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教授有哪些

化學教授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1 08:30:54

Ⅰ 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化學家有哪些

中國傑出的化學家唐敖慶
唐敖慶,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52-1986年任吉林大學教授、校長,1986年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量子分子科學研究院院士.
唐敖慶教授是中國傑出的化學家,數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學成就.他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獲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出和發展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一系列新的數學方法和模型,深化了對化學拓樸規律的認識,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唐敖慶教授還對高分子反應,即縮聚、交聯與固化、加聚、共聚與裂解等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獲1989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991年以後,他重點從事高碳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在對稱性、電子結構及穩定性規律方面取得成果.

Ⅱ 求多個知名化學家名字,及生平簡介

門捷列夫: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門捷列夫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國會員。
重大成果
門捷列夫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1869年2月,門捷列夫編制了一份包括當時已知的全部63種元素的周期表(表1)。同年3月,他委託N.A.緬舒特金在俄國化學會上宣讀了題為《元素的屬性與原子量的關系》的論文,闡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點: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的元素,在性質上呈現明顯的周期性。②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特徵。③應該預料到許多未知單質的發現,例如,預料應有類似鋁和硅的,原子量位於65~75之間的元素。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類元素後,有時可以修正該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門捷列夫又發表了《化學元素周期性的依賴關系》論文,對化學元素周期律作了進一步闡述。他還重新修訂了化學元素周期表(表2),把1869年豎排的表格改為橫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規律性;劃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備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門捷列夫在發現周期律及製作周期表的過程中,除了不顧當時公認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並且考慮到周期表中合理的位置,修訂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預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中,門捷列夫為4種尚未被發現的元素留下空位。1871年他又發表論文《元素的自然體系和運用它指明某些元素的性質》,對一些元素,例如,類鋁、類硼和類硅的存在和性質以及它們的原子量做了詳盡的預言。這樣的空位共留下6個。門捷列夫的這些推斷為後來的化學實驗所證實。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激起了人們發現新元素和研究無機化學理論的熱潮。元素周期律的發現在化學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幾百年來關於各種元素的大量知識系統化起來,形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統一體系,進而使之上升為理論。 門捷列夫還曾研究氣體和液體的體積與溫度和壓力的關系,於1860年發現氣體的臨界溫度並提出了液體熱膨脹的經驗式。1865年研究了溶液的性質,提出了溶液的水合物學說,為近代溶液學說奠定了基礎。1872~1882年,他和他的學生准確地測定了數種氣體的壓縮系數。 門捷列夫因發現周期律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戴維獎章。他還曾獲英國科普利獎章。1955年科學家們為了紀念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門捷列夫,將101號元素命名為鍆。門捷列夫運用元素性質周期性的觀點寫成《化學原理》一書,曾被譯成英、法等多種文字。

偉大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
個人簡介
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Marie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居里夫人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A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生平經歷
如果只看簡歷,很容易使人覺得瑪麗亞·居里只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科學家。她於1867年11月在波蘭華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親都是教師。她15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中學畢業。其後當了幾年家庭教師,於1891年到法團巴黎大學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學教育,1894年畢業,獲得數學和物理兩張證書。1895年,她與任教於巴黎市工業物理和化學學院的皮埃爾·居里(PierreCurie)結婚,1897年秋長女伊倫(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Lippman)做磁學研究,並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此時,為了博士學位論文作準備,她開始在皮埃爾的實驗室進行新課題,皮埃爾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們的實驗筆記從1897年12月6日開始,到1898年2月17日記錄了第一次觀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釙(polonium)為止。經過幾個月追蹤和分析,他們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國科學院宣讀的報告中提出兩個重要發現:一是元素釙、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概念。釙的純化和另一新元素鐳的分離等現象的發現,對化學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則是物質本質研究的突破性發現。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過論文答辯,獲頒物理科學博士。11月初居里夫婦獲頒英國皇家學會的戴維獎章(HumphreyDavyMedal);11月中旬更獲悉與貝克勒爾(HenriBecquerel)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最高榮譽,以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1905年他們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爾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獲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發現釙和鐳。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長女伊倫和女婿的里奧·居里(FrédéricJoliot-Curie)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科學發現,居里夫人在世時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為風靡全球的一本傳記.

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
個人簡介
巴斯德於1822年出生在法國東部的多爾鎮。他在巴黎讀大學,主修自然科學。他的天賦在學生時代並沒有顯露出來,他的一位教授把他的化學成績評為「及格」。但是巴斯德在1847年獲巴斯德得博士學位,不久便證明了教授的裁判還為時過早,年僅二十六歲的巴斯德因對酒石酸的鏡像同分異構體的研究而一躍跨入著名化學家的行列之中。
重大成果
巴斯德並不是提出疾病細菌學說的第一個人,類似的假說以前就由吉羅拉摩·費拉卡斯托羅、弗里德里克·亨利及其他人提出過。但是巴斯德通過大量的實驗和論證有力地支持了細菌學說,這種支持是使科學界相信該學說正確的主要因素。 如果疾病是由細菌引起的,那麼通過防止有害細菌進入人體就可以避免疫病,這看來是合乎邏輯的。因此巴斯德強調防菌方法對內科臨床的重要性,他對把防菌方法引入外科臨床的約瑟夫·李斯特有著重大的影響。 有害細菌可以通過食品和飲料進入人體。巴斯德發明了一種消滅飲料中的微生物的方法(叫做巴斯德氏消毒法),這種方法在使用之處幾乎把受污染的牛奶傳染源徹底消除了。 巴斯德年過半百又開始潛心研究炭疽——一種侵襲牛和許多其他動物包括人在內的嚴重傳染病。巴斯德證明有一種特殊的細菌是這種病的致病因素。但是遠比這更為重要的是他發明一種弱株炭疽桿菌,用這種弱株給牛注射,會使這種病發作輕微,而無致命危險,並且還會使牛對此病的正常狀況產生免疫力。巴斯德公開演示證明了他的方法會使牛產生免疫力,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人們很快就認識到他的一般方法可用於許多其他傳染病的預防。 巴斯德本人在他那舉世無雙的著名成就基礎之上發明了一種人體免疫法,此法使人接種後對可怕的狂犬病具有免疫能力。從那時起,其他科學家也發明了防治許多嚴重疾病如流行性斑疹傷寒和脊髓灰質炎的疫苗。 巴斯德是一位格外勤奮的科學工作者。在他的功勞簿上有許多仍有價值的小成果。就是他的而不是任何他人的實驗,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微生物並不是自然產生的。巴斯德還發現了厭氧生活現象,即某些微生物能在無空氣或無氧的條件下生存。巴斯德對蠶病的研究成果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他的其他成就之一就是發明了雞霍亂——家禽的霍亂疫苗。巴斯德於1895年在巴黎附近去世。 人們常把巴斯德和發明天花疫苗的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相比較。雖然詹納的工作比巴斯德早八十年,但是我認為詹納遠不如巴斯德重要,因為他的免疫方法只對一種疾病有效,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而且已經用於許多種疾病的預防。 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世界許多地區的人口估計壽命大體上增長了一倍。在整個人類史上,人類壽命的這種巨大增長對個人生活來說可能比任何其他發明都具有更大的影響。實際上現代科學和醫學真正把第二次生命賜給了我們現在生活著的每一個人。假如這種壽命的延長可以完全歸功於巴斯德的工作的話,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他列在本書之首。巴斯德的貢獻是如此重要以致於上個世紀死亡率下降的最大成就應當毫無疑問地歸功於他。因此他在本冊中得以名列前茅。巴斯德一生進行了多項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紀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菌的發展,這位法國化學家發現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殺菌法」便應用在各種食物和飲料上。(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由於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國的絲綢工業。(3)傳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他們從病菌變成防病的葯苗。他意識到許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於是建立起了細菌理論。

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
個人簡介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CPauling,1901-1994)是美國著名的化學家。他極富個萊納斯·卡爾·鮑林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

Ⅲ B站上有沒什麼好的化學老師推薦一下

觀看過一些B站上的老師授課視頻,關於化學方面推薦兩位老師,有時間可以去觀看下,個人認為非常不錯:

1、李政化學老師

李政老師是新東方在線高考化學課程的首席主講,他分享的都是一些化學零碎知識點!不過李老師的課程教學非常意思,帶有濃濃天津味兒,還有押韻口訣,有時候像是在聽相聲特別有趣!不僅如此,李老師還是一個鬼畜區人才,儒雅隨和的化學老師的祖安diss,非常值得一看!

2、「鴿子」老師李肚鍍

李肚鍍,真名李存璞,是重慶大學化工學院的一名教授,在B站教有機化學對於李存璞來說是一個愛好。如今,李老師已經在B站上發布了超過400個關於有機化學的教學短視頻,收獲了不少粉絲。因其五花八門的拖更理由,被粉絲們親切的稱為「鴿子」老師。

Ⅳ 的化學家有哪些

化學家有好多,如:

門捷列夫

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7])俄國化學家。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聖彼得堡。1850年入聖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7年任聖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聖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聖彼

萊納斯·卡爾·鮑林

性和創新精神,不斷開拓邊緣學科,在化學的許多領域卓有建樹,是20世紀最偉大的化學家。曾兩次榮獲諾貝爾獎(1954年化學獎, 1962年和平獎),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兩次單獨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重大成果

在鮑林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歷程中,他參與和經歷了20世紀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成果卓著:首次全面描述化學鍵的本質;發現蛋白質的結構;揭示鐮刀狀細胞貧血症的病因;參與揭示DNA結構的研究;主持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些軍工科研項目;推進X射線結晶學、電子衍射學、量子力學、生物化學、分子精神病學、核物理學、麻醉學、免疫學、營養學等學科的發展。

Ⅳ 化學界最厲害的化學家

人類化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道路,公元前1500年從煉丹術開始,有了化學的影子,經過了幾代科學家前赴後繼的不謝努力,終於使化學這門學科得以確立,化學的發展離不開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小析姐總結出了十位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快來看看有你的偶像嗎。

第一位 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出生於1743年8月26日,是法國貴族,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提出了元素的定義,命名了氧和氫,預測了硅,發表了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

他為後人留下的傑作是《化學概要》,這篇論文標志著現代化學的誕生。在這篇論文中,拉瓦錫除了正確地描述燃燒和吸收這兩種現象之外,在歷史上還第一次開列出化學元素的准確名稱。名稱的確立建立在物質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這個基礎之上。

拉瓦錫的對化學的第一個貢獻便是從實驗的角度驗證並總結了質量守恆定律。這些劃時代的貢獻,足以讓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被人們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不幸的是,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台而死,實在可惜!

第二位 道爾頓



約翰·道爾頓,生於1766年9月6日的英國。近代原子理論的提出者。化學中的新時代是隨著原子論開始的。1808年繼承古希臘樸素原子論和牛頓微粒說,提出原子學說 。最先從事測定原子量工作,提出用相對比較的辦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並發表第一張原子量表,為後來測定元素原子量工作開辟了光輝前景。

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後人為了紀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爾頓症。道爾頓一生宣讀和發表過116篇論文,主要著作有《化學哲學的新體系》兩冊。

第三位 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生於1834年2月7日,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今稱門捷列夫周期律。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

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准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第四位 波義耳



羅伯特·波義耳,生於1627—1691的英國,化學史家都把1661年作為近代化學的開始年代,因為這一年有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這一觀點,他們譽稱「波義耳把化學確立為科學」。

推翻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波義耳通過一系列實驗,對這些傳統的元素觀產生了懷疑。他指出:這些傳統的元素,實際未必就是真正的元素。固為許多物質,比如黃金就不含這些「元素」,也不能從黃金中分解出硫、汞、鹽等任何一種元素。

第五位 舍勒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生於1742年12月19日,是瑞典著名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

舍勒正式發現氧氣可以定在1773年以前,比英國的普利斯特列發現氧氣要早一年。舍勒著有《火與空氣》一書,介紹了製取氧氣的方法比較多,主要有:

(1)加熱氧化汞(Hg0);

(2)加熱硝石(KNO3);

(3)加熱高錳酸鉀 (KMnO4);

(4)加熱碳酸銀(AgCO3)、碳酸汞(HgCO3)的混合物。

舍勒1775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成員,他的工作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為化學事業奉獻終生。

Ⅵ 中國化學家都有哪些

黃鳴龍(1898~1979),有機化學家。江蘇揚州人。1917年畢業於江蘇省揚州中學,1918年畢業於浙江醫院專科學校。1924年獲德國柏林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後,任浙江醫葯專科學校教授兼主任。

1934~1940年先後在德國符茲堡大學、德國先靈葯廠研究院、英國倫敦大學做訪問教授。1940年回國,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5~1952年,先後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教授、默克葯廠研究員。

1952年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院化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數學物理化學部委員、中國葯學會副理事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38年開始從事甾體化學的研究。首次發現甾體中的雙烯酮反應,用於生產女性激素。發現變質山道年的4個異構體在酸鹼中可以成圈轉變,由此推斷出山道年及4個變質山道年的相對構型。

1945年在美國從事凱西納—華爾夫還原法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國際上稱之為黃鳴龍還原法。他還領導了用七步法合成可的松的研究,並協助工業部門投入了生產。領導研製了甲地孕酮等計劃生育葯物,為建立甾體葯物工業做出了重大貢獻。關於甾體合成和甾體反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發表論文100餘篇。

在有機化學史上迄今唯一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反應:黃鳴龍還原反應,更讓世人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黃鳴龍還原法的基礎是狼凱惜納還原法,黃鳴龍在其反應條件上進行了改良,先將醛、酮、氫氧化鈉、肼的水溶液和一個高沸點的水溶性溶劑(如二甘醇、三甘醇)一起加熱,使醛、酮變成腙,再蒸出過量的水和未反應的肼,待達到腙的分解溫度(約200℃)時繼續迴流3~4個小時至反應完成,這樣可以不使用狼凱惜納法中的無水肼,反應可在常壓下進行,而且縮短反應時間,提高反應產率(可達90%)。

Ⅶ 化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阿伏伽德羅出生於義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區的首府都靈,是當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羅的父親菲立波,曾擔任薩福伊王國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親對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羅勉強的讀完中學,進入都靈大學讀法律系,成績突飛猛進。1811年發表了阿伏伽德羅假說,阿伏伽德羅定律。

阿伏伽德羅30歲時,對研究物理產生興趣。後來他到鄉下的一所職業學校教書,1815年1月與馬西亞結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冊理論物理學。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Ⅷ 你知道有哪些近代化學史上的化學家他們有哪些成就

一、唐敖慶

唐敖慶(1915 11.18 - 2008 07.15),男,江蘇宜興人,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博士學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吉林大學教授、名譽校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他是中國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在配位場理論、分子軌道圖形理論、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傑出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理論化學學科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還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創建了中國的科學基金制度。

二、盧嘉錫

1915年10月26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台灣省台南市。盧嘉錫於1926年上過一年公立小學,1927年後相繼在廈門育才學社和大同中學初中就讀過一年半,1928年秋考入廈門大學預科,時年13歲。

1930年進入廈門大學化學系,1934年畢業,同時修畢數學系主要課程。畢業後留校任化學系助教三年,同時兼任中學數學及英文教員。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進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兩年後獲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秋,他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結構化學研究。在此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其中不少成為結構化學方面的經典文獻;1945年1月~1945年11月任美國加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1946~1960年任廈門大學化學教授。

1981年5月~ 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新材料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敏感結構的新概念。組織多學科的隊伍,發現了優秀的新型無機類芳香性紫外倍頻晶體低溫相硼酸鋇(BBO),含四個過渡金屬原子,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兩個網兜狀福州模型,而後又提出了一種新雙氮分子絡合物。

三、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 1916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獲學士學位. 1918—192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其主要貢獻是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

四、邢其毅

1911年11月24日出生於天津市。1933-193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1937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維蘭德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1937-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44-1946年在新四軍華中軍醫大學任教。1946起歷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後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員。

他是我國多肽化學研究方向的開創者,是我國進行接肽方法和標記氨基酸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用硝基苯甲酸酐與氨基酸發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應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個帶色的氨基酮化合物,這是一個識別氨基酸羧端的好方法。

1959年,在國家科委的組織領導下,由北京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研究隊伍,開始胰島素合成研究,邢其毅是這個研究集體的學術領導者之一。

經過數年的共同努力,人類第一個用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終於在1965年降生在中國大地上。另外他主持撰寫的《基礎有機化學》是一部綜合反映現代有機化學的教科書,對於高校的有機化學教學具有廣泛影響。這些著作滋育了幾代化學家的成長。

五、徐光憲

1920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1946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學,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不久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至今。

歷任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後改為技術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徐光憲的成就在於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使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

Ⅸ 著名的化學家有哪些

去查網路吧

萊納斯·卡爾·鮑林
http://bk..com/view/136496.htm

門捷列夫
http://bk..com/view/4476.htm

阿侖尼烏斯
http://bk..com/view/396188.htm

黃鳴龍
http://bk..com/view/187807.htm

唐敖慶 男,江蘇宜興縣人,著名化學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譽國際的具有特色的中國理論化學派的創建人及主要代表者。

莫桑德爾 瑞典化學家,是貝采里烏斯的學生,他對發現和研究稀土元素作出了重大貢獻。

門捷列夫(1834.2.8~1907.2.2),俄羅斯化學家,生在西伯利亞。他從小熱愛勞動,喜愛大自然,學習勤奮。

居里
法國物理學家和放射化學家。

盧嘉錫 (1915-)
盧嘉錫 男,1915年10月出生於廈門市,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上面的不全,給你全一點!總結:
一: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生物化學家:

1.奧爾特曼(S.Altman) (1939-)
奧爾特曼(S.Altman) 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獲1989年化學獎.
1978年和1981年奧爾特曼與切赫分別發現了核糖核酸(RNA)自身具有的生物催化作用,這項研究不僅為探索RNA的復制能力提供了線索,而且說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質是同時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遺傳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質是生物起源的定論。

2.切赫(T.R.Cech) (1947-)
切赫(T.R.Cech)美國人,因發現RNA的生物催化作用而與奧爾特曼共同獲得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
他們獨立地發現核糖核酸(RNA)不僅像過去所設想的那樣僅被動地傳遞遺傳信息,還起酶的作用,能催化細胞內的為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在他們的發現之前,人們認為只有蛋白質才能起酶的作用.他最先證明RNA分子能催化化學反應,並於1982年公布其研究結果.1983年證實RNA的這種酶活動.

3.史密斯(M.Smith) (1932-2000)
加拿大科學家史密斯由於發明了重新編組DNA的「寡聚核苷酸定點突變」法,即定向基因的「定向誘變」而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獎。該技術能夠改變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是生物工程中最重要的技術。
這種方法首先是拚接正常的基因,使之改變為病毒DNA的單鏈形式,然後基因的另外小片斷可以在實驗室里合成,除了變異的基因外,人工合成的基因片斷和正常基因的相對應部分分列成行,猶如拉鏈的兩條邊,全部戴在病毒上。第二個DNA鏈的其餘部分完全可以製作,形成雙螺旋,帶有這種雜種的DNA病毒感染了細菌,再生的蛋白質就是變異性的,不過可以病選和測試,用這項技術可以改變有機體的基因,特別是穀物基因,改善它們的農藝特點。
利用史密斯的技術可以改變洗滌劑中酶的氨基酸殘基(橘紅色),提高酶的穩定性。

4.穆利斯(K.B.Mullis) (1944-)
美國科學家穆利斯(K.B.Mullis) 發明了高效復制DNA片段的「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方法,於1993年獲獎。利用該技術可從極其微量的樣品中大量生產DNA分子,使基因工程又獲得了一個新的工具。
85年穆利斯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的技術,由於這項技術問世,能使許多專家把一個稀少的DNA樣品復製成千百萬個,用以檢測人體細胞中艾滋病病毒,診斷基因缺陷,可以從犯罪的現場,搜集部分血和頭發進行指紋圖譜的鑒定。這項技術也可以從礦物質里製造大量的DNA分子,方法簡便,操作靈活。
整個過程是把需要的化合物質倒在試管內,通過多次循環,不斷地加熱和降溫。在反應過程中,再加兩種配料,一是一對合成的短DNA片段,附在需要基因的兩端作「引子」;第二個配料是酶,當試管加熱後,DNA的雙螺旋分為兩個鏈,每個鏈出現「信息」,降溫時,「引子」能自動尋找他們的DNA樣品的互補蛋白質,並把它們合起來,這樣的技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基因工程。
科學家已經成功地用PCR方法對一個2000萬年前被埋在琥珀中的昆蟲的遺傳物質進行了擴增。

5.6.7.
分別是:
1997年
因斯.斯寇(Jens C.Skou)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
因斯.斯寇最早描述了離子泵——一個驅使離子通過細胞膜定向轉運的酶,這是所有的活細胞中的一種基本的機制。自那以後,實驗證明細胞中存在好幾種類似的離子泵。他發現了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一種維持細胞中鈉離子和鉀離子平衡的酶。細胞內鈉離子濃度比周圍體液中低,而鉀離子濃度則比周圍體液中高。鈉離子、鉀離子-腺三磷酶以及其他的離子泵在我們體內必須不斷地工作。如果它們停止工作、我們的細胞就會膨脹起來,甚至脹破,我們立即就會失去知覺。驅動離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體產生的腺三磷中,約三分之一用於離子泵的活動。

約翰.沃克(John E.Walker) (1941-)
約翰.沃克與另兩位科學家同獲得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約翰.沃克把腺三磷製成結晶,以便研究它的結構細節。他證實了波耶爾關於腺三磷怎樣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機器」,是正確的。1981年約翰.沃克測定了編碼組成腺三磷合成酶的蛋白質基因(DNA).

保羅.波耶爾(Panl D.Boyer) (1918-)
1997年化學獎授予保羅.波耶爾(美國)、約翰.沃克(英國)、因斯.斯寇(丹麥)三位科學家,表彰他們在生命的能量貨幣--腺三磷的研究上的突破。保羅.波耶爾與約翰.沃克闡明了腺三磷體合成酶是怎樣製造腺三磷的。在葉綠體膜、線粒體膜以及細菌的質膜中都可發現腺三磷合成酶。膜兩側氫離子濃度差驅動腺三磷合成酶合成腺三磷。
保羅.波耶爾運用化學方法提出了腺三磷合成酶的功能機制,腺三磷合成酶像一個由α亞基和β亞基交替組成的圓柱體。在圓柱體中間還有一個不對稱的γ亞基。當γ亞基轉動時(每秒100轉),會引起β亞基結構的變化。保羅.波耶爾把這些不同的結構稱為開放結構、鬆散結構和緊密結構。

8.9.10
2001年
威廉·諾爾斯(W.S.Knowles) (1917-)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三位化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則為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現在,像抗生素、消炎葯和心臟病葯物等,都是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諾爾斯的貢獻是在1968年發現可以使用過渡金屬來對手性分子進行氫化反應,以獲得具有所需特定鏡像形態的手性分子。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轉化成工業產品,如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葯L-DOPA就是根據諾爾斯的研究成果製造出來的。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治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化催化劑。夏普雷斯則因發現了另一種催化方法——氧化催化而獲獎。他們的發現開拓了分子合成的新領域,對學術研究和新葯研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成果已被應用到心血管葯、抗生素、激素、抗癌葯及中樞神經系統類葯物的研製上。現在,手性葯物的療效是原來葯物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在合成中引入生物轉化已成為制葯工業中的關鍵技術。
諾爾斯與野依良治分享諾貝爾化學獎一半的獎金。夏普雷斯現為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學院化學教授,將獲得另一半獎金。

野依良治(R.Noyori) (1938-)
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威廉·諾爾斯、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和美國科學家巴里·夏普雷斯,以表彰他們在不對稱合成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說,許多化合物的結構都是對映性的,好像人的左右手一樣,這被稱作手性。而葯物中也存在這種特性,在有些葯物成份里只有一部分有治療作用,而另一部分沒有葯效甚至有毒副作用。這些葯是消旋體,它的左旋與右旋共生在同一分子結構中。在歐洲發生過妊娠婦女服用沒有經過拆分的消旋體葯物作為鎮痛葯或止咳葯,而導致大量胚胎畸形的"反應停"慘劇,使人們認識到將消旋體葯物拆分的重要性。2001年的化學獎得主就是在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使用一種對映體試劑或催化劑,把分子中沒有作用的一部分剔除,只利用有效用的一部分,就像分開人的左右手一樣,分開左旋和右旋體,再把有效的對映體作為新的葯物,這稱作不對稱合成。
1968年,諾爾斯發現了用過渡金屬進行對映性催化氫化的新方法,並最終獲得了有效的對映體。他的研究被迅速應用於一種治療帕金森症葯物的生產。後來,野依良至進一步發展了對映性氫

二:以下為自1985年以來歷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名單:

2006年:

安德魯-費里(美國)

克拉格-米洛(美國)

2005年:

巴里-馬歇爾(澳大利亞)

羅賓-沃倫(澳大利亞)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爾(美國)

琳達-巴克(美國)

2003年:

保羅-勞特伯(美國)

皮特-曼斯菲爾德(英國)

2002年:

羅伯特-霍威茨(美國)

約翰-薩爾斯頓(英國)

悉尼-布瑞納(南非/英國)

2001年:

勒蘭德-霍特維爾(瑞典)

保羅-格林加德(美國)

艾里克-坎德爾(美國)

1999年:

古恩特-布勞貝爾(德國/美國)

1998年:

羅伯特-弗切哥特(美國)

路易斯-因格納羅(美國)

弗里德-穆拉德(美國)

1997年:

斯坦利-普魯西納(美國)

1996年:

皮特-多赫蒂(澳大利亞)

洛夫-金克納格爾(瑞士)

1995年:

愛德華-劉易斯(美國)

克里斯蒂納-沃爾哈德(德國)

艾里克-威斯喬斯(美國)

1994年:

阿爾弗雷德-吉爾曼(美國)

馬丁-羅德貝爾(美國)

1993年:

里卡德-羅伯茨(英國)

菲利浦-夏普(英國)

1992年:

艾德蒙德-弗斯切(美國/瑞士)

愛德文-克裡布斯(美國)

1991年:

尤因-納赫(德國)

伯特-薩科曼(德國)

1990年:

約瑟夫-穆雷(美國)

唐納-托馬斯(美國)

1989年:

米切爾-畢西普(美國)

哈羅德-瓦姆斯(美國)

1988年:

詹姆斯-布萊克(英國)

哥土德-埃里昂(美國)

喬治-希汀斯(美國)

1987年:

Susumu Tonegawa(日本)

1986年:

斯坦利-科恩(美國)

里塔-列維-蒙塔西納(義大利)

1985年:

米切爾-布朗(美國)

約瑟夫-戈德斯坦恩(美國)
參考資料:很多

夠了吧?

閱讀全文

與化學教授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