師總結: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改變,而原子只是進行重新組合,沒有發生變化;元素的種類也沒有發生變化。
( 四)、深入探究,回歸系統
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包括教師的點撥),初步找到了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規律和方法,然後運用這一規律和方法進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鞏固學習的知識和方法。結合本節課特點,我通過默記、朗讀、背誦、限時練習,搶答、討論等形式安排練習,使學生對知識應用延伸。
六、板書設計:
課題2 元 素
一、元素
1. 定義
2. 與原子比較
3. 地殼中的含量
二、元素符號
1. 書寫
2. 表示意義
六、教學反思
化學作為一門科學,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會發揮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改革精神,貫徹了課改的內涵,也反應了《新課程標准》理念,本節課教學後,學生只能對元素概念有了一個更理性的認識,但通過本節課教學,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貳』 初中化學上教案怎麼寫
1.教學目標;2教學重點、難點;3教具;4教法、學法;5教學過程;6板書設計;7教後記,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學內容,學情分析等。重點是2--6。
『叄』 初中化學教案的內容和格式是怎麼樣的
對於剛剛參加工作寫教案要寫詳案
例如: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並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並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二、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三、教學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還可以寫上輔助教具)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引言]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裡,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製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於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板書]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列表記錄。
演示[實驗1-1] 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 首先展示膽礬晶體 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後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 實驗1、2有什麼共同特徵?
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板書] 一、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1. 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2. 特徵: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 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後立即生成藍色沉澱。這里的藍色沉澱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由學生描述並記錄實驗現象
加入鹽酸後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麼共同特徵?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板書] (二)化學變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徵: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
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 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麼?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板書] 二、 物質的性質
(一)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
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澱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 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
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下列字: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鐵(在乾燥的空氣里)難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板書](二)物理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講解]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於物質的物理性質。
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簡單介紹
[板書]1、熔點
我們知道,當溫度升高時,固態的冰會變成液態的水。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
[板書]2、沸點
把水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
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
[板書]3、密度
兩塊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有經驗的人只要用手分別「掂量」一下,就可以鑒別出哪是鐵,哪是鋁。這是由於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它們的質量是不相等的。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演示[實驗1—5]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不僅要掌握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變化,哪是化學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抓住兩者的本質區別,多做一些練習。
布置作業:習題1、2、3、4、5
對於每個單元前面最好寫下教材分析等:比如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教材分析:
本單元由「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使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走進化學實驗室」三個課題組成。其中安排了多種形式的活動,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親身體驗、廣泛交流,從一些生活或中常見的、與化學有關的事實、現象和問題出發、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建立有關物質變化的基本概念,結合具體試驗,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初步學會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重點難點:
了解化學的學科特點和一些基本概念,學習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並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練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概念的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思路:
教材已開始就從具體的實驗中納出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概念,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教材從生活中提煉出兩個探究活動,還安排了三項基本試驗操作,我們要主動參與探究活動和試驗操作練習,並通過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主動地獲取知識,初步認識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和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體驗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悅,從而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並可望了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尊重客觀事實,善於合作等優良品德。
通過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中和熄滅後三個階段的觀察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初步學會觀察、記錄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學會結論推理的方法,學會實驗原理步驟等的圖示方法。同過葯品的取用、物質的加熱和儀器洗滌的基本操作練習,學會化學試驗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實驗設計,填寫實驗報告。
『肆』 教師資格證初中化學筆試中教學設計應該怎樣寫
教師資格證初中化學筆試中的教學設計,可以按以下步驟寫:
1、教學目標。2、教學方法。3、教學過程、4、板書設計。
『伍』 教師資格證面試過程中,初中化學教案怎麼寫
您好,給您一個具有的方案
長理 只 陪 教師資格 考試 陪訓 班
《氫氣的燃燒與性質》教案:教案的撰寫是教資面試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思路。對於多數考生而言,並不清楚一份完整的教案都包括哪些內容。為大家准備了一篇關於《氫氣的燃燒與性質》的完整教案範例,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氫氣的物理性質,了解氫氣的燃燒現象及產物,知道氫氣的驗純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逐步提高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實驗產物的驗證認識氫氣作為清潔燃料的原因,樹立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氫氣燃燒的現象及產物。
【難點】
氫氣的驗純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實驗】教師用棉簽蘸取少量的煤油點燃,請學生觀察現象。
【學生回答】產生火焰並伴有大量黑煙。
【教師總結】可見如果是大量的煤油燃燒,對我們的環境就會造成一定的污染。那有沒有一種比較清潔的燃料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實驗活動一:探究氫氣的物理性質
【教師演示】展示一瓶充滿氫氣的集氣瓶,讓學生觀察顏色;請學生上台打開葯品瓶塞,瓶口在前下方距離鼻孔約0.5米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氣體飄進鼻孔,請同學說出氣味。
【學生回答】無色、無味。
【教師演示】展示一個由氫氣充滿的氣球,松開氣球,讓學生觀察現象;接著向裝滿水的集氣瓶中通入氫氣,觀察實驗現象,並請同桌之間討論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學生討論後回答】通過實驗現象:氫氣球向上飛去直至屋頂,集氣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外,說明氫氣密度小於空氣且氫氣難溶於水。
【教師總結】氫氣的物理性質為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小於空氣且難溶於水。
2.實驗活動二:氫氣的驗純
【圖片展示】展示幾組氫氣爆炸的圖片引導學生意識到在實驗和生產中點燃氫氣之前一定要進行驗純。
【演示實驗】演示氫氣驗純的方法步驟,首先在試管中收集純凈的氫氣,用拇指堵住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讓學生觀察現象;接著再用同樣的方法檢驗不純的氫氣,讓學生對比實驗現象。
【學生回答】檢驗氫氣純度時,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口,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則表明氫氣不純,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為純凈。
【師生總結】點燃氫氣時一定要先檢驗純度,不純的氫氣點燃時極易發生爆炸。同樣地,點燃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要先檢驗氣體的純度。
3.實驗活動三:氫氣的燃燒實驗
【學生小組實驗】在帶尖嘴的導管口點燃純凈的氫氣,觀察火焰的顏色。然後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小燒杯,過一會兒觀察杯壁的上方有什麼現象發生。
【學生總結】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淡藍色的火焰,乾冷的小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氫氣燃燒生成水。
【教師引導】通過之前學習的碳、硫、鐵絲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請同學們寫出氫氣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板演】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提問】通過剛剛的實驗探究,請學生思考為什麼說氫氣是一種清潔燃料?與其他燃料相比有什麼優點?
【學生回答】氫氣燃燒的產物只有水,與其他燃料相比,不污染環境而且原料利用率高,所以是一種清潔燃料。
環節四: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請同學回答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通過學習認識了氫氣的物理性質,了解了氫氣的燃燒現象及產物,知道了氫氣的驗純方法。
【作業】氫氣雖然是非常高能的清潔燃料,但是目前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課後查閱資料下節課一起分享。
『陸』 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
《酸鹼鹽的實驗復習課》說課稿
[導讀]
《酸鹼鹽的實驗復習課》說課稿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鹼鹽的復習是初中化學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鹼鹽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礎題(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酸鹼鹽的通性和用途,認識酸鹼的腐蝕性;初步了解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知道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了解食鹽、純鹼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知道復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會用酸鹼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酸鹼鹽知識的討論、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總結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路化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遷移題、實驗探究性問題、開放性試題、趣味性題、信息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酸鹼鹽知識全面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科內多知識點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保護環境、關心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通過化學實驗,將常見的酸鹼鹽的性質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掌握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培養學生對類似酸鹼鹽的性質進行推測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學難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掌握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根據酸鹼鹽的性質分析常見離子的檢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選擇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准備採用包括問題和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歸納法等過程式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和「討論式探究」的復習法,即先給出實驗題例,通過對題例的探究暴露錯誤,討論發現問題,帶出知識點,引出方法,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復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編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提問,實驗習題,在練習、討論探究中讓學生復習酸鹼鹽的知識的同時,能力和思維得到提高,科學素養得到升華。
引入課題:由前面物質分類中的化合物引入,這節課復習化合物中的酸鹼鹽,重點掌握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酸鹼鹽之間要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1、常見的酸鹼鹽
活動探究一,讓學生討論回顧常見酸鹼鹽,提出問題:你對它們有多少認識?讓學生了解它們的俗名和化學式,並探究這些物質的類別,引導學生如何認識酸鹼鹽,敘述酸、鹼、鹽的概念,認識實驗台上提供的物質的類別,為下一個活動打下基礎。說出你最熟悉的一種物質的用途。
2、酸鹼鹽的通性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再由用途體現性質過渡到化學性質的復習。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對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認識?如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硫酸銅分別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反應?揭示課題:通過化學實驗,驗證某些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並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部分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從而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從所寫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歸納出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3、探究應用
展示另一個探究活動題目,提問,下面這個探險隊員硫酸怎樣走出小山?請你幫幫忙給他指指路。根據學生討論分析並給以適度的引導,在探究中復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再由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復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在興趣、討論、質疑中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利用鹼、鹽的化學性質幫助氫氧化鈣、硫酸銅順利通過小山,作為課後探究,讓學生鞏固酸鹼鹽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審題,學會探究,學會解答開放性題,培養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通過展示板書設計進行反思回顧,整理歸納,並通過精選的練習拓展延伸,並提示下節課將從物質的鑒別,推斷,實驗研究,除雜等反面進行綜合復習。
『柒』 初中化學教學設計怎麼寫
1.教學目標;2教學重點、難點;3教具;4教法、學法;5教學過程;6板書設計;7教後記,
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學內容,學情分析等。重點是2--6。
『捌』 化學教案怎麼寫
化學教案還不就那樣,寫目標,寫重難點,寫過程,寫板書設計,寫作業布置。如果是比賽用的,還需要加些什麼學情分析,教材分析之類的。總之把自己的教學意圖(怎麼教,那些重點教,會用些什麼樣的手段)寫出來就好了。
『玖』 化學教學設計怎麼寫呀
一般針對本節課程內容,首先寫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前准備然後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學過程要詳細論述。
教學過程一般首先要導入新課或者復習上節課的知識點。然後進入新課的學習,分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大塊,中間穿插板書的內容及分析講解等。
模板的話文庫有很多的,隨便查就可以了親~
『拾』 初中化學第二課堂教學計劃!
http://bbs.mju.e.cn/?fromuser=neverfoever 上了著個隨便注冊一下 {一分鍾左右} 在線回答 dianji互動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