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素養

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素養

發布時間:2022-08-28 05:04:52

『壹』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如圖1)。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義
圖1 科學素養的基本結構
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課程標准還提出,義務教育段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可見,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是在科學素養的三層結構上全面發展,只不過在科學知識方面以化學知識的積累為主;在科學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學方法滲透和訓練,也重視化學學科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終影響學生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增加化學視角,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化學教師學科素養的構成

化學教師作為化學課程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基於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實施效果,影響教育目標的充分實現。
根據前面對科學素養的分析,我們認為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科方法與能力、學科視野與情懷。
1.學科知識與技術
學科知識與技術指化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化學學科知識,包括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科體系、研究內容、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學用語;熟悉較多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如分離、提純、制備、研究物質性質及反應規律等的實驗技術。
2.學科方法與能力
學科方法與能力指化學教師應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能將這種思路方法應用於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形成能力。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學探究,和一般科學方法,如測量法、數學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學學科特徵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化學用語。另外,化學學科中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是教師必備的思路方法。如,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思路方法,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制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離物質的思路方法等。
3.學科視野與情懷
化學教師的學科視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科知識的視野,即面對同一化學問題,能否從化學學科的不同視角進行解釋或研究。比如,面對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教師能否自主的從物質性質視角、物質轉化視角、反應類別視角、能量視角、反應的微觀本質,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調節與控制等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也許對任何單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師,教師都可能調用相關知識解釋說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師就會局限在很少的認識角度上,缺乏全面豐富的認識視野。化學教師學科視野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化學教師對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的視野。每位化學教師都知道「化學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學無處不在」,但是如果具體追問「化學到底是怎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化學具體在哪些領域做出了貢獻」就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說得清的事情了。學科情懷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情感,一是胸懷。情感指教師熱愛學科,對學科有濃厚的研究興趣、擁有學科自豪感,教師的學 1
科視野越廣闊,學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懷指教師對學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既認識到學科本身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論都還有被突破、被發展的空間;也認識到學科在發展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講究科學倫理,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包含五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學就是要交給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認識物質的變化,並將這一能力遷移應用於理解、解釋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因此,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包含四方面內容: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化學反應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獲取、判斷化學新知的能力;有廣博的學科視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敏銳發現、樂於探究、善於表達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轉化物質、創造物質、應用物質是化學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學科素養內涵就包括四方面內容: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認識物質的轉化,認識物質的應用。(見下圖)
2
只有教師認識到以上各方面的聯系,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而且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知識為本」向「觀念為本」轉變。即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傳授具體知識的層面,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要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素養,首先要求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逐步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二、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而化學學科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頭腦中留存的, 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但它對一般化學知識具有統率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學科素養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學科素養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三、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的化學學科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形成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
1.物質組成的元素觀:認識物質由元素組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種類不變、同一種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單質或化合物狀態存在,人體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不論多或少,都與人的生長、健康有密切關系。
2.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可用元素化合價的概念說明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數的定量關系;用元素符號可以書寫原子、分子、離子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

『貳』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只有服務於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讓知識融於社會,服務於生活,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核心素養是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2015年3月底,由教育部簽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將「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並作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社會公認為是我國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影響正常人們的生活環境,造假制假;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只有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甄別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化學核心素養越來越彰顯其服務於生活的魅力。正因為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不得不在學生時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化學學科素養、思維素養和信息素養等。
2.把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讓知識不斷豐富社會生活。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五個主要方面組成:
2.1.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宗旨是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
2.2.培養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化學素養,如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實驗知識;化學學科中的質量守恆、電子守恆、能量守恆等思想,環境應用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學會用歸納演繹推理、比較分析判斷的學科基本方法等對概念做出甄別。
2.3.構建高中生的化學思維素養,讓學生真正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其具有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它可以具備的用途」內涵,並從微觀角度辯證地認識化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素養。
2.4.搭建高中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培養他們具備相應的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工農業生產是化學應用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工藝流程、合成路線、化學程序等方面探究化學知識的奧秘是未來才華貢獻人類的關鍵。因此,只有搭建一定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在大浪淘沙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2.5.提升高中生的創新發展素養,在合作中學會交流,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化學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它具有三維目標的內涵,同時有更鮮美的教育特色。
3.1.教師要全面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了解核心素養體系與之前的「三維目標」的關系。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化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雙基」並不能完整展示化學體系,隨之而來的是三維目標,發展到現在的核心素養。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我國教育從教書走向育人的歷程,換句話說是教育「軟體」的逐步升級。如學習氯氣的性質時,「雙基」要求的是理解該反應體現了氯氣的氧化性,能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三維目標」則在「雙基」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明確這是工業生成鹽酸的重要反應的價值取向;作為「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對氯氣和氫氣的反應有「創新」認識,如氯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在受熱、光照等條件下產生爆炸,學生可以提煉出相關信息,從化學實驗或工業流程的安全的角度感悟。
3.2.中學化學知識具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加強教學的計劃性。為了有豐碩的成果,農民或在不同的季節種下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學習也是如此,不同階段學生應該掌握不同的知識,同一知識也有不同的認識層面,因材施教必須體現學科知識的深化過程。
中學化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初入高中,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多數知識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如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等,構建不了化學的知識體系,更談不上學科素養。於是在必修1中採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共同的性質的認識,並在後面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和深化。又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之後,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用化學思維進行歸納和推理。周期律就是對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具體認識的一種化學思想,在高考試題中是一個熱點問題,凸顯了化學素養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貫穿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不同的章節融入不同的學科能力。
3.3.化學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在思維能力層面上,讓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屬於化學學科內在的規律。化學是一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過程,物質的結構是微觀的,決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質,明確了物質的性質,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探析可以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例如,學生最初對氮氣的認識來源於初中空氣的成分,從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析氮元素具有較活潑的非金屬性,但是氮氣卻是一種惰性較強的氣體。通過氮氣的結構分析,存在N≡N共價鍵,鍵能大,所以不活潑。然而氮元素畢竟是非金屬性較強的元素,所以氮氣在特定的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如工業合成氨,放在電條件下N 和O 的化合反應等,只不過是反應的條件苛刻罷了。學生理解了反應特徵,就知道N2作為保護氣體應該是常溫或低溫,高溫下就可能破壞N≡N共價鍵,就可能凸顯出氮元素活潑的非金屬性的方面。
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有很多,變化是規律的核心。無論是質量守恆、還是能量守恆無論是可逆反應還是自發反應,從不同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這才是化學的核心素養。
總之,化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於終身學習和科學求實。一句典型的高考試題中的語言就是「化學無處不在」,化學已經融於現代技術、社會和環境之中,這正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在社會發展中折射出來的巨大魅力,這種化學的核心素養不容忽視,無可替代。

『叄』 怎樣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要培養學生進行有目的觀察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實驗時,許多學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現象所吸引而忘乎所以,常常出現無目的、無要求、無方法、漫不經心的觀察,而放過了實驗目的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對於已經觀察到的現象,也往往不能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點,當然更談不上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去思維和形成教學目的所要求的化學概念了。
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學生對其耀眼的強光、火星四射有很濃厚的興趣,而對燃燒後的產物卻不注意。這樣,由於沒有觀察到黑色固體物質的生成,也就無法准確地描述實驗現象。因此,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明確實驗目的,制訂好觀察目標。如做製取氧氣實驗時,可制訂如下觀察目標:1、使用哪些儀器?如何組裝?2、葯品的顏色、狀態、氣味如何?3、實驗如何進行操作?包括:(1)、如何檢查氣密性?怎樣加混合物加熱?(2)、如何檢驗生成的氣體?如何拆除儀器?4、產物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度如何等。這樣,由於觀察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學生的觀察活動就會有的放矢的進行,既提高了觀察的效果,克服了觀察的盲目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要引導學生進行全面且有主次的觀察
所謂「全面觀察」是指對物質及其變化的過程和結果,以及實現物質變化所使用的儀器、裝置等都要進行觀察。「有主次地觀察」是要根據實驗目的要求和實驗內容,分清實驗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在實驗教學中只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全面且有主次地觀察,才能既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不遺漏觀察次要現象,既能觀察到明顯的現象又能迅速地發現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現象。

『肆』 化學專業學生應該有怎麼樣的實驗態度

化學專業學生應該有怎麼樣的實驗態度
基礎化學實驗課程是提高大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該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規范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等,為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運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一、利用化學史,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利用化學史,培養學生的創新品格、科學態度。 通過化學史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品格

『伍』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

如何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的作用很大。實驗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好的實驗對學生良好習慣和能力培養起著很大作用。

『陸』 如何培養學生化學實驗的良好習慣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1 養成預習實驗的習慣 學生在實驗課前不認真預習,實驗時就會毫無准備,臨時邊看書邊做實驗。要克服這種狀況,教師必須把實驗課前預習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使學生預先了解實驗的目的、內容和步驟,在實驗時才能克服盲目性,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完成實驗。2 養成良好的規范操作習慣 對實驗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教師要經常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反復操作,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例如固體和液體試劑的取用、試管的振盪、攪拌液體的方法、液體的量取、固體的稱量、儀器的簡單裝配、玻璃儀器的洗滌方法以及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方法等,只有嚴格的要求,經過長期訓練,才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3 在實驗中把握條件,控制葯品用量 化學反應隨著反』I條件的不同,將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效果,因此,應要求學生在實驗時具有把握反應條件的能力。反應條件主要包括:①反應是否需要加熱和怎樣控制溫度;②溶液的濃度、試劑的狀態;③加試劑的順序和速度;④完成反應所需時間;⑨是否應用催化利等等。

『柒』 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是新世紀提高公民素質,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人才的戰略舉措。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科教學,而不同的學科都具有不同的學科知識體系和特點。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充分認識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

一、做好演示實驗,鍛煉學生觀察能力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也是最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人教版義務教育新教材,安排了大量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是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於這些演示實驗,要力求做到實驗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准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可作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是當今社會人才最可貴的素質,是對學生素質的較高要求,應在平時教學中一點一滴的培養。適當開展一些家庭小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家庭小實驗的開展,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更要發揮學生自主、能動地開展實驗,引導學生沿著「實驗目的――實驗用品――實驗步驟――可能出現的現象――實驗結論」的思路去設計實驗方案,思考與該實驗有關的若干問題及注意事項,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比如,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興趣很濃,在家裡動手做實驗,能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開展課外實驗,激發學生自主能力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拓展課內知識的專題講座外,還可以做化學趣味實驗,比如證明白酒中含有水、測定蘋果的酸鹼度、鑒別純鹼和食鹽等。興趣的激發會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尤其對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很有幫助。通過開展這些課外實驗,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的關心。

四、實驗與多媒體結合,增強學生分析能力

要想得到很好的實驗效果,可以運用多樣化的實驗手段。藉助幻燈投影,有助於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演示實驗現象,如:鎂、鋁、鋅和鐵分別與酸反應速率的比較等等,投影出的現象明顯,效果非常好。利用計算機多媒體電化教學設備,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實驗和不適合做的實驗,如:從微觀角度解釋氧化汞受熱分解生成汞和氧氣、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和有毒的、有危險的或裝置過於復雜的實驗等,製成教學軟體,在課堂上演示,通過上述方式,可以將更多的實驗進行演示,或者將各種實驗現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增強學生對實驗的領悟和分析能力。
以上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闡述實驗手段可以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其實在每種能力的培養中,又都包含著其他能力的發展。它們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如何真正運用好實驗這個教學手段,直接關繫到教育效果好壞和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化學實驗中,只要我們能抓住素材,正面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素質,使素質教育邁上一個新台階。

『捌』 如何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的作用很大。實驗豐富了課堂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好的實驗對學生良好習慣和能力培養起著很大作用。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教學以「教」為主,逐漸被以「學」為主的現代教學所取代,學生主體地位不斷被突顯,各學校各教師都在積極打造適合自己的特色課堂模式,「自主學習」已成為教育教育之必然,其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正悄然改變著教師的教育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影響著師生和學生的精神面貌。
農村中學初三學生,基礎知識很薄弱,學習習慣和能力都較差,書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上課不想說也不敢說,更不敢做上台展示。我知道學生並不是真的都不會,主要是不自信,平時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和培養,習慣於聽老師講,看老師展示。
一、學生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展示
化學課堂我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達標反饋」的學習方式。
每節課一份自學案,量開始很少,保證全部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保質完成,並留有一定時間進行交流展示,以後逐漸增多,難度也逐漸提高。上課時學生認真看書,填寫自主學習部分,並大聲的在小組內說出來,鍛煉學生膽識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自信心。每節課我都會帶一些儀器發給每組學生,讓他們在興趣的帶領下,先從說名稱,寫名稱開始,然後逐漸過渡到操作規范展示。養成良好的獨立性和規范性。
二、 合作學習和實驗探究
每個人的認知和已知知識是不相同的,每節課肯定有一些學生不太懂或不知道的需要探究合作的問題,老師直接教授雖然快而准,但學生有時難以理解,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有被重視的感覺,還一對一,效果最好。我記得以前每次寫「坩堝鉗」時我都要強調很多次,就這樣還是會有很多學生寫錯,自從小組合作後,每組只有極少的學生寫錯。書本上有很多演示實驗,我都盡可能的把它們分解成分組實驗,避免了學生看熱鬧的現象,也克服了演示實驗因為距離和光線等原因造成的看不見的缺陷,更是預防了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要多讓學生摸一摸,聞一聞,動動手,也許開始會抖、不規范、甚至損壞儀器,也能鍛煉學生的膽量,培養自信心。很多學生漸漸漸喜歡上 化學課,不在害怕展示開始放開,達到人人參與課堂。到下學期復習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自己大膽提出問題,有些學生還能自己編寫復習自學案,選擇合適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與提升,這種模式讓學生在成績和能力上都取得了一定效果。
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是我在化學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說出主要內容
我們的學生很多沒有預習習慣;即使有的預習了,效果也不好,無的放矢;有的時候確實沒有時間。因此在課堂上我會給5-10分鍾看書,讓他們歸納出主要內容,(在書上標出),並提出2-3個疑惑或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大聲說出來。
二、發放自學案,學生獨立完成,檢查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自學案是教師根據教材和多年教學經驗編寫而來,內容簡練准確,自主學習部分內容大多可從書上直接獲得,有些在日常生活中或之前其他學科講過。學生自主填寫自學案,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有的放矢,讓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內容。
三、小組合作,師生合作,將知識輕松掌握
1.小組成員互幫互查
對於自學案中基礎知識內容,小組內成員互相檢查,養成當堂記憶習慣,堂堂清,既提高課堂效率,又節約課後時間,減輕課後負擔 。小組成員互幫互查,確保人人過關。
2.師生合作
有些知識比較枯燥,記憶時沒有規律,我會把它們編成順口溜,或諧音記憶。如:地殼中元素含量:氧硅鋁鐵 改成 養 閨 女,貼(心)
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難理解、難想像又無法用實驗得出的,我會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體等,為學生創造適合的情境。如分子、原子、離子等模擬圖形,及微觀知識。
四、探究學習,主要是關於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質學生聽過名字但沒見過,或者見過但沒碰過,有很多物質是有毒或腐蝕性的,如濃硫酸、氫氧化鈉,有些物質有獨特氣味,如氨水、鹽酸、銨態氮肥,它們之間的變化有很多,在電視或看過別人玩過,自己沒玩過,學生對實驗是又愛又怕,如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感受新知的產生。
開始時先教師演示,學生看,然後學生模仿,最後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實驗,讓他們通過直觀操作,既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又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生直觀操作實驗來研究數學規律,既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了良好的研究問題意識。

『玖』 如何通過綜合化學實驗培養大學生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課程作為學校課程的元素,應發揮課程資源優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學校作為教育的單元,應拓展教育的大環境,挖掘校本課程資源,為校本課程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實踐課程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了解社會、了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我們努力挖掘、整合、利用校本教育資源,在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進行了有效地實踐和探索。

一、利用學校內外教育環境,創設學生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

學校教育環境不應局限於校內,應努力挖掘校外教育資源。綜合實踐課程更應該引導學生將研究范圍拓展到家庭、社區和整個社會,並對教育環境資源進行合理的配備,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創設最適宜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認識個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獲得人與環境和諧相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養成有益於自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才能成為有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的公民。

1、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搭建平台。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分析學校周邊歷史和教育環境特點,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構建學校校本課程體系。

我校地理位置處於豐台區花鄉,這里種植花卉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史書記載,花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年以前,從漢到隋唐,從遼金到元,從明清到今天,歷代「為京師養花之所」,「培養花木四時不絕」,可謂流芳百世。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歷史基奠和文化氛圍。

我校周邊的花卉資源也非常豐富。有花卉種植培育基地、花卉園藝展覽公園、大型的花卉交易中心和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這為我校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我們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方優勢,以「花卉文化」為主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挖掘學校周邊教育環境,開發花卉課程,一直是我校開展特色教育和校本課程的主題。我校也逐步形成了以「花卉研究」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體系。

因此,在分析了校內、外教育資源,學生年齡和家庭特點,以及現代花卉的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我與花卉》、《插花藝術的研究》、《走進花卉大觀園》等確定為學校綜合實踐課程開發的新課題,從而不斷構建、完善學校校本課程開發的體系。

2、挖掘學習內外環境,營造學生實踐氛圍,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設環境。

分析學生,利用學校周邊教育資源特點,營造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多重環境。

如插花藝術,是近代逐漸流行並廣泛應用各種社會場所的花卉造型創作的藝術形式。它美觀大方,造型優美,寓意深遠,製作簡單,深受花卉愛好者的喜愛。四年級學生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這項課程,正好處於小學生動手操作和思維創造性發展的黃金區,正好可以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意識。此外,四年級學生學習興趣非常高,自主學習與合作的意識不斷形成,這些是開展這項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環境。插花的製作,正好符合花鄉花卉教育這個大的主題,正好可以利用花鄉花卉這些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

再如《走進花卉大觀園》單元的實施充分挖掘了外部資源。世界花卉大觀園,2005年被評為「精品公園」。其建園宗旨是:游世界花卉大觀園,飽攬中外各國的奇花異草、珍稀樹木和經典風景園林,是集觀光旅遊、科普文化等活動於一體的獨具花卉特色的大型植物園。玉泉營花卉市場,「花山花海花鄉情,買花就到玉泉營」。這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每周六上午,花卉展銷廳還為愛花者舉辦小型花卉養植培訓班和插花入門初期培訓班,解答養花愛花者提出的各種問題。

又如花神廟苗圃,集多種花卉、綠化苗木、盆景、觀葉植物等園林產品的專業化生產和銷售於一身,是學生實踐的花卉基地。這些教育實踐基地,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外在環境。

3、利用教育基地資源優勢,發揮學生家長支持力量,為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供保障。

為了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課程開發,我校積極與校外花卉教育基地進行聯系,為學生進行校外調查與實踐創設了條件。學生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里通過游覽參觀聆聽專業人員的講解,可以了解各種花卉的知識,欣賞現代園林藝術的發展特點;在玉泉營花卉市場,學生可以從專業人士那裡了解各種花材含義、特點和價格,學習簡單插花的知識;在花神廟苗圃,學生可以從花農那裡了解各種花卉的種植經驗,親身體會插花製作的過程。

此外,學生家長的教育促進力量也不容忽視,許多家長都為此次課程開發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例如:在研究《加工花材》這一課程中,得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他們為孩子提供了很多漂亮的鮮花作為花材,甚至有的家長在上課當天的中午親自把鮮花送到學校。又如:在進行參觀實踐時,我們遇到了學生多,場地少的困難,後來通過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一部分家長為我們提供參觀的場所。學生們分成五組進行實地參觀、調查,一些家長還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指導,最後學生們的收獲都非常多,效果非常好。家長們的這種大力支持,讓我們倍受感動。

通過在學校教育基地的參觀實踐和學生家長的全力支持,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技術保障。

二、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我校開發了《花卉與科學》校本教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加以利用。

「插花藝術」與以前花卉的種植、花卉的分類等花卉課程相比較,其在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分析整理、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動手實踐、藝術創新和客觀評價等綜合實踐能力方面都有涉及,在學生進行綜合實踐研究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滲透,充分發揮了插花藝術這一校本課程資源的效力,為更全面、更系統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

1、開展豐富的社會調查,培養學生實踐調研的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需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調查活動,在學生學習各個階段,提供必要的豐富實踐信息,為培養學生實踐調查研究能力,提供了保證。如《插花藝術的研究》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1)開展豐富的調查活動,讓學生掌握實踐調查的范圍。

實踐調查的范圍可以分為校內調查和校外調查,家庭調查和社區調查等等。

在進行綜合實踐課程《插花藝術的研究》的調查中,學生們選擇了多種的調查范圍。有針對「常用花卉知識」和「常用插花的形式」等問題的校內調查,有針對「花材的採收期、寓意、價格」等問題的校外調查,有針對「插花的用途」和「家庭常用花卉」等問題的家庭調查,有針對「社區花壇的設計及日常養護」等問題的社區調查。學生們從中掌握了選擇不同實踐調查的范圍的方法。

(2)開展豐富的調查活動,讓學生掌握實踐調查的形式。

實踐調查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進行調查中,學生們有利用實地調查的、有進行電話采訪的、有利用網路進行調查的,還有咨詢家長的,方式靈活多樣,效果良好。學生們從中掌握了靈活多樣的實踐調查形式。

(3)開展豐富的調查活動,讓學生掌握實踐調查的方法。

實踐調查的方法主要有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等。在進行調查中,學生主要採用了訪談法對花卉技術人員進行了插花知識的調查,主要採用了文獻法對花卉和插花的知識進行了查閱。此外還利用了問卷法和觀察法,調查了有關插花的知識和技巧。學生們從中掌握了不同的實用調查方法。

2、合理有效的整合資源,培養學生分析整理的能力

學生們通過分組調查,收集到了許多關於花材和插花的各種知識和信息。面對顯得有些雜亂無章的各種信息,這就需要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統計和分析。

學生們首先根據調查內容的不同,把各種信息進行了分類,其次對於一類的信息進行了篩選和整理,然後將這一類的信息進行了數據統計,填寫了調查表,有的還製作了統計圖,最後,再對調查表或統計圖進行了分析,得出了相關的結論。

學生通過對信息的合理整合、分析這一實踐活動,掌握了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的程序和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3、探究方法的科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盡管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了自主探究的平台,但學生由於年齡較小,還沒有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所以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指導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觀察是有目的有組織進行的感知覺活動。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科學現象,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科學探究中,只有通過深入細致的觀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首先,努力為學生創設觀察條件。挖掘學校教育環境資源,為學生提供觀察所需要的設施、環境和條件。然後,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教師應耐心講解,率先垂範;針對現場操作,要作好現場指導;可以設計、印發觀察記錄表。

(2)指導提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我們對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應樹立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有了問題才能探究問題,才能推動學生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因此,要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和激發學生提出問題。

在進行《插花藝術的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在觀察中、在查閱資料中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指導查找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書籍資料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是前人智慧的凝結。查找書籍資料就是學習前人和別人的智慧,利用前人和別人的研究成果。小學生知識經驗少,活動空間有限,因此,小學生查找資料可以彌補自己知識經驗之不足,獲得豐富的知識,掌握多方面的信息資料。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知道獲得資料的途徑。第二、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查找資料。第三、知道如何查找所需的資料。

通過對學生進行觀察、提出問題和查找資料方法三個方面的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經驗,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會了綜合實踐的常用科學研究方法。

4、實施科學的分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的分組合作學習,可以發揮小組成員每個人的力量,形成合力,為解決綜合實踐過程中的問題,提供了比較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1)合作前重協調,讓每名小組成員都發揮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不可能是個人行為,探究離不開群體。每一個活動主題確定以後,學生便組成研究小組。組成小組時我們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自願組成小組,我們再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小組成員分配和分工進行協調,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2)合作中重幫助,讓每名小組成員共同促進和提高。

合作學習的優勢之一便是互幫互學,互相促進。所以教學中首先要教育學生樹立「願幫助」的思想,其次是培養學生「會幫助」的能力。為了讓學生能夠樹立「願幫助」的思想,我們創設了許多真實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也會得到別人無私的幫助。再進行角色的換位,進行心靈的撞擊,真正地發自內心樹立願意幫助別人,而且是不計報酬,不需任何回報的。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會幫助」的能力培養。在自然狀態下,小學生的所謂幫助即簡單地把答案告訴對方。所以活動中為了避免這種弊端,要求學生多從老師啟發、輔導同學的行為中得到啟發,依據實際情況幫助同伴。其次合作時,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干,即使出現問題,也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互相幫助解決的,待學生在最無助的時候再給與幫助。

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討論、設計、活動中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互相幫助,這樣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

(3)合作後重評價,使學生學會反思和調整

新課標指出,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教學中我們非常注重小組合作活動後的評價。首先進行自評,主要是對自己的學習成效(學到了什麼)和學習過程(在小組學習中自己有沒有完成的不好的職責)的評價。然後對他人進行評價:在你們一組中,你覺得誰表現得好,為什麼?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通過這樣的評價,使學生認識到每一個在小組活動中的重要性,從而調動起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益。

5、通過細化的操作指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動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插花結合起來,從感受中獲得正確的認知,從操作中形成動手的能力。

(1)細化操作步驟和方法,讓學生明確操作方法。

如在進行花材的加工這一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依據加工花材的對象可分為花朵的加工方法和葉材的加工方法。而花朵的加工方法又細化為金屬絲纏繞法和金屬絲穿心法。具體的一種加工方法,它適合哪些花朵,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用途,都進行了教學上的細化。這樣讓學生能夠一目瞭然,操作性很強。

(2)利用視頻和教師指導,讓學生學會操作技巧。

不論是加工花材的方法和各種的插花藝術創作,都有比較詳盡的錄像指導,彷彿親手教學生操作一樣。而且,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插花視頻錄像內容,可以自己控制錄像的播放。這樣學生即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插花的類型,還可以重復的觀察插花細節,這對學生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再加上教師的親自指導,及時解決錄像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更是如虎添翼了。

6、鼓勵發散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藝術創新的能力

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折、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操作中發展思維。一個人的實踐活動能力是其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一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

7、客觀的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綜合評價的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評價體系過於注重對學生成績的評判,而忽略了教學評價中督促與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及通過反饋改進學習的功能,因而教師與學生大多追求成績的好壞。致使客觀上的分數與實際能力脫鉤,因此不利於發現與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不利於了解學生的需求;不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確立自信。其數字式的分值往往損傷了學生的自尊,扼制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因此應當注重以教師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以及學生互相評價相結合,同時又專門提出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術和技能的了解與運用。即客觀求實,承認差異,又注重能力發展。使評價體系盡可能地反映出學生情況,評斷更趨於合理。

三、延伸資源深度、廣度,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終目標

教育要以人為本,其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學科教育也是如此,必須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更新觀念,站在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角度, 合理運用教學策略,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引導他們全面地開展內部認知心理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既讓學生學會了探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

1、立足生活世界,重視學習內容與現實的聯系

在自然、社會、生活里,只要留意觀察就可以發現身邊處處有問題,有的問題經過適當的提煉和完善就可以成為課題,課程的實施是在選題過程中起步、逐漸展開的。「回歸生活、體驗生活、學會生活」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新課程強調體驗性學習,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耳朵聽、用嘴說、用手做、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深入感悟。這樣得出的結果不說是終身難忘的,但必將是刻骨銘心的。

2、注重問題探究,注重學生的問題解決和創新精神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我們始終強調主題研究活動著眼點不在於「研究」,而在於學習和體驗,學生在「課題」任務驅動下,要完成查找資料、記錄過程、處理信息、撰寫結題報告等一系列任務。為了完成任務,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需要互相協作、交流,需要接受如何進行選題、開題、觀察記錄、調查訪談、結題和展示等知識與技能訓練。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而且是一種「研究」性質的學習,既是自主而又是合作狀態下的學習,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實踐體驗,獲得直接知識,獲得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基本過程、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3、強調綜合學習,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在主題研究活動的選題、研究過程、撰寫結題報告、數據統計分析、製作演示文稿等一系列活動中,很自然的融入信息技術教育,有的課題活動需要進行社區調查或社會考察,有的課題活動需要實踐操作,有的課題活動成果可以直接應用於社會,實現了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特徵表現為知識的綜合、能力的綜合、情意的綜合,學生參與的是主體性實踐活動。從綜合實踐活動特有的培養功能看,應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利用學校內外教育環境,創設學生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是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延伸資源深度、廣度,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終目標。

『拾』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在現代高中教育體系中,化學課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化學能力以及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就現階段我國的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來說,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素養,需要積極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核心指導,注重全面將學科素養作為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入手點,結合化學學科的實際教學內容並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確保學生學習能力以及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都能實現良好的發展。
一、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與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分析
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了平衡思想及變化觀念、創新意識及科學探究、模型認知能力及證據推理這三個方面,除此之外還包含了社會責任及科學精神、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兩個方面,利用這五個方面展開化學教學,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及化學素養,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對學生今後實現長足發展產生現實意義。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高中化學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學習高中化學知識,綜合體現出學生的態度情感、知識及技能、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過程與方法等多方面的發展,其中包含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化學實驗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