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危險化學品標准化評審,怎麼做
根據國家對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標准化評審的有關要求,現在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標准化等級分三級,一級由國家總局負責或其確定的組織單位負責組織評審,二級由省級安全監管局或其確定的組織單位負責安排評審,三級由設區市安全監管部門負責組織評審。具體評審工作,由國家或省級安全監管部門考核確定的安全標准化評審機構負責評審。前提是取得相應安全生產許可的單位需開展安全標准化工作並運行一年以上,自評得分在80分以上,A級要素得分均在60分以上,申請之日起1年內沒有人員死亡或1000萬元以上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而且新創建企業必須首先從三級開始申請評審。
⑵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是怎麼評價的
是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標准進行辨識的。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指標.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中表1、表2規定的臨界量,即被定為重大危險源:
1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於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2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照每一個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與其表中的臨界量的比值,之和的值若≧1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級方法
一、分級指標
採用單元內各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在線)量與其在《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中規定的臨界量比值,經校正系數校正後的比值之和R作為分級指標。
二、R的計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在線)量(單位:噸);
Q1,Q2,…,Qn —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噸);
β1,β2…,βn— 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校正系數;
α— 該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廠區外暴露人員的校正系數。
三、校正系數β的取值
根據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類別不同,設定校正系數β值,見表1和表2:表1 校正系數β取值表
危險化學品
類別
毒性氣體
爆炸品
易燃氣體
其他類
危險化學品
β
見表2
2
1.5
1
註:危險化學品類別依據《危險貨物品名表》中分類標准確定。
表2 常見毒性氣體校正系數β值取值表
毒性氣體名稱
一氧
化碳
二氧
化硫
氨
環氧
乙烷
氯化氫
溴甲烷
氯
β
2
2
2
2
3
3
4
毒性氣體名稱
硫化氫
氟化氫
二氧
化氮
氰化氫
碳醯氯
磷化氫
異氰酸甲酯
β
5
5
10
10
20
20
20
註: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氣體可按β=2取值,劇毒氣體可按β=4取值。
四、校正系數α的取值
根據重大危險源的廠區邊界向外擴展500米范圍內常住人口數量,設定廠外暴露人員校正系數α值,
廠外可能暴露人員數量
α
100人以上
2.0
50人~99人
1.5
30人~49人
1.2
1~29人
1.0
0人
0.5
五、分級標准
根據計算出來的R值,按表4確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級別。
表4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級別和R值的對應關系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級別
R值
一級
R≥100
二級
100>R≥50
三級
50>R≥10
四級
R<10
⑶ 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環境因素是指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其中包括時間和空間因素。
(一)環境因素含義
像大樓、辦公室地點、傢具等這類環境因素也能傳遞信息。一間特殊的辦公室、一幅名人字畫、一套名牌服裝、一枚昂貴的鑽石、一塊勞力士手錶、一輛賓士汽車可能提醒來訪者:本公司負責人是一位成功人士,與這樣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在溝通中應充分注意到環境因素所傳遞的信息。
(二)環境因素識別方法
來自:ISO 14001初始環境評審培訓教材
①識別環境因素的步驟
l 選擇組織的過程(活動、產品或服務)
l 確定過程伴隨的環境因素
l 確定環境影響
②環境因素的分類
l 水、氣、聲、渣等污染物排放或處置
l 能源、資源、原材料消耗
l 相關方的環境問題及要求
l 其他
③確定環境因素的依據
l 客觀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環境影響的
l 法律法規及要求有明確規定
l 積極的或負面的
l 相關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分類
l 物料衡算
l 產品生命周期
l 問卷調查
l 專家咨詢
l 現場觀察(查看和面談)
l 頭腦風暴
l 查閱文件和記錄
l 測量
l 水平對比——內部、同行業或其他行業比較
l 縱向對比——組織的現在和過去比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體實施識別時,有必要將各種方法組合使用,下面將部分方法予以介紹:
1)問卷評審——因素識別
問卷評審是通過事先准備好的一系列問題,通過到現場察看和與人員交談的方式,來獲取環境因素的信息。問卷的設計應本著全面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問卷包括的內容應盡量覆蓋組織活動、產品、以及其上、下游相關環境問題中的所有環境因素,一個組織內的不同部門可用同樣的設計好的問卷,雖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針對性,但為一個部門設計一份調查卷是不實際的。
典型的調查卷中的問題可包括如下內容:
l 產生哪些大氣污染物?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是多少?
l 產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是多少?
l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學品?數量是多少?
l 在產品設計中如何考慮環境問題?
l 有哪些緊急狀態?採取了哪些預防措施?
l 水、電、煤、油用量各多少?與同行業和往年比較結果如何?
l 有哪些環保設備?維護狀況如何?
l 產生哪些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如何處置的?
l 主要雜訊源有哪些?廠界是否達標?
l 有否居民投訴情況?做沒做調查?
以上只是一部分問卷調查內容,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完整的問卷提綱。
2) 現場評審(I)——觀察面談及環境因素識別
現場觀察和面談都是快速直接地識別出現場環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這些環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環境影響的,或者是具有潛在的重大環境影響的,有些是存在環境風險的。如:
Ø 觀察到較大規模的廢機油流向廠外的痕跡;
Ø 詢問現場員工,回答「這里不使用有毒物質」,但在現場房角處發現存有劇毒物質;
Ø 員工不知道組織是否有環境管理制度,而組織確是存在一些環境制度;
Ø 發現鍋爐房煙囪黑煙;
Ø 聽到廠房傳出刺耳的雜訊;
Ø 垃圾堆放場各類廢棄物混放,包括金屬、油棉布、化學品包裝瓶、大量包裝箱、生活垃圾等;
現場面談和觀察還能獲悉組織環境管理的其他現狀,如環保意識、培訓、信息交流、運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發現組織增強競爭力的一些機遇。如果是初始環境評審,評審員還可向現場管理者提出未來體系建立或運行方面的一些有效建議。
3)現場評審(II)——書面文件收集及環境因素識別
一般的組織都存在有一定價值的環境管理信息和各種文件,評審員應認真審查這些文件和資料。需要關注的文件和資料包括:
l 排污許可證、執照和授權;
l 廢物處理、運輸記錄、成本信息;
l 監測和分析記錄;
l 設施操作規程和程序;
l 過去場地使用調查和評審;
l 與執法當局的交流記錄;
l 內部和外部的抱怨記錄;
l 維修記錄、現場規劃;
l 有毒有害化學品安全參數;
l 材料使用和生產過程記錄,事故報告;
l 水、排放物和排污收費;
l 能源、資源、配件等的價格;
如何進行環境因素識別
1 標准要求
組織應建立並保持程序,用來確定其活動、產品或服務中它能夠控制,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對環境具有重大影響,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組織應確保在建立環境目標時,考慮與這些重大影響有關的因素。
組織應及時更新這方面的信息。
2 定義
環境因素:「一個組織的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要素。」在其基本意義上等同於環境問題,只是描述的角度不同。
2.1內部環境因素
各部門在自身管理或職能活動中,直接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各種行為,如日常辦公活動中各種辦公用品的消耗、熱電公司燃煤導致的煙氣排放、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排放等。
2.2外部環境因素
(1)各企事業單位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直接造成的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如各種污染排放過程、資源能源消耗過程、潛在或緊急情況時發生的各種災害性事故等。
(2)供方或承包方在為單位提供各種服務過程中,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各種行為。
(3) 公司以外有關方面,如臨近區域的污染物通過排放轉移對本區域環境造成影響的過程。
3 目的
環境因素的識別是整個體系建立的基礎,只有全面正確地查找出公司存在的環境問題,從中識別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其中還應包括潛在的重大環境影響)的因素,即「重要環境因素」,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環境方針及相應的目標和指標,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解決開發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職責:體系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各部門配合,進行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
4 管理規定
4.1 初始環境評審
4.1.1 公司在尚未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時,應通過初始環境評審來確定自身的環境狀況,考查全部環境因素,按規定方法合理評價出重要環境因素,以此為基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4.1.2 初始環境評審的工作是在環境管理者代表的直接授權下,由主管部門組織各相關部門,按照規定的方式完成。
初始環境評審最關鍵的內容為:
⑴ 收集應遵守的法律法規和相關要求;
⑵ 識別環境因素、評價重要環境因素;
⑶ 對所有現行環境管理活動和制度進行審查;
⑷ 對以往事件進行調查分析。
通過初始環境評審,確定了公司適用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識別出環境因素並評價出了重要環境因素。
4.2 識別環境因素
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以後的正式運行階段,識別環境因素的過程可不必通過初始評審,而應執行《環境因素識別、更新及評價程序》,保證環境因素的有效識別和更新,並充分合理評價出重要環境因素。
4.2.1 定期識別環境因素
每年**月,在環境管理體系內審之前,執行組組織各相關部門進行環境因素的查找,對新出現的環境因素予以登記,並修訂有關記錄。
4.2.2 及時更新環境因素
在體系運行過程中,對產生環境因素的環節進行檢查,因各種條件變化,導致環境因素已不存在、或新增加環境因素時,應予以標識。
4.3 評價重要環境因素
4.3.1 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在採取有效控制措施後,已不具備重要環境因素特徵的,應作為一般控制因素,或根據實際情況不再作為環境因素考慮,並對有關記錄進行標識。
4.3.2 對新識別的環境因素,應按照「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方法」予以評價,對其中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響的,應作為重要環境因素,制定目標、指標和相應的解決方案。
4.4 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原則
1.識別全面。即環境因素識別時應充分考慮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中能夠控制及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所使用產品和服務中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具體地說,應對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和七種類型的環境因素進行識別:
三種狀態:正常(如生產連續運行);異常(如生產的開車、停機、 檢修等)和緊急狀態(如潛在火災、事故排放、意外泄露、洪水、地震等)。
三種時態:過去(如以往遺留的環境問題;泄露事件造成的土地污染),現在(如現場活動、產品和服務的環境問題)和將來(如產品出廠後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將來潛在法律法規變化的要求,計劃中的活動可能帶來的環境因素)。
七種類型:以上三種狀態、三種時態可能存在大氣排放、廢水排放、雜訊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及自然資源的使用和消耗、當地社區的環境問題。
在所有情況下,都應當考慮到組織內的正常和異常運行條件下,以及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態"以及"應對涉及下列因素的工作部門的活動所伴隨的重要環境因素予以考慮:向大氣中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廢物管理、土地污染、原材料與自然資源問題、其他當地環境問題和社區性問題"。這說明,組織在識別環境因素時,應考慮:現在、過去和將來三種時態(這裡面也就包含了能夠控制、可望施加影響的內容以及進一步需要關注的相關方和產品的環境因素)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排放等六種情況。在組織活動、產品或服務性質發生變化時,還應考慮及時更新環境因素。
2.識別具體。環境因素識別的目的是提供環境管理體系控制的明確對象,為此識別應與隨後的控制和管理需要相一致。識別的具體程度應細化至可對其進行檢查驗證和追溯,但也不必過分細化(如把試驗室使用pH試紙廢棄也作為一項環境因素)。
3.明確環境影響。環境因素的控制是減少或消除其環境影響,同一個環境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環境影響,因此,識別時應明確其環境影響,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環境影響。
4.描述准確。依據ISO14004標准示例,環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為"環境因素(物質)或污染物的名稱與某一行動或動作的組合",即名詞加動詞。污染物的名稱應明確到有關污染物質種類或組分。
4.5評價重要環境因素應考慮:
⑴ 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符合情況;
⑵ 環境影響的程度、規模、持續時間;
⑶ 潛在事故隱患的強度、范圍、概率;
⑷ 資源能源的消耗情況;
⑸ 地區形象建設需要;
⑹ 相關方面要求;
⑺ 改變其環境影響的難易程度。
4.6環境因素識別中應防止忽視的方面
在環境因素識別時,人們往往注重組織正常活動中的環境因素,但對以下方面可能容易忽視、遺漏。這些方麵包括:
1.異常和緊急狀態下的環境因素。
由於異常和緊急狀態的環境因素處於潛在狀態,有隱含的因素,因此不太直觀,這就要求評議人員開動腦筋,運用頭腦風暴法,發揮評議人員的想像力,來發現問題。通常,異常狀態下的環境因素發生在試生產過程、設備啟動、開機、關機、設備維修、污染處理設施故障時。緊急狀態發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如:事故排放,有毒物泄露、火災隱患、壓力容器破裂泄露或火災爆炸等。
2.產品中的環境因素。
產品耗用大量的貴重材料,能耗水平偏高,過程污染物排放偏高。使用污染嚴重的物質;包裝不符合環保要求,產品未達到相關環保指標;產品使用後的廢棄可能不易降解,回收分解困難,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等。
3.服務中的環境因素
包括組織提供的服務和使用相關方的服務,如:運輸、倉貯、建築裝修、能源動力提供、銷售和維修;廢物處理各環節可能存在的環境因素。
4.7環境因素識別與匯總
部門環境因素識別表:按部門環境因素發生地點、類型填寫的環境因素識別一覽表。
部門環境因素識別表:包括廢水、廢氣、雜訊、固廢、資源、能源消耗、化學品使用、相關方、產品等環境因素,按部門編制調查表便於以後對環境因素的更新。
經過環境因素識別,應將初步確定的環境因素進行適當的整理、分類、匯總和記錄,形成表格。這些表格應根據組織的環境因素復雜程度來編制,如按部門順序進行匯總,這有利於部門對環境因素的掌握,也便於環境管理體系管理職能部門的全面管理。
4.8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某些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中,對於環境因素的識別往往存在不足之處。如:環境因素識別不充分;識別不切合實際,不能抓住重點;僅著眼於現行的生產活動,忽視了能源、資源消耗和產品或服務過程的環境因素等。
對於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方法的應用,有的不能滿足組織環境因素實際情況,評價方法不適應評價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因而出現生搬硬套,評價不準確,造成重要環境因素的確定不正確,使控制對象偏離實際,導致體系運行的環境績效不明顯,體系運行處於形式化。
為此,如何全面和客觀地識別環境因素,選擇適用的評價方法並正確的進行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是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關鍵一步。
4.9、舉例說明
下面用一些實例來說明如何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如「使用危險化學品」這樣一個活動,就要考慮以下活動的環境因素:
從過去時態看,化學品的運輸過程
從組織現場看,化學品的儲存、使用
從將來看,化學品的廢棄、容器的處理
而針對每一項活動,就應從狀態的角度分析(這里僅只化學品本身的影響):
化學品運輸,正常情況下(合乎安全規定時)應該說環境影響小,可以不予考慮;而在異常情況下,比如運輸單位不了解化學品特點,裝卸運輸粗獷、生產單位密封灌裝不合乎規定、氣候等條件不合適等,就會造成化學品的濺灑、揮發,造成土壤或大氣環境受到污染;緊急情況下,比如遭遇洪水等惡劣條件,以及事故等意外可能會造成爆炸、大面積泄漏等污染事故,顯然在不同狀態下,環境的影響(可能性、頻次、影響程度等)都是不同的。化學品的儲存使用,同樣正常時,小量揮發;異常情況下可能就有泄漏、較大的揮發、一些化學反應情況;而在緊急情況下,可能會有劇烈反應甚至爆炸等環境事故發生。
化學品(容器)的廢棄,正常情況交由資質的單位合理科學處理或供貨商的重新利用;異常情況下,因人員操作或意識問題就會發生不當的處理、存放而造成污染情況;緊急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燃燒、大面積污染土壤等事故。
當然,對於更新,就要考慮一旦化學品種類性質、用量發生變化是應當在投入使用前進行評價和環境因素的更新。
應該注意的是,環境因素所產生的地點、單位不同,組織在進一步的評價時,就要考慮可以控制或施加影響的程度。
參考網路、 安全管理網
⑷ 石油石化用化學劑產品質量認可現場評審怎麼通過
GB/T12496.22-1999木質活性炭試驗方法重金屬的測定 GB/T5009.74-2003食品添加劑中重金屬限量試驗 GB/T17593-1998紡織品重金屬離子檢測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20380.1-2006澱粉及其製品重金屬含量第1部分: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砷含量 GB20424。
⑸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准化新的評審標准
附件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審標准
A級要素 B級要素 標准化要求 企業達標標准 評審方法 評審標准
否決項 扣分項
1 法律、法規和標准
(100分) 1.1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識別和獲取
(50分) 1.企業應建立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制度,明確責任部門,確定獲取渠道、方式和時機,及時識別和獲取,定期更新。 1.建立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有關要求的管理制度;
2.明確責任部門、獲取渠道、方式;
3.及時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准及政府其他有關要求;
4.形成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有關要求的清單和文本資料庫,並定期更新。 查文件:
1.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制度;
2.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要求的清單和文本資料庫;
3.定期更新記錄。 未明確專門部門定期識別和獲取,扣5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識別和獲取的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要求,一項不符合扣1分;
2.法律法規、標准及政府其他要求未識別到條款,一項扣1分;
3.未形成清單或文本資料庫,扣5分;
4.未及時更新清單或文本資料庫,扣5分。
2.企業應將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及時傳達給相關方。 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將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及時傳達給相關方。 查文件:
1.文件發放記錄;
2.培訓記錄、告知書、宣傳材料。
詢問:
相關方是否接收到企業傳達的相關信息。 未及時將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向相關方進行傳達,一項不符合扣1分。
1.2法律、法規和標准符合性評價
(50分) 企業應每年至少1次對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的執行情況進行符合性評價,消除違規現象和行為。 1.每年至少1次對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有關要求的執行情況進行符合性評價;
2.對評價出的不符合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計劃和措施;
3.編制符合性評價報告。 查文件:
1.符合性評價報告、記錄;
2.不符合項整改記錄。 未進行符合性評價,扣5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未編制符合性評價報告,扣5分;
2.未對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有關要求進行評價,一項扣2分;
3.對評價出的不符合項未進行原因分析的,一項扣2分;未制定整改計劃或整改措施,或整改措施不落實,一項扣2分。
2 機構和職責
(100分)
2.1 方針目標
(20分) 1.企業應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主要負責人應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企業實際,組織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應滿足:
(1)形成文件,並得到所有從業人員的貫徹和實施;
(2)符合或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3)與企業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相適應;
(4)目標予以量化;
(5)公眾易於獲得。 1.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文件化的安全生產方針;
2.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符合企業實際的、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3.安全生產目標應滿足:
(1)形成文件,並得到所有從業人員的貫徹和實施;
(2)符合或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3)與企業的職業安全健康風險相適應;
(4)根據安全生產目標制定量化的安全生產工作指標;
(5)應以公眾易於獲得的方式發布安全生產目標。 查文件:
安全生產方針,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詢問:
抽查從業人員是否知道本企業安全生產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
現場檢查:
安全生產方針和安全生產目標告知情況。 未制定安全生產方針或年度安全生產目標,扣2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缺一項扣2分;
2.安全生產目標不滿足標准要求,一項不符合扣1分;
3.從業人員不了解安全生產方針或安全生產目標,1人次扣1分;
4.沒有制定安全生產工作指標或指標未進行量化,扣2分;
5.發布安全生產目標的方式不符合公眾易於獲得的要求,扣2分。
2.企業應簽訂各級組織的安全目標責任書,確定量化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標,並予以考核。企業各級組織應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計劃,以保證年度安全工作目標的有效完成。 1.將企業年度安全目標分解到各級組織(包括各個管理部門、車間、班組),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
2.定期考核安全生產目標完成情況;
3.企業及各級組織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查文件:
1.企業的年度安全生產目標和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2.各級組織的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
3.各級組織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
4.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的考核與獎懲記錄。
詢問:
1.主要負責人及各級組織負責人是否了解各自安全生產目標;
2.抽查從業人員是否了解本組織的安全生產目標。 未簽訂各級組織的安全目標責任書,扣2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每缺一個組織的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扣2分;
2.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內容與本組織的安全生產職責不符,扣1分;
3.企業未制定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扣4分;各級組織未制定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計劃,缺一個組織扣2分;
4.未定期考核,扣4分;考核與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內容不符,扣2分;
5.未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獎懲,扣2分;
6.有關人員不了解本組織的安全生產目標,1人次扣1分。
2.2 負責人
(20分) 1.企業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應全面負責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安全生產基礎和基層工作。 1.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
2.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負責,落實安全生產基礎與基層工作。 查文件:
安全生產責任制。
詢問:
1.主要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職責;
2.對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情況;
3.本單位安全生產基礎和基層工作情況和做法。 未明確第一責任人,或不符合規定,扣20分(B級要素否決項)。 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情況、對安全生產基礎管理工作情況不清楚,扣5分。
2.企業主要負責人應組織實施安全標准化,建設企業安全文化。 1.主要負責人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
2.制定安全生產標准化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時間、計劃、責任部門和責任人;
3.制定安全文化建設計劃或方案; 查文件:
1.查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化實施方案;
2.主要負責人組織和參與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的記錄;
3.安全文化建設計劃或方案。 1.安全生產標准化實施方案內容,一項不符合扣2分;
2.無主要負責人組織或參與安全生產標准化記錄,扣3分;
3.未制定安全文化建設計劃或方案,扣2分。
二級企業應初步形成安全文化體系 。 查文件:
安全文化體系有關文件。
詢問:
主要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對安全文化內容掌握情況。 二級企業
未初步形成安全文化體系,扣100分(A級要素否決項)。
一級企業有效運行安全文化體系。 查文件:
安全文化體系有關文件;
詢問:
主要負責人及有關人員對安全文化內容掌握情況。
現場檢查:
現場檢查安全文化運行效果。 一級企業未有效運行安全文化體系,扣100分(A級要素否決項)。
3.企業主要負責人應作出明確的、公開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諾,並確保安全承諾轉變為必需的資源支持。 1.安全承諾的內容應明確、公開、文件化;
2.主要負責人應確保安全生產標准化所需的資金、人員、時間、設備設施等資源。 查文件:
1.主要負責人安全承諾書;
2.資源配備文件及使用記錄。
詢問:
1.主要負責人如何提供資源支持;
2.從業人員是否知道主要負責人的安全承諾。
現場檢查:
安全承諾告知情況。 1.主要負責人未作出安全承諾,扣10分;
2.安全承諾未明確、公開、文件化,一項不符合扣2分;
3.資源支持、配備不充分,一項不符合扣2分;
4.從業人員不清楚主要負責人的安全承諾,1人次扣1分。
4.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定期組織召開安全生產委員會或領導小組會議(以下簡稱安委會)。 主要負責人定期組織召開安委會會議,或定期聽取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匯報,了解安全生產狀況,解決安全生產問題。 查文件:
1.查安委會會議記錄或紀要;
2.安全生產工作匯報資料。
詢問:
主要負責人聽取安全生產工作匯報的情況。 1.主要負責人未定期召開安委會會議或聽取匯報,扣10分;
2.未形成會議記錄或紀要,扣2分;
3.安全生產問題未及時解決,一項不符合扣2分。
5. 1.落實領導幹部帶班制度;
2.主要負責人要對領導幹部帶班負全責。 查文件:
1.領導幹部帶班制度;
2.領導幹部帶班記錄及考核記錄。
詢問:
主要負責人等有關負責人了解和執行帶班制度的情況。 未實施領導幹部帶班,扣2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領導幹部無故不參加帶班,1人次扣2分;
2.帶班記錄一項不符合扣1分;
3.未按規定進行領導帶班制度執行情況考核,扣2分;
4.主要負責人不清楚領導幹部帶班情況,扣2分。
2.3 職責
(30分) 1.企業應制定安委會和管理部門的安全職責。 制定安委會和各管理部門及基層單位的安全職責。 查文件:
安全生產責任制文件及內容。
詢問:
各管理部門及基層單位負責人是否清楚本部門安全職責。 1.缺少一個管理部門或基層單位的安全職責,扣2分;
2.安全生產責任制內容與部門安全職責不符合,一項扣2分;
3.主要負責人不清楚安委會安全職責,扣10分;
4.有關人員不了解本部門安全職責,1人次扣2分。
5.缺少安委會的安全職責,扣10分。
2.企業應制定主要負責人、各級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安全職責。 1.明確主要負責人安全職責,對《安全生產法》規定的主要負責人安全職責進行細化;
2.明確各級管理人員的安全職責,做到「一崗一責」;
3.明確從業人員安全職責,做到「一崗一責」。
查文件:
安全生產責任制。
詢問:
1.主要負責人是否了解《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職責和細化後的安全職責內容;
2.各級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對各自職責是否清楚。 1.未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扣100分(A級要素否決項);
2.主要負責人對其安全職責不清楚,扣3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安全職責與其所在崗位職責不符合,一項扣2分;
2.其他人員對其安全職責不清楚,1人次扣2分。
3.企業應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機制,對各級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安全職責的履行情況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現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予以獎懲。 1.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機制;
2.對企業負責人、各級管理部門、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定期考核,予以獎懲。 查文件:
1.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制度;
2.考核、獎懲決定文件,及獎懲兌現情況。
現場檢查:
財務記錄、行政文件。 未建立安全責任制考核機制,扣30分(B級要素否決項)。 未按考核制度對企業負責人、各級管理部門和從業人員的安全責任制進行定期考核,予以獎懲,一項不符合扣2分。
二級企業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體系,並能夠持續改進。 查文件:
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文件。 不符合,扣100分(A級要素否決項)。
2.4 組織機構
(20分) 1.企業應設置安委會,設置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並按規定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 1.設置安委會;
2.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要具備相對獨立職能。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不少於企業員工總數的2%(不足50人的企業至少配備1人),要具備化工或安全管理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有從事化工生產相關工作2年以上經歷;
3.按規定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且至少有一名具有3年化工安全生產經歷;或委託安全生產中介機構選派注冊安全工程師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查文件:
1.安委會、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文件。
2.注冊安全工程師配備或委託文件。
3.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學歷、工作經歷。
4.與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的中介機構簽訂的協議(合同). 未設置安委會、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扣100分(A級要素否決項)。
1.專職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不符合要求,一項扣2分;
2.未按規定配備注冊安全工程師,或未按規定委託中介機構,扣2分;
3.注冊安全工程師不具有化工安全生產經歷,扣1分。
2.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規模大小,設置相應的管理部門。 1.根據生產經營規模設置相應管理部門;
2.生產、儲存劇毒化學品、易制毒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應當設置治安保衛機構,配備專職治安保衛人員。 查文件:
1.管理部門設置文件;
2.治安保衛部門設置及專職治安保衛人員配置文件。 1.機構設置與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符,扣2分;
2.未設置治安保衛機構或配備專職治安保衛人員,一項扣1分。
3.企業應建立、健全從安委會到基層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網路。 建立從安全生產委員會到管理部門、車間、基層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網路,各級機構要配備負責安全生產的人員。 查文件:
1.建立安全生產委員會、管理部門、車間、基層班組的安全生產管理網路的文件。
詢問:
有關人員是否了解安全生產管理網路構成。 1.未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網路,扣2分。
2.安全生產管理網路中每缺1個單位或1個單位未明確安全管理人員,一項扣2分;
3.有關人員不清楚安全生產管理網路構成,1人次扣1分。
2.5 安全生產投入(10分) 1.企業應依據國家、當地政府的有關安全生產費用提取規定,自行提取安全生產費用,專項用於安全生產。 根據國家及當地政府規定,建立和落實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確保安全生產需要。 查文件:
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
未按有關規定投入安全生產費用,扣10分(B級要素否決項)。 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內容不符合有關規定,一項扣1分。
2.企業應按照規定的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合理使用安全生產費用,建立安全生產費用台賬。
1.按照國家及地方規定合理使用安全生產費用;
2.建立安全生產費用台帳,載明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
查文件:
1.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
2.安全生產費用台帳。
詢問:
安全生產費用管理部門對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
現場檢查:
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與台帳記錄是否符合。 1.未規定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范圍,扣5分;
2.未建立安全生產費用台帳,扣2分;
3.安全生產費用台帳內容與規定要求不符,一項扣1分;
4.安全生產費用使用情況與台帳記錄不符,一項扣1分。
3.企業應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或安全責任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全體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查文件:
企業為從業人員交納保險憑證。
未參加工傷社會保險,扣5分;每漏繳工傷保險費1人次扣1分。
實行全員安全風險抵押金制度或安全責任保險。 查文件:
風險抵押金或安全責任保險考核記錄。 未考核兌現,扣2分。
3風險管理
(100分)
3.1 范圍與評價方法
(10分)
1.企業應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和准則。 1.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並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范圍、頻次、准則及工作程序;
2.明確各部門及有關人員在開展風險評價過程中的職責和任務。 查文件: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各部門和有關人員的職責與任務。
詢問:
1.企業負責人組織開展風險評價工作的情況;
2.從業人員是否了解風險評價制度的有關內容。 1.未制定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或未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頻次、准則及工作程序,一項不符合扣1分;
2.未明確各部門及有關人員的職責和任務,一項不符合扣1分;
3.企業負責人沒有組織開展風險評價工作,或不了解風險評價工作情況,一項不符合扣2分;
4.從業人員不了解風險評價制度內容,1人次扣1分。
2.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2)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8)企業周圍環境;
(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 風險評價范圍滿足標准要求。
查文件:
1.風險評價記錄;
2.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風險評價范圍不符合標准要求,一項扣1分。
3.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科學、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3)預危險性分析(PHA);
(4)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6)故障樹分析(FTA);
(7)事件樹分析(ETA);
(8)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 1.可選用JHA法對作業活動、SCL法對設備設施(安全生產條件)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2.可選用HAZOP法對危險性工藝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3.選用其他方法對相關方面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
查文件:
1.風險管理制度;
2.風險評價記錄;
3.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
詢問:
有關人員對風險評價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1.未規定選用何種風險評價方法,扣2分;
2.有關人員不清楚或未掌握選定的風險評價方法,1人次扣1分。
4.企業應依據以下內容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2)設計規范、技術標准;
3)企業的安全管理標准、技術標准;
4)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1.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2.評價准則應符合有關標准規范規定;
3.評價准則應包括事件發生可能性、嚴重性的取值標准以及風險等級的評定標准。 查文件:
風險管理制度、風險評價准則和相關取值標準的內容。
1.未根據實際制定風險評價准則,扣2分;
2.風險評價准則不符合標准規定,一項扣1分。
3.風險評價涉及的事件發生可能性、嚴重性的取值標准不明確,或風險等級評定標准不明確,一項扣2分。
3.2
風險評價
(10分) 1.企業應依據風險評價准則,選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企業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 1.建立作業活動清單和設備、設施清單;
2.根據規定的頻次和時機,開展危險、有害因素辨識、風險評價;
3.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評價。 查文件:
1.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
2.風險評價記錄;
3.風險評價報告。
現場檢查:
從業人員參與風險評價活動的情況。 未按規定的頻次和時機開展風險評價,扣10分(B級要素否決項)。
1.未建立作業活動清單、設備設施清單,每一項不符合扣1分;
2.危險、有害因素識別、評價不全面或不正確,一項扣1分。
2.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1.廠級評價組織應有企業負責人參加;
2.車間級評價組織應有車間負責人參加;
3.所有從業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查文件:
1.各級機構組織開展風險評價的有關文件;
2.風險分析記錄、風險評價報告;
3.風險評價有關會議記錄或紀要。
詢問:
有關企業負責人及從業人員是否參與風險評價工作。 1.沒有組織開展風險評價的文件,一項扣2分;
2.各級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未參與風險評價工作,1人次扣1分。
3.3
風險控制
(15分) 1.企業應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
1)應考慮:
⑴可行性;
⑵安全性;
⑶可靠性。
2)應包括:
⑴工程技術措施;
⑵管理措施;
⑶培訓教育措施;
⑷個體防護措施。 1.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建立重大風險清單;
2.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優先順序,制定措施消減風險,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3.風險控制措施符合標准要求。 查文件:
1.重大風險清單;
2.風險控制措施;
3.風險評價記錄,風險評價報告。
現場檢查:
重大風險控制措施現場落實情況。 未將重大風險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扣15分(B級否決項)。 1.未建立重大風險清單,扣1分;
2.風險控制措施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一項扣1分。
2.企業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1.制定風險管理培訓計劃;
2.按計劃開展宣傳、培訓。 查文件:
1.風險管理培訓教育計劃;
2.風險管理培訓教育記錄。
詢問:
從業人員是否知道本崗位的危險、有害因素及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1.沒有風險管理培訓教育計劃,或培訓教育記錄缺少風險評價內容,一項扣2分;
2.從業人員不了解本崗位風險及其控制措施,1人次扣2分。
3.4
隱患排查與治理(20分)
1.企業應對風險評價出的隱患項目,下達隱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負責人、定資金來源、定治理期限。企業應建立隱患治理台賬。 1.建立隱患治理台賬;
2.對查出的每個隱患都下達隱患治理通知,明確責任人、治理時限;
3.重大隱患項目做到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
4.按期完成隱患治理。
查文件:
1.隱患治理制度;
2.隱患治理台賬;
3.隱患治理記錄;
4.重大隱患治理工作「五到位」落實情況。 1.未建立隱患治理台賬,扣5分;
2.未向相關部門下達隱患治理通知, 一項扣2分;
3.通知內容不符合要求,一項扣1分;
4.重大隱患項目未做到「五到位」,一項扣1分;
5.隱患項目未按期治理,一項扣5分。
2.企業應對確定的重大隱患項目建立檔案,檔案內容應包括:
(1)評價報告與技術結論;
(2)評審意見;
(3)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預算情況等;
(4)治理時間表和責任人;
(5)竣工驗收報告;
(6)備案文件。 建立重大隱患項目檔案,包括隱患名稱、標准要求內容及「五到位」等內容。
查文件:
重大隱患項目檔案。 1.未建立重大隱患項目檔案,扣5分;
2.檔案內容不全,缺一項扣2分。
3.企業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除應書面向企業直接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報告外,應採取有效防範措施。 1.暫時無力解決的重大事故隱患,應制定並落實有效的防範措施;
2.書面向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報告,報告要說明無力解決的原因和採取的防範措施。 查文件:
1.重大事故隱患的防範措施;
2.書面報告。 未書面向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報告扣20分(B級要素否決項)。 未採取有效防範措施,扣5分。
4.企業對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採取防範措施,並納入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
1.不具備整改條件的重大事故隱患,必須採取防範措施;
2.納入隱患整改計劃,限期解決或停產;
3.書面向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安全監管部門報告,報告要說明不具備整改條件的原因、整改計劃和防範措施等。 查文件:
1.重大事故隱患的防範措施;
2.隱患整改計劃。
內容太多了,給我郵箱,可以給你發過去
⑹ 危化標准化中識別和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管理制度評審和修訂、安全標准化自評制度
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1.目的
為獲取、識別、評價、應用、定期更新與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相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准及其它要求,並及時傳達給公司員工和相關方,以達到提高員工的守法意識,規范安全生產行為的目的,特製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獲取、識別、更新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並建立台帳。
3.職責
3.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處: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危化品管理、事故管理、安全教育培訓、職業病防治、消防管理等相關的國際公約、國家法律、法規、標准和地方行政法規、規章、行業標准和其他要求,並及時傳遞到各相關部門。
3.2 生產技術管理部門: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工藝、設備、電氣安全、環境保護等相關的國際公約、國家法律、法規、標准和地方行政法規、規章、行業標准和其他要求,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3.3 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獲取、識別、更新公司經營管理中適用與安全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標准和地方行政法規、規章,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3.4 信息管理部門: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信息安全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行政法規、規章,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3.5 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工傷保險、勞動能力鑒定、勞動保護等方面的國家法律、法規、標准和地方行政法規、規章、行業標准和其他要求,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3.6 工會組織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工會活動、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等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3.7 財務、審計管理部門負責獲取、識別、更新與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及審核相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並及時傳遞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4程序
4.1獲取途徑
4.1.1由安全處通過標准化信息網、新聞媒體、行業協會、政府主管部門及其他方式查詢獲取國家的安全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級部門的通知、公報等由行政部收集整理。
4.1.3各部門從專業或地方報刊、雜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應及時報送安全辦進行識別和確認並備案。
4.2登記與識別
4.2.1根據公司生產、活動和服務過程中所有的危險、有害因素,結合法律法規的最新內容及版本,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
4.2.2根據本行業特點,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
4.2.3安全處組織相關部門對獲取和識別的法律、法規、標准及其它要求組織評審確認,報公司領導審核批准,並編制《適用的法律、法規清單》。
4.3更新
4.3.1當現行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更新時,應重新及時識別。
4.3.2安全處每年進行一次法律、法規、標准及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更新工作。
4.3.3當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有害因素發生變更時,應及時進行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的重新識別。
4.4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發放、實施、檢查與符合性評價。
4.4.1安全處及時將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內容進行摘編,並下發到相關部門單位。
4.4.2各部門單位要組織學習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並在安全標准化運行中嚴格遵守,各部門單位培訓學習情況記錄於安全例會台帳,班組學習情況記錄於班組活動記錄中。
4.4.3安全處每年一次對貫徹安全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現象要組織相關部門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安全辦建立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評價記錄。
4.5規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
4.5.1 安全處負責編寫公司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並下發到部門、單位及班組,各級人員應嚴格執行。
4.5.2各部門單位應根據工藝、技術、設備特點和原材料、輔助材料、產品的危險性編制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下發到班組,崗位人員應按照崗位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4.6評審和修訂
4.6.1安全處每年一次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對頒發的制度文件進行評審,對不適宜性文件及時進行修訂。
4.6.2當發生事故時,工藝、技術、材料等發生變更時,各部門、單位應及時對各種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進行修訂,確保適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訂時應填寫《文件更改審批表》,註明原因及更改內容,經生產總監批准後進行修訂。
4.6.4新修訂的規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應及時發放到崗位,保證各崗位的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是最新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統一作廢。
5. 附則
5.1 本制度依據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標准化規范》制定,如與國家安全標准化相關內容相抵觸,按國家安全標准化的相關規定執行。
5.2 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⑺ 誰能給下化工企業安全標准化安全管理制度修訂和評審記錄表,內容應該怎麼填寫
5.1負責人與職責
明確安全生產主要負責人的董事會決議
5.1.1 負責人
實施安全標准化的通知 受控文件
主要負責人安全承諾 受控文件
企業安全生產方針、目標 受控文件
5.1.2 方針目標
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安全管理網路 受控文件 資格證書
5.1.3 機構設置
頒布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通知 受控文件
5.1.4 職責
2 目標責任書 企業年度安全生產目標 受控文件
5.1.2 方針目標
企業主要負責人與各單位簽訂的目標責任狀
各部門、車間年度安全工作計劃
3 會議紀要 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5.1.1 負責人
安委會會議紀要
4 考核獎懲 安全生產考核獎懲制度 5.1.4 職責
安全生產考核獎懲匯總表
安全生產考核獎懲登記表
5 安全費用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5.1.5 安全生產投入及工傷保險
安全生產費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安全費用提取、使用、結余表
安全費用使用登記表
6 工傷保險參保花名冊 工傷社會保險繳費憑證復印件
參保職工名冊
7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5.2.1 范圍與評價方法 5.2 風險管理
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 5.2.2 風險評價
8 風險控制 風險控制管理制度 5.2.3 風險控制
重大風險及控制措施清單
9 隱患治理 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5.2.4 隱患治理
隱患治理台帳 隱患治理通知
10 重大隱患 重大隱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重大隱患檔案 評價報告
治理方案
驗收報告
重大隱患報告
11 重大危險源 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5.2.5 重大危險源
GB18218
重大危險源辨識表
重大危險源監控情況表 備案通知書
重大危險源安全設施情況表 應急救援預案
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情況表
廠區總平面布置圖、重大危險源及周邊平面圖
12 風險變更 變更管理制度 5.2.6 風險信息更新
風險信息及控制變更通知書 受控文件
13 法律法規、標准 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識別和管理制度 5.3.1 法律法規5.3.2 符合性評價 5.3 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
發布符合性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的通知 受控文件
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匯編
修訂符合性法律法規、標准及其他要求的通知 受控文件 5.3.5 修訂
14 規章制度 發布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通知 受控文件 5.3.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匯編
修訂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通知 受控文件 5.3.5 修訂
15 操作規程 發布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通知 受控文件 5.3.4 操作規程
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匯編
修訂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通知 受控文件 5.3.5 修訂
16 教育培訓 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5.4.1 培訓教育管理;5.4.2 管理人員培教;5.4.3 從業人員培教;5.4.4 新從業人員教;5.4.5 其他人員培教;5.4.6 日常安全教育 5.4 培訓教育
安全教育培訓計劃
從業人員安全教育檔案(一人一檔) 上崗證
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台帳 資格證書
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教育台帳 操作證
從業人員年度培訓教育台帳
轉崗、離崗人員培訓教育台帳
外來人員安全培訓台帳 臨時入廠證
承包商作業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台帳
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台帳
17 三同時 建設項目安全生產三同時管理制度 許可文件、證件、檢驗(測)報告的復印件 5.5.1 生產設施建設 5.5 生產設施及工藝安全
國家安監總局8號令
三同時匯總表
18 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5.5.2 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目錄
安全設施登記台帳
安全設施檢查、保養、檢修記錄
19 監視和測量設備 監視和測量設備登記台帳
監視和測量設備檢查、保養、檢修記錄
20 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管理制度 5.5.3 特種設備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理
特種設備注冊登記台帳
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台帳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台帳
特種設備安全檢查台帳
特種設備隱患自查整改一覽表
21 開停車方案 開停車管理制度 5.5.4 工藝安全
開停車方案
22 關鍵裝置及重點部位檔案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5.5.5 關鍵裝置及重點部位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活動記錄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監控情況表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設施情況表
關鍵裝置、重點部位設備、設施情況表
23 檢維修 檢維修管理制度 5.5.6 檢維修
年度綜合檢修計劃
檢維修方案
工藝、設備設施交付檢維修手續單 同《設備檢修作業證》
檢維修交付生產手續
24 拆除和報廢 生產設施拆除和報廢管理制度 5.5.7 拆除和報廢
拆除計劃或方案
拆除設施交接手續 同《設備檢修作業證》
25 作業許可證 動火作業證 5.6.1 作業許可 5.6 作業安全
進入限制空間作業證
破土作業證
臨時用電作業證
高處作業證
斷路作業證
吊裝作業證
設備檢修作業證
抽堵盲板作業證
26 警示標志 警示標志台帳 5.6.2 警示標志
27 機動車登記 機動車進廠登記台帳
28 危化品儲存 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化品儲存台帳
29 劇毒品 劇毒品安全管理制度
劇毒化學品監管情況表
劇毒化學品證件使用登記表
劇毒品庫出入庫或開啟儲存設施登記
劇毒品出入庫登記
劇毒品安全設施及治安防範設施自查登記台帳
30 承包商和供應商 承包商管理制度 5.6.4 承包商與供應商
合格承包商安全協議
合格承包商名錄、檔案
供應商管理制度
合格供應商名錄、檔案
31 變更 變更管理制度 5.6.5 變更
變更申請表
變更驗收表
32 危化品檔案 危化品管理制度 5.7.1 危險化學品檔案;5.7.2 化學品分類;5.7.3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和安全標簽;5.7.4 化學事故應急咨詢服務電話;5.7.5 危險化學品登記;5.7.6 危害告知 5.7 產品安全與危害告知
涉及危化品匯總表 危化品登記證
危化品檔案
各危化品MSDS
危化品安全標簽
33 危害申報 職業危害申報表 5.8.1 職業危害申報 5.8 職業危害
34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 5.8.2 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管理
職業危害因素檢測管理制度
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35 衛生檢查 職業衛生檢查記錄
36 防護設施 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體防護用品台帳 5.8.3 勞動防護用品
37 事故管理 事故管理制度 5.9.1 事故報告5.9.2 搶險與救護5.9.3 事故調查和處理 5.9 事故與應急
事故管理卡片
38 應急救援 應急救援管理制度 5.9.4 應急指揮與救援系統5.9.5 應急救援器材5.9.6 應急救援預案與演練
應急救援演練計劃、方案、總結
39 安全檢查 安全檢查管理制度 5.10.1 安全檢查5.10.2 安全檢查形式與內容 5.10 檢查與自評
安全檢查年度計劃
安全檢查表(綜合、專業、季節、日常、節假)
整改通知書 5.10.3 整改
40 自評表 自評表 5.10.4 自評
single217
⑻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審標准應該怎麼做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准化評審標准》中規定:
一、申請安全生產標准化達標評審的條件
(一)申請安全生產標准化三級企業達標評審的條件。
1.已依法取得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相應安全生產行政許可;
2.已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工作1年(含)以上,並按規定進行自評,自評得分在80分(含)以上,且每個A級要素自評得分均在60分(含)以上;
3.至申請之日前1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造成10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
(二)申請安全生產標准化二級企業達標評審的條件。
1.已通過安全生產標准化三級企業評審並持續運行2年(含)以上,或者安全生產標准化三級企業評審得分在90分(含)以上,並經市級安全監管部門同意,均可申請安全生產標准化二級企業評審;
2.從事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使用(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並且使用量達到一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經營活動5年(含)以上且至申請之日前3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
(三)申請安全生產標准化一級企業達標評審的條件。
1.已通過安全生產標准化二級企業評審並持續運行2年(含)以上,或者裝備設施和安全管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集團公司推薦、省級安全監管部門同意,均可申請一級企業評審;
2.至申請之日前5年內未發生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人以上重傷事故(含承包商事故),或者1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爆炸、火災、泄漏、中毒事故(含承包商事故)。
⑼ 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一、識別步驟
1、選擇組織的過程(活動、產品或服務)
2、確定過程伴隨的環境因素
3、確定環境影響
二、評價步驟
1、環境方面有環境影響的可能性、程度、范圍、發生的概率、持續的時間
2、環境法律法規要求,商業方面有改變環境影響的技術難度、經濟承受力、因環境問題使組織存在 的風險大小、組織的公共形象以及相關方的利益。
3、在作具體評價時,要綜合上述各方面的環境影響並體現出「持續改進」的思路。
(9)化學識別表怎麼評審擴展閱讀:
環境因素識別方法
一、問卷評審
典型的調查卷中的問題可包括如下內容:
1、產生哪些大氣污染物?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是多少?
2、產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濃度及總量是多少?
3、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學品?數量是多少?
二、現場評審
現場觀察和面談都是快速直接地識別出現場環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如:
1、觀察到較大規模的廢機油流向廠外的痕跡。
2、詢問現場員工,回答「這里不使用有毒物質」,但在現場房角處發現存有劇毒物質。
3、員工不知道組織是否有環境管理制度,而組織確是存在一些環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