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化學反應類型有哪些
光化學反應類型有哪些
化學上說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一種新單質和新化合物的反應,它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化合反應中的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一種新化合物的反應,它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分解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中的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並未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因此又出現了其他的反應分類,如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這就包括了所有的反應,因此,高中經常研究氧化還原反應,這是高中的重點和難點.
2. 光化學反應類型有哪些
化學上說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是:置換反應,化合反應,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一種新單質和新化合物的反應,它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是幾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化合反應中的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一種新化合物的反應,它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是一種化合物分解生成多種物質的反應,分解反應中的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學反應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並未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因此又出現了其他的反應分類,如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這就包括了所有的反應,因此,高中經常研究氧化還原反應,這是高中的重點和難點.
3. 農葯的降解方法都有哪些
一、光解
施於植物及土壤表面的除草劑,在日光照射下會進行光化學分解,這種光解作用是由紫外線引起的,光解速度決定於除草劑的類型、品種和分子結構。紫外線的強度、除草劑分子對光的吸收能力及溫度等因素都是影響光解作用的因素。
大多數除草劑溶液都能進行光解作用,其吸收的是220-400nm的光譜;不同類型除草劑的光解速度差別很大,二硝基苯胺除草劑,特別是氟樂靈最易光解,其他各類除草劑光解速度稍慢。為防止光解,噴葯後應將葯劑混拌於土壤中。
二、揮發
揮發是除草劑特別是土壤處理除草劑消失的重要途徑之一,揮發性強弱與化合物的物理特性、飽和蒸汽壓密切相關,同時也受環境因素制約;飽和蒸氣壓高的除草劑,揮發性強;二硝基苯胺類除草劑品種就屬於飽和蒸氣壓較高的一類,其次是硫代氨基甲酸脂類除草劑,這些除草劑噴灑於土表後,就會迅速揮發,喪失活性。其中揮發的氣體更容易傷害敏感作物。
在環境因素中,溫度與土壤濕度對除草劑揮發的影響最大:溫度上升,飽和蒸氣壓增大,揮發性越強;土壤濕度大,有利於解吸附作用,使除草劑易於釋放在土壤溶液中成游離態,故易汽化揮。
三、土壤吸附
吸附作用與除草劑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土壤中殘留與持效期有密切關系。除草劑在土壤中主要被土壤膠體吸附,包含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土壤對除草劑的吸附一方面決定於除草劑的分子結構,另一方面決定於土壤有機質與黏粒含量,脲類、均三氮苯類、硫代氨基酸酯類等許多類型除草劑在土壤中易被吸附,而磺醯脲類與咪唑啉酮類除草劑不易被吸附;土壤有機質與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對除草劑吸附作用強。
四、淋溶
淋溶是除草劑在土壤中隨水分移動在土壤剖面的分布,除草劑在土壤中的淋溶決定於其特性和水溶度,土壤結構組成、有機質含量、PH值、透性以及水流量等。水溶度高的品種易淋溶,同時化合物的鹽類比酯類淋溶性強;土壤不同,導致其表面積差異很大,黏粒與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對除草劑的吸附作用強,使其不易淋溶。
淋溶性強的除草劑易滲入土壤剖面下層,不僅降低除草劑效果,而且易在土壤下層積累或污染地下水。
五、化學分解
化學分解是除草劑在土壤中消失的重要途徑之一,其中包括氧化、還原、水解以及形成非溶性鹽類與絡合物。磺醯脲類除草劑在酸性土壤中就是通過水解作用而逐步消失的。當土壤中高價金屬離子Ca2+、Mg2+、Fe2+等含量高時,一些除草劑能夠與這些離子反應,形成非溶性鹽類;有的除草劑則與土壤中的鈷、銅、鐵、鎂、鎳形成穩定的絡合物而殘留於土壤中。
六、生物降解
除草劑的生物降解包括土壤微生物降解與植物吸收後在其體內的降解。微生物降解是大多數除草劑在土壤中消失的最主要途徑。真菌、細菌與放線菌參與降解。在微生物作用下,除草劑分子結構進行脫鹵、脫烷基、水解、氧化、環羥基化與裂解、硝基還原、縮合以及形成軛合物,通過這些反應使除草劑活性喪失。
土壤濕度、溫度、PH值有機質含量等顯著影響除草劑的微生物降解,適宜的高溫與土壤濕度促進降解。
4. 光解 有哪些化學反應
光化作用的一種,物質由於光的作用而分解的過程。光解作用是有機污染物真正的分解過程,因為它不可逆地改變了反應分子,強烈地影響水環境中某些污染物的歸趨。一個有毒化合物的光化學分解的產物可能還是有毒的。
光解過程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稱為直接光解,這是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了太陽能而進行分解反應;第二類稱為
敏化光解,水體中存在的天然物質(如腐殖質等)被陽光激發,又將其激發態的能量轉移給化合物而導致的分解反應;第三類是氧化反應,天然物質被輻照而產生自由基或純態氧(又稱單一氧)等中間體,這些中間體又與化合物作用而生成轉化的產物。
直接光解:根據Grothus—Draper定律,只有吸收輻射(以光子的形式)的那些分子才會進行光化學轉化。
敏化光解:又稱間接光解。一個光吸收分子可能將它的過剩能量轉移到一個接受體分子,導致接受體反應,這種
反應就是光敏化作用。
氧化反應:有機毒物在水環境中所常遇見的氧化劑有單重態氧(1O2),烷基過氧自由基(RO2·),烷氧自由基
(RO·)或羥自由基(OH·)。這些自由基雖然是光化學的產物,但它們是與基態的有機物起作用的,所以把它們
放在光化學反應以外,單獨作為氧化反應這一類。
5. 農葯在土壤中如何降解
農葯的降解可分為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兩種方式。在光、熱及化學因子作用下發生的降解現象為非生物降解,而在動植物體內或微生物體內外的降解作用屬生物降解。
1、非生物降解:
一般非持久性物質,因其化學性質不穩定,經過光解、水解或揮發等理化作用而在環境中轉化為其他物質。主要有光解、水解等。
2、生物降解:
生物陶瓷在生理環境中產生的結構或物質衰變,其產物被機體吸收利用或通過循環系統排出體外,稱為陶瓷的生物降解。生物可降解或生物可吸收陶瓷材料植入骨組織後,材料通過體液溶解吸收或被代謝系統排出體外,最終使缺損的部位完全被新生的骨組織所取代。
(5)農葯的光化學反應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物降解在農葯降解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影響降解的主要因素如下:
1、環境因子。農葯進入環境後,會受到一些環境因子的作用,如:溫度、濕度、有機質含量等。
2、農葯本身的因素。農葯的分子結構、農葯的使用濃度及農葯的用葯歷史等也影響農葯的降解性能。農葯因其在分子結構及理化性質方面不同,對生物降解的敏感性差別很大。
3、微生物的影響。由於農葯降解的主要方式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因此微生物對於農葯的降解具有重大的影響。微生物的種類多樣、數量繁多,有利於農葯的降解。
6. 光化學反應
光化學反應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反應名稱。光化學反應又稱光化學反應或光化作用。物質一般在可見光或紫外線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化學反應,是由物質的分子吸收光子後所引發的反應。
原理
光化學反應在環境中主要是受陽光的照射,污染物吸收光子而使該物質分子處於某個電子激發態,而引起與其它物質發生的化學反應。如光化學煙霧形成的起始反應是二氧化氮(NO2)在陽光照射下,吸收紫外線(波長2900~4300A)而分解為一氧化氮(NO)和原子態氧(O,三重態)的光化學反應,由此開始了鏈反應,導致了臭氧及與其它有機烴化合物的一系列反應而最終生成了光化學煙霧的有毒產物,如過氧乙醯硝酸酯(PAN)等。
大氣污染的化學原理比較復雜,它除了與一般的化學反應規律有關外,更多的由於大氣中物質吸收了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光子)發生了光化學反應,使污染物成為毒性更大的物質(叫做二次污染物)。光化學反應是由物質的分子吸收光子後所引發的反應。分子吸收光子後,內部的電子發生能級躍遷,形成不穩定的激發態,然後進一步發生離解或其它反應。一般的光化學過程如下:
(1)引發反應產生激發態分子(A*)
A(分子)+hv→A*
(2)A*離解產生新物質(C1,C2…)
A*→C1+C2+…
(3)A*與其它分子(B)反應產生新物質(D1,D2…)
A*+B→D1+D2+…
(4)A*失去能量回到基態而發光(熒光或磷光)
A*→A+hv
(5)A* 與其它化學惰性分子(M)碰撞而失去活性
A*+M→A+M′
反應(1)是引發反應,是分子或原子吸收光子形成激發態A*的反應。引發反應(1)所吸收的光子能量需與分子或原子的電子能級差的能量相適應。物質分子的電子能級差值較大,只有遠紫外光、紫外光和可見光中高能部分才能使價電子激發到高能態。即波長小於700 nm才有可能引發光化學反應。產生的激發態分子活性大,可能產生上述(2)~(4)一系列復雜反應。反應(2)和(3)是激發態分子引起的兩種化學反應形式,其中反應(2)於大氣中光化學反應中最重要的一種,激發分子離解為兩個以上的分子、原子或自由基,使大氣中的污染物發生了轉化或遷移。反應(4)和(5)是激發態分子失去能量的兩種形式,結果是回到原來的狀態。
大氣中的N2,O2和O3能選擇性吸收太陽輻射中的高能量光子(短波輻射)而引起分子離解:
N2+hv→N+N λ<120 nm
O2+hv→O+O λ<240 nm
O3+hv→O2+O λ=220~290 nm
顯然,太陽輻射高能量部分波長小於 290 nm的光子因被O2,O3,N2的吸收而不能到達地面。大於800 nm長波輻射(紅外線部分)幾乎完全被大氣中的水蒸氣和CO2所吸收。因此只有波長 300~800 nm的可見光波不被吸收,透過大氣到達地面。
大氣的低層污染物NO2、SO2、烷基亞硝酸(RONO)、醛、酮和烷基過氧化物(ROOR′)等也可發生光化學反應:
NO2+bv→NO·+O
HNO2(HONO)+hv→NO+HO·
RONO+hv→NO·+RO·
CH2O+hv→H·+HCO
ROOR′+hv→RO·+R′O·
上述光化學反應光吸收一般在 300~400 nm。這些反應與反應物光吸收特性,吸收光的波長等因素有關。應該指出,光化學反應大多比較復雜,往往包含著一系列過程。
3作用
光化學反應可引起化合、分解、電離、氧化還原等過程。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光合作用,如綠色植物使二氧化碳和水在日光照射下,借植物葉綠素的幫助,吸收光能,合成碳水化合物。另一類是光分解作用[1] ,如高層大氣中分子氧吸收紫外線分解為原子氧;染料在空氣中的褪色,膠片的感光作用等。
4基本定律
光化學第一定律
只有被體系內分子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引起該體系的分子發生光化學反應,此定律雖然是定性的,但卻是近代光化學的重要基礎。該定律在1818年由Grotthus和Draper提出,故又稱為Grotthus-Draper定律.
光化學第二定律
在初級過程中,一個被吸收的光子只活化一個分子.該定律在1908~1912年由Einstein和Stark提出,故又稱為 Einstein-Stark定律.
Beer-Lambert定律
平行的單色光通過濃度為c,長度為d的均勻介質時,未被吸收的透射光強度It與入射光強度I0之間的關系為(e為摩爾消光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