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如何記住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如何記住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發布時間:2022-09-12 04:27:16

Ⅰ 學霸們是怎麼記憶下各種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

高中階段常見物質物理性質歸納 常見物質的物理性質歸納(適用於高中階段) 1.顏色的規律 (1)常見物質顏色 ① 以紅色為基色的物質 紅色:難溶於水的Cu,Cu2O,Fe2O3,HgO等. 鹼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試紙遇到較強酸時及品紅溶液. 橙紅色:濃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紅色:Fe(OH)3固體、Fe(OH)3水溶膠體等. ② 以黃色為基色的物質 黃色:難溶於水的金、碘化銀、磷酸銀、硫磺、黃鐵礦、黃銅礦(CuFeS2)等. 溶於水的FeCl3、甲基橙在鹼液中、鈉離子焰色及TNT等. 淺黃色:溴化銀、碳醱銀、硫沉澱、硫在CS2中的溶液,還有黃磷、Na2O2、氟氣. 棕黃色:銅在氯氣中燃燒生成CuCl2的煙. ③ 以棕或褐色為基色的物質 碘水淺棕色、碘酒棕褐色、鐵在氯氣中燃燒生成FeCl3的煙等 ④ 以藍色為基色的物質 藍色:新制Cu(OH)2固體、膽礬、硝酸銅、溶液中澱粉與碘變藍、石蕊試液鹼變藍、pH試紙與弱鹼變藍等. 淺藍色:臭氧、液氧等 藍色火焰:硫、硫化氫、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氫氣火焰(藍色易受干擾). ⑤ 以綠色為色的物質 淺綠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綠色:濃CuCl2溶液、pH試紙在約pH=8時的顏色. 深黑綠色:K2MnO4. 黃綠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 以紫色為基色的物質 KMnO4為深紫色、其溶液為紅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氣、中性pH試紙的顏色、K+離子的焰色等. ⑦ 以黑色為基色的物質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煙怠、氧化 銅、四氧化三鐵、硫化亞銅(Cu2S)、硫化鉛、硫化汞、硫化銀、硫化亞鐵、氧化銀(Ag2O). 淺黑色:鐵粉. 棕黑色:二氧化錳. ⑧ 白色物質 ★ 無色晶體的粉末或煙塵; ★ 與水強烈反應的P2O5; ★ 難溶於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 難溶於水的但易溶於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 微溶於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 與水反應的氧化物:完全反應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應的:MgO. ⑨ 灰色物質 石墨灰色鱗片狀、砷、硒(有時灰紅色)、鍺等. (2)離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體的顏色 ① 水合離子帶色的: Fe2+:淺綠色; Cu2+:藍色; Fe3+:淺紫色 呈黃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紅色; :苯酚與FeCl3的反應開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離子(包括含氧酸根)無色. 運用上述規律便於記憶溶液或結晶水合物的顏色. (3)主族金屬單質顏色的特殊性 ⅠA,ⅡA,ⅣA,ⅤA的金屬大多數是銀白色. 銫:帶微黃色 鋇:帶微黃色 鉛:帶藍白色 鉍:帶微紅色 (4)其他金屬單質的顏色 銅呈紫紅色(或紅),金為黃色,其他金屬多為銀白色,少數為灰白色(如鍺). (5)非金屬單質的顏色 鹵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異形體(金鋼石)外,均有色. 2.物質氣味的規律(常見氣體、揮發物氣味) ① 沒有氣味的氣體:H2,O2,N2,CO2,CO,稀有氣體,甲烷,乙炔. ② 有刺激性氣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濃液)、乙醛(液). ③ 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氣體和揮發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2 高中階段常見物質物理性質歸納 ④ 稀有氣味:C2H2. ⑤ 臭雞蛋味:H2S. ⑥ 特殊氣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 特殊氣味:乙醇(液)、低級酯. ⑧ 芳香(果香)氣味:低級酯(液). ⑨ 特殊難聞氣味:不純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點、沸點的規律 晶體純物質有固定熔點;不純物質凝固點與成分有關(凝固點不固定). 非晶體物質,如玻璃、水泥、石蠟、塑料等,受熱變軟,漸變流動性(軟化過程)直至液體,沒有熔點. 沸點指液體飽和蒸氣壓與外界壓強相同時的溫度,外壓力為標准壓(1.01×105Pa)時,稱正常沸點.外界壓強越低,沸點也越低,因此減壓可降低沸點.沸點時呈氣、液平衡狀態. (1)由周期表看主族單質的熔、沸點 同一主族單質的熔點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屬熔點漸低;而非金屬單質熔點、沸點漸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點越低,與金屬族相似.還有ⅢA族的鎵熔點比銦、鉈低,ⅣA族的錫熔點比鉛低. (2)同周期中的幾個區域的熔點規律 ① 高熔點單質 C,Si,B三角形小區域,因其為原子晶體,熔點高.金剛石和石墨的熔點最高大於3550℃,金屬元素的高熔點區在過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點為鎢(3410℃). ② 低熔點單質 非金屬低熔點單質集中於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氫氣.其中稀有氣體熔、沸點均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點(-272.2℃,26×105Pa)、沸點(268.9℃)最低. 金屬的低熔點區有兩處: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點是Hg(-38.87℃),近常溫呈液態的鎵(29.78℃)銫(28.4℃),體溫即能使其熔化. (3)從晶體類型看熔、沸點規律 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於離子晶體,又高於分子晶體.金屬單質和合金屬於金屬晶體,其中熔、沸點高的比例數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體中成鍵元素之間共價鍵越短的鍵能越大,則熔點越高.判斷時可由原子半徑推導出鍵長、鍵能再比較.如熔點: 金剛石>碳化硅>晶體硅 分子晶體由分子間作用力而定,其判斷思路是: ① 結構性質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大,范德華力大,則熔、沸點也相應高.如烴的同系物、鹵素單質、稀有氣體等. ② 相對分子質量相同,化學式也相同的物質(同分異構體),一般烴中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烴的衍生物中醇的沸點高於醚;羧酸沸點高於酯;油脂中不飽和程度越大,則熔點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溫時為液體,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態. 上述情況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對分子質量小而沸點高的三種氣態氫化物:NH3,H2O,HF比同族絕大多數氣態氫化物的沸點高得多(主要因為有氫鍵). (4)某些物質熔沸點高、低的規律性 ①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屬熔點.如 LiNaI. 4.物質溶解性規律 (1)氣體的溶解性 ① 常溫極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氣)] HCl(1:500) 還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爾馬林). ② 常溫溶於水的 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③ 微溶於水的 O2,O3,C2H2等 ④ 難溶於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2)液體的溶解性 ① 易溶於水或與水互溶的 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② 微溶於水的 如:乙酸乙酯等用為香精的低級酯. ③ 難溶於水的 如:液態烴、醚和鹵代烴. (3)固體的水溶性(無機物略) 有機物中羥基和羧基具有親水性,烴基具有憎水性,烴基越大,則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於有機溶劑中.如:甲酸、乙酸與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過少反而不溶於水而溶於CCl4,汽油等有機溶劑.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於苯. (4)從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鹵素的有機溶劑 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於CS2 (6)常見水溶性很大的無機物 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溫超過100g(AgNO3超過200g).KNO3在20℃溶解度為31.6g,在100℃溶解度為246g.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甚少的物質常見的只有NaCl. (7)難溶於水和一般溶劑的物質 ① 原子晶體(與溶劑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於熔化的鐵. ② 有機高分子:纖維素僅溶於冷濃H2SO4、銅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後的溶液中,已熱固化的酚醛樹脂不溶於水或一般溶劑. 5.常見的有毒物質 (1)劇毒物質 白磷、偏磷酸、氰化氫(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 CO(與血紅蛋白結合),Cl2,Br2(氣),F2(氣),HF,氫氟酸等. (2)毒性物質 NO(與血紅蛋白結合),NO2,CH3OH,H2S. 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鉻酸鹽、汞鹽、可溶性鋇鹽、可溶性鉛鹽、可溶性銅鹽等. 這些物質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質變性,其中常見的無機鹽如:HgCl2,BaCl2,Pb(CHCOO)2;銅鹽也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但毒性較小,此外鈹化合物也有相當的毒性. 欽酒過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氣毒性嚴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製品(含增塑劑)不宜盛放食品等.

Ⅱ 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

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

說課稿是為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下面請看我帶來的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歡迎閱讀!

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 (一)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了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三、預學設計

在預習的基礎上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1)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2)預習"聯想與啟示",試著對實驗現象進行解釋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物質的過程。那麼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麼差異呢?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到又一個新的問題: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像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思考 假設:我想:原子是一個實心球。原子象一個乒乓球。 原子象一個氣球。原子是一個空心球。

創設問題情境 激發學生對原子結構的求知慾講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個沒有內部結構的圓球。但是,經過20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們不但打開了原子的大門,而且發現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復雜,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經發現了很多種,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類對原子內部結構的認識是一部壯麗的史詩——1897年湯姆生發現電子,說明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核。結合聯想和啟示,播放α粒子轟擊金箔的動畫。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象進行解釋嗎?

交流討論:大多數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說明金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α粒子一穿而過。一小部分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線,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粒子存在。有極少部分粒子反彈回去,說明運動中遇到了堅硬的不可穿透的質點,這說明原子中有一個很小的核,因為核很小,所以只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去。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提問:金屬是否帶電? 構成金屬的原子是否帶電? 為什麼原子不帶電呢?

思考回答 閱讀:P67—P68及拓展視野 多媒體演示:原子內部結構

交流討論: 原子的結構結論: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利用模型學習物質結構總結:

盤點收獲回憶、總結、發言形成原子的結構練習: 看屏幕,做練習 學以致用

五、反思 本節內容比較抽象,為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原子的構成,我主要採用了:閱讀前人的實驗現象——發現問題——分析——提出假設——驗證的方法,通過課堂的表現來看,這種方法還是可行的。學生的積極性較高,並且大多數學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設。但也看出部分學生探究意識還不夠,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 (二)

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新課標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的第一課時。我打算從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三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任務。

一、說我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像演員,而學生只是觀眾現象。那麼,在今天的新課標下師生角色還能是這樣嗎?不!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做演員,教師做導演;應該讓學生去表演、去體驗、去收獲;應該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該不僅僅關注的是自己如何講好,而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學生演好!為此,我認為我們教師必須准確把握兩點:一是相關的教學內容,即學生要演什麼;二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即學生能演什麼。三是具體的教法和學法,即學生該怎麼演。

對於本課時來說,學生到底要演什麼?我認為依據有兩個,一是課程標准:課標明確指出,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或通過實驗探究來了解金屬的主要性質,即構建清晰的金屬觀;二是本節教材在模塊中的功能價值:金屬的化學性質差異在必修2構建元素周期律和選修4學習電化學時將得到應用與拓展;而選修6的學習將繼續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由此我將著重突出三點:一是突出歸納金屬鈉的性質;二是突出發現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共性和差異,構建出金屬化學性質的認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這三點均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其中第三點還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對於本課時來說,學生能演什麼呢?我認為初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代表物鐵性質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還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並剛剛學習了分類觀和氧化還原觀。這些都是學生能夠表演的基礎。尤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有著連老師都無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所以我認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全能夠自主通過簡單的實驗探究歸納出金屬鈉的性質,自主發現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共性和差異,自主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我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將基於奧蘇泊爾的同化理論來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即用鐵的認知模型同化建構出鈉的認知模型,用金屬的物理性質認知模型去同化建構金屬的化學性質認知模型,並讓學生在合作和實驗探究的氛圍中去進行學習。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課前:先將學生分組,學生人人參與,自主分工,使每個學生都能發現和使用自己的潛能。同時下發學案,指導學生復習回顧,明確目標。減少知識差距,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演好。

課中:通過兩次使用預測、驗證、總結這種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來同化構建鈉的認知模型、同化構建金屬的化學性質認知模型以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根據學生的獵奇心理,播放一段關於鈦有超強形狀記憶性的視頻,從而迅速地把學生帶入新課中、進入金屬的世界。

其次,進入匯報預測環節:由學生匯報學案中的三個問題。

1.收集觀察身邊的金屬材料並總結出金屬物理性質的共性與差異性,引導學生構建出金屬物理性質的認知模型,為同化構建金屬化學性質認知模型做好了鋪墊;

2.用氧化還原觀分析鐵與氧氣、酸、鹽的反應,引導用新視角看待老問題,發現它們的氧化還原本質,使認識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飾,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同時引導學生預測出鈉的化學性質,並對預測質疑,激發學生實驗驗證的好奇心。

接著,進入實驗驗證環節。考慮到鈉的性質很活潑,我打算增加演示鈉與鹽酸反應的實驗。通過控制鈉塊的大小和鹽酸的濃度,使實驗產生輕微的爆炸現象,以此驗證預測,又提醒學生注意實驗安全。

而後,學生按照學案中的實驗指導依次完成鈉的切割、燃燒、與水、與硫酸銅的反應四個實驗,並記錄現象,匯報結論。匯報中引導學生得出鈉能與氧氣反應,但不同條件產物不同。而鈉與水反應的現象不易觀察全面,但這卻正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決定讓學生做兩次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第一次不作過多指導,讓學生在匯報時自己發現觀察的不全面,再鼓勵學生重做實驗,多角度全面觀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失誤不是失敗,只有停止思考和觀察才是失敗。所以我認為在難點的突破上走彎路勝過抄近路,放手讓學生經歷困惑,苦惱,去收獲驚喜與領悟,讓學生樂在其中。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這種科學探究之樂是建立在苦苦追尋基礎之上的。有利於他們科學素養的提高。接著,再增加鈉與硫酸銅的反應,讓反應結果推翻學生在初中所學的簡單的金屬置換觀,這又有利於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最後,進入總結提升環節。

一是通過學生所發現的對與錯,總結得出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形成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

二是通過學生所同化建構出的認知模型,總結得出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基本思想,實現化學學科內在知識的拓展。

三是通過學生所歸納出金屬的化學性質,總結得出金屬的還原性本質,以及還原性強弱的差異。

至此教學重點任務得以完成。而有關金屬的其他知識以及學生由鋁的燃燒實驗現象所引發的對金屬氧化膜形成速度和緻密性差異的思考,將於下節課探究完成。

課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去猜想、查證,把教學延伸到課後,並輔以適量的課堂反饋,及時發現問題,檢驗教學效果。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這節課的教學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我有如下教學反思:

1.充分採用奧蘇泊爾的同化理論,使學生由一種舊知識同化構建出另一種新知識,可以實現化學學科知識的不斷拓展;

2.充分採用自主實驗探究,可以實現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以及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的不斷提高;

3.充分採用群體合作學習,可以實現學生積極地自我認同並欣賞他人的不斷形成。

各位評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正是這啟發了我的設計感悟,即教師巧導演,學生樂表演,教師喜贊賞,學生樂思考。我真誠地期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滿心喜樂的氛圍中學習,能夠在探究創新中成長。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請多指教。

謝謝大家!

高中化學5分鍾說課稿 (三)

一、教材分析

1.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介紹金屬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本節課的知識是鐵的化學性質知識的延伸和發展。教材從鐵在地殼中含量僅次於氧、硅和鋁為引入,以及在介紹鐵的氧化物時,列舉了氧化鐵作為塗料在生活中的常見應用,說明了研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意義與價值。在介紹鐵的氧化物、鐵鹽和亞鐵鹽性質時,以實驗探究為手段,重點介紹了Fe(OH)2的、Fe2+的還原性與Fe3+的氧化性。

2.教材內容編排注意與第一、二章知識的銜接。

本節課教材內容突出了課程標准中要求的鐵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質,並且注意與已學知識的聯系與銜接,引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並逐步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網路:

(1)與"物質分類"知識的銜接。本節對鈉、鋁、鐵、銅四種重要金屬的化合物的性質按氧化物、氫氧化物和相應鹽的順序編寫。同類化合物的性質有許多相似性,這樣編排便於從一類化合物的性質中找出共性,形成規律性的知識,有利於對同類其他化合物的認識和推斷。例如:鹼性氧化物與酸反應,鹼與酸反應,這些通性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筆帶過,沒有安排相應實驗來介紹。

(2)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離子反應代表了反應的實質,教材"學與問"欄目中要求學生根據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性鹼,寫出它們與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與酸的反應、鐵鹽和亞鐵鹽性質均以離子方程式書寫,充分體現了與"離子反應"知識的銜接。

(3)與"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銜接。Fe3+與Fe2+相互轉化的實質就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本節課一個重點內容。教材以實驗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強還原劑、Fe2+遇到強氧化劑的變化,正是利用化合價變化來對反應類型進行判斷。

3.通過對實驗探究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

教材介紹Fe(OH)2的制備與性質、Fe3+離子檢驗、Fe2+與Fe3+相互轉化等知識的介紹,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現象背後所反映的物質性質。做好幾個教材安排的幾個實驗,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與分析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物理性質。

(2)初步掌握鐵的氧化物和鐵的氫氧化物的化學性質,通過對灰綠色沉澱成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2價鐵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質。

(3)知道溶液中Fe3+的檢驗方法。

(4)知道Fe3+與Fe2+之間能夠相互轉化,能從氧化還原的角度分析轉化發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初步學會從物質分類和氧化還原的角度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

(2)通過對鐵的化合物氧化還原性的預測,初步學會用氧化還原反應理論研究物質氧化還原性。

(3)通過對鐵的化合物實驗演示與探究活動,初步學會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化學性質的思路和方法。

(4)通過對"氫氧化亞鐵"制備實驗條件的思考與交流,初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品質。

(2)體驗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的銜接和運用,逐步培養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策略

1.運用分類的方法,根據物質所屬類別(金屬氧化物、鹼、鹽)預測物質性質

2.整合實驗過程,設計問題情景進行引導、啟發式教學

本節課安排了3個實驗,氫氧化鐵與氫氧化亞鐵的制備、Fe3+離子的檢驗以及Fe3+與Fe2+的轉化。相對而言本節課實驗的內容較多,而不管是Fe(OH)2的性質或是Fe2+與Fe3+的轉化,均涉及到+2鐵元素的還原性這一特點,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為此,筆者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對把"Fe(OH)2的制備與性質實驗"、"Fe3+離子的檢驗"和"Fe2+與Fe3+的轉化"三個實驗進行整合,同時設計了幾個問題情景,以起到優化課堂效率,形成知識系統的作用。同時,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與思考,發揮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閱讀課文關於鐵的氧化物的介紹,利用分類法歸納FeO、Fe2O3、Fe3O4的性質,填寫以下表格:

【學生實驗1】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的制備與Fe3+離子檢驗(整合實驗)

實驗步驟:

①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燒杯加入鐵釘與稀硫酸反應得到,並保持Fe與H2OS4反應不斷進行,()放在公共葯品台上,學生自行取用)。

②先往兩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動作要迅速),觀察與記錄現象。再往兩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和KSCN溶液,觀察與記錄現象。

【問題情景1】閱讀課文,結合實驗現象,思考與討論: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據什麼現象檢驗溶液中Fe3+的存在?Fe2+離子遇到KSCN會產生相同的現象嗎?

2.FeSO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時間後,再次觀察溶液的顏色,出現了什麼變化?該變化說明了什麼?由此你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3.Fe(OH)2沉澱是什麼顏色?為什麼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後生成的沉澱會出現顏色變化?

【師生小結】

1.含Fe3+的溶液遇KSCN溶液變紅,Fe2+離子沒有此現象,利用這一反應可以檢驗Fe3+的存在。

2.含Fe2+離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時間後,與KSCN溶液會出現紅色,證明生成了Fe3+,由此說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氣中的O2氧化為Fe3+.

3.Fe(OH)2為白色絮狀沉澱,但在空氣中因被氧氣氧化會而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的Fe(OH)3沉澱。

【問題情景2】

1.從Fe2+被O2氧化為Fe3+,體現了Fe2+的什麼性質?除了O2,還有哪些物質可以氧化Fe2+?

2.若要實現從Fe3+轉為Fe2+的變化,需要加入什麼物質?

【學生實驗2】Fe2+與Fe3+的轉化,按照教材P61科學探究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實驗現象。

【問題情景3】結合實驗探究的現象,思考與討論:

1.Fe3+與鐵粉充分反應後的產物是什麼?如何證明?

2.回憶前面有關Fe2+的實驗,為什麼用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並保持鐵過量?

3.實驗中如何判斷Fe3+已充分反應?反應不充分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師生小結】

1.以鐵粉為還原劑,可以將Fe3+還原為Fe2+,此時溶液與KSCN不變紅,說明溶液中已無Fe3+離子。加入氯水後溶液重新變紅,說明前面反應的產物是Fe2+,遇到氯水後重新被氧化為Fe3+.

2.Fe與稀硫酸制備FeSO4溶液,並保持鐵過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氣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振盪試管,一段時間後仍有鐵粉過量,說明溶液中已無Fe3+(已充分反應)。若反應不充分,滴加KSCN後溶液會出現紅色,不能證明Fe3+已被鐵粉還原。

【問題情景3】學生課後思考與討論

通過學習我們指導,Fe2+離子和Fe(OH)2中+2價的鐵均易被氧化。根據所學的知識,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時,如何通過實驗條件的控制,制備較純凈的Fe(OH)2白色沉澱?

;

Ⅲ 歸納金屬有哪些化學性質舉例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一、
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Mg+O2=點燃=
2MgO
Al+3O2
=2Al2O3
2Cu+O2
=點燃=
2CuO
Fe+2O2
=點燃=
Fe3O4
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
金屬的活動性:
Mg>Al>Fe,Cu>Au
2、金屬與酸的反應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屬+酸→金屬化合物+氫氣
金屬的活動性:
Mg>Zn>Fe>Cu
置換反應:A+BC→AC+B
3、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
金屬+金屬化合物→新金屬化合物+新金屬
2Al+3CuSO4=Al(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金屬的活動性:Al>Cu>Ag

Ⅳ 初中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

1. 鎂
(1)現象:
①在常溫條件下,打磨過的鎂帶露置在空氣中,表面逐漸變暗,生成白色固體。
②在點燃條件下,鎂帶能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2. 鋁
(1)現象:
①在常溫條件下,鋁與空氣中的O2發生反應,表面變暗,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
②在點燃的條件下,鋁在O2中能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固體。

Ⅳ 初三化學 金屬的化學性質 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於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於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性順序表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簡單判斷。
重點、難點:1、從實驗出發得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2、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判斷反應能否發生。
教學方法:實驗發現、討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金屬的用途不僅與物理性質有關,還與化學性質有關。
學生閱讀:書P9
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能反應,以鎂、鋁為代表。
……

Ⅵ 驗證金屬化學性質的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要全面的)還有驗證酸和鹼的化學性質的實驗步驟

實驗名稱用實驗證明鐵、銅、鋁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實驗目的根據鐵釘是否與硫酸銅、硫酸鋁溶液反應證明鐵、銅、鋁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實驗器材、葯品試管(Ф15mm×150mm)、鐵釘(潔凈無銹)、鑷子、硫酸銅溶液(裝於細口瓶中)、硫酸鋁溶液(裝於細口瓶中)、試管刷,盛放廢棄物的大燒杯。

實驗步驟

現象、解釋、結論及反應方程式

1. 檢查儀器、葯品。

2. 將鐵釘分別小心放入兩支試管中。

3.在上述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鋁溶液各5mL。

4.觀察反應現象,向教師報告實驗結果並得出結論。

5. 清洗試管,整理復位。

①硫酸銅溶液中的鐵釘表面有暗紅色物質析出,硫酸鋁溶液中的鐵釘無變化。

② FeCuSO4===Cu Fe SO4

③它們的金屬活動順序是:
AI>Fe>Cu
實驗裝置圖
疑問討論

Ⅶ 金屬的化學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在初中階段要求掌握三個:

  1. 金屬能與氧氣反應

  2. 金屬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

  3. 金屬能與金屬化合物溶液(即鹽溶液)反應

Ⅷ 初三化學 金屬的化學性質 的重點和難點

《金屬和金屬材料》重要考點梳理考點1 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條件反應方程式現象 Mg常溫下(在空氣中)2Mg+O2 =2MgO銀白色鎂條在空氣中表面逐漸變暗,生成白色固體。點燃時(在空氣中或在氧氣中)點燃2Mg+O2 ======2MgO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Al常溫下(在空氣中)4Al+3O2 =2Al2O3銀白色的表面逐漸變暗,生成一層緻密的薄膜。點燃時(在氧氣中)點燃4Al+3O2 ====2Al2O3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體。 Fe常溫下,乾燥的空氣 常溫下,在潮濕的空氣中鐵與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共同作用下會生成暗紅色疏鬆的物質——鐵銹(Fe2O3·H2O)在氧氣中點燃點燃3Fe+2O2 ======Fe3O4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Cu常溫下,乾燥的空氣 加熱時△2Cu+O2 =====2CuO銅絲表面逐漸變為黑色在潮濕的空氣中2Cu+O2+CO2+H2O=Cu2(OH)2CO3銅表面生成一層綠色物質Au、Ag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反應「真金不怕火煉」。結論: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Mg、Al等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Fe、Cu等在常溫下幾乎不能單獨與氧氣反應,但在點燃或加熱的情況下可以發生反應;Au、Ag等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考點2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稀硫酸鎂劇烈反應,產生大量氣泡,溶液仍為無色,試管壁發熱,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並且產生淡藍色火焰。Mg+2HCl =MgCl2+H2 Mg+H2SO4=MgSO4+H2 鋅反應比較劇烈,產生大量氣泡,溶液仍為無色,試管壁發熱,生成的氣體能夠燃燒並且產生淡藍色火焰。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鐵反應緩慢,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生成氣體能夠燃燒並且產生淡藍色火焰。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銅不反應 結論:Mg、Zn、Fe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它們能置換出稀硫酸或稀鹽酸中的氫。 考點3 金屬與化合物溶液的反應實驗操作現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質量變化應用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覆蓋一層紫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淺綠色Fe+CuSO4= Cu+FeSO4金屬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少不能用鐵製品放硫酸銅溶液(或農葯波爾多液)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浸入溶液的鋁絲表面覆蓋一層紫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2Al+3CuSO4=Al2(SO4)3+3Cu金屬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少 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浸入溶液的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的物質,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Cu+2AgNO3=Cu(NO3)2+2Ag 金屬質量增加,溶液質量減少 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 結論:1.以上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Al>Fe>Cu>Ag2.活潑性強的金屬能把活潑性弱的金屬從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注意:1.此類反應一定在溶液中進行,不溶於水的化合物一般不與金屬反應。2. K、Ca、Na活動性非常強,但不能用它們置換化合物中的金屬,因為它們能同溶液中的水劇烈反應。考點4 金屬活動性順序 人們通過大量的實驗驗證得到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應用: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越強。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於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於前面的金屬能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K、Ca、Na除外)。考點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1)儀器:鐵架台(2個)、硬質玻璃管、單孔橡皮賽(2個)、酒精燈、試管、酒精噴燈、雙孔橡皮賽、導氣管。(2)葯品:氧化鐵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氣體(3)裝置圖: (4)步驟:①檢驗裝置的氣密性;②裝入葯品並固定;③向玻璃管內通入一氧化碳氣體;④給氧化鐵加熱;⑤停止加熱;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5)現象:紅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尾氣燃燒產生藍色火焰。 高溫 點燃 (6)化學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2CO+O2=====2CO2Ca(OH)2+CO2=CaCO3↓+H2O(7)注意事項:與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順序一樣,即先通入CO再加熱,實驗完畢,停止加熱,繼續通入CO至試管冷卻。(8)尾氣處理:因CO有毒,不能隨意排放在空氣中,處理的原則是將CO燃燒掉轉化為無毒的CO2或收集備用。考點6 金屬的銹蝕和保護1.鐵的銹蝕條件:有水和氧氣2.防銹的方法:保持乾燥;隔絕氧氣

Ⅸ 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

金屬是一種具有光澤(即對可見光強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導電、導熱等性質的物質。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一起來看看吧。

金屬的物理性質

1.金屬光澤:

(1)金屬都具有一定的金屬光澤,一般都呈銀白色,而少量金屬呈現特殊的顏色,如:金(Au)是黃色、銅(Cu)是紅色或紫紅色、鉛(Pb)是灰藍色、鋅(Zn)是青白色等;

(2)有些金屬處於粉末狀態時,就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如鐵(Fe)和銀(Ag)在通常情況下呈銀白色,但是粉末狀的銀粉或鐵粉都是呈黑色的,這主要是由於顆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銅的光澤,製作銅鏡;黃金飾品的光澤也是選擇的因素。

2.金屬的導電性和導熱性:

(1)金屬一般都是電和熱的良好導體。其中導電性的強弱次序:銀(Ag)>銅(Cu)>鋁(Al)

(2)主要用途:用作輸電線,炊具等

3.金屬的延展性:

(1)大多數的金屬有延性(抽絲)及展性(壓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數金屬的延展性很差,如錳(Mn)、鋅(Zn)等;

(2)典型用途:金屬可以被扎製成各種不同的形狀,金屬金打成金箔貼在器物上

4.金屬的密度:

(1)大多數金屬的密度都比較大,但有些金屬密度也比較小,如鈉(Na)、鉀(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屬──鋨,密度最小的金屬──鋰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屬鋁(Al)比較輕,工業上用來製造飛機等航天器

5.金屬的硬度:

(1)有些金屬比較硬,而有些金屬比較質軟,如鐵(Fe)、鋁(Al)、鎂(Mg)等都比較質軟;硬度最高的金屬是鉻(Cr);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屬的硬度大,製造刀具,鋼盔等。

6.金屬的熔點:

(1)有的金屬熔點比較高,有的金屬熔點比較低,熔點最低的金屬是汞(Hg);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W);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屬錫(Sn)的熔點比較低,用來焊接金屬

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氧氣反應

大多數金屬在一定條件下,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對應的金屬氧化物,也有少數金屬很難與氧氣發生化合反應。如:“真金不怕火煉”,就是指黃金很難與氧氣反應。

(1)金屬鎂與氧氣發生反應

實驗現象:在空氣中點燃鎂帶後,鎂帶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2Mg+O2點燃===2MgO

注意事項:在做點燃實驗之前,應先用砂紙將其打磨。

相關問題:某同學在做鎂帶燃燒實驗過程中,反應前稱得固體的質量為m1,完全燃燒後,稱得剩餘的固體殘留物的質量為m2,發現m1>m2,難道這個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恆定律?請你幫這位同學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參加反應的鎂帶質量與氧氣的質量總和等於生成物氧化鎂的質量,即反應後的固體剩餘物應該大於反應物的質量。由於在這個實驗中,會產生白煙,而此白煙就是氧化鎂粉末,容易擴散到空氣中,這部分的質量就散失了。因此就使反應後固體剩餘物的質量就減少了。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在稱量中,存在錯誤操作,如砝碼與被稱物放反等情況。

(2)金屬鐵與氧氣發生反應

反應現象:金屬鐵在空氣中是不能被點燃的,在純氧中,被引燃後能夠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的固體。

化學方程式:3Fe+2O2點燃===Fe3O4

注意事項:

①反應前在集氣瓶中留有少量的水或沙,以防高溫生成物濺落瓶底,使瓶底破裂。 ②將鐵絲繞成螺旋狀,有利於聚熱,同時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

③在鐵絲的一端綁上一段火柴,目的是為了預熱鐵絲,有利於鐵絲達到著火點

有關問題:某同學在做鐵絲在空氣中燃燒實驗中,沒有發現有火星四射的現象。請你幫助他一起來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問題。

分析:在實驗中沒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現象,就說明沒有真正的燃燒起來。因此我們應該從燃燒的三個條件開始考慮:第一,燃燒需要有可燃物。鐵絲是可燃物,但是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層氧化物,這樣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實驗失敗,所以,我們認為有可能在實驗前,該同學可能沒有充分的打磨鐵絲去除氧化膜;第二,燃燒需要有充足的氧氣。我們知道,在做鐵絲燃燒實驗中,對氧氣的濃度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達不到某某濃度,鐵絲就不能燃燒起來,因此,可能是氧氣的濃度不夠高;第三,燃燒時需要溫度要達到該物質的著火點以上。可能火柴預熱的溫度不夠,沒有使之達到鐵絲燃燒的著火點。

(3)金屬鋁與氧氣發生反應

反應現象:在空氣中,鋁條不能被點燃,在酒精燈上加熱後,失去金屬光澤;若改成鋁箔在氧氣中,則能被點燃。

△2AlO 化學方程式:4Al+3O2===23

注意事項:鋁表面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結構緻密的氧化物,形成保護膜。因此,我們在做鋁條性質實驗之前,務必要將其保護膜打磨去除。

(4)金屬銅與氧氣發生反應

反應現象:銅不能在空氣中或氧氣中點燃,在酒精燈上加熱後,在紅色的銅表面形成一層黑色的物質。

△2CuO 化學方程式:2Cu +O2===

2.金屬與水發生反應

大部分的金屬不能與水發生反應,但少量金屬能與水發生反應,如Na、K、Mg、Fe等。 ①在冷水中,金屬鈉、鉀等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如:2Na+2H2O==2NaOH+H2↑

②在熱水中,金屬鎂等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如:Mg+2H2O==Mg(OH)2+H2↑

③在高溫條件下,金屬鐵等能與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如:3Fe+4H2O==Fe3O4+4H2↑

3.金屬與酸發生反應

【提問】寫出鐵跟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注意強調鐵跟鹽酸反應後的生成物為+2價鐵的化合物。)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鉀(K)鈣(Ca)鈉(Na)鎂(Mg)鋁(Al)鋅(Zn)鐵(Fe)錫(Sn)鉛(Pb)[氫(H)]銅(Cu)汞(Hg)銀(Ag)鉑(Pt)金(Au)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H)前面的金屬,能與某些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而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

(2)排在越前面的金屬就越容易與酸反應,即在相同情況下,反應速率越大。

如: Fe+2HCl==FeCl2+H2↑;

實驗現象:鐵絲表面出現氣泡,鐵絲逐漸溶解,一段時間後,無色溶液變成淺綠色溶液。 其他反應:2Al+3H2SO4==Al2(SO4)3+3H2↑;Zn+H2SO4==ZnSO4+H2↑;Cu不能與稀硫酸反應

(3)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4)有關問題:

①某同學在做鋁條與稀硫酸反應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他將一小段鋁條放入試管中,

再向其中加入約5mL的稀硫酸,發現反應後並沒有現象,一段時間後,鋁條表面的氣泡開始逐漸增多,可是再過一段時間後,鋁條表面的氣泡又開始逐漸減少。請你來解釋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

分析:鋁在空氣中就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一層結構緻密的氧化物,這樣的話,反應前未進行打磨,鋁就很難與酸反應產生氫氣;隨著該氧化物與酸的反應,Al2O3+3H2SO4==Al2(SO4)3+3H2O,氧化膜也逐漸變薄,消失,使鋁逐漸裸露出來,就能與酸發生反應產生氣泡;在反應過程中,硫酸在不斷消耗,稀硫酸的濃度也在不斷變小,反應速率就會減少,氣泡即逐漸減少。

②金屬鐵與濃硫酸接觸後,能與其發生反應並在鐵表面生成一層結構緻密的氧化物,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該現象稱為金屬的鈍化。正因為具有這樣的性質,我們可以利用鐵桶來盛放濃硫酸。某硫酸廠中的一位工人,將一盛放過濃硫酸鐵桶稍做沖洗,一段時間後,用氧炔焰來切割鐵桶,突然鐵桶就發生了猛烈的爆炸,請你來解釋爆炸的原因。

分析:鐵與濃硫酸能發生鈍化,但是在沖洗的過程,對其中的濃硫酸起了一個稀釋的作用,稀硫酸就能很輕易的與該氧化物及其裸露出來的金屬鐵發生反應,並放出氫氣。鐵桶是一個相對密封的容器,當用氧炔焰進行切割時,就可能發生爆炸了。

4.金屬與某些鹽溶液發生反應

【提問】寫出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注意強調鐵硫酸銅溶液反應後的生成物為+2價鐵的化合物。)

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前面的金屬能與鹽溶液反應,置換出排在順序表後面的金屬,如:

Fe+ CuSO4==FeSO4+Cu

實驗現象:在鐵絲表面出現紅色物質,一段時間後,溶液由藍色轉變為淺綠色。 主要用途:古代濕法煉銅的原理“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現代濕法鍍銅

又如:Cu+Hg(NO3)2==Cu(NO3)2+Hg

Ⅹ 金屬的化學性質怎麼學習

我們中學討論金屬,一般討論①金屬的還原性。②某些金屬的兩性(鋁,很重要)。此外,一些金屬還有催化作用,如鐵,銀,鉑等。
具體考慮涉及到金屬的氧化還原反應。把每個類型熟知。鋁的比較特殊,也要牢記。
其實我們大多都討論金屬與其他無機物的反應。拓寬思維,把一些金屬與有機物的反應也加入到金屬化學性質的行列,如鈉與乙醇,乙酸的反應、制備銀氨溶液的反應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記住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8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