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使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

如何使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

發布時間:2022-09-05 04:06:53

A. 如何將初中化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很多人來說初中化學學習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會導致學習非常的吃力,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提升學習的速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習方法總結

4、倆本

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需要准備『倆本』一般是錯題本,將平常練習當中的錯題全部都記錄到其中,第二個是好題本,對於一些好的題目,以及技巧需要將其記下來,經常的查看,在考試之前看看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的技巧,可以將以上的技巧運用到自身學習當中,這樣會使自身的學習有所提高,並且會更加熱愛化學。

B. 如何優化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深化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效率應是我們教師不斷追求、不斷探索和不斷實踐的方向。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在學業上的負擔,也是我們教師提升自我教學素養的一個途徑。因此,作為初中化學教師,化學教育的啟蒙者,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這樣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知識的起源都是來自於好奇心和興趣,只有讓學生對化學感興趣,產生好奇感,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慾望,抓住學生的心。
1、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利用實驗吸引學生注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實驗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實驗向學生展示化學的魅力所在,就一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在緒言課,可以向同學們演示三個實驗,如「石灰水變渾濁」、「鎂帶燃燒」,「大理石滴加稀鹽酸」,三個實驗中的每個物質對學生來說都是不陌生,實驗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同學共同參與,如請學生吹起提供二氧化碳,當他們看到石灰水變渾濁的時候自然會大吃一驚,對現象印象深刻,也可以請學生點燃鎂帶,當他們看到耀眼白光時一定會驚艷四座的,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的氣氛,也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印象,再理解起來自然不費力了。
2、創設課堂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師處於教學目的的需要,創設合理且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情感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可以拉近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鮮活的現實場景,使知識生活化,這樣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雖然每節課上的創設情境只有簡短的幾分鍾,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卻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筆者在實際教學「水的特性」這一節課中,採用的情景引入是將水擬人化,給人類寫了一封信,信中以水作為主語,講述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中就包含了許多生活常識和水的性質,這樣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就將這些知識掌握,不需要重復,巧妙地融合了生活常識和化學知識的關系。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的化學課堂教學都採用了多媒體技術,課堂上合理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我們提高課堂效率的一種方法。傳統的板書方式解釋不清的概念,運用多媒體可以輕松解決,而且對學生來說既直觀又方便理解。例如筆者在「質量守恆定律」這一節課中,當講到質量守恆定律的實質時發現用言語是很難描述到位的,但是利用多媒體,將「分子變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變成新的分子」這一過程形象化,既節約了講解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生的理解速度,可謂一舉兩得。又比如在上習題課時,傳統的板書我們需要花時間將題目寫在黑板上再講解,反之利用多媒體直接將習題投影到屏幕上,不但增加課堂習題講解速度和容量,也提升了課堂的效率。
二、提升自身修養和個人魅力,提高課堂效率
1、反思和優化課堂設計,提升教學水平。
由於初三化學學科的特殊性,一年一循環,我們的備課量會比其他學科教師相對少一點,那麼我們除了做好日常教學工作以外,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了反思課堂教學上,仔細修改教學課件和教案設計,通過反思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在日常的課堂教學後,筆者常常用這樣的幾個問題來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這一節課,我投入了激情嗎?對教材的解讀,有沒有深度?教學目標合理嗎?達到了嗎?最難忘的一個細節是什麼?這節課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就有一句標語說的那樣「人生沒有綵排,每天都是現場直播」,在初三的課堂上沒有一分鍾能夠浪費,筆者認為反思可以讓我們把每天的「直播」做得更好,少一些遺憾,多一份成功。
當然我們不僅要反思已有的新課課堂設計,還要不斷的尋找新的課堂模型來改善課堂效果,提升教學水平。筆者擔任初三教學工作幾年來不僅在新課教授時求新求變,在復習課的模式上也尋求突破,不再就提講題,一改原有的教師歸納的復習模式,採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是把知識置於一組典型的問題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把其中包含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幫助學生在舉一反三、整理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上得到歸納和提高。比如中考常見一類題型圖像題以生活中的實例和考試中的真題均分為切入口,師生共同總結圖像的形成過程以及解讀圖像所提供的信息。以問題帶出概念,以分析問題帶出做圖像題方法,最終通過本節課的總結在圖像題的解題方法上達到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通過復習課堂讓學生掌握一類題的解題方法,這樣才能達到復習課的效果,也正是這樣有意義的復習課才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炒冷飯式」的復習課上的生動活潑。這樣也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2、提升個人魅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實際上更是學生的榜樣和學習的對象。只有不斷的提升個人的素養,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綜合品質。當然,我們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需要展現個人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筆者作為初三化學教師,接手班級都是畢業班,但是我深知初三化學作為一門初中階段只有一年的學科,對於基礎的要求不高,所以只要有學習能力的同學都能很好的學習化學,作為老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們也要及時的給與他鼓勵和表揚,學生非常渴望老師的表揚和誇獎,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的好「學生不缺批評,不缺訓斥,而缺的是鼓勵、表揚和感化」,這樣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認可,極大的增強了他們對學習的信心,在學習中即使遇到困難了也不會放棄,而是投入更多,同時也達到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我們教師只要擁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教學能力,並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提高課堂教學,保證教學質量。

C.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淺談 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於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其自身的存在的一些不足越來越凸現出來,轉變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鍾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為此,本文特就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作如下探討: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化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化學問題,主動地運用化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生活中抽象化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化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遊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激起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實驗操作的演算式、有具吸引力的問答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另外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復述,並回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講完一個例題後,讓學生歸納其解法,運用了哪些化學思想和方法。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
此外,結合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巧布疑陣,利用錯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興趣,這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開始上課就得到充分發揮,學習的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精力集中,課堂效果必然提高。
二、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
如果教學中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台下可能個個昏昏欲睡,如果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可能這堂課大多數學生無所收獲,這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課前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了解掌握全體學生,充分把握教學三維目標,精講重點,設疑破難,帶過一般,創造思維情境,讓學生思維始終保持最佳狀態,只有這樣學生學習才輕松並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精」練,練前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知識面廣以及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就能熟練的掌握化學知識和應用化學知識。 三、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法寶
新課程標准提倡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傑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老師能夠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勢必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牢牢抓住這一點,讓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有趣,讓學生願意學習。
在新課的學習時,我認為一個有趣而適宜的引入可以消除學生學習新課的緊張情緒,可以一開始便激勵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性質活潑的氧氣》這一節內容時,我先用一個謎語:「看不見,摸不著,不香不臭沒味道,說它寶貴到處有,植物動物離不了。」來引入新課。學生猜出謎底時的興奮與喜悅,讓學生帶著強烈的興趣與求知慾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去。
有時知識點本身沒有什麼趣味性但卻又要記憶的情況下,我便採取讓學生進行比賽的方式進行學習鞏固,比如根據化合價來寫化學式這一學習內容時,對於知識本身來講易於接受,然而學生一直學不好的原因在於化合價的記憶模糊混淆。於是我讓學生根據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主要化合價表記化學式書寫的方法,讓學生來角逐「化學式記憶王」。比賽規則是:比賽前有一定的准備時間,在相同時間內,化學式書寫的最多最規范的學生便獲勝。我發現,在准備期間,每個學生都比以往更加認真更加投入的在准備,在這樣的情況下的記憶顯然更深刻。於是隨著我的指揮,比賽開始。只見學生個個爭先恐後,情緒高漲,課堂氣氛相當活躍。通過這樣的比賽,學生再也不覺得記憶化合價與化學式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覺得有趣,激情死神,甚至還有學生課後仍在下工夫,就為了下次能當上「化學式記憶王」。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的間接興趣讓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學習效率自然提高。
四、注重學生參與,讓化學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靈性的舞台,使學生樂學化學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過去我們的教師認為講得越細,學生學得越容易,課堂教學效率會更高,就像鑽山洞一樣,老師領著學生鑽比學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們沒有想到這樣做會養成許多學生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其實化學書本上大部分知識通過自學提綱的指引學生是能夠解決的,老師過多的講解反而耽誤了時間,降低了效率。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應把學生的發展作為關鍵點,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要有展現自己靈性的機會,因而我們化學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為他們「搭建」舞台,使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如在平時教學中通過以化學實驗、課外實踐活動、第二課堂等多種探究活動,加大學生的參與度,使全體學生都能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展示他們的能力,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使他們樂學化學。

D. 如何讓生活常識走進初中化學課堂

化學知識來源於社會生活,在教學中充分抓住化學知識與社會的聯系,對學生學好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習化學,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讓化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體現新課程標准對化學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從化學角度逐漸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
一、化學教學面向學生生活的理論依據
1、生活經驗知識的存在形式
教材是課程的物化形式,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知識以物化形式和心理形式兩種方式存在,物化形式的知識存儲於書本等媒介之中,屬於人類共同的經驗;心理形式的知識存儲於個體頭腦之中,屬於個體經驗。這兩種知識形式是有機結合,而非機械的疊加。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設計中所隱含的知識往往是強調知識的物化一面,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往往更關注知識內容的選擇、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系統性,而對學生的個體體驗和心理水平的關注不夠,忽略了知識的個體性特徵和價值屬性。現代知識觀的轉變,要求教學設計體現以人為本,對學生情感體驗的真切思考和充分尊重,體現對人性的追求。
對於教師而言,根本任務就是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重新創造和恢復知識的活力。課程和教材作為一個事先設計的情境,知識就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必須將知識納入一定的情境中。知識的情境化不僅是使知識走向生命化的前提與途徑,而且是學生在與知識對話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證。教學設計應具有一種主動走向學生、向學生靠近的姿態與傾向,不能只是靜靜地站在遠處等候學生的靠近。要實現知識的活化和生命化,精心設計必須是開放的,這就意味著要消除知識的冷漠外殼,破除知識的邊界,為學生進入知識並與知識對話鋪設多樣的路徑,具備將知識與學習者捲入其中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課堂的設計中更加突出知識的心理形式一面,提高其親和力,盡可能通過恰當的設計方式來消除知識對於學生的控制,形成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對話。
2、生活經驗的教學理論設計
學習准備是指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他的原有知識水平和原有心理發展的適應性。學習可分為認知、運動技能和態度的學習,學習准備也可以這樣劃分,學習者原來具有的學習准備狀態。教學目標是目的地,學習者的起點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起點能力一般是指學習者對從事科學的學習已具備的有關知識、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內容的認識與態度。對教師而言又是教學的起點。
學習者的起點能力的分析與學習內容的分析密切相關,如果忽視對學習者起點能力的分析,學習內容的確定就會脫離學習者的實際。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因此,比較准確的確定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豐富的。學習化學前,學生對化學現象及事實已經形成了大量的感知和表象,同時形成了大量的等待探求和解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將使學習者對自然現象產生進一步的、有目的的觀察與思考,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在化學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作為認識抽象概念的基礎,引導學生的抽象思維逐漸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的初步探究
1、教學情境生活化
學習情境是在一定情境下的新舊知識經驗的作用,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作用過程,也就是學生與特定情境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協作、交流和意義構建的重要環節。設置有效的學習情境要以富有直觀性、啟迪性、現實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為原則。以培養學生具有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著眼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以實際應用為宗旨,關注學生的發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構建有價值的相關聯的知識,體會學科與自然、社會、人類生活的聯系,注重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最終能使學生自學自勵,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和責任,形成持久的優良學習品質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社會、關心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意識。現以化學教學為例談談我對教學情境生活化的初步認識:
(1)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創設學習情境
教學中要善於用各種教學直觀手段,找出與教材內容的最佳切入點,以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現實、生活情景素材進行加工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素材作為課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觀、實物展示、演示實驗,新聞媒體、電視錄像等方式刺激學生的感知器官,調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驚喜和感嘆中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有利於學以致用。
如對於水及常見溶液的學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關於溶液的生活概念,教師一方面應了解學生已有的有關溶液的知識,盡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引導學生把生活概念向科學概念轉化。此時,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入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以獲得情感體驗為目的,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矛盾點亮學生質疑的火花,以疑入境、以問為境。
教學中要善於設障和立疑,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處於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的境地,從而促使他們聯想比較,運用已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
如在學習燃燒和滅火一課時,教師在准備好的金屬器皿中點燃一定量的酒精並問問學生如何將火熄滅?學生的生活經驗是用水來滅火,可當他們嘗試後,發現水不一定能滅火。當有了這一矛盾沖突時,教師再用濕的抹布將火蓋滅,由此物質燃燒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一思維的火花也被點燃,接下來的內容學生將圍繞這一問題進一步展開。
又如在在分子的性質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1+1=?這一學生再熟悉不過的數學問題,可是接下來,在用酒精與水的混合實驗中,1ml水+1ml酒精<2ml。這樣的結果顯然是出於學生意料之外,教師讓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各種猜想,然後通過學習課外或小組研討去尋找答案,從而得出分子間有間隔的結論。
(3)利用小故事、日常社會生活中的事例等創設教學情景。
如在講第八單元課題 1《金屬材料》的時候就可以講這兩個小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在 1912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隻,在去南極的途中,因天氣十分寒冷,可是用於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原來裝煤油的鐵桶是用錫焊接的,而錫卻莫名其妙地化為了灰塵。1867年冬天,俄國彼得堡海軍倉庫的大批錫磚,一夜之間不翼而飛,留下了泥土一樣的灰色粉末。 通過這兩個短小而精緻的歷史故事,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向內的轉移和傳遞,而且是學習者主動地構建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因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收集一些有關生活的教學資料,在教學時要認真分析教材,創設生活情景,將問題巧妙的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學有情趣、學有所得。
2、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即生活,生活世界成為課程的內容。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論述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重視學生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學情分析;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學生的實踐;學生的創新意識沒有得到培養,創新能力也就沒有得到提高。事實上,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還原生活的過程。教學活動內容應紮根於現實生活,對生活的意義進行探尋,對人生進行有意義的指導,使自然生命體在體驗存在、體驗生活、體驗生命中達到對人生意義的感悟與領會。也就是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1)、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事例,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充滿了化學知識。廚房裡、餐桌上、洗衣盆邊、建築工地旁,甚至是在廢品回收站,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化學問題。例如:菜刀、鋤頭在潮濕的空氣中為什麼會生銹?蠟燭燃燒有何現象?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和黑煙分別是什麼?如何證明?為什麼有的鐵制容器(如水龍頭)要鍍鉻?若是鍍金會怎麼樣?你身邊發生過那些污染?老師還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去看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在接觸和觀察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同時將環保教育融人其中,提倡保護環直觀的現象,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很快地進人學習狀態,積極地開動腦筋去聯想並解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
(2)將化學實驗教學與生活聯系,對生活資源進行實驗開發。
化學實驗是化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用實驗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方法。如在課堂學習了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後,教師再讓學生用事先從家裡帶來的蘇打與食醋進行反應來製取二氧化碳與前者對比其產物和反應速度。然後,布置給學生一個簡單家庭實驗補鈣的偏方即是:用雞蛋皮泡醋。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反應就在身邊,也使學生理解化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學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中去。
(3)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如:為了增強市民環保意識,變廢為寶,政府部門率先在城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通常,綠色箱用來裝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黃色箱用來裝不可回收垃圾。大家思考一下,能放人綠色箱的垃圾有哪些?該放人黃色箱的垃圾又有哪些?講到空氣的成分及氧氣和氮氣的性質時,讓同學們思考生活中拔火罐的原理。燈泡里的氣體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大家喜歡吃的土豆片包裝里裝有什麼氣體?作用又是什麼?讓學生了解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認識人類影響環境的性質和含義,從中培養學生愛擴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在講到農葯和化肥時,要講清農葯和化肥的使用,對農業的高產豐收產生重要的作用,又要強調農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會導致地土壤退化及水、大氣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講到合成材料,介紹三大合成材料的應用與發展,推動了其它行業的進步,在大大的方便了人類的生活,同時合成材料廢棄物的急劇增加也帶來了環境問題,現在的白色污染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當學到碳及其化合物這一課題時,在講過二氧化碳的一般性質後,就可以介紹濕室效應及其危害,那麼,如何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可讓學生思考、討論後,再看二氧化碳的循環示意圖,此時,保護森林資源、綠化荒山的意義就不言自明了。再如講到愛惜水資源課題時,要介紹我國每年排入江和湖泊的有害有毒物質總量,據有關部門統計在13萬噸以上,這些污染使我國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1.5億人口的飲用水未達到衛生標准,引導並教育學生愛護水資源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方面要節約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的污染。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列舉歷史上重大的環境污染事件,如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泄漏慘案等等,使學生在震驚之後感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3、作用布置生活化
學生學習化學就是要應用到社會社會生活實踐中,因此,課外作業不應是為了做題而做題。學生作業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獨立完成走向協同合作,由題海走向求精、求活,應該具有個性化、活動化、生活化。因為生活世界是生動的,作業與生活世界緊密聯系,從而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與價值,增強學習化學知識和技能的信心與動力。例如,在學習糖類、油脂、蛋白質之後,就可以布置作業,引導學生把自己經常食用的食物進行歸類,讓學生收集有關食物營養成分的資料,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如果家裡有肥胖者,在平時的飲食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如果家裡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家裡有脂肪肝的人,其飲食又有注意哪些問題呢?等等。
總之,將教學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既擴大了學生知識面,讓學生用書本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慢慢的也就會主動地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同時他們也逐步將化學知識與最新科技相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E. 怎樣巧妙的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生活的關系是不言而喻的,學過化學的學生都知道:化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 的。但是往往在學習時他們只是把它當成知識點來學習,只是記住化學與生活的這種關系,而 並沒有形成真正的認識,這種狀態不利於學生的學習,並且使學生的學習很被動,只是為了分 數或家長等因素而學習,導致了學不能用。為了改變這樣的學習狀態,就要在教學活動中聯系 生活實際,本文將從課前准備、課堂學習、課後鞏固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在這方面的認識。

我們不難發現化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我們周圍的空氣」「自然界的 水」「生活中常見的酸」「生活中常見的鹼」等。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要好好地利用化 學與生活的關系,使學生能真正地體會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能認識到生活中的化學知 識,能正確地運用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何在課堂中能達到上述目標呢?我認為可 從課前准備、課堂學習、課後鞏固這三個方面來完成。
一、課前准備 學生每天都坐在教室里上課,回想我們曾和他們一樣坐在教室里學習時,當時我們最盼望 的也是下課鈴聲,課堂上也會有意無意地看看錶,看看窗外。學生在如此疲憊的狀態下,看到了老師帶來的一幅畫、一個實物、一段視頻,而這些實物或是視頻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例如: 在《生活中常見的酸》中,老師給大家帶來些有酸味的物品,蘋果、橘子、酸奶等,並以獎勵 的方式發給學生等。那這堂課將被引入到另一種狀態,學生興趣被激發了,學習的氣氛被調動 了,回答問題的聲音變大了,頭腦活起來了。我想這樣的學習狀態是每個老師都希望看到的。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就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認真地對待每一堂課,找出每堂課中能 聯系生活的知識點,並准備相關的素材。 例如:《溶解度》中可以准備一瓶沒有打開過的可樂。課堂中,搖晃可樂瓶可以看到瓶內 產生大量的泡沫,打開瓶蓋後,可以看到可樂噴出,但要注意安全。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氣 體溶解度隨壓強、溫度的變化。這樣通過實物的演示觀察,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幫助學 生理解記憶。 《有機合成材料》中可准備各種塑料,讓學生分析它的利與弊,從而使學生客觀地認識塑 料,並能找到正確使用塑料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看待問題的唯物主義辯證觀。
二、課堂學習
這個環節主要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 關系,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化學,使學生能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並能正確 地利用化學知識來指導生活。 例如:《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課堂中,通過觀察分析四個演示實驗後,可以得到物理變化 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與區別;然後教師可以出示生活中的某些變化,讓學生判斷它屬於化學變化 還是物理變化,例如:粉筆折斷、紙張撕碎等;最後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列舉出生 活中的變化,並分析它是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分子和原子》課堂中,通過演示實驗後,可以從中得到分子的性質;然後教師可以列舉 生活中的某些現象,並用分子性質的知識點進行解釋;最後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思考 生活中能用分子性質解釋的現象。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3c0291aaf111f18582d05a5d.html

F.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化學課程的改革涉及到多個方面,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調整課堂教學策略,以新穎的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實現化學教學效率的整體提升。
一、實施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教師在講授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知識時,可以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將化學教學拉近於日常所見的事物上,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其能夠集中精力投入課堂學習中。教師可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課堂訓練中,如,使用化學知識解答以下各題:
(1)新鮮果蔬里包含的營養物質主要有哪些?
(2)用何種方法快速辨認羊毛與合成纖維?
以上例題都是生活當中較為多見的問題及現象,教師藉助這些可以設計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化學習題,經課堂學習後,學生能夠領悟到化學內容的隨處可見,從而增強對化學內容的學習熱情和研究興趣。
二、積極開展化學探究活動
化學實驗是十分關鍵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藉助課堂實驗,可讓學生直觀、明了地觀察到化學反應的整個過程,進而提升學生作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在解答某實驗題時,教師可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意識。例題:學生為了研究CO2與NaOH會否產生反應,並設計如圖1所示的3種實驗裝置,請嘗試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1中裝置a、b為用到的儀器,請回答其名稱;
(2)這3項實驗當中,①③出現明顯變化,試想反應中觀察到的具體現象是什麼?
(3)②實驗因為儀器運用不正確,致使反應不夠明顯,如果替換裝置設備中的玻璃廣口瓶則可成功發生反應,應替換為何種儀器?改進後能看到什麼反應現象?
設計以上例題的初衷是指導學生研究CO2與NaOH之間可否產生反應,經過探究這個化學實驗題,學生能夠看出實驗裝置設計對化學反應的重要性,同時,觀察到CO2與NaOH進行反應時,容器內部的壓強比外界氣壓小[1]。探究類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合作能力、自主能力、創新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
三、注意培養多種運用思維
教師可適時變換教學方法,使用多種不同的途徑來解答同一個問題,即以「一題多變」實現「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2]。建立系統的化學知識網路,是快速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方式。如圖2為鹽酸物質的化學性質網路圖,其中,「-」代表互相連通的兩物質間可進行反應,「→」代表前一物質轉變為後一物質,化合物A與C的類型不同,請進一步補充這個化學知識網路:
(1)A、B、C分別是何種物質,請寫出其化學式;
(2)按照補充後的知識網路,試寫出復分解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鹽酸物質間的化學反應比較復雜,學生難以快速掌握相關的反應知識,通過這個習題,學生可清晰地了解酸、鹽、鹼、金屬和氧化物間的反應聯系,因此,構建化學知識的網路圖,可幫助學生激發創造思維與發散性思維。
四、結束語
化學學科和日常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做到理論和實踐的良好結合,積極培養學生探究化學相關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和深化理論類知識,並將其用於指導實際操作。此外,化學教學不僅要鍛煉學生的常規性學習思維,還要培養多方面思考的應用思維,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切實掌握處理具體問題的有效思路與應對方法。

G. 淺談怎樣讓初中化學更加生活化

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化學教學回歸生活,這就是化學課堂生活化。《化學課程標准》更是強調化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現實生活」、「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化學教育資源。」如今,讓教學內容生活化已然成為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本文在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進行初步探討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途徑。

H. 如何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這一理念

教學回歸「生活化」,是當今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的趨勢.化學是一門源於對生活的總結和升華並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生活關系密切,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順理成章.
「生活化」的化學教學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使化學和學生的生活、社會密切相聯系.讓生活進入化學,讓化學走向生活,不僅充分體現了「科學源於生活,服務生活,創造新生活」的理念,而且在落實化學課堂「三維目標」和情感課堂的構建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I. 如何引導學生用化學的視角認識生活

化學新課程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創設化學生活化課堂不僅可以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能力,有效落實新課標.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後有黑色斑點;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氮氣的性質.由於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導入,學生對於下面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興趣自然產生.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
現行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盡量貼近了生活實際,甚至手中的一張紙,呼出的一口氣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研究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易被接受.
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
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例如,結合空氣、水、酸、鹼、鹽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施用化肥和農葯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
結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組織學生關注新聞並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
通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自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J. 如何將生活知識應用於初中化學教學

化學知識來源於社會生活,在教學中充分抓住化學知識與社會的聯系,對學生學好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習化學,使學生體會到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讓化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體現新課程標准對化學教學的要求;使學生從化學角度逐漸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
一、化學教學面向學生生活的理論依據
1、生活經驗知識的存在形式
教材是課程的物化形式,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知識以物化形式和心理形式兩種方式存在,物化形式的知識存儲於書本等媒介之中,屬於人類共同的經驗;心理形式的知識存儲於個體頭腦之中,屬於個體經驗.這兩種知識形式是有機結合,而非機械的疊加.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設計中所隱含的知識往往是強調知識的物化一面,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往往更關注知識內容的選擇、知識的邏輯體系和系統性,而對學生的個體體驗和心理水平的關注不夠,忽略了知識的個體性特徵和價值屬性.現代知識觀的轉變,要求教學設計體現以人為本,對學生情感體驗的真切思考和充分尊重,體現對人性的追求.
對於教師而言,根本任務就是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重新創造和恢復知識的活力.課程和教材作為一個事先設計的情境,知識就是其中的一個要素,必須將知識納入一定的情境中.知識的情境化不僅是使知識走向生命化的前提與途徑,而且是學生在與知識對話中享有自由的根本保證.教學設計應具有一種主動走向學生、向學生靠近的姿態與傾向,不能只是靜靜地站在遠處等候學生的靠近.要實現知識的活化和生命化,精心設計必須是開放的,這就意味著要消除知識的冷漠外殼,破除知識的邊界,為學生進入知識並與知識對話鋪設多樣的路徑,具備將知識與學習者捲入其中的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課堂的設計中更加突出知識的心理形式一面,提高其親和力,盡可能通過恰當的設計方式來消除知識對於學生的控制,形成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對話.
2、生活經驗的教學理論設計
學習准備是指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他的原有知識水平和原有心理發展的適應性.學習可分為認知、運動技能和態度的學習,學習准備也可以這樣劃分,學習者原來具有的學習准備狀態.教學目標是目的地,學習者的起點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起點能力一般是指學習者對從事科學的學習已具備的有關知識、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內容的認識與態度.對教師而言又是教學的起點.
學習者的起點能力的分析與學習內容的分析密切相關,如果忽視對學習者起點能力的分析,學習內容的確定就會脫離學習者的實際.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因此,比較准確的確定學習者的起點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豐富的.學習化學前,學生對化學現象及事實已經形成了大量的感知和表象,同時形成了大量的等待探求和解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將使學習者對自然現象產生進一步的、有目的的觀察與思考,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在化學教學設計中,要善於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作為認識抽象概念的基礎,引導學生的抽象思維逐漸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的初步探究

閱讀全文

與如何使初中化學課堂生活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