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有機化學反應中 催化劑 一般怎樣加
對非均相催化,除了催化劑的活性外,催化劑的比表面是決定反應速率的重要因素量大意味著用於催化的比表面大,反應整體就快一點。因此總體原則在了解催化劑活性的前提下,想快就多加一點。
② 在生產中如何正確使用催化劑
催化劑又叫觸媒。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於1981年提出的定義,催化劑是一種物質,它能夠改變反應的速率而不改變該反應的標准Gibbs自由焓變化。這種作用稱為催化作用。它和反應體系的關系就像鎖與鑰匙的關系一樣,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或專一性)。催化劑有三種類型,它們是:均相催化劑、多相催化劑和生物催化劑。催化劑在現代化學工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在幾乎有半數以上的化工產品,在生產過程里都採用催化劑。例如,合成氨生產採用鐵催化劑,硫酸生產採用釩催化劑,乙烯的聚合以及用丁二烯制橡膠等三大合成材料的生產中,都採用不同的催化劑。據統計,約有80%~85%的化工生產過程使用催化劑(如氨、硫酸、硝酸的合成,乙烯、丙烯、苯乙烯等的聚合,石油、天然氣、煤的綜合利用,等等),目的是加快反應速率,提高生產效率。
同比放大,觀察效果,再做調整。
決定了工藝流程設備型號以後按照上面開始試運行,根據收率再做漸進式調整。
③ 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一點問題
你這樣講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
催化劑本身的化學性質是沒有變化的,但物理性質一般會改變。
所以催化劑是參與反應的,只不過最後能夠「全身而退」。
我辯證說一下你這樣講的對的地方和錯的地方吧。
1.先指出錯誤:化學反應的理論有很多,大致分為:碰撞理論和過渡態理論(這兩個理論具體的內容自己網路吧,我我可不想自己的回答即長又重點不突出)
之所以要提出這兩個理論,是由化學反應研究的兩個方向決定的。化學反應研究動力學和熱力學。其中,「碰撞理論」是為「動力學」服務的,「過渡態理論」是為「熱力學」服務的。很遺憾,催化劑的研究一直出現在「熱力學」,因為它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與「過渡態」的研究正好相符合。
所以,你要把「碰撞理論」和催化劑聯系在一起,確實有些牽強附會。
2.說一說值得肯定的地方吧:以上僅僅是無機化學和部分有機化學研究的部分,還有一部分有機化學的研究是支持你的說法的。因為有機化學的催化劑一般是把反應物「吸附」在自己表面或者和自己組成「配合物」,然後反應的。確實減少了粒子到處跑的可能。這和你的說法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下面我會分別舉一個例子說明。(見圖片)後面的解釋都是為了說明催化劑和反應物是相結合的。
④ 請問化學反應中催化劑選擇的原則是什麼
能夠改變反應速率
高效
易於回收
可以反復使用
不產生污染所需產品的物質
假如是食品中就要求無毒無害
不與原材料反應
⑤ 催化劑 的選擇問題 高二化學
催化劑對正逆反應速率的增加程度是一樣的,能使逆反應速率加快約1×106倍,那就是說明也能使逆正反應速率加快約1×106倍;同理,前面兩個說能使正反應速率加快約3×105倍,那麼說明也能使逆反應速率加快約3×105倍。所以跟正逆的說法沒有關系。
⑥ 關於化學反應催化劑的問題~~
催化劑當然參加反應
⑦ 如何正確理解「催化劑」
關於催化劑應搞清楚以下幾點:
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
1、催化劑能改變(加快或減慢)其他化學物質的化學反應速度, 一般是加快反應速度 。但也有減慢反應速率的催化劑(如在橡膠中加入減慢橡膠老化 的物質) 。
2、催化劑的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沒有改變,但其物理性質可能 改變。例如顏色或者狀態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3、在某個化學反應中可選擇不同的物質作為催化劑。
4、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改變生成物的質量。
5、催化劑是針對具體的反應而言的,如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溶 液分解製取氧氣時能夠起催化作用,是催化劑。 而在其他反應中就可能不是催化劑。
6、對於某些化學反應沒有催化劑,並不意味著該反應不能發生, 只是反應速率較小。
7、催化劑既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
⑧ 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判斷請講得步步有依據些……
碘離子是催化劑 ,1中碘離子是反應物,2中是生成物,當你把兩個加起來(2乘以3)的時候發覺碘離子完全消不了。這就是這個題的難點。碘離子還是反應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