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苯環碳上的氫被醛基取代後其碳的化學位移如何改變
有一個碳化學位移經驗估算公式:
苯環碳
不論是單取代苯環碳,還是多取代苯環碳,只要遵循3.2.3經驗計算公式通用原則選取參數和計算都是明白無誤的和容易的。
δC(i)=128.5+△δC(1-,o-,m-,p-)ppm3.23
苯環碳的δ值為128.5ppm。苯氫被其它基團取代後,δ值變化最大的是C-1,次之是鄰、對位,它的增量來自於取代基的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改變最小的是間位碳,它的增量主要是共軛效應。
1)C-1δ變化規律:
(1)C-1的δC值與取代基電負性值近似於線性關系。電負性越大,C-1上電子被轉移越多,δC越大。多數取代基使C-1信號移向低場,只有少數取代基,如I、Br、CN、CF3等才使C-1移向高場。
(2)甲基對飽和烷基a氫和苯環鄰位氫有微弱的推電子效應,表現在氫譜中,這些氫信號稍微高場位移。但甲基對a碳和b碳都是去屏蔽效應。這是碳譜與氫譜的顯著區別點之一。同樣烷基取代,苯環烷基a位碳上甲基越多,C-1的δ值越大:
苯上取代基HCH3CH2CH3CH(CH3)2C(CH3)3
△δC(ppm)0+9.3+15.7+20.2+22.4
醛基-CHO,對苯環C-1,取代基-鄰位碳C-o,間位碳C-m,對位碳C-p的化學位移δ值的影響是:
9.0,1.2,1.2,6.0,
從而苯基醛的C-1,C-o,C-m,C-p的大概化學位移值估計是:
δC(1)=128.5+9.0=137.5 ppm,
δC(2)=128.5+ 1.2=139.7 ppm=δC(6),
δC(3)=128.5+ 1.2=139.7 ppm=δC(5),
δC(4)=128.5+ 6.0=134.5 ppm。
B. 硝基苯跟苯比較,其碳譜的化學位移會向何處移動,為什麼
直接相連的碳與對位碳譜化學位移,向低場方向移動(譜圖上即向左移動),化學位移變大,間位化學位移變化不大,鄰位反常。由於硝基的電子誘導效應與共軛效應均是吸電子效應,導致與其相連的C與鄰對位C電子雲密度下降,屏蔽效應減弱。
硝基是吸電子基團,強吸電子誘導效應和吸電子的共軛效應令與其相連的1-C電子雲更偏向硝基導致屏蔽效應變弱,向低場方向移動,化學位移變大;吸電子效應導致鄰對位屏蔽效應減弱,間位幾乎不受影響;但是鄰位碳還受到取代基的磁各向異性的影響,因而碳譜表現反常。
實驗數值:
苯(13CNMR):128.36 ppm
硝基苯(13CNMR):與苯環直接相連的1-C:148.30 ppm
鄰位2、6-C:123.46 ppm
間位3、5-C:129.43 ppm
對位4-C:134.71 ppm
C. 我的化學位移怎麼負了
共軛效應的向低場移動(如苯環上的H向低場移動)。如果你是大學生,有空去幫師兄師姐做做實驗你就會很了解,三鍵的鍵方向的向高產移動化學位移是核磁共振中的一種術語:有吸電子基團的向低場移動(因為屏蔽作用減少,比如苯環的上方空間(不是苯環上)的H向高產移動。外因,弛豫所需的外磁場強度可以不用很高),具體是用數字來進行表達(相對的,溫度(低溫的時候有的單峰肯能會列分成雙峰,注意分類,別弄混淆,雙建上方的H向高產移動;還有就是各向異構引起的,通常使用四甲基硅烷作為基準)。影響因素可以表示為內因,核磁共振是化合物結構解析的常用手段。這些有機化學的課本上都有:溶劑,是化學環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號位置的變化
D. 核磁化學位移為什麼出現負值
核磁的化學位移體現了原子核外的電子雲密度,並人為規定了TMS(四甲基硅烷)的化學位移為0。
如果有化合物的某個原子核外電子雲密度比TMS更高,那麼它的信號就出現在更高場,也就是負值。
(如果你的化合物確定不會出現負值的話檢查一下溶劑峰定位定對了沒有)
E. 關於核磁共振碳譜烯烴化學位移的問題
主要還是電子效應,吸電子和給電子影響是不一樣的,吸電子取代基移向低場
F. 在核磁共振氫譜中有負峰出現
第一個三組,第二個2組。要看h所處的環境,第一個h有三種存在形式,-ch3,=ch2,-=ch,第二個只有2種,-ch3,-=ch。核磁共振氫譜在高中化學中是比較簡單的,不需要深入了解。希望能夠採納,謝謝!
G. DMSO中碳譜羧基的位移
氫譜上DMSO,化學位移在2.50ppm,為5重峰,碳譜上,化學位移在39.5,為7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