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初中化學教師發表論文有哪些

初中化學教師發表論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17 22:32:33

⑴ 求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初中化學中的化學史教學資源
作者:肖梅(南京曉庄學院 化學專業 09師范班)
指導老師:龍琪
[摘要] 本文在對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料的內容、呈現方式、近年來教材中化學史的比重變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礎上,給出相應實施建議並舉例剖析了如何開發教材中化學史料的教育功能,對化學教育中化學史資源的利用不當之處提出了些許建議。
[關鍵詞] 化學教材;化學史;教學資源

一. 前言 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學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的英國科學促進協會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講中呼籲:「我們要教給年輕人的,與其說是科學結論不如說是科學史」。二戰後,以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科南特(J.Conant)為代表,一批教育家進行了以案例教學法引入學校進行科學史教育的實踐,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陸續開始重視科學史的教育,也陸續獲得了成功。
中國從初中三年級開始開設了化學教育,對初中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入門課程,教材很注重啟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學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尚屬少兒期,還是一些直觀的、趣味性的東西更能刺激其大腦興奮.化學史教育,不單純是講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通過一些史實的介紹,能使學生理解相關科學知識、科學過程與方法以及培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我國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把化學史作為「可供選擇的學習情境素材」, 化學史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真實的學習情境, 為其營造生動有趣、基於生活經驗與社會文化的學習氛圍,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起促進作用。正如美國著名科學史家薩頓所說「:科學史能夠幫助我們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 它能夠說明科學之意義, 科學之功能和方法, 科學之邏輯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含義, 科學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學對於思想凈化和文化整體化之重要意義。」可知化學史是化學教育的重要資源。

二. 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呈現方式
(一)應用現狀
開展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認。但是,化學史的教學功能能否得以充分發揮,必須以老師是否在化學課程教育中開展化學史的教育教學,以及得到的效果來看。而化學史教育教學開展狀況可以通過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程度得以反映。

圖1 教師教學中引入化學史進行化學教學的頻次

從表中可知,54%的教師從不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偶然使用化學史的教師僅占調查總數的43%,而經常使用化學史進行教育教學的教師僅為3%。由此可見,當我國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的開展狀況不容樂觀。
針對這一狀況,筆者參考了一些文獻整理得出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認識。表格設計是以教學論過程為主要依據,從中學「教」與「學」的實際出發,通過人員、物質、信息3個方面來全面尋求原因。

表1:化學教師對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的認識調查表
完全同意 同意 中立 反對
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 12 (30 %) 6 (15 %) 2 (5 %) 20 (50 %)
⒉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點較少 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
⒊化學史知識中考、高考考題容易 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
⒋化學史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 30 (75 %) 10 (25 %) 0 (0 %) 0 (0 %)
⒌化學史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
⒍對學生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學的知識 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
⒎對教師來說,化學史知識是十分難教的內容 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
通過上述調查分析表明,中學化學教師普遍認為重視和加強化學史知識的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於受「中考指揮」和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一部分教師認為中考、高考中涉及化學史知識的考點較少,考題容易,教師只須念念教材,學生只須背背考點,所以教也容易,學也容易;另一部分教師則認為化學史知識范圍廣、知識面大,要在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上進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二)化學史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
《科學課程標准》中提出了科學史進入科學課程的5種方式: ( 1) 作為引入新知識的背景素材; ( 2) 作為例題與練習題; ( 3) 作為相關資料插入; ( 4) 作為擴展性閱讀材料; ( 5) 作為科技活動素材。並且指出,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中引入科學史, 主要是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一種途徑和手段, 科學史不應作為新的知識點來考核, 其教學效果應當通過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對科學過程與方法的理解以及學生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培育來體現。

表2 人教版中化學史
章節 化學史的
主要內容 化學史的
切入點 化學史的
呈現方式

緒言 火的發現和利用及一些古代物品;道爾頓、阿伏加德羅及原子和分子的構成;門捷列夫及元素周期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一單元 課題2 煉丹術和煉金術、早期的化學實驗室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二單元 課題1 拉瓦錫及氧氣的發現、空氣的成分 正文
圖片,文字

第三單元 課題1 拉瓦錫、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許及水的組成
資料
文字
第四單元 課題1 院士張青蓮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四單元課題2
道爾頓及元素符號
資料
文字,圖片
第五單元課題1 拉瓦錫及質量守恆定律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課題1 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
化學•技 術• 社會
文字,圖片

第六單元 課題1 課後習題
石墨炸彈
習題
文字

第六單元 課題3
溫室效應
正文
文字

第七單元課題1

燃燒的利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2
能量及我國古代燒制陶器
正文
文字,圖片

第七單元 課題3
雕像及酸雨的危害
活動與探究
圖片

第八單元 課題1 金屬材料;青銅奔馬;滄州鐵獅;鉛的利用
正文
圖片,文字

第八單元 課題3
我國古代煉鐵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大理石作為重要建築材料的應用
正文
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1 我國制鹼工業的先驅———侯德榜
資料
文字,圖片

第十一單元課題2
18 世紀化學肥料的使用
正文
文字

第十一單元課題2
物質的分類
拓展性課題
文字

第十二單元課題3
導電材料;納米材料 化學•技術• 社會

文字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史教材多以插圖和閱讀材料的方式呈現。插圖所展示的化學史內容廣泛, 涉及化學家肖像、實驗儀器設備、日常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實物。插圖與正文內容互為補充, 生動形象地說明或解釋知識, 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其次, 插圖與課文文字的合理搭配, 使教材在視覺上顯得圖文並茂、錯落有致,呈現出一種和諧美, 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
閱讀材料是課文正文內容的拓展。由於受教材篇幅和學科知識結構的限制, 一些化學史素材不便出現在課文正文中, 所以教材中在課文正文旁邊或課後設置了各種欄目 ,如「 資料」欄目, 這種呈現方式的目的在於:一方面對課文正文內容進行補充拓展, 開闊學生視野, 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 另一方面又能保持課文正文知識嚴謹的邏輯結構, 突出學科知識的連續性和整體性。

三. 教材中化學史材體現的不足之處
2001年新課程標准教科書中,化學史呈現的形式更多樣化,內容更豐富,在文內增加了不少插圖和實物照片。如:彩陶、古畫、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等,在加上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把化學史知識融匯在各單元各課題中,畫面色彩明麗,其真實、直觀、親切、深刻,比文字更有說服力,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於生活,能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起到啟發思維的作用,便於學生有效地學習、理解和掌握,有利於給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實際經驗等學習素材,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逐步認識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2],但就化學史材內容、呈現形式、分布等還有某些不足之處。

(一)化學史材過於粗略
表1化學史在近年教科書中所佔比例
版本 1978 1982 1987 1994 2001 2001(新課標)
比例 5% 15% 15% 31% 32% 50%
由表中可看出從1978年到2001年的新課標教材中化學史材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可以感受到化學史教育的重要性已深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中。但縱觀教材可以發現化學史材都經過編寫者的改動,講得過於粗略,使本應該達到在潛移默化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方法的目的完成不了。例如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兩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閉的容器里連續加熱12天。發現有一部分銀白色的液態汞變成紅色粉末,同時容器里空氣的體積差不多減少了1/5 。他研究了剩餘4/5體積的氣體,發現這部分氣體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他誤認為這些氣體全部都是氮氣(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維持生命」)。
拉瓦錫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紅色粉末收集起來,放在另一個較小的容器里再加強熱,得到了汞和氧氣(化學式為O2),而且氧氣的體積恰好等於密閉容器里所減少的體積。他得到的氧氣加到前一個容器里剩下的4/5體積的氣體中,結果所得氣體跟空氣的性質完全一樣。」我們都知道拉瓦錫開始並沒有將既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的氣體稱作氮氣,在1791年夏比塔才稱它為氮氣;也沒有「氧氣」,拉瓦錫稱它為「彈性流體」,是後人在後來的不斷摸索中定義了氧氣。加上這樣的信息占不了多少空間而且簡單易懂,加上去並不麻煩,可以給學生暗示科學的發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下得到結果。

(二)關於化學史的習題過少
魯教版教材為加深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的認識, 在課後以練習題目的方式呈現了另一則化學史素材: 波義耳為探索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變化而進行的實驗。教材利用這則材料創設問題情境, 讓學生對波義耳與質量守恆定律擦肩而過的原因做出分析。利用練習題目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化學史素材中的事件做出分析與評價, 不但可以啟迪學生思維, 鞏固所學知識, 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為逐步深入理解科學本質打下基礎。化學史素材成為「靜態」科學成果和「動態 」過程與方法的載體, 成為促進學生掌握自然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本質的催化劑。而人教版關於化學史的習題少之又少,使學生在學習化學中忽視化學史。

(三)教材中的化學史涉及到的中國人物較少
與我國有關的化學史素材(明確指出的)在化學教材的化學史中都占據著較大的比重。然而,在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國人物的名稱卻是鳳毛麟角。這不利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利於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不均衡
從化學史素材分析研究中可以看出,化學史料在三種版本的教材中的分布存在著不均衡的現象。一方面,在化學史料廣泛地融入教材的基礎上,化學史料並未覆蓋教材中的所有章節,每種版本的下冊涉及的化學史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章節的化學史料存在著較為集中的現象,如上教版中第三章第二節中原子中有關化學史的內容,閱讀材料三處,圖片7幅,涉及化學家4個。化學史料的過於集中造成了化學史資源在某種程度上的浪費。

四 對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開發的建議與思考
現在國內大多數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側重於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習題運用,用化學史來強調化學家們的天資聰穎和勤奮。忽視化學家的錯誤,研究的艱辛,也就是化學家們的「人性」,使化學家這一職業離學生越來越遠。

(一) 教師應精心創設習題情景,進一步在習題中開發化學史教育功能
運用化學史創設習題情境是將化學史引用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優點在於不僅可以是本來枯燥、無味的習題變得生動、活潑,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來自化學史的熏陶與教育。鑒於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普遍存在「有而不足」的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挖掘化學史料素材編制習題,彌補教材中化學史習題的匱乏。教師在編制習題時,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化學史料的素材,選材不僅要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一定是化學科學發展過程中起關鍵性或突破性作用的內容, 如元素和物質發現史、化學概念和理論發展史、物質結構的認識過程等。編制習題時,還應圍繞「科學事實、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這條主線展開。這條主線涉及的四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它既是科學史內容的核心,也是教學與訓練、評價的主線。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角度獲得全面發展。此外,編制習題時應根據化學史教學的內容、目標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不同層次的題型,體現不同層次的教育功能。可以是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小論文或問題解決等多種題型。

(二)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化學史料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程中進一
富 雖然教材中的化學史料是教材編輯者立足於課程標准,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是「取之能用,用之有效」的。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化學史料的內容過於簡單,不利於其教育功能的發揮,這些史料的內容有待進一步豐滿。在使教材中的化學史史料豐滿起來的過程中,不一定使其完整無缺,重要的在於凸顯其教育功能,使學生真正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如魯教版第七單元第二節金屬的化學性質僅在挑戰自我中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教育意義不大,若能在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的實驗探究後再以文字加反應原理呈現,學生就更能理解其本質,更好地掌握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這一知識點。
另一方面,由於化學史料在教材中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現象,各個學校的資源條件不同、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情況各異、學生的原有知識、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特點等都有差異,這些因素影響著化學史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基於這點考慮,為了充分發揮化學史的教育功能,教師在備課時還應該在化學史的呈現方式上下功夫。

(三) 教學中應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料和人物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璀璨的歷史文化財富,與化學有關的歷史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的黑火葯、造紙術,聲名遠播的中國瓷器,中國煉丹家的發現……這些都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不朽的榮耀,其中都閃爍著化學的光芒。教材中關於我國的化學史的數量還算差強人意,但是我國化學家的名字確是少之又少。為了進一步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適當增加我國的化學史和有關人物的名稱是大有裨益的。不僅如此,我國歷史名人在教材中的出現還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的作用。可以參考引入的人物很多,如東漢時期的煉丹家魏伯陽,晉代煉丹家葛洪,我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徐壽……

(四)加強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
將化學史教育推廣到整個科學史教育層面,從實踐方面來看,盡管在科學史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無論在課程標准還是在教材中都有著明顯地體現,但是科學史教育並沒有形成一種主流。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廣大科學教師本身沒有受到多少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教育。正像BAAS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份報告中指出的那樣,「他們(科學教師)的行為和思想都是職業訓練的結果,缺少對科學本質和目的的理解」。因此,教材中化學史教育功能的開發除了受到教材自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外,最大的問題是多數的中學化學教師本身缺乏化學史的背景知識。這些教師本身在學習期間沒有系統地學習化學史,也很少從化學史的相關教材中得到啟發。因此,他們在成為教師後就很少願意用化學史來教學,或很少知道如何正確地進行有關化學史內容的教學。因此,通過再培訓、教師間交流等形式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的化學史素養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積極探索有績效的化學史教育,是充分挖掘化學史的教育功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化學.九年級.
[2]. [英] J.R.柏廷頓著 胡作玄譯化學簡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p.107-108
[3]. 許青鋒.化學教學應重視化學史的教育.教學探新
[4]. 楊艷麗 .任志鵬. 中學化學中化學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思考.化學教育,2005.(10) 46-47
[5]. 楊慶元.中學化學史教育綜述.化學教育,2006.(11) 61--62
[6]. 王秀紅,於建軍.中學化學史教育教學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化學教育,2009.(2) 71--73
[7]. 孟獻華.中學化學教師結合化學史進行教學的調查與分析.化學教育,2005.(2) 48--50
[8]. 畢華林,辛本春.中學化學教材中化學史內容編排的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8 .3(28) 63--65
[9]. 李艷梅, 鄭長龍, 李德才.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化學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呈現.化學教育,2007 .(5) 61--63
[10]. 趙永芹.談中學化學教育中的化學史教學. 理科教學探索,2007
[11]. 魏少紅,牛曉玉.談化學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安陽大學學報
[12]. 王旭東,荊黎田.談化學史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文化教育 ,2007
[13]. 王偉群,王慧.讓化學家的真善美走進化學課堂.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學報,2003
[14]. 劉霖.巧用化學史培養創造性.化學教育,2003.36(5)
[15] 張成山.淺析如何進行化學史的教育.高校理科研究,2003
[16]. 劉傳銀,薛梅,楊曉芳.淺談化學史教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
[17]. 馬剛,向炳蓮.論化學史的素質教育功能.化學教育,2000
[18]. 馬磊.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考試周刊,2008
[19]. 曾凡芝.化學史在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的滲透. 柳州師專學報,2003
[20]. 韓永娟.化學史料在中學化學中的教學功能釋例.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
[21]. 郭瑞斌,徐大仁,莫尊理.化學史課程資源的開發特點及途徑.化學教育,2007
[22]. 劉前樹,邱道驥.化學史教育的實踐與思考.化學教育,2007
[23]. 關婷婷,蘇育志,常向陽.化學史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教育功能. 廣東化工,2005
[24]. 梁建軍.化學史:教育理解科學本質的切入口.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25]. 梁建軍.化學史教學在學生理解知識結構中的作用.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

⑵ 初中化學論文題材有哪些

簡單的實驗 方程式的配平等

⑶ 我是一名化學老師,想在《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上發論文評職用,有發表過的嗎這本雜志怎麼樣好不好發

教育期刊系列,可以到期刊之家找編輯進行一定的溝通,或許有更多適合的期刊選擇。

⑷ 初三化學論文

教師通過心理換位能求得與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使教學過程得到優化。

一、想學生之所想

課堂上學生在想什麼?這是教師應時刻關心的問題。他們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時,要洞察其心理,及時探測和巧妙地點出其想法,更好地實現與他們心理上的溝通。如在講SO2的性質時,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到石灰水變渾而後又變清。同學們聯想到CO2也有類似現象,教師隨即令學生寫出有關方程式,並順著思路和同學們一起思考:能使石灰水變渾的是否一定是CO2?怎樣確證無色氣體是CO2?怎樣檢驗SO2氣體中是否有CO2?怎樣檢驗CO2中含有SO2?通過共同思考,結論很快得出,對SO2性質的認識就深刻了。

二、想學生之所難

有些教學內容在教師看來似乎很容易,三言兩語就可說清楚,但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接受這一知識,學習這一內容就有相當大的困難。教師要深入學生角色,成為學生的化身,體察他們的困難,然後幫助他們實現由難到易的轉化。例如,pH值為10的NaCN溶液中水的電離度是pH值為10的NaOH溶液中水的電離度的多少倍?學生一下子很難回答這一問題。但我們設置了幾個小問題,如pH=10的NaOH溶液,OH-來源於什麼? PH=10的NaCN溶液,OH-來源於什麼?等等,與同學們一起討論,思考,學生很快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我們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的狀態和能力水平,設置教學過程,和學生一起探討,幫助他們化難為易,提高他們的能力。

三、想學生之所疑

課堂上教師在講述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突然發現某些學生表情凝重,臉色不悅,顯然是學生思維出現了「疙瘩」。此時,對學生思維中出現的「疑」若不及時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諧,成為學生繼續思維、繼續學習的障礙,使思維中斷。高明的教師會立即意識到這一點,斷然採取措施,重新站到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例如,在講述泡沫滅火機原理時,學生對鹽的雙水解反應不甚理解。這時我們再和學生從已經掌握的水的電離平衡、鹽的水解實質、平衡移動的概念等知識方面綜合思考,終於使學生認識到鹽的雙水解的程度既決定於相應弱酸弱鹼的相對強弱,又決定於生成物的溶解性的大小,學生的疑往往是朦朧的、難以言表的,這就是想學生之所疑的重要性,這里,更需要教師的細心和耐心。

四、想學生之所錯

教師在批閱作業、試卷和個別輔導時,常發現學生這樣那樣的錯誤。給學生指正後,為了鞏固,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時教師在課堂上故意再「錯」一次,錯給學生看,錯給學生思考,使學生引以為戒。例如,在講過Cl2、HCl氣體的實驗室製法後,我在黑板上畫裝置圖,有意從上面畫起,而且神情嚴肅,態度一絲不苟。這時,就有不少學生在下面喊:「老師,這樣畫不對,應當從下向上,從左到右依次畫」。這樣,歪打正著,學生的印象就深了。這樣的例子還可舉出很多。

五、想學生之所樂

課堂是師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須引導學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這種表演中來。高明的教師必須想到學生的愛好、興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學生之所樂。實驗是化學學科的基礎,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凡可做的實驗盡量做,可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學生在實驗中親眼觀察到色彩斑瀾的化學現象,好奇心得到滿足,求知慾望更烈,會透過現象去認識物質變化的本質,去探索物質變化的規律。一次,在講授金屬鈉的活潑性時,我將磨碎的金屬鈉粒慢慢撒入集滿氯氣(越濃越好)的集氣瓶中,同學們看到鈉在氯氣中金光閃爍,劇烈燃燒,簡直是歡呼雀躍,這樣鞏固了鈉、氯氣的化學性質、鈉的焰色反應等等化學知識,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還有一次,在學了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方法後,我們出了二道近年的高考試題讓學生配平,結果大部分學生配平了。當他們得知這就是全國高考題時,高興得不得了。師生共同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學生的學習勁頭更足了。

六、想學生之所忘

有人說化學知識一學就懂,一丟就忘。化學學科確有許多內容要強化記憶。比較成熟的教師常有這樣一種心理體驗,即在用到某一知識點時,忽然間明明熟悉的知識好象變得模糊起來,此時教師則馬上意識到學生對這一知識也容易遺忘,這是典型的心理換位現象。遇有這種現象,我們必須以學生身份出現,和他們一起回憶、識記、聯想、推導、驗證,一起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從而戰勝遺忘,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⑸ 求一篇初中化學論文1000字謝謝!

化學論文三聚氰胺的假蛋白原理及鑒別
摘要:
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了三聚氰胺的有關性質,我深入探究了近日奶粉事件中所涉及的化學原理,並根據其性質探究出在家中即可鑒別三聚氰胺的方法。通過研究,使我更加深入的認識了三聚氰胺,也了解了生產奶製品的內幕。
關鍵詞:三聚氰胺、假蛋白原理、凱氏定氮法、溶解度。:
正文:
前言:近日的「三鹿奶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根本原因就是奶粉中的添加劑「三聚氰胺」。
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究竟用意何在?如何利用簡單的實驗來鑒別三聚氰胺呢?這些都是人們關心的問題,這些知識對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都是有必要進行研究的。「奶粉事件」在國內外影響極大,導致了許多嬰兒中毒並患有腎結石。通過查閱資料、理論分析和實驗得出:1、添加三聚氰胺是利用了假蛋白原理,從而降低成本,欺騙消費者。2、家庭可用類似降溫結晶的方法,檢測出三聚氰胺,降低中毒的可能。
主體與討論:三聚氰胺,化學式C3H6N6,簡稱三胺,又叫2 ,4 ,6- 三氨基-1,3,5-三嗪、1,3,5-三嗪-2,4,6-三胺、2,4,6-三氨基脲、蜜胺、三聚氰醯胺、氰脲三醯胺、蛋白精。
一、假蛋白原理: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為它能冒充蛋白質。
食品都是要按規定檢測蛋白質含量的。但商家為謀取暴利,給牛奶摻入大量的水,這樣蛋白質含量就會降低。於是商家就利用了蛋白質監測方法上的漏洞,矇混過關。
蛋白質主要由氨基酸組成,平均含氮量為16%左右。由於直接對蛋白質進行檢測太復雜,因此食品工業上檢測牛奶蛋白質含量被定為國家標準的是凱氏定氮法。原理很簡單:蛋白質含有氮元素,用強酸處理樣品,讓蛋白質中的氮元素釋放出來,測定氮的含量,就可以算出蛋白質的含量。
經計算得出,三聚氰胺的含氮量為66.7%,含氮量為蛋白質的四倍多,白色無味,是理想的蛋白質冒充物。鮮牛奶的國家標準是100毫升≥2.95克,各個品牌奶粉中蛋白質含量為15-20%,蛋白質中含氮量平均為16%。以某合格牛奶蛋白質含量為3%計算,含氮量為0.48%,某合格奶粉蛋白質含量為18%計算,含氮量為2.88%。而三聚氰胺含氮量是牛奶的139倍,是奶粉的23倍。每100g牛奶中添加0.1克三聚氰胺,理論上就能提高0.625%蛋白質。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飼料中使測試蛋白質含量增加一個百分點,用三聚氰胺的花費只有真實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沒有什麼氣味和味道,所以摻雜後不易被發現。
奶粉有毒是因為其中含有的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
這就是所謂的「假蛋白原理」。
二、家庭檢測三聚氰胺的方法
三聚氰胺溶於熱水,微溶於冷水,因此可以利用三聚氰胺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利用類似降溫結晶的方法,對三聚氰胺進行粗略檢測。
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 家庭檢測三聚氰胺的小實驗
[實驗日期] 2008-12-2 [實驗員] 劉琳
[實驗目的]通過不同奶粉的對照實驗,確定出檢測三聚氰胺的方法。
[實驗儀器和葯品] 四個玻璃杯,兩塊黑布,筷子,冰箱,三鹿奶粉(找鄰居家借的),紅星奶粉,熱水,清水,一杯冷水。
[實驗步驟及現象]
1.取等量的紅星奶粉和三鹿奶粉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分別向兩個杯中加入等量等溫的沸水(比平常沖奶粉的水要少一些),用筷子充分攪拌兩杯牛奶,使牛奶完全溶解。觀察兩杯牛奶無明顯差別,紅星奶粉的顏色略微深一點。分別給兩杯牛奶的外壁貼上標簽,以便辨認兩杯牛奶。
2.將兩杯牛奶同時放入冰箱,待牛奶靜置降溫一小時。
3.將兩杯牛奶取出,仔細觀察兩杯牛奶,發現三鹿奶粉杯底有少量沉澱,紅星牛奶無明顯變化。
4.准備好一個空杯,將一塊黑布罩在其中一杯牛奶的杯口上,用手把布緊緊固定,將杯子倒置,讓牛奶透過黑布過濾到空杯里。用同樣的方法,使用另一塊黑布對另一杯牛奶進行過濾。
5.過濾完畢,將兩塊黑布進行對比。發現三鹿奶粉的黑布上有少量白色塊狀固體,紅星奶粉的黑布上無明顯固體出現。將黑布合上,用清水反復進行沖洗。打開,三鹿奶粉的黑布上仍存有少量白色晶體。將白色晶體倒入一杯冷水中,固體沉入水底。
[實驗解釋及結論] 三聚氰胺溶於熱水,微溶於冷水,在冷卻熱的三聚氰胺溶液後會有三聚氰胺的固體析出,為白色晶體,密度大於水。因此三鹿奶粉中過濾出的沉澱很可能是三聚氰胺。在家中可以用這種方法監測出三聚氰胺。
[實驗評價與討論] 這是一個難度不大、不需要專業儀器、每個人都可以做的生活實驗。它惟一需要的是平靜的心態和仔細的觀察,而不是很深的理論知識或者過硬的實驗操作水平,而且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還是無法排除其他物質的可能,不能有力地證明沉澱就是三聚氰胺。前景在於還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飲用添加三聚氰胺的奶製品,使人們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通過研究三聚氰胺的有關性質,提高了我提取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我對化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評論 | 10 2
2013-08-31 18:31 熱心網友 最快回答
淺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詞:化學課程 社會生活
摘要:化學與生活互動能激發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使化學教育富有生命力。
基礎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這是我國教育的重大改革,它為中小學教育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而素質教育旨在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堅持教好化學知識的同時,應不斷地把已有的或新接受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社會實際相聯系,給學生以「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認識與改造社會」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最終達到他們主動、深入地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中學化學課本中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常識的教育內容,對這些內容加入挖掘、整理、補充、豐富,然後生動地介紹給學生,不失時機地把社會生活研究與化學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地把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與社會生活研究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對提高課堂效率,優化學生綜合素質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在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以化學史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課堂講授中增加一些化學史的內容,不僅僅使教師講來娓娓動聽和學生聽宋津津有味,而且使學生對化學概念理論的來龍去脈更加清楚,易於理解,加強記憶。同時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如:邏輯思維和科學研究的熱情,包括:求實、批判、創新等內涵。如:化學的發展史,尤其是我國的化學發展史,從拉瓦錫的燃燒學說到道爾頓的原子學說,從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到我國的傑出制鹼科學家候德榜,到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李遠哲。以偉人的事跡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求實創新。
二、以化學工業內容教學為基礎,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接觸社會
現行中學化學教材中有許多與化學工業有關系的內容,這些內容若不能很好地加以處理,而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學生的學習就會很枯燥、乏味,也不能很好地把學生的學習引入廣闊的社會生活實踐中來,更不能由此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高中課本中的工業問題主要有:硫酸工業、硝酸工業、煉鐵工業、煉鋼工業、水泥工業、鋁的冶煉、氯鹼工業、石油產品概述、煤的綜合利用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深入地去思考一些問題,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生,因為他們對工業生產了解很少(尤其對大型企業知之更少)。在進入工業內容學習時,先讓學生在已有的對工廠的認識的基礎上去預測所學內容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生產規模、經濟效益、原料及其處理、運輸、廠址選擇、副產品及其應用、環境污染及其應對措施等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大而龐雜,但若能全面(即使是粗略的)考慮也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更多地接觸生活,了解社會。當然,教師還要給予適當的幫助,安排一些當地的化學工業考察或觀看錄像等手段。
三、把化學教學與社會生活常識相聯系,著力提高學生化學興趣
化學的實用性表現在它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特點,使學生覺得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從而引導學生學化學,用化學。如中學教材中《鹵素》一章中講到由氯氣可以制漂白自來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氫
氟酸可用於雕刻玻璃、氟化鈉可以用來殺滅地下害蟲、溴化銀可應用行照相技術、碘化筍可用於人工降雨等,這些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展開來,介紹它們的其他用途。
在介紹與社會生活內容相關聯的化學知識時,還應適當地去啟發學生,誘導學生用化學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甚至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來思考現實中的問題,如中學課本中講到硫酸鋇可用於鋇餐,可以問學生鋇餐喝卞去在醫院里是如何檢查的,為什麼可以在X光下檢查胃及消化道是否發生病變,硫酸鋇對人體是否有毒,硫酸鋇最後怎樣排出體外的等,從而激發他們去觀察去思想去調查。
四、以環境保護知識教育為契機,使學生逐步養成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環境保護作為一個嚴重社會問題,已迫切地擺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也成了「十五」國家發展計劃討論中極為重視的一個話題。雖然中學生尚不能去全面理解臭薴空洞的變大會有什麼危害,長江三峽建設會有什麼負面影響,內陸學生也無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後果。但是我們通過可以接觸到的一些化學知識來豐富他們的思路,增強他們的意識,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善於利用。如在講到化肥知識時可以從已有的知識設問他們;為什麼農田不能多依賴無機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業教學中可以問他們何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從而進一步闡述人為什麼要進行尾氣吸收,為什麼尾氣處理在解決了環境問題的同時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此類問題更豐富,與生活更貼近,如白色污染問題、毒品問題、無鉛汽油問題,以及近年來發現的英國的瘋牛病問題,比利時的二惡英問題等。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地與課本知識相聯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社會生活,增強他們的社會貢任感。
五、結合課本,介紹高新科技的發展,激勵學生為社會發展人類進步作貢獻
化學與其他理工科一樣,作為自然科學,教學內容具有較大的穩定性。但社會卻又是瞬息萬變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有具有時代氣息,能結合時代要求。在生活中我們常可以接觸到一些新產品和新材料,我們可以適時地鼓勵學生去了解這些產品或材料的組成部分、合成、製造方法、主要用途以及它們的副作用。比如日常生活中塑料包裝代最初生產出來時,以它方便、快捷的作用深得人們的青睞,而目前其降解難的問題卻深深困擾著人們,多鼓勵學生去作一些深層次的探討。
結合社會生活的化學教學,才不致於脫離生活,不致於培養出只會讀書的「人才」。我們在教學中應適時地適當地啟發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事,關心他們生活生存的空間,提高綜合素質,使其成長為真正有益於社會的入。

⑹ 初中化學論文300字左右就行

初中化學論文範文一(1)。

題目: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效率彰顯初中化學學科之價值。

摘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將化學學習聯系日常生活的關鍵,為此,我們教師應當採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合理有效地統籌實驗教學的時間與手段,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讓初中化學的教學能夠得到順利進行,實驗的過程和結論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分析問題、理解問題並解決自己在化學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化學學習。

化學是一 門 以 實 驗 為 主 的 學 科,借 助 實 驗 教 學 既 能突出學科特點,又能 培 養 學 生 的 化 學 學 科 素 養。在 實 驗中也利於培養學 生 的 細 心 觀 察 能 力,通 過 實 驗 滲 透 嚴 謹方法,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化學求真素質。基於此,文章將圍繞課中開展趣味實驗,將化學知識具體化,通過日常生活現象,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實驗活動情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注重實驗操作的准確性等展開研究,旨在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效率。

一、課中開展趣味實驗,將化學知識具體化。

「化學是實驗的科學,只有實驗才是最高法庭。」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一座不可或缺的將理論與實踐相連的橋梁,做好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工作為學生學好化學鋪平道路。初中化學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多,而且自身就具有知識點分散與易混淆的特性,我們很多學生之所以學不好化學,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化學知識相對抽象與難懂,不利於學生們的記憶與理解。如對於很多化學反應現象與原理,教師僅僅進行講授式的教學,對相關知識點不進行深入展開,那麼肯定不會得到良好的教學成效,而且還會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厭煩感。故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有必要加強對趣味性實驗的相關應用,通過將復雜難懂的知識具象化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會綜合提高學生的學習基本理論和實驗能力。

二、通過日常生活現象,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選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引入到化學實驗中,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引導他們觀察實驗現象,激發實驗興趣,培養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分析「溶液」章節時,引導學生一起聯系生活中的蔬菜,比如「馬鈴薯在水中洗」形成懸濁液,使用肥皂洗油跡形成乳濁液等。在做「雞蛋殼的成分與性質研究」的實驗時,也可用雞蛋進行探究實驗活動,通過實驗驗證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將洗凈的雞蛋殼研碎,分別放入甲和乙試管中,分別向甲和乙試管中加入蒸餾水和稀鹽酸,再用兩只氣球分別套在試管口,觀察實驗現象,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更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進而獲得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實驗活動情景。

實驗的有效開展能幫助學生認識並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創造性思維,結合化學內容,教師可以多創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與實踐」時,先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氧氣與氫氣的製取裝置,當理清楚設計氣體製取裝置的思路後,根據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指導學生自主設計,動手操作,待組裝完畢後召開「設計裝置展示會」,再由各組推薦成員介紹其裝置的優點,最後師生共同評價。自主探討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在自主探究時教師也要多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多創造一些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在手腦並用的實踐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來。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注重實驗操作的准確性化學實驗過程相對復雜,在實驗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獨自進行實驗操。

例如,在「FeCl3」中加入鐵粉,觀察溶液的顏色變化,當學生完成觀察後,提問讓學生思考,驗證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在進行鎂、鋁、鐵、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中,要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相關事項,這樣能保證實驗的安全性和准確性。鼓勵學生多操作,在操作中去感受化學,以此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實驗作為整個初中化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要給予足夠重視,還要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作為教師,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制定明確的實驗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科學求真,嚴謹的精神,以此促進初中生化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雷宇,張文華,彭慧。「中學化學實驗研究」課程教學模式研究---滲透微格教學原理的探究教學模式[J].化學教育,2012(7)。
[2]楊明生,關強。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現狀分析報告[J].化學教育,2012(1)。
[3]王春。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實施綠色化學教育的策略探討[J].化學教學,2009(7)。
[4]周志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7)。
[5]閆芳,郝軼鳴。新課標下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若干想法[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50-51.

⑺ 初中教師評職稱論文

教師,是眾多職業中的一種神性的職業,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師評職稱論文,僅供參考!

初中教師評職稱論文篇一

淺論初中化學教師的專業發展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們已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只有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才能造就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這種專業的成長主要有三種形式:培訓式、反思式、科研式。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師 專業發展 培訓式 反思式 科研式

在世界范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們已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教育改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只有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才能造就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那麼,如何提高年輕教師的專業水平?我認為,這種專業的成長,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培訓式

這種培訓當然包括省市的各類教材的培訓,學校的校本培訓,但還有一種最簡單、最直接、最收效的培訓方法就是:以老帶新,加強團隊配合。我認為,這是教師隊伍中唱得最響,也是最好的一首戰歌。年輕代表著希望,而年輕教師更是教育事業的希望,而教師的成長也如同學生的學習一樣,需要老教師手把手地教,及時地、毫無保留地傳授自己在多年的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真經。

(一)是否參加教研活動

通過教研活動,使本組教師熟悉這一階段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並進一步完善目前手上所使用的學案:找出優勢與不足。

(二)是否參加聽、評課

通過聽、評課的方式來向老教師學習,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因為此過程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教師的備課態度認真與否;對教材的把握程度;對教育對象――學生的掌控程度;備課組與教師之間的和諧程度。同時,通過上完課,教師的自我評價:哪些地方發揮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完善等;以及教師之間的他人評價,都能促使學校形成有效備課的風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闆開著一輛賓士在公路上跑,突然見到前面有個求救信號,原來是輛拖拉機壞了,拖拉機手說:“能不能幫個忙,把我這輛車拉到不遠處的修理廠修理一下。”“沒問題。”於是拿出一根繩子把賓士車的尾巴和拖拉機的頭連在了一起,拖著拖拉機前進。突然,旁邊飛過一輛寶馬,裡面還坐著一個美女。賓士車的老闆氣壞了:竟敢飆我?於是踩下油門。警察一看嚇壞了,公路上有三輛車在飆車,一輛是寶馬車,一輛是賓士車,還有一輛竟然是拖拉機,誰說拖拉機不能飆車呢?說到這兒我想,我們可以把寶馬、賓士看成是我們已有成就的同事,而拖拉機可以看成是年輕教師,在賓士和拖拉機之間有一根繩子,這根繩子是什麼?是兩個字:主動。年輕教師可以主動請教老教師,讓他們幫你解決你所遇到的困難,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反思式

教師的成長固然有一個傳、幫、帶的過程,但是年輕教師也不能過多地依賴於外界的幫助,而更應該對教學規律多做一些積極主動的探索,也就是說,要積極主動地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反思。年輕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學會“反芻”,正視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並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再說,即使是向老教師學習,也需要將別人的經驗內化為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其實現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有一個關於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這個公式從教師成長的自身機制及成長的方面來說是很中肯的。年輕教師要想追求“成長”的最大值,在“經驗”有限的條件下,必須在“反思”上做文章。而實際上,沒有經過反思的教學經驗,至多隻是一種簡單的重復,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對教學工作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另外,“教而知困”,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往往有一種“征服世界”的沖動與激情,但與此同時,許多教學中的困惑也會接踵而來。比如:教學效果與你期望的總有一些差距,如何在短時間內填補這些差距呢?一是,我們要及時地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如:記下你認為這節課滿意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學生特別的提問。二是,考試作為一種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不僅是考學生,更是考教師。而考試分析更是一項嚴謹而細致的工作,我們可以將學生答題情況與教學目標加以對照,查缺補漏,(可以用一張紙把這一單元學生掌握的情況,及時地記錄下來,貼在備課本的後面)以便下一輪教學的合理調整。所以,年輕教師應該以所帶班級為單位,尋找試卷中共性的東西,因為共性的東西往往與教師的教學有直接的聯系,這樣更有利於年輕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重視了教學反思,年輕教師將會快速成長。

三、科研式

新課程要求教學、科研一體化,也就是說“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學的科研化,科研的教學化,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從而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專家型”教師的轉化。

教科研對年輕教師的成長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搞教科研能促使我們年輕教師讀書、學習、思考,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提高理論素養,從而提高教學水平。一個不搞教科研的教師一定不會成長得很快,甚至會周而復始落入輪回,結果只能成為人們常說的教書匠。那麼如何搞科研?

(一)選擇好課題

課題的選擇和確立是教科研工作中最重要最復雜的階段。因為經驗告訴我們,解決一個教育問題也許僅僅是個教育實踐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和想像力。一個有價值的教育科研選題,不僅決定著教科研的正確方向,而且必將提升教科研的水平,真正發揮教育科研的效益。

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學校、班級、自己的研究課題。比如目前我正研究的《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化學備課效果的研究》課題,就是從教師備課倦怠現狀出發,讓教師重新建構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備課體系,在角色上做一個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在教學上努力實現“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的目標,在意識上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輕負高效。

(二)問題便是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講義發下去以後,做了,收上來,一道道批好,課堂上再作詳細講解,學生老師花了很大的精力,可是結果常常不容樂觀,學生再遇到類似的題目,錯誤率依然很高。對此,我沒有急躁,而是將它作為減負增效的課題進行研究。經過觀察與調查我發現,原來是因為學生學習任務緊張,常處於應付狀態,根本不可能每道題目都去慢慢思考探索,他們認為,能把講義上要寫的字寫好就不錯了,有些不自覺的甚至一抄了事,這樣的訓練效果當然就不好了。怎麼辦?經過不斷實踐,我終於比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那就是學學練練再講講,學了新的知識點後,直接就在課堂上發下精編的講義,當堂練習,學生邊做老師邊看,做完後老師馬上講解。這樣,每個學生的思考密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保證,同時減去了老師的批閱之苦,心靈之累,而且反饋及時,教得輕松,學得愉快,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減負增效。我自己也深切地感到,減少乃至於杜絕無效勞動,就能做到減負增效。

再比如說如何提高後進生的成績?我們也可以作為課題來探索研究(如:個別輔導、增加感情投入等)。

我們的年輕教師參與了教科研,可以發現,這是一條加強師生之間交流的途徑,包括心靈和信息的交流,從而增進師生間的了解、理解和信任。

也曾記得這樣一句話:如果把我們比作農民,每一個人就可能分到不同的責任田。不管自己所分的責任田的質量如何,我們都要靠這塊地來謀生。所以,我們首先要適應這塊責任田,而後想方設法地去改良這塊地,最後讓地里的莊稼來適應我們,按照我們的意願走,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最後,我想說,我們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喜歡自己的課,但我們能保證自己有著一顆快樂的心,並以此去感染我們的學生,讓他們分享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快樂,幫助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這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建淳.論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實驗教學方法,2004:16-16.

[2]徐衛東.科學探究中引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策略[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3,2-4.

[3]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4]靳道芳.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課堂氣氛[J].教書育人,1996:12-12.

初中教師評職稱論文篇二

試論初中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

摘 要:作為初中課程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初中數學對於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教學改革始終是在課堂開展的。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成為了課堂改革的新方向,以往那種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數學教學方式並不適合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新形勢。在這樣的背景下,數學教師的教學職能、授課方式、角色等都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深入地研究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特別是要重新對自己的教學職能進行定位。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數學 角色定位 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8-0096-02

受升學壓力及傳統思想的主導,長期以來初中數學教學呈現出典型的教師主導、教學本位的特點。這種圍繞教師和教學的傳統模式,使得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接受地位,教師難以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1]近年來,新課改著重關注了學生“自我、自主與自覺”,強調了將學生作為知識的主動獲取者。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生活、學習都與信息技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使得現代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尤其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自我定位應當發生全面改變。只有教師確立正確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優勢

隨著現代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加強教學活動的信息化滲透已經成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需要將網路信息技術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中。其優勢有以下幾點:一是實現開放式教育。學習過程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拓寬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二是實現師生的交互性。利用互聯網及多媒體,師生之間的交流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三是提升教學效率。通過計算機網路軟體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機械式學習、練習、考試、成績評估以及教學管理,提高了現代高等教育的效率。[2]

2 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導入者

2.1 深入理解數學教學的信息化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堂上教師可以提供大量數學知識和信息給學生。但是由於學生自身的學習經驗不足,知識水平不高,造成學生在面對大量知識時會感到無從下手。[3]為確保學生學習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首先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深入了解大量多媒體及網路數學教學的特點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准確的信息。

2.2 提高學生網路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能夠為初中生創設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應當積極強化對初中生的能力培養,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學學習目標。

2.3 強化多媒體技術下的知識導入

在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同時,容易造成教學活動出現時空分離、師生分離、教管分離的現象。[4]這樣減弱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控制權利,弱化了教師管理強度,讓教學活動太過於依賴學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如作業的完成時間、修改和點評等。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將語言、圖像有效結合起來,再通過巧妙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良好結構。教師可以通過網路郵件的發送記錄來考核學生。通過樹立引導者的課堂角色定位,教師能夠確保教學的主導權,同時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

3 由教材的執行者轉變為研究者

3.1 搭建高水平的網路學習的平台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必須首先建立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包括建立網路學習課堂、製作電子課件等。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除了深入了解本專業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掌握必需的網路信息技能。目前,很多中學都為教師提供了個人教學主頁,以此公布相關教學內容,這樣有利於實現優勢資源互補。尤其是開展網上討論和答疑,更加強化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此外,電子郵件、學習論壇、多種社交工具等都可以作為師生開展學習交流的有力工具。在線傳輸課本學習文件,還能夠將課堂之上和課堂之外有效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獲取知識。

3.2 搜集並有效利用網路信息資源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為教師提供大量的教學資源,但如何將這些資源進行分門別類,並與書本共同形成有效的知識體系,必須依賴教師“研究者”的角色定位。教師在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後,還必須開展後續的整理工作,確保這些知識能夠對學生起到應有的幫助。[5]因此,教師不僅要掌握良好的網路信息技術,還應該具備歸納、整理和利用知識點,然後再將重要的知識點融入到課堂中的能力。

4 由教學活動的管理者轉變為監督者

4.1 強化學習過程的監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青少年的學習活動中,好奇心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好奇心理通常是學習的先導因素,甚至強於自覺學習的心理。因此,教師應當認識到多元化教學手段的重要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出更多的“亮點”,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比如,說在講解“一次函數圖像”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呈現出一次函數的圖像。同時,在屏幕上投影出方程式對應的圖像,並讓學生上台自由地操縱滑鼠來畫函數圖。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幾乎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動手來畫,其他同學也能夠更好地發現他們在畫函數圖時出現的失誤。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更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4.2 強化學習結果的監督

在進入網路信息時代,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監督能力下降。而叛逆情緒的存在使得初中生很容易受到網路上不良信息的影響,或是在課件學習中捨本逐末,過分關注花哨的模型圖像。現代網路及多媒體的教學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初中數學課堂的管理力度,大部分初中生的上述心理又削弱了學習者主體的參與力度。因此,傳統教學管理者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初中數學教學的需要,教師應該由管理者轉變為學習的監督者和促進者。在完成學習後,如何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結果也是教師的關注要點。除了常見的課上課後的測驗外,教師還可以繼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譬如,要求學生自己做PPT、要求學生對個人主頁中的錯誤試題進行修改,最後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5 結語

目前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較弱,他們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自主學習時,學生常常容易迷失於網路游戲中,將對現實情感的寄託轉化到網路虛擬空間中,反而會對課堂學習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通過認真研究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的融合途徑,積極創新教學思路,敢於面對挑戰,才能夠順利完成角色轉變。教師只有積極樹立知識的導入者、教材的研究者、教學活動的監督者形象,同時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手腦並用而不是過去一味地死記硬背,才能使初中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從而切實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江陰市第一初級中學,江蘇 江陰 214400)

參考文獻:

[1]孫名符,李保臻.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09,11(03):101-103.

[2]胡鳳娟,王萬良,王尚志.高中數學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的現狀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02(01):162-163.

[3]李保臻,孫名符,韓曉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教學應處理好幾個關系[J].中國電化教育,2011,06(05):210-212.

[4]魏登局.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程[J].科技信息,2013,05(04):257-258.

[5]柳成行.數學教師現代信息技術能力的自我培養[J].成人教育,2010,12(11):10-11.

閱讀全文

與初中化學教師發表論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6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2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