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元素符號如何而來的

化學元素符號如何而來的

發布時間:2022-09-19 08:27:35

Ⅰ 元素符號是怎麼來的啊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仍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他死後;人們格外懷念這位個子魁偉,留著長發,有著碧藍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寬廣的前額的化學家。他生前總是穿著自己設計的似乎有點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別大,據說那是便於放下厚厚的筆記本——他一想到什麼,總是習慣地立即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把它順手記下。

門捷列夫生活上總是以簡朴為樂。即使是沙皇想接見他,他也事先聲明——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對於衣服的式樣,他毫不在乎,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頭發式樣也很隨便。那時,男人們流行戴假發,對此,門捷列夫總是搖著頭說:「我喜歡我的真頭發。」
給您少點麻煩/我直接復制過來。

Ⅱ 化學符號是什麼來的

化學元素符號有一些是為了紀念一些具有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以他們的名字的字頭命名的。

Ⅲ 化學元素的縮寫是怎麼來的,剛剛學化學

元素符號有來由,拉丁名稱取字頭;第一個字母要大寫,附加字母小寫後。對比碳C,銅Cu,N氮、P磷、S硫; Si硅、氧O,鋁A1、鉛Pb; Ba鋇、鎢W,Ag是銀、Zn鋅;碘、K鉀、Br溴,H是氫、U是鈾; Fe鐵、Na鈉,Mg鎂、Ca鈣; Hg汞、金Au,Sn錫、Sb銻;氯Cl、鈷Co,元素符號要熟記。

Ⅳ 化學元素名稱的由來

1. 氫,H(Hydrogenium, [En]Hydrogen),即形成水的元素,由希臘語Ydor(意思是
水,演變為拉丁語就是Hydra)和Gennao(我產生)構成。
2. 氦,He(Helium),這是從日光光譜中發現的元素,所以用希臘語Helios(太陽)命
名。
3. 鋰,Li(Lithium),因從葉石中發現而得名,希臘語Lithos意思是石頭。
4. 鈹,Be(Beryllium),因從綠寶石(Beryl)中發現而得名。
5. 硼,B(Borum, [En]Boron),得名於硼砂,硼砂的拉丁語是Boron,因為它可以熔
融金屬,阿拉伯語Boron的意思是焊接。
6. 碳,C(Carboneum, [En]Carbon),古代就已發現,得名於炭(Carbon)。
7. 氮,N(Nitrogenium, [En]Nitrogen),即形成硝石的元素,由希臘語Nitron(意
思是硝石,演變為拉丁語就是Nitre)得名,後綴-gen參見氫(1)。
8. 氧,O(Oxygenium, [En]Oxygen),即形成酸的元素,希臘語Oxys(酸),後綴-gen
參見氫(1)。
9. 氟,F(Fluorum, [En]Fluorine),得名於螢石(拉丁語Fluor,原意是熔劑),化
學成分是氟化鈣。
10. 氖,Ne(Neon),來自希臘語Neon(新的)。
11. 鈉,Na(Natrium),英語為Sodium,因電解蘇打(Soda,化學成分是碳酸鈉)製得
而得名。拉丁語Natrium意思也是蘇打。
12. 鎂,Mg(Magnesium),得名於苦土(Magnesia,希臘一個盛產苦土的地方)。
13. 鋁,Al(Aluminium),得名於明礬(拉丁語Alumen,原意是具有收斂性的礬),化
學成分是硫酸鋁鉀。
14. 硅,Si(Silicium, [En]Silicon),得名於石英玻璃(Silex)。
15. 磷,P(Phosphorus),因會發出冷光而得名,由希臘語Phos(光)和Phoros(帶來)
構成。
16. 硫,S(Sulfur),古代就已發現,因其晶體程黃色而得名(梵語Sulvere,意思是
鮮黃色)。
17. 氯,Cl(Chlorum, [En]Chlorine),以氯氣的顏色綠色而得名,希臘語Chloros
意思是綠色。
18. 氬,Ar(Argon),來自希臘語Argon(懶惰)。
19. 鉀,K(Kalium),英語為Potassium,因電解木灰鹼(Potash,化學成分是碳酸鉀
)製得而得名。拉丁語Kalium意思也是木灰鹼。
20. 鈣,Ca(Calcium),得名於石灰(Calx)。
21. 鈧,Sc(Scandium),因其發現者是瑞典人,為紀念他的祖國(Scandinavia,斯
堪的納維亞)而得名。
22. 鈦,Ti(Titanium),以希臘神話人物Titan命名。
23. 釩,V(Vanadium),以北歐女神Vanadis命名。
24. 鉻,Cr(Chromium),因其化合物具有多種顏色而得名,希臘語Chroma意思是"美
麗的顏色"。
25. 錳,Mn(Manganum, [En]Manganese),因該礦產的產地Manganesia(位於土耳其)
而得名。
26. 鐵,Fe(Ferrum),古代就已發現,英語為Iron(從Iren演變過來),德語為Eisen

27. 鈷,Co(Cobaltum, [En]Cobalt),意思是"地下小魔"(德語Kabalt),因為它能
使玻璃變成藍色。
28. 鎳,Ni(Niccolum, [En]Nickel),意思是"騙人的小鬼"(德語為Nickle),因為
它和鈷(27)有同樣的性質,能使玻璃變成綠色。
29. 銅,Cu(Cuprum, [En]Copper),古代就已發現,因首次從塞普勒斯島(Aes
Cyprium)獲得該金屬而得名。
30. 鋅,Zn(Zincum, [En]Zinc),古代就已發現,名稱起源尚不清楚,可能來自德
語Zinke(穗狀或鋸齒狀物)。
31. 鎵,Ga(Gallium),因其發現者是法國人,為紀念他的祖國(Gallo,高盧,法國
的古稱)而得名。
32. 鍺,Ge(Germanium),因其發現者是德國人,為紀念他的祖國(German,日耳曼
,一般就指德國)而得名。
33. 砷,As(Arsenicum, [En]Arsenic),希臘語是Arsenikon。關於它的詞源,一種
說法是出自Arsen(Arsen,意思是強烈),因為砒霜(砷的氧化物)是一種烈性毒葯;另一
種說法是由波斯語Az-Zarnikh(雌黃,Az是陰性冠詞,Zar意思是黃金)演變而來。
34. 硒,Se(Selenium),意思是月亮的元素(Selene,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
35. 溴,Br(Bromum, [En]Bromine),因惡臭的特性而得名,希臘語Bromos意思是惡
臭。
36. 氪,Kr(Krypton),來自希臘語Krypton(隱藏)。
37. 銣,Rb(Rubidium),因其光譜是紅色(Rubis,拉丁語深紅色)而得名。
38. 鍶,Sr(Strontium),據說這種元素來自於蘇格蘭的Strontian鉛礦,所以得名S
trontia(鍶土)。
39. 釔,Y(Yttrium),因釔土原產於瑞典的Ytterby而得名。
40. 鋯,Zr(Zirconium),得名於鋯礦(Zircon),阿拉伯語意思是硃砂,波斯語意思
是金色。
41. 鈮,Nb(Niobium),舊稱Cb(Columbium,鈳),因首先在北美的鈳礦石中發現這
種元素,而以哥倫布(Columbus)的名字命名。後來從鈳礦中分離出鉭(73),才真正得到
該元素,遂用Tantalus的女兒Niobe命名之。
42. 鉬,Mo(Molybdaenum, [En]Molybdenum),其硫化物和石墨一樣都是黑色礦物,
德語通稱為Molybdon,由此得名。
43. 鍀,Tc(Technetium),它是人造元素,所以用希臘語Technetos(人工製造)。
44. 釕,Ru(Ruthenium),因其發現者是兩名俄國化學家,為紀念他們的祖國(Russi
a,俄羅斯)而得名。
45. 銠,Rh(Rhodium),因其化合物呈玫瑰紅色而得名,希臘語Rodon意思是玫瑰花

46. 鈀,Pd(Palladium),為紀念不久前發現的武女星Pallas而得名。
47. 銀,Ag(Argentum),古代就已發現,來源於希臘語Argyros(詞頭Argos意思是光
澤或白色)來的,英語為Silver。
48. 鎘,Cd(Cadmium),得名於水鋅礦Calamine,希臘語是Cadmein(可能是以希臘神
話人物Cadmus命名的)。
49. 銦,In(Indium),因其光譜是靛藍色(Indigo)而得名。
50. 錫,Sn(Stannum),古代就已發現,原意是堅硬,因為銅被摻入錫後會得到更加
堅硬的青銅,英語為Tin。
51. 銻,Sb(Stibium),古代就已發現,英語為Antimony,詞頭Anti-意思是反對,
詞尾是從Monk(僧侶)變化而來的,傳說輝銻礦可以治療僧侶的常見病癩病,但是很多僧
侶服用後病情反而惡化,故被認為是僧侶的客星。
52. 碲,Te(Tellurium),按照同族元素硒(34)的命名方法,稱其為地球的元素(Tel
lus,羅馬神話中的大地女神特勒斯)。
53. 碘,I(Iom, [En]Iodine),以碘的顏色紫色而得名,希臘語Iodhs意思是紫色

54. 氙,Xe(Xenon),來自希臘語Xenon(奇異)。
55. 銫,Cs(Cesium),因其光譜是藍色(Caesius,拉丁語天藍色)而得名。
56. 鋇,Ba(Barium),來源於重晶石(Baryta),因該礦石產於義大利的博羅尼亞(Bo
logna)而得名。
57. 鑭,La(Lanthanum),因其隱藏在稀土中而得名,希臘語Lanthanein意思是隱藏

58. 鈰,Ce(Cerium),為紀念第一顆剛發現的小行星Ceres(羅馬神話中谷類的女神)
的發現而得名。
59. 鐠, Pr(Praseodymium),來自鐠土(Praseodymia),是由希臘語Pratos(蔥綠)
和Didymos(孿晶)構成的,意思是綠色的孿晶。
60. 釹,Nd(Neodymium),來自釹土(Neodymia),意思是新的孿晶,參見氖(10)和鐠
(59)。
61. 鉕,Pm(Promethium),得名於希臘神話人物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62. 釤,Sm(Samrium),得名於釤土(Samaria),是俄國礦物學家В. Е. Сама
рский(V. E. Samarskii)發現的。
63. 銪,Eu(Europium),用來紀念歐洲(Europa)。
64. 釓,Gd(Gadolinium),得名於釓土(Gadoina),為了紀念芬蘭化學家加多林(J.
Gadolin),他發現了第一個稀土元素釔(39)。
65. 鋱,Tb(Terbium),得名於瑞典的Ytterby,參見釔(39)。
66. 鏑,Dy(Dysprosium),得名於希臘語Dysprositos,意思是難以獲得的。
67. 鈥,Ho(Holmium),因其發現者是瑞典人,為紀念他的故鄉斯德哥爾摩(Stockho
lm)而得名。
68. 鉺,Er(Erbium),得名於瑞典的Ytterby,參見釔(39)。
69. 銩,Tm(Thulium),因其發現者是瑞典人,就以斯堪的納維亞的古名Thule(北極
的陸地)命名。
70. 鐿,Yb(Ytterbium),得名於瑞典的Ytterby,參見釔(39)。
71. 鑥,Lu(Lutetium),其發現者是法國人,為紀念他的故鄉巴黎(Lutetia,巴黎
的舊稱)而得名。
72. 鉿,Hf(Hafnium),因其發現者在哥本哈根(Kobenhavn,也稱Hafnia)取得的成
就而得名。
73. 鉭,Ta(Tantalum),因其不被酸腐蝕的性質而和希臘神話中宙斯之子Tantalus(
因受罰而浸在水中,但不能吸收水分)相提並論。
74. 鎢,W(Wolframium),得名於德國的黑鎢礦(Wolframite),所以德語稱其為Wolf
ram。其英語名稱Tungsten原意是重石,主要成分是鎢酸鈣。
75. 錸,Re(Rhenium),為紀念萊茵河(Rhine)而得名。
76. 鋨,Os(Osmium),因其化合物帶有臭味而得名,希臘語Osme意思是臭味。
77. 銥,Ir(Iridium),因其化合物呈彩色而得名,希臘語Iris意思是虹。
78. 鉑,Pt(Platinum),得名於Platina Del Pinto的金屬,當鉑的價值未被發現時
,它常被奸商摻在黃金中。
79. 金,Au(Aurum),古代就已發現,英語為Gold。
80. 汞,Hg(Hydrargyrum),是由拉丁語Hydra(水)和Argyrum(銀)組成的,參見氫(1
)和銀 (47)。英語為Mercury,是羅馬神話中眾神的信使,說明該金屬有流動性,古代就
已發現。
81. 鉈,Tl(Thallium),因其光譜是綠色而得名(Thallium,拉丁語綠枝的意思)。
82. 鉛,Pb(Plumbum),原指鉛(Plumbum Nigrum,黑鉛)和錫(Plumbum Album,白鉛
),古代就已發現。英語為Lead,原意為領導,可能逐步引申為導線和鉛錘。
83. 鉍,Bi(Bismuthum, [En]Bismuth),是從德語Wismut(可能得名於白色金屬,或
是褐鐵礦石)翻譯過來的。
84. 釙,Po(Polonium),這是居里夫人為紀念她的祖國波蘭(拉丁語為Polonia)而起
的名字。
85. 砹,At(Astatium, [En]Astatine),來自希臘語Astatos,意思是不穩定。
86. 氡,Rn(Radon),也稱鐳射氣,這是由鐳(88)衰變而來的元素,後綴-on表示惰
性氣體。
87. 鈁,Fr(Francium),因發現者是法國人,為紀念自己的祖國(France,法蘭西)
而命名。
88. 鐳,Ra(Radium),意思是射線(Radiation)的給予者。
89. 錒,Ac(Actinum),因為放射性衰變而得名,Active是活動的意思。
90. 釷,Th(Thorium),以北歐神話中的雷神(Thor)命名。
91. 鏷,Pa(Protactinium),意思是原始的(前綴Proto-)錒(Actinum),因為鏷可以
衰變為錒(89)。
92. 鈾,U(Uranium),為紀念不久前發現的天王星(Uranus,希臘神話人物)而得名

93. 鎿,Np(Neptunium),按照鈾(92)的命名方法,用海王星(Neptune,羅馬神話中
的海神)命名。
94. 鈈,Pu(Plutonium),按照鈾(92)和鎿(93)的命名方法,用冥王星(Pluto,冥王
)命名。
95. 鎇,Am(Americium),因發現者是美國人,為紀念他的國家(America,美洲)而
得名。
96. 鋦,Cm(Curium),以紀念法籍波蘭科學家居里夫人(Marie Curie, 1867-1934)
,她發現了釙(84)和鐳(88),是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97. 錇,Bk(Berkelium),因該元素發現於伯克利大學(Berkeley)而得名。
98. 鐦,Cf(Californium),得名於發現該元素的伯克利大學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亞(C
alifornia)。
99. 鎄,Es(Einsteinium),以紀念猶太裔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他創立了相對論,是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00. 鐨,Fm(Fermium),以紀念美籍義大利核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他是1
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01. 鍆,Md(Mendelevium),以紀念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
в, D.I.Mendeleev),他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102. 鍩,No(Nobelium),以紀念瑞典化學家諾貝爾(Alfred Bernard Nobel),他被
譽為炸葯之父,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
103. 鐒,Lr(Lawrencium),以紀念美國核物理學家勞倫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他是193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103號以後的元素都根據原子序號命名。
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字頭 Nil Un Bi Tri Quad Pent Hex Sept Oct Enn
104. Unq(Unnilquadium),也稱Rf(Rutherfordium),以紀念英國核物理學家盧瑟福
(Ernest Ruther-ford),他獲得過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還發現了原子核和質子(獲獎後
的貢獻)。
105. Unp(Unnilpentium),過去稱Ha(Hahnium),以紀念猶太裔德國核物理學家哈恩
(Otto Harn),他發現了鈾原子的核裂變反應,是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獎獲得者,現在稱
Db(Dubnium),是以莫斯科杜布納(Dubna)核研究中心命名的。
106. Unh(Unnilhexium),也稱Sg(Seaborgium),以紀念美國核物理學家西伯格(Gle
nn Theodore Sea-borg, 1912-1999),他發現了鎿(93),是1951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107. Uns(Unnilseptium),也稱Bh(Bohrium),以紀念丹麥物理學家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1962),他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得者。
108. Uno(Unniloctium),也稱Hs(Hassium),該原子由德國達姆施塔特(Darmstardt
)重離子研究中心獲得,用該實驗室的所在地黑森州(Hessen)命名。
109. Une(Unnilenntium),也稱Mt(Meitnerium),以紀念猶太裔瑞典核物理學家麥
特納(Lise Meitner, 1878-1968),他和哈恩(參見第105號元素)共同發現了鈾原子的核
裂變反應。

Ⅳ 化學元素符號來源(知道一個也行)

我國化學元素的命名和符號的來源

化學物質和元素的命名是化學知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國化學物質和元素的命名在近代化學傳入的初期隨之開始。我國化學是在19世紀後半葉的清朝末年,從歐洲傳入。當時的翻譯者們就創立了我國文字的化學物質和元素的名稱。例如,我國近代化學的先驅人物徐壽(1818—1884),在他1872年翻譯出版的《化學鑒原》等書中,已經創立了鉀、鋰、鎂、鈉等今天在使用的化學元素名稱。在舊中國時代,沒有得到統一。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成立了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修訂出版了《化學物質命名原則》。在這個《原則》中明確規定:「元素定名用字,以諧聲為主,會意次之,但應避免同音字。元素的名稱用一個字表示。在普通情況下為氣態者,從氣;液態者,從水;固態的金屬元素,從金;固態的非金屬元素,從石」。這樣,我國的化學元素的名稱才呈現了今天的情況。現在,我們看到一個化學元素的名稱,就知道它是金屬還是非金屬;它的單質在普通狀態下是氣態、液態還是固態。汞是唯一的例外。

什麼叫做諧聲?什麼叫會意?這是我國古代造字的六種形式中的兩種。在現代我國所造的化學字中,諧聲就是取音造字,會意就是取意造字。

取音造字就是取元素拉丁名稱第一音節的音造字,例如Lithium的第一音節是Li—,音「里」,因為它的單質為金屬,就添加「金」字旁,成為「鋰」。「鈉」也是如此,它的拉丁名稱是natrium,第一音節na—音「納」,改為「金」字旁,成為「鈉」。

取意造字就是取元素形式單質的特徵造字。例如,氫源出自「輕」,因為它的單質是最輕的氣體,就把「輕」字砍去一半,變為「 」,塞進了「氣」字里。

氯氣是如此,源出自「綠」,因為它的單質是綠色的。氧最初取名為養氣,表示對人有營養,供人呼吸,再由「養」諧聲,轉變為氧。氮最初取名為淡氣,表示它把空氣中的氧氣沖淡了,把「淡」字的偏旁塞進「氣」字里就成了氮。

Ⅵ 元素符號的由來是什麼

在古代,全世界並沒有統一的元素符號,人們都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確定符號的。元素符號五花八門,既復雜又難懂。為了便於各國進行技術交流和使用元素符號,1860年,世界各國化學家在卡爾斯魯厄召開代表大會,制定通過了世界統一的化學元素符號。

規定元素符號均以該元素拉丁文開頭字母來表示。如果遇到有些元素拉丁文開頭字母相同,則就在開頭字母旁另寫上第二個字母的小寫字母,以示區別。假如第二個字母也相同,則取第三個字母的小寫字母。

Ⅶ 你知道每種化學元素名稱的由來嗎

我們一般是這樣背誦元素周期表的:「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最早提出化學元素這一說法的人,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他被稱為「近代化學之父」。在他諸多論斷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這一說法最為著名,他的化學元素說也由此而來。不同的化學元素各具特色,各領風騷。化學元素就是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氧和碳等。

作者:昌平一中 多麗君

對外經貿大學附中(94中) 荊連有

參考文獻:《化學元素的故事》編寫組 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審核:李繼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Ⅷ 元素符號的發展與起源

一、元素符號的萌生

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習化學,就要接觸元素符號,因此大多數人對它並不陌生。但除去化學史學家外,了解其發展演變過程的人並不多。現在所用的字母式元素符號也叫化學符號,是一種特殊的化學語言,誕生於18世紀初,已180多年。為了給各國化學家提供一個每種語言用起來都無需改變的化學符號和化學式系統,1813年,瑞典化學大師貝采里烏斯(J.Berzelius,1779~1848年)在《哲學年鑒》上第一次發表了他的化學符號,它是用來表示一種元素和該元素的一個原子及其相對原子質量的一個或一組字母。這套符號通用以後,就成為世界通用的化學語言,在現代化學的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這些符號,現代化學的發展簡直難以想像。實際上元素符號是隨著化學科學的發展,經歷了2000多年漫長歲月的演化,才成了今天這種形式。它的發展反映了化學的逐步發展過程,反映了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級到高級的辯證發展過程。

一、應用化學的起源與化學符號的產生

化學符號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埃及。古埃及是化學最早的發源地之一,現代西方語言中「化學」一詞就來源於古埃及的國名「chēmia」。早在公元前3400年(第一王朝)之前,埃及就會冶金了。從其遺物中發現,古埃及人很擅長加工金屬。最早利用的是金,它以天然的金屬形式存在,並以其燦爛的色澤引人注目。其次知道的是銅,不久又發明了青銅(銅錫合金)。在前王朝(前3400年)時期,埃及人也知道了鐵、銀和鉛等金屬。埃及人製造玻璃、釉陶和其他材料的工藝也日益完善,後來還發展了天然染料的提取技術。最初這些技術是靠父子或師徒之間口傳心授的,沒有留下什麼文字記載。隨著文字的產生和技術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將一些化學配方和工藝記錄下來,以備查閱和傳之後代。為了保密以免技術落入外人之手,一些關鍵性的物質、設備和工藝都不能用通用的文字表達,而需藉助於一些特定的,只有自己人才能看懂的符號。其中表示物質的符號就是最早的化學符號。由此可見,化學符號的產生有兩個前提:一是化學工藝的發展達到一定成熟的階段,使得有東西值得記錄;二是文字的產生,使得信息的記錄成為可能,並受文字的啟發,制定出一些特定的符號。但因年代久遠,記錄材料落後,古埃及時所用的化學符號是什麼樣子,現在很難知道了。

現存最早的化學書籍是在埃及亞力山大發現的古希臘文著作,其中就有許多希臘文字典中根本查不出的技術符號與術語。古希臘文明是在古埃及和巴比倫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巴比倫人的化學工藝雖不及埃及發達,但其天文學非常發達,很早就對太陽、月亮和行星在恆星間的運動進行了觀察,並且按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給一周的七天命名,所以叫星期。後來在豐富的天文知識基礎上,建立了一種異想天開的占星術體系,並把它作為這門基礎科學的主要的和最有價值的對象。各種古代知識在希臘的匯合,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自然哲學,也產生了最早的化學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來自巴比倫的占星學研究與來自埃及的化學研究在所謂「交感」的基礎上聯系起來,即把已知的七種金屬與日、月和五大行星聯系起來,用行星的符號表示金屬,即太陽=金,月亮=銀,火星=鐵,金星=銅等,如圖1所示:

圖1 占星術符號與化學符號

圖2給出希臘手稿中金屬及其他一些物質的符號,其中一些僅僅是該物質的希臘文縮寫,例如醋(ξOS),汁液(xνμòs)等。

化學符號的產生使得記錄化學配方與工藝有了簡捷的方法,使得許多資料得以保存和傳播,從而促進了化學的發展。公元前1世紀,來自巴比倫的神秘主義、埃及的工藝學和希臘哲學這三大截然不同潮流的最終匯合,導致亞力山大煉金術的誕生,從而開始了化學發展的第2個階段——煉金術時期。

二、煉金術的發展與化學符號的演變

煉金術的另一個更早的發源地是中國,在公元前2世紀產生了煉丹術,以煉制長生不老丹為目的;西方煉金術的主要目的則是將賤金屬轉變為貴金屬。

在煉金實踐中他們搞出了一整套技術名詞,使得不僅有了記錄所用物品的簡捷方法,還能對公眾保密,終於形成了一套龐雜的名稱符號體系。後來隨著神秘主義傾向的增長,又加上大量哲學臆測,終於把流傳至今的煉金術情況弄得愈加模糊混亂。不過經常有一些煉金家熱衷於實驗科學,發展下去終於使它變成了化學。在長達15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他們發現了許多新物質和新的化學反應,發明了一些新設備,為近代化學作了方法與素材上的准備。

煉金家所用的符號因時因地而有一定差異。

圖3是17世紀煉金家代表砷和銻的符號,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圖4是1609年一本化學教科書中引用的符號,與圖2相比可知兩者差不多,顯然有些符號是從圖2改進而來,例如砷。圖5是17至19世紀煉金家與化學家所使用的部分化學符號,從而可以看出其演變過程,基本上是由復雜趨於簡單,由不規整趨於規整,但直到18世紀為止,仍保留著圖形式符號的形式,說明在變化中又有連續性。這些神秘性的符號正適合於帶有神秘性的煉金術的發展。由於當時所知道的物質不太多,且從事煉金術的只是一少部分人,這種符號的不方便和難以傳播等缺點還不太突出,以致於仍被早期的化學家們所沿用。

二、原子、元素與元素符號

(一)、化學原子論的提出與道爾頓的化學符號

自17世紀中葉,經由近代化學的奠基者波義耳(1627~1691年)提出科學的元素概念,使化學走上科學化發展的道路,開始了近代化學的發展時期。17、18世紀的化學家們沖破了煉金術的羈絆,在化學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陸續發現了許多新元素,化學知識面更為擴大。

圖6為1718年編的一張化學親合力表,可見化學物質雖增加許多,但所用的仍是煉丹術符號。18世紀末葉由拉瓦錫(1743~1794年)開創的化學革命,確立了以燃燒的氧學說為中心的近代化學體系,從而第一次使化學建立在真正的科學基礎之上。但他所用的物質仍一直沿用著與實際成分毫不相乾的煉金術符號,學生只有靠死記硬背才能掌握住他所接觸的物質名稱,而新發現的物質正不斷增多,落後的術語與符號體系已日益成為化學發展的阻礙因素。為解決這一難題,戴莫維(De Morveau,1737~1816年)與拉瓦錫等人於1787年發表了《化學命名法》,規定每種物質須有一固定名稱,單質名稱應反映它們的特徵,化合物的名稱應反映其組成,從而為單質和化合物的科學命名奠定了基礎。1783年,貝格曼1735~1784年)首先提出用符號表示化學式,例如硫化銅用硫和銅的符號聯用表示,如圖7—5第四行所示。

摘自《皇家科學院回憶錄》(Nemoires de I抇acadcmic royale des sciences)1718年,第212頁。

1803年,道爾頓(1766~1844年)提出了化學原子論,還設計了一整套符號表示他的理論,用一些圓圈再加上各種線、點和字母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用不同的原子組合起來表示化學式,如圖7所示:從此化學符號的演變就一直與原子論的發展緊密相連。

化學發展到19世紀初,已徹底打破了煉金術的束縛,沿用了2000年之久的煉金術符號已完全不適於表達物質的組成,對化學的發展與傳播起著越來越大的阻礙作用。道爾頓的圓圈形化學符號正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應運而生,由於它們具有鮮明簡單的圖案,又與設想的球形原子形狀相似,並可用圖形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排列,因此很易為人們所接受,從此沿用了2000年的煉金術符號終於退出了化學舞台,如今只有在化學史教科書中才能見到了。

煉金術符號的被取代,是化學發展的歷史必然。首先,這套符號缺乏系統性與邏輯性,符號與物質的特性毫無關系;其次缺乏簡單性是其致命弱點。隨著化學科學的建立,化學的發展、交流與傳播速度大大加快,這套神秘復雜的符號再也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必然要被新的、簡單、系統的符號系統所取代。道爾頓的符號具有統一的形狀,比起煉金術符號要簡單系統得多,但仍沒脫去圖形符號的巢臼,表示起稍復雜的化學式仍不方便,如明礬,用了大小24個圓圈,用作實驗記錄要畫老半天,所佔篇幅也太大,不好記住,比起舊的煉金術符號好不了太多。

(二)、化學原子論的確立與貝采里烏斯的化學符號

化學原子論與古代原子論的本質區別在於把不同元素的原子與一定的相對原子質量聯系起來。因此要在化學的各個領域鞏固原子論,就要把已知所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測出。貝采里烏斯就把這件工作作為自己科學生活的目的,在短短幾年內測定了所有已知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幾乎所有已知化合物的組成,其工程之巨,精度之高可說是前無古人,從而為原子論的確立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他對原子論發展的另一重大貢獻是字母式化學符號的提出,這是化學符號演變過程中一次徹底的革命性變化,從此解除了圖形式符號對人們的困擾。他仿照托瑪斯·湯姆遜(T.Thomson,1773~1852年)在礦物的式中用A、S等表示礬土、硅石等,建議用元素的拉丁文起首字母代替道爾頓不方便的圓圈,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加上下一個字母,並且用字母表示化學式。最初他建議在與氧或硫化合的元素符號上加一小點或一撇作為氧或硫的符號,如SO3寫成O'3,FeS寫成Fe,實際上是圖形符號的殘余,因此沒有流行多久。後來他又建議在元素符號上劃一橫線來表示雙原子,如H2寫成,H2O寫成O等,這些劃線的符號流行時間稍長些,後雖經多次修改,但終被棄置不用。

貝采里烏斯這套符號具有簡單、系統、邏輯性強等優點。由於用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符號,每個符號最多兩個字母,非常容易認記;統一使用字母,使整套符號系統一致;符號是由其名稱而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同時能表示確定的相對原子質量,具有方便性,因此很快譯成多種語言,成為現代化學語言的基礎。隨著原子——分子論的確立,元素周期律和化學結構理論的誕生,人們不僅用化學符號表示化學式,還用來表示反應式、結構式;隨著電離學說的建立,用來表示離子式;隨著核化學的興起,又用來表示原子核、同位素和核反應。翻開當今世界上任何一本化學書,無論是什麼語種,書中所用的化學符號都是相同的。貝采里烏斯的化學符號極大地推動了並將繼續推動現代化學的發展。

(三)、元素符號與化學方程式的採用

德莫維等改革化學命名法,為人們用化學概念進行思維大開了方便之門;而貝采里烏斯的字母式化學符號,使人們有可能用最簡便科學的方式形象地表述各種化學反應。但貝采里烏斯本人最初並沒有利用字母符號來寫化學反應式,19世紀初年的教科書也根本沒用化學符號。如莫累(Murray)的教科書和湯姆遜的《化學體系》(第五版,1817年),以及格梅林(L.Gmelin)的《理論化學手冊》(第一版,1817~1819年)中都沒有符號,亨利(Henry)的《化學原理》(1829年)在附錄中給出化學符號,特爾涅(Turner)的《化學原理》(第四版,1833年)中解釋了符號的意義並同化學方程式一起應用,但在序言中卻為此而向讀者表示歉意。李比希(Liebig)用化學方程式(1844年)也不是沒有顧慮的。符號和化學方程式的自由運用是由格梅林在第四版《手冊》(1848~1872年)中開始的。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當時化學家們對原子、分子、當量等概念在認識上還存在很大分歧,存在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系統,特別是無機與有機化學中使用的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所以化學符號雖逐漸被使用,但不盡同一,如武茲和凱庫勒就用帶橫的符號表示熱拉爾的相對原子質量,一些英文書中則在符號下加橫線等,使符號更加混亂。隨著一元論學說的提出,似乎傾向於達成某種一致的協議。1860年在德國卡爾思魯厄召開了第一次國際化學家會議,但仍沒能對一些基本問題取得統一。會後義大利化學家康尼查羅發送的小冊子中系統論證了原子--分子論和測定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從而決定性地證明「事實上,只有一門化學科學和一套相對原子質量。」隨即這一學說得到了化學界的普遍承認,直接導致了元素周期律和化學結構理論的誕生。從此化學符號的寫法與化學方程式的使用逐漸走向統一,為各國化學家普遍採用,成為世界通用的化學語言,從而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化學的發展。化學符號的演變、完善、普及過程,充分反映了人類對物質世界認識的發展過程,反映了化學的進步。

選自《教科書中的化學家》

Ⅸ 2現在普遍採用的化學元素符號是誰發明的

現在普遍採用的化學元素符號是貝采里烏斯發明的。在貝采里烏斯看來,化學式必須完全准確地表現出一種化合物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並應該指出其中每種元素的原子比數。他把化合物中各原子的數目以阿拉伯數字標示在元素符號右上角。比如硫酸的化學式是H2SO4,CO2表示二氧化碳。這種書寫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後,由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等人將阿拉伯數字改寫在元素符號的右下方,變成了H2SO4,CO2.等,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看來這種發明似乎並不驚人,沒啥了不起的。不過,那麼多化學家包括制定了物質命名法的拉瓦錫都沒想出來,唯獨貝采里烏斯想到了,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正是貝采里烏斯的首創,化學才有了簡明實用的通用語言。單憑這一看似平凡卻意義非凡的探索,貝采里烏斯就可以在化學史上佔有光輝的一席。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化學元素符號如何而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6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