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高中化學計算題如何入手

高中化學計算題如何入手

發布時間:2022-09-23 22:35:46

『壹』 高中化學計算題的各種解題方法

這個問題實在是非常寬泛啊...主要介紹幾種吧,差量法,極值法,轉換法,十字交叉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用法】
A ~ B ~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有一條:
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後各物質間的比例關系。
這是差量法的理論依據。
【證明】
設微觀與宏觀間的數值比為k.(假設單位已經統一)
A ~ B ~ Δx
a b a-b
a*k b*k (a-b)*k
可得a*k=a*[(a-b)]*k/(a-b)
推出a/(a*k)=(a-b)/[(a-b)*k]
用c替換a*k,d替換(a-b)*k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因此差量法得證
【原理】
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差和參加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根據質量差進行化學計算的原理。
【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產生差量的原因。
2.將差量寫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右邊,並以此作為關系量。
3.寫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數。
【分類】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例題】
一。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設混合物中有質量為xKClO3
二。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設有質量為x銅析出,有質量為yCuSO4參加反應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四。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五。向10g氧化銅通氫氣,加熱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判斷剩餘固體的成分和各自的質量。
[解析]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則失去氧的質量 10 - 8.4 = 1.6g
則還原生成銅的質量 1.6×64/16 = 6.4g
剩餘固體的成分 氧化銅 8.4 - 6.4 = 2g 銅 6.4g
六。10g鐵樣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測得固體質量為10.8g,求鐵樣品中鐵的純度(假設樣品中的雜質不和硫酸銅反應,也不溶於水) 。
[解析]增重0.8g 則消耗的鐵物質的量為 0.8/(64-56) = 0.1mol
鐵的質量 56×0.1 = 5.6g
鐵的純度 5.6/10 = 56%
七。將一定質量的鐵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測得溶液的質量為105.4g,求加的鐵的質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則鐵物質的量 5.4/(56-2) = 0.1mol
鐵的質量 0.1×56 = 5.6g

極值法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學上所謂「極值法」就是對數據不足而感到無從下手的計算或混合物組成判斷的題目,採用極端假設(即為某一成分或者為恰好完全反應)的方法以確定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名稱、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這樣使一些抽象的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轉換法
定義
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應用
測量儀器:秒錶、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彈簧測力計、氣壓計、微小壓強計、溫度計、托盤天平、電能表、測電筆……
物理實驗: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影響導體產生電熱多少的因素……
實例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十字交叉法 (註:只適用於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質的摩爾質量 M乙:乙物質的摩爾質量 M混:甲乙所構成的混合物的摩爾質量 n:物質的量,M乙<M混<M甲)
據: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須是同一性質的量 (即要是摩爾質量,必都是摩爾質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與 M 之間關系:X 、Y 與 M 之間可在化學反應式中相互算出來 (如:在化學反應式中,物質的量 n 和 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Q 之間可相互算出,則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這是利用化合價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方法,它適用於兩種元素或兩種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其根據的原理是化合價法則: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代數和為0或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絕對值相等。現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驟。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們常說的十字交叉法實際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種圖示方法。十字交叉圖示法實際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種簡捷演算法,它特別適合於兩總量、兩關系的混合物的計算(即2—2型混合物計算),用來計算混合物中兩種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簡稱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類離子推斷題的解法,採用「十字消去」可縮小未知物質的范圍,以便於利用題給條件確定物質,找出正確答案。
其實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簡便形式 如果實在不習慣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還是給你說說嘛 像A的密度為10 B的密度為8 它們的混合物密度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間 把10 和 8 寫在左邊 標上AB 然後分別減去9 可得右邊為1 1 此時之比這1:1 了這個例子比較簡單 但難的也是一樣 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嘛 這個方法其實很好 節約時間 特別是考理綜的時候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守恆法

守恆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質量守恆原理。在化學反應中,所有物質反應前後質量之和是一變的,這在任何條件下都適用。

『貳』 高一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詳解

高一化學計算題解題方法

化學計算題是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比較頭痛的一類題目,也是他們在測驗和考試中最難得分的一類題目,能選用最合適的方法准確而快速地解決計算題,對於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效率,有著重要意義。

選用合適的方法解計算題,不但可以縮短解題的時間,還有助於減小計算過程中的運算量,盡可能地降低運算過程中出錯的機會。例如下題,有兩種不同的解法,相比之下,不難看出選取合適方法的重要性:

[例1]30mL一定濃度的硝酸溶液與5.12克銅片反應,當銅片全部反應完畢後,共收集到氣體2.24升(S.T.P),則該硝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至少為

A.9mol/L B.8mol/L C.5mol/L D.10mol/L

解法一:因為題目中無指明硝酸是濃或稀,所以產物不能確定,根據銅與硝酸反應的兩個方程式: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Cu+4HNO3(濃)=Cu(NO3)2+2NO2↑+2H2O,可以設參與反應(1)的Cu為xmol,則反應生成的NO氣體為2/3x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8/3xmol,再設參與反應(2)的Cu為ymol,則反應生成的NO2氣體為2ymol,反應消耗的硝酸為4ymol,從而可以列出方程組:

(x+y)*64=5.12,[(2/3)x+2y]*22.4=2.24,求得x=0.045mol,y=0.035mol,則所耗硝酸為8/3x+4y=0.26mol,其濃度為(0.26/0.03)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解法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由於銅片只與硝酸完全反應生成Cu2+,則產物應為硝酸銅,且其物質的量與原來的銅片一樣,均為5.12/64=0.08摩,從產物的化學式Cu(NO3)2可以看出,參與復分解反應提供NO3-的HNO3有2*0.08=0.16摩;而反應的氣態產物,無論是NO還是NO2,每一個分子都含有一個N原子,則氣體分子總數就相當於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HNO3的摩爾數,所以每消耗一摩HNO3都產生22.4L氣體(可以是NO或NO2甚至是兩者的混合物),現有氣體2.24L,即有0.1摩HNO3參與了氧化還原反應,故所耗硝酸為0.16+0.1=0.26摩,其濃度為(0.26/0.03)mol/L,在8-9之間,只能選A.

從以上兩種方法可以看出,本題是選擇題,只要求出結果便可,不論方式及解題規范,而此題的關鍵之處在於能否熟練應用質量守恆定律,第二種方法運用了守恆法,所以運算量要少得多,也不需要先將化學方程式列出,配平,從而大大縮短了解題時間,更避免了因不知按哪一個方程式來求硝酸所導致的恐慌。再看下題:

[例2]在一個6升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升X(氣)和2升Y(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下列反應:4X(氣)+3Y(氣) 2Q(氣)+nR(氣) 達到平衡後,容器內溫度不變,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X的濃度減小1/3,則該反應方程式中的n值是

A.3 B.4 C.5 D.6

解法一:抓住“X濃度減少1/3”,結合化學方程式的系數比等於體積比,可分別列出各物質的始態,變數和終態:

4X 3Y 2Q nR

始態 3L 2L 0 0

變數 -1/3*3L=1L -3/4*1L=3/4L +2/4*1L=1/2L +n/4*1L=n/4L

終態 3-1=2L 2-3/4==5/4L 0+1/2=1/2L 0+n/4=n/4L

由以上關系式可知,平衡後(終態)混和氣體的體積為(2+5/4+1/2+n/4)L即(15+n)/4L,按題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即(15+n)/4-5=5*5%,求得n=6.

解法二:選用差量法,按題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按題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即混和氣體的體積增加了 (2+3)*5%=0.25L,根據方程式,4X+3Y只能生成2Q+nR,即每4體積X反應,總體積改變數為(2+n)-(4+3)=n-5,現有 1/3*3L=1L的X反應,即總體積改變數為1L*[(n-5)/4]=0.25L,從而求出n=6.

解法三:抓住"混和氣體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得出反應由X+Y開始時,平衡必定先向右移,生成了Q和R之後,壓強增大,說明正反應肯定是體積增大的反應,則反應方程式中X與Y的系數之和必小於Q與R的系數之和,所以4+3<2+n,得出n>5,在四個選項中只有D中n=6符合要求,為應選答案。

本題考查的是關於化學平衡的內容。解法一是遵循化學平衡規律,按步就班的規范做法,雖然肯定能算出正確答案,但沒有把握住“選擇題,不問過程,只要結果”的特點,當作一道計算題來做,普通學生也起碼要用5分鍾完成,花的時間較多。解法二運用了差量法,以含n的體積變數 (差量)來建立等式,冉峽斕豱算出了的值,但還是未能充分利用選擇題的“選擇”特點,用時要1分鍾左右。解法三對平衡移動與體積變化的關系理解透徹,不用半分鍾就可得出唯一正確的答案。

由此可見,在計算過程中針對題目特點選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往往有助於減少運算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及出錯的機會,達到快速,准確解題的效果,而運用較多的解題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

1.商余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應用於解答有機物(尤其是烴類)知道分子量後求出其分子式的一類題目。對於烴類,由於烷烴通式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對應的烷烴基通式為CnH2n+1,分子量為14n+1,烯烴及環烷烴通式為CnH2n,分子量為14n,對應的烴基通式為CnH2n-1,分子量為14n-1,炔烴及二烯烴通式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對應的烴基通式為CnH2n-3,分子量為14n-3,所以可以將已知有機物的分子量減去含氧官能團的式量後,差值除以14(烴類直接除14),則最大的商為含碳的原子數(即n值),余數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屬的類別。

[例3]某直鏈一元醇14克能與金屬鈉完全反應,生成0.2克氫氣,則此醇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為

A.6個 B.7個 C.8個 D.9個

由於一元醇只含一個-OH,每mol醇只能轉換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斷出14克醇應有0.2mol,所以其摩爾質量為72克/摩,分子量為72,扣除羥基式量17後,剩餘55,除以14,最大商為3,余為13,不合理,應取商為4,余為-1,代入分子量通式,應為4個碳的烯烴基或環烷基,結合“直鏈”,從而推斷其同分異構體數目為6個。

2.平均值法這種方法最適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慮各組分的含量。根據混合物中各個物理量(例如密度,體積,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等)的定義式或結合題目所給條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個物理量的平均值,而這個平均值必須介於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數值之間,換言之,混合物的兩個成分中的這個物理量肯定一個比平均值大,一個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從而可判斷出混合物的可能組成。

[例4]將兩種金屬單質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標准狀況下氣體11.2L,這兩種金屬可能是

A.Zn和Fe B.Al和Zn C.Al和Mg D.Mg和Cu

將混合物當作一種金屬來看,因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屬全部反應生成的11.2L(0.5摩爾)氣體全部是氫氣,也就是說,這種金屬每放出1摩爾氫氣需 26克,如果全部是+2價的金屬,其平均原子量為26,則組成混合物的+2價金屬,其原子量一個大於26,一個小於26.代入選項,在置換出氫氣的反應中,顯+2價的有Zn,原子量為65,Fe原子量為56,Mg原子量為24,但對於Al,由於在反應中顯+3價,要置換出1mol氫氣,只要18克Al便夠,可看作+2價時其原子量為27/(3/2)=18,同樣假如有+1價的Na參與反應時,將它看作+2價時其原子量為23*2=46,對於Cu,因為它不能置換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為無窮大,從而得到A中兩種金屬原子量均大於26,C中兩種金屬原子量均小於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為應選答案。

3.極限法。極限法與平均值法剛好相反,這種方法也適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組成。根據混合物中各個物理量(例如密度,體積,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質量分數等)的定義式或結合題目所給條件,將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種組分A,即其質量分數或氣體體積分數為100%(極大)時,另一組分B對應的質量分數或氣體體積分數就為0%(極小),可以求出此組分A的某個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時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這個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須介於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數值之間,即N1

[例5]4個同學同時分析一個由KCl和KBr組成的混合物,他們各取2.00克樣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夠HNO3後再加入適量AgNO3溶液,待沉澱完全後過濾得到乾燥的鹵化銀沉澱的質量如下列四個選項所示,其中數據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本題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無限多種組成方式,則求出的數據也有多種可能性,要驗證數據是否合理,必須將四個選項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當於要做四題的計算題,所花時間非常多。使用極限法,設2.00克全部為KCl,根據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 AgCl,則可得沉澱為(2.00/74.5)*143.5=3.852克,為最大值,同樣可求得當混合物全部為KBr時,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澱 188克,所以應得沉澱為(2.00/119)*188=3.160克,為最小值,則介於兩者之間的數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選B和C.

4.估演算法。化學題尤其是選擇題中所涉及的計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學知識,而不是運算技能,所以當中的計算的量應當是較小的,通常都不需計出確切值,可結合題目中的條件對運算結果的數值進行估計,符合要求的便可選取。

[例6]已知某鹽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質量分數為22%的該鹽溶液由500C逐漸冷卻,則開始析出晶體的溫度范圍是

溫度(0C) 0 10 20 30 40

溶解度(克/100克水) 11.5 15.1 19.4 24.4 37.6

A.0-100C B.10-200C C.20-300C D.30-400C

本題考查的是溶液結晶與溶質溶解度及溶液飽和度的關系。溶液析出晶體,意味著溶液的濃度超出了當前溫度下其飽和溶液的濃度,根據溶解度的定義,[溶解度 /(溶解度+100克水)]*100%=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如果將各個溫度下的溶解度數值代入,比較其飽和溶液質量分數與22%的大小,可得出結果,但運算量太大,不符合選擇題的特點。從表上可知,該鹽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大,可以反過來將22%的溶液當成某溫度時的飽和溶液,只要溫度低於該溫度,就會析出晶體。代入[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22%,可得:溶解度*78=100*22,即溶解度=2200/78,除法運算麻煩,運用估算,應介於25與30之間,此溶解度只能在30-400C中,故選D.

5.差量法。對於在反應過程中有涉及物質的量,濃度,微粒個數,體積,質量等差量變化的一個具體的反應,運用差量變化的數值有助於快捷准確地建立定量關系,從而排除干擾,迅速解題,甚至於一些因條件不足而無法解決的題目也迎刃而解。

[例7]在1升濃度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質的量之和為nC摩,則HA的電離度是

A.n*100% B.(n/2)*100% C.(n-1)*100% D.n%

根據電離度的概念,只需求出已電離的HA的物質的量,然後將這個值與HA的總量(1升*C摩/升=C摩)相除,其百分數就是HA的電離度。要求已電離的HA的物質的量,可根據HA H++A-,由於原有弱酸為1升*C摩/升=C摩,設電離度為X,則電離出的HA的物質的量為XC摩,即電離出的H+和A-也分別為CXmol,溶液中未電離的HA就為(C-CX)mol,所以HA,H+,A-的物質的量之和為[(C-CX)+CX+CX]摩,即(C+CX)摩=nC摩,從而可得出1+X=n,所以X的值為n-1,取百分數故選C.本題中涉及的微粒數較易混淆,採用差量法有助於迅速解題:根據HA的電離式,每一個HA電離後生成一個H+和一個A-,即微粒數增大一,現在微粒數由原來的C摩變為nC摩,增大了(n-1)*C摩,立即可知有(n-1)*C摩HA發生電離,則電離度為(n-1)C摩/C摩=n-1,更快地選出C項答案。

6.代入法。將所有選項可某個特殊物質逐一代入原題來求出正確結果,這原本是解選擇題中最無奈時才採用的方法,但只要恰當地結合題目所給條件,縮窄要代入的范圍,也可以運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題。

[例8]某種烷烴11克完全燃燒,需標准狀況下氧氣28L,這種烷烴的分子式是

A.C5H12 B.C4H10 C.C3H8 D.C2H6

因為是烷烴,組成為CnH2n+2,分子量為14n+2,即每14n+2克烴完全燃燒生成n摩CO2和(n+1)摩H2O,便要耗去n+(n+1)/2即3n/2+1/2摩O2,現有烷烴11克,氧氣為28/22.4=5/4摩,其比值為44:5,將選項中的四個n值代入(14n+2):[3n/2+1/2],不需解方程便可迅速得知n=3為應選答案。

7.關系式法。對於多步反應,可根據各種的關系(主要是化學方程式,守恆等),列出對應的關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質的數量與題目給出物質的數量之間建立定量關系,從而免除了涉及中間過程的大量運算,不但節約了運算時間,還避免了運算出錯對計算結果的影響,是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例9]一定量的鐵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熱,待其反應後再加入過量鹽酸,將生成的氣體完全燃燒,共收集得9克水,求加入的鐵粉質量為

A.14g B.42g C.56g D.28g

因為題目中無指明鐵粉的量,所以鐵粉可能是過量,也可能是不足,則與硫粉反應後,加入過量鹽酸時生成的氣體就有多種可能:或者只有H2S(鐵全部轉變為FeS2),或者是既有H2S又有H2(鐵除了生成FeS2外還有剩餘),所以只憑硫粉質量和生成的水的質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根據各步反應的定量關系,列出關系式:(1)Fe--FeS(鐵守恆)--H2S(硫守恆)--H2O(氫守恆),(2)Fe--H2(化學方程式)--H2O(氫定恆),從而得知,無論鐵參與了哪一個反應,每1個鐵都最終生成了1個H2O,所以迅速得出鐵的物質的量就是水的物質的量,根本與硫無關,所以應有鐵為9/18=0.5摩,即28克。

8.比較法。已知一個有機物的分子式,根據題目的要求去計算相關的量例如同分異構體,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結構,反應方程式的系數比等,經常要用到結構比較法,其關鍵是要對有機物的結構特點了解透徹,將相關的官能團的位置,性質熟練掌握,代入對應的條件中進行確定。

CH3

[例10]分子式為C12H12的烴,結構式為 ,若萘環上的二溴代物有9種

CH3

同分異構體,則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有

A.9種 B.10種 C.11種 D.12種

本題是求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數目,不需考慮官能團異構和碳鏈異構,只求官能團的位置異構,如按通常做法,將四個溴原子逐個代入萘環上的氫的位置, 便可數出同分異構體的數目,但由於數量多,結構比較十分困難,很易錯數,漏數。抓住題目所給條件--二溴代物有9種,分析所給有機物峁固氐?不難看出,萘環上只有六個氫原子可以被溴取代,也就是說,每取代四個氫原子,就肯定剩下兩個氫原子未取代,根據"二溴代物有9種"這一提示,即萘環上只取兩個氫原子的不同組合有9種,即意味著取四個氫原子進行取代的不同組合就有9種,所以根本不需逐個代,迅速推知萘環上四溴代物的同分異構體就有9種。

9.殘基法。這是求解有機物分子結構簡式或結構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個有機物的分子式算出後,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構,要最後確定其結構,可先將已知的官能團包括烴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數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數就是屬於殘余的基團,再討論其可能構成便快捷得多。

[例11]某有機物5.6克完全燃燒後生成6.72L(S.T.P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該有機物的蒸氣對一氧化碳的相對密度是2,試求該有機物的分子式。如果該有機物能使溴水褪色,並且此有機物和新制的氫氧化銅混合後加熱產生紅色沉澱,試推斷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因為該有機物的蒸氣對一氧化碳的相對密度為2,所以其分子量是CO的2倍,即56,而5.6克有機物就是0.1摩,完全燃燒生成6.72L(S.T.P)CO2為0.3摩,3.6克水為0.2摩,故分子式中含3個碳,4個氫,則每摩分子中含氧為56-3*12-4*1=16克,分子式中只有1個氧,從而確定分子式是C3H4O.根據該有機物能發生斐林反應,證明其中有-CHO,從C3H4O中扣除-CHO,殘基為-C2H3,能使溴水褪色,則有不飽和鍵,按其組成,只可能為-CH=CH2,所以該有機物結構就為H2C=CH-CHO.

10.守恆法。物質在參加反應時,化合價升降的總數,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各物質中所含的每一種原子的總數,各種微粒所帶的電荷總和等等,都必須守恆。所以守恆是解計算題時建立等量關系的依據,守恆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時使用,是各種解題方法的基礎,利用守恆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關系,達到速算效果。

[例12]已知某強氧化劑[RO(OH)2]+能被硫酸鈉還原到較低價態,如果還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價態,需12mL0.2mol/L的亞硫酸鈉溶液,那麼R元素的最終價態為

A.+3 B.+2 C.+1 D.-1

因為在[RO(OH)2]-中,R的化合價為+3價,它被亞硫酸鈉還原的同時,亞硫酸鈉被氧化只能得硫酸鈉,硫的化合價升高了2價,根據2.4*10-3mol[RO(OH)2]-與12ml*0.2mol/L=0.0024mol的亞硫酸鈉完全反應,亞硫酸鈉共升0.0024*2=0.0048價,則依照升降價守恆,2.4*10-3mol[RO(OH)2]-共降也是0.0048價,所以每mol[RO(OH)2]-降了2價,R原為+3價,必須降為+1價,故不需配平方程式可直接選C.

11.規律法。化學反應過程中各物質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數量關系的,這些數量關系就是通常所說的反應規律,表現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機物分子通式, 燃燒耗氧通式,化學反應通式,化學方程式,各物理量定義式,各物理量相互轉化關系式等,甚至於從實踐中自己總結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練利用各種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減低運算時間和運算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3]1200C時,1體積某烴和4體積O2混和,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的溫度和壓強,體積不變,該烴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數不可能是

A.1 B.2 C.3 D.4

本題是有機物燃燒規律應用的典型,由於烴的類別不確定,氧是否過量又未知,如果單純將含碳由1至4的各種烴的分子式代入燃燒方程,運算量大而且未必將所有可能性都找得出。應用有機物的燃燒通式,設該烴為CXHY,其完全燃燒方程式為:CXHY+(X+Y/4)O2==XCO2+Y/2H2O,因為反應前後溫度都是1200C,所以H2O為氣態,要計體積,在相同狀況下氣體的體積比就相當於摩爾比,則無論O2是否過量,每1體積CXHY只與X+Y/4體積O2反應,生成X體積CO2和Y/2體積水蒸氣,體積變數肯定為1-Y/4,只與分子式中氫原子數量有關。按題意,由於反應前後體積不變,即1-Y/4=0,立刻得到分子式為CXH4,此時再將四個選項中的碳原子數目代入,CH4為甲烷,C2H4為乙烯,C3H4為丙炔,只有C4H4不可能。

12.排除法。選擇型計算題最主要的特點是,四個選項中肯定有正確答案,只要將不正確的答案剔除,剩餘的便是應選答案。利用這一點,針對數據的特殊性,可運用將不可能的數據排除的方法,不直接求解而得到正確選項,尤其是單選題,這一方法更加有效。

[例14]取相同體積的KI,Na2S,FeBr2三種溶液,分別通入氯氣,反應都完全時,三種溶液所消耗氯氣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同,則KI,Na2S,FeBr2三種溶液的摩爾濃度之比是

A.1:1:2 B.1:2:3 C.6:3:2 D.2:1:3

本題當然可用將氯氣與各物質反應的關系式寫出,按照氯氣用量相等得到各物質摩爾數,從而求出其濃度之比的方法來解,但要進行一定量的運算,沒有充分利用選擇題的特殊性。根據四個選項中KI和FeBr2的比例或Na2S和FeBr2的比例均不相同這一特點,只要求出其中一個比值,已經可得出正確選項。因KI與Cl2反應產物為I2,即兩反應物mol比為2:1,FeBr2與Cl2反應產物為Fe3+和Br2,即兩反應物mol比為2:3,可化簡為2/3:1,當Cl2用量相同時,則KI與FeBr2之比為2:(2/3)即3:1,A,B,D中比例不符合,予以排除,只有C為應選項。如果取Na2S與FeBr2來算,同理也可得出相同結果。本題還可進一步加快解題速度,抓住KI,Na2S,FeBr2三者結構特點--等量物質與Cl2反應時,FeBr2需耗最多Cl2.換言之,當Cl2的量相等時,參與反應的FeBr2的量最少,所以等體積的溶液中,其濃度最小,在四個選項中,也只有C符合要求,為應選答案。

13.十字交*法。十字交*法是專門用來計算溶液濃縮及稀釋,混合氣體的平均組成,混合溶液中某種離子濃度,混合物中某種成分的質量分數等的一種常用方法,其使用方法為:

組分A的物理量a 差量c-b

平均物理量c(質量,濃度,體積,質量分數等)

組分B的物理量b 差量a-c

則混合物中所含A和B的比值為(c-b):(a-c),至於濃縮,可看作是原溶液A中減少了質量分數為0%的水B,而稀釋則是增加了質量分數為100%的溶質B,得到質量分數為c的溶液。

[例15]有A克15%的NaNO3溶液,欲使其質量分數變為30%,可採用的方法是

A.蒸發溶劑的1/2 B.蒸發掉A/2克的溶劑

C.加入3A/14克NaNO3 D.加入3A/20克NaNO3

根據十字交*法,溶液由15%變為30%差量為15%,增大溶液質量分數可有兩個方法:(1)加入溶質,要使100%的NaNO3變為30%,差量為 70%,所以加入的質量與原溶液質量之比為15:70,即要3A/14克。(2)蒸發減少溶劑,要使0%的溶劑變為30%,差量為30%,所以蒸發的溶劑的質量與原溶液質量之比為15%:30%,即要蒸發A/2克。如果設未知數來求解本題,需要做兩次計算題,則所花時間要多得多。

14.拆分法。將題目所提供的數值或物質的結構,化學式進行適當分拆,成為相互關聯的幾個部分,可以便於建立等量關系或進行比較,將運算簡化。這種方法最適用於有機物的結構比較(與殘基法相似),同一物質參與多種反應,以及關於化學平衡或討論型的計算題。

[例16]將各為0.3214摩的下列各物質在相同條件下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體積最少的是

A.甲酸 B.甲醛 C.乙醛 D.甲酸甲酯

這是關於有機物的燃燒耗氧量的計算,因為是等摩爾的物質,完全可用燃燒通式求出每一個選項耗氧的摩爾數,但本題只需要定量比較各個物質耗氧量的多少,不用求出確切值,故此可應用拆分法:甲酸結構簡式為HCOOH,可拆為H2O+CO,燃燒時辦只有CO耗氧,甲醛為HCHO,可拆為H2O+C,比甲酸少了一個O,則等摩爾燃燒過程中生成相同數量的CO2和H2O時,耗多一個O.同理可將乙醛CH3CHO拆為H2O+C2H2,比甲酸多一個CH2,少一個O,耗氧量必定大於甲酸,甲酸甲酯HCOOCH3拆為2H2O+C2,比乙醛少了H2,耗氧量必定少,所以可知等量物質燃燒時乙醛耗氧最多。

當然,解題方法並不僅局限於以上14種,還有各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經驗方法,各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在眾多的方法中,無論使用哪一種,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抓住題目中的明確提示,例如差值,守恆關系,反應規律,選項的數字特點,結構特點,以及相互關系,並結合通式,化學方程式,定義式,關系式等,確定應選的方法。

二。使用各種解題方法時,一定要將相關的量的關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恆,關系式等不要弄錯,也不能憑空捏造,以免適得其反,弄巧反拙。

三。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各種解題方法的後盾,解題時應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入手,在分析題目條件上找方法,一時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從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從中發掘速算方法。

四。在解題過程中,往往需要將多種解題方法結合一齊同時運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例17]有一塊鐵鋁合金,溶於足量鹽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處理,將產生的沉澱過濾,洗滌,乾燥,灼燒使之完全變成紅色粉末,經稱量,發現該紅色粉末和原合金質量恰好相等,則合金中鋁的含量為

A.70% B.52.4% C.47.6% D.30%

本題是求混合金屬的組成,只有一個“紅色粉末與原合金質量相等”的條件,用普通方法不能迅速解題。根據化學方程式,因為鋁經兩步處理後已在過濾時除去,可用鐵守恆建立關系式:Fe--FeCl2--Fe(OH)2--Fe(OH)3--(1/2)Fe2O3,再由質量相等的條件,得合金中鋁+鐵的質量=氧化鐵的質量=鐵+氧的質量,從而可知,鋁的含量相當於氧化鐵中氧的含量,根據質量分數的公式,可求出其含量為:[(3*16)/(2*56+3*16)]*100%=30%.解題中同時運用了關系式法,公式法,守恆法等。

綜上所述,“時間就是分數,效率就是成績”,要想解題過程迅速准確,必須針對題目的特點,選取最有效的解題方法,甚至是多種方法綜合運用,以達到減少運算量,增強運算準確率的效果,從而取得更多的主動權,才能在測試中獲取更佳的成績。

『叄』 高中化學計算題解題技巧

高中里我也對化學比較頭疼~呵呵,幫你到網上搜羅了點,希望對樓主有用

一、化學計算的基本特點
化學計算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高考命題考查的重點之一。高考試題中化學計算的內容佔15%含有計算因素的試題大約占試卷總分的1/3 ,分析近幾年來的高考化學計算試題,大至有以下幾個特點:
1.化學知識與數學計算的有機結合
化學計算的基礎是對相關化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應用,計算是工具和手段。要進行化學計算,必須弄清「質」與「量」的相互關系,並自覺地從兩者的緊密結合上去進行分析和解答。「明確化學涵義」與「理解量的關系」兩者密不可分。
明確化學涵義指:應明確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的涵義、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反應的實質等。
理解量的關系指:應理解數量、質量、體積、物質的量在化學物質或化學反應中的計算、表示或相互關系等。
2.基礎性強
重視基本化學物理量的計算和有關概念的應用,基本化學計算的考查在試題中重復出現的幾率高。物質的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pH等計算所佔比例較大。並強調對化學原理的分析,避免繁雜的數學運算。
3.靈活性大
在計算題中設計一些巧解巧算試題,這些試題往往用常規解法也可得到同樣結果,但要比巧解巧算多幾倍的時間,以至影響全卷試題的解答。巧解巧算題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考查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整體性、創造性。
解化學計算題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模式,重要的是要建立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模式,或者說是解題基本步驟。
二、化學計算的基本方法
1.代數法
代數法是最常用的計算方法。根據題意設一個或幾個未知數,然後根據化學知識,把已知條件和所設的未知數聯系起來,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代數法在解較復雜的化學計算題時,它的優越性更大。
2.關系式法
關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據化學概念、物質組成、化學反應中有關物質數量間的關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即表示某些量在變化時成正比例關系的式子。根據關系式確定的數量關系,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
關系式法應用比較廣泛,特別是在解決比較復雜的習題時,如多步反應中物質量之間的關系,優點更為突出。
3.公式法
公式法是應用從化學原理和化學定律總結歸納的一般公式進行解題的一種方法。公式法的優點是思維推理過程有據可循,並能迅速地列出具體解題算式。但應用此法必須注重公式的推導和應用范圍,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公式法在解決有關溶液的計算時,應用比較廣泛。
4.差量法
這是應用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差或體積差與反應物或生成物成正比例關系列式求解的一種方法。它的實質仍是比例法。如按化學方程式反應物的量為A1,生成物的量為B1;設反應物參加反應的量為A2,生成物的量為B2,由反應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可推出:

A1-B1和A2-B2為質量差或體積差。這種方法在有關剩餘物的計算和氣體分析計算中常用。
差量法的實質是利用反應體系中某化學量從始態到終態的差量,作為解題的突破口。按差量的性質來說,除了利用質量差、體積差之外,還可利用物質的量的差值、壓強差值、溶液質量差值,溶解度差值進行有關的計算。
從任何一個化學反應中,均可找到一個或多個有關量的差值,因此運用此法解題時,必須仔細分析題意,理清思路,選定好相關物理量的差值。
利用差量法解題可以使許多化學計算解法從簡,並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發生量的變化實質,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5.圖解分析法
在認真閱讀題目、分析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作圖求解。對於較復雜的龐大計算題,用圖解法可幫助思考,分析、判斷,易於找出解題思路。
圖解法的關鍵在於圖。圖要簡明,易於觀察,脈絡清楚,能說明問題,能啟迪思維。數量關系要反映在圖上,化學原理要隱現在其中,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6.推導法(討論法)
這是根據基本概念、化學原理和物質的性質應用已知條件進行分析、推理的一種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常和其他方法綜合使用。其特點是解題的結果常有幾種可能性,必須通過全面
分析,一一列舉它的每種可能性,再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檢驗,確定正確結果。
討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它充分體現了化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的結合。解這類題的要點是①正確分析所發生的化學反應;②依據有關化學方程式和數據進行過量判斷或劃分取值范圍;③確定在不同取值范圍內所對應的產物或反應混合物的成分;④進行必要的計算求解。討論法要有足夠的根據,並緊扣題意。
討論法從解題思路與技巧的不同,大至可分為不定方程式討論法、不等式討論法、分析推理討論法等。

『肆』 高中化學7種基本計算題解法,省時高效!高中生們看看

一、關系式法所謂關系式法,就是根據化學概念、物質組成、化學反應方程式中有關物質的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間的關系式,然後根據關系式進行計算。利用關系式的解題,可使運算過程大為簡化。

其中包括守恆法。所謂「守恆」就是以化學反應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恆關系如質量守恆、元素守恆、得失電子守恆,電荷守恆等。運用守恆法解題可避免在紛紜復雜的解題背景中尋找關系式,提高解題的准確度。

例1、有一在空氣中放置了一段時間的KOH固體,經分析測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該樣品投入25mL2mol/L的鹽酸中後,多餘的鹽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發中和後的溶液可得到固體的質量為多少?

【解析】本題化學反應復雜,數字處理煩瑣,所發生的化學反應: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據反應通過所給出的量計算非常繁瑣。

但若根據Cl—守恆,便可以看出:蒸發溶液所得KCl固體中的Cl—,全部來自鹽酸中的Cl-,

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將純鐵絲5.21g溶於過量稀鹽酸中,在加熱條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應後剩餘的Fe2+離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則KNO3被還原後的產物為()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的總數相等,Fe2+變為Fe3+

失去電子的總數等於NO3-和MnO4-

得電子的總數

設n為KNO3的還原產物中N的化合價,則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n=3 故KNO3的還原產物為NO。

答案為B

二、方程或方程組法

根據質量守恆和比例關系,依據題設條件設立未知數,列方程或方程組求解,是化學計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題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計算技能。

例題3、有某鹼金屬M及其相應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應後,小心地將溶液蒸干,得到14 g無水晶體。該鹼金屬M可能是()

A.鋰B.鈉C.鉀D.銣

(鋰、鈉、鉀、銣的原子量分別為:6.94、23、39、85.47)

【解析】設M的原子量為x

解得42.5>x>14.5

分析所給鋰、鈉、鉀、銣的原子量,推斷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是B、C。

三、守恆法

化學方程式既然能夠表示出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物質的量、質量、氣體體積之間的數量關系,那麼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學反應前後原子個數、電荷數、得失電子數、總質量等都是守恆的。巧用守恆規律,常能簡化解題步驟、准確快速將題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題4、將5.21 g純鐵粉溶於適量稀H2SO4中,加熱條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應後還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則KNO3的還原產物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應填:+2。(得失電子守恆)

四、差量法

找出化學反應前後某種差量和造成這種差量的實質及其關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質量差、氣體體積差、壓強差等。

差量法的實質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巧用。它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應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5、將質量為m1的NaHCO3固體加熱分解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質量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質量為__________。

(3)當剩餘的固體的質量為___________,可以斷定NaHCO3已完全分解。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混合問題的一種常見的有效方法。

平均值法規律:混合物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生成的某指定物質的量總是介於組份的相應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解題方法:解題時首先計算平均分子式或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再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出各成分的物質的量之比。

例題7、由鋅、鐵、鋁、鎂四種金屬中的兩種組成的混合物10 g與足量的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在標准狀況下為11.2 L,則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屬是()

A.鋅B.鐵C.鋁D.鎂

【解析】各金屬跟鹽酸反應的關系式分別為:

Zn—H2↑Fe—H2↑

2Al—3H2↑Mg—H2↑

若單獨跟足量鹽酸反應,生成11.2LH2(標准狀況)需各金屬質量分別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鋁的質量小於10g,其餘均大於10g,說明必含有的金屬是鋁。應選C。

六、極值法

巧用數學極限知識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即為極值法。

例題8、4個同學同時分析一個由KCl和KBr組成的混合物,他們各取2.00克樣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夠HNO3後再加入適量AgNO3溶液,待沉澱完全後過濾得到乾燥的鹵化銀沉澱的質量如下列四個選項所示,其中數據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

【解析】本題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無限多種組成方式,則求出的數據也有多種可能性,要驗證數據是否合理,必須將四個選項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當於要做四題的計算題,所花時間非常多.使用極限法,設2.00克全部為KCl,根據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則可得沉澱為(2.00/74.5)*143.5=3.852克,為最大值,同樣可求得當混合物全部為KBr時,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澱188克,所以應得沉澱為(2.00/119)*188=3.160克,為最小值,則介於兩者之間的數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選B和C.

七、討論法

討論法是一種發現思維的方法。解計算題時,若題設條件充分,則可直接計算求解;若題設條件不充分,則需採用討論的方法,計算加推理,將題解出。

例題9、在30mL量筒中充滿NO2和O2的混合氣體,倒立於水中使氣體充分反應,最後剩餘5mL氣體,求原混合氣中氧氣的體積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後5mL氣體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題需用討論法解析。

解法 (一)最後剩餘5mL氣體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若是NO,則說明NO2過量15mL。

設30mL原混合氣中含NO2、O2的體積分別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可能是10mL或3mL。

解法(二):設原混合氣中氧氣的體積為y(mL)

(1)設O2過量:根據4NO2+O2+2H2O=4HNO3,則O2得電子數等於NO2失電子數。(y-5)×4=(30-y)×1 解得y=10(mL)

(2)若NO2過量:4NO2+O2+2H2O=4HNO3 4y y

3NO2+H2O=2HNO3+NO

因為在全部(30-y)mLNO2中,有5mLNO2得電子轉變為NO,其餘(30-y-5)mLNO2都失電子轉變為HNO3。

O2得電子數+(NO2→NO)時得電子數等於(NO2→HNO3)時失電子數。

【評價】解法

(一)根據得失電子守恆,利用阿伏加德羅定律轉化信息,將體積數轉化為物質的量簡化計算。凡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均可利用電子得失守恆法進行計算。無論解法(二)還是解法(三),由於題給條件不充分,均需結合討論法進行求算。

4y+5×2=(30-y-5)×1

解得y=3(mL)

原氧氣體積可能為10mL或3mL

總結

以上逐一介紹了一些主要的化學計算的技能技巧。解題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模式。但從解決化學問題的基本步驟看,考生應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維模式。它還反映了解題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稱之為解題的「能力公式」。

希望同學們建立解題的基本思維模式,深化基礎,活化思維,優化素質,跳起來摘取智慧的果實。

聆聽並總結以下進行化學計算的基本步驟:

(1)認真審題,挖掘題示信息。

(2)靈活組合,運用基礎知識。

(3)充分思維,形成解題思路。

(4)選擇方法,正確將題解出。

『伍』 高中化學計算題到底該怎麼做啊

遇到計算題,你首先吧有關的方程式都寫出來,目的就是弄清各物質的等量關系。
如果是電解,原電池的題目,最好照清楚各物質之間的數量關系,這樣再結合題中給的條件以及要求的東西,就容易多了。
遇到反應平衡,就按照書上的三步法,把方程式寫出來,在各個物質下面標注反應前,反應後,以及變化的物質的量,再根據系數就求出來了
做計算題,我們老師說要把題中給的條件,重點是各個數據用筆畫出來,這樣你來回找條件要方便得多。
我們老師說在正規的高考中,化學是不考計算題的,計算題一般只會在選擇填空中出現,這樣可以不必注重步驟,用各種方法,選對了就行。

『陸』 高中化學計算題怎麼做啊!

高中化學計算題大至有這三種題型,一、是基礎題型,就是物質量與物質質量間的關系型的題。沒什麼好說的,認真一點都可以拿分,二、是求水溶液中的物質的量的題,這個難點的是往裡加酸、加鹼,如果是沉澱型的題,這時往往水中有鋁離子或鐵離子,如果是產生氣體話,可能是(NH4)2CO3。要掌握質量守恆,陰陽離子守恆。剩下的靠你做題的經驗了。三、它產是求加熱後的物質,要看生的氣體是用什麼吸收的,有個巧是如果給的質量是17的倍數,則是氨氣,等等以此類推。

『柒』 如何學好高中化學我高三了,很急!怎樣搞定化學計算題

這個問題有無數的人提問,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回答。
說一說我的經驗吧:
1、掌握課本是關鍵,書本常常被大家忽視,但是有經驗的老師會經常提醒大家對教材要熟悉,我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也覺得是非常必要的,閱讀教材的時候要不斷思考與回憶,最好看完一章再看上課時記得筆記,這樣再做題收獲就會很大,必要或不必要的概念我建議都被下來,這樣有助於加深對知識理解的深度
2、化學方程式不要死記硬背,真的不要去被許多方程式,但是典型的一定要記,而且要書寫的非常熟練。但是你記住化學是理科,學的就是個「理」,干什麼都得講「理」,懂得理論,復雜的化學方程式能記住可以節省時間,記不住考場現推也不耽誤事,而且還可以避免系數錯誤
3、至於化學計算題,如果說你計算不準的話,那我也沒辦法,只能建議你多下功夫去學學數學了,我是靠解析幾何來鍛煉的,但是老師告訴我方法不太好,因為那些都是字母,沒有數字,你可以請教老師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
4、每個人的智力都是不同的,意味著自己的起點不同,但是通過學習與努力你可以超越很多人,一個人沒有必要跑在任何人的後面,堅信天道酬勤,你一定會成功,可能一段時間沒有效果,但是過了「瓶頸期」你會有質的飛躍,相信我,真的,我周圍有許多例子,對此我也深信不疑

『捌』 高中化學計算題的方法技巧

1.代數法
代數法是最常用的計算方法。根據題意設一個或幾個未知數,然後根據化學知識,把已知條件和所設的未知數聯系起來,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代數法在解較復雜的化學計算題時,它的優越性更大。
2.關系式法
關系式法也叫比例法,就是根據化學概念、物質組成、化學反應中有關物質數量間的關系建立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即表示某些量在變化時成正比例關系的式子。根據關系式確定的數量關系,進行化學計算的方法。
關系式法應用比較廣泛,特別是在解決比較復雜的習題時,如多步反應中物質量之間的關系,優點更為突出。
3.公式法
公式法是應用從化學原理和化學定律總結歸納的一般公式進行解題的一種方法。公式法的優點是思維推理過程有據可循,並能迅速地列出具體解題算式。但應用此法必須注重公式的推導和應用范圍,及公式中各文字所代表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公式,避免生搬硬套。
公式法在解決有關溶液的計算時,應用比較廣泛。
4.差量法
這是應用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差或體積差與反應物或生成物成正比例關系列式求解的一種方法。它的實質仍是比例法。如按化學方程式反應物的量為A1,生成物的量為B1;設反應物參加反應的量為A2,生成物的量為B2,由反應物的量和生成物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可推出:

A1-B1和A2-B2為質量差或體積差。這種方法在有關剩餘物的計算和氣體分析計算中常用。
差量法的實質是利用反應體系中某化學量從始態到終態的差量,作為解題的突破口。按差量的性質來說,除了利用質量差、體積差之外,還可利用物質的量的差值、壓強差值、溶液質量差值,溶解度差值進行有關的計算。
從任何一個化學反應中,均可找到一個或多個有關量的差值,因此運用此法解題時,必須仔細分析題意,理清思路,選定好相關物理量的差值。
利用差量法解題可以使許多化學計算解法從簡,並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發生量的變化實質,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5.圖解分析法
在認真閱讀題目、分析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系,作圖求解。對於較復雜的龐大計算題,用圖解法可幫助思考,分析、判斷,易於找出解題思路。
圖解法的關鍵在於圖。圖要簡明,易於觀察,脈絡清楚,能說明問題,能啟迪思維。數量關系要反映在圖上,化學原理要隱現在其中,這樣才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6.推導法(討論法)
這是根據基本概念、化學原理和物質的性質應用已知條件進行分析、推理的一種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常和其他方法綜合使用。其特點是解題的結果常有幾種可能性,必須通過全面
分析,一一列舉它的每種可能性,再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檢驗,確定正確結果。
討論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它充分體現了化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的結合。解這類題的要點是①正確分析所發生的化學反應;②依據有關化學方程式和數據進行過量判斷或劃分取值范圍;③確定在不同取值范圍內所對應的產物或反應混合物的成分;④進行必要的計算求解。討論法要有足夠的根據,並緊扣題意。
討論法從解題思路與技巧的不同,大至可分為不定方程式討論法、不等式討論法、分析推理討論法等。

『玖』 高中化學計算題的巧妙解題方法

先要熟練運用物質的量 相關物理量,
其次,掌握題目裡面所發生的化學反應,明白物質之間的轉化規律,
寫出化學方程式或者利用關系式,選擇適當的物質和合適的物理量,列比例,原則是「上下單位應一致」, 「左右物理量相當」然後求出正確的解
掌握一些常見的方法,如, 差量法,守恆原理(包括原子守恆,電中性原理,得失電子守恆等),極限推理,可以快速求解,多練習反思 。。。

『拾』 高中化學的計算題如何做呢

高中化學計算題普遍有兩種解題思路:
第一個就是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一步一步的列出方程式,標出已知條件,然後逐步解答。
第二個就是根據問題來倒推,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逐步倒推,一直倒推到所給的已知條件。
兩種方法都是萬變不離其宗,最重要的就是你是否能抓住題目所給的信息和題目那些隱含的信息,並且拋棄那些干擾你的沒有用的信息,簡而言之,就是你能否真正的讀懂題意。
高中計算題中通常那些生成物都是混合物,就看你怎麼把這生成物分開,這就是解題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高中化學計算題如何入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