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判定物質的能量高低
鄙人理解:能量就是能夠做功的能力。
能量有多種形式,如:動能、勢能、化學能、核能、內能等等。
按愛因斯坦理論E=m*c*c(電腦上只好這樣寫了),物質的質量越大,能量越大(其他形式的能量和這相比太小,忽略不計)。
籠統地說物質的能量高低,不具體指定那種能量形式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提問人是否想問的,還與能量轉移有關。那麼,我認為,低能量物體的能量可以向高能量物體轉移。比如:快速移動的石塊的動能,可以很容易地轉移給靜止的火紅的煤塊,盡管後者的內能和化學能很高。
Ⅱ 在化學反應中這樣看物質的能量高低
看反應是放熱還是吸熱,如果是放熱反應,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高於生成物總能量,如果是吸熱反應,說明反應物的總能量低於生成物總能量,希望採納
Ⅲ 在化學反應中這樣看物質的能量高低
可以認為物質自身能量越高,越不穩定,鍵能越小(對同一種物質自身能量+鍵能=原子態總能量)
所以化學反應前後鍵能變化和物質能量變化大小相同、符號相反。反應熱=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總能量。
Ⅳ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能量於生成物總能量之間的高低
可以根據反應類型、熱量變化、鍵能、常見反應進行判斷,如下
(1)放熱反應:①
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反應物的鍵能總和<生成物的鍵能總和
②穩定性:反應物<生成物(能量越低越穩定原理)
③△H<0,即△H為「-」
④典型反應:一般的燃燒、爆炸,中和反應,活潑金屬與稀酸反應,鋁熱反應,由不穩定物質轉為穩定,金屬的氧化,大多數化合反應,等
(2)吸熱反應:①
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
反應物的鍵能總和>生成物的鍵能總和
②穩定性:反應物>生成物
③△H>0,即△H為「+」
④典型反應:C(灼熱)+CO
2
,煅燒石灰石,制水煤氣,Ba(OH)
2
·8H
2
O與NH
4
Cl反應,弱電解質的電離,鹽的水解,由穩定物質轉為不穩定物質,大多數分解反應,等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Ⅳ 化學,能級怎麼比較能量大小
化學中的:「能級」「能級」一詞是從物理學中借用過來的概念,原意是說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運轉的電子構成,電子由於具有不同的能量,就按照各自不同的軌道圍繞原子核運轉,即能量不同的電子處於不同的相應等級,這種現象在管理學上同樣存在。能級原理是指在現代管理中,機構、法和人都有能量問題,根據能量的大小可以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規范或一定的標准。這些你看看,或許有用!一:電子先填最外層的ns,後填次外層的(n-1)d,甚至填入倒數第三層的(n-2)f的規律叫做「能級交錯」如圖的箭頭所指二:若主量子數n和角量子數l都不同,雖然能量高低基本上由n的大小決定,但有時也會出現高電子層中低亞層(如4s)的能量反而低於某些低電子層中高亞層(如3d)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能級交錯。能級交錯是由於核電荷增加,核對電子的引力增強,各亞層的能量均降低,但各自降低的幅度不同所致。能級交錯對原子中電子的分布有影響。」三:能級交錯是指電子層數較大的某些軌道的能量反低於電子層數較小的某些軌道能量的現象。如4s反而比3d的能量小,填充電子時應先充滿4s而後才填入3d軌道。過渡元素鈧的外層電子排布為4s23d1,失去電子時,按能級交錯應先失去3d電子,成為4s23d0,而從原子光譜實驗得知,卻是先失4s上的電子成為4s13d1。這是由於3d電子的存在,削弱了原子核對4s電子的吸引而易失去的。過渡元素離子化時,大體是先失去ns
電子,但也有先失去(n-1)d電子的,像釔等。能級交錯的順序不是絕對不變的,在原子序數大的原子中,3d軌道可能比4s軌道的能量低。上面的內容,不知道你們學了沒!
Ⅵ 在化學變化中怎樣看物質的能量高低
看經驗,比如 單質一般是能量高的 ,比如 2H2 +O2 ==2H2O
H2+O2 能量比H2O高很多
燃燒反應的產物的能量比 反應物要高,因為燃燒一般總是放熱的。
有機物中飽和物質一般比不飽和的能量要低。
等 這些都只是定性判斷,具體要以實驗數據為准
Ⅶ 化學能量的高低怎樣判斷以及物質的穩定性
如何判斷物質能量的高低和物質的穩定性
物質的自身能量取決於鍵能大小,一般來說越穩定的單質和化合物鍵能越大,當然,稀有氣體單質除外。
Ⅷ 化學中怎樣判斷物質能量大小
同種物質可以根據物質狀態判斷其能量大小,一般氣態大於液態,液態大於固態.一般的燃燒反應,金屬與酸,鹽與鹽之間的是放熱,分解反應是吸熱的.上述是放熱的.也可以應鍵能來判斷,反應物鍵能之和減生成物鍵能之和為正釋放熱.反之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