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污染物對生物的聯合作用有哪些

化學污染物對生物的聯合作用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4 07:22:42

① 污染物在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環境污染物既包括了傳統的重金屬、農葯和其它的有機有害物,也包括了新型的污染物(比如碳納米材料)。這些污染物進入環境,勢必會對環境微生物產生不利的影響。污染物之間也會因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而相互作用,從而改變其環境行為(比如,碳納米材料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能夠吸附有機污染物,從而改變兩者的環境行為)。由於環境微生物能夠快速的對環境的變化做出反應,從而環境微生物的活性被國際公認為評價環境健康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② 污染物在生物體內富集後產生哪些效應,為什麼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生物富集與食物鏈相聯系,各種生物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如自然界中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但以吃草為生的兔子吃了這種草,而這種有害物質很難排出體外,便逐漸在它體內積累.而老鷹以吃兔子為生,於是有害的化學物質便會在老鷹體內進一步積累.這樣食物鏈對有害的化學物質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這是生物富集直觀表達.污染物是否沿著食物鏈積累,決定於以下三個條件:即污染物在環境中必須是比較穩定的,污染物必須是生物能夠吸收的,污染物是不易被生物代謝過程中所分解的.

③ 環境科學原理都包括哪些

第一篇 地球環境與生態系統
第二篇 當代資源與環境問題
第三篇 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四篇 環境倫理觀
第五篇 環境保護的主要途徑
第六篇 清潔生產
第七篇 環境與健康

④ 舉例說明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人們在生產或生活中所遇到的環境因素常不是單一的,多種有害因素常同時作用於人體而產生聯合毒性作用,如化學物與化學物的共同作用,化學因素與物理因素或生物因素間的共同作用。此外,各種有害因素還可通過不同的接觸途徑作用於機體發生聯合作用。其中比較普遍存在和危害較大的是化學物質之間的聯合作用。

化學污染物對人體的聯合作用,按其量效關系的變化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型。

1.相加作用:是指混合化學物質產生聯合作用時的毒性為各單項化學物質毒性的總和。能夠產生相加作用的化學物質,其理化性質往往比較相似或屬同系化合物,同時它們在體內作用受體、作用時間、以及吸收、排除時間基本一致。如一氧化碳和氟利昂都能導致缺氧,丙烯和乙 月青 都能導致組織窒息,因此它們的聯合作用特徵就表現為相加作用。

2.獨立作用:由於不同的作用方式、途徑,每個同時存在的有害因素各產生不同的影響。獨立作用主要由於兩種毒物的作用部位和機理不同所致,動物由於某單一毒物的作用引起中毒(或死亡),而不是由於兩種毒物累加的影響,但是混合物的毒性仍比單種毒物的毒性大,因為一種毒物常可降低機體對另一毒物的抵抗力。

3.協同作用:當兩種化學物同時進入機體產生聯合作用時,其中某一化學物質可使另一化學物的毒性增強,且其毒性作用超過兩者之和。產生協同作用的機理一般認為是一個化合物對另一個化合物的解毒酶產生了抑制所致,如有機磷化合物通過對膽鹼脂酶的抑制而增加了另外毒物的毒性,氨類化合物通過對聯氨氧化酶的抑制而產生增毒作用。同樣,烴類化合物都是由於對微粒體酶的抑制而發生增毒作用。

4.拮抗作用:一種化學物能使另一種化學物的毒性作用減弱,即混合物的毒性作用低於兩種化學物的任何一種分別單獨毒性作用。拮抗作用的機制被認為是在體內對共同受體產生競爭作用所致。

對化學物質聯合作用性質的判別,目前被普遍採用有三種方法:以回歸法為基礎的 Finney的統計分類模型,Q值指數法和等效線圖法,其中等效線圖法的最大優點在於直觀、簡便,它省去了計算過程,根據單項和混合物LD 50 實驗結果就可判別聯合作用性質,因而應用十分廣泛。

健康影響的類型

1.直接暴露引起的疾病:
即環境中的毒物(污染物)經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進入機體可能引起多種疾病:
(1)急性中毒:大劑量、一次或短時間內暴露於毒物,引起全身性病理改變。如急性鉛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等等。
(2)慢性中毒:小劑量、多次或長期暴露於毒物,引起全身性病理改變,如慢性鉛中毒、慢性砷中毒、水俁病(甲基汞中毒)、痛痛病(鎘中毒),等等。

2.致敏性:如 SO2可引起哮喘,石棉可引起胸膜炎,某些農葯引起接觸性皮炎和哮喘,某些化妝品引起光敏性皮炎,等等。
3.致癌:如砷引起皮膚癌和內臟癌,大氣污染和香煙煙霧中主要的致癌物 BaP引起肺癌、膀胱癌等。

⑤ 污染物對生物的毒理學效應

另外污染物的毒性還與若干綜合效應有密切關系。從傳統毒理學來看,有毒污染物對生物的綜合效應有三種:(1)相加作用,即兩種以上毒物共存時,其總效果大致是

⑥ 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之間的辯證關系

當今世界上已有化學物質達500萬種之多,而且每年還有數以千計的新化學物質合成。據估計,進入人類環境的約有96000種。全球每年有多達上千萬噸的石油、數億噸的垃圾、600×104t的磷、200×104t的鉛以及數萬噸的As2O3等致癌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進入江、河、湖、海等水體中。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副產品絕大多數未經任何處理就被排放到人類的生存環境中,從而對土壤、河流和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

由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支持成立的21世紀世界飲用水委員會經研究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主要河流正面臨乾燥與污染的威脅,1999年全球因污染造成的「環境難民」多達2500萬人,首次超過因戰爭而造成的難民人數。

目前,全球有近50個國家嚴重缺水,20億人飲水困難。在發展中國家因缺乏安全和足夠的飲用水而導致的疾病有50多種,平均每天發生與水有關的疾病65萬起,每天要奪走2.5萬人的生命。聯合國人口與居住環境中心的資料顯示,目前發展中國家175個城市的居民得不到充分的供水,「污染問題是最終引發日益嚴重的城市供水危機的第一因素。」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水源污染形勢十分嚴峻,全國90%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590×108t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庫,水資源短缺問題將長期存在。國家環保局公布的一份報告(1999)指出,全國32個重點城市的71個水源地,有30個達不到二類飲用水標准,占總數的42%。每年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1.5×108t的糞便污水被排放到各類天然水體,其中95%以上未經過任何處理。全國90%以上城市的地表水水域污染嚴重,約7億人在飲用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水,1.7億人飲用被有機物污染的水,近3億城市居民在飲用不潔的水。

由於水質污染,長江水生物處境岌岌可危。據不完全統計,全流域共有污染源4萬多個,日排放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達1069×104t,占幹流接納污水量的75%,使長江沿岸污染帶總長達500多千米。2000年2月25日起,長江支流漢江水體開始發生變化,藻類急劇繁殖,截至3月2日,藻類含量已由過去平均每升300萬個驟增至每升4400萬個,創歷史最高紀錄,出現我國內河流域極為罕見的「水華」現象。污染對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等多種魚類餌料生物造成嚴重危害,破壞了魚類的食物鏈,直接影響魚類生長。

環境污染問題已日趨嚴重,致使人類疾病的構成也發生了變化。過去以傳染病為主的疾病現已被心腦血管病、公害病、職業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所代替。環境污染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

1.環境污染的遷移轉化規律

環境污染根據其屬性可分為三類:

1)一是化學污染,它是環境中的主要污染源,對人體健康威脅最大、影響最廣,常見的有各種害氣體、有毒重金屬及各種農葯、石油化工污染物等。

2)生物性污染,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卵等。

3)物理性污染,常指雜訊、電磁輻射等。

(1)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是指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經過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而發生的遷移轉化過程。這種遷移、轉化、循環和富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取決於污染物本身的性質及其所處的環境條件。在非生物環境介質中,污染物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遷移;在生物體中,具有蓄積性的化學污染物很容易在生物體中富集,使污染物逐級濃縮,生物死亡後,經過腐敗分解,這些污染物最終又回到環境中去。污染物在環境中轉化,既有降解過程,又有合成過程;既有有機物的無機化,又有無機物的有機化。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機理十分復雜,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物理性遷移轉化(稀釋作用、沉澱作用)、化學性遷移轉化(中和作用、氧化還原作用、光化學反應)和生物性遷移轉化(生物降解作用,生物轉化作用,生物積累、濃縮、放大作用)。

(2)污染物在人體中的遷移轉化

環境污染物(毒物)作用於人體後,是否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首先取決於污染物的濃度大小和污染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污染物進入人體後,一方面破壞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使人體中毒或產生潛在性危害;另一方面,人體通過各種防禦機制與代謝活動使污染物降解並排出體外。因此,了解環境污染物在人體中的代謝過程對研究污染物與人體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十分重要的。污染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包括吸收、遷移、分布轉化和代謝等。

環境污染物通過人體細胞膜進入血液的過程稱為吸收。吸收途徑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血液是污染物在人體內得以遷移的主要介質。污染物與血液中何種成分結合將影響其在血液中的遷移速度。

污染物在人體內的分布和污染物的毒性溶解性、存在狀態、代謝特點以及器官的特殊條件等均有密切關系。如經肺部吸入的汞蒸氣,隨血液流向腦組織的侵入率比較大,這一特點是汞蒸氣主要造成腦組織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溶性的鈹鹽吸入後主要沉積於骨骼內,而不溶性鈹鹽則主要存留在肺內。

環境污染物在體內轉變成其他衍生物的過程稱為生物轉化。生物轉化的結果常常是使污染物的極性增強,成為水溶性更強的化合物。代謝產物或污染物易於排出體外,其毒性也相對減弱或消失,但有少數污染物經生物轉化後毒性更強。

排泄是污染物以其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是人體物質代謝全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排泄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腎臟進入尿液或經過肝臟的膽汁進入糞便。此外,人體的呼吸、汗液、乳液、唾液、淚液、毛發脫落也都是排泄途徑。腎臟是最重要的排泄途徑,其排出的污染物數量超過其他各種途徑排出量的總和。

2.環境污染與人體健康

對人體健康危害程度大、作用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學污染物,寄生蟲、細菌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物也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或輕或重的影響。化學污染物按其形態可分為氣體污染物、液體污染物和固體污染物。根據化學組成,又可將其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化學污染物對人體危害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低濃度長期效應、多因素聯合作用和遠期潛在性的影響。

環境的任何污染,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健康。影響的大小取決於環境污染的程度、污染持續時間和人體的耐受限度。有的環境污染在很短時間便可造成嚴重的急性危害,有的則需經過很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甚至可通過遺傳而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健康。根據人體中毒程度和病症顯示的時間,可將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分為急性影響、慢性影響和遠期影響三種類型。

急性影響主要表現為急性或亞急性中毒事件。如1983年4月,中國湖北省江陵縣農葯廠排放含砷廢水,嚴重污染附近的飲用水源,致使1046名工人和農民患急性砷中毒,中毒者惡心、嘔吐、四肢無力,眼瞼浮腫,許多人還出現咳血、吐血和便血等症狀。此種影響往往後果嚴重,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震驚世界的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及1984年12月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事故,均造成數千人死亡。

當污染物濃度較低,並長期作用於人體時,可使人產生慢性中毒。由於慢性中毒潛伏期長,病情進展不明顯,很容易被人忽視,而一旦出現症狀時,往往產生不可挽救的後果。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遠期影響只是慢性影響的一種特殊情況,它的危害結果的顯露時間可能更長,大多數遠期影響具有致癌、致畸胎的作用,故危害很大。

3.環境污染的防治對策

從環境地球化學角度看,環境污染無非是一些人為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各種無機和有機化合物疊加在自然地球化學背景值之上而已。因此,地球化學的基本理論、研究手段和工作方法大多可以用於環境污染的研究。運用環境地球化學理論和方法,系統研究化學元素在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及各層圈之間的遷移、轉化、分布和富集規律,從理論上闡明環境污染的機制及其效應,研究對策,指導環境綜合治理,是地學工作者的又一項歷史重任。

為了有效防治環境污染,必須開展以下工作:

1)以區域環境地球化學填圖為手段,通過區域環境背景調查,污染物性質、污染源及污染范圍的調查,從地球化學角度評價環境質量。

2)從環境地球化學角度研究人為污染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和發展趨勢。

3)通過污染物的地球化學效應研究,利用污染物的地球化學特性來確定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方案。

4)核廢料污染及處置的地球化學研究。

5)擬建經濟開發區的環境地球化學背景值調查與環境質量參數的確定,為選擇合理的綜合治理方案提供依據。

治理環境污染,要做到標本兼治。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各種有毒有害物質首先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力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對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地質礦產開發,應根據礦物元素的共生組合規律,預測預報開發可能引起的污染類型和性質,提出預防措施;對已經造成污染的礦山,應加強監測工作,盡快查明污染類型、污染程度和影響范圍,盡快確立整治方案並開展污染治理工作。

⑦ 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生物體的影響有哪些

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對生物體的影響有哪些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內濃度很高,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可以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於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大氣污染對呼吸道慢性炎症發病率的影響等。 (3)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後才表現出來,如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環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線體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質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學因放,如熱帶性惡性淋巴瘤,已經證明是由吸血昆曳傳播的一種病毒引素的。化學因素,根據動物實驗證明,有致癌性的化學物質達1100餘種。另外,污染物對遺傳有很大影響。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遺傳變異的特性,環境污染對人體遺傳的危害,主要表現

2.有害化學葯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葯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葯品。人們在利用農葯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許多農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DDT作為一種高效農葯,曾經廣泛用於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DDT防治湖內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DDT,而浮游動物體內DDT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又吃小魚,致使DDT在這些大魚體內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3.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Mn、Cu、Zn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Hg、Pb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態環境中的Hg、Pb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大量濃縮,從而產生嚴重的危害

4.Hg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Hg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Hg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顏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4mg/L的PbCl2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Hg、Pb等重金屬對於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5.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是指因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適量的N、P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著,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游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顏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發生在海水中叫做「赤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N、P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產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⑧ 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對生物的毒害有何區別

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對生物的毒害作用:
1、無機有毒物:主要有非重金屬的氰化物,砷化物及重金屬中的汞,鎘,鉻,鉛等。氰化物(CN)是劇毒物質,對人的口服致死量每毫升0.05-0.12毫克,低濃度的氰化物會引起人的慢性中毒。砷是累積性中毒的毒物,當飲用水中砷含量每毫升大於0.05毫克時,就會導致累積。重金屬在水體中只要有微量的濃度即可產生毒性效應,某些重金屬還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化為毒性更強的金屬化合物;重金屬不但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大量地富集,最後進入人體. 。采礦、冶煉、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化工等工業生產排出的污染物中大量為無機污染物,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金屬粉塵是主要的大氣無機污染物。各種酸、鹼和鹽類的排放,會引起水體污染,其中所含的重金屬如鉛、鎘、汞、銅會在沉積物或土壤中積累,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與生物。無機元素不同價態或以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時其環境化學行為和生物效應大不相同,這是當今無機污染物研究中的前沿領域。
無機污染物有的是隨著地殼變遷、火山爆發、岩石風化等天然過程進入大氣、水體、土壤和生態系統的。有的是隨著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而進入的。各種無機污染物在環境中遷移和轉化,參預並干擾各種環境化學過程和物質循環過程,造成了無機污染物的污染。錫、鎘、砷、鉛、銻等的礦物開采量甚至大大超過它們的自然循環量。
現代采礦、冶煉、機械製造、建築材料、化工等生產部門,每天都排放大量的無機污染物,包括有害的元素氧化物、酸、鹼和鹽類等。其中硫、氮、碳的氧化物和一些金屬粉塵是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可以直接危害人體和生態系統(見大氣污染)。它們有的會和烴類污染物進一步發生氣相反應生成光化學煙霧,有的會發生液相反應,引起酸雨等,從而傷害動植物,腐蝕建築材料和使土壤肥力下降。各種酸、鹼和鹽類的任意排放,往往引起水質惡化等後果,其中所含的重金屬元素如鉛、鎘、汞、銅等可在土壤中積累,通過食物鏈在不同的營養級上逐級富集,造成更大的危害。
污染物大多數是由與組成生物機體相同的元素所組成,當污染物發生分解之後,有些元素(如碳、氮、硫、磷、鈣、鎂、鉀、鈉等)就可以成為生物的構成成分。有些微量元素如錳、鐵、銅、鈷、鉻、鋅、鉬是高等生物都必需的營養元素。所有的植物都需要硼,大多數植物需要釩,哺乳動物則除硼、釩之外還需要碘、氟、硒、鍶和鉻等。但如環境中這些元素的含量超過一定限度,也會成為惡化環境質量、危害生態系統的環境污染物。例如鋅在土壤中含量過高,可使作物的植株矮小,葉片萎黃。過量的鋅還會使土壤酶系喪失活性,細菌數目減少,土壤微生物作用降低。其他必需的營養元素如銅、錳、鈷、釩、硒、鉬等含量過高都對生態系統有毒害作用和不利影響。有些元素如鈹、鎘、汞、鎳、砷等對生物是有毒的,其中鈹、羰基鎳和六價鉻等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銻、鉈、鉛等也都有毒性,可以在生物體內蓄積,引起各種症狀。
一些無機污染物,特別是鉛、汞、鎘等重金屬,它們在土壤和植株中的含量分布的一般規律是土壤>根系>莖葉>籽粒(果實)。各種元素的價態不相同,毒性也不一樣。如六價鉻毒性大於三價鉻,三價銻毒性大於五價銻,高價釩毒性大於低價釩,三價砷毒性大於五價砷。汞、銻、硒等的化合物的毒性又都較其元素狀態的毒性為高。有些元素和化合物相互間存在拮抗或協同作用。例如鋅或鎘能和氰產生協同作用,使氰的毒性增高;鎳或銅則對氰的毒性有拮抗作用,使氰的毒性降低。這是因為它們和氰能形成穩定的絡合離子。
2、有機無毒物:有機無毒污染物多屬於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自然生成的有機物。它們易於生物降解,向穩定的無機物轉化。在有氧條件下,由好氧微生物作用進行轉化,其進程較快,產物多為CO2,H2O等穩定物質;在無氧條件下,則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進行轉化,這一進程較慢,產物主要為CH4,CO2等穩定化合物,同時也有硫化氫,硫醇等氣體產生。有機污染物的組成非常復雜,在實際應用中多以BOD,COD,TOC和TOD等指標間接表示其含量。
有機有毒物:多屬於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如有機氯農葯,合成洗滌劑,合成染料等。這一類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有些是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
有機污染物主要是通過生物富集、生物積累來對生物產生毒害。 有機污染物能夠沿著食物鏈傳播,在動物體內的脂肪中聚集。它們還會引起過敏、先天缺陷、癌症、免疫系統和生殖器官受損。它們都屬於環境激素,即使濃度極小,也會影響人類的內分泌系統。這些污染已經在土壤和水中長期存在,不僅難於生物降解,而且流動性很強,能夠傳播到世界各地,包括南極和北極。常規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環境中滯留時間長,極難降解,毒性極強,能導致全球性的傳播。被生物體攝入後不易分解,並沿著食物鏈濃縮放大,對人類和動物危害巨大。很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不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而且還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
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人類的影響會持續幾代,對人類生存繁衍和可持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

⑨ 環境污染物的聯合作用的類型有哪四種

(一)相加作用:即多種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其聯合作用所產生的毒性為各單個物質產生毒性的總和。
(二)協同作用: 多種化學物質聯合作用的毒性,大於各單個物質毒性的總和
(三)拮抗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同時作用於生物體,其結果每一種化學物質對生物體作用的毒性反而減弱,其聯合作用的毒性小於單個化學物質毒性的總和。
(四) 獨立作用:各單一化學物質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部位及其機理均不相同,聯合作用於某機體時,在機體內的作用互不影響。但常出現一種有毒物質的作用後使機體的抵抗力下降,而使另一種毒物再作用時毒性明顯增強。

閱讀全文

與化學污染物對生物的聯合作用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