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興化學畫畫哪裡好

興化學畫畫哪裡好

發布時間:2022-09-13 14:42:36

㈠ 趙鉦的畫一平尺多少錢

摘要 您好。經過專業的市場行情分析,「趙鉦」的書畫價格每平尺在「7000~10000」元之間,其具體的價格會隨著交易的對象以及交易平台和交易方式產生變動;趙鉦 1955年2月出生,江蘇省興化市昭陽鎮人。現為中國美協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詞協會辦公室主任,《江海詩詞》美編,國家中級美術師,江南詩畫院常務理事,金陵書畫院一級畫師、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省直屬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全球漢詩總會理事。

㈡ 著名畫家及代表作

1,張擇端,北宋著名畫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在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2,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代表作《洛神賦圖》。

顧愷之(348年— 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

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才高藝絕,勤於創作,作品有很多,但真跡都已失傳。《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現存的最要的兩種摹本。《洛神賦圖》充分體現了顧愷之在刻劃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意境方面的才能。 今有宋代摹本5種。畫卷為絹本,設色,長572厘米,高27厘米。 

3,唐寅,明代著名畫家。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

唐寅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游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4,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5,張大千,現代著名畫家。

四川內江人,1899年5月10日出生。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

張大千對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張大千才力、學養過人,於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無所不擅,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具有特殊的貢獻:他和當時許多畫家擔負起對清初盛行的正統派復興的責任,也就是繼承了唐、宋、元畫家的傳統,使得自乾隆之後衰弱的正統派得到中興。

㈢ 書法家鄭燮的故事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書法家鄭燮的故事,希望大家能感興趣哦。

鄭板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代書畫家、文學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鄭板橋 墨竹

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亦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文學家。

書 家 故 事:

鄭板橋畫扇

相傳,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台,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

雅詩送樑上君子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板橋三絕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確切的贊頌。傳統書香門第的楹聯,常題:「傳家有道惟存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正是鄭板橋的最佳寫照。

舉其詩集里三首題畫的詩,來看鄭板橋三絕——詩、書、畫的高妙。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詩雲》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雲》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

《初返揚州畫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載酒餅,春風倚醉竹西亭,

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從這三首詩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題詩如畫的美外,更可聞到他關心民情,以及因案辭官的高操志節;疏放狂宕中,更見其真性情,故人有雲,板橋三絕充滿了三真:真氣、真意、真趣,的確形容得非常貼切。

主要成就:

詩書畫三絕

書法藝術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入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由他23歲寫的《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30歲寫的《小楷范質詩》推知,板橋早年學書從歐陽詢人手。其字體工整秀勁,但略顯拘謹: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准字體有關。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鄭板橋書法最被稱道的是「六分半書」,即以「漢八分」(隸書的一種)雜人楷、行、草而獨創一格的「板橋體」。

「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行書曹操詩》軸(如同,現藏揚州博物館)可視為「六分半」體的代表作。此件寫曹操《觀滄海》詩,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體隸意頗濃,兼有篆和楷;形體扁長相間,宅勢以方正為主而略有擺宕。拙樸擴悍,恰與曹詩雄偉闊大的風格相似。鄭板橋曾在《贈潘桐岡》詩中稱道自己的書法:「吾曹筆陣凌雲煙,掃空氛翳鋪青天。一行兩行書數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鄭板橋書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將大小、長短、方圓、肥瘦、疏密錯落穿插,如「亂石鋪街」,縱放中含著規矩。看似隨筆揮灑,整體觀之卻產生跳躍靈動的節奏感。如作於乾隆二十七年的《行書論書》橫幅,時已七十高齡,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說蘇東坡喜用宣城諸葛氏齊鋒筆,寫起來十分如意,後來改用別的筆,就手心不相應。板橋自己喜用泰州鄧氏羊毫筆,寫起來婉轉飛動,無不如意。於是把泰州鄧氏羊毫比作宣城諸葛齊鋒,最後說:「予何敢妄擬東坡?而用筆作書皆愛肥不愛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結字大大小小,筆劃粗粗細細,態勢欹欹斜斜,點畫、提按、使轉如樂行於耳,鳥飛於空,魚游於水,在一種態情任意的節律中顯露著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紹基說他的字「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從這件作晶的章法、結體和筆畫,不難[26]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蘭竹婁神。

繪畫藝術

鄭板橋《墨竹圖》鄭板橋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鄭板橋的一生,經歷了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或以畫就詩的窠臼,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詩發難畫之意」,詩畫映照,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鄭板橋的題畫詩是關注現實生活的,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他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他在《蘭竹石圖》中雲:「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①瘦勁竹子畫: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清代學者像傳》說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自己曾有詩寫道:「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後來他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過觀察和藝術創作的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眼中之竹」是自然實景,是對自然的`觀察和從中體驗畫意;「胸中之竹」是藝術創作時的構思;「手中之竹」是藝術創作的實現。他把主觀與客觀、現象與想像、真實與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創造了師承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境界。

自然之竹是客觀存在的,畫家看到眼裡的竹已經和自然之竹有所區別了,然後要進行加工、主觀處理,形成胸中之竹,這就是所說的意在筆先,等落到紙上,轉化為手中之竹,「手中之竹」說的是畫家所創出的一個「第二自然」,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都是眼中之竹的升華,概括說就是畫家把眼睛看到的客觀形象,經過大腦的意象處理,最終經過技術加工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是藝術創作的過程。

咬定青山圖(1765年)當鄭板橋任山東濰縣知縣,曾作過一幅畫《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畫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現」,這詩題,不再是無感而發的詩題,透過畫和詩,使人們聯想到了板橋的人品,他身為知縣,從衙齋蕭蕭的竹聲,聯想到百姓困苦疾聲,說明他心中裝著百姓,情感鏈系在百姓身上。這時畫中的竹葉有了形象的擴展,鄭板橋開倉賑貸,救濟災民的場景一幕幕地浮現在人們腦海里,「凝固的瞬間」在觀眾的腦海里變成了無限延續的故事,好似極富感染力的小說、影片那樣,扣人心弦,發人深思。寥寥幾筆竹葉,簡練幾句詩題,讓人倍感作品中蘊藏著的深刻的思想、濃濃的情意。再有幾幅是鄭板橋被貶官後離開濰縣,三頭毛驢一車書,兩袖清風而去,臨行前後作的畫,其一畫竹圖題雲:「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竹漁竿」,借竹抒發了他棄官為民、淡泊名利、享受人生的平靜心態,其二《竹石圖》畫幅上三兩枝瘦勁的竹子,從石縫中挺然後立,堅韌不拔,遇風不倒,鄭板橋借竹抒發了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臆,表達了勇敢面對現實,絕不屈服於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類似的還有《墨竹圖》《竹圖》,這幾幅墨竹圖,都是借竹子抒發他遭貶官後,越發灑脫。鄭板橋所畫竹子和題畫詩,大多是借竹緣情,托物言志,抒發了「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表現出「立根原在亂岩中,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勁,表達出「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的氣節和氣概,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鄭板橋作品不同於傳統花鳥畫之處,不同於前人之處。傳統的蘭竹大多數表現為欣賞性的、娛樂性的主題,畫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與美、繪畫技能的高與低、筆墨運用的嫻熟與雅俗,而到了鄭板橋的筆下,除了達到這些技能技巧外,題畫詩還賦予這題材新的思想內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鳥畫亦能產生思想性、抒情性,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②峰石圖

鄭板橋畫竹獨特,畫石亦如此。自然界再無情的石頭在他筆下也活了,如《柱石圖》中的石頭,這也是前人畫中常用題材,但很少把它作為主體形象來表現的。而鄭板橋在畫幅中央別具一格地畫了一塊孤立的峰石,卻有直沖雲霄的氣概,四周皆空沒有背景。畫上四句七言詩:「誰與荒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雲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詩點破了畫題,一下子將石頭與人品結合到一塊兒,可謂「畫不足而題足之,畫無聲而詩聲之。詩畫互相為用,開後人無數法門。」板橋借挺然堅勁的石頭,贊美陶淵明。板橋贊美他剛直不阿、品格高尚的人格,同時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樣遭遇及氣度的意思。畫中的石頭代表了人物形象,蘊藏著剛直不阿、氣宇軒昂的品質,使人感到,此處畫石頭比畫人更有意味,更能揭示深刻含義。

③蘭花圖:鄭板橋還有很多以蘭花為主題的畫,也表現了一些新的內容,借題畫詩發揮,寓意對各種各樣事物的看法。如:有的借蘭花特徵,透溢出做人勝不驕、敗不餒,持平常心態的胸臆,題畫詩雲:「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由蘭花讓人產生聯想,做人要像蘭花一樣幽靜、持久、清香,不浮不躁,不爭艷。咫尺畫幅,拓展無限之大,意境深邃。又如:有的借一叢叢蘭花,夾著一些荊棘的自然現象,抒君子能寬容小人之大度的氣質。《荊棘叢蘭石圖》題畫詩雲:「不容荊棘不成蘭,外道天魔冷眼看,看到魚龍都混雜,方知佛法浩漫漫。」另一幅《荊棘叢蘭石圖》題雲:「滿幅皆君子,其後以荊棘終之何也?蓋君子能容納小人,無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板橋匠心獨運,蘭花中穿插幾枝荊棘,畫蘭花與荊棘共存,表達了遇有小人,虛懷若谷、和睦共處,「歷經磨練,方成英雄」的寬宏大量之胸懷,讀畫者亦受益匪淺。越讀越感簡單的植物具有高深的意境,樂趣無窮。縱觀鄭板橋筆下所畫的蘭竹石,細品題畫詩,我們不難看出,他喜畫蘭竹石的緣由,正如他所雲:「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而「為四美也」。「有蘭有竹有石,有節有香有骨」。在他眼中,蘭竹石,能代表人堅貞不屈,正直無私,堅韌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潔等品格,因而其題畫詩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遠。

④題畫詩:題畫詩在他筆下,除了在內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還更具有藝術性、趣味性。題畫詩能充分體現「書畫同源」「用筆同法」的藝術趣味,而傳統畫家的題款跋文,大多題於畫的空白處,與畫面起平衡作用,但「揚州八怪」的題款已脫傳統國畫以及「文人畫」題款、題詩的窠臼,特別是鄭板橋將書法與畫糅合在一起,還成了共同表現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關系不分割。如《蘭石圖》,鄭板橋別具匠心地將詩句用書法的形式,真草隸篆融為一體,大大小小,東倒西歪,猶如「亂石鋪街」地題於石壁上,代替了畫石所需的皴法,產生了節奏美、韻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現了石頭的立體感、肌理美,比單純用皴法表現立體感更具有意趣。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現方法,既深刻揭示蘭花特徵,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書法藝術替代皴法的藝術美。讓人在觀畫時既享受到畫境、詩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沉浸在詩情畫意中。另在許多蘭竹石的畫幅上,他題詩的形式變化多端,不守成規,不拘一格,自然成趣,達到書佳、行款得體,畫亦隨之增色。所謂行款得體,即是視畫面的實際,進行構思,講究構圖的形式美,因而他將題畫詩或長題於側,或短題於上下,或縱題、或橫題、或斜題、或貫穿於蘭竹之間、藤葉之間,斷斷續續地題,觀其形態,參差錯落,疏密有致。是書也是題,是畫也是詩,是詩也是畫,欣賞每幅畫中題畫詩,既是絕妙的書法再現,也是將書畫相映成趣的綜合藝術,書題與畫面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構成了統一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享受。

吏治清明

鄭板橋情系百姓,與民同憂。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舉及第考中進士的鄭板橋被派往山東范縣任縣令,開始了他長達12年的官宦生涯。他為官力求簡肅,視排衙喝道之類的禮儀為桎梏。為察看民情、訪問疾苦,他常不坐轎子,不許鳴鑼開道,不許打「迴避」「肅靜」的牌子,身著便服,腳穿草鞋到鄉下察訪。即便夜間去查巡,也僅差一人提著寫有「板橋」二字的燈籠引路。因為他常常微服「隴上閑眠看耦耕」,以致「幾回大府來相問」,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對於百姓的疾苦,他時時刻刻都掛在心上。他一生善於畫竹,尤其善於據竹寫詩。在濰縣任縣令時,他的頂頭上司、山東巡撫包括向他索求書畫,他畫了拿手的竹子,並在上面題詩一首:「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乾隆十一年(1746年),鄭板橋調署濰縣,在濰縣任上七年,竟有五年發生旱蝗水災,生民塗炭,哀鴻遍野。他一面向朝廷據實稟報災情,請求賑濟;一面以工代賑,興修城池道路,招收遠近飢民赴工就食,並責令邑中大戶輪流在道邊開廠煮粥,供婦孺耄耋充飢。同時,責令囤積居奇者迅速將積粟按通常價格賣給飢民。他自己也節衣縮食,為飢民捐出官俸。在最危急之時,他毅然決定打開官倉放糧。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憤然辭官,回到故鄉江蘇興化定居。

㈣ 馬良有哪四種的傳說

神筆馬良
聽人家說,從前,有個孩子名字叫馬良。父親母親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他從小喜歡學畫,可是,他連一支筆也沒有啊! 一天,他走過一個學館門口,看見學館里的教師,拿著一支筆,正在畫畫。他不自覺地走了進去,對教師說: 「我很想學畫,借給我一支筆可以嗎?」 教師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臉上,罵道:「窮娃子想拿筆,還想學畫?做夢啦!」說完,就將他攆出大門來。 馬良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他說:「偏不相信,怎麼窮孩子連畫也不能學了!」從此,他下決心學畫,每天用心苦練。他到山上打柴時,就折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他到河邊割草時,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學著描游魚。晚上,回到家裡,拿了一塊木炭,在窯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過的東西,一件一件再畫一遍。沒有筆,他照樣學畫畫。 一年一年地過去,馬良學畫從沒有一天間斷過。他的窯洞四壁,畫上疊畫,麻麻花花全是畫了。當然,進步也很快,真是畫起的鳥就差不會叫了,畫起的魚就差不會遊了。一回,他在村口畫了只小母雞,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鷹打轉。一回,他在山後畫了只黑毛狼,嚇得牛羊不敢在山後吃草。但是馬良還沒有一支筆啊!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筆該多麼好呢! 有一個晚上,馬良躺在窯洞里,因為他整天地幹活、學畫,已經很疲倦,一躺下來,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不知道什麼時候,窯洞里亮起了一陣五彩的光芒,來了個白鬍子的老人,把一支筆送給他:「這是一支神筆,要好好用它!」馬良接過來一看,那筆金光燦燦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來: 「謝謝你,老爺爺,……」馬良的話沒有說完,白鬍子老人已經不見了。 馬良一驚,就醒過來,揉揉眼睛,原來是個夢呢!可又不是夢啊!那支筆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裡嗎!他十分高興,就奔了出來,挨家挨戶去敲門,把夥伴都叫醒,告訴他們:「我有支筆啦!」這時才半夜哩! 他用筆畫了一隻鳥,鳥撲撲翅膀,飛到天上去,對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來。他用筆畫了一條魚,魚彎彎尾巴,游進水裡去,對他一搖一擺地跳起舞來。他樂極了,說:「這神筆,多好呀!」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替村裡的窮人畫畫:誰家沒有犁耙,他就給他畫犁耙;誰家沒有耕牛,他就給他畫耕牛;誰家沒有水車,他就給他畫水車;誰家沒有石磨,他就給他畫石磨……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消息很快地傳進了鄰近村裡一個大財主的耳朵。這財主,就派兩個家了來把他抓去,逼他畫畫。馬良年紀雖小,卻生來是個硬性子。他看透有錢人的壞心腸,任憑財主怎樣哄他、嚇他,要他畫個金元寶,他就是不肯畫。財主就把他關在一間馬廄里,也不給他飯吃。 傍晚,雪紛紛揚揚地落著,地上已經積起了厚厚一層。財主想,馬良這一下不是餓死,也准凍死了。他走過馬廄門口,只見門縫里透出紅紅的亮光,還聞到一股香噴噴的味道。他覺得奇怪,湊近眼去,往門縫里一張,啊!馬良不但沒有死,而且還燒起了一個大火爐,一面烤著火,一面正吃著熱烘烘的餅子呢!財主知道,這火爐和餅子,一定是馬良用神筆畫的,就氣呼呼地去叫家丁來,要他們把馬良殺死,奪下那支神筆。十多個兇猛的家丁,沖進了馬廄,卻不見馬良,只見東面牆壁上,靠著一架梯子。馬良趁著天黑,攀上這梯子,翻牆走了。財主急忙攀上梯子去追,沒爬上三步,就摔下來了。原來,這梯是馬良用神筆畫的。 馬良出了財主的家,他知道在村裡是不能住了,他向自己的村莊揮了揮手,默默地說了一句:「夥伴們,再見啦!」馬良用神筆畫了一匹大駿馬,跳上馬背,向大路上奔去。 沒有走出多少路,只聽見後面一陣喧嘩,回頭一看,火把照得通明,財主騎著匹快馬,手執一把明晃晃的鋼刀,帶著一二十個家丁,追上來了。眼看就要追著了,馬良不慌不忙,用神筆畫了一張弓,一支箭。箭一上弦,「颼」的一聲,正射中財主的咽喉,財主翻身跌下馬去了。馬良拍拍大駿馬,大駿馬像飛一樣地向前馳去了。 馬良連日帶夜地在路上跑了幾天,到了一個市鎮里,看看離家鄉已經很遠,就在這兒住下來。他畫了許多畫,拿到街坊去賣。因為他怕別人知道,便不讓畫活起來,畫成的東西,不是少嘴便是斷腿的。 一天,他畫了一隻沒有眼睛的白鶴。一不小心,在它臉上濺上一滴墨水,白鶴便眼睛一睜,扇扇翅膀飛上天去了。 這一來,整個市鎮都轟動了。當地的官員,馬上把這件事奏給了皇帝。皇帝就下了一道聖旨,派人來召他到京都去。馬良不肯去,他們把他拉去了。馬良聽見過許多皇帝欺侮窮人的事,心裡恨透了,哪肯給皇帝畫畫呢!皇帝叫他畫一條龍,他卻畫了一隻大壁虎;皇帝叫他畫一隻鳳,他卻畫了一隻大烏鴉。大壁虎和大烏鴉十分難看,在金鑾殿里亂爬亂叫,還打起架來,弄得宮殿里烏七八糟。 皇帝大為發怒,就命衛士們搶下他的神筆,把他打人了天牢。 皇帝拿到神筆,就自己來畫了。他先畫了一座金山。貪心不足的皇帝,畫了一座又一座,畫了一座又一座,重重疊疊地畫了許多。畫好一看,哪是金山!卻是一堆堆的大石頭;上面壓得太多,就塌下來,差一點把皇帝的腳也打傷。皇帝還不死心。他心裡想,畫金山不成,就換金磚。他畫了一塊嫌小,畫了一塊嫌小,最後畫了長長的一大條。畫好一看,哪是金磚!卻是一條長長的大蟒蛇,張開血盆似的大口,向他撲來。幸虧衛士們救得快,不然,皇帝早被大蟒蛇吃掉了。 皇帝沒有辦法,只得把馬良放出來,又假惺惺地對他說了一些好話,說什麼要給他許多許多金銀,還說什麼要把公主嫁給他,招他做駙馬。 馬良一心想奪回神筆,他裝作答應下來。皇帝見馬良答應了,十分高興,就把神筆還給了馬良,要馬良給他畫畫。皇帝想,畫金山、金磚都不成,那麼畫株搖錢樹吧!搖錢樹上,長的都是錢,輕輕一搖,就能掉下許多錢來,這有多好啊!他就叫馬良畫搖錢樹了。 馬良心裡打定了主意,不說什麼話,提起神筆一揮,一個無邊的大海,出現在眼前了。藍藍的海水,沒有一絲波紋,亮閃閃的像一面大玉鏡。 皇帝看了很不高興,臉一板,罵道:「叫你畫搖錢樹,誰叫你畫海!」馬良在大海中央畫了塊小島,島上畫了株又高又大的樹,說:「這不是搖錢樹嗎?」皇帝看見那株樹,發著耀眼的金色光芒,喉嚨里咽了幾口唾水,就嘻嘻地笑了起來,急巴巴地對馬良說:「趕快畫只船吧!我要到海中央去搖錢!」馬良畫了一隻很大很大的木船,皇帝就帶了娘娘、太子、公主和許多大臣、將軍,都上船去了。馬良又畫了幾筆風,海水掀起密密的波紋,大木船就開動了。 皇帝心裡癢滋滋的,嫌船走得太慢,在船頭上叫:「風大些!風大些!……」馬良就加了幾筆粗粗的風。海動盪起來了,白帆鼓得滿滿的,木船急速地向海中央駛去。馬良又加上幾筆大風。大海不安地吼叫起來,捲起滾滾的浪濤,大木船搖搖晃晃了。皇帝心裡害怕,向馬良搖手,大聲地喊道:「風夠了!風夠了!……」馬良裝作沒有聽見,不歇手地畫著風。海水發怒了,浪濤撲上船去了。船傾斜了,船上亂起來了。皇帝被海水打得渾身濕漉漉的,抱著船的桅桿,不住地叫喊:「風太大了!船要翻了!不要再畫了!……」馬良不去睬他,還是不住手地畫風。風更大了,吹來了許多厚厚的烏雲,又鳴雷,又閃電,還下起暴雨來。浪更猛了,海水像一堵堵倒坍的高牆,接連不斷地往船上壓去。 船翻了,船碎了,皇帝他們都沉到海底去了。皇帝死了以後,《神筆馬良》的故事就傳開了。但是,馬良後來到什麼地方去了呢,大家都不清楚。 有的說:他回到自己的家鄉,和那些種地的夥伴在一起。 有的說:他到處流浪,專門給許多窮苦的人們畫畫

馬良獨造金山寺的民間傳說

鎮江金山「氣接鴻濛,中流開遠勢;山浮杳靄,一柱倚高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馬良獨造金山寺」的民間傳說,和「水漫金山」神話故事一樣,家喻戶曉,為民間傳頌。
「馬良獨造金山寺」有幾種版本。一種版本說是一位女子馬娘因為一次乘船過江,遇到大風大浪,船被刮到金山才大難不死,她說一定是金山的菩薩保佑的。回到江北後帶了錢,來到金山,要獨造金山寺,報答菩薩的保佑。第二種版本,是說蘇北濱海的大善人馬良,修心拜佛,獨造了鎮江金山寺。現在濱海還有一個村子叫馬家村,一片湖水叫馬家盪,有一座小廟叫馬良廟。馬家盪的土,就是用來造了金山,形成了湖盪。第三種版本,說是興化有一位大財主姓馬名良子文善,平時就樂善好施。他因膝下無後,常講:「不修今生修來生。」這個版本的民間傳說,流傳的比較廣泛一些。
興化馬良一日入睡時,他家的十三個金人來向他告別:「因緣分已盡,特來向您告辭。」馬良驚詫地問:「爾等去向何方?」金人坦率地說:「到山西大財主王太來家落戶。」馬良乘船星夜趕到山西王太來家,果然「金盔金甲金鏈帶,威武雄壯實豪邁。」十三個金人齊刷刷站著。王太來見此:「此金人既是貴府之物,請把他們領回去吧。」歸途中,馬良思忖:我馬良後繼無人,一旦命歸黃泉,豈不人去樓空。決定暫不歸家,先去蘇杭一游。醒來卻是南柯一夢。
數日後,馬良真的叫船到蘇杭遊玩去了。路過金山,聞得金山寺凈慈長老正在為修建金山寺募捐。馬良一想,真是千載難逢,天賜良機,他要捐款修建金山寺。馬良將桌前墨磨濃,舔飽筆在化緣薄上寫了九個大字,「獨造金山寺,興化馬良」。馬良的豪施,鎮江地方上的一班紳士、闊佬、富翁、商賈及社會名流覺得自己沒有面子了,竟刁難起馬良來:「既是獨造,就不好用江南滴水點土、一草一木。」馬良拱手向大家說道:「一言既出,義無反悔。」邊說邊在化緣簿上又添了七個字,「不用江南一撮土」。馬良有此膽量,全仗十三個金人撐腰。
「馬良獨造金山寺,不要江南一撮土。」水、土都是從興化運過去的。馬良在興化開了六六三十六條河,八八六十四個盪,九九八十一條溝。三年六個月金山寺造好了,發現少了一座茅廁。馬良同妻子商量,變賣了妻子的首飾造了茅廁。再一查,還缺一口井,馬良又求侍妾,侍妾百般無奈,為成全馬良,把自己典質給了鎮江一位富賈。最後一看,山門還差一根抵門的杉木杠。馬良再無籌資辦法,真正是逼迫無路了。只見他直奔禪房,操起一把利劍,跪地祈禱:「蒼天啊!菩薩啊!若顯靈,我用中指化作一根杉木杠。」說畢,揮劍剁下中指。忽然間,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飛沙走石,整個金山昏天黑地。一會兒,風停天晴,只見一根粗大的杉木杠將山門牢牢抵定。此時,凈慈長老和眾人齊聲祝賀馬良:
馬良獨造金山寺,
不用江南一撮土。
截指化作雲杉木,
玉全金山萬代頌。

三國馬良:
三國里的:馬良兄弟五人,俱有才名。馬良眉中有白毛,歷官從事、左將軍掾、侍中。他與諸葛亮的關系很好,這可以從兩件事上看出: 馬良諸葛亮隨劉備入蜀,馬良給諸葛亮寫信說,雒城(今四川廣漢市)已攻下,吾兄應大展宏圖,乘勝前進。據此,人們推測,他與諸葛亮或結為兄弟,或者有親戚關系。諸葛亮年長,故他稱亮為兄,(馬良於諸葛亮的關系說引於《三國志——裴松之注》)。
馬良奉命出使東吳,他請諸葛亮給孫權寫引薦信,諸葛亮要他自己起草,亮簽名。最後兩句是希望孫權「降心存納,以慰將命」。孫權見信後,敬待了他。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派他到武陵(今湖南省西南一帶)聯結「蠻夷」助蜀伐吳,功成,深受劉備器重。後在夷陵之戰中,劉備兵敗,馬良亦遇害,年僅三十六歲。劉備後拜馬良之子馬秉為騎都尉。

㈤ 關於品德高尚的詩句

1. 形容「品德高尚」的詩詞有哪些

形容「品德高尚」的詩詞包括:

1、元代王冕《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譯文:

洗硯池邊生長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筆後淡墨留下的痕跡而沒有鮮艷的顏色。

它並不需要別人去誇許它的顏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氣充滿在天地之間。

2、唐代李白《贈孟浩然》

原文: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少年時鄙視功名不愛官冕車馬,高齡白首又歸隱山林摒棄塵雜。

明月夜常常飲酒醉得非梵谷雅,他不事君王迷戀花草胸懷豁達。高山似的品格怎麼能仰望著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華!

3、南宋鄭思肖《寒菊》

原文: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譯文:

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4、唐代韋應物《己亥雜詩(其五)》

原文: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2. 描寫高尚品格的詩句

關於梅花的詩大全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早 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墨梅 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托緇塵異漢宮。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 枝開。墨 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早梅 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墨梅 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 貢性之 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明月滿天天似水,酒醒聽徹玉人簫。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 庚信 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香雪千枝與萬枝。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楊柳枝詞 劉 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斷北人腸。胭脂桃頰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妝。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游蜂聖得知。

梅花絕句 陸游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紅 梅 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梅花絕句之一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紅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猶余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梅花絕句之二 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嶺上紅梅 范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一枝足。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梅花絕句之三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楊萬里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聖恩寺看梅 周永年 眾香國里人來去,花信風中鳥倒懸。更喜水光相映發,橫斜疏影托波來。

雪梅之一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題畫梅 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雪梅之二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嶺梅 張道洽 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

觀梅有感 劉因 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贈范曄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雪後梅盛開折置燈下 曾幾 滿城桃李望東君,破蠟紅梅未上春。

窗幾數枝逾靜好,園林一雪碧清新。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

3. 有關品德高尚的詩詞歌賦

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詩經·國風·衛風》

淇奧

瞻彼淇奧(yù),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三國演義》

淡薄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諸葛亮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揚子江

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竹 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揚州史可法祠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老臣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精衛

顧炎武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二)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額,詞窮了,暫時只能想到這么多了。其實古人很含蓄的,一般不會直接寫品格高尚,多半會借物言志、借物抒情。如屈原的香草美人等,後世多半用梅、蘭、竹、菊四君子和荷花、白雪等歌頌品格高尚,親要是還想要這方面的詩歌,可以去找找看~

另外上面我列的那幾首詩,李白和詩經歌頌的最正面,杜甫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也是極好的佳句。

4. 關於品德高尚 古詩詞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 我家畫中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疑難點注釋:①墨梅:水墨畫的梅花。

②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

這里化用這個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

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台的池塘。

[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清氣]清香的氣味。

[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

我不需要別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寒季節,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於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

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的象徵。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

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聖手」。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

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煉字。

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出淡淡的墨痕。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於嚴寒的風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麼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並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誇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盪,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於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鍾情於梅花精神的表現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

現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相傳由於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

當地的縣官和一個有權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後,當縣官親自下鄉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後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鬆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岩中,基礎牢固。

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 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

明 於謙 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石灰吟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

「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

5.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

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

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

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

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

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

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

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裡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

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范自己的行為。 17、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

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語助詞,無義。

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後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

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19、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

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20、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寧願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

詩人借菊詠懷,抒發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2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24、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資治通鑒》) 善於借鑒別人的經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25、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

(《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26、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的優點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諛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賊寇。這是荀子處世做人的原則,時過千年,仍值得我們借鑒。

27、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晶瑩如冰的心藏於內,高潔如玉壺之形。

6. 關於描寫「一個人品德高尚」的詩有哪些

1.《石灰吟》

-於謙/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釋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3.《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4.《無題》

-李商隱/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5.《行路難》

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里的菜餚珍貴值萬錢。

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願進餐。拔出寶劍環顧四周,心裡一片茫然。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遙想當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

堅信乘風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石灰吟

搜狗網路-竹石

搜狗網路-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搜狗網路-無題

搜狗網路-行路難

7. 高尚品德的古詩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詠蟬》唐。虞世南 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

《史記。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論語。里仁》 德不孤,必有鄰。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求通親親友》曹植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 《淮南子。

修務訓》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

㈥ 鄭板橋擅長畫什麼畫

鄭板橋畫的最多的最擅長的就是竹子;他畫的《墨竹圖》,表達了他想為老百姓做點好事的良好願望,更是為自己的畫竹總結出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無竹的三個階段,很有深意。

鄭板橋,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


(6)興化學畫畫哪裡好擴展閱讀: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由他23歲寫的《小楷歐陽修《秋聲賦》和30歲寫的《小楷范質詩》推知,板橋早年學書從歐陽詢人手。其字體工整秀勁,這與當時書壇盛行勻整秀媚的館閣體,並以此作為科舉取士的標准字體有關。對此,鄭板橋曾說:「蠅頭小楷太勻停,長恐工書損性靈。」在他40歲中進士以後就很少再寫了。

㈦ 興化市實驗小學英語節參賽紙怎麼畫

興化市實驗小學英語節參賽紙按照參賽規則來畫就行。可以請老師指導,或者請工作人員來幫忙繪畫。

畫畫入門初學技巧:

1、認識鉛筆。

認識鉛筆,摸可能會問,鉛筆不就一種嗎?從小就開始用鉛筆學寫字的。這你就不懂了,其實鉛筆是有規格的如:2B、B、HB等,常用的也就這幾種了。每種規格的鉛筆軟硬不一樣,畫出來的線條出現顏色深淺是有區別的。

像2B是比較硬一點的,畫線條要用力一點,畫出來的線條顏色會淺一些,而且光澤度也亮一些。HB相對2B來說,就比較軟,輕輕一畫,就可以了,顏色較深,光澤較暗。

2、學會畫線條。

畫線條可不是人人畫得好的哦。不要以為線條簡單就輕視它。素描可是由線條組成的,你要是輕視線條的存在,就是輕視素描的祖先啊。一般大師在學畫畫之前,都是畫過很多很多線條的,而且純畫線條。

所以你首先要練習的就是畫線條,畫的時候,不能彎,而且要果斷、瀟灑、力度得當,也就是一條線條要讓人感覺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條理,可不能是亂糟糟的一片黑乎乎的。

3、臨摹速寫照片。

線條學過了,就選幾張自己喜歡的照片進行臨摹。可是美女、風景、食物,只要你喜歡都可以。臨摹速寫照片,只要畫出輪廓就可以了,你臨摹速寫好不好,就看你的線條基本功好不好了,可不能一條直線,你硬是手抖畫出了曲線,扭扭捏捏的哦。還有速寫是畫素描的基礎功哦。



㈧ 鄭板橋特別喜歡畫蘭竹石的原因是什麼

鄭板橋,揚州興化人,名燮,字克柔,號板橋。乾隆元年中二甲進士,被任命到山東縣令時已經是五十歲了,後來又調任到濰縣,任濰縣縣令。
在任濰縣縣令期間,鄭板橋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只好回到揚州賣畫為生,固有「三絕詩書畫,一官歸來去」之稱,是「揚州八怪」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位。鄭板橋尤其擅長畫「竹」、「蘭」和「石」,有不少傳世佳作。鄭板橋的書法融合真草隸篆,風格獨特,自稱「六分半書」。
(鄭板橋人物畫像)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其作品別具一格,詩書纂畫相結合,相得益彰,深為後世喜愛和敬仰。他創造了獨特的鄭板橋畫風,這種畫風不僅是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進步。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在「揚州八怪」中影響力最大,其作品別出新格,詩書篆畫相結合,相得益彰,深為後世喜愛和景仰。其作品破樹立了鄭板橋獨立的畫風,這種畫風不僅是鄭板橋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進步。
一、愛蘭竹成痴的鄭板橋
鄭板橋幼時生活貧困凄涼,三歲母親去世,鄭板橋的父親以教館維持生計,幼年跟隨「種園先生」陸震學習詩詞,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鄭板橋後來的詩詞創作。後來鄭板橋跟隨郝梅岩學習繪畫書法,鄭板橋曾以「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來形容郝梅岩先生,其書畫創作受到了郝梅岩的一定影響。
鄭板橋童年時喜歡到家附近的「竹巷」去玩,家裡也有許多竹子,經過長期的觀察和感悟,竹子早就蔚然於心,繪畫時「手中之竹」自然蔚然紙上。鄭板橋對書法和繪畫的痴迷,他把自己的書法和繪畫進行融合使得其書法和繪畫渾然一體。
鄭板橋的性格曠達,不拘小節,喜高談闊論,當時被人稱為「狂」和「怪」。據說,鄭板橋一生中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事實上,鄭板橋雖然一生專研竹石,畫竹最多,其次蘭、石,但也畫松畫菊。他的一生,正如他畫了一生的蘭竹石,清高自持,風骨剛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張「胸無成竹」的創作手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聯系和區別,詳細地敘述了從觀察感受、構思醞釀,到落筆定型的創作過程,見解獨到。
這也讓鄭板橋成為明清以降最有影響力的畫竹大家,自板橋後,凡畫竹都繞不開板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所謂宗師,無乃是乎!
二、從《蘭竹圖》中感受鄭板橋的氣節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鄭板橋的《蘭竹圖》,感受他的氣節。
鄭板橋曾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里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氣節。鄭板橋認為蘭花不像普通花朵那樣嬌氣,一生與世無爭把清香奉獻給人間,他畫蘭,畫的是蘭花的文心與傲骨。
該圖以半幅畫作,一巨大的傾斜峭壁,給人一種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在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迎風搖曳。這裡面講述著鄭板橋的一個故事。
(鄭板橋《蘭竹圖》)
有一天,鄭板橋去一位好友家赴宴,酒意正酣,朋友請求他在院子中的牆壁上畫一幅畫。鄭板橋礙於在座好友眾多,不再推辭,只好答應。
鄭板橋喝了一碗酒後說:「拿墨來!」朋友就讓人拿了一硯墨,結果鄭板橋說:「墨太少,拿一盆來!」在場的人都十分驚奇,以為鄭板橋喝醉了,不知道他到底想什麼,朋友不敢多說,只好磨了一小盆給他。鄭板橋一臉醉意走到牆壁面前,朋友將筆給他,不想他卻沒有理會,直接用手沾了墨,在牆上抹了起來,抹了一會似乎不過癮,直接端起盆來,將墨汁全部潑到白花花的牆壁上。朋友見此心都涼了半截,不知事如何處理。想著鄭板橋竟然在戲弄他,酒席上也只能自認倒霉。
後來,一天狂風閃電,這個朋友發現院子潑墨的牆壁面前死了上百隻的麻雀,十分驚奇。此後的每次大雨都是如此。後來一位老先生來到朋友家,看到院子牆壁仔細端詳起來,問道:「這一定是名家的作品吧?」朋友以為是老頭在戲弄他說:「這一定是名家的作品吧」不料這老頭接著問:「這畫後出現過什麼怪事吧!」朋友應道:「每到狂風閃電,大雨之後,牆前都會有很多死麻雀。」老頭笑了笑說:「這畫畫的是一片竹林,平時看不出,下雨的時候閃電把畫照亮了,才看得出,那些麻雀以為是真的竹林,想著飛入,都撞死了。」
聽了老頭的解釋,朋友這才恍然大悟,佩服不已。諸如此類軼事還有很多,都表現了鄭板橋高超的繪畫水平和落拓不羈的個性,也反映了百姓對鄭板橋的仰慕和喜愛。
鄭板橋的作品獨樹一幟,簡約中帶著秀逸,灑脫中還有清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超越了石濤的畫風,自立門戶,為罷官回揚州賣畫期間更是給中國的繪畫藝術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在賣畫期間,鄭板橋的心境更進一步,這個時期的畫也更加成熟,藝術風格也十分穩定。他也是創造了很多優秀的作品,留下了一大批精品。
在這個階段在繪畫的理論方面更是得到了很多新的見解。當時就有很多的畫家借鑒他的風格。他的畫派不斷的壯大,這樣也成就了著名的揚州畫派,鄭板橋也成為了大家熟知「揚州八怪」之首。
(鄭板橋《蘭竹圖》局部)
除了繪畫水平不斷提升,創造出新的理論之外,鄭板橋還創新出獨一無二的題跋。竹蘭石原本就很有意境,再加上詩詞和書法,更讓這幅畫有靈魂,配上他的篆刻更是使他的畫美輪美奐。鄭板橋的題畫詩已擺脫傳統單純的以詩就畫,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達到「畫狀畫之像」,無限拓展畫面的廣度。不僅如此,他的題畫詩關注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思想內容,以如槍似劍的文字,針砭時弊。正如《蘭竹圖》所雲:「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固不在尋常蹊徑中也。」
(鄭板橋《蘭竹圖》鑒藏印)
最讓人稱絕的是他題跋的位置,石凹竹叢蘭葉底。書法寫的恰到好處,不多一分也不減一分,使他的畫作更加有靈性,顯現出他高超的技藝和大膽的突破精神。鄭板橋釋放蘭竹石的內在的特性,以少勝多,以簡代繁,加上他自己的詩歌和書法的題跋以及印章,書畫中又有徐渭的那種狂放的氣質,還有自己秀潤的內在,算是樹立了自己的一派畫風。
鄭板橋,破而立,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畫風,在藝術創作中取得了大成,這不僅是鄭板橋個人藝術上的成功,同時也是中國繪畫藝術史上非常輝煌的進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蘭竹圖》也不過是他眾多作品之一,還有許多作品值得大家欣賞和學習。

㈨ 施耐庵是哪個朝代的

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於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下面是關於施耐庵是哪個朝代的的內容,歡迎閱讀!

施耐庵是哪個朝代的

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人物生平

《施氏譜序》等有關資料記載

咸豐四年(1854年)陳廣德(字懋亭)所撰《施氏譜序》雲:

「吾興氏族,蘇遷為多,白駒場施氏耐庵先生生於明洪武初由蘇遷興化,復由興化徙居白駒場。其第二世處士君,揚一鶴先生曾為作墓誌銘。及於施氏之自蘇施家橋來遷,即場之田廬復名以施家橋……清咸豐四年歲次甲寅處署後二日賜進士出身浩授奉直大夫戶部主事加一級陳廣德頓首拜撰。 」

而咸豐五年,施耐庵的第十四世孫施峻峰在《施氏宗祠建立紀述》中也寫道:「吾族始祖耐庵公,明初自蘇遷興,後徙白駒場。由一本而支分派別,傳衍至今,五百餘年矣……」

施耐庵避戰亂在興化隱居寫《水滸傳》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傳》。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松江同知與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裡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指昭陽,即興化)好住家。

願辟草萊多種樹,莫教李子結如瓜。(當時民謠:「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顧逖見信後,馬上給施耐庵回信,歡迎他來興化避難。信中也答詩一首:

君自江南來問津,相送一笑舊同寅。

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把梁山108將刻畫得淋漓盡致

施耐庵接信之後,將大弟彥明留在蘇州原籍,帶了續娶妻子申氏、二弟彥才與門人羅貫中,冒著烽煙,渡江北上,先在興化顧逖家中暫住,而後由顧逖相助,在興化以東人煙稀少的海濱白駒場購置了田地房產,在這里隱居著《水滸》,施耐庵結識了許多農夫與鹽民,他們生活中的許多故事,成了他創作的素材,經過再創造,以驚人的藝術才能,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將豪俠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留世資料: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武松打虎原型

明初洪武年間,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詔出使四川,功成辭官回到故里,名揚一時。徐麒請蘇州(一說為錢塘即杭州)隱士施耐庵到家裡當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鎮環境幽美的大宅里,邊教書邊寫作《水滸傳》,當地人都尊稱他為「耐庵公」。

還有很多關於施耐庵的故事。據說,施耐庵《水滸傳》中的許多地名,都取之於祝塘附近。如「三打祝家莊」是全書中的.重頭戲,其實祝家莊就是祝塘鎮。小說中武松景陽崗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里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崗,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相傳施耐庵在大宅里坐館教學之時,還經常教學生畫畫。他要求嚴格,每次只教一幅人物畫,直到學生畫好後再教另外一幅。他前後教學生畫了108幅。這些畫,張張面孔不一樣,個個動作不同,神態各異,個性有別。他刻畫的108個人物形象,據說就是《水滸傳》里的108將。劉伯溫先生曾經上了兩本,在洪武皇帝前保奏道「施耐庵本領勝臣十倍,若教他做官,一定有好的政績。」洪武帝准奏,下詔書到江陰召他進京,召了幾次,他只推脫有病,把聖旨謝絕了。他有通天的本領,除了做文章,他又會醫病、卜易、命相、看風水、打拳等等……。

㈩ 泰州唯一的國家級博物館是哪座,裡面有什麼東西

興化,是一座格外閑適秀美的江北小城,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盛開的時節,興化就變得格外的熱鬧起來,90%以上的遊人都是沖著這里的水上油菜花海而來,卻忽略了這座小城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了解這座小城歷史最好的去處就是“興化市博物館”。

閱讀全文

與興化學畫畫哪裡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