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課堂活動形式有哪些

化學課堂活動形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06 14:32:06

Ⅰ 結合實例談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情境有哪些

現代學習理論非常強調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學科有著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巧妙運用跟化學有關的實驗、問題、故事、史實、新聞、報道、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等,就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新穎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從而激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狀態,以促進知識的主動意義建構以及知識、技能和體驗的連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以初三化學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中學習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學第七章第二節「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學生從家中自帶小玻璃水杯、湯匙和適量蔗糖,上課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動手砌一杯糖水,並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一杯水中能否無限地溶解蔗糖。當學生發現加入過量蔗糖,杯底就會出現沉澱時,教師就指出他們現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飽和溶液,然後指導學生為飽和溶液下一個定義。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飽和溶液變得不飽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具體操作,學生會發現如果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原來的飽和溶液就會變得不飽和,於是就意識到只有在溫度和溶劑的量一定時,談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才有實際意義。通過兌糖水這樣的簡單實驗,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真實的情境,學生不僅很容易理解飽和、不飽和溶液兩個重要概念,同時也學會了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方法,輕松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有利於學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學「物質鑒別」教學中,教師可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不小心把盛放純鹼和食鹽的瓶子弄混了,你能想出哪些化學方法幫她鑒別一下?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真實親切的生活情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鞏固了Cl-和CO32-的鑒別。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葯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於積累相關素材,並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系。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於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結合學生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常利用兒童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徵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例如在初三化學元素符號的教學中,記住常見的元素符號對於初學化學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師可把重點的元素符號都製成卡片,一面是名稱,另一面是符號,然後組織學生做接龍游戲。當教師高舉卡片時,被叫的學生要馬上說出卡片背面的內容,回答不上來的同學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樣來組織教學,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情境」對學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並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曹家忠 《新課程教學設計》(初中化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化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吳俊明 《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王後雄 《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策略研究》.化學教育,2005。

Ⅱ 3化學教學活動包括哪些方面

問題一:如何確立化學教學目標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目標確定

隨著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不斷深化,如何改變課堂教學,使之適應新的形勢,如何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在化學教學中,我們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 建構高中化學素質教育的總體格局
21世紀中國教育的指導思想是要突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提高素質。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向著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方向快速推進,作為中學科學教育一個組成部分的化學,也應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觀,在教學中應強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實驗能力的培養,以及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根據高一新生的知識層次和特點,重點應放在習慣養成、激發興趣、引導入門和學法指導上,應把握特點面向全體,著眼素質,培養志趣,打好基礎。高二、高三的重點是培養興趣,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檔推進,全面提高,從而實現學生由學會到會學,進而提高創新能力的完整教學過程。
2 強化能力跟知識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加強素質教育,確定主攻方向,深化化學教學改革,實現知識跟能力一體化的教學目標,全力克服教學中能力跟知識斷層的現象。把課堂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的能力方面,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促進學生由知識型向能力型轉化。
例如,學好氯化鈉、乾冰、金剛石等晶體結構的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和邏輯—數學能力,而有優良的空間感受定位能力,是對物體在空間的關系有明確的邏輯的和非邏輯的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只有具備優良的空間感受能力,才有可能很好地掌握自然科學里的諸如圖論、對稱性理論之類的理論。這也是攝影家和畫家等視覺藝術家以及象棋運動員需具備的才能。所以,在晶體結構的教學中,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上。
3 實行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到位」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的「三到位」,即知識到位,思維到位,能力到位,是化學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關鍵。這也是深化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質性所在。「三到位」是教學制勝的根本法寶。
「三到位」的教學活動。其宗旨,就是遵循認知規律,狠抓「三到位」的教學環節,去掉無關痛癢的教學程序,企求獲得能力與知識一體化的最佳效益。實踐證明,沒有「三到位」的教學法,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沒有「三到位」的教學結構,教學最終只能是水中撈月。我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充分證明,課堂教學的「三到位」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確有可行性,它符合班巴斯基的《教學優選法》的理論要求。
為了論證「三到位」教學法的可行性,增強知識跟能力一體化的教學意識,不失時機地抓住能力跟知識同步到位的機遇感,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就三個深層的認識問題做一些探究。
1、能力跟知識不僅有不可分離的交聯關系,而且有共存共榮的發展關系,確認能力跟知識存在著同步到位的可能性,即一方面要承認知識是構成能力的一種主體要素,另一方面還要看清知識的積累、深化、擴展、創新,

Ⅲ 如何針對高中化學課堂內容設計高效課堂活動

1 教學內容的背景
本文內容是化學必修(Ⅱ)第四章第一節第三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近一年化學以後,已經具備了一些常見的基本實驗技能。教材安排了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旨在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資源、珍惜資源,懂得開發利用資源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學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在開發利用資源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污染,培養學生綠色化學的理念,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前面所學知識和技能的一個全面檢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教材的地位
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的教學內容是新教材增加的新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化學工藝流程設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本文內容涉及的知識點多,綜合性強,課堂容量大,學生思維活動量大,對實驗技能要求高,既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教材地位突出,是新教材內容更新,教學方式的改革和新教育理念的體現和落實,對學生學習化學的成就感影響很大。
3 情景的選擇
本節課的引入採用情景引入。「你見過大海嗎」?以此把學生引入海洋世界。展示課件:「海洋是美麗的,海洋是富饒的,海洋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資源。」用廣告詞:「堅持食用碘鹽、你好、我好、寶寶好。」進入主題:非金屬元素的提取―― 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這樣引入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引人入勝,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課堂的高效開了一個好頭。
4 問題驅動式教學
基於教材的安排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主體教學活動以八個主要問題作驅動展開核心的教學活動。整個教學活動始終以問題為驅動,學生為主體,進行了課外小組的實驗活動,海帶的灼燒。
5 實驗教學的設計
本節內容涉及的實驗有海帶的稱量、潤濕、灼燒、溶解、過濾、酸化、氧化、檢驗和收集。實驗量大、時間長。操作復雜,並存在安全隱患。基於此將海帶的稱量,潤濕和灼燒安排成為化學課外活動小組來完成,因為這個過程時間長,有污染,原理簡單,不需要也不適合在課堂上完成,並進行了錄像,上課時播放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酸化,氧化和檢驗設計了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實驗目的明確,實驗操作簡潔,學生能比較順利完成,現象明顯,同時,也體現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實驗觀察能力,高效課堂的實驗教學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6 學生活動的設計
本著以人為本,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新教育理念,提高課堂效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以問題為驅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6.1 實驗探究
我將學生的實驗活動安排為課外小組活動和課堂分組實驗。學生課外小組活動,學生積極性很高,也減輕了課堂的壓力,同時又讓學生有親身體驗;課堂的分組實驗,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想做得更好,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諧了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達到高潮。
6.2 學生討論交流
關於怎樣將碘離子轉化為碘單質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找到了雙氧水、氯水、高錳酸鉀、氯酸鉀、二氧化錳、濃硫酸、濃硝酸等多種氧化劑,自然而然的生成了選哪一種好的新問題?在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學生從原料的來源、有無污染、原料的成本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討論、交流,最後一致認為雙氧水價廉、易得、無污染最為合適。
7 課件與板書設計
本課件一共使用了33張PPT和一段視頻,呈現了5張圖片,1張用於課的引入,碘鹽的公益廣告,4張用於展示海洋的憤怒,反映海洋污染的危害,很具有震撼力,喚起同學們保護海洋,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和諧自然的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餘下21張主要是突出知識線,以顯示標題,展示工藝流程,呈現重要的知識點,小結實驗原理,總結探究和分析的方法,歸納實驗步驟來突出重點;課件能增大課堂的信息容量、強化規范,信息傳遞更快捷、直觀,更富有感染力。
7.1 板書設計
非金屬元素的提取(見表1)。
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問題線,方法線;與課件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給學生美的享受;為高效課堂更添風采。
8 鞏固拓寬與教師活動
在師生完成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以後,接著安排從海水中提取溴單質的實驗設計,進一步熟悉了化工工藝流程的設計的步驟和方法。完成學生能力的生成,並培養了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同時起到了檢測和反饋的功能;更加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其間,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不斷的製造矛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提出新的問題,承上啟下,過渡自然;教師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裝置的設計的歸納和小結中,突出了重點;最後,教師以「保護海洋,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和諧自然」結束了這節課,道出本節課的核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只有教學的各個環節的有效性,師生和諧,教與學的和諧,課堂和諧,才能很好的實現三維目標,提升學生能力,才有整個課堂的高效性。

Ⅳ 如何開展化學綜合實踐活動

若開展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看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話,那麼就要分小組然後學習才。

Ⅳ 化學教學有哪幾種課型

課堂教學的課型泛指課的類型或模型,是課堂教學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學結構和程序。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結構是課型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特定的課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學過程結構。

課型的分類因基點的選擇不同而區別。如果以教學任務作為課的分類基點,課可劃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統稱單一課。如果以教學內容的不同性質作為課的分類基點,課可劃分為自然科學課、人文科學課、思維科學課、藝術科學課等,每一類課型又可再分為若干個亞型。如果以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和 教學 方法 作為分類基點,課可劃分為講授課、討論課、自學輔導課、練習課、實踐或實習課、參觀或見習課等。

化學「新授課」教學模式

新授課是化學教學的主要課型,在整個化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化學新授課一般可分為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課、實驗基本操作課、實驗探究課、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課等課型,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採取相應的備課和授課方式,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主要採用小步子、快節奏,多反饋、勤矯正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特點,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新授課教學模式的整個流程為:引課——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合作交流展示——反饋拓展——檢測評價。

具體實施過程:

1、引課

老師創設學習情境,明確學習內容。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 經驗 ,或者某個特定事件,創設一定的情境,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從而引入新課。

2、明確目標

學生齊讀或默讀,展示目標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目的明確,學有方向,干有動力,追有目標。對一節內容的知識目標進行綜合歸納,讓學生進行總體感知。

3、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充分預習,完成導學案上預設的問題。

師: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確定學習目標以後,開始進行自主學習。每個學生都要隨時記錄好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獲、體會以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為下一步的小組交流做准備。自主學習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整合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方式有兩種,即學生在學案問題的引領下,自學教材或實驗探究,不準討論。自學教材的過程中,注意對教材內容的體會和感悟,劃出重點並進行必要的記憶或理解,同時用特殊符號標注出疑難問題,防止對照教材找學案問題答案的傾向。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注意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並根據現象分析實驗的原理, 總結 歸納得出實驗結論。在此基礎上,完成提綱中的問題(限時)。

4、合作交流展示

老師給學習小組分配展示任務,組長進行合理分工,在組內交流展示。展示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依據,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原則,使學生明確學什麼,如何學,並學會與他人分享,明白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思維擦出火花,讓個性得到張揚,煥發思維活力,學會如何取他人的觀點為我所用,激活學生挑戰的能力。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學中的問題,圍繞教師根據課題目標、重難點設計探究的問題,利用教師提供或學生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協同努力,嘗試解決問題。要充分利用教室黑板進行展示,多人參與,優生帶動,競爭力強。

教師的課堂資源意識要強,注重動態生成,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設置相對比較固定的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設一名組長,分別監督組員參與小組學習活動情況,並及時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與鼓勵。教師在設計探究的問題時,要有層次性和遞進性,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認知秩序。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通過討論解決問題,並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討論結束後,由各個小組來回答合作探究題目中的問題並提出自己的疑惑。

老師對此進行解難釋疑、精講點撥,也可以讓學生來進行解難釋疑。

5、反饋拓展

老師搜集學生學習過程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抄在黑板上或口頭描述,或者教師早已預設到的難題的學案,分發給各個學習小組。

學生各個小組討論交流後分別一一進行展示,在學生的補充、糾錯、質疑、拓展的基礎上,再加上教師的精心點撥、追問和真誠的評價使知識系統化。

此過程以教師主導為依據,充分體現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導」的功能。學生通過合作未能解決的問題、疑難提出來,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與講解,並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教師在講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回到傳統的講授式,遍地開花。要切實做到只講學生不會的、學生理解不全面的、學生容易犯錯誤的。需要著重強調的和學生容易犯錯誤的最好用例題或實際例子來突破,要多注重學法和解題方法的指導。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在講授的過程中要給學生思考迴旋的空間。

6、檢測評價(布置作業)

老師在知識網路完善後,根據本節內容設計難易適度的當堂檢測題。

學生利用約5-10分鍾的時間,學生獨立做答後,再採取小組互換的方式或 對子 組互判的形式當堂評價,從而生成學生自己的勞動成果。

一堂成功的新授課,應具備「新」、「趣」、「活」、「實」、的特點。

「新」,一是指知識內容是「新」的,通過學習後,學生應取得「新」的發展。二是指教師的 教育 教學觀念要新。新課改課堂教學要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在不斷「 反思 」中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盡可能給學習多一點思考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境界。

「趣」,問題導入時要引發學習興趣;講授新課時保持學習興趣;鞏固練習時能提高學習興趣。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要盡可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將它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

「活」主要是要求教學方法要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為了把學生教活,應積極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 思維訓練 ,關注學生參與的不同層面,即學生是在行為參與,或是情感參與,還是高層次的認知參與。教學活動中要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來,堅持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實」,它主要指兩方面,一是教學過程要充實,二是教學目標要落實。為了教學過程充實而有效地開展,首先要求教師要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其次是要合理地安排教學的順序。其三是要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學習中有親切感、真實感,體現出知識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其四是關注教學中是否做到三個「延伸」;即一是由傳授知識向傳導方法的「延伸」;二是由傳授知識向滲透情感的「延伸」;三是由傳授知識向發展智能的「延伸」,切實落實教學目標。最後要評價過程是否有效,關鍵一個因素是看教學目標是否實現,它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生的練習,檢測的效果來評定。

化學「復習課」教學模式

一、教學基本流程:「合作互補—知識梳理—鞏固拓展—總結反饋」

1.合作互補——小組討論,查漏補缺(5分鍾左右)

小組同學帶著學案或者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自主討論(建議提前批改,可增強學生討論的針對性),討論過程中教師可參與指導小組討論,自主討論完成後向教師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教師也可針對作業批

改過程中出現較多錯誤而學生未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

2.知識梳理——重點突出,綜合概括(18分鍾左右)

合作互補過程結束後,教師針對復習的內容進行綜合梳理,並在重點、難點知識中加以強調,將知識形成問題提出交給小組內同學交流、討論。

3.鞏固拓展——典例引導、變式訓練,(15分鍾左右)

教師根據復習內容重難點、預見性練習錯誤、批改過程的常見錯誤、討論過程中疑難題形成練習題,學生解題、小組討論,請小組推薦代表展示本小組的解題思路及存在的疑難問題,其他小組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使復習成果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如有必要,教師最後進行總結。展示過程中,教師體現學生要注意傾聽並及時作好記錄或進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識。解題時要注重查漏補缺和對題的拓展延伸、重新感悟,要避免搞成對照課本找答案的傾向。

選擇典型試題,進行解題方法指導。點撥的重點是回扣知識、點撥迷津、培養能力(特別是審題能力)。應進一步從復習的整體考慮,就某一個問題展開,以點帶面,從特性到共性,由表及裡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深化及規律的總結,還應注重 學習方法 、答題規范的指導。選題要有針對性,要注意變式訓練、多解多變、多題歸一。

4.總結反饋——當堂達標,反饋提升(7分鍾左右)

針對本節課復習目標,進行當堂測試。試題的命制原則是依據復習目標、針對復習內容,復習什麼就測試什麼,要注重基礎,突出重點和疑點。測試題的容量要適中,最好控制在5分鍾能夠完成,2分鍾評價反饋。也可採取小組內交換批閱,組內評價。舉手統計集中出錯的題目,學生自糾後將出錯的題目從讀題、審題、解題方法、解題思路、錯因分析等方面集體研討後展示。

二、復習課要能體現復習課的定位。復習課是有別於新授課的,無論是目標設定、內容的組織還是問題的設計都有別於新授課,應該是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比較系統的、比較全面的梳理,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深層次的融合,讓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連成線,形成面、織成網,提煉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和基本學科思想。

三、復習課要結合化學中考說明來進行復習。要深刻領會中考說明中的考點和要求,還要結合分析近幾年中考試題(尤其是我省中考真題)進行真題訓練,讓學生明白中考怎麼考,克服畏懼情緒。

四、在復習中,要充分運用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建構主義是當今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理論上的一面旗幟,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是知識的建構。學生並不是被動地接受來自教師的輸入,而是以自身原有的知識經驗為生長點,通過將其與已有的知識聯系,尋求新信息的意義而對其做出主動的建構,形成新知識,所以這就要求復習中做到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另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因社會性的相互作用而得以促進,所以復習中還一定要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和互助性,

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

如物質推斷專題復習課:物質推斷題是初中化學試題中的一種重要的,也是特有的題型。江西省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一直保留這種題型,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和推理能力,但這類題具有條件隱蔽、變化較多、關系復雜、思維難度大、綜合性強等特點,因而成為學生復習中的主要障礙點之一。

物質推斷專題復習要達到的目標:一是使學生平時掌握的是一些零散的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識,形成一個體系,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互相貫通,便於學生記憶和提煉,即將書越變越薄。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系統整理知識的能力。

物質推斷專題復習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第一,應抓住重點,初中涉及到的重點物質主要有「兩酸、兩鹼、四鹽、五單、八氧」。設計題目時應突出這些常見物質的性質和變化關系以及與人類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系。第二,就講課的模式來說,一般老師大多採用從物質推斷題的分類入手,一般將化學推斷題分成敘述型、表格型、框架型、流程型四類,一一進行分析,分別總結出不同的解題技巧,這樣的做法就存在一個缺點,那就是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學生需要根據不同的題型採用不同的解法,而事實上,無論是哪一類型,其解答思路都大同小異,所考內容都是常用知識。第三,可先在學案中先將初中階段常見物質的特徵和特性做一個歸納,便於學生記憶。然後將推斷題的解題思路整合,並學會找出解題突破口——「題眼」,再進行大膽猜想,順藤摸瓜,互相驗證,達到復雜題目簡單化。

如酸、鹼、鹽復習課:

教學內容分類:

1、常見酸、鹼、鹽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單項專題強化復習。

2、常見酸、鹼、鹽性質的對比教學和知識網路構建。

3、常見酸、鹼、鹽之間復分解反應的判斷及應用(如反應的判斷、離子的檢驗、離子的共存等)。

4、涉及常見酸、鹼、鹽知識多種題型的專題訓練(如物質制備型、物質推斷型、除雜型、鑒別型、探究型、計算型等)。

5、涉及常見酸、鹼、鹽知識的分類探究課、活動課(如對日常生活中乾燥劑、葯物的探究,趣味迷宮游戲等)。

Ⅵ 化學課程的基本組織形式有哪些

按不同的方法可以分為:
1、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
2、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3、基礎型課程、拓展性課程與研究型課程
4、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

Ⅶ 化學探究實驗教學設計主要有哪些具體方法

如何開展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利用化學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是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可以建構實驗教學新模式,不斷誘導學生建立新的目標,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並採取一定的輔助教學途徑,實現初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教學。並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這一實踐活動來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學習學生能力是最佳選擇。一、讓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唱主角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的感性認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性認識而忽視感性認識的錯誤做法。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尋找操作錯誤的原因,探索最合理的操作程序,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明白了知識的結論重要,獲取知識的過程、手段更重要。通過化學實驗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分析現象的能力,讓學生透過簡單現象發現內在的本質。若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的意識,協作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最新要求。通過化學實驗使學生能提高環保意識,節能降耗的意識。例如在實驗結束時,對實驗廢棄物(包括用剩的葯品,取葯品用的紙槽等)的處理,以及實驗室制氧氣後對催化劑的回收再利用,能讓學生懂得環保是每一個人的義務,節約是有理論依據的,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的科學作風,科學習慣。利用好化學實驗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素質,要使之落在實處。二、讓化學實驗貼近現實生活現行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有典型性,實驗現象也很吸引人,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由於課本中所列實驗用品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沒法在生活中得以親身體驗。所以學生往往把教師的演示實驗看成一次精彩的魔術表演,而學生只不過是一名觀眾。為了避免化學實驗脫離實際,使學生不僅喜歡看演示實驗,更喜歡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合適的物品自己設計方案自己親手做實驗。例如在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時,通過日常生活中人人離不開的食醋、食鹽、醬油的對比讓學生自己總結三者的區別後,再歸納物理性質包括的范圍;利用兩張廢紙,一張撕成碎片,另一張點燃,來推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利用廢電池的金屬外殼,水垢來製取氫氣和二氧化碳;到學校附近的化工廠考察化學變化在工業上的應用;到大自然中採集土壤樣品;利用植物來製取酸鹼指示劑;通過調節水樣的酸鹼度現象觀察牽牛花顏色的變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滅火比賽,教師製造出不同位置不同燃料的火災,讓學生自己尋找滅火的材料,設計滅火的方案,通過親身的體驗讓學生明白滅火的原理。同時也增強消防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從家中自製一些溶液互換後通過簡單的實驗推出溶液的名稱。指導學生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進行科技小發明,利用木炭的吸附製作凈水裝置。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學習的過程關鍵在於學習者認識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存在不足或者錯誤,然後在外界和內部的推動下形成完善和優化認知結構的意識,形成預期的認知目標,才能實現認知結構的轉變。教師作為重要的外界因素,其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當在化學實驗課堂上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幫助。通過滲透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進行指引。首先,問題導入設置問題情境;其次,建構概念創設判斷條件;再次,問題解決形成最近發展區,獲得獨立概念和結果;最後,歸納總結,通過獲得的新概念和原有認知結構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許多實例進行有意識的應用和嘗試。例如在進行下面的實驗時,就可以進行嘗試。在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導管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氧氣,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後,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後,引導學生思考3個問題:在介紹上面的問題後,繼續向同學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先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然後使用酒精燈進行加熱,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思考現象背後原因和規律。藉助於這種方法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由於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可以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變化,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四、讓化學實驗成為探究性課題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也是開發學生創造力的最好方法。選擇合適的實驗項目是關鍵,要求教師把握好尺度,所定實驗用品從生活中能找到、實驗操作簡易無危險、實驗目標比教材中要求略高、實驗方案要求多樣化、實驗內容融合相關學科,例如可以設置如下實驗項目:(1)證明自來水不是純凈物(2)驗證白酒中含有水(3)收集一瓶你卧室里的空氣樣品(4)收集一些利用水生植物製得的氧氣(5)測定蘋果、桔子的酸鹼度(7)證明紙中主要成分是碳元素、氫元素對教材中的實驗裝置進行改進,讓學生利用物理中學過的電學知識設計一套檢驗酸、鹼、鹽溶液導電性的裝置。讓學生利用實驗中破損儀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如飲料瓶、葯瓶、輸液管、廢筆桿等製作簡單的儀器。例如可製作簡易的啟普發生器,洗氣瓶,沖洗瓶,集氣瓶等儀器。化學實驗是化學科學認識的源泉,是訓練科學方法的有效途徑,是養成科學態度的必由之路。在素質教育全面的今天,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獨特的作用,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構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展示創造能力,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獲取真知,收獲樂趣。

Ⅷ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Ⅸ 化學新課程探究性實驗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什麼優點

助人為快樂之本,第一時間來幫TA[摘要] 高中化學新課程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實驗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的核心方式,是改善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化學實驗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動力。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 新課程;化學實驗;特點;探究性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不僅僅是理論的附屬物,更是這門學科的基礎和靈魂,玻意爾正是從實驗這個角度確立了化學,以及它在近代科學中的地位。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實驗的形式和功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它在與理論的交織中共同促進了人類的進步。在新的一輪課改中,作為化學教師,我們不應把實驗課當成是從屬於理論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當成與元素周期表、物質結構、氧化還原等方面的化學知識同樣重要的一個部分進行教學。我國著名的化學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說,「在化學教育中強調化學實驗,無論如何都不會過分;化學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化學最有效和收獲豐富的場所」。化學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主要途徑。但長期以來,在實驗課教學中普遍存在偏重實驗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忽視對實驗目的、原理的理解;強調按「本本」做實驗,忽視獨立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實驗教學與能力培養脫鉤,導致學生對實驗的最初興趣逐漸平淡,實驗的探究功能將會被淹沒。而高中化學新課程立足學生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目標體系。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加強了實驗的內容,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強調實驗的環保安全,最重要的是拓展了實驗功能,強調了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通過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掌握科學的一般過程與方法,是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面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化學教師應轉變實驗教學觀念,體現新課程化學實驗的改革特點,大力推行探究性實驗課的教學,使科學探究作為一種理念滲透到化學教學的方方面面,去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主動探究實驗的方法,深入探究實驗的原理,同時做好實驗探究教學的反思,以順利完成化學實驗教學,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價值。

一、新課程高中化學實驗的特點

隨著素質教育的整體推進,以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學科層面的有效實施和落實,廣東省2004年開始實行教材改革,高中化學採用人教版的標准實驗教科書。新教材由兩個必修模塊教材和六個選修模塊教材組成,所涉及的內容基本覆蓋了初等化學的所有領域。化學實驗改革是化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有關實驗及其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有了較大的進展,強調了實驗的重要性,選修模塊教材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的課程。對於化學實驗改革,不能就實驗談實驗,而應當將其置於整個化學甚至理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加以思考。下面讓我概括一下新教材化學實驗及其教學改革的一些新的理念。

(一)強調實驗的重要性,加強實驗的內容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科學規律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發現、探究和反復驗證形成的。化學研究主要用的是實驗方法,實驗是學習化學、體驗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所以,學化學也離不開實驗。掌握實驗方法以及完成化學實驗所必需的技能,是學好化學的關鍵。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實驗,有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等等,選修本還專門開設了《實驗化學》課程,以對實驗進行系統的學習。新教材的實驗教學內容淡化了演示實驗與分組實驗的區別,實驗的設計非常有趣味性,而且強調有條件的學校就讓學生人人動手做實驗。教學中,教師只要積極引導,就能實現人人動手的目標。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以及通過自製儀器和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等手段來動手多做實驗,這樣,既訓練了學生運用化學實驗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形成了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具有批評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較強的參與意識及實驗內在的魅力,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從而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

(二)實驗貼近生活、貼近社會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科學,化學知識廣泛深刻地滲透進個人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化學物質、化學現象、化學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成為新教材化學實驗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新教材中除編寫了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必學內容外,還編寫了能源、材料等的利用與人類進步的關系等閱讀材料,又如安排「家庭裝修如何選用材料」、「是否應該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等實踐活動。選修課專門開設了《化學與生活》的課程,從「關注營養平衡、促進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護生存環境」等四個方面來闡述了生活中與化學的密切聯系。《實驗化學》還安排了「污水處理、海帶提碘、飲料的研究」等非常有實際應用意義的實驗。這些都使學生初步了解能源、材料、營養物質等這些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與人類進步的關系,從中體會化學的作用和學習化學的重要性。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無處不化學;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清楚所學的知識能力用於做什麼和怎麼做;同時對化學的本質和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此,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於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經濟效益觀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強調實驗的安全環保作用

化學給人類的衣食住行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因此,新教材的實驗非常注意環保的問題。例如,教材從引言開始,就注意結合有關內容滲透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又如必修一第四章,結合SO2和NO2等性質的介紹,採用學習、實驗、科學探究、實踐活動、資料卡片、科學視野等相結合的方式,從大氣、水、土壤以及居室、食品等方面相對集中地介紹了環境污染及其防治問題,使學生了解化工生產等雖然可能會給環境造成污染,但最終防治污染還需運用化學原理和化學的方法。《化學與生活》專門開設了「保護生存環境」的章節,詳細講述了如何利用化學方法來改善大氣質量、污水處理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等。另外,新教材也刪掉舊教材中一些毒性較大的實驗,在設計實驗方案時,要求盡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質,盡量選擇污染少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在無法避免使用或者產生有害物質和污染的情況下,實驗方案中包括有效的保護和消害處理措施。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鼓勵進行微型化實驗,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用量,以使操作安全,污染減少,如《實驗化學》中的「氯氣的生成及其性質的微型實驗」,利用表面皿與玻璃片之間形成的一個相對密閉的小氣室,使生成的少量氯氣在密閉空間擴散,與各試劑液滴迅速反應,現象明顯,並可防氯氣泄漏。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綠色化學的觀念,強化實驗安全意識,不僅利於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同時有利於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養成。

(四)拓展實驗功能,強調科學探究實驗的作用,展現創新能力

以前教材驗證性實驗過多,探究性實驗偏少,二者比例關系失衡,導致各自的作用的發揮受到限制,新教材改變了驗證性實驗「照方抓葯」式的設計,倡導結合所學知識對「驗證性實驗」進行探究。由此安排了大量的科學探究實驗,著重學習和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將實驗技能的訓練與培養,置於實驗探究活動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實驗探究活動上,啟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實驗和化學原理的學習結合起來,重視預習、實驗、完成實驗報告三個環節,勤於思索,勇於實踐,有條不紊地進行探究。訓練學生能對實驗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能運用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學變化的規律。在積極、主動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形成化學實驗技能,使實驗技能的訓練成為實驗探究活動的結果之一。化學實驗功能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究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真正地體現了實驗探究的艱辛,學生才能對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過程和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以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化學新教材強調實驗的重要性,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在實驗的形式上體現了課改的理念,反映現代實驗教學改革的特點,如介紹現代實驗技術,安排相當數量的應用型實驗、研究性實驗和微型實驗,體現了它的時代性和探究性,還有就是教科書以多種形式強調實驗安全,又體現了它的安全性。新教材這些特點帶給我們不同於以往的教學方法,化學實驗是進行化學學科探究性教學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實驗課教學,以有效實現新課程目標,探究性實驗課教學已成為當前化學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特徵與含義

「探究」即探索(觀察)和研究(思維加工),這兩個要素與運用(遷移)一起,構成探究教學的基本模式:按照探索——研究——運用的程序安排教學。讓學生在探索情境中觀察事物,在研究過程中進行思維加工,在實際運用中發生知識遷移。

Ⅹ 如何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將來參加工作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准備。鑒於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特點,要想提高初中化學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打造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下面本人根據兩年多來在初中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談一談對構建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高效課堂一點粗淺的認識,僅供參考。
一、教師要明確高效課堂的概念以及對其有一個准確的認識
(一)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二)「高效課堂」屬於「有效課堂」的范疇。「有效課堂」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第一境界,而更高層次的追求應該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更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說,「高效課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維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二、教師要掌握一些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勢利導,引導並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因此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不能靈活地理論聯系實際,原有的興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採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葯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知識將直接關繫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為此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分化難點。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製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煉鐵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一氧化碳,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紅色氧化鐵完全變為黑色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一氧化碳。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氣—燈—燈—氣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准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再造想像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葯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微型實驗活動和將教材中的個別演示實驗改成家庭小實驗。例如學習了著火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除引導學生做實驗外,在教學中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打造高效課堂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初中化學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鍾課堂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學生能輕松接受,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有極其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外,還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准確、畫龍點睛地講,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有些問題能學生自己解決或小組合作解決和自我展示的,教師只糾正和點評就可以了。
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路,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讓學生由感知知識走向動手實驗
化學教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講實驗不如給學生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三種方法掌握知識的效果是逐漸遞升的,講實驗和演示實驗只是學生的一種感知,只運用了學生的眼和腦,而動手實驗則是一種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它能讓學生體會知識獲得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就會體會到由「提出問題」、「建立假設」、「進行實驗」、「獲得結論」、「交流評價」的全部過程。這樣學生的眼、手、腦、心等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參與了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掌握的知識也就非常牢固。合作探究是學生掌握知識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實驗並不會都能成功,那麼失敗時分析失敗的原因也就是發現新問題,發現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書本上的知識就會在實驗中得到擴展,得到升華。現在的化學試題中往往設計一些問題實驗探究題,這也是學生的一個弱項,把分組實驗搬進課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應試技巧,避免在考試中失分,達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動手實驗既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實驗知識和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也能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問題,進而引出書本上沒有但在試題中常見的化學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解決,既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達到知識在實驗中升華的效果。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由於學生學習化學的程度參差不齊,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更要多加關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知識傳授嚴謹的同時,更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給他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融洽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氛圍。
總之,高效課堂是當今教育的主流,也是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和深化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它的開展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

閱讀全文

與化學課堂活動形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