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教師如何進行敘事研究

化學教師如何進行敘事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27 17:26:08

1.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是怎樣開展探究活動的

初中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實施步驟
1.選題
對於九年級學生而言,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他們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一些課題。另外,在化學教學中,啟發學生就某個知識點提出探究性學習的課題,經某一學生提出後,供所有學生參考、選擇。
2.指導
對選中課題的各個小組進行指導。例如「常用洗滌劑的品種、主要成分、去污能力和毒性的調查」中,如何進行表格設計,怎樣問卷調查,怎樣記錄,如何搜集資料,如何整理、分析資料,怎樣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成任務。
3.實踐
每一個組大約由6-7個人組成,有小組長帶領,根據小組同學每個人特長進行具體分工如負責調查、訪問的,負責整理、分析資料的,負責執筆寫報告、小論文的,等等。教師在組織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學生的人身安全,利用化學課外活動或者周末讓學生野外考察、實踐,或者學生通過詢問家長親戚朋友,或者利用網路獲取所需的資源,最後把資料匯總裝訂成冊,形成報告、小論文等。
4.成果匯報
每個小組參加探究性學習的成果匯報,在會上請不同班級的學生代表和教師評定等級,從中選出優秀的課題參加校級的成果匯報,接受不同指導教師的提問,這樣從課題研究中發現問題,讓學生進一步去學習和完善。由於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開發性、探究性使它有別於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在探究性學習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選題側重於熱點問題,防止學習自由化
選擇學生們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能夠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對進行課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正是相關資料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生樂意相互對比參照、相互討論提出觀點的過程。故選題側重熱點,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但是選好了題並不是讓學生們放任自流,如果教師疏於指導,學生們只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就有可能使學習陷入自由化中。例如,在「嘉魚縣生活垃圾污染及處理現狀」的選題中,學生剛開始只是上網查找資料、查閱圖書,基本上沒有什麼收獲,圖書資料也很少網上的資料大多都是概括性的東西,對學生的幫助也不是很大,由於學生沒有掌握高效、迅速找到所需資料的指導,以致學生大多是敷衍了事,最後送上了一堆環保資料,和專題相符的很少。因此,教師應該善於捕捉各種信息,進行針對性地點撥、指導、監督,和學生家長及社會有機的結合,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防止學生按照個人的主觀思想,造成探究性學習的自由、散漫。
2.選題側重於爭論點,防止出現學習內容空洞化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於活躍和發展期,有爭議的專題可以使思維的火花碰撞,產生爭論,從而形成新的觀點和問題,這樣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的思維在肯定與否定的爭論中得到提升。如2009年西南地區出現有氣象記載以來的最嚴重的乾旱和2013年出現全國大面積持續高溫天氣,很多人認為這是由於環境污染和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對此,可讓學生們相互爭論,老師根據學生們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環境污染和二氧化碳增多為什麼只對西南地區造成影響?然後引導學生們思考2009年西南地區的乾旱到底是不是由於環境污染和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2013年全國大面積持續高溫是否的確是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這樣通過老師的引導,聯系學生們身邊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們查閱圖書、上網搜索資源,最後得出「乾旱和高溫主要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大氣環流異常、過度城市化」等綜合因素影響,這樣就豐富了學習內容。通過這樣一個專題的探究性學習,能把化學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防止了學習內容的空洞化,鍛煉了學生們的思維。
3.選題側重於現實生活,防止出現探究專題內容過大
選擇學生們現實生活中親身參加或者親身經歷的化學事件,讓學生們去觀察、思考、反思,發表自己的認識、見解,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專題更能適應學生們學習和發展的需要。例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了「嘉魚縣化肥廠氨氣泄漏對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的調查」、「嘉魚縣六碼河水污染問題的調查」、「嘉魚縣三湖連江水庫水污染情況的調查」等專題,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周末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調查,最後形成了對嘉魚縣環境狀況的整體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問題和建議。通過這次活動鍛煉了不少學生的能力,很多原先上課表現不是很積極的學生在小組總結中積極發
言,而且很多學生更加喜歡上化學課了。這樣的專題研究比較切合實際,范圍也不是太寬,防止了探究專題內容過大使學生不知道從何處下手的問題。
4.探究性學習的多元化評價
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重視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是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切記不能太注重結果,這只是初中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而不是專家和學者所作的研究報告。評價應是多元化的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可以由同小組同學、不同小組同學、教師、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員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手段應是多樣化的,可運用表揚、勉勵等方法,也可以運用分階段和逐步發展深入的觀點去評價。評價的內容一般包括: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態度;學生對活動的體驗;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探究方法與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成果等。無論運用哪種評價方法,化學教師應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注意評價的反饋作用,注意建立評價的激勵體制。

2. 敘事研究的過程

1.確定研究問題。所謂「有意義的問題」,起碼有兩重含義,一是我們研究者對該問題確實不了解,希望通過此項研究獲得一個答案;二是該問題對研究者來說具有實際意義,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2.選擇研究對象。選擇研究對象是研究得以進行的保證。因而它需要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互動與合作。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靈,能夠細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環境和研究對象。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動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認同、理解與合作,雙方應有從研究中共同進步的要求。因此,選擇好的合作夥伴,是教師敘事研究的重要一步。
3.進入研究現場。進入研究現場就意味著走進教師活動的時空,把握教師的行為、觀念所賴以產生的深層原因;對教師生活的現場觀察,理解教師做法的背景。研究現場是教師敘事研究獲取真實資料的直接來源。
4.進行觀察訪談。觀察訪談是圍繞著研究問題而進行的。觀察力求客觀,避免「先見」或「前設」對研究的干擾;訪談力求開放,使被訪者在研究者設計的系列開放性問題中輕松思考並回答問題。觀察訪談主要是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另一方面要具有親和力。
5.整理分析資料。敘事研究強調的是對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於資料事實進行的符合材料實際的分析。否則,研究就偏離了敘事研究規范的要求。在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中,研究者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從所收集的大量資料中尋找出「本土概念」,即被研究者經常使用的、用來表達他們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惟此,研究才具有了獨特的「個性」的特徵,研究報告才具有個性色彩。
6.撰寫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的撰寫既包含研究者對所觀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對「事」的論述性分析,兩者相映相成,構成了研究報告中的細膩的情感氛圍和濃郁的敘事風格。敘事研究強調細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使教師生活故事得以更豐富地呈現,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義。

3.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3篇

初中化學是眾多的初中課程中的一種,主要以基礎的化學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技能組成,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老師一般採取先講解課本基礎知識,然後示範實驗操作,再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實驗後總結問題,填寫實驗報告。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僅供參考。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一:

教師的教學活動應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是主體,也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

在進行期末總復習時有這樣的一節課:在研究實驗室氧氣製法的教學中,教材上是以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來製取,由於學生已經知道了很多方法可以得到氧氣,所以少數學生主張用水電解來製取氧氣.為此課堂上進行了一場爭論。一些學生認為:電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產物無污染,同時還產生了一種無污染的燃料,符合綠色化學的主體精神,而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過程復雜,同時還有一定的危險性,二者比較當然是用水為佳。面對這種現實,如何不否定學生的想法,且還能激發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是關鍵。於是我提出了:一堂45分鍾,我們要既要製取氧氣,還要研究其化學性質,時間來的及嗎?

課堂靜了下來,我靈機一動,接著開導,用水製取氧氣,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綠色化學的精神,問題的關鍵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電能的情況下,也能製得氧氣呢?要注意我說的是實驗室製取方法。這樣既肯定了學生的思維,又教育了學生學會節儉的好習慣,同時又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學會學習,藉助已有知識和互聯網等媒體,主動探究學習所需知識。同時再把對知識的考核評價生活化,從身邊的化學物質取材,構建生活化的考核題。就這樣師生共同探討的現狀下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且效果也相當的不錯。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課堂也變成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主陣地,那也肯定是一種很好的教學。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二:

xx年x月x日,我懷著一顆年輕人滾燙的心,走上教育工作崗位,成為一名普通的初中化學教師,至今已二十八個年頭了。二十八年來,依靠學校領導支持、老師的關心幫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已從一個單憑熱情而工作的青年教師逐漸成長為學校的中堅力量。長期擔任畢業班課程、班主任工作和教研組長工作。由於多年來我的業務能力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幾年連續創下比較突出的業績,因此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認可,獲得社會上的廣泛好評。20xx年——20xx年連續四年被評為我校的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20xx年——20xx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綏棱縣化學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20xx年被評為全縣教育系統優秀教師,20xx年又榮獲市級模範教師光榮稱號。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把熱愛學生當成我的天職,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當成我教師人生的真正幸福。有了這種心境,師生之間就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許多事情便迎刃而解。我在每次接到新的班級時,第一節課上,首先對學生們表示祝賀,祝賀他們進入初三年級,進入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祝賀他們又開始了一門新的科學知識的學習。這樣就使得師生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尊重學生,也就教會他們尊重老師。

20xx年,我又接手了兩個新班。為了很好的開展新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討論”等集體活動,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們自主結合,形成4-6人的學習小組,分設小組召集人(負責組內的活動安排與監督)、信息員(負責整理組內信息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預習員(負責整理組內課前預習提綱的編輯和整理)、實驗員(負責組內探究活動的實驗設計方案的調整和確立),使組內的每個人都有事可做、各負其責。在上課前各組把每個人的預習提綱整理好,並提出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這樣,我在上課的時候,對大家都很清楚的問題,就簡單帶過,重點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另外,對有些問題,有的組不清楚,有的組卻理解的很好,可以通過小組間的討論來自行解決,從而實現優勢互補,智慧共享。基於這一經驗,我於20xx和20xx年先後成功的撰寫了《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深化課程改革,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兩篇論文,並分別在中國教育學會兒童教育心理學分會黑龍江中小學心裡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召開的第四屆、第五屆優秀科研成果評審會上榮獲二等獎。

有人擔心,老師不講的東西,學生不一定看到,不一定理解。覺得還是自己講過一遍放心。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掌握的東西肯定比聽來的影響更深刻。另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檢測、訓練的方式來加深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解。從他們交來的提綱和問題裡面可以看出,他們在預習中不僅僅是簡單的瀏覽一下課本,他們查找了很多和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進一步補充了課本的內容。如:在進行教材第一單元中的課題3《走進化學實驗室》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們提出很多問題:為什麼用完酒精燈後要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酒精燈的火焰為什麼分三層?外焰為什麼顏色比其它兩層淺?為什麼不同的物質燃燒有不同的現象?在給酒精燈添加酒精時,如果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會出現什麼情況?如果用頂端不平或已燒焦的燈芯會出現什麼情況?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對課本內容有了充分的認識。學生們的這種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潛能,大大鼓舞了我,我對他們課上課下的表現都充滿信心。同時也一直激發著我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熱情。還記得,就在那個學年,我所撰寫的論文《新課標下中考復習運用探究式方法初探》在省專業委員會召開的第三屆(20xx年12月30日)評審會上被評為二等獎。這是我獲得地市級教育科研獎勵較早的一次,回來後我把我的成功和喜悅與我的學生們共享,互相激勵,一道進步。

我在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們進行小論文的寫作訓練,對這樣的小論文,我一般不要求每人都寫,只要求每個小組寫一篇,但寫作人是在小組每人的小論文的基礎上,匯總每人的內容特點寫出來的。並經過小組討論、修改、認可後才能上交的。因為是要在課堂上宣讀、講評、打分,所以,各組之間競爭很激烈,小論文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有一次上“觀察和描述——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化學活動課,我要求學生用小論文的形式來完成活動的結果。因為是第一次接觸這些東西,大家不僅在學校認真觀察設計實驗,而且回家後自己尋找代用品重新設計實驗,小論文也寫的像模像樣。比如第六小組的小論文就寫得相當漂亮:

“人生是一支短暫的蠟燭,把所有的光芒全釋放出來照亮他人。蠟燭有這些性質:顏色有紅、白、綠等。火焰也有幾種顏色,如外焰是橘黃色,內焰是淺紅色,而焰心是深紅色。狀態通常是固態,有一種特殊的氣味,硬度是用手可以折斷,密度是0.9×103kg/m3 ,熔點是40°,沸點是130°。

在空氣中燃燒稍有黑煙放出,火焰上面罩一個乾燥的燒杯,燒杯壁有霧珠出現。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的燒杯罩在火焰上面,石灰水變混濁。蠟燭剛熄滅的時候,蠟燭蒸氣冒出,形成白煙,可以點燃。

燭光是點燃希望之火的源泉。”

這種小組的合作可以使不同智力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及不同特長和優勢的成員在團體中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取長補短,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完成任務,也可以解決一些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合作學習中,由於各個學習者(包括老師)都積極參與,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和友誼。在這一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學思路不斷豐富,研究視野不斷拓寬,取得的成果一個接一個。20xx年3月在全縣中學全員教師參加的說客大賽活動中,我所呈現的《生活中常見的鹽》一課被評為化學學科一等獎;20xx年1月在全市新一輪中學教師崗位培訓說課大賽中,我所呈現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一課被評為一等獎。

我班的 同學在自學“金屬的用途”一節時,想知道金屬的性質,他約了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尋找答案。收集了銅絲、鐵釘、不銹鋼、鋁、鎂條、鋅片、水銀等金屬,然後從金屬外表、顏色、狀態、密度、熔點、導電、導熱、磁性等方面探究金屬的性質。這種主動的探究,其學習目的、內容、方法、途徑等都是學生自己選擇和確定的。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為自己找到新的學習模式,能夠迎接學習中產生的新問題的挑戰,進而適應現在及未來社會的學習活動,適應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需要。

《禮記》上說:“教學相長”,對此我深有體會。在化學教學與科研活動中,我每每得益於我的學生那不時閃現的靈動的思維給我的啟發,才讓我屢有創獲。20xx年8月10日,在全市中小學優秀科研成果評比活動中,我的教學設計《質量守恆定律》被評為優秀教學設計,榮獲二等獎。20xx年7月20日獲全縣優秀教學設計一等獎的《化學肥料》一課的教學思路也同樣是在師生的相互啟發中誕生的。

中學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啟蒙階段,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尤為重要。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是中學化學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它比多教給學生一些有用的、具體的化學知識還要重要得多!在教學中,要始終把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放在很突出的重要位置。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熱愛科學,樂於學習,學會學習。人類已經進入了學習型社會,自主學習是未來社會成員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生存方式,終生學習能力成了現代社會國民生存能力的重要成分。

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始終勇挑重擔,在教學第一線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且認真地學習思考他人的教學,勤於探索、總結。在對化學學科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法和教師的教法等方面都有了比較全面地認識,有了具體、深刻的見解,撰寫了一些較有質量的教育教學科研論文,呈現了一些較有影響的優質課,在教科研工作中收獲了比較豐富的成果。其中,所撰寫的論文《新課標下如何提高中考復習效率》經教育部規劃課題《農村基礎教育功能拓展的對策研究》總課題組組織專家評審,被評為優秀教育研究論文二等獎(20xx.6.30),同時提交的《論化學教師觀念的轉變》,經專家評審,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xx.6.30)。

二十八年的工作經驗,使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是這種愛,使我充滿自信、充滿激情地投入每一天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是這種愛,使我面對一張張稚氣未脫的面孔,能夠保持足夠的耐心和誠懇;是這種愛,使我能勤奮刻苦地鑽研業務,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思路和風格;是這種愛,使我堅持廣泛地積累知識、經驗,力求科學而又藝術地教書育人。

回顧我的成長經歷,促進我個人發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一個“愛”字——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崗位,我愛我的化學事業!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熱愛學生,樂崗敬業,將“愛”進行到底。

初中化學教育敘事文章三:

化學新課程讓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接觸化學、學習化學,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創設化學生活化課堂不僅可以密切化學與生活的聯系,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科學探究能力,有效落實新課標。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化學問題

因為許多化學反應和化學原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捕捉適宜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進而可以提煉出其中的化學問題。

例如,新買的鋁鍋,燒過自來水後有黑色斑點;經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長得很茂盛。這些奇妙的現象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就能促使他們去學習掌握鋁和氮氣的性質。由於有了跟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導入,學生對於下面新知的學習就有了積極性,興趣自然產生。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化學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相關。

現行化學新教材內容的設計盡量貼近了生活實際,甚至手中的一張紙,呼出的一口氣都成了學生自己的研究學習對象,這樣的學習易被接受。

直觀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化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所以,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探索的問題、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

比如,家中的食鹽為什麼會變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質為什麼會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藍(紫白菜)怎麼變紅了?等等,通過大量具體的、真實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感受體會了解化學問題。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化學問題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是知識理解的延伸與升華。

任何束縛學生手腳,只允許他們冥思苦想的教學方法是不科學的。只有讓學生充分進行生活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明白所學知識的價值。

例如,結合空氣、水、酸、鹼、鹽等內容的學習,組織學生對本地區的環境狀況(飲用水、空氣、土壤等)、空氣的污染狀況、污水處理廠的流程和原理、周邊農村施用化肥和農葯的具體情況等進行調查.

結合無錫“太湖藍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組織學生關注新聞並從網上查詢分析原因。

通過這些實驗和調查活動,運用化學原理積極展開思維,不僅使學生樹立綠色食品、綠色環保、綠色化學的意識;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去親自體驗,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就理解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四、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課程標准》指出,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

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 教學敘事如何寫

教育敘事怎麼寫

今年的教研成果評比又開始了,這些天我陸陸續續的收到了很多老師交來的教學敘事和教育敘事,一些老師寫得不錯,但有一些老師還是沒有弄明白怎麼是教育敘事,寫來寫去寫成了論文的樣子,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教育敘事怎麼寫: 什麼是教育敘事
敘事研究是近幾年頗受我國教育界關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教師以研究者身份從事的敘事研究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敘事(包括教學敘事)可以理解為一種研究方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作為行動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教育敘事,既指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用敘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簡短的記錄,也指教師在研究中採用敘事方法呈現的研究成果。

敘事長期而又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別是文化藝術作品(如小說、詩歌、繪畫和影視)常以敘事形式呈現。它是人們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們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陳述的是人、動物、宇宙空間各種生命事物身上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人們將各種經驗組織成有現實意義的事件的基本方式。簡單地講,敘事就是「講故事」,講述敘事者親身經歷的事件。

5. 討論一化學教師教學隨筆、教學日記應該記什麼

 隨筆,又叫隨感、筆記,選材廣泛,形式自由,是隨時反映見聞感受的一種文體。
教育隨筆就是用隨筆的形式,反映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和感受、體會,或針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的教育應用文書。
教育隨筆形式自由,它有時像小品文或雜文,有時又像日記或雜記,在教育實踐中主要有這樣一些樣式:教學筆記、教學後記、讀書筆記、教學札記、教育教學隨感錄、備課筆記等等,這些都屬於教育隨筆的范疇。我們今天提倡的是教師寫教育教學隨感錄。
一、教育隨筆有如下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鑒,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說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隨筆的分類
(l)教育隨筆主要是一種敘事議事的文體,有的講教為主,有的以議為主,根據敘與議的情況可以分成五類:先敘後議型;先議後敘型;夾敘夾議型;敘事型;議論型。
(2)根據隨筆的目的意圖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類別:有的是針對某種教學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後提出建議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批評針相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實例,以供借鑒的。
(3)根據所用主要表達方式來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有時還有抒情性隨筆。記敘性隨筆是以記錄教育現象為主,議論性隨筆以發表觀點看法為主,說明性隨筆主要是對教學中的問題作的闡釋。
三、教育隨筆寫作的意義
1.寫作教育隨筆是第一線教師及時反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師們每天接觸新的教學內容,每天與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兒童打交道,沸騰的生活必將燃起心靈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記下來,就是隨筆。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真心實意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隨時都會發現值得寫、值得反映的東西。我們知道,其他教育應用文體的選材較嚴格,組織結構也較嚴密,比較而言,教育隨筆則更加方便快捷。
2.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
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能否適應現代教學,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就會主動去發現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條件去解決問題。教師把這些東西用隨筆的形式反映出來,對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寫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勤奮練筆,教師把教育實踐中的見聞感受記下來,是一種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為教育科研准備素材,可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育隨筆是教學反思的理性提煉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新課程改革則提出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師者把記寫教育隨筆作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將一天所見、所想、所讀載入日記,這些行動本身就是教育的總結,有助於自身的提高。

教育變革的寶藏隱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經驗、新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發現新理念、新見解,可以促進教師對實踐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

6. 教育敘事研究與教育行動

  1.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質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 關於質的研究方法,定義是: 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由於教育敘事研究屬於質的研究方法的范疇,因而具有質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徵,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歸納性、對事實的解釋性和建構性等。

  2. 教育敘事研究是行動者直接融入並成為主體的研究。 在教育敘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過自身長期在教育教學的實際生活體驗中,在與對象的直接互動與實際交往中,發生了各種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學事件,對這些事件,教師們通過觀察、分析、反思,而獲得一些見解或解釋性的意見,這就是行動者自身作為主體並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動研究。

  3.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教師從教育實踐出發,從校園生活出發,從真實教育事實出發,從自然教育情境出發所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顯著特徵在於「實」,它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實事、實情、實境和實際過程所作的記錄、觀察和探究,從而獲得對事實或事件的解釋性意見。

  4. 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反思性研究敘事研究的根本特徵在於反思。 教師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經驗,在反思中修正行動計劃,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離開了反思,教育敘事研究就會變成為敘事而敘事,就會失去它的目的和意義。

(三)如何開展教育敘事研究

  1. 要勤於學 教師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提高理論素養,是開展研究工作的准備和基礎。雖然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敘事研究,進行校本教研,不必像大學教授或教育理論專家那樣要求有豐富的教育理論,並直接運用理論開展教育研究,但是不等於說敘事研究不需要理論,理論的價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視的, 因為理論—— 可以啟迪人們的思維和智慧, 可以熏陶人們的氣質和精神, 可以提高人們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可以升華人們的思想和理念。 因此,中小學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對更好地開展教育敘事研究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2. 要敏於事 在中小學里,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教師感慨找不到可說的話題,可做的課題,可寫的東西。這種現象是由於教師長期忙於超負荷的教學工作,為各種事務所困,對各種問題缺乏敏感性,甚至變得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的緣故。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教師事事處處留意身邊的問題,關注身邊的事情,就可以找到很多可以用於開展探討的話題,比如,教育生活故事、學生成長個案、教師成長記錄、教育教學對話、教學設計案例、教學反思案例,等等。 教育教學活動方方面面的內容都可成為敘事研究的話題。

  3. 要善於思 勤於思考,善於反思是中小學教師在進行敘事研究中的根本要求,因為當教師試圖「發現」和「講述」自己所遇到的某個教育問題或教育事件時,需要認真的思考:當問題或事件發生後,教師又用什麼方式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深入的思考;對問題或事件的解決過程、解決到什麼程度、方式方法如何、總體效果如何等,需要深刻的反思。 因此,思考和反思是敘事研究的靈魂,教師通過敘事研究中的思考和反思,不僅可以深刻地領會到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4. 要得於法 教育敘事研究的范圍甚廣,主題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可以說,教師的教育活動范圍有多寬,其敘事研究的領域就有多廣; 教師的工作有多少種類,其敘事研究的主題就有多少類型; 教師的工作內容有多麼寬泛,其敘事研究的內容就有多麼寬闊。 這樣看來,教育敘事研究似乎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格式、統一的規范和統一的要求。的確,與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教育敘事研究更具有彈性、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正是由於這些特點,教師在開展教育敘事研究時就更能夠體現現實針對性,更能發揮創造性,這種方法也就更能為教師所掌握和運用。當然,教育敘事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也不是說可以任意妄為,無章可循的,它總是內含一些基本的要素和要求。 有人認為,教育敘事研究的過程要圍繞三個事件展開:現場、現場經驗文本和研究文本。 現場工作是敘事研究者親身體驗生活和獲得現場經驗的過程。 現場經驗文本是指研究者所獲得的現場資料,形成現場經驗文本有多種方法,如講述或撰寫故事、研究訪談、日記、自傳和傳記、書信、談話、現場筆記等。 研究文本是指敘事研究的格式,敘事研究文本可以用文學、詩歌、科學等各種不同的風格撰寫,可以形成描述的文本、解釋的文本、討論的文本、敘述的文本等多種格式。 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第一,有鮮明的主題或引人入勝的問題; 第二,有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有解決問題的情境性、沖突性、過程性、復雜性以及師生角色變化等的描述; 第四,有解決問題過程中及過程後的反思; 第五,有理性反思中所獲得的經驗或教訓,所蘊含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想的升華或啟發。 教師如果對敘事研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並進一步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並有利於推進校本科研工作。

(四)深入認識和開展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敘述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這個問題提出來後「我」是如何想方設法去解釋問題的; 設計好解決問題的方案後「我」在具體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什麼障礙,問題真的被解決了嗎?如果問題沒有被解決或沒有很好地被解決,「我」後來又採取了什麼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麼新的問題? 當「我」這樣敘述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時,已經在思考或反思,這也就使「我」的經驗性教學轉化為某種反思性教學。 更重要的是,當「我」這樣敘述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時,「我」已經在收集研究資料和解釋研究資料。 敘述的內容也就構成了「我」的可供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 這種研究報告使以往的「議論文」、「說明文」式的研究報告轉換為某種「記敘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記」式的、「口語」化的心得體會。 它顯得更親近讀者或聽眾,更容易使有類似經歷的人通過認同而達到推廣。 這樣一來,校本教研的基本過程就轉換為由中小學教師講述自己(「我」)的教育故事:

第一,是我講我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行動研究的報告都可以視為一種教師的「自傳」。

第二,講述的是一個過去的、已經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對未來的展望或發出的某種指令。它所報告的內容是「實然」的教育實踐,而不是「應該」的教育規則或「或然」的教育想像。

第三,所報告的內容往往是我參與的研究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真實的教育事件。

第四,所敘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種「情節性」。「情節性」顯示為某種偶然性節外生枝,使人感覺既突然波折,又真實可靠。

第五,採用的是歸納法而不是演繹法。這種歸納的研究方式使校本教研在提升相關的教育理論時顯示出某種「紮根理論」的道路。 教師在敘述自己的個人教育生活史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反思自己在教學中到底發生了哪些教育事件。 這種敘述使教師開始進入「研究性教學」的境界。 當教師講述自己教學研究的過程及其發生的教學事件時,教師可以不必盲目依賴於傳統的概念體系和邏輯技術。 教師講述的教學事件與教師寫的教育論文相比將會發生一些變化,將變得有「情趣」、「活潑」、「生機盎然」;變得「日常」、「親切」、「生活化」;變得更「動聽」、「可讀」、「可愛」、「令人感動」、「使人受啟發」、「俏皮」、「歡快」、「美妙」、「音樂性的」、「有韻味的」、「有靈性的」、「讓人心領神會的」、「引起共鳴的」。 如有的地方就抓住共性問題,針對「課堂教學與學習方式的變革」、「課堂教學與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等主題,開展群眾性的說課、評課、議課,通過「我講我的故事」,教師們把自己在變革過程中的體會、感悟、思考、變化以講故事的形式現身說法,並將這些故事作為「敘事研究」的成果加以推廣,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7. 高中化學教學敘事

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就是敘述,「事」就是故事。教育敘事其實是一種敘事化的教育反思。

8. 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引子:一線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和感受神秘: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專家才能做繁忙:整天忙於教學、批改,根本沒時間搞科研無奈:有很高的科研熱情,但苦於找不到課題頭痛:不知從何下手,缺乏一套實用的科研方法思考一:教育科研對我們究竟有何用?教育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以教師的身份進入研究:不是專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當成專業研究者。教師的身份決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動研究、敘事研究,研究的內容是日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做的是對自己工作的研究:研究的問題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實具體的問題,不是完成規定性任務,而是教師自己發自內心實實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報告評比之後就成了封存的歷史,更不是在轟轟烈烈科研結束之後又可悲地回到「習俗化」的教育教學水平上來。研究教師自己的問題: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問題,對教師而言,不斷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現,對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常規和說辭反復琢磨,試圖去改變貌似合理的歷來如此的大多數的想法與做法,哪怕是一點點。(傳統的教學常規適合新課程嗎?)思考二:對中小學教育科研如何詮釋?中小學教育科研是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用研究的意識、研究的態度,來面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朱永新:「中小學教師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思考、記錄自己的感受開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根非常美麗的項鏈。」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事》「每日三省自身,寫教育日記千字。一天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360萬字)來本公司。」理賠辦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願以一賠百,即現投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這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師成長的秘密——寫教育隨筆。思考三:關於校本教研1、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內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內容,以學校管理和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所開展的教學行動研究活動。涉及三個重要概念,即:「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和「基於學校」。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為:教師個人----自我反思 、教師群體----同伴互助 、專業研究人員---專業引領。2、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發展 找到自己。別人的指導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師不是靠別人培養出來的。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雖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導,但主要以自修和經常反思為主的一種學習研究方式。校本教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載體,一個平台,一艘航船。那麼這個載體該怎樣打造,這個平台怎樣搭建,這艘航船又該駛向何方呢? 3、建議教師讀的書——邊學習邊反思讀教育報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麼。讀教育經典——以史為鑒。讀中學生的書——走進學生心靈。讀人文書籍——開闊視野。讀無「字」書——采擷課程資源。一、課題研究概述1、什麼是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觀規律的過程,也是通過認識教育規律來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中小學課題研究必須堅持以校為本的原則,密切結合學校、教師和學生實際。2、課題研究的特點:系統性,有計劃,多因素。規范性,區別於純粹的經驗行為。整體性,研究的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規律性,盡可能合乎教育規律。創新性,有理論和實踐的新意。3、課題研究與常規教研的關系:中小學教師應該以常規教研活動為主要的研究形式。常規教研活動應該做到人人參與,課題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必須與常規教研活動緊密結合,不要出現「兩張皮」的脫節現象。4、課題研究的積極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由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化)。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和辦學特色的形成。5、中小學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缺乏研究意識;教師普遍有畏難情緒;不知道如何下手;形式主義嚴重;研究的內容與實際工作脫離。功利主義嚴重。6、課題的類型教育科研課題可以從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從研究的性質看,科研課題可分為理論性課題和應用性課題。教育規律的探索、方法論的研究、有關現象的特點的揭示、某些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屬於理論性課題,這類課題一般不針對某一具體教育現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較廣泛的指導意義。象「構建具有農村特色的校園文化」研究,「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等課題;針對教育的具體實踐,為解決教育實踐中某一個領域或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展開的研究,屬於應用性研究。象「構建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驗」、「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與評價研究」等。應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於教育實際。二、課題的來源教育科學研究的課題主要來源於教育實踐和理論文獻兩大方面,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選擇研究課題。源於工作實際 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與職責,應當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這里就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例如,語文、外語教師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數學教師研究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化學教師研究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學校教育管理人員研究如何對學校發展進行科學規劃與管理等等。從本職工作中去尋找課題,加以研究。源於工作困難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工作中也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有的還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提高教育質量有較大的意義。例如,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評價老師的工作,如何鑒定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問題,就是已經擺在我們面前至今沒有科學答案的問題,作為學校管理者,作為教師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源於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與教育事業發展中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也就形成許多研究課題。例如,關於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關於構建新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關於校長負責制改革的研究等等。這些課題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也有利於微觀教育問題的解決。源於經驗總結 很多教育工作者從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寶貴的教育經驗。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覺的,也未經科學檢驗。因此,這些經驗往往個人用於自己的工作中,沒有推廣應用。若運用經驗總結法或實驗法予以科學檢驗與總結,並給以理論的抽象與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單元教學法」、「邊講邊實驗教學法」等等,都是通過這些途徑得來的。源於教育現象 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若能對某些教育現象悉心思考,深入調查,也會從中發現和形成頗有價值的研究課題。例如,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十分突出,如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班主任、教師十分困惑的問題。「留守兒童」是一個普遍現象,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結合平時的德育工作、教學工作加強他們的心理衛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為課題加以研究。 源於課題指南 上級科研部門每個五年計劃均有課題研究指南推出,我們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課題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此外,作為基層學校,我們不具備特別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擔一些大型的項目研究,但可以申請成為實驗基地學校或直接參加其中的子課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都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這里介紹幾種課題研究的方法。調查法 即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的有關材料,以此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方法。基本步驟為:選擇課題→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方法→制定調查方案→開展調查→分析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文獻法 文獻研究法就是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文獻包括圖書雜志、電子資源、檔案文件、會議資料等。基本步驟為:確立課題→搜集文獻→閱讀文獻、做好摘記→分析文獻→得出結論、提煉觀點。實驗法 借鑒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在教育實踐中採取的「假設—求證」活動。基本步驟為:提出研究假設→選擇實驗對象→進行前測→開始實驗→進行後測→對檢測結果統計分析→撰寫實驗報告。案例法 以具體的事例、題例、課例為研究對象,在了解、認識、分析的基礎上,尋找出一些更為積極的教育方法的過程。基本步驟為:確立案例→呈現案例發生的過程→分析和診斷案例→歸納結論、得出啟示。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強對實踐活動及其所依賴的背景的理解而進行的反思研究。步驟: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行動研究可以理解為,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或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做到「沒有無行動的研究,也沒有無研究的行動」。敘事研究法 所謂敘事研究就是抓住人類經驗的故事性特徵進行研究,並用故事的形式呈現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式。其基本步驟為:確定研究問題→選擇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訪談(記述事件)→整理分析資料→撰寫研究報告(教學反思)。敘事研究可以使教師看到平時司空見慣的事情的意義,通過對自己遇到了什麼問題、怎樣對待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敘述,達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並在反思中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必須注意,在教育科研中,僅用單一的方法進行研究難以得出科學研究結果,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點與局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它有用信息,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進行研究。例如進行某項調查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以得到大量數據,但也要輔之以訪談調查,以使結論更加可靠,材料更加豐富。四、課題研究過程落實好研究過程是課題能否成功的關鍵。課題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過程落實的關鍵。1、制定好年度研究計劃。每年研究的重點是什麼、將開展幾次研討活動、將形成什麼樣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該怎樣做。等等。年度計劃可以簡單,不必像研究方案那樣復雜。年底對照計劃,看看研究工作進展得怎樣?每個成員應該有一個個人的研究計劃,也可以簡單些。2、尋找課題研究的重點課題的重點和關鍵問題是什麼?將重點和關鍵問題分解,從而降低研究的難度。課題組能夠完成的工作有哪些?採取怎樣的措施來完成研究重點?3、結合日常工作開展研討活動。課堂教學的觀摩與研討活動:如教研組的聽課與評課,參與市級學科教學競賽等。教育理論與政策的學習活動:如專題學習本課題的某一理論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優秀教學方法的學習、電子課例的觀摩與學習等。開展課題組內的專題研討。可由每個成員設計一次專題研討活動,定好主題、形式,並負責全程組織。組織論文寫作。要是論文寫作真正成為一種研究活動,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務式的抄襲、拼湊。組織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論文和教案;組織校本成果匯報課;組織校內課題之間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與校外專家同行一起開展交流和研討。發揮專家印領和同伴互助的作用。4、做好年度小結,邀請專家進行階段論證。5、注意積累研究資料。會議資料、教案資料、課例(案例)資料、論文資料、學習與培訓資料、研究數據等。課題組要建立課題檔案。6、外出學習與交流。要聯系自己研究的課題去交流,向同行請教。7、經常發表成果。雜志發表、學術活動評選、網路發表等六、課題研究的組織實施組織實施課題研究是落實研究計劃、執行實施方案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礎,是理論和實踐的接點。在這個環節中,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組織開題報告會當課題批准立項後,課題負責人要召集課題組成員(也可根據需要邀請有關專家、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參加),召開開題報告會,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讓課題組成員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方法步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任務。從某種意義上講,開題報告會就是課題研究的動員會,標志著課題研究工作的正式啟動。(2)理論、技術培訓教育科研工作必須用一定的理論知識作支撐,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理論學習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步驟,理解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控制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方向。同時,相應的研究技術也是完成研究任務的基本保證。例如,「新課程教育的測量與評價研究」這一課題,研究者必須具備教育理論知識、測量學知識、統計學知識,必須掌握諸如數據處理、樣本分析等科研方法和技術手段。(3)召開例常會議課題研究是建立在個人研究基礎之上的集體研究,因此,應當象集體備課一樣,通過例常會議交流研究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反映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通過例常會議收集整理一些原始資料數據、推介一些課題研究策略。(4)做好階段總結大部分課題研究是分階段進行的,且每一個階段都有研究的側重點。按照課題研究管理的有關規定,每一個階段或每一個年度都要求有階段或年度總結,以起到總結經驗和教訓、明確下一階段工作重點的作用。首先,實驗教師要做好個人階段總結。研究進行了一個階段或一年後,要求研究人員和實驗教師認真回顧前段的研究工作,把個人在研究過程中的收獲、體會、經驗、疑惑及個人成長等都如實呈現出來;其次,課題組要認真做好階段總結。要在全體實驗教師和研究人員認真回顧、反思前段工作的基礎上,對照實施方案既定的目標,共同總結本階段或本年度研究所取得的成績,總結和提煉在理論與實踐探索中的教育教學經驗,認真解剖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和困難的對策,明確下一階段的研究任務。第三,整理階段成果。根據研究課題的類型,把相應的案例、報告、論文等集結起來,充實課題檔案,為形成最終科研成果和結題驗收作準備。五、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在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中,還要設計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後的研究結論、研究成果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研究報告和論文是教育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兩種表現形式,還可以將研究成果寫成專著、教材、手冊等。比較小的課題寫成最終成果形式即可,比較大的課題,除了要有最終成果形式,還應該有階段成果形式,最後將階段成果綜合成最終成果。或者將比較大的課題分解為若乾子課題,分別有各子課題的成果形式和總課題的成果形式。在研究計劃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從研究者角度來說,可以明確將來用什麼形式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有目標地根據分工,積累材料,為結題作準備。(1)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類型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研究的任務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樣。一般說來,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教育科研報告,另一類是教育論文。根據教育研究的內容與方法的不同,教育科研報告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包括實證性研究的報告和文獻性研究的報告。實證性研究報告是用實證性方法進行研究、描述研究結果或進展的報告,如對某個教育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寫成的調查報告、對某種教育現象進行科學實驗後寫成的實驗報告、對某個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進行總結以後寫成的經驗總結報告等,這類報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為基礎,對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指出存在的問題,得出相應的結論。文獻性研究的報告即用文獻法進行研究的報告,如教育研究中的文獻考證的報告,這類研究報告以對文獻的分析、比較、綜合為主要內容,並展示文獻的考證過程,說明文獻的來源與可靠程度。教育科研論文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對某些教育現象、教育問題進行比較系統、專門的研究和探討,提出新觀點,得出新結論,或站在新的角度做出新的解釋和論證的一種理論性文章。應該指出,科研報告和論文在內容要求和表述形式上是有區別的。一般說來,論文比較簡潔精煉,它僅僅突出表達一項研究、工作中最主要、最精彩和具有創造性的內容。科研報告則不限於新的或創造性的內容,整個研究工作的重要過程、方法和環節都可以包括進去。論文的內容中包含著較多的推理成分,而科研報告則要憑數據和事實說話。當然,科研報告與論文之間並不存在截然的界線,就它們的性質和作用而言,都是科研工作結果的記錄和總結。可以說,以理論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的理論性研究報告,如有創見的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等,本身也算是論文。(2)教育科研報告及論文的撰寫方法教育調查報告 教育調查報告是對某種教育現象調查後,經過整理分析寫成的文字材料。調查報告的表述一般有以下幾個組成部分:題目 一般通過凝煉、確切、鮮明的文字概括全篇內容,點明被調查范圍。引言 簡明扼要地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時間、地點、對象、范圍等,交待調查的方法,報告主要調查的內容,使讀者對調查報告獲得總體認識;或提出社會、師生所關注和迫切需要調查了解的問題,以引起關注。正文 這是調查報告的主體部分。這部分要把調查獲得的大量材料,經過分析整理,歸納成若干項目加以敘述,做到數據確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觀點鮮明。為了增加形象性,使人一目瞭然,對一些數據盡可能用圖表表示出來。討論或建議 依據正文的科學分析,可以對結果作理論上的進一步闡述,深入地討論一些問題,亮出自己的觀點,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結論 通過邏輯推理,歸納出結論。即簡單交待調查研究了什麼問題,獲得了什麼結果,說明了什麼問題。以上幾個部分,寫時可以靈活安排,適當合並,無需面面俱到。教育實驗報告 教育實驗報告是教育實驗之後,對教育實驗全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客觀、概括地反映的書面材料,實驗報告的基本結構是。題目 以簡煉、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出教育實驗的對象、領域、方法和問題。引言 簡明扼要地說明實驗課題的來源、背景,實驗進展情況,實驗對象和規模等,表明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實驗方法 這是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結果是在什麼條件和情況下、通過什麼方法、根據什麼事實得來的,從而判斷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並可依此進行重復驗證。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數據和典型事例。數據要嚴格核實,要注意圖表的正確格式。典型事例要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使實驗更有說服力。結論 它是對整個實驗的一個總結。下結論必須慎重,語言要准確、簡明,推理要嚴密而有邏輯性。分析與討論 即運用教育教學理論來分析和討論與實驗結果有關的問題。教育論文 教育論文是討論或研究教育問題的文章。其基本結構是:題名(標題) 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要求准確恰當、簡明扼要、醒目規范,便於檢索。署名 署名表示論文作者聲明對論文擁有著作權、願意文責自負,同時便於讀者與作者聯系。署名包括工作單位及聯系方式。工作單位應寫全稱並包括所在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摘要 摘要(或英文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內容包括該項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條目的單詞、片語或術語,一般列出3-8個。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是用論據經過論證證明論點而表述結論的核心部分。大體包括理論分析、研究方法、結果分析及討論等部分。寫作時必須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准確、層次分明、合乎邏輯。參考文獻 在論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的地方予以標明,並在文未列出參考文獻表。著錄格式一般為:標引項順序號 作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六、申請結題課題研究工作完成後,申請課題主管部門進行結題鑒定。其主要工作程序為:送交鑒定結題材料 包括課題科研報告、工作報告、結題鑒定申請書、經費使用情況報告、成果材料論文、論著、案例集、學生作品集、獲獎證明以及相關音像製品等。專家鑒定 成果鑒定、結題驗收一般由主管單位組織同行專家到課題單位進行會議鑒定,經過相應的鑒定程序,提出修改意見,寫出課題的結題或鑒定結論,填寫評審書、頒發成果鑒定證書和結題證書。

9. 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研究方案怎麼寫

化學學科「有效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理念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是對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討,教學模式可以從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講評課和實驗課等課型進行。
對有效教學模式的探討要在實現三維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首先,有效教學關注的是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服務者,學生潛能的發掘者、促進者,而不是一個灌輸者。其次,有效教學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學習」,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第三,有效教學關注的是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除了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的發展外,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通過新課程的教學,使許多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由原來的教師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如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成為大多教師的共識。但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何提高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效率,如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以較少的教師和學生的付出獲得最大程度上的進步,如何將教師和學生從書山和題海中解放出來,如何將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效,成為教師必須面對和盡快解決的問題,所以進行此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研究 「有效教學」可以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研究「有效教學」有助於聚焦學生成長的評價。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有助於學生成長的教學」,就是說。「學生成長」成為公認的衡量教學成效的標准。而學生成長並不是僅僅憑借學業分數能夠評定的。
研究「有效教學」有助於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從「教的課堂」轉型為「學的課堂」,諸多案例表明,一線教師盡管理解到「對話中心教學」會帶來種種積極的效果,但是,面對「應試教育」的嚴酷競爭,加上對話教學的實施難度,而不得不仍然保守「傳遞中心教學」。這種現狀將在我們新一輪教學改革中逐步改觀。
研究「有效教學」有助於實現教師文化的創造。「有效教學」可以大大開拓「教師研究共同體」的實踐空間。這是因為,承擔起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的,從根本上來說,不是每一位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不是每一間教室,而是整個學校。其實,教師研究共同體是一種超越了學科、超越了教室、超越了學校的同整個社會、整個世界息息相通的共同體。「有效教學」研究把敘事作為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促進教師研究共同體的形成。
三、課題研究的預期效益和具體成果
1.預期效益:
①在研究新課程標准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就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講評課和實驗課等課型確定初步的幾種教學模式。
②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高中化學骨幹教師,以此為龍頭帶動威海市廣大高中化學教師積極進行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③選擇部分對教學實踐研究或對培養學生創新品質在理論或實踐層面上,有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逐步在較大范圍內交流推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0. 如何進行化學課的課後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么說,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 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舍,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 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巨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獲,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 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 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當我們重復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敘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一)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二)敘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師如何進行敘事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