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科版小學科學的物質領域包括哪些內容
一、物質存在的空間形式有 2 種:
1、實體性物質(氣、液、固態物體乃至社會組織)。
2、能量性場物質(電場、磁場、引力場、電磁場等)。
實體性物質佔有排他性空間,而能量性場物質可以共享空間但同樣具有方向性等空間屬性。
二、物質存在的時間形式也有 2 種:
1、靜態存在、可以觀測的,產生「力」(如引力、電力、斥力,乃至如權力等影響力)作用的各類場、物及其一切高級形態(包括貨幣、社會組織等等)。
2、動態存在、發生、發展著,可以觀測、記錄下來,現實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過程、現象。
(1)小學科學課程中涉及哪些化學知識點擴展閱讀
學習科學的好處
自然課是小學教育中一門重要的科學啟蒙課程。
小學自然課講的都是些最基本的自然常識,但涉及面很廣,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無所不包,同時也是中學地理、化學、生命科學的基礎。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新的課程標准,小學自然課已更名為小學科學課。
學科學,對小學生的作用非常大,一方面可以教育小學生最基礎的常識,避免一些因為太過無知而導致的危險,另一方面則是啟發他們對於科學的興趣,以及培養比較理性的思維方式,當然功利一點也是為後續的學業和考試作預備。
科學的起源
自然科學發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學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它依據歷史事實,通過對科學發展歷史過程的分析來總結科學發展的歷史經驗並揭示其規律。
在漫長的自然科學發展史上,近代曾出現了三次嚴重的危機,並由此也帶來了三次重大的突破,從而推動自然科學向前進一步發展。
近代自然科學是以天文學領域的革命為開端的。天文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
在西方,通過畢達哥拉斯、柏拉圖、 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經提出了幾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最具理論色彩,又是提出理論模型最多的一門學科。
同時,天文學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人們種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觀測時間也靠天,這就必然會有力推動天文學的發展。然而,天文學在當時又是一門十分敏感的學科。
在天文學領域,兩種宇宙觀,新舊思想的斗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到了中世紀後期,天主教會還別有用心地為托勒密的地心說披上了一層神密的面紗。
硬說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證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來統治萬物,就一定讓人類的住所??
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這種荒唐說法被當作權威加以崇信之後,托勒密的學說就成為不可懷疑的結果而嚴重阻礙著天文科學的進步。
然而,地心說基礎上產生的儒略歷在325年被確定為基督教的歷法後,它的微小誤差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同觀測資料大相徑庭。
葡萄牙一位親王的船長曾說:「盡管我們對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們發現,事事都和他說的相反。」
托勒密體系的錯誤日益暴露,人們急需建立新的理論體系。當時,文藝復興正蓬勃開展,它不僅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同時也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產生。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適應時代要求,他從1506年開始,在弗洛恩堡一所教堂的閣樓上對天象仔細觀察了30年,從而創立了一種天文學的新理論--日心說。
1543年,哥白尼公開發表《天體運行論》,這是近代自然科學誕生的主要標志。日心說的提出恢復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來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學界和思想界,動搖了封建神學的理論基礎,是天文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發展成就輝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但從宏觀上看,科學發展是落在生產技術的後面。
例如,鍾表在實踐中已廣泛應用,但人們並不懂得由哪些因素決定著鍾表運動的周期;在戰爭發射了無數的子彈和炮彈,卻搞不清怎樣才能把彈道計算出來,命中率如何提高。
從微觀上看,古典力學的發展比較完善。
在天體力學中,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橢圓定律、面積定律、周期定律);1632年,伽利略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
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論述了牛頓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這些定律構成一個統一的體系,把天上的和地上的物體運動概括在一個理論之中。
這是人類認識史上對自然規律的第一次理論性的概括和綜合。但這一時期其他學科還很落後,主要是在收集材料,積累經驗,進行分門別類的初步整理。
例如,18世紀,瑞典生物學家林耐就曾致力於對植物的分類,他寫了《自然系統》一書,使雜亂無章的關於植物方面的知識形成了完整的系統。
在化學領域,英國科學家波義耳把嚴密的實驗方法引入化學,他被稱為近代化學的創始人。
德國科學家斯塔爾提提出燃素說來解釋化學反應,燃素說作為化學的理論成果統治了化學界近100年。
科學的發展不是憑空進行,而是必須以已有的科學成果為發展的起點。
當時已有的天文學數學知識為力學的發展創造了前提,而力學發展較完善的狀況又促成了哲學史上機械自然觀的形成。
因為,從人的認識規律來看,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是從認識簡單事物進而深化認識復雜事物的,認識機械運動是科學認識的第一任務。
在科學認識第一階段,暫時把事物看成彼此無關的固定不變的東西進行研究是可以理解的,一旦科學家們把一切高級復雜運動都簡單類比為機械運動,並且把力學中的外力照搬過來,就變成了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機械外因論。
他們認為,自然界絕對不變,自然界只是在空間上擴張,展現其多樣性,而在時間上沒有變化,沒有發展的歷史。
不變的行星一定始終不變地繞著不變的太陽運行,由於它不承認物質的發展,不能回答自然界的一切從何而來,最後只能搬用神的創造力來解釋,自然科學又回到了神學之中。
1755年,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出版了《宇宙發展史概論》,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星雲假說。
康德的星雲假說能較好解釋太陽系的某些現象。他認為,太陽系以及一切恆星都是由原始星雲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下逐漸聚集而成的。
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有生有死,而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恩格斯1875年為《自然辯證法》寫的一篇導言中,給予康德的星雲假說極高的評價。說它「包含著一切繼續前進的起點。」
因為既然地球是隨著太陽系的形成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那麼,地球上的萬物山川、動物和植物,自然也有它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歷史。
「如果立即沿著這個方向堅決地繼續研究下去,那麼,自然科學現在就會進步得多。」康德的星雲假說有力沖擊了形而上學的機械自然觀,是繼哥白尼天文學革命後的又一次科學革命。
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這也是近代以來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不過,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許多技術發明大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總之,在18世紀中葉以前,自然科學研究主要是運用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等經驗方法達到記錄、分類,積累現象知識的目的。
在18世紀中葉以後,由於啟蒙運動的發展,「自然科學便走進了理論的領域而在這里經驗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這里只有理性思維才能有所幫助。」
理性思維就是對感性材料進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提出科學假說,進而建立理論或理論體系。
19世紀道爾頓的原子論,阿佛加德羅的分子學說,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及康德的星雲假說開始都是以假說形式出現的。
不過,康德的星雲假說一開始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19世紀,由於自然科學不斷揭示出自然過程的辨證性質,才最終在哲學領域敲響了形而上學的喪鍾。
19世紀是科學時代的開始。在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們開始論及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
在地質學領域,英國的地質學家賴爾提出地質漸變理論。在生物學領域,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規律相繼被發現。
在化學領域,原子-分子論被科學肯定;拉瓦錫推翻了燃素說,並成為發現質量守恆定律的第一人;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表了元素周期律的圖表和《元素屬性和原子量的關系》的論文。
在文中,門捷列夫預言了十一種未知元素的存在,並在以後被一一證實。
十九世紀最重大的科學成就是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在19世紀之前,人們基本上認為電與磁是兩種不同現象,但人們也發現兩者之間可能會存在某種聯系,因為水手們不止一次看到,打雷時羅盤上的磁針會發生偏轉。
1820年7月,丹麥教授奧斯特通過實驗證實了電與磁的相互作用,他指出磁針的指向同電流的方向有關。
這說明自然界除了沿物體中心線起作用的力以外,還存在著旋轉力,而這種旋轉力是牛頓力學所無法解釋的,這樣,一門新學科??電磁學誕生了。
奧斯特的發現震動了物理學界,科學家們紛紛做各種實驗,力求搞清電與磁的關系。
法國的安培提出了電動力學理論。英國化學家、物理學家? ɡ苡?831年總結出電磁感應定律,1845年他還發現了「磁光效應」,播下了電、磁、光統一理論的種子。但法拉弟的學說都是用直觀的形式表達的,缺少精確的數學語言。
後來,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克服了這一缺點,他於1865年根據庫侖定律、安培力公式、電磁感應定律等經驗規律,運用矢量分析的數學手段,提出了真空中的電磁場方程。
以後,麥克斯韋又推導出電磁場的波動方程,還從波動方程中推論出電磁波的傳播速度剛好等於光速,並預言光也是一種電磁波。這就把電、磁、光統一起來了,這是繼牛頓力學以後又一次對自然規律的理論性概括和綜合。
1888年,德國科學家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電磁波的存在。利用赫茲的發現,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俄國的波波夫先後分別實現了無線電的傳播和接受,使有線電報逐漸發展成為無線電通訊。
所有這些電器設備都需要大量的電,這遠遠不是微弱的電池所能提供的。1866年,第一台自激式發電機問世使電流強度大大提高。70年代,歐洲開始進入電力時代。
80年代還建成了中心發電站,並解決了遠距離輸電問題。電力的廣泛應用是繼蒸汽機之後近代史上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電磁學的發展為這次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准備。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現被迅速應用於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國家蓬勃興起。
19世紀,自然科學在多個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物理學中一切基本問題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都已基本上得到解決,科學家們給牛頓力學本來解釋不了的電磁現象虛構了一個物質承擔者--以太。
把電磁現象歸結為以太的機械運動,他們認為整個物理世界都可以歸結為絕對不可分的原子和絕對禁止的以太這兩種物質始原。
正當古典物理學達到頂峰,人們陶醉於「盡善盡美」的境界時,卻出人意料發生了一系列震驚整個物理學界的重大事件。
首先是邁克耳遜和莫雷為了尋找地球相對於絕對靜止的以太運動進行了著名的以太漂移實驗,但實驗結果卻同古典理論的預測相反;在對比熱和熱輻射的研究中又出現了「紫外災難」等古典理論不可克服的矛盾。
古典物理學再次受到嚴重的挑戰,第三次面臨重大的危機。
十九世紀未,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能穿透金屬板使底片感光的X射線。不久,貝克勒爾發現了放射性現象。
居里夫婦受貝克勒爾啟發,發現了釙、鐳的放射性,並在艱苦的條件下提煉出輻射強度比鈾強200萬倍的鐳元素。
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電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傳統觀念,電子和元素放射性的發現,打開了原子的大門,使人們的認識得以深入到原子的內部,這就為量子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量子論是反映微觀粒子結構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與此同時,在對電磁效應和時空關系的研究中相對論產生了。
相對論將力學和電磁學理論以及時間、空間和物質的運動聯系了起來。這是繼牛頓力學、麥克斯韋電磁學以後的又一次物理學史上的大綜合。量子論和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是促成20世紀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理論基礎。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是科技發展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
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技術發明大都是延長人的四肢與感官功能,解放人的體力,而電子計算機卻是延長了人的腦的功能。
它開始替代人的部分腦力勞動,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並放大了人類的智力,極大地增強了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現在更是廣泛滲透和影響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當今時代,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群體化、社會化、高速化的趨勢和特徵異常明顯,我們隨時可能面臨新的危機,新的挑戰,只要我們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科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Ⅱ 我們學基礎化學學什麼
基礎化學課程是根據小學教育(理科方向)專科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規定而開設的重要基礎課程。化學,是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現代從事理科教育工作者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基礎化學》是小學教育(理科方向)大專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化學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及基本實驗技能,了解這些知識、理論和技能的應用,培養分析和解決涉及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Ⅲ 蘇教版小學科學物質科學領域都包含哪些內容
小學科學《物質世界》領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
物質變化 1.物質的材料與結構 ·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大類。 ·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不同的材料,它們的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情況等物理性質是不同的。 ·根據材料的形成方式,可以分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材料的寬度、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有關,材料越厚,抗彎曲能力越強。 ·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 ·拱形可以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所以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 ·圓頂形和球形是拱形的組合,所以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 ·三角形和四邊形是最基本的框架,三角形框架的穩定性最好。 ·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不容易倒。 ·現代大橋有各種不同的結構,各具特點。有的大橋綜合利用了拱形、框架、拉索各種結構 的特點。 ·橋的設計和建造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2.水及其變化 ·水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沒有固定形狀、會流動的液體。 ·量筒是一種標准工具,可以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水降到 0℃時會開始凝固成冰。 ·固態的冰升到 0℃時會開始融化成水。 ·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之後會凝結成小水滴。 ·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做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做凝結。 ·水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3.物質的溶解 ·食鹽、白糖等固體物質的顆粒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稱為晶體。 · 物體在水中溶解後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布在水中, 並且不能用過濾或沉澱 的方法分離出來。 ·水能溶解一些固體、液體,也能溶解一定的氣體。不同的物質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物質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顆粒大小、水的溫度及是否攪拌三個因素的影響。 ·同一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 ·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可以採用蒸發水分的方式分離出來。 4.物體的運動和力 ·橡皮筋、彈簧等物體被拉長或絞緊時會產生彈力。 ·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氣球動力小車是被反 沖力推動而前進的。 ·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長度就越長。彈簧秤又叫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大小的工具。 力的大小用「牛頓」來表示。 ·運動的物體因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稱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狀況、運動物體 的重量等因素有關。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一定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 摩擦力小。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增大它;當人們不需 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去減小它。 ·動力、摩擦力等因素都會影響小賽車的性能。 5.物體的沉浮 ·體積相同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相同的物體,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物體在水中排開水的體積叫做排開的水量。 ·物體的沉浮狀態可以通過改變物體本身的體積大小(排開的水量)來實現。 ·船是利用物體的沉浮原理製作的。材質輕、排水量大的船,載重量就大。 ·在水面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水量有關。 ·物體的沉浮與所浸液體有關。液體溶解了其他物質後,浮力會發生變化。 ·物體在不同的液體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當物體比同體積的液體重時,會下沉,當物體比同體積的液體輕時,會上浮。 6.工具和機械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們應選擇合適的工具。 ·杠桿省力與否與杠桿的支點、用力點、阻力點的相對位置有關。 ·杠桿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類: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輪軸由輪和軸固定在一起而組成的,在輪上用力可以省力。 ·滑輪有定滑輪和動滑輪兩類。定滑輪不省力但可改變用力方向;動滑輪能省力但不能改變 用力方向。 ·滑輪組由若干個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滑輪組能省力,能改變用力方向。 ·斜面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在提升重物時,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自行車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簡單機械,並通過不同的傳動方式傳遞力量。 7.物質的變化 .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都會發生變化。 ·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以後,會產生新物質——二氧化碳。 ·鐵會生銹,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過程往往伴隨著種種可見的現象,如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 等。 ·鐵生銹給人類造成了巨大損失,人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控制鐵生銹的速度。 ·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發生了物理變化。
能量表現形式 1.聲音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的強弱用音量來描述,音量與物體振動的幅度有關。聲音的高低用音高來描述,音高 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離不開物質。 ·聲音傳播到我們的耳朵,使鼓膜產生振動,通過神經傳到大腦,我們就聽到了聲音。 ·耳朵是我們的聽覺器官,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有可能損傷我們的聽力。 2.光 ·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等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光是以直線的形式傳播的。 ·光遇到物體後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受到的光照強度有關。光線越強烈,物體的溫度就越高。 ·人們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將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 ·陽光下的物體溫度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關。 ·物體的顏色越淺、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溫度就越低。 ·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了材料的吸熱和保溫等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能裝置。 ·放大鏡是一種凸透鏡,它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 ·簡易的顯微鏡是由兩個不同放大倍數的凸透鏡組合而成的。 ·顯微鏡的發明使人們能夠觀察到非常小的物體以及物體的精細結構。 3.電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靜電。 ·從電源中流出的電流通過燈絲時,小燈泡就會發光。 ·導線、電池(電源)和小燈泡(用電器)可以組成一個簡單電路。 ·電流從電池的一端經導線流出,通過小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完整的迴路, 叫做電路。 ·容易導電的物體稱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稱絕緣體。 ·開關是電路中控制電流通斷的元件。 ·電路根據不同的需要,有串聯和並聯兩種連接方式。 4.熱 .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 ·物體溫度的上升或下降,說明了物體的熱量在增加或減少。 ·通常情況下,人體的體溫為 37℃、水結冰的溫度為 0℃、水沸騰的溫度為 100℃。 ·水受熱體積膨脹,受冷體積縮小,水的這種性質叫做熱脹冷縮。 ·空氣以及許多液體、固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這種傳熱的方式叫熱傳遞。 ·不同的物體傳熱性能是不同的。金屬的傳熱性能比較好。 ·各種不同材料的吸熱和散熱能力是不同的。 5.磁 ·磁鐵能吸引鐵的性質叫磁性,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 ·指北的磁極叫北極,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多塊磁鐵組合在一起,磁鐵的磁力會發生變化。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磁鐵摩擦鋼針能使鋼針具有磁性。 6.能量轉化 ·通電後的導線會產生磁力,能使指南針的磁針產生偏轉。 ·電磁鐵是由線圈和鐵芯兩部分組成的。電磁鐵的南北極與繞線方向有關。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可以改變,通過增加線圈的圈數、電池的數量能夠增強電磁鐵的磁力。 ·電動機是利用電產生磁以及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原理產生動力的。 ·聲、光、電、熱、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種表現形式。各種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發電機是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 ·煤是由億萬年前的植物經過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可以通過煤的特點和地層特點推測出來。 ·煤、石油和天然氣中貯存的能量來自於太陽。
Ⅳ 化學知識點化學知識點有哪些
1、化學(chemistry)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
2、元素周期表是化學的核心。是118種化學元素的集合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達的具體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內部結構和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的規律。元素周期表簡稱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有16個族和4個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該元素的原子結構。周期表中同一橫列元素構成一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等於該周期的序數。同一縱行(第Ⅷ族包括3個縱行)的元素稱「族」。
3、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蠟燭燃燒、鋼鐵生銹、食物腐爛、糧食釀酒、動植物呼吸、光合作用……)。
4、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化學專業術語,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5、初步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燒杯、鑷子、試管夾、容量瓶、托盤天平、玻璃棒、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燈、酒精噴燈、錐形瓶、集氣瓶、冷凝管、蒸發皿、鐵架台、葯匙、燃燒匙等。
Ⅳ 小學科學知識中有哪些物理知識
我們任選了一套小學科學教材,當然小學的科學課程涉及到了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各方面的知識,我們僅研究物理部分,不難發現,它所涉及到的內容已經相當全面了,那麼我們分著來看一下,力與生活儼然在小學過程中,向學生介紹了推力和拉力、浮力、摩擦力以及我們身邊的力;在聲與生活中介紹了聲音的產生、傳播、變化以及燥聲與防止;機械與工具中介紹了杠桿、滑輪、輪軸以及斜面;熱與生活中介紹了物體的熱脹冷縮,勺柄是怎麼熱的,暖和的房間,以及介紹了太陽怎樣向地球傳熱、保溫和散熱的相關問題;在光與生活中介紹了光和色、光的傳播、光的反射、折射以及透鏡;在電與生活中介紹了正電和負電、電池、點亮的小電珠、導體和絕緣體;磁與生活中介紹了磁鐵的性質、指南針、電磁鐵,以及讓學生親手製作一個磁控玩具;在能源與生活中介紹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規能源同時介紹了太陽能和風能;在飛行與空間技術一章中,介紹了降落傘、飛機、人造潛艇;在設計與製作中,專門就自行車的問題,介紹了自行車這種交通工具,究竟涉及到了哪些相關的物理知識,應該說很好的把物理與生活結合在了一起,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盡管是我們司空見慣的自行車,其中涵蓋的物理知識就已經很多了。
Ⅵ 化學知識點有哪些呢
化學知識點如下:
1、固體不一定都是晶體,如玻璃是非晶態物質,再如塑料、橡膠等。
2、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一般形成離子化合物,但AlCl3卻是共價化合物(熔沸點很低,易升華,為雙聚分子,所有原子都達到了最外層為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
3、不是所有的物質都有化學鍵結合。如:稀有氣體、電解質溶液導電、電解拋光等都是化學變化。
4、依據電解池中陽離子的放電(得電子,氧化性)順序。優先放電的陽離子,其元素的金屬性弱。
5、常溫下與同濃度酸反應的難易程度和劇烈程度。一般情況下,與酸反應越容易、越劇烈,其金屬性越強。
Ⅶ 五年級下科學課中和化學有關的內容有哪些
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官方中物理,化學叫物質科學,生物叫生命科學,地理叫地球、宇宙、空間科學。中考180分中物理佔35%,化學佔35%,生物佔23%,地理佔7%
Ⅷ 小學課本中哪些用到物理化學生物的知識
科學課本涉及了,但是我現在沒法回到奶奶家找課本,過兩天給你。
Ⅸ 小學科學與初中化學的相同知識點
記得小學科學里有關化學的只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初中比這個內容多得多了,這是唯一的相同點
Ⅹ 小學科學課所有概念總結大神們幫幫忙
科學復習 1.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觀察同一物體,隨著放大倍數的增加,觀察物體的(圖像)變大,獲得的(物體信息)更多,同時(視野)變小,球形放大鏡放的最大,特別是(玻璃球)。 2、 鏡的特點是(透明,中央厚邊緣薄)。放大鏡也叫(凸透鏡)。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面的(凸度)有關,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球形透明體)放大倍數是最大的,例如(裝滿水的玻璃球、燒瓶)。 3、 顯微鏡至少要(兩)個放大倍數不同的放大鏡。 4、透鏡看到的(面積或區域)叫做透鏡的(視野)。 5、晶體的方法是有(減少水分)和(降低溫度)兩種。我們在課堂上利用(蒸發)來減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的)。 7、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後來人們又研製出(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 8、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發現了(細胞)。事實說明生命體都是由(細胞)由組成的。 9、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人類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個世界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包括空氣、電、火、聲音。 12、(物質)總是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形態、大小,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 13、蠟燭變成蠟燭油是(物理變化),油燃燒了變成氣體是(化學變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變化),熔化後變黃、變黑,有焦味是(化學變化)。 15、建築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 16、含澱粉的食物有(米飯、土豆、麵粉、紅薯、玉米、豆類、包子、饅頭、餅類)。 17、鐵生銹與(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有關。 18、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有(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澱物)。 19、澱粉遇到碘酒變成藍色、鐵生銹、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蠟燭燃燒、白糖加熱、煤和石油的燃燒、美麗的煙花、製作檸檬汽水是化學變化。 20、鐵絲變彎\水結冰和水變成水蒸氣、折紙、易拉罐壓扁、混合沙和豆子、鹽或糖在水裡溶解是物理變化。 21、物理變化的特點:不產生新物質。化學變化的特點:產生了新物質。 22、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含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23、 第一個在月球上著陸的載人飛船是美國的(阿波羅11號);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人叫(阿姆斯特朗)。 24、 第一個進入宇宙太空的宇航員是(加加林)。 25、 世界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是(中國) 26、 我的載人飛船是(神舟5號和神舟6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現在(嫦娥一號)探月又發射成功 27、 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光年是用來計量(恆星間距離)的單位。 28、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29、 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 30、 (大熊座)的明顯標志是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利用大熊座能很快找到北極星。 31、 (天津四、織女星、牛郎星)三個星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三角形,稱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屬於(天鵝座),織女星屬於(天琴座),牛郎星屬於(天鷹座)。 32、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徵:(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33、(減少垃圾的數量)是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 3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廚余垃圾:剩餘飯菜、果皮和蔬菜莖葉等廚房垃圾。 可回收垃圾:各種金屬、紙、塑料、玻璃、橡膠、布等製品。 有害垃圾:廢電池、廢日光燈、廢水銀溫度計、注射器、過期葯品。 其他垃圾: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 35、(重新使用)是減少垃圾數量的重要方法。 36、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 焚燒) 兩種。 37、絕大多數的水污染都是由(人類活動)引起。 38、(垃圾分類、分裝)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 39、污水的處理包括三步:初步處理(物理方法)、再處理(生物方法)、追加處理(化學方法) 40、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土地沙漠化、溫室效應、臭氧空洞…… 41、42、 二、判斷題。 1、 生活中的垃圾都是無用的,沒有什麼價值可言。(×) 2、北斗七星離我們的距離都是一樣的。(×) 3、月相變化是在月亮繞地球公轉的過程形成的.(√)4、月球上的環形山是公認為是隕石的撞擊形成的.√) 5、垃圾被填埋了對人類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6、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環食三種形式。√) 7、圓柱形透明體的放大倍數是最大的。(×) 8、八大行星都分別有自己的衛星。(×) 9、科學家發現宇宙正處在膨脹之中。(√) 10、恆星不會消亡 ,太陽也不會消亡。(×) 三、選擇題。 1、發生日食時,地球、太陽、月球三個天體排列正確的是( B ) A、月球、地球、太陽。 B、地球、月球、太陽 C、地球、太陽、月球 4、發生月食時,地球、太陽、月球三個天體排列正確的是( A ) A、月球、地球、太陽。 B、地球、月球、太陽 C、地球、太陽、月球 5、填埋場在填垃圾後,可以在上面( C、D ) A、種植莊稼 B、建築房屋 C、修建公園 D、修建體育場 6、銀河系大約由( C )億到( D )億顆恆星組成,直徑有( A )萬光年。 A、10 B、100 C、1000 D、2000 7、( B )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北斗七星是( A )星座的明顯標志。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獅子座 8、發生的流星雨特別有名的星座是( C ) 9、第一個發現和提出「細胞「的人是( D )。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獅子座 D、獵犬座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加加林 D、羅伯特胡克 10、下列天體,( A )離地球最近 11、( C )地形的最大特點就是頒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環形山。 A、月球 B、太陽 C、金星 A、太陽 B、地球 C、月球 12、下列工具中,有放大圖像功能的是( C ) 13、第一個發現微生物的科學家是( B ) A、汽車的後視鏡 B、近視鏡 C、裝水的燒瓶 A、巴斯德 B、列方虎克 C、羅伯特胡克 14、( B )是太陽系裡唯一發光的恆星。 15、銀河系的直徑有( B )萬光年。 A、月球 B、太陽 C、火星 A、120 B、10 C、100 四、觀察實踐活動。 (一)垃圾填埋場在雨水浸泡下發生變化的模擬實驗中: 1、細石子、沙模擬土層;2、清水模擬地下水;3、 浸過墨水的紙巾模擬被填埋的垃圾; 4、墨水模擬污水 5、慢慢往上面噴水模擬天下雨; 瓶底的清水最後變成墨水色了,這說明垃圾被埋在地下,其中有害的東西仍會浸濾出來污染地下水。 (二)、日食、月食模擬實驗中: 1、用玻璃球代表月球;2、乒乓球代表地球;3、電筒代表太陽。 玻璃球轉到乒乓球與電筒之間,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形成日食。(地球——月球——太陽) 乒乓球轉到玻璃球與電筒之間,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形成月食。(月球——地球——太陽) (三)、探索垃圾的最終終處理方法 1、第一種方法:採取清潔填埋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對地下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但不能根除對環境的污染,潛在危害依然存在,同時要永久性地佔用大量土地,不能用來種植莊稼和建築房屋(地基不穩固和土壤里可能有毒)。 2、第二種方法:焚燒法。焚燒法的特點是減量,避免了垃圾污染地下水,產生的熱量還能發電;最大的問題是要消耗大量電能,留下殘余物,產生有毒物質造成二次污染。 (四)、根據月食的模擬實驗,試述月食的形成過程或畫圖加以說明。 當地球運動到太陽和月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在地球上一定區域內,只能看到月球的部分或全部看不到,就形成了月食。 畫圖注意順序:月球——地球——太陽 五、說一說。 1、應該怎樣正確地使用放大鏡?(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2頁下面的兩種觀察方法) 2、放大鏡有什麼特點?什麼樣的放大鏡放大倍數比較大? 答:放大鏡特點是透明,中央厚邊緣薄。凸度越大的放大鏡倍數越大。例如玻璃球、裝滿水的燒瓶。 3、用眼睛看和放大鏡看,兩次觀察獲得的信息有什麼不同? 答:圖像放大了,看到了圖像是由許多點組成的。 4、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步驟是什麼?(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13頁) 5、展示畫的洋蔥表皮細胞,我們發現了什麼? 答:細胞被放大了,是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方格中間有一個小黑點,還看到一個大液泡。 6、細胞對於生命體有什麼意義? 答: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等生命活動都是由細胞進行的。 7、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發生什麼變化? 答:冒出大量氣泡,產生大量氣體,聽到嗤嗤聲。 8、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現象是什麼? 答:浸入溶液的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有銅被置換出來,同時淺藍色的溶液顏色逐漸變得更淺了。 9、探索鐵生銹什麼因素有關?(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38頁) 10、生活中,人們怎樣防止鐵生銹、減慢鐵生銹的速度? 答;盡可能把空氣和水進行隔絕,達到防止鐵生銹的目的。例如:刷漆、鍍保護層、塗油、搪瓷利用了隔絕空氣和水的方法;把物體放在乾燥處利用隔絕水的方法。 11、給月相排序 答:上半月:月亮面積逐漸變大,直至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月亮面積逐漸變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側。 12、八大行星的排序是怎樣的? 答:離太陽距離從小到大排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3、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我們發現了些什麼?(具體答案在科學書下冊第56頁表格里) 答: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最遠的是海王星;最小是水星,最大的是木星;自轉的最快的是木星,最慢的是金星;公轉周期最短的是水星,最長的是海王星。 14、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問題更有效的一些方法呢? 答;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分類和回收利用垃圾。 15、給商品的生產廠家減少包裝浪費的建議有哪些? 答:簡包裝、大包裝、包裝回收重復使用、容器重裝、盡量少用塑料包裝。 16、回收垃圾的好處有哪些? 答:能夠減少垃圾的數量;回收利用塑料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回收玻璃比直接用天然原料取玻璃便宜;回收利用廢金屬,既節約能源又節約礦石資源;還能賣到許多錢。 17、我的節水計劃有哪些?(科學書下冊第80頁) 18、不的污染源可能來自哪兒? 答;農業(殺蟲劑、肥料)、工業(廢水、油污)、家庭(洗滌劑、人的排泄物)、動物的屍體。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