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一﹑激發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活動實施與指導的關鍵
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同閱讀的興趣關系極大。良好的課外閱讀興趣表現為喜歡讀,集中注意力地讀,持久地讀和有效地讀。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因此,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他們把課外閱讀當作一種渴求性的自我行為是至關重要的。
1、上好閱讀指導課。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閱讀指導課上,教師或簡述書中的大意,或摘讀文中精彩章節,或提出書中的要點,或談談自己讀這本書的感受等等,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我在向學生推薦《草房子》一書時說:最近老師在家讀了一本書,當讀到高興處時,不禁捧腹大笑;當讀到傷心處時,不禁潸然淚下。書中的桑桑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居然大熱天穿著棉衣棉褲蹦來蹦去,你說好笑不好笑,大膽想像一下,象桑桑這樣的孩子還可能會做出什麼事?禿鶴在文娛匯演中扮演了一個禿子成功以後,一個人躲在水碼頭哭,大家找到他後哭成一片,你說感人不感人。趕快去讀一讀這本書吧,細細品讀,你會走進一片純美的文字天空,那濃郁的書香,獨特的意境一定會讓你陶醉其中,留戀忘返!
2、進行讀講交流。即每天拿出五分鍾讓學生「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斷,「講」自己閱讀中感受最深的事情。這樣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到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而且通過「讀」「講」可以達到相互交流閱讀感受的目的,同時,「讀」「講」的過程也是學生相互推薦好書的過程。如:一名學生在「講」讀楊紅纓小說的感受時說:「我覺得楊紅纓阿姨好像特別了解我們,她書中寫的馬小跳、兔巴哥、肥貓……好像就在我們身邊。潘偉航(我們班一個學生)你特別像那個馬小跳。」潘偉航本是個不愛讀書的孩子,聽了這話,立刻借了楊紅纓的小說讀了起來,一個星期居然讀了兩本。
3、設計具體教學情境。圍繞課外閱讀的目標設計具體的任務情景,有利於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比如,中高年級的學生開始對人物傳記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圍繞任務傳記專題設計一個較為具體的任務:「選擇一位你喜歡的人物從以下幾點寫下自己的看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你為什麼喜歡他?你對他有何評價?通過具體的語文活動的設計來帶動閱讀。教師也可以引導並鼓勵學生把一些情節動人、形象鮮明的作品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合作表演。並定期舉辦表演會,讓學生表演,交流,評價。採取這種表演的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選擇讀物——推動課外閱讀走向現實
在這個「文本」與「超文本」交織的閱讀時代,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課外讀物是極其重要的。倡導「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引導學生選擇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
1﹑考慮不同年段小學生閱讀的一般特點,推薦學生喜歡讀﹑應該讀的內容。低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較低,識字也較少,以注音童話、寓言為主,兼顧科學小故事、科學小知識等;中年級學生識字有所增加,社會心理水平有所提高,在閱讀內容要求上便比低年級上了一個檔次,可推薦兒童小說,如《寶葫蘆的秘密》,較適合兒童的經典小說如《西遊記》、《我的大學》(高爾基著),科幻類作品如《兒童科幻小說選》及淺顯的歷史讀物,如《上下無千年》,還有科普讀物,如《十萬個為什麼》;高年級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已經形成,認知水平與社會性心理水平相對較高,可增加《水轉》、《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在人間》、《花季》等現代、當代作品,以及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教師和家長在向兒童推薦和介紹課外讀物時,應充分考慮到讀物的情趣性,『寓教於樂』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同年級階段對讀物的興趣不同,而這些興趣特點,正是我們向小學生推薦課外讀物的直接依據。
1、調動各種社會資源,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目。通過調查,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優質的課外讀物。可以讓孩子們推薦,也可以充分聯系調動知識層次較高的家長和家庭教育經驗較豐富的家長,還可以找有關專家推薦,甚至可以請著名作家有針對性地為各年段的孩子寫作品、作報告等,以此讓所有孩子受益。
2、結合自己的實際,編選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師都知道,只讀幾本薄薄的語文書是絕對學不好語文的。目前各出版社都在加強課外讀本的編選,但遠不能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樹立「課內悟方法,課外求發展」的思想,把語文教材當作一個引子,依靠教材來指導閱讀方法,依靠教材中一篇篇文章這個「點」,帶出一個「面」,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這樣以課內學習帶動課外閱讀,用課外閱讀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從而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如:學習了《裝滿昆蟲的衣袋》,可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學習了《早》,可引導學生讀一讀《朝花夕拾》;學習了《給家鄉孩子的信》,可引導學生讀巴金的作品《英雄的故事》等等。
三、教給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效率的關鍵
讀書得法,潛力巨大。把好的課外讀物推薦給學生後,教師不能撒手不管了,還要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方法,避免學生陷入一味追求驚險、緊張、離奇的故事情節中,一門心思看「熱鬧」的誤區。
1、制定具體可行的閱讀計劃。《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小學階段閱讀總量要達到145萬字。這么多閱讀的量要分到各年級、各學期。所以,每學期一開始幫學生制定一份本學期的課外閱讀計劃是很有必要的。計劃包含閱讀總量、閱讀書籍目錄、閱讀每本書所需時間以及自己每天運用什麼時間,運用多長時間去閱讀等內容。有了這樣的一份計劃,既便於學生時刻對照計劃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恆地閱讀下去,又便於教師、家長隨時督查學生閱讀情況。
2、有針對性地指導閱讀。閱讀分精讀、略讀、瀏覽三種方式。根據不同的書籍採取不同的方法,需要精讀的書籍要心到、眼到、口到,咀嚼消化,理解欣賞。當然,小學生課外閱讀要以略讀為主,快速閱讀,邊讀邊想,先要培養學生看序文,提要和目錄的習慣,以了解全書的性質、內容和規模。其次要掌握全文章節標題和段落結構的方法;還要學會綜觀大意的閱讀方法。對於瀏覽之書,宜掃讀,跳讀,以便盡快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3、養成讀書做記號的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做記號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不僅可以幫助理解文字內容,增強記憶效果,還便於今後查找、運用有關知識。至於在什麼地方做記號,可以因人因文而異,不必強求一致。但是,就每個學生而言,他所使用的符號必須前後一致,以便今後查找。
4、隨時寫讀書筆記。俗話說:厚積而薄發。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是課外閱讀的關鍵。教師要求每人准備一個筆記本,隨時把閱讀中認為好的詞句、片斷、格言、諺語等分類摘錄下來,以便今後引用和參考,高年級,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書中內容和自己的感受,寫心得體會。
5、指導閱讀遷移。讀書不能傻讀、呆記,要引導學生把課外閱讀中獲得的思想,智慧和語言化作自己的血肉,運用到進一步的閱讀和練筆中去,從而在運用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這一點很難,需要教師不斷的鼓勵,不斷的引導,要善於發現學生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在鼓勵聲中不斷學會運用。
課外書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扇窗,開啟了一道道門,敞開了一個魅力無窮的大千世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活躍他們的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而且還可以使他們成為以讀書為樂趣,幸福、向上的人。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關注閱讀現狀,加強課外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廣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讓孩子們在浩如煙海的書籍文篇中不斷提高語文素。
㈡ 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是,首先挑選合適的書籍,舉行班級讀書會,適當的引導、解讀,安排導讀,表達心得體會和讀後感,進行角色扮演。
㈢ 如何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提到: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著名學者余秋雨說: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張守祥副院長在2012年第五屆省小語年會和華東六省一市教學觀摩會上一再呼籲「擠點時間讀些書」,指出「不愛讀書是一種可怕的現象」。
縱觀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即使閱讀也只完成父母和老師規定的閱讀任務,只求完成,不保質量,閱讀處於被動狀態;閱讀方法不當,看書走馬觀花,不重思考,不重積累……
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要讓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教學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通過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我結合本人教學實際,談談對課外閱讀指導的看法。
一、轉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指導
課外閱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可以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效果,擴大學生知識面,開闊視野,豐富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和智者對話,和高尚的人談話,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作家王蒙談到讀書時說:讀書使我感覺良好,使我進入一個美好文明的世界,我明明覺到了,讀書在增長我的知識、見聞、能力。讀書就是和朋友切磋談心,讀書也是對自己靈魂的追問。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有這樣的認識: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他知識豐富,積累了很多的語言素材,語言表達能力強,寫作水平比不愛讀課外書的學生高。當前,雖然老師們已經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但只是簡單地進行了口頭布置,因而學生是買而不看,或只是看個大概情節,沒有多少收獲。作為老師應該認真看待學生課外閱讀問題,因而,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意義就顯得重大了。
二、課外閱讀指導應遵循的原則
一是指導學生讀好書,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本好的書籍,無論是書中的人,還是書中的事,都會教育著學生,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著名教育專家崔巒這樣說: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成果的象徵,閱讀經典名著,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其心智的有效途徑。因而,我總是因勢利導,介紹學生讀優秀的、經典的文學作品。我班學生在看過《童年》這部作品後,就能真正了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了解高爾基苦難的童年,感受到他的堅強不屈、勇敢和自信,同時也受到了如何成長與獨立的勵志教育。
二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由於受到篇幅的局限,往往只寫故事中的一部分,如《三顧茅廬》一課,課文只選取了劉備第三次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的經過,而對諸葛亮的曠世奇才,他的神機妙算,學生了解不深。這就需要通過課外閱讀來彌補。再如,教了《林沖棒打洪教頭》就讓學生讀《水滸傳》。學習完一篇課文,結合相關的課外書,對課內知識是一種補充和擴展。當然,這樣的整合不能只限與課本內容有聯系的書籍。像上面所列舉的課例是由一篇帶一部。還可以由一個主題引出一類作品,如:我在上完《黃河的主人》一課,我就讓學生讀《老人與海》。學完《「番茄太陽」》一課,我介紹學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三是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介紹課外書籍。當今的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智力發展快,見識廣,對知識的渴求強烈。因此我在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上下功夫,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實際情況,在低年級段,推薦學生讀一些注音童話故事、畫刊等,到中高年級段,我介紹學生讀一些篇幅較長的兒童讀物和通俗的科學讀物,如《愛的教育》等。課外讀物只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才能使他們有閱讀的興趣。相反則會挫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三、探求方法,實施課外閱讀指導
1.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語文課程標准非常強調學生的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和習慣,是需要老師下一些工夫去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每天堅持帶一本課外書進教室,利用晨讀擠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讀故事,而且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如此一來,學生們聽得很是專注。可往往一個故事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是講不完的,而學生還希望聽下去,這時我就勢讓學生自己買一本去好好地讀。此時,學生們已經有了閱讀期待。我也為學生推薦了一本好書,真是一舉兩得。
2.開展活動,營造氛圍
《課標》倡導: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我在班級中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會等活動。學生為了講好故事,有個好的表現,利用閑暇時間去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兒童讀物。現在,我班學生每到周一的時間,便由班長牽頭到學校圖書室借書,放到班級圖書角統一發放,統一管理。
3.讀寫結合,終身受益
我鼓勵學生每個月讀一本好書,每天讀一個故事,並且寫一點讀書筆記。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讀書卡,上面有所讀書籍名稱,作者姓名,書中精彩片段摘抄,如《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有閱讀體會。除此以外,我還讓學生小組合作創編閱讀小報。通過這樣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4.師生共讀,共同提升
指導課外閱讀,作為老師自己要讀起來。我們老師的閱讀如果落後在孩子的後面的,特別是兒童作品,老師讀的比孩子少,你就沒有辦法去指導孩子,也就沒有辦法給孩子推薦書籍了。我覺得一個語文老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要把它作為工作中的一部分。作為語文老師,怎樣提高或者是提升我們兒童文學的素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提升的基礎上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指導。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每星期安排一節安靜閱讀課,我和學生一齊閱讀。而且和孩子們讀的一樣,都是兒童讀物。學生拿著自己的書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師拿一本書在講台上和孩子一起看。老師看書的姿勢和狀態對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不知不覺中,這節安靜閱讀課已經讓孩子有了更多更大的收獲。
5.師生聊書,逐步提高
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老師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讓學生走馬觀花式地去閱讀。學生讀什麼怎麼讀了,讀後有什麼樣的收獲。老師要心中有數。但如對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提出過高的要求,往往會讓學生有一種負擔。作為老師,時刻要注意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一本書時,都會在輕松的氛圍中,和學生們聊書。就以《童年》為例,在指導學生閱讀這本書時,我分步和學生聊書。第一步,我要學生弄清這本書的主人公,書中主要講了什麼事,對這本書有大概了解;第二步,為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我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問題大家來回答,如:阿廖沙的生活怎樣?面對外祖父的毒打他表現怎樣?阿廖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學生自己找出的這些問題中讓學生看到阿廖沙的堅強、勇敢、自信和善良。第三步,從作品中學到了什麼,比如說,你受到什麼教育?書中描寫人物形象最深刻的句子等。這樣的指導,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對學生進行了勵志教育。
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只要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把課外閱讀指導作為教學一部分,並作精心指導,那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一定會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終身成長服務。
㈣ 讀書指導法是什麼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化學教材和參考書獲取知識、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後復習,而預習和復習都必須閱讀教材。如有餘力,也應閱讀參考書。指導學生讀書應注意以下3點。
首先,要讓學生認識認真讀書的重要性,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為此,教師除正面講清認真讀書的重要性之外,還應注意平常講課不可過細,並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使用教材和參考書,布置必須閱讀教材或參考書才能解答的習題,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認真讀教材的習慣,並因學習上的成功而對讀書產生興趣。
其次,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預習時,要用瀏覽、泛讀的方法。預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教材,做好接受新知識的准備。就是說,要彌補舊知識的缺陷,發現新課的疑難問題,並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復習時,要精讀教材。教師要教給學生如何勾劃重點、利用書的「天頭地腳」寫批註,如何摘錄要點、列提綱或寫概要,如何結合閱讀整理課堂筆記等。
第三,要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參考書。選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為了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不斷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可以適當舉辦讀書報告會、討論會,交流讀書心得,活躍學習氣氛。
㈤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1、發揮榜樣的作用。
2、營造閱讀的氣氛。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結合」的習慣。
4、指導學生養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1、精讀與略讀相結合。
2、交流與討論相結合。
四、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
1、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
2、中外名著。
3、報刊。
4、科普科幻讀物。
五、督促學生的閱讀落實
1、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與教師指定內容相結合。
㈥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常言說,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習、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具備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們就此問題曾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許多老師都談了自己的寶貴經驗,並針對「有效」二字展開了討論。下面就將我校老師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如下,以備我們互相學習和借鑒。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書籍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歲是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孩子們每天願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卻不願花30分鍾看書,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危機,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肩負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為呢?老師們認為:
1、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我們要准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嘗。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游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於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們進行課前3——5分鍾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默讀、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夥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善於利用這個學習的陣地,讓學生這個的輿論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閱讀。例如,在教室里,我們進行讀書方面的特色裝飾,張貼讀書方面的富有啟發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的鼓勵語。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引導學生自發建設小小圖書館,合作創設書香環境,增進閱讀氛圍。第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引導。
3、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能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獲的機會。所以,我們要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我們的交流活動,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或將書拿回來,讀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或組織讀書演講比賽,組織讀後感徵文比賽……讓學生主體唱主角,自在地、愉悅地表達讀書心得與體會。教師只在交流過程中必要的時候進行簡要的、肯定性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獲得知識、情感、審美、思維方法等多重收獲。其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可以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使那些本沒興趣參與課外閱讀的學生受到感染,產生共鳴。此法得益於美國的「讀書俱樂部」:假如一本書被引進青少年俱樂部,一個孩子說好,大家即刻會跟上先睹為快。如果一個孩子沒讀過熱銷的圖書,當別的孩子就這本書談得熱火朝天時,這個孩子就會產生孤陋寡聞、被冷落之感,便也會趕快去買本來一飽眼福。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對閱讀方法的認識,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
4、與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聯系生活,抓住閱讀機遇,利用影視作品營造閱讀氛圍,是一個很投機的辦法。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銀幕或電視了,比如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英雄》、《封神榜》等,還有動畫片《藍貓淘氣3000問》、《大鬧天宮》等,孩子們都會特別喜愛的。看這些電影電視對閱讀興趣很有幫助,但如果能和熱播中的影視作品同步閱讀或比較閱讀,效果會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導,培養閱讀習慣
過去孩子們讀書,多數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更多的是關注故事。現在自己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如何讀一本書,在方法上我們應為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讓學生通讀全書,精讀精彩片斷外,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勾畫圈點、做讀書卡片,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1、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
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極為有限,引導學生學會合理安排有限的閱讀時間,顯得尤為重要。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零碎的時間讀什麼,整塊的時間讀什麼;文學名著什麼時間讀,報刊雜志什麼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定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引導學生投入真情實感。
讀書時,能否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是能不能讀好書的關鍵。因為語言文字,除了「達意」,還有「傳情」的功能。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又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學生從認知入手,藉助形象,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受、體會、感悟、理解並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由情感驅動,引導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物我兩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過來也可以深化認識。
3、引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可讓學生進行圈圈點點,完成讀書筆記。筆記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我最喜歡的段落」、「本書值得討論的要點」、「我配的插圖」、「我為本書設計的廣告語」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再通過讀書筆記的互相點評、借鑒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積累運用能力,又鍛煉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鼓勵學生多讀,重視閱讀積累
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特的閱讀能力」。
多讀,首先閱讀的品種要多。從語文的角度看,古詩詞的神韻,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也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點紅……詩歌中的韻律美、節奏美以及優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讓人餘音繞梁,回味幽長;散文中的詞藻美、意趣美給人的精神喜愛;小說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節伏跌的美,給人的心靈以陶冶。常識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調描繪科學奇觀、自然奧秘給人的思想的啟迪。凡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種文體,各方面內容的報刊書籍都可讓學生多讀多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就可以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從而增加學生人文素養的底蘊。
多讀,還要特別強調誦讀。誦讀,也是我國古代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與朗讀比,它更強調個人體驗,更強調內化。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所以,葉聖陶先生要求我們:「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因此,對於一些精彩片斷,名篇佳作,要鼓勵學生多吟詠、誦讀,這樣才能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語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語文能力。
四、檢查閱讀效果,推動閱讀深入
有檢查才會落實,有測評才會促進。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定期測評可採用讀書報告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形式。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引導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是課程資源開發的必需,也是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積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主動幫助他們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經常性地圍繞課外閱讀組織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給處在記憶黃金時期和人格形成時期的孩子們,播下最好的種子,提供最好的養料,留下最好的回憶,從而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浸潤,享受崇高精神的滋養,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氣質涵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㈦ 如何培養高中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
一、什麼是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指人們以學習需要為基礎的求知識、探究某事物的心理傾向,是個體活動的內在動力,它能使個體對學習活動保持注意,並帶有積極的情緒色彩,它可看做是學習的內在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的一種意識傾向性。化學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特殊的活動傾向,它是促進學生探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性的一種重要內在動力,具有較強的動機功能」。
包萬強、崔恆春等人從不同的角度將學習興趣分類如下:
(1)從產生興趣的途徑看,學習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前者是由事物的特點,對人引起強烈的情緒,並在無意識中表現出來,一般並不總是被意識到;後者對具體的對象或活動的結果並無興趣,而對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卻有明確的認識,並產生興趣,從而支配學習者去堅持活動,它主要與自覺性的活動有非常密切的聯系。
(2)從興趣的穩定性看,學習興趣可分為暫時興趣與持久興趣。暫時興趣常產生於對某些有趣的現象(如許多五彩繽紛的實驗現象)的初步認識階段,有時還會達到「迷戀」和「酷愛」的程度,但由於這種興趣並非出於學習者的內部需要,故很難繼續維持下去;而持久興趣卻相對比較穩定,它是學習者獲取知識甚至深入鑽研及培養各種能力的必備條件之一。
(3)從興趣的廣度看,學習興趣可分為中心興趣和廣泛興趣。在化學的學科範圍內,前者表現為對某部分化學知識(如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原理、有機化學、化學實驗等)比較感興趣;而後者則表現為對整個化學知識體系,甚至包括相關化學史知識都感興趣,並喜歡運用化學原理解決許多生活、生產等實際問題。簡而言之,學習者若只有中心興趣,則顯得知識面較為狹窄,而若只有廣泛興趣,則通常表現為博而不專。
對於化學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增強學生化學實驗興趣是培養其化學學習興趣的最主要的途徑。因為化學實驗對於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全面落實科學素養的目標,具有其他化學課程內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二、國內有關培養高中學生化學興趣的研究概述
縱觀我國90年代在培養高中學生化學興趣方面的研究,不難發現,專家學者們大多傾向於探討如何行之有效地培養或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些研究主要從如何充分利用化學教材、改進教學方法、聯系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如化學史)、開展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和利用實驗(主要包括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等維度著手,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特別強調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分析
然而,當今的高中學生是否仍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呢?根據筆者去年2月份在廣州市第47中學對高一、高三兩個年級各10名學生的訪談情況來看,學生對化學實驗的看法和態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僅1 /3左右的學生認為教材中學生實驗沒有趣味性,主要原因是學生實驗中大多數實驗都是課堂所見過的演示實驗,實驗結果已經可以「未卜先知」,沒多大新鮮感。
(2)大多數學生建議教材能增編更多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趣味性實驗。
(3)有近25%的學生覺得實驗與升學考試的關系並不太大,平時只要能背熟一些實驗反應現象和化學方程式,便能基本應付實驗題,故平時動手機會很少。
(4)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願意親自動手實驗,但有20%的學生卻由於教師平時過分強調實驗的危險性而對實驗產生恐懼心理,或是因為實驗過程過於繁瑣,最後導致「心有餘而力不足」。
(5)近一半的學生喜歡參加化學課外活動,但迫於平時作業和補課的無奈,只能為升學做好認真復習的准備而無暇參加課外活動。
由此可見,傳統化學實驗內容及實驗教學方法存在不少問題。如①化學實驗的學術化傾向嚴重;②過分孤立地強調化學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而導致學生產生不良心理;③化學實驗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④化學實驗內容的設計被動接受的多,主動探究的少等等。可能的主要原因有:由於傳統實驗教材內容編排的機械性,加上許多中學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過於墨守成規,雖能基本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但學生經常只是毫無創新意識地照方抓葯,只是機械地按照現有的實驗設計進行驗證性實驗,這些做法只能更加束縛和扼殺學生的探索慾望,使學生的服從意識有餘,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不足。這與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同步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剛好是背道而馳的。
2.高中學生常見的化學實驗心理
徐承先為了摸清高中生化學實驗心理狀態,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化學實驗課內外心理、行為的跟蹤調查和記載,對某校高中三個年級各2個班進行了高中生化學實驗心理調查,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當今高中生化學實驗心理狀態主要有:探索心理、恐懼心理、游戲心理等。馬國慶認為學生對化學實驗興趣的產生和發展是分三個階段逐步深化的過程,即有趣-樂趣-志趣,其實質是暫時興趣轉化為穩定興趣的過程,而且這種轉化不能被截然分開,因為它是一種連續的、曲折的和交織的轉化過程。俞樹法在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實驗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消極心理,如惶惶然的恐懼心理、難於自控的緊張心理、盲動的模糊心理和飄移不定的純興趣心理等。於治豐將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時的不良心理狀態總結為看熱鬧心理、獵奇心理、敷衍心理和恐懼心理,認為這些心理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興趣向健康方向發展有較大的阻礙作用。
3.高中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類型
柏品良、李曉益等人將高中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分為:
(1)觀察型-其特點是學生滿足於觀察教學演示實驗所產生的表面現象及實驗葯品、實驗儀器裝置等。這種興趣使許多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習有較高的積極性,但屬於直接興趣,它在化學學習中不夠穩定和持久。
(2)操作型-其特點是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希望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把指定的化學變化重現出來。它比觀察型興趣稍為高級一些,但仍屬於直接興趣,只要把給定的實驗內容做出來,興趣即得到滿足。
(3)探究型-其特點是既注意引起實驗變化的操作過程,又注意了解其中各種儀器、葯品的特點及實驗的原理和條件。這種興趣不僅成為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在動機,同時還是學生形成和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發展自我個性的重要因素。它比前兩種興趣的水平更高,屬於間接興趣,具有穩定、持久的特性。
(4)概括型-其特點是善於觀察,發現事物或現象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關系,善於概括化學實驗的一般規律,並能進一步用實驗驗證,從而獲得規律性知識。這體現了興趣的自覺性和持久性,是穩定興趣的高級階段。
(5)創造型-其特點是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方法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活動。這種興趣是化學實驗興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動學生形成較高科學素養的最強勁動力。
4.國內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研究
據國內許多有關化學實驗教學的調查及相關文獻來看,實驗教學前景不容樂觀。倘若不能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則化學實驗在化學中的地位將受到極大的懷疑和動搖。然而,國內在探討如何增強高中學生化學實驗興趣方面的研究為數不多,但專家學者們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實施方法。
崔建業認為應針對學生心理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對於好奇的學生,教師應根據他們注意的特點,將無意注意引導到認真、耐心細致地觀察和分析現象發生的原因中去;對於好強的學生,教師應本著愛護觀點,尊重其好強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以便學生能正確對待自己,對待同學,對待每一個實驗,從而保持其興趣的持久性;對於對化學實驗存有緊張和恐懼心理的學生,教師應正面鼓勵他們做到膽大心細,並以自身規范、嫻熟的操作技能熏陶感染學生,從而消除學生的顧慮,使其實驗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從而增強化學實驗興趣。王佩霞提出可以採用舉行以實驗為主的化學晚會和化學運動會等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王衛平、李鳳雙等人則認為可通過活化化學實驗教學形式和內容,包括改已知物為未知物,變直觀驗證為懸念探討、交換自製檢品,變自檢實驗成果為檢驗他人實驗成果和設立化學實驗協作小組,變學生在實驗中的從屬地位為自行管理的主導地位,從而激發學生實驗熱情和興趣,並在實踐中收到理想的效果。而王慶勝認為教師應多為學生創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盡可能將一些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小組實驗,還可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來親自設計實驗和完成實驗,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實驗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三、有待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國內許多相關研究都能立足於當前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並採取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的放矢地增強學生化學實驗興趣,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其做法主要包括: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活化教學內容;積極為學生創造動手參與、動腦思考並設計實驗的課堂氣氛;針對高中學生常見的化學實驗心理對症下葯;等等。從化學實驗的課程目標分析,這些做法部分程度體現了:①實驗知識目標(包括對有關化學實驗事實、化學實驗儀器和葯品、化學實驗安全方面知識的了解);②實驗技能目標(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儀器和葯品的選擇技能和綜合運用技能等);③實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包括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化學現象具有好奇心、能體驗到化學實驗活動中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有過提出具有新意的化學實驗設計方案的體驗,並能主動進行論證和評價等),卻幾乎沒有涉及實驗探究能力目標,尤其是在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探究而增強其化學實驗興趣方面。然而,結合國外的相關研究來看,國外許多學者如Lida K. Gifford,S. K. Lunsford和Thomas H. Eberlein等認為應該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各類資源,包括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採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備感科學(化學)的趣味性而積極投人到科學探究實驗中,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和各種能力,這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如何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將其作為強有力的培養學生化學實驗興趣的工具,並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主的信息化教學環境,也是一個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目前,國內(如廣東省)部分學校正在嘗試開拓一種嶄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即積極地將信息技術(如手持技術)運用於化學實驗教學。這一模式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實驗教學改革和增強高中學生化學實驗興趣提供了新思路。
(1)它能還科學的本質是探究,科學的前提是觀察這些科學實驗本來的面目,能有效地改變學生靜坐聽講,一味枯燥地被動接受化學知識的局面,引導學生感受高新科技時代的氣息,增強他們探究化學實驗問題的興趣和求知慾。
(2)它能使實驗化難為易,讓學生體驗科學(化學)實驗的真實情景,不斷克服實驗過程中的不良心理,使化學實驗興趣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㈧ 如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
一、創設良好的班級讀書環境,促進閱讀
學生的閱讀世界是無限的。每個學生都有交流閱讀成果和展示獨特發現的需要。教師必須成為學生閱讀的「知心人」,採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和措施,多創設激勵性的環境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3、幫助選擇讀物避免盲目性。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 和教育需要 ,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課外讀物的選擇應以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閱讀為標准。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
二、課內訓練,掌握讀書方法
葉聖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我們要把讀書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閱讀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向學生現場演示科學的閱讀方法,把教材變為學材,強化基本讀法的訓練,「授人以漁」,做到「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精讀法。我們的學生拿到一本書以後,急於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情節和內容,很少有人關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談不上去體驗。所以,我們要教會學生逐字逐句精研細讀、咬文嚼字的閱讀方法,體會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用什麼語速、語調、語氣朗讀最能體現這種感情。朱自清先生曾說:「閱讀有時候不止於要了解大意,還要領會那話中的話,字里行間的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吟味,這就需要咬文嚼字的工夫。」精讀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增強語言修養,提高語文能力,也是培養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2、略讀法,或稱瀏覽法。它的特徵是翻看讀物,首先要先看序言、目錄,後開頭、結尾,然後從頭至尾地瀏覽,力求迅速准確地從全局上把握讀物的脈絡和主旨,明確主要內容。略讀的目的是把握全篇的大意,得其要領,因此,在閱讀中,對某些難點,只要不影響對整體的把握,可採用「一繞為進,以避為進」的辦法,不在一處多耗時間,對於長句,要善於抓主幹,遇到難詞、生字,只要不影響對大意的理解。可以跳過去,以免影響進度。讀書要善於抓住關鍵性詞句,抓線索,抓文眼,撥冗去繁、提綱挈領,搜取自己需要的知識和信息。
三、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後感、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㈨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閱讀為孩子開啟了太久過去、現在、未來奧秘的大門;閱讀引發高雅的談話,並能培養高尚情感及思維的深度;閱讀能使孩子們關注生活,重視生命意義……閱讀對學生來說有很多好處,特別對我們農村的孩子們,他們走出去的機會很少,對於自然、社會的認識只有靠閱讀,閱讀對他們來說尤其重要。學生的閱讀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就是語文閱讀教學,但淡淡重視閱讀教學還遠遠不夠,那樣的話學生所得的知識無疑是狹隘的,要想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積累,還必須擴大課外閱讀量。教師到底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課題組老師經過研究發現,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學生才會主動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自覺閱讀的能力。特別是對於剛進行課外閱讀的小學生,教師更應該時刻注意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動機,使他們時刻把閱讀與興趣結合在一起,他們才不會對閱讀產生厭煩情緒,從而半途而廢。 教師是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地激發者。教師應盡可能將學生全部調動起來,讓他們都喜歡讀書。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一些課外閱讀。學生對於這些知識非常感興趣,總會目不轉睛的盯著老師,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會比課文內容還專心。這時老師再及時地告訴學生是從書中獲得的,你們只要多讀書就會像老師一樣懂得很多很多。老師還可以適當的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著,讓他們進行閱讀,使學生對那些知識產生興趣,學會欣賞,培養健康的閱讀情趣。 二、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好的書籍對學生會受益匪淺,有的壞書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選擇書籍非常重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學生有選擇的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小學生年齡小,他們喜歡趣味性強、通俗易懂、故事性的內容,我們老師就重點向學生推薦這類的書籍,如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等等。我們可以給他們推薦《成語故事》、《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選》、《宇宙探索》、《十萬個為什麼》等書。老師也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推薦課外讀物。如學了《林沖棒打洪教頭》,可推薦《水滸傳》一書;學了《黃鶴樓送別》,可推薦《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詩;學了《高爾基和他的兒子》,可推薦《童年》、《我的大學》、《母親》等。 三、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也注意指導學生閱讀,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如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我要求學生:一要讀准字音;二要了解大意;三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四要明白道理。在閱讀寓言故事時,要求學生:讀寓言要明白大意,解決疑問,領悟寓意,善於聯想。通讀古詩時,要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閱讀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們成為會讀書的人。如果我們在閱讀時,僅僅是「閱」了、「讀」了,甚至是背下來,但不進行思考,這樣的閱讀,對作品沒有理解和感悟,也就不能把書本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過不幾天就會忘記,跟沒讀一樣。因此,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設疑善問、熟讀精思、理解感悟的能力的培養。 四、培養學生自覺地課外閱讀習慣 只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獲取更多的知識,對學習才有更大的幫助。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教師應重視家校聯系,構建校內校外溝通、結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在班級設立圖書角,開放校園圖書館,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建議家長在家裡營造讀書的氣氛,家裡要有報刊、雜志、書籍。當學生有時間時,隨時可以拿到一張報、一本書來讀,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成閱讀的習慣。讓閱讀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之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