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鑒別玉是否被硫酸浸泡過
用開水浸泡幾分鍾 如果開水泡了幾分鍾後水裡有顏色化開來了,而且翡翠有顏色的部位產生強烈退色現象,則肯定說明是染色處理過的,是C貨。
如果開水泡後水裡有膠狀體漂浮著,或者用丁烷氣體打火機燒後翡翠的表面有粘糊糊的現象並且伴有異常的焦糊味,那肯定是填充處理過的B貨了,如果二者現象都有,那就是B+C貨的了。
用鋒利的刀子刮刮這個翡翠的表面 如果是處理過的翡翠,那這個翡翠的表面肯定有東西能被鋒利的刀子刮下來的。因為人工處理或者染色的都是用環氧樹脂膠來加工處理的。環氧樹脂膠處理主要是對翡翠表層處理,無法完全滲透到翡翠的內部的。天然的翡翠表面硬度比一般的鋼刀還硬。
2. 如何識別用化學葯水泡過的玉
(1)第一眼觀察,顏色就不正,發邪。
(2)燈下細看,顏色不是自然地存在於硬玉晶體的內部,而是充填在礦物的裂隙中,呈現網狀分布,沒有色根。
(3)用查爾斯濾色鏡觀察,綠色變紅或無色。
(4)用強力褪字靈擦洗,表面顏色能夠去掉或變為褐色。
3. 怎麼區別用葯水泡過的玉石
區別用葯水泡過的玉石首先可以辨別味道,用葯水酸洗過的手鐲有很重的刺鼻葯味。
另外,經過葯水酸洗把玉石里的雜物洗出去,然後往裡面注膠,這種玉石或者手鐲重量輕,並且顏色統一,沒有翠點,非常容易辨別:
1、反光表面可見酸蝕網紋(像網一樣密密麻麻的小凹坑)高倍放大鏡下會呈現蜘蛛網一樣的線條。
2、一般泡過後會質地疏鬆,手感略輕,聲音也是變動暗啞些。
3、如果酸蝕後再充膠,那麼就會膠質感(光澤由玻璃光澤(A貨)到油脂光澤(B貨)過渡。
鑒別真假玉:
可靠的辨別方法是:看、聽、測試。
看,主要看晶體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較強,油脂光澤;
聽,真玉聲音清脆,反之聲音悶啞;
測試,真玉從玻璃上劃過,玻璃上留下劃痕,而玉石本身則絲毫無損。
常見的假玉有塑膠、著色玻璃、雲石(大理石)、電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製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鑒別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膠的質地比玉石輕,硬度差,一般還容易辨認。
通過顏色也容易區別。只要拿到燈光或陽光下檢查,就會看見玻璃裡面有不少氣泡。
比較難辨的是電色假玉,這旨經過電鍍,給劣質玉鍍上一層美麗的翠綠色外表,很容易誤以為是真玉。這時就需要仔細觀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綠中帶藍的小裂紋,就是假玉。因為電鍍時會留下裂紋,行家稱為「蜘蛛爪」。也有人說,將電色假玉放置熱油中,電鍍色就會消退,還其本來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鹽水製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鑒定方法很簡單,即它們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僅2.8。用手掂掂輕重,或用天平稱量即可辨別真假。
玉石的鑒別最好還是拿到專家那裡看,專家可以憑借光澤度、蒼蠅翅、橘皮效益等翠性判斷,不太懂的可以憑借證書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