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華大學羅三中人好嗎
優秀,成績好,能力強。
羅三中,1977年11月出生,博士生導師,教授。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2004-2005年在美國Ohio州立大學交換學生,從事糖化學生物學研。所以比較優秀。
清華大學化學系羅三中課題組在手性分子合成途徑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通過將有機小分子催化與光催化相結合,直接將手性分子從外消旋變為手性純。
㈡ 有哪些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化學反應
Wolff-Kishiner-Huang Rection,肼還原羰基為亞甲基的反應,黃鳴龍做的改進
Shi Asymmeteric Expoxidation, 史一安不對稱環氧化,用糖做配體,dioxirane為氧化劑的不對稱環氧化反應,效果最好的是三取代雙鍵
Lu [3+2] Reaction,陸熙炎環化反應,聯烯酯與alpha-beta不飽和michael acceptor在磷催化下發生3+2得到五環化合物的反應。
且值得注意的是,文獻和教科書中多稱之為Wolff-Kishner rection,黃明龍先生「只是」對其做了(重要的)改進,但如果每一個人名反應的類似重要程度的改進都能加在發現者後面的話,大家常見的人名反應都會是三四個人名連起來的。所以我不認為這可以叫中國人的人名反應。其創新性和應用價值均遠不如史一安環氧化,只不過因為這是為數不多的能在基礎有機化學教育中普及的反應(沒有金屬有機的簡單官能團轉化)而被過譽了。個人看法,可以討論。
有人提到 Lu P-cat [3+2] annulation (陸熙炎),但是一方面這個反應相對少用,另外也基本沒有在文獻中見到直接稱之為Lu annulation的。所以我不認為它可以算人名反應。
川大的肯定要說馮小明反應,即「Roskamp–Feng反應
手性催化劑是不對稱催化的關鍵,通常認為配體或者催化劑的骨架具有剛性是「優勢手性催化劑」的重要條件,許多配體或催化劑一般只適用於個別反應和部分底物,不具通用性。我們設計合成了具柔性直鏈烷基鏈接的C2對稱雙氮氧醯胺化合物,建立了結構多樣性、可滿足不同反應需求的手性雙氮氧-金屬絡合物催化劑庫,是目前對反應類型和底物最具廣譜性、價格最低的催化劑之一。這是一類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優勢手性配體」,突破了對配體剛性骨架的傳統要求,獲得了具有最佳「手性口袋效應」的手性催化劑,為新手性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此外,運用雙功能催化、分子識別、自組裝、不對稱活化等新策略和新概念,建立了胍-醯胺和二胺類雙功能有機催化劑庫和組合配體金屬絡合物催化劑庫。利用這些自己發展的上述催化劑,高效高選擇性地實現了30多類重要不對稱催化反應。該類催化劑還顯示了一些獨特的催化性能,實現了7類具有挑戰性的不對稱催化新反應,其中一類反應被Elsevier出版社的有機人名反應專著冠名為「Roskamp–Feng」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