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有哪些化學獎

有哪些化學獎

發布時間:2022-09-28 01:07:40

A.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有哪些人

從1901年開始到2010年為止,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共有156人

首位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得主--李遠哲
錢永健(英文名:Roger Yonchien Tsien )
華裔化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醫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化學及葯理學兩系教授,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侄。
錢永健與哈佛大學的利伯有望奪得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發明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
今年由以色列科學家達尼埃爾. 謝赫特曼獲得......

B. 世界上有哪些關於化學領域的貢獻獎項

Brian Conway獎:國際電化學會(ISE) Electrochimica Acta金獎 田島獎:Tajima Prize Prix Jacques Tacussel Hans-Jürgen Engell Prize Oronzio and Niccolò De Nora Foundation Young Author Prize Frumkin紀念獎章:Frumkin Memorial Medal Oronzio and Niccolò De Nora Foundation Prize of ISE on Environmental Oronzio and Niccolò De Nora Foundation Prize of ISE on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Katsumi Niki Prize for Bioelectrochemistry Bioelectrochemistry Prize of ISE Division 2 Brian Conway Prize for Physical Electrochemistry Alexander Kuznetsov Prize for Theoretical Electrochemistry Electrochimica Acta Travel Award for Young Electrochemists 韓國化學會獎項(KCS)中國化學會獎項(CCS Awards)葯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 青年化學獎 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 贏創化學創新獎 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約翰威立公司青年化學論文獎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 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創新獎 施維雅青年葯物化學獎 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 有機合成化學創造獎(有機合臣傑出青年獎) 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創新獎 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基礎研究梁樹權獎 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 美國化學會獎項(ACS Awards)ACS頒發的獎項 促進無機化學發展傑出貢獻獎 Hancock綠色化學紀念獎學金 Joseph Breen綠色化學領導獎 ACS分析化學獎 ACS無機化學獎美國亞當斯化學獎 ACS聚合物化學獎 促進農業與食品化學發展獎 農業與食品化學傑出貢獻獎 農業與食品化學優秀研究生獎 農業與食品化學Fellow獎 食品化學George C. Charalambous 研究生獎學金 農業與食品化學大學生研究獎 農業與食品化學青年科學家獎 ACS國際農業化學研究獎 英國化學會獎項(RSC Awards)英國皇家化學會氟化學獎 RSC頒發的獎項 國內其他化學獎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 陳嘉庚科學獎 林勵吾催化獎 何梁何利基金北京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獎勵 盧嘉錫化學獎 羅氏創新化學獎 BHP Billiton獎學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李氏基金會傑出成就獎 南粵功勛獎 南粵創新獎 中國專利獎 葛庭燧獎研金 李薰成就獎/講座獎/研究獎 中國催化成就獎 中國催化青年獎 全國催化大會優秀論文獎 求是科技基金會 吳階平醫學獎 周光召基金會 北京大學化學發展基金 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能源科技進步獎 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CAIA 獎) 世界傑出華人獎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王天眷波譜學獎 國際其他化學獎項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 諾貝爾化學獎 勞倫斯獎 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AkzoNobel 英國綠色化學技術獎 英國綠色化學優勝獎 AstraZeneca綠色化學和工程獎 日本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化學獎 澳大利亞化學會綠色化學挑戰獎 義大利保護環境大學化學聯盟獎勵計劃 加拿大綠色化學獎章 國際催化獎 國際催化青年科學家獎 酸鹼催化獎(田部浩三獎) 國外生物化學獎勵項目 威爾齊化學獎 沃爾夫化學獎 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化學獎 瑞典約蘭 古斯塔夫松化學獎 國際碳水化合物獎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啟動經費專項獎金:ERC Ho-Am Prize 國際水協(IWA)獎 國際溶膠凝膠學會獎 德國綠色精英獎 聯合國納米科技發展貢獻獎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日本京都獎 拜耳青年環境獎

C. 歷代的諾貝爾化學獎中,有哪些年份頒發給了物理學家

不少,我們一一列舉。

每年十月第一周,瑞典迎來全世界的矚目,代表化學成就的諾貝爾化學獎在此揭曉。提及諾獎中的化學獎,不得不提其俗名“諾貝爾理綜獎”。

自1901年以來,化學獎頒發給生物、物理等領域,可謂是“牛頭不對馬嘴”。據統計,2001年至2016年,頒發的15個化學獎中,與生物相關達10次之多。此次化學獎頒給了生物,三位都是物理學家。貴圈很復雜。

低溫電子顯微鏡,通過進行成像,得到三維結構。

能夠進行成像,推斷蛋白的功能,未來成為解析蛋白的主流,成為結構生物學的主流技術之一。震驚了結構生物學。過去30年,低揭示了核糖體、膜蛋白和其它精細結構。

不需要再辛苦地預測蛋白質的構象,只要拍張“照片”知道蛋白質乃復合體相關的真實的結構。

離不開理查德·亨德森、阿希姆·弗蘭克和雅克·杜波切特在基本理論、演算法和實驗的貢獻。

D.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單

瑞典皇家科學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兩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

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1968年生於法國奧爾日河畔瑞維西,1995年從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她目前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

珍妮弗·杜德納,196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1989年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她目前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以及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調查員。

諾貝爾化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歷屆(1901年-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單具體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蘭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爾•費雷(Emil Fischer)德國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紐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賽(William Ramsay) 英國人(1852–1916)

1905年,阿道夫•馮•貝耶爾(Asolf von Baeyer) 德國人(1835–1917)

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國人(1852–1907)

1907年,愛德華•畢希納(Eard Buchner) 德國人(1860–1917)

1908年,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國人(1871–1937)

1909年,威廉•奧斯持瓦爾德(F.Wilhelm Ostwald) 德國人(1853–1932)

1910年,奧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國人 (1847–1931)

1911年,瑪麗•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蘭人(1867–1934)

1912年,維克多•格林尼亞(Victor Grignard) 法國人(1871–1935)

1913年,保爾•薩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國人(1854–1941);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國人 (1868–1928)

1914年,阿爾弗雷德•維爾納(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國人(1866–1919)

1915年,理查德•威爾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國人 (1872–1942)

1916-1917年,空

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國人(1868–1934)

1919年,空

1920年,瓦爾特•能斯脫(Walther Nernst) 德國人(1864–1941)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國人 (男) (1877-1956)

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頓(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國人 男 (1877-1945)

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奧地利人 (1869-1930)

1924年,空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國人(1865-1929)

1926年,西奧多年,斯維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年,海因里希•O•魏蘭德(Heinrich.O.Wieland)德國人(1877-1957)

1928年,阿道夫•O•R•溫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國人(1876-1959)

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國人(1865–1940);漢斯年,馮年,奧伊勒一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國人(1873–1964)

1930年,漢斯•菲舍爾(Hans Fischer)德國人(1881–1945)

1931年,卡爾•波斯(Carl Bosch)德國人(1874-1940);弗里鎔里希•貝吉烏斯 (Friedrich Bergius) 德國人 (1884–1949)

1932年,歐文•蘭茂爾(Irving Langmuir) 美國人 (1881–1957)

1933年,空

1934年,哈羅德•克榮頓•尤里( Harold Clayton Urey) 美國人(1893– )

1935年,弗雷德里克•約里奧一居里(Frderic Joliot-Curie)法國人(1900–1958);伊倫•約里奧一居里(Irene Joliot-Curie)法國人(1897–1956)

1936年,彼得•J.W•德拜 (Peter J.W.Debye) 美籍荷蘭人(1884–1966)

1937年,瓦爾特•N.霍沃恩(Walter N.Haworth) 英國人(1883–1950);保羅•卡雷(Paul Karrer) 瑞士人(1889–1971)

1938年,理查德•庫恩 (Richard Kuhn) 德國人 (1900–1967)

1939年,阿道夫•布泰南特 (Adotf Butenandt) 德國人(1903一 );利奧波德•魯齊卡 (Leopold Ruzicka)瑞士藉南斯拉夫人 (1882–1976)

2015年,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國化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國化學家J•弗雷澤•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化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本內(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2018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格雷戈里·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

201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E. 有關化學的獎項有哪些

普利斯特里獎(英文:Priestley Medal)是美國化學會所頒發的最高獎項,目前每年評選一次,用以鼓勵在化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1]該獎項於1922年建立,以美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的名字命名。1944年以前每三年評選一次。沃爾夫化學獎是沃爾夫獎下設的六個獎項之一,由沃爾夫基金會頒發,每年評選一次。該獎項的目的是為了表彰除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以外,對於化學領域有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它是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

F. 諾貝爾化學獎都有誰獲得

歷屆(1901年-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單具體如下:

1901年,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蘭人(1852–1911)

1902年,埃米爾•費雷(Emil Fischer)德國人(1852–1919)

1903年,阿列紐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1904年,威廉•拉姆賽(William Ramsay) 英國人(1852–1916)

1905年,阿道夫•馮•貝耶爾(Asolf von Baeyer) 德國人(1835–1917)

1906年,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國人(1852–1907)

1907年,愛德華•畢希納(Eard Buchner) 德國人(1860–1917)

1908年,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英國人(1871–1937)

1909年,威廉•奧斯持瓦爾德(F.Wilhelm Ostwald) 德國人(1853–1932)

1910年,奧托•瓦拉赫(Otto Wallach) 德國人 (1847–1931)

1911年,瑪麗•居里(Marie S.Curie) 法籍波蘭人(1867–1934)

1912年,維克多•格林尼亞(Victor Grignard) 法國人(1871–1935)

1913年,保爾•薩巴蒂埃(Paul Sabatier) 法國人(1854–1941);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美國人 (1868–1928)

1914年,阿爾弗雷德•維爾納(Alfred Werner) 瑞士籍法國人(1866–1919)

1915年,理查德•威爾斯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 德國人 (1872–1942)

1916-1917年,空

1918年,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德國人(1868–1934)

1919年,空

1920年,瓦爾特•能斯脫(Walther Nernst) 德國人(1864–1941)

1921年,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 英國人 (男) (1877-1956)

1922年,弗朗西斯•威廉年,阿斯頓(FRANCIS WILLIAN Aston) 英國人 男 (1877-1945)

1923年,弗里茨•普端格 (FRITZ PREGL)奧地利人 (1869-1930)

1924年,空

1925年,理查德•席格蒙迪(Richard Zsigmondy) 德國人(1865-1929)

1926年,西奧多年,斯維德伯格 (Theodor Svedberg) 瑞典人(1884-1971)

1927年,海因里希•O•魏蘭德(Heinrich.O.Wieland)德國人(1877-1957)

1928年,阿道夫•O•R•溫道斯(Adolf .O.R.Windaus)德國人(1876-1959)

1929年,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英國人(1865–1940);漢斯年,馮年,奧伊勒一歇爾平(Hans von Euler-Chelpim)德國人(1873–1964)

1930年,漢斯•菲舍爾(Hans Fischer)德國人(1881–1945)

2009年,美國科學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Thomas A. Steitz及以色列科學家Ada E. Yonath

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查德•赫克和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和鈴木章

2011年,以色列科學家Daniel Shechtman(丹尼爾•舍特曼)

2012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洛夫科維茨(Robert J. Lefkowitz)以及布萊恩•克比爾卡(Brian K. Kobilka)年,

2013年,猶太裔美國理論化學家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物理學家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和南加州大學化學家亞利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

2014年,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埃里克•本茨格(Eric Betzig),德國馬克斯普朗克 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史蒂芬•赫爾(Stefan W. Hell)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威廉•默爾納(William E. Moerner)

2015年,瑞典科學家托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美國科學家保羅•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和擁有美國、土耳其國籍的科學家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

2016年,法國化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美國化學家J•弗雷澤•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化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

2017年,瑞士科學家雅克•杜本內(Jacques Dubochet)、美國科學家喬基姆•弗蘭克(Joachim Frank)和英國科學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

2018年,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格雷戈里·溫特爾(Gregory P. Winter)

2019年,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英國科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

202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2020年10月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杜德納,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G. 諾貝爾化學獎歷年得主都有誰

如下:

2000年:艾倫•黑格(美)艾倫•麥克迪爾米德(美/紐西蘭)白川英樹(日)對導電聚合物的研究。

2001年:威廉•諾爾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還原反應,巴里•夏普萊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應。

2002年庫爾特•維特里希(瑞士)約翰•貝內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對生物大分子的鑒定和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羅德里克•麥金農(美)對細胞膜中的水通道的發現以及對離子通道的研究。

2004年:阿龍•切哈諾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歐文•羅斯(美)發現了泛素調解的蛋白質降解。

2005年:羅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羅克(美)伊夫•肖萬(法)對烯烴復分解反應的研究。

2006年:羅傑•科恩伯格(美)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所作的研究。

2007年:格哈德•埃特爾(德),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

2008年:下村修(日)、馬丁•查爾菲(美)、錢永健(美),發現並發展了綠色熒光蛋白(GFP)。

2009年:萬卡特拉曼•拉瑪克里斯南(英)、托馬斯•斯泰茨(美)、阿達•約納什(以色列),在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貢獻。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鈴木章(日),發明新的連接碳原子的方法。

2012年:羅伯特•萊夫科維茨(美)、布萊恩•克比爾卡(美),因「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獲獎。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美)、邁克爾•萊維特(英、美)、阿里耶•瓦謝勒(美、以色列),在開發多尺度復雜化學系統模型方面做出貢獻。

2014年:埃里克•貝齊格(美)、威廉•莫納(美)、斯特凡•黑爾(德),為發展超解析度熒光顯微鏡做出貢獻。

2015年:托馬斯•林達爾(瑞典)、保羅•莫德里奇(美)、阿齊茲•桑賈爾(土耳其、美),因「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獲獎。

2016年:讓-皮埃爾•索維奇,J•弗雷澤•斯托達特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獎。

2017年,約阿希姆•弗蘭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他們發展了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確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結構。

H. 歷屆諾貝爾化學獎

1914年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美國 「精確測定了大量化學元素的原子量」

1932年 歐文·蘭米爾 美國 「對表面化學的研究與發現」

1934年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美國 「發現了重氫」

1946年 詹姆斯·B·薩姆納 美國 「發現了酶可以結晶」

1946年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美國 「制備了高純度的酶和病毒蛋白質」

1946年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 美國

1949年 威廉·吉奧克 美國 「在化學熱力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對超低溫狀態下的物質的研究」

1951年 埃德溫·麥克米倫 美國 「發現了超鈾元素」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美國

1954年 萊納斯·鮑林 美國 「對化學鍵的性質的研究以及在對復雜物質的結構的闡述上的應用」

1955年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美國 「對具有生物化學重要性的含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別是首次合成了多肽激素」

1960年 威拉得·利比 美國 「發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進行年代測定的方法,被廣泛使用於考古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以及其他學科」

1961年 梅爾文·卡爾文 美國 「對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研究」

1965年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美國 「在有機合成方面的傑出成就」

1966年 羅伯特·馬利肯 美國 「利用分子軌道法對化學鍵以及分子的電子結構所進行的基礎研究」

1968年 拉斯·昂薩格 美國 「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關系,為不可逆過程的熱力學奠定了基礎」

1972年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別是對其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聯系的研究」

1972年 斯坦福·摩爾 美國 「對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與其化學結構之間的關系的研究」

1972年 威廉·霍華德·斯坦 美國

1974年 保羅·弗洛里 美國 「高分子物理化學的理論與實驗兩個方面的基礎研究」

1976年 威廉·利普斯科姆 美國 「對硼烷結構的研究,解釋了化學成鍵問題」

1979年 赫伯特·布朗 美國 「分別將含硼和含磷化合物發展為有機合成中的重要試劑」

1980年 保羅·伯格 美國 「對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特別是對重組DNA的研究」

1980年 沃特·吉爾伯特 美國 「對核酸中DNA鹼基序列的確定方法」

1980年 羅德·霍夫曼 美國

1983年 亨利·陶布 美國 「對特別是金屬配合物中電子轉移反應機理的研究」

1984年 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 美國 「開發了固相化學合成法」

1985年 赫伯特·豪普特曼 美國 「在發展測定晶體結構的直接法上的傑出成就」

傑爾姆·卡爾 美國

1986年 達德利·赫施巴赫 美國 「對研究化學基元反應的動力學過程的貢獻」

1986年 李遠哲 美國

1987年 唐納德·克拉姆 美國 「發展和使用了可以進行高選擇性結構特異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1987年 查爾斯·佩德森 美國

1987年托馬斯·切赫 美國

1990年 艾里亞斯·詹姆斯·科里 美國 「發展了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學」

1992年 魯道夫·馬庫斯 美國 「對化學體系中電子轉移反應理論的貢獻」

1993年 凱利·穆利斯 美國 「發展了以DNA為基礎的化學研究方法,開發了聚合酶鏈鎖反應(PCR)」

1994年 喬治·安德魯·歐拉 美國 「對碳正離子化學研究的貢獻」

1994年 馬里奧·莫利納 美國

1994年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美國

1996年 羅伯特·柯爾 美國 「發現富勒烯」

1996年 理查德·斯莫利 美國

1997年 保羅·博耶 美國 「闡明了三磷酸腺苷(ATP)合成中的酶催化機理」

1998年 沃爾特·科恩 美國 「創立了密度泛函理論」

2000年 艾倫·黑格 美國 「發現和發展了導電聚合物」

2000年 麥克德爾米德 美國

2001年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氫化反應的研究」

2001年 巴里·夏普萊斯 美國 「對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

2002年 約翰·貝內特·芬恩 美國 「發展了對生物大分子進行鑒定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軟解析電離法對生物大分子進行質譜分析」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發現了水通道」

2003年 羅德里克·麥金農 美國 「對細胞膜中的離子通道的研究,對離子通道結構和機理的研究」

2003年 歐文·羅斯 美國

2003年 羅伯特·格拉布 美國

2003年 理查德·施羅克 美國

2006年 羅傑·科恩伯格 美國 「對真核轉錄的分子基礎的研究」

2006年 馬丁·查爾菲 美國

2006年 錢永健 美國

2006年 托馬斯·施泰茨 美國

2010年 理查德·赫克 美國 「對有機合成中鈀催化偶聯反應的研究」

2012年 羅伯特·萊夫科維茨 美國 「對G蛋白耦聯受體的研究」

2012年 布萊恩·克比爾卡

2013年 馬丁·卡普拉斯 美國 給復雜化學體系設計了多尺度模型

2013年 亞利耶·瓦謝爾 美國

2014年 埃里克·白茲格 美國 超解析度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 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 美國

2014年 保羅·莫德里奇 美國

2018年 弗朗西斯·阿諾德 美國 酶的定向演化以及用於多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

2018年 喬治·史密斯 美國

2019年 約翰·古迪納夫 美國 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化學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3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