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思源於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硝酸的氧化性時,可提出:酸能跟多種金屬反應放出氫氣,但是為什麼在制備氫氣和硫化氫時,卻要用鹽酸或稀硫酸,而不能應用稀硝酸?在講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質時,可利用其性質的對比和分析,從而提出 除去雜質二氧化氮的方法。在進行硫化氫還原性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1、硫化氫是酸性物質,為什麼不用濃硫酸乾燥?2、硫化氫和濃硫酸會發生什麼類型的反應?3、硫化氫在反應中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通過設置總是情境,把學生探索的熱情激發出來。
設置問題時要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的內容應潛伏著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符合知識積累的邏輯順序,一環扣一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感到新穎,造成連續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內驅力,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二、多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就是由老師提出問題,給予信息,用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他的好處是學生不僅獲得了正確的知識,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給學生一個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的自我體驗,既培養了恩維能力,又增強了自信心,在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過程,學會科學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一節課只有4 0分鍾,如果大部分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討論,那麼必然難以完成教學任務。於是我就課前充分備課,合理的處理好教材,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分析討論要圍繞中心內容展開,層次清晰,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前面知識是後面的基礎,後面知識是前面的發展,讓學生有水到渠成的感覺,順理成章的解決問題,另外學生在思考中遇到困難,應給予適當的幫助,問題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問題可以拆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這樣就解決啟發式教學中時間和思考的矛盾。
三、採用多種形式訓練思維能力
1、分析、比較思維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識不斷地涌現,新概念不斷的引入,這些知識和要領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儀器,都能量出一定體積的液體,所以學生使用時容易混淆。只有引導他們從容量范圍,刻度規格以用形狀對精確度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種儀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用哪一種儀器。
教師應經常將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識地提出來讓學生展開思索,進行比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錯誤的認識,將原因加以分析,使學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將錯誤扼殺在萌芽之始,這樣才能使學到的知識正確可靠,而且思路正確,並提高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維的訓練
信息的輸入誘發了思維,引起了質疑,從而產生了問題,提出問題總是希望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尋找解決所需要的信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有時需要幾分鍾或稍長時間,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學生的認識過程大部分屬於前者,課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對若干對象的認識過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認真探討點撥的最佳時機,選擇最優的知識媒體。例如在討論膠體的穩定性時教師提出為什麼製得的膠體沒有沉澱呢?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播放Fe(OH)3膠體的電教錄像,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紅色的膠團在陰極附近上下浮動的情境,僅用五分鍾就看到了Fe(OH)3的制備、凈化和電泳的全過程,使學生很快得出膠體之所以穩定,一是帶電膠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運動的擴散作用。這一認識結果的完成,實際上是對客觀對象的本質的規律性的反映。是對所見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3、推理能力的訓練
推理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即從個別的特殊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例如:在講到導體時,從銅、鐵、鋁、金、銀等金屬導電,推出一切金屬都導電,這就是歸納推理。演繹推理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即從一般原理到個別特殊事例的推理。如以「鹼金屬元素都具有較強的金屬活動性」和「鈉是鹼金屬元素」這兩個判斷推出「鈉具有較強的金屬活動性」的結論,在學習元素及化合物時,在學習了某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後經常可推理出同族其它元素的主要化學性質。就是演繹推理。在化學教學中經常要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演繹推理,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現代知識正以閃電般速度更新換代,任何人都不能學完所有的知識,因此只有學會學習,「得魚不如得漁」,才能在以後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我們教學的落腳點,最終要落在讓學習能自主學習。「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和學習方法。
讓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而不是被動形成刺激和反應的聯結,提醒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只有主動學習,主動獲取信息,主動思考才能學好知識,促進思維發展。
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這種體現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才實現,這一點在實驗教學中特別突出和重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操作,激勵學生和老師互評互學。
孔子說「學而不恩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學的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通過三年的思維訓練,學生能獨立有創意的解決研究性課題,而且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深化,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❷ 化學學習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❸ 你認為學習化學需要怎樣的思維方式
我高中學的理科,然後大學學的專業是應用化學,畢業後現在從事實驗室工作,可以說高中以後都是和化學過招兒,算是有點兒發言權吧,下面說說我對化學的理解。俗話說得好:「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這句話的意思就顯而易見了,化學需要記憶的東西比較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化學名稱與俗稱,反應類型與特徵,離子共存,化學反應方程式,鹽水解後溶液呈酸鹼性的特點,有機物等等都是需要記憶的,而且老師還總結出了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這些東西都是做題的根本和依據,比如物質的俗稱沒有記住,反應方程式不會背寫,物質的特徵顏色也沒記下來,好了,化學推斷題本來是白送分的,什麼都沒記住,就大眼瞪小眼的看著題目發呆吧。數學和物理要求的邏輯思維比較強,尤其是物理在物體的運動方面,得分析明白了物體的受力與運動狀態,才能利用動能定理、能量守恆、動量定理等列式,利用方程組解題。雖然化學也有質量守恆定律、電荷守恆定律等需要計算的,但是還是以方程式、原子的電子核外排布與得失電子的性質為基礎,來個小小的計算就能解決問題了,是需要一點兒邏輯思維能力的。但是數學、物理可以舉一反三,但是化學該記住的沒有記住,舉一是反不了三的。所以說,數學物理的思維和學習化學的思維雖然有共同點但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就像學習語文和英語的語法一樣,都是分析句子成分,但是英語的表達方式多少還是與我們中國人漢語的表達是不一樣的。
❹ 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哪些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控的。能多角度、動態地分析化學反應,運用化學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3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具有證據意識,能基於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知道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徵、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建立模型。能運用模型解釋化學現象,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 素養4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認識科學探究是進行科學解釋和發現、創造和應用的科學實踐活動;能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確定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中學會合作,面對「異常」現象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素養5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❺ 初中化學有哪些高階思維
化學傳統教學重知識本位,核心素養課程理念要求轉向素養本位,轉向培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
高階思維是什麼?先說低階思維其特徵是回憶信息或者在熟悉的情境中應用知識。例如很多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化學式,結構式,同素異形體等等。配平化學方程式也只需要低階思維。這些問題只要回憶事實,熟悉問題即可。低階思維有固定解決問題的路徑,沒有推理、理解、論證等,問題答案也是唯一的。
而高階思維是復雜的、不規則的,通常會產生多種解決方案。這種思維具有不確定性、應用多重標准、自我調節等。比如,要在實驗室獲取少量氧氣,你會採取哪種方案?為什麼?熟悉三種方案要從反應速率、操作難易、氧氣純度、產量等考量因素,學生面臨各方案的比較、評價、決策等。沒有固定方法可用時,只能使用高階思維解決。
低階思維主要包括知道、理解兩方面;高階思維包括應用、分析、評價、創新等方面,它往往表現為不規則、非線性的特點。
❻ 如何培養化學學科思維
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以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目的的學科,學生在初接觸化學學科時,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一下子以科學觀念的姿態涌現出來,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以往直線性的思維方式與單一的思維層面突然就變的不再適應。如何使學生構建科學的思維體系、把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就是貫穿初中化學學習全過程的重要任務。
一、明確化學學科研究的方向性,了解化學問題,確定化學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向。話術:許多沒有上過輔導班預科班的孩子在進入新初三進行化學學習時,總有一種感覺,化學不難,但就是題不會做,不知道它要考什麼,迷離迷糊的感覺,還不知道為什麼。
原因:若老師只注重知識本身的傳授,對於化學這門學科本身的學習對象及學習目的,和生活有什麼聯系不太關注,學生心裡沒有明確的學習指向和學習價值感,不知道學化學有什麼用,跟生活建立不起聯系,自然對該門學科有疏離感,感覺完全純理論,提不起興趣。
所以建立初步的化學印象很重要。學生在初接觸化學時,根本不明白化學學習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如果不能先幫助學生明確化學學科的任務與研究對象,學生的思維就沒有明確的指向,連瞄準都做不好,學習起來當然也是糊里糊塗。這也就是為什麼同為理科而學生面對化學總是有些不知所措,搞不懂自己學不好的原因。所以在入門階段,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來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化學印象,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樣的問題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我們研究問題時要探討的是哪個層面上的問題。第一堂課上,我列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比如:用自來水燒開水的時候,壺底會出現白色的渣子,天長日久,壺底會出現堅硬的厚厚的白色結塊。這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會出現呢?怎樣能把它們除去呢?喝茶的茶杯盡管經常用水清洗但時間長了會出現黃色的斑漬,這是什麼東西呢?怎樣清洗茶杯可以光亮如新呢?我們天天都要用到的各種各樣的塑料製品是怎樣製成的呢?由這些問題,學生慢慢理解到,我們生活中所見、所用的各種東西原來都是化學研究的對象,化學中我們把它們都 稱為物質。而化學研究的側重點是這些物質在性能方面的特性、優缺點、應用等。化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認識物質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讓生活更方便美好。這個過程要循序漸進,只有大量的實例在腦海中堆積起來形成觀念,才能為學生的思維指向打好基礎,讓學習的思路變得清晰起來。
二、把握化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教學生學會類比,培養從具體到抽象、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思維方式。
准確把握化學概念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化學學科不同與其它理科的關鍵就在於概念的學習。突破化學概念,利用直觀性強、現象鮮明的實驗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這只適用於關於物質特性方面的概念分析。尤其在初三剛接觸化學的階段,一些理論性較強、關於微觀結構領域的無法直接感知的,例如剛入門時的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到元素與原子、分子的描述、從相對質量的表示方法,到質量分數的含義、從質量守恆定律到化學方程式與化學式和化合價……面對紛至沓來的一系列的化學概念,不能好好把握就不能正確應用,這也正是大部分學生感覺頭痛的「愛學化學卻學不好」的原因所在,久而久之信心慢慢減弱,興趣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儲備,學會類比,為抽象的概念找到具象的依託,為無法感知的狀態提供想像的實體。例如在描述化學反應的實質時,先通過學生已經理解的肉眼無法看到的微粒可以藉助顯微鏡進行觀察的經驗,我們提出物質的微粒觀,這個過程我把它比方為在地上可以看到的一個一個的人,到了高空在飛機上卻只能看到連綿成片的景象,讓學生把我們所能夠觀察到的宏觀物質的印象與它內在的微觀結構聯系起來,然後通過實例分析訓練讓微粒觀成為學生自己的認識角度,這時再具體探討化學反應的實質。在水的三態變化與電解水兩個實例中,我通過對比二者變化的條件與結果,讓學生體會到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關鍵是看這個過程中構成這種物質的微粒有沒有被破壞,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微粒。這樣,在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化學反應過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的概念就比較明確,也為今後理解化學變化過程中的質量守恆打下了好的基礎。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這個概念本身,培養起來的應該是從微粒角度認識物質、理解物質變化過程的抽象思維能力。
而邏輯思維的分析與推理正是解決化學問題必備的能力。所以當學習完理論概念後,如何應用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呢?在觀察了電解水的實驗現象之後,我提出問題:電極兩端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根據水分子的結構,你認為這兩種氣體分別是什麼?體積大的可能是哪種氣體呢?並出示一條信息:同溫同壓下,同體積氣體中所含分子個數相等。這樣,學生在理解水分子中含有氫、氧原子而且個數為2:1的情況下,大多數同學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無法得出正確結論的同學則是在知識的遷移中概念應用不到位的表現,此時再通過概念的重新鞏固與新信息的接受與運用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明確化學問題分析中的
思維過程,從而養成正確的學習思路,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是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大膽猜想與假設,而最終又可以通過實驗幫助我們驗證猜想:即了解到氫氣與氧氣的驗證方法。
三、復習階段整體性思維、跨度式思維與綜合集成式思維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思維水平的重點。
我們通過化學概念的學習,使學生對化學這門科學的知識有所掌握,逐漸培養學生的微粒觀、變化觀、能量觀等化學觀念,而通過適當的歸納與總結方法的訓練引導學生實現思維的整體性與跨度性是必需的,並且是很重要的。綜觀學生的學習過程,他們的思維水平處在分散、單一的層面,缺乏對綜合問題的整體分析能力和跨越式的思維能力,這也是學生分析問題時的最大障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全面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關鍵所在。例如在酸鹼鹽的問題分析時,如何靈活運用各自性質綜合處理復分解反應的相關問題呢?
例:金屬(La)的活動性比鋅強,它的氧化物為La2O3,其對應的鹼為La(OH)3,難溶於水,而LaCl3可溶於水。下列各組中的物質難以直接反應而製得LaCl3得是( )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La(OH)3+MgCl2
題目中綜合了酸鹼鹽之間的反應條件的考察,學生必須通過每條信息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比如活動性比鋅強證明可以與酸反應,氧化物化學式說明其化合價為+3價,難溶性的鹼說明不能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最後依次判斷結論的正誤。而如果思維單一,不能對所有的信息加以整合,面對這樣的問題就往往束手無策,迷迷糊糊。
在溶解度的相關問題分析上,集中體現了邏輯推理中概念的整體性與知識點問題相關的跨越性思維方式,這樣在解決問題時就應該是有理有據,大膽預測與實驗驗證相結合。例如:
在一個大蘿卜上挖個大坑,向其中注入飽和食鹽水,一段時間後將食鹽水倒出,在相同的溫度下,發現倒出的溶液還可以溶解少量食鹽,這說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飽和溶液 B、是不飽和溶液 C、氯化鈉溶解度升高 D、氯化鈉溶解度降低
在分析這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先思考相關的概念:飽和溶液、溶解度及相關因素,從而明確了這個過程是從飽和溶液變為了不飽和溶液,從根本上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然後思考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這一原理,最終找到溶液變為不飽和的原因是溶劑的增加,然後再分析有沒有這個可能,學生想到了蘿卜中富含水分,這樣整個問題的分析就完整了。這個過程看似復雜,實際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能力提高了,也就什麼問題都能分析了,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而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具體體現在對待綜合問題的集成式思維方式上。例如:
將一定量鋁粉和氧化銅混合加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3CuO+2Al====3Cu+Al2O3。反應結束後,為了檢驗氧化銅是否完全反應,取少量反應後的固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後,將鐵片插入溶液中,下述現象中能夠說明氧化銅沒有完全反應的是( )
1、加入稀硫酸後有氣泡生成 2、加入稀硫酸後沒有氣泡生成
3、加入稀硫酸後溶液中有紅色不溶性物質。 4、插入溶液中的鐵片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
A、只有4 B、2和3 C、3和4 D、1、3和4
要准確選擇,就需要明確問題所要求的氧化銅過量的相關反應。氧化銅過量,則加入稀硫酸時二者反應生成物為硫酸銅溶液,其現象則表現為溶液變為藍色。這是其它物質都無法實現的現象。學生只有在明確了溶液變藍的現象為氧化銅過量,則針對各個現象所確定的反應物的選擇也就輕而易舉了。
四、在化學學習中,積累了足夠的科學概念後的靈感式思維方式所體現的非邏輯思維的應用則是學生在解決新問題時必備的素質。
例如:
根據下列化合物與單質相互轉化的關系回答: 化合物甲 單質Y
單質X 化合物乙
1、若乙的溶液是淺綠色,Y是紅色固體,則X是 _____________,如:(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中關於物質種類的推斷首先應該通過已有的物質相關性質的了解來確定,這樣我們能夠得出淺綠色溶液中必含Fe2+,而作為單質的紅色固體只能時金屬銅,面對這兩種物質,能不能由此直接聯想到相關的反應類別呢?在具備了基本的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學生應該能夠比較容易的聯想到金屬鐵與銅的鹽溶液反應製取金屬銅的過程了,這樣問題就解決了。而當面對化合物乙為氣體的問題時,對於製取金屬銅的氧化還原反應過程的把握成為靈感凸現的突破口。當我們想到此類過程,則引出相關的具有還原性的單質碳與氫氣,再由此得出相關生成物的狀態分析,從而確定反應物應為碳與氧化銅。這里,解決問題時對物質相應性質的靈感式聯想作為邏輯分析的補充,快速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
以上是我對於初中化學關於學生用化學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幾點思考,對化學問題的分析能力是解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化學障礙的主要突破口,只有在具體的教學中針對新問題不斷的探索和總結,才能使我們真正的「授人以漁」,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❼ 培養化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對於化學的學習,我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思維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培養化學思維能力的 方法 以供大家學習。
培養化學思維能力的方法
新學期開學後,一部分同學即將步入高中階段,開始新學期的學習。相對於過去,高中階段對學生的素質要求更高,單靠死記硬背、機械識記為主的 學習方法 來提高成績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高中化學,學生只有通過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推理、歸納 總結 、分析概括、提高思維能力,才能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
通過課堂教學科學而巧妙的設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老師應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創造條件,啟發誘導,培養學生能力和智力的發展。例如,在進行氨氣性質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NH3的分子結構特點,然後指出設問:它們與NH3的性質有何關系?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相似相溶、配位鍵、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推理出NH3的性質:易溶於水,易與酸反應,具有還原性……通過這樣長期有目的的訓練,讓學生自己動腦、分析、思考、推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通過新穎靈活的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有它的廣闊、靈活、敏捷性,同時又有求異性、發散性、獨創性。在 高一化學 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通過靈活的習題探索解題技巧,逐漸提高分析和應變能力。例如,學習鹵素後練習氰、硫氰的性質時,通過新題型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通過實驗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認真完成每一個演示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抓住現象,逐個推理,有利於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講述鈉的性質時,補充演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根據反應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此現象和鈉與水的反應有何不同?藍色沉澱是什麼物質?為什麼不析出紅色物質?黑色物質是什麼?此反應的本質是什麼?這樣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分析、歸納”的思維加工,實現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在加強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習題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學好化學的方法推薦:
一、掌握每個知識點
對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識,要能說出它們的聯系和本質區別;能用學過的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為了學懂,同學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認真閱讀課本;認真聽講;理論聯系實際。課本知識是前人 經驗 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准確精練,不是隨便看看就可弄懂的,必須反復閱讀和揣摩,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點、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聽講,提高學習效率。課堂上,老師對重點和難點的知識講解一般會比課本更具體更詳細、更透徹;認真聽講,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理解,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此外,重視實驗,理論聯系實際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化學知識都是從生產、生活、科學實驗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是一門實驗性極強的學科。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而且能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掌握化學學科特有的 思維方式
中學化學的規律很多,但化學反應現象和過程卻千變萬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規律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如比較和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以及知識遷移等方法。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化學問題。
三、即時復習鞏固
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則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即時完成作業,有餘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不要“舍本求末”,一味去研究課外知識而忘了課本知識的聯系與總結。四、要做一定量的練習
練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體現,因此務求真正弄懂,務求有所收獲。就像一位 教育 家所說:做習題可以加深理解,融匯貫通,鍛煉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道習題做不出來,說明你還沒有真懂;即使所有的習題都做出來了,也不一定說明你全懂了,因為你做習題時也許只是在套公式而已。練習能讓自己知道懂在什麼地方,不懂又在什麼地方,並設法去弄懂它。
五、開拓視野
實踐表明,化學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化學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更巧妙更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這方面我自己就有切身的體會,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