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教學如何應用遷移

化學教學如何應用遷移

發布時間:2022-09-12 05:07:16

1. 高中數學物理化學如何學好!需要具體方法。謝謝

百事不爽:上自己老師家補課,問題,請老師幫忙做學習計劃。我就這樣!!!!!!!!有效!!!!!!!有效!!有效!!!!!!!!!!!!有效!!!!!!!有效!!!!!!!

2. 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情境,對知識進行遷移和內化

一 、怎樣的教學情境更具有教育教學價值
1.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社會實際相聯系。或者說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相聯系(課標中的要求),使學生有的可想,有的可分析,可引發學生的高水平思維活動。課程內容貼近社會,貼近生活,不僅僅是激發興趣,引起學生的關注,更主要的是將教學情境中的現象或問題,與學生的已有經驗產生聯系,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信息,促使學生深層次的思考。
2.與核心的教學內容密切聯系。有的教學情景很有意思,能夠短暫吸引學生的關注,但是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這是目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現狀。大多數老師能夠用生活中的事實或現象直接引入教學內容,然後「純粹地」講解化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情境大大消減了教育教學價值。學生不但不關注,而且也不能讓學生將化學知識與實際建立聯系。教學情境應該與核心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 促使學生建立生活背景中的化學知識形態。
3.良好的教學情境應該能夠使學生產生問題。有些知識和學生已有的經驗有一定的聯系,學生也知道,但是憑已有的知識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產生的問題,最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最具有啟發性,驅使學生有目的地積極探索。
二、對於物質性質類知識可以創設比較性的問題情境
教師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比較,新知識所特有的性質作為引起問題的出發點來創設問題情境,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輕松、自願、愉快地走向新知識。如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我利用三隻相同的氣球內充氧氣、二氧化碳、氫氣,做成等大,創設比較情境,放手後,上升的氣球內盛什麼氣體,性質如何?下降的氣球內的氣體性質又如何?再把下降氣球放入大燒杯中,向里充二氧化碳,通過比較現象,二氧化碳的密度自然揭曉,用途也應蘊而生。入情入理,便於掌握,又體現了過程性。
三、針對有關化學原理、定律類知識可創設過程性問題情境
教師要設計從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來猜想與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金屬的性質——金屬活動性一節中,我創設了:「師傅老趙外出,臨走交待剛來學徒的小李把散落在地面的鋅片、銅片、鐵片分類歸攏一下,而小李也正想藉此表現一下。但沒上幾天學又缺乏社會經驗的小李迅速收拾好了某金屬片,而其它兩種一時竟束手無策,你能通過所學猜他整理出來的是哪種金屬嗎?你還能幫他一下嗎?說出你的理由、方案並准備實驗進行驗證。」這樣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知識迅速判斷出小李整理出的金屬片(意見很多,但都有理),又通過引導、學習、討論、合作交流得出了若干種方案,再經共同交流予以論證,最後再進行實驗,進一步驗證了方案,鞏固了所學,並在學習、討論、交流、實驗中又產生了其他的問題,使得學生開拓了視野,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興趣盎然,效果較好。
四、加強實驗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潛移默化。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要培養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必先要有創新意識的教師。當今社會瞬息萬變,若沒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將難以順應時代的要求。教師作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必須在學生中樹立創新榜樣,尤其是在普通中學中,教師就更有必要這樣做。例:在CO2與H2O作用生成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變紅,通過對比實驗用食醋、鹽酸,從而得出結論。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這個實驗。實驗的創新,增強了探索性,養成了學生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習慣,既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堂實驗奇、新、變。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創設實驗情境在奇、新、變上做文章,力求注意提高實驗現象的可見度。例:在演示「物質溶解擴散過程」的實驗,我們採用了化學投影儀,這樣同一個實驗變化實驗手段,既增大了實驗的可見度,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五、對於物質的制備、除雜類、計算類復習性之類的知識可創設經驗性問題情境
教師要做到「量體裁衣」和「因需而設」,選擇與教學內容學習主題直接相關的基礎性經驗問題,增強經驗性問題情境的針對性,同時要注意其有效性。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時,首先通過復習氧氣的實驗室製取思路「葯、方、裝、嚴」,來引導學生制定出二氧化碳的製取思路,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很自然的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並非所有的知識都予以問題化,都進行情境設計,那樣會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會喧賓奪主,空擺花架子,沒有實效性。教師必須基於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教材內容的全面科學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所蘊含的知識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抓住重點和難點。一般來說,那些能建立起廣泛聯系、遷移性強、活化率高的知識點,那些在知識的發現和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策略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具有廣泛應用的知識,對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情感的培養具有較高的價值。在教學中可針對這些知識進行有關的問題設計,常以實驗探究,模型製作、解說、補充,圖表繪制、分析,習題演練,文字材料的閱讀分析等形式,創設情境,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需要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強烈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慾望。
2、創設了恰當的問題情境並不一定就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關鍵是否能根據創設的情境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衡量問題質量的因素主要有:問題的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量的大小、提出的時機及問題的明確性等。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問題必須要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力度,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所謂「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個具有一定深度的內容分解得非常具體,設計成一系列十分細碎的問題,使學生易獲得標准答案。由一串細碎的問題邊問邊答,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走向目標,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的思維框架中。這種問題既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也不利於學生形成相對完整地認識思路和掌握知識的整體結構。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減少這種瑣碎的提問,教師應根據所創設的情境,盡可能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考慮好問題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台階等方法來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用問題組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深刻理解有關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總之,化學教學中,要以問題為中心,把問題看成學生學習的起點、動力和貫穿整個過程的主線,教師要將教學中的知識有選擇性地進行問題化、情境化設計,努力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情境化,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興趣,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3. 如何利用課上所學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素質

對於很多人來說初中化學學習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會導致學習非常的吃力,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提升學習的速度?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學習方法總結

4、倆本

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需要准備『倆本』一般是錯題本,將平常練習當中的錯題全部都記錄到其中,第二個是好題本,對於一些好的題目,以及技巧需要將其記下來,經常的查看,在考試之前看看會有非常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的技巧,可以將以上的技巧運用到自身學習當中,這樣會使自身的學習有所提高,並且會更加熱愛化學。

4. 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思維的品質】
(1)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現在是否善於深入地思考問題,抓住事物的規律和本質,遇見事物的發展和進程。
(2)思維的廣闊性:是指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從事物各個方面的聯繫上看問題。
(3)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即人們在短時間內當機立斷地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決定、迅速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4)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隨機應變程度。
(5)思維的獨創性:是否善於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6)思維的批判性:善於批判他人和自己的思想與成果。
(7)思維的邏輯性:是指考慮和解決問題時思路鮮明,條理清晰,嚴格遵循邏輯規律。【中心環節】
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2)運用啟發式方法強調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3)加強言語交流訓練;
(4)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
(5)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5.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如圖1)。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義
圖1 科學素養的基本結構
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課程標准還提出,義務教育段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可見,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是在科學素養的三層結構上全面發展,只不過在科學知識方面以化學知識的積累為主;在科學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學方法滲透和訓練,也重視化學學科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終影響學生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增加化學視角,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化學教師學科素養的構成

化學教師作為化學課程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基於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實施效果,影響教育目標的充分實現。
根據前面對科學素養的分析,我們認為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科方法與能力、學科視野與情懷。
1.學科知識與技術
學科知識與技術指化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化學學科知識,包括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科體系、研究內容、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學用語;熟悉較多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如分離、提純、制備、研究物質性質及反應規律等的實驗技術。
2.學科方法與能力
學科方法與能力指化學教師應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能將這種思路方法應用於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形成能力。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學探究,和一般科學方法,如測量法、數學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學學科特徵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化學用語。另外,化學學科中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是教師必備的思路方法。如,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思路方法,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制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離物質的思路方法等。
3.學科視野與情懷
化學教師的學科視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科知識的視野,即面對同一化學問題,能否從化學學科的不同視角進行解釋或研究。比如,面對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教師能否自主的從物質性質視角、物質轉化視角、反應類別視角、能量視角、反應的微觀本質,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調節與控制等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也許對任何單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師,教師都可能調用相關知識解釋說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師就會局限在很少的認識角度上,缺乏全面豐富的認識視野。化學教師學科視野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化學教師對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的視野。每位化學教師都知道「化學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學無處不在」,但是如果具體追問「化學到底是怎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化學具體在哪些領域做出了貢獻」就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說得清的事情了。學科情懷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情感,一是胸懷。情感指教師熱愛學科,對學科有濃厚的研究興趣、擁有學科自豪感,教師的學 1
科視野越廣闊,學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懷指教師對學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既認識到學科本身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論都還有被突破、被發展的空間;也認識到學科在發展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講究科學倫理,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包含五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學就是要交給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認識物質的變化,並將這一能力遷移應用於理解、解釋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因此,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包含四方面內容: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化學反應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獲取、判斷化學新知的能力;有廣博的學科視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敏銳發現、樂於探究、善於表達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轉化物質、創造物質、應用物質是化學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學科素養內涵就包括四方面內容: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認識物質的轉化,認識物質的應用。(見下圖)
2
只有教師認識到以上各方面的聯系,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而且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知識為本」向「觀念為本」轉變。即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傳授具體知識的層面,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要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素養,首先要求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逐步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二、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而化學學科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頭腦中留存的, 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但它對一般化學知識具有統率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學科素養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學科素養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三、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的化學學科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形成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
1.物質組成的元素觀:認識物質由元素組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種類不變、同一種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單質或化合物狀態存在,人體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不論多或少,都與人的生長、健康有密切關系。
2.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可用元素化合價的概念說明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數的定量關系;用元素符號可以書寫原子、分子、離子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

6. 如何做好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學教育

信息化是現階段最主要的發展方向,它為化學學科的教學和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性為主的學科,在化學的學習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術來促進化學的學習。
一、信息化促進化學學科的發展的意義
信息技術作為硬體設施,為化學教學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它還需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與諸多軟體的有機結合,以達到信息化化學教學的整體最優化。因此,有效利用信息化可以提高化學學科教學效果。
1.信息化化學學習是信息化化學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途徑。信息化化學學習的學習目標比以往的化學學習目標更強調化學學科知識結構,以達到利於學習者進行知識的遷移與補充的目的。信息技術方便的信息組織、管理功能,為知識的結構化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如何甄別原始數據、獲取有用信息,如何處理信息使之成為有用的知識,如何將知識結構化,如何將外顯的知識結構內化為學習者頭腦中的認知結構,這無不需要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合理使用信息化化學學習策略來完成。
2、信息化化學學習策略是享用超媒體的前提條件。集圖形、文字、聲音、動畫、圖像於一體的多種媒體刺激,是整合課程中信息技術最顯著的優點之一,也是信息化化學學習過程用以激發學習者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學習者如果仍以傳統單一的文本接收的方式接收信息,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多個感覺通道,大量不適應的多媒體信息反而會造成學習負擔,學習者只有掌握信息化化學學習策略才能極好地在頭腦中完成信息輸入過程。以化學學習中的學科特色,化學實驗的學習為例,在強調「動手做」實驗的同時,學習者可以選擇使用電子技術對部分危險、污染、高科技、微觀實驗進行模擬,但這一切活動的完美實現均要以良好的信息化化學學習策略作為前提條件;否則,技術雖然是好的技術,卻無法促進你對化學實驗的學習。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化學教育的措施
1.將信息化應用到老師的備課中
利用信息化的技術可以大大的提高了老師查閱資料的速度。通過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在網路上進行查找到相當豐富的教學材料和生動的案例。比如說,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氧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網路查找到很多生動的案例,比如說,溫室大棚的蔬菜種植,南極的冰山融化,登上運動員的氧氣瓶,急救病人的氧氣使用等,這樣的教學案例的引用個,可以大大的豐富了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讓邏輯性思維也比較強的學科瞬間變得貼近學生們的生活,激發起學生們想要學習的積極性。利用信息化製作圖文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省去了不必要的環節。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圖文並茂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們在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之中完成了知識的吸收,這樣更加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2.將信息化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利用信息化的技術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是學好一節課的必要的環節和部分,一個好的導入,會瞬間激發和吸音學生們的注意力。比如說,在學習「磷的自燃」這一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關於傳說中的「鬼火」的視頻,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懸念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老師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課:為什麼在過去的墳墓中會有火光出現?這樣的新課導入,會僅僅的吸音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課文中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抽象的知識點。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非常生動、形象的將微觀的知識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比如說,在進行分子變成原子,原子組合成分子的過程中,學生們單憑自己的想像是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化學反應的內涵的。那麼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生動、形象的展現給學生,分子是怎麼裂變成原子的,原子是怎麼通過重新的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順利的完成化學教學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突發事件和突發問題,老師也可以及時的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
3.將信息化應用到化學實驗中
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學習,從而在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創新精神的科學素養。但是,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有很多的實驗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演示給學生觀看,比如說:有害性氣體的實驗、危險性的實驗、有毒的實驗、浪費時間比較長的實驗、佔用空間比較大的實驗、對儀器要求較高的實驗等,這些都無法演示給學生觀看。這時候,可以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驗中去,網路上保存了大量的實驗教學和實驗過程。真實的實驗模擬不僅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幫助學生們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化學反應的全過程,從而達到了對知識的全面了解。比如說,利用氧化法降解來處理生活中的污水的實驗設備、方法和原理,這就可以讓學生們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視屏進行學習和了解。因為,「利用氧化法降解來處理生活中的污水」這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屬於化學教學的延伸,不適合佔用許多的時間在化學課堂上講解。但是,「污水的處理」又是學生們非常關心的生活問題。所以說,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達到實驗的延伸,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們有效利用信息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對於「非重點」的化學實驗,老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進行自己學習、自己探究。可以讓學生們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相關實驗的下載和學習。
結語
信息化技術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改革和進步。教師從備課、講授、作業等多個環節都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使得教學內容更加接近化學學科發展前沿、更加貼近生活,提高教學的知識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建立多樣化的信息化資料庫將成為化學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發展方向。

7. 學習物理和化學的成功方法

物理和化學都屬於理科,看似差不多,其實學習方法很不同。我不知道你上初中還是高中了。如果是高中你已經很不錯了,應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如果是初三的學生就要注意了,保持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下面我說說我的心得:
首先化學,其實並不難,化學是理科里偏文的一門學科,所以需要你多讀書多看多背,比如一種物質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看似簡單但是隨便提出一種,你能馬上說出它所有的性質嗎?復雜的題目,都是圍繞書上的基本性質來的。還有化學式,一定要背熟,越熟越好。然後才有舉一反三的基礎!!
至於物理,看你數學不錯,應該思考方面也不錯,遇到問題多想,不要武斷,想法要全面,必要時畫力學分析圖。像守恆一類的系統問題,根據定理。逐一確認符合條件,缺一不可!!否則一步錯了,後面的功夫就白費了

好好保持吧!

其實我告訴你物理和化學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好學的

首先你不管是初中還是高中甚至大學講的其實都不是很深!

我指導你幾個方法:
1.上課認真聽講!
2.怎麼聽?如果你是女生你就要特別的小心!我們班很多女生上課不講話就是傻做在那裡!這個對於學物理學理科是很危險的!物理和化學聽老師講的時候你可以不要做太多筆跡!你主要是聽!聽他的原理分析!這個很重要!你聽之前最後做下預習你自己先想下他的原理!完後看看跟老師的有什麼不同!老師講的時候腦子有個三未圖!就象放電影一樣的!如果你把老師的原理分析聽懂!課後寫下作業做下練習基本就可以了!

做練習一定要聯系所學知識!一定要以基礎知識為基礎!結合原理!原理在物理中非常的重要和化學差不多的!

物理學習方法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同學都感到學好物理特別難,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後,經常可以聽到同學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物理難,化學繁,數學作業做不完。"於是就更覺得中學物理非常難學。
物理固然有復雜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們抓住物理學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功課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在此,筆者就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一、要善於觀察, 於觀察的過程中學習物理。
物理學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現象的科學。這些現象包括力現象,聲音現象,熱現象,電和磁現象,光現象,原子和原子核的運動變化等現象。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要研究這些現象,找出其中的規律,了解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並使同學們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由物質構成的,許多生產和生活現象都是物理現象,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
觀察首先要廣泛,全面。物理學得比較好的同學,大多是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因而,這些同學往往興趣廣泛,求知慾強,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具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實物感較強,思路較寬,比較容易掌握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從而進行正確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於她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裡面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麼會是著這樣排列的;打開收音機,不應只是單純地聽一聽美妙的音樂,而是看一看裡面有哪些元件?這些元件是怎樣組和的?為什麼通過這些元件可以聽到電台廣播?電台廣播是如何發送的......。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推動自己去看書,去研究,去探索。這樣有的放矢,必將打消畏懼物理的心理,對物理真正產生興趣。
觀察要有針對性。同學們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應該重視觀察與已學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例如:初中學習了"壓強"這個物理概念,我們就要注意觀察物體間相互作用時產生的壓強與作用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象載重拖拉機的履帶;載重汽車的後輪變成四個;刀磨快了才好切東西;以及釘圖釘、縫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應該注意這些日常現象,並能將這些現象與"壓強"這一概聯系起來。久而久之,腦中必然積蓄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以及與之有關的物理知識。
觀察還必須目的明確。俗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看到的現象,不應專注它的好看與新奇,而是應當找出這些現象後所隱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規律。例如:紡錘型的圓錐滾輪沿V形軌道向上滾。我們不應被其表面現象所迷惑,滾輪放在斜軌下端是不會自動向上滾的。我們只要知道滾輪向上滾時,重心是不斷下降的,那麼滾輪上坡的道理就會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幣浮在水面上,應該與液體的表面張力聯系起來;看到肥皂泡上五顏六色的花紋,應該與廣的干涉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我們觀察的目的才算達到了。
我們千萬要忌諱對周圍的一些現象漠不關心,不觀察,不思考,這對學習物理是不利的。其實,物理上許多定律的發現和重大的發明都是源於觀察的基礎上。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細觀察蘋果落地這一現象的基礎上的。瓦特在燒開水時,觀察到水蒸氣產生的力量推開了壺蓋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等。過去一些同學進入中學後往往覺得物理越學越難,這和他們長期困於書本之中,不注意觀察周圍的生活和現象,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恐怕不無關系。

二、要重視實驗, 勤於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掌握物理規律。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物理規律都是從模擬自然現象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多做實驗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宋代詩人陸游曾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絕知此事要躬行。"他說,要獲得知識,僅靠書本上的知識不夠的,還必須我們親身實踐,把知與行、腦與手結合起來。

化學學習方法
學習化學,是以實驗、實物直觀為基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學生化學學習的規律。

化學學習原則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總結化學學習經驗,而對化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

化學學習規律原則有哪些,還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學教學研究情況和學生學習經驗來看,以下幾條是基本的學習原則:

1.手腦並用原則

(1)要明確化學學習是認識過程,艱苦的腦力勞動,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對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就要不斷地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事化學研究既有宏觀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事實,又有微觀粒子的組成、結構和運動變化,還要學習各種基本技能。認識到學習時動手、動眼、動口又動腦的重要。自覺地全神貫注讀、做、想練結合。並注意指導學生改進動腦又動手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心理學、生理學和資訊理論等方面,提高對主動學習的認識。如資訊理論認為,學習是信息通過各種感觀進入大腦,進行編碼、轉換、儲存、組合、反饋等一系列過程。就信息輸入來說,有強有弱,當學習者高度主動自覺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就能主動調節感受器官,接受各種輸入信息。如果學習不主動,信息沒有很好輸入,後面的信息處理就要發生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被動地學,只看老師做,聽老師講,而不開動腦筋想是學不好的。實驗不動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遇到問題,通過思考解決不了時,就主動請老師、同學幫助解決,做到勤學好問。

2.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

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系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這是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實驗中運用知識前的必要過程。因此,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系起來,加強各部分化學基礎知識內部之間,以及化學與物理、數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系。注意從宏觀到微觀,以物質結構等理論的指導,揭露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系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小結構,然後逐步成為大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的要求。

3.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

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中的發展,包括能力、個性、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等多個方面。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發展能力,培養觀點問題。已有專門章節論述,這里就不多討論。要強調的是,這個原則要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實際出發,提高能力,培養觀點。例如,自學能力較差,就要加強閱讀練習,學會從閱讀方法等方面入手,爭取老師、同學的幫助逐步提高。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對學生的能力、觀點、個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學生情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斷發展,在更善於學習中,把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如,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化學特有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用語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及時強化,才能遷移應用。強化不是消極的重復和記憶,而是積極的為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應用。它包括了知識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統化及時記住該記的內容,等等。

強化要及時,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以平時為主,以課內外學習自我強化為主,而這又是在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檢查下進行的。

在課內外所採用的閱讀教材、口頭和書面練習,實驗及討論等各種實踐活動都要給學生具體的幫助和檢查督促,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

8. 如何對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的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

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操作能力:熟練使用儀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的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呢?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首先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以下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一、教師要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1、加強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是實驗中最基本的能力培養,也是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的主要階段。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於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
2、要加強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和正確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鍵,而實驗操作是否熟練則是提高實驗效率的基礎。目前中學學生實驗操作問題不少,折射出了實驗操作能力的欠缺,為此應加強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3、加強實驗分析能力的培養。對實驗的分析非常重要,一方面通過分析可以找出並排除影響因素,使實驗獲得成功。另一方面,可以總結出經驗教訓,甚至有意外的收獲和新的發現。再者通過分析和歸納,可以達到去偽存真,由一般到共性,得出正確結論。
4、加強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目前課本中增添了大量探究性題目和設計性實驗,而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卻較薄弱。實驗設計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六個環節。
二、教師應重視實驗構思指導,增強駕馭能力
學生實驗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也是難度最大的時期,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運用於實踐。學生僅掌握實驗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能夠應用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既要掌握實驗理論,還要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將二者有機結合。教師應找一些典型的實驗習題,特別是近幾年高考題中的實驗題,指導學生讀題、審題,再對照標准答案反復分析,推敲理解,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作答,多次反復,在促進完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並養成了他自己的實驗思路。
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實驗課之前,教師都應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實驗報告冊預習相關內容,做到整體上感知。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預習情況講授實驗過程,讓學生明確目的、理解原理和選材要求、認識實驗步驟設計的科學性,全面了解實驗各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系,逐漸教給學生如何根據實驗目的,制定實驗方案,選擇適宜材料,配置相應葯品,准備儀器,確定最佳實驗方案,並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數據的整理,結論的分析,使他們逐步形成比較系統的科學實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增強他們對實驗的駕馭能力。
三、教師應重視經典實驗教學,通過類比、遷移,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在化學教材中,不少章節內容是通過經典實驗介紹化學知識的,教師可充分利用對它們的分析,讓學生弄清經典試驗設計的巧妙獨到之處,讓他們嘗試利用經典試驗設計的技巧、思路通過類比、遷移,在自我實驗設計中加以利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和提高實驗設計能力。
在心理學中,所謂「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現代遷移理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產生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遷移;同時遷移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凡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反之叫負遷移。遷移是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且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是「為遷移而教」。
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遷移理論」規律來指導學生的學習,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學生對知識的正遷移量越大,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遷移的本質是要分析新舊知識的本質聯系,促進學生的正遷移,首先必須認真理解原有的知識結構。
在遷移的基礎上,學生就不難得出答案。對知識的遷移,就是在理解過程中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鍛煉學生能力的最好途徑。除了將教材中的某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以外,還要引導學生根據學到的知識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的小實驗,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根據升華現象,自製一幅「人造雪景圖」;根據物質的溶解情況,自製「人造冰塊」等等。在這些課外實驗中,教師只做必要的啟示,一切設計和操作過程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的小實驗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教材中沒有現成的操作方法,學生必須充分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積極的思維,並且反復的操作才能准確地完成。實驗過程也就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效遷移的過程。
學生練習是化學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學生深化知識、運用知識、實現知識遷移的主要途徑。但是練習的量以及練習的設計都不是盲目的,題海式練習和滴水式練習都是不可取的,二者都會對學習產生負遷移。練習的量不僅要適度,而且要多樣化,盡可能地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通過多樣化的練習,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縱向和橫向的擴散,避免固定的、單一的思維定式給學習帶來的負遷移。
總之,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有多方面的因素,我們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整合各種資源,為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9. 如何實現高中化學三維教學目標的初探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既注意科學的核心概念與化學知識體系的關系,又注重在化學知識的獲得應用過程中體現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三維目標相互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維目標」的內涵如下:「知識與技能」目標要求:了解化學科學發展的主要線索,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原理,認識化學現象和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形成有關化學科學的基本概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中的現象觀察、理解物質的性質,獲得有關化學實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意義關聯;能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技能與方法分析和解決一些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要求:能闡述包括「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等」科學品質的具體要求。可見,三維教學目標是學生科學素養養成的具體要求。
中學化學教學內容中,「元素及其化學物」是教師教學中難以處理的一部分,它的特點是內容繁雜,頭緒多,學生似乎容易聽懂,但難記難用。這是由於傳統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求學生被動地感知和機械儲存知識,也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因而教學效果差。目前中學化學知識結構和高考化學試題中都相應提高了「元素及其化學物」的分量,這是正確的導向。化學理論總是建立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礎上,並能深入地解釋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因此,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處理好記憶、理解和培養思維能力的關系,努力提高「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教學效果,對發展學生的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下面將筆者在教學中總結的方法及做法作如下歸納:
一 注重過程與方法,建立聯系和規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於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利於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深刻地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系,逐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因此,新知識增加不應僅是單純的積累,應該是對舊知識的聯系和發展,而對所學知識的記憶過程則應是對有組織、有聯系的、理解了的知識進行「檢索」,而不應該是對雜亂條文的「儲存」,著重養成探究過程的習慣和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理解知識,而不僅是記憶知識,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用推理證明的方法來獲取知識,而不是機械地、直覺地感知知識。同時,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掌握知識過程就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過程,為學生的現在和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教師的教學要從授人以魚(知識)變成授人以漁(技能與方法),雖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特點多而雜,但知識點之間並不彼此孤立,而是存在著規律性的聯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有關的知識通過概括、歸納、對比,將學到的各部分知識有機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鞏固記憶,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元素及其化學物教學中,可幫學生將其重點內容按其特點歸納成以下可供學生接受的結構模式:
1.各族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及其遞變規律。
2.各族元素中代表元素的單質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化學性質難記,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某物質的化學性質:(1)能否與金屬或非金屬單質反應;(2)能否與水反應;(3)能否與鹼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反應;(4)能否與酸鹼反應;(5)其他特殊性質。
3.代表元素單質或化合物的製法(包括反應原理、反應裝置及注意事項、氣體收集和檢驗方法三方面)。
4.同族元素的其他單質或同類物質的性質遞變及比較。不管你學到哪一族元素的哪一單質或化合物,均可根據以上模式去探索你所掌握的知識,使原來零碎、繁雜的知識轉變為有規律易記憶,便於復習的知識板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當學習鹵素中氯氣、氯化氫時,不僅用此模式能記住所要掌握的知識,而且可類推地了解到 F2、Br2、I2和 HBr、HI的性質及同類物質的性質比較。在我多年的教學中得到證明,採取此法教學,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樂於探究物質變化的規律,效果良好。同時,在教學中還應注意挖掘不同族物質的聯系,並進行比較、推理、貫穿新舊知識,使元素化合物知識由「點」連成「網」,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系統的掌握和記住知識,而且也形成分析比較的思維方法,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 加強探究性教學,力求全面、系統地理解
新課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加強理論知識在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的指導作用,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是改進元素化合物教學的重要一環。
一般認為,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必須死記硬背才可以。當然,任何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即使建立在邏輯推理上的幾何學的學習,也要記住其定義、定理等。但多數學生認為化學這一學科的知識記憶太繁瑣,這主要是他們對化學知識缺乏深刻理解。理解是記憶的鑰匙,也是運用的基礎,沒有理解的知識很難形成深刻的印象,即使強記住,也是短暫而不會運用的。
化學教學設計中「三維目標」的確定與實施應注意化學知識、概念、技能形成的階段性和發展性;注意不同學習階段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的差異性;注意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及不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的不均衡性和差異性。在教學中,如果注意理論知識的應用,加強探究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因勢利導,做到整個化學知識以元素化合物知識為基礎,以理論知識為指導。將元素化合物知識從羅列的、機械的描述,轉變為理解推理的描述方法,化呆板為靈活;化繁瑣為集中,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眾所周知,用原子結構理論來理解化合價和物質性質,用電離理論來理解復分解反應,用化學反應規律來推導物質製法等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自學能力。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比較有關氣體密度時,不應死記其數據大小,而應從氣體摩爾體積和相對分子質量大小去比較。如化學反應條件是繁雜難記的問題,若能運用分子結構等知識去理解就不難了,如 N2與 O2或 H2等反應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這是因為氮分子中有三個共價鍵,要破壞三鍵必須在一定條件下(高溫或催化劑、放電)進行。同時也知道,氮氣沸點比氧氣低的原因。可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論及化合價變化來理解和推知硫單質及化合物應具有的氧化性、還原性及強弱,理解成為掌握知識的主要手段。因此運用有關理論去分析、探究問題,進行推理,得出結論,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有機掌握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從而培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經歷一個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知識;通過探究,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煉,是培養能力和科學方法、提高科學素養的最佳途徑;通過探究,學生經歷了挫折與失敗、成功與興奮,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促進了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感悟到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意義和價值,學會合作與交流,提高合作,提升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素養。
三 注意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課程目標「立足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著眼於提高 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既有知識與技能,又有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課程目標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程課堂教學時,必須變革陳舊落後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必須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實施課堂教學,逐步實現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培養具有獨立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型學生,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目標。為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重視知識遷移,尤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學中顯得更為重要,它能使繁雜而枯燥的元素化合物知識,轉化為推理性較強的知識,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發展能力、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加強知識遷移教學,必須熟透教材,理清脈絡達到熟能生巧。所謂知識遷移,是指在不超過中學化學課本范圍的條件下,對所學知識的延伸和應用。它是檢查學生創造能力的最佳方法。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在熟悉鹵素知識後,從 Cl2具有氧化性,可與 NaI、 NaBr反應的事實中,應將其遷移到 Cl2(或新制氯水)與還原性強的物質或離子,如 Hl、HBr、H2S、SO2(H2SO3、亞硫酸鹽)、 Fe2+等反應,並能解釋有關實驗現象,從而也推知了 Hl、HBr、 H2S、SO2、H2SO3以及有 I-、S2-、Fe2+等的溶液能使具有強氧化性的酸性 kMnO4溶液褪色事實,從而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在學習氧族元素時,從 H2S的強還原性,應注意兩方面知識遷移:
(1)H2S可與強氧化性物質如鹵素單質、 KMnO4、H2O2、FeCl3等和氧化性酸反應;因而不能用濃 H2SO4乾燥 H2S等;(2)可溶性硫化物也具有還原性,如 Na2S可被 CI2等強氧化性物質氧化。
在綜合復習中,還應將有機知識和無機知識結合起來,擴大知識外延。如:
[習題]稀土是我國的豐產元素, 17種稀土元素性質十分相似。用有機萃取劑來分離稀土元素是一種重要技術。
(1)所屬的化合類型叫什麼?( 2)通過什麼類型的化學反應可以合成有機物 A?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有機物用結構式表示)。這樣的問題,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酯化反應中羧酸遷移到無機酸就不難看出 A是一種酯,也可看出反應物是 H3PO4和 C(CH2OH)4或和 POCl3反應。
類似問題乍看起來似乎超出課本范圍,其實是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靈活地解決問題而已,因此利用知識遷移可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這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得到證明。出版社, 2007.3
四 加強化學實驗的目的性、計劃性,做到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以化學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徵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化學實驗對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而實驗過程的精心組織和計劃,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對於課堂演示實驗,很多教師往往只注意現象清楚、實驗成功等方面,但只注意這些是不夠的。實驗是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提高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必須注意恰當安排,使實驗確實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合部分,做到在實驗前學生已明確目的,實驗過程能集中注意力,實驗後獲得深刻印象和正確結論,並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保持活躍思維活動。例如演示 Cl2的漂白實驗,一般是安排在 Cl2性質這一部分中,通過實驗以後講述結論。如果老師從 Cl2跟 H2O反應生成鹽酸和氯酸入手,提出如何檢驗 Cl2中含有這兩種酸。然後先用藍色石蕊試紙檢驗氯水,出現現象是試紙變紅色又褪色,這就與「酸使指示劑變色」矛盾,讓學生思考,從矛盾中分析問題,從而得出氯水具有漂白作用,再引導學生分析氯水中所含四種物質中是哪一種物質起漂白作用?思考到底是 Cl2還是 HClO起作用?這時再進行 Cl2通過乾燥和潮濕的兩種紅色布條的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從而改變了消極接受實驗結果的習慣。由於實驗目的明確,能使獲得的知識生動直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印象,從而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領會新課程理念,全面落實好三維課程目標,提高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學效果,就要改變過去那種用單純描述的方法把知識「灌」給學生的做法。要讓學生發展思維,養成推理、探究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理、探索知識習慣;引導學生注意運用理論、規律推導出結論,將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積極地探索、學習,並把實驗融合到整個認識過程中去,使它成為提出問題或檢查結論的依據。

10. 我呢,以前沒學習化學,還有30天該高考了。基礎的東西很差,在家自習。希望有一個好的學習思路和方法

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大全

學生學習化學,是以實驗、實物直觀為基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學生化學學習的規律。不過學校的課堂實驗一般比較少,導致學生了解的不夠深入,一般學生的做法是死記硬背,效果自然一般。同學們可以在VCM模擬實驗上做實驗,在VCM模擬實驗上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並且可以反復的做,增強對實驗的了解,做多幾次一般都可以記得住,這樣子學習高中化學就更容易了.
化學學習原則是根據學習任務、學習規律和總結化學學習經驗,而對化學學習提出的基本法則。它是用來指導和改進學習、提高學習效率、質量的。

化學學習規律原則有哪些,還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學教學研究情況和學生學習經驗來看,以下幾條是基本的學習原則:

1.手腦並用原則

(1)要明確化學學習是認識過程,艱苦的腦力勞動,別人是代替不了的。

(2)對教師來說,一方面要使學生能主動地學習,就要不斷地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認識到從事化學研究既有宏觀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事實,又有微觀粒子的組成、結構和運動變化,還要學習各種基本技能。認識到學習時動手、動眼、動口又動腦的重要。自覺地全神貫注讀、做、想練結合。並注意指導學生改進動腦又動手的方法,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等能力。另一方面,要從心理學、生理學和資訊理論等方面,提高對主動學習的認識。如資訊理論認為,學習是信息通過各種感觀進入大腦,進行編碼、轉換、儲存、組合、反饋等一系列過程。就信息輸入來說,有強有弱,當學習者高度主動自覺時,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就能主動調節感受器官,接受各種輸入信息。如果學習不主動,信息沒有很好輸入,後面的信息處理就要發生很多問題。因此,要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被動地學,只看老師做,聽老師講,而不開動腦筋想是學不好的。實驗不動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學習中遇到問題,通過思考解決不了時,就主動請老師、同學幫助解決,做到勤學好問。

2.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

系統化和結構化原則,就是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體系,成為他們的知識總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聯系的。因為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易於轉化成為能力,便於應用和學會學習的科學方法。它是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飛躍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主觀能動努力下逐步形成的。這是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實驗中運用知識前的必要過程。因此,在教和學中,要把概念的形成與知識系統化有機聯系起來,加強各部分化學基礎知識內部之間,以及化學與物理、數學、生物之間的邏輯聯系。注意從宏觀到微觀,以物質結構等理論的指導,揭露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在本質。並在平時就要十分重視和做好從已知到未知,新舊聯系的系統化工作。使所學知識成為小系統、小結構,然後逐步成為大系統、大結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的要求。

3.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

學習與發展相統一原則中的發展,包括能力、個性、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愛國主義思想等多個方面。根據化學學科特點,發展能力,培養觀點問題。已有專門章節論述,這里就不多討論。要強調的是,這個原則要求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採取各種途徑、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從自己實際出發,提高能力,培養觀點。例如,自學能力較差,就要加強閱讀練習,學會從閱讀方法等方面入手,爭取老師、同學的幫助逐步提高。對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因此,要對學生的能力、觀點、個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針對學生情況,發揚長處,克服缺點,因材施教。使學生不斷發展,在更善於學習中,把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4.及時強化原則

及時強化是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如,元素符號、分子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是化學特有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用語沒有學會和記住,是造成學生學習質量不高、學習發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及時強化,才能遷移應用。強化不是消極的重復和記憶,而是積極的為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應用。它包括了知識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統化及時記住該記的內容,等等。

強化要及時,方式方法可多種多樣。以平時為主,以課內外學習自我強化為主,而這又是在教師有計劃地安排檢查下進行的。

在課內外所採用的閱讀教材、口頭和書面練習,實驗及討論等各種實踐活動都要給學生具體的幫助和檢查督促,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上下功夫。

學習方法與學習的過程、階段、心理條件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它不但蘊含著對學習規律的認識,而且也反映了對學習內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它還是一種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正確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自求自得、博約結合、知行統一。
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能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系,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盡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搏和精研的辯證關系,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系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
5.「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因此,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淺談化學知識的趣味記憶
趣味的東西能引起興趣,導致神經興奮,激起學習動機,創造最佳的記憶心理狀態,易於記憶,並能牢固保持。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把一些枯燥無味難於記憶的化學知識盡可能趣味化。如編選歌訣、利用諧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幫助記憶。
一、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針對需要記憶的化學知識利用音韻編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讀起來朗朗上口,利記易誦。如從細口瓶中向試管中傾倒液體的操作歌訣:「掌向標簽三指握,兩口相對視線落。」「三指握」是指持試管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緊試管;「視線落」是指傾倒液體時要觀察試管內的液體量,以防傾倒過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編如下歌訣:「加熱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熱;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於水,要制硝酸就出來」。象元素符號、化合價、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編成歌訣來進行記憶。歌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確實可以用來幫助記憶,使你輕松愉快地鞏固學習成果。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就是要把需要記憶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進行記憶。如地殼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鋁」,可諧北方音為「養閨女」。再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錳、鋅、鐵;錫、鉛、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加個那美麗的新的錫鉛統共一百斤。」
三、會意記憶法
會意記憶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處理,然後去巧記。如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是: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後加熱,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後停止通氣,因此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再如把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別會意成「一分為二」(分解反應)「合二為一」(化合反應)、「取而代之」(置換反應)、「相互交換」(復分解反應)。
四、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就是把一些化學實驗或概念用聯想的方法進行記憶。聯想法是帶有驗證性的記憶方法,是新舊知識建立聯系的產物。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問題特徵,由此及彼發展聯想。如記憶氫氣、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可用實驗聯想,對比聯想,再如將單質與化合物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來記憶:「由同(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化合物)。對於文字較少而又零亂的難以記憶的小問題要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奇特聯想,如氫氧化鈉的用途是:用於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上,可記為:「紙(織)上染了肥油」。
五、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就是針對一類化學知識或規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可選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詞縮略成提綱挈須的骨架進行記憶。如實驗室制氧氣的七個實驗步驟記為;「檢、裝、夾、點、收、移、熄。」「檢」指檢查裝置是否漏氣;「裝」指往試管里裝葯品;「夾」指把試管夾在鐵架台上;「點」指點燃酒精燈;「收」指收集氣體;「移」指把導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滅酒精燈。再如過濾操作中的注意點濃縮為:「一貼、二低、三靠」。
六、猜謎記憶法
猜謎記憶法就是把一些化學知識編成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生動形象幽默的謎語進行記憶。如記憶一氧化碳性質的謎語是:」左側月兒彎,右側月兒圓,彎月能取暖,圓月能助燃,有毒無色味,還原又可燃。」
七、形象比喻記憶法
形象比喻記憶法就是藉助於形象生動的比喻,把那些難記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觀形象去記憶。如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是:「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能量高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這個問題是比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們打這樣個比方就可以理解了,也易於記憶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鷹等鳥比作能量高的電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鳥比作能量低的電子。能力高的鳥常在離地面較高的天空飛翔,能力低的鳥常在離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動。再如有機化學烯烴中有雙鍵,易發生加成反應和聚合反應,乙烯發生聚合反應時生成聚乙烯,可形象地運用手插尹「C=C」和手拉手「-C-C-」作比喻,這樣較易記祝總之,趣味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圖示記憶、歸納記憶、借曲填詞記憶等。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總結適合於自己的記憶方法。只要記得快。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學如何應用遷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4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6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