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不常見的化學方法有哪些

不常見的化學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02 14:15:26

『壹』 化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1. 實驗法。這是最普遍的方法。根據基本原理及你的總體設計路線,通過N多具體實驗驗證,得到測試數據,然後分析,歸納,總結……
2. 理論計演算法。利用現代電腦技術,再根據理論模型及其相關假設,編程、計算、預測,最好再配合實驗數據驗證、分析、總結。
3. 歸納法。從已有的N多實驗數據、已驗證數據等,歸納總結別人還沒有注意或發現的特殊規律。不過,這在現代,已經很難撿到這樣的漏了。前面的研究人員都是很聰明的。
4. 經驗法。根據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經驗積累,總結一些特別的、專門的技術,常可以得到專利,也很能取得經濟效益。但要足具慧眼。

『貳』 常見的化學實驗方法有哪些

物質的常見檢驗方法籠統地講有:物理法、化學法。
物理法就是利用物理性質檢驗,如顏色、氣味、水溶性。
化學法就是利用特徵反應檢驗。
具體舉例如下:
一、離子的檢驗
1、鈉離子、鉀離子,用焰色反應。火焰顏色分別呈黃色、紫色(通過藍色鈷玻璃片)。
2、鎂離子,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mg(oh)2沉澱,該沉澱能溶於nh4cl溶液。
3、鋁離子,能與適量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al(oh)3絮狀沉澱,該沉澱能溶於鹽酸和過量的naoh溶液。
4、鐵離子,能與kscn溶液反應,變為血紅色fe(scn)3。或者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澱。
5、亞鐵離子,與naoh溶液反應,先生成白色fe
(oh)2沉澱,迅速變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fe(oh)3沉澱。或向亞鐵鹽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顯紅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後立即顯紅色。
6、nh4+,銨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並加熱,放出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刺激性氣味氣體。
7、cl-,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8、br-,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淡黃色沉澱。
9、i-,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黃色沉澱。
10、硫酸根,能與ba(oh)2及可溶性鋇鹽反應,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
11、碳酸根,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的baco3沉澱,該沉澱溶於稀鹽酸,且放出無色無味的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氣體物質的檢驗
1、觀察法:對於有特殊顏色的氣體如氯氣(黃綠色)、二氧化氮(紅棕色)、碘蒸氣(紫紅)可根據顏色檢驗。
2、溶解法:根據溶於水現象檢驗。例如紅棕色二氧化氮溶於水後溶液無色,紅棕色溴蒸汽溶於水形成橙色溶液。
3、褪色法:例如so2可以使品紅溶液褪色。
4、氧化法:被空氣氧化看變化,例如no的檢驗。
5、試紙法:如石蕊試紙,醋酸鉛試紙。
6、星火法:適用於有助燃性或可燃性的氣體。例如o2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甲烷、乙炔的檢驗可點燃看現象;甲烷、一氧化碳、氫氣則可根據其燃燒產物來判斷。
還有一些方法,如聞氣味等,但一般不用。

『叄』 化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有機化學研究手段的發展經歷了從手工操作到自動化、計算機化,從常量到超微量的過程。
20世紀40年代前,用傳統的蒸餾、結晶、升華等方法來純化產品,用化學降解和衍生物制備的方法測定結構。後來,各種色譜法、電泳技術的應用,特別是高壓液相色譜的應用改變了分離技術的面貌。各種光譜、能譜技術的使用,使有機化學家能夠研究分子內部的運動,使結構測定手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電子計算機的引入,使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分析方法向自動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進了一大步。帶傅里葉變換技術的核磁共振譜和紅外光譜又為反應動力學、反應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這些儀器和x射線結構分析、電子衍射光譜分析,已能測定微克級樣品的化學結構。用電子計算機設計合成路線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進展。
未來有機化學的發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迄今我們使用的大部分能源和資源,如煤、天然氣、石油、動植物和微生物,都是太陽能的化學貯存形式。今後一些學科的重要課題是更直接、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
對光合作用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利用,是植物生理學、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共同課題。有機化學可以用光化學反應生成高能有機化合物,加以貯存;必要時則利用其逆反應,釋放出能量。另一個開發資源的目標是在有機金屬化合物的作用下固定二氧化碳,以產生無窮盡的有。機化合物。這幾方面的研究均已取得一些初步結果。
其次是研究和開發新型有機催化劑,使它們能夠模擬酶的高速高效和溫和的反應方式。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今後會有更大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了有機合成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研究。今後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測定等必將更趨系統化、邏輯化。

『肆』 常見的化學實驗方法有哪些

一、蒸餾

1.蒸餾操作步驟:(1)組裝儀器;(2)檢查氣密性;(3)加葯品和碎瓷片;(4)通冷凝水;(5)加熱;(6)收集餾分;(7)撤去酒精燈;(8)停通冷凝水;(9)拆去裝置。
二、萃取分液

1.萃取分液操作步驟。

(1) 查漏;(2)加葯品;(3)倒振;(4)靜置;(5)放液。
三、測定白酒中酒精度數

測定步驟:用量筒量取150 mL白酒於錐形瓶中加入100 g
CaO ,振盪過濾後液體倒入蒸餾燒瓶中蒸餾收集溫度在75~85 ℃的餾份用量筒測定酒精的體積計算酒精度數。

『伍』 常見的化學實驗方法有哪些

(1)勤思考、敢提問、善交流、常總結.
(2)講規范、勤動手、細觀察、務求真.

化學實驗常用用儀器
反應容器 可直接受熱的: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
能間接受熱的:燒杯、燒瓶(加熱時,需加石棉網)
常 存放葯品的儀器:廣口瓶(固體)、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
集氣瓶(氣體)
用 加熱儀器:酒精燈
計量儀器:托盤天平(稱量)、量筒(量體積)
儀 分離儀器:漏斗
取用儀器:葯匙(粉末或小晶粒狀)、鑷子(塊狀或較大顆粒)、膠頭
器 滴管(少量液體)
夾持儀器:試管夾、鐵架台(帶鐵夾、鐵圈)、坩堝鉗
其他儀器:長頸漏斗、石棉網、玻璃棒、試管刷、水槽

1. 試管
(1) 用途:a、在常溫或加熱時,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b、溶解少量固體 c、收集少量氣體
(2) 注意事項:a、加熱時外壁必須乾燥,不能驟熱驟冷,一般要先均勻受熱, 然後才能集中受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破裂.
b、加熱時,試管要先用鐵夾夾持固定在鐵架台上(短時間加熱也可用試管夾夾持).
c、加熱固體時,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且未冷前試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
d、加熱液體時,盛液量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防止液體受熱溢出),使試管與桌面約成45°的角度(增大受熱面積,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對著自己或別人(防止液體噴出傷人).

2. 試管夾
(1) 用途:夾持試管
(2) 注意事項:①從底部往上套,夾在距管口1/3處(防止雜質落入試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試管夾短柄上.

3. 玻璃棒
(1)用途:攪拌、引流(過濾或轉移液體).
(2)注意事項:①攪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後及時擦洗干凈

4. 酒精燈
(1)用途:化學實驗室常用的加熱儀器
(2)注意事項:
①使用時先將燈放穩,燈帽取下直立在燈的右側,以防止滾動和便於取用.
②使用前檢查並調整燈芯(保證更地燃燒,火焰保持較高的的溫度).
③燈體內的酒精不可超過燈容積的3/4,也不應少於1/4(酒精過多,在加熱或移動時易溢出;太少,加熱酒精蒸氣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⑤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酒精燈,應用火柴從側面點燃酒精燈(防止酒精灑出引起火災).
⑥應用外焰加熱(外焰溫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燈後,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將火焰沿著燈頸吹入燈內)
⑧用完後,立即蓋上燈帽(防止酒精揮發和燈芯吸水而不易點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燈,若有酒精灑到桌面並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布撲蓋或撒沙土撲滅火焰,不能用水沖,以免火勢蔓延.

5. 膠頭滴管、滴瓶
(1) 用途:①膠頭滴管用於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
②滴瓶用於盛放少量液體葯品.
(2) 注意事項: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懸空垂直放在試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體後,應保持膠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膠頭;
④除吸同一試劑外,用過後應立即洗凈,再去吸取其他葯品(防止試劑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與瓶配套使用,滴液後應立即插入原瓶內,不得弄臟,也不必用水沖冼.

6. 鐵架台(包括鐵夾和鐵圈)
(1) 用途:用於固定和支持各種儀器,一般常用於過濾、加熱等實驗操作.
(2) 注意事項:a、鐵夾和十字夾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於操作和保證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鐵架台底座大面一側,使重心落在底座內.

7. 燒杯
(1) 用途:用於溶解或配製溶液和較大量試劑的反應容器.
(2) 注意事項:受熱時外壁要乾燥,並放在石棉網上使其受熱均勻(防止受熱不均使燒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過容積的1/3(防止加熱沸騰使液體外溢).

8. 量筒
(1) 用途:量取液體的體積
(2) 注意事項:不能加熱,不能作為反應容器,也不能用作配製或稀釋溶液的容器.

9.集氣瓶(瓶口上邊緣磨砂,無塞)
(1)用途:①用於收集或短時間貯存少量氣體.
②用作物質在氣體中燃燒的反應器.
(2)注意事項:①不能加熱②收集或貯存氣體時,要配以毛玻璃片遮蓋
③在瓶內作物質燃燒反應時,若固體生成,瓶底應加少量水或鋪少量細沙.

10.蒸發皿
(1) 用途:用於蒸發液體或濃縮溶液.
(2) 注意事項:①盛液量不能超過2/3,防止加熱時液體沸騰外濺
②均勻加熱,不可驟冷(防止破裂)③熱的蒸發皿要用坩堝鉗夾取.

(二)實驗室葯品取用規則
1. 取用葯品要做到「三不原則」①不能用手接觸葯品②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葯品(特別是氣體)的氣味③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採用招氣入鼻法).
2. 注意節約葯品.如果沒有說明用量,液體取用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3. 用剩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①實驗剩餘的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②也不能隨意丟棄③更不能拿出實驗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4. 實驗中要要注意保護眼睛.

(三)固體試劑的稱量
儀器:托盤天平、葯匙(托盤天平只能用於粗略的稱量,能稱准到0.1克)
步驟:調零、放紙片、左物右碼、讀數、復位
使用托盤天平時,要做到①左物右碼:添加砝碼要用鑷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碼,並先大後小;稱量完畢,砝碼要放回砝碼盒,游碼要回零.
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游碼讀數
若左右放顛倒了,葯品的質量=砝碼讀數 - 游碼讀數
②任何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盤中稱量,乾燥固體可放在紙上稱量,易潮解
葯品要在(燒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稱量.
注意:稱量一定質量的葯品應先放砝碼,再移動游碼,最後放葯品;稱量
未知質量的葯品則應先放葯品,再放砝碼,最後移動游碼.

(四)連接儀器裝置
1. 玻璃導管插入塞子
2. 玻璃導管插入膠皮管
3. 塞子塞進容器口

葯品的取用
1. 固體葯品的取用(存放在廣口瓶中)
(1) 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的取用(一橫二放三慢豎)
儀器:鑷子
步驟:先把容器橫放,用鑷子夾取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豎立起來,使塊狀葯品或金屬顆粒緩緩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葯品的取用(一橫二送三直立)
儀器:葯匙或紙槽
步驟:先把試管橫放,用葯匙(或紙槽)把葯品小心送至試管底部,然後使試管直立起來,讓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葯品沾在管口或試管上.
註:使用後的葯匙或鑷子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乾凈.

2. 液體葯品的取用
(1)少量液體葯品可用膠頭滴管取用
(2)大量液體葯品可用傾注法.(一倒二向三緊挨)
步驟:
① 瓶蓋倒放在實驗台(防止桌面上的雜物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葯品);
② 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殘留的液體流下腐蝕標簽),
③ 瓶口緊靠試管口,緩緩地將液體注入試管內(快速倒會造成液體灑落);
④ 傾注完畢後,立即蓋上瓶塞(防止液體的揮發或污染),標簽向外放回原處.

(2) 一定量的液體可用量筒取用
儀器:量筒、膠頭滴管
步驟:選、慢注、滴加
注意事項:使用量筒時,要做倒①接近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②讀數時,視線應與刻度線及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③若仰視則讀數偏低,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俯視則讀數偏高,液體的實際體積<讀數.

三、物質的溶解
1. 少量固體的溶解(振盪溶解)
手臂不動、手腕甩動
2. 較多量固體的溶解(攪拌溶解)
儀器:燒杯、玻璃棒

四、物質的加熱
1. 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
儀器:試管、試管夾、酒精燈
注意事頂:(1)加熱試管內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人;防止沸騰的液體沖出試管燙傷人.
(2)若試管壁有水,加熱時必須擦乾凈,防止試管受熱不均,引起試管爆裂.
(3)將液體加熱至沸騰的試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洗;因為一冷一熱,試管容易爆裂.
(4)給試管中液體預熱的方法:夾住試管在外焰來回移動便可預熱.
(5)預熱後,集中加熱盛有液體的中部,並不時沿試管傾斜方向平移試管,以防止液體受熱暴沸而噴出.

2. 給試管中固體加熱
儀器:試管、鐵架台、酒精燈
注意點:裝置的固定
鐵夾夾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熱的順序
給物質加熱的基本方法:用試管夾夾住離試管口1/3處,首先在酒精燈外焰處加熱,然後將試管底部集中在外焰處加熱.

3. 蒸發
儀器:蒸發皿、鐵架台、玻璃棒、酒精燈
注意點:儀器的裝配
停止加熱: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體析出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發、防止液滴濺出

4. 過濾和濾渣的洗滌
儀器:漏斗、鐵架台、燒杯、玻璃棒
注意點:「一貼」
「二低」
「三靠」

五、儀器的洗滌
①洗滌時,先洗容器的外壁,後洗內壁.
②洗滌干凈的標准:內外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無成股水流下

『陸』 學習高中化學的方法有哪些

1、記憶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既然前述化學有著內容多、知識碎、需記憶的特點,那麼就需要我們去強化記憶.怎樣記憶呢?常見的記憶方法有:
①.「化學口訣」法
「化學口訣」法是把化學知識經過高度壓縮,提煉成容易記憶的幾個詞或幾句話,作為一種特殊信號傳授給同學們,每當這些信號出現的時候,同學們就會很快地聯想起所學的內容,經過多次反復,這些信號以及它們所概括的內容,便能長久而牢固地保留在記憶中,由於這種信號既簡明又富有趣味性,因而能激發同學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誰強顯誰性,誰弱就寫誰;
若是陰離子,一步一個水;
若是陽離子,一步就完成;
因是逆反應,勿忘可逆號 「 」;
因為量很少,沉澱「↓」氣體「↑」符號都不要.
②.濃縮擇要法
在知識總量成倍增加的情況下,刪繁就簡,篩沙淘金,提綱挈領,「濃縮」知識,就顯得很有必要,這也是排除干擾、提高記憶效果、防止遺忘的一個重要條件.
如在學習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時,為了便於記憶,可概括為五個字:「逆」(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是可逆反應)、「等」(平衡的標志--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動」(化學平衡是動態平衡,正反應和逆反應仍在進行)、「定」(反應條件一定,各組分百分含量一定)、「變」(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化學平衡就會被破壞,此時正、逆反應速率不再相等,各組分百分含量也發生變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條件不變時,又建立一個新平衡).
③.語言用韻法
韻律化的材料,富於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記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心理學角度看,凡用韻之處,可增加信息冗長量,利於記憶.如把硫酸的工業製法概括成「五個三」就利於記憶.
三階段:二氧化硫的製取和凈化、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吸收的硫酸的生成
三原理:燃燒硫或金屬硫化物等原料來製取二氧化硫、使二氧化硫在適當的溫度和催化劑的作用下氧化成三氧化硫、再使三氧化硫跟水化合而生成硫酸
高溫
三方程:4FeS2+11O2====2Fe2O3+8SO2
催化劑
2SO2+O2 ===2SO3
加熱
SO3+H2O=H2SO4
三設備:沸騰爐、接觸室、吸收塔
三凈化:除塵、洗滌、乾燥
④.理解融會,增強記憶.
理解和揭示知識的本質聯系,要比死記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學而思,思則疑,疑然後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著增加了信息冗長量,就能觸類旁通,歷久不忘.如對於氣體摩爾體積這一概念: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既要理解內涵,又要掌握外延,即一摩爾的任何氣體物質,在標准狀況下,體積約是22.4升,而不要靠死記硬背.
⑤.適當復習,反復記憶.
「記憶之母」是重復和復習.有一種錯覺,似乎復習是考試前的工作.其實,對於需要長時間保留在記憶中的信息,應該經常復習.通過反復溫習,記憶的信息會越來越強.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關於遺忘的曲線規律:即遺忘先快後慢.及時復習,使記憶基礎化;合理分配復習時間,使記憶經常化;多次復習,使記憶深入化;因人而異,變換復習方法,使記憶具體化.
⑥.不斷運用,鞏固記憶.
人腦通過感知、識記保持的信息,再經神經通道聯系分析器運用,每用一次就能使正確的回憶得到強化,錯誤的回憶得到糾正,遺忘了的再進行識記;久而久之終生不忘,其根本原因在於不斷使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知識不應變成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不能視為就是為了儲備,而要進入周轉,加以運用,才能鞏固,才有效能.」 總之,記憶因各人生活環境、教育條件、學習習慣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種多樣的方法.無論哪種記憶方法,只要符合記憶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必將取得良好的效果.
2、學會讀懂課本、用好課本,注意課本閱讀的「薄->厚->薄」法
⑴、怎樣進行化學課本的閱讀
有些同學化學學習困難、成績不好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這些同學不重視化學課本的閱讀,或者缺乏科學的閱讀方法.他們既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課後復習的習慣,全部的化學學習就靠上課聽聽老師講,看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和隨大家一起進實驗室做做實驗,老師布置了作業,這才打開課本,看看題目,不管正確與否,做了交差了事,對於這些同學來說,似乎課本只是提供作業題目的「習題集」,他們不是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有準備地進行習題練習,而是遇到解答不出來的題目時,才不得已翻翻書,把課本當成解題的一種參考書.平時不讀書,臨時「抱佛腳」,考前把課本苦苦地死記硬背一通,如此應考當然心中無數,缺乏功底,成績自然不佳.同學們,學習化學應切實以課本為根本,熟悉它,研究它,把它讀懂讀會,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化學學習方法. 搞好化學閱讀,同樣有個方法和技巧問題.
① 採用默讀的方式.這是因為默讀比朗讀速度快,默讀比朗讀更有利於理解閱讀的內容.一般來說,朗讀有助於背誦,而默讀有助於理解.同學們所進行的化學閱讀主要要求理解,對於要求記憶的內容也不要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② 按一定的程序閱讀.這個程序以「粗讀-細讀-精讀」較為有效.如預習時課文可粗讀,即粗淺的閱讀.其目的有三:一是對要學的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二是找出與新課有關的已學過的知識;三是對新課有哪些疑難問題.自己邊讀、邊想、邊分析綜合.課堂上老師安排自學,需要閱讀.這種閱讀是在預習的基礎上,在教師出示本節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在老師指導下的深入閱讀,要系統鑽研教材,要做到細讀以致精讀.這種課堂閱讀一般要注意做到「三要」:一要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重點閱讀的內容,使閱讀具有更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二是鑽研關鍵詞語,思考和理解問題的實質;三是手腦並用,以提高思維能力和強化記憶及找出疑難和問題.
③ 有選擇的閱讀.這一般用在復習中的閱讀.復習閱讀是建立在預習閱讀和課堂閱讀基礎上的一種歸納、鞏固性閱讀.它不是前兩種閱讀的簡單重復,而是帶有一定分析和對比綜合概括性質的更深層次的閱讀,要緊扣課文中心和重點內容、結合課堂學習情況有選擇的閱讀.這種閱讀可用在課後閱讀、單元復習和總復習的閱讀.
④ 寫出閱讀筆記,把所學重點內容系統梳理,或默寫有關概括、原理和化學用語等,也可用圖表形式表述,或動筆圈劃評點等,對於熟悉課文,加深理解,強化記憶都是很有益的.
⑵、注意課本閱讀的「薄->厚->薄」法
我認為 ,正確閱讀化學課本應是「薄->厚->薄」的形式.學習時,為了理解我們要將薄薄的課本通過細讀、精讀,將課本讀厚,真正理解課本的內涵和外延,即由薄到厚;然後再取其精華,實現由厚到薄的過渡.其中,將課體讀厚是我們學習的重點.
如單質鈉一節,我們應掌握鈉原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存在.為了更深入的理解課本內容,要將課本讀厚,具體為:
結構:包括原子序數為11、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最外層有1個電子等;
物理性質:包括銀白色固體(態)、熔點(低於水的沸點)、密度(小於水的密度)、導電、導熱性等;
化學性質是學習的重點
①與氧氣等非金屬的反應:常溫下被氧化生成Na2O、加熱或燃燒生成Na2O2,新切開的金屬鈉在空氣中較長時間放置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露出的「真面目」是銀白色具有金屬光澤(Na),表面逐漸變暗(Na2O),後形成一層水膜(NaOH溶液),再後有一種白色固體形成(Na2CO3·10H2O),最後得到白色粉末狀固體(無水Na2CO3),此外還可與氯氣(鈉在氯氣中繼續燃燒2Na+Cl2=2NaCl產生白煙)、硫(鈉與硫混合研磨可發生爆炸2Na+S=Na2S)等非金屬反應;
②與水的反應:伴隨金屬鈉與水反應實驗的進行,同學們也應多問幾個為什麼:鈉很容易被小刀切開,說明了什麼?鈉投入水中為什麼不下沉,而是浮在水面上與水劇烈反應並熔成一個閃亮的小球?小球為什麼會向四周遊動?發出的嘶嘶聲是怎麼來的?滴有酚酞的水逐漸變紅色,有可能生成什麼物質?在觀察現象過程中,通過分析、綜合、判斷等思維活動,不難獲得答案,同時加深了對課本內容及鈉的性質的深刻理解;
③與酸的反應:金屬鈉投入鹽酸中,反應的方程式如何書寫?寫作2Na+2H2O=2NaOH+H2↑、NaOH+HCl=NaCl+H2O,還是直接反應2Na+2HCl=2NaCl+H2↑,從反應的實質2Na+2H+=2Na++H2↑及H+的來源不難得出答案;
④與鹽溶液的反應:將金屬鈉投入CuSO4溶液、FeCl3溶液,現象如何、方程式怎樣書寫?首先弄清鈉與CuSO4溶液的反應:第一步2Na+2H2O =2NaOH+H2↑,第二步CuSO4+2NaOH=Cu(OH)2↓+Na2SO4,總反應為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現象及鈉與FeCl3溶液的反應便不難得出.
存在(由於性質活潑,無游離態、均為化合態)
用途(製取Na2O2、作還原劑還原貴重金屬等),使有限的內容變「厚」.然後精讀、細讀,牢固掌握每一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通過歸納、整理,抓住規律,輻射全部,從而把課本讀「薄」 .
⑶、熟練掌握知識向能力的遷移
學習中有些同學常有這樣的感覺:課本學的非常明白,可是一到做題就什麼也不會了,究其原因是什麼呢?——問題出在知識向能力的遷移上.
課本內容作為知識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相對「死」的東西,同學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去實現兩個轉化:一是把人類已知的科學真理轉化為同學們自己的知識,即為「繼承」;二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即為「遷移」.相比之下,關鍵是後者,學習知識是為了提高能力,也就是素質的培養.
要想實現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我個人認為關鍵是「練」.「學游泳就須在水裡教在水裡學」,解題也是這樣,要在練中學,在學中練,一邊練習,一邊總結,找出規律,指導今後的學習.
3、做好學習筆記,建立糾錯本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知識是必需記在紙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當然,記筆記不是抄書,更不等同於練字,需要記下的往往是在學習或復習課本知識和相關輔導材料時遇到的、或在做題中總結出的知識(大多是做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減少「一錯再錯」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筆記內容可分為六種情況:
①記下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點.這一點因人而異.同一節內容,因為認知水平不同,需要記的內容就不同.但是大多會符合「英雄所見略同」的規律.在正常情況下,同學們的認識與出題人的認識往往是相同的,即:同學們認為重要的,就是考試要考的.因為同學們的認識往往從老師那裡來,且考試考的是重點,並不迴避常見題和做過的題.
②記下頓悟到的知識(大多是「一句話知識」).有時,我們一直對某一類問題比較模糊,相關的題總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聽到關於這方面的某一句論述後,感到豁然開朗,不由得脫口而出:「原來是這樣啊!」這時,一定要及時將這一句話和相關的問題記下來,這是學習產生質的飛躍的重要時機.就好像作家、音樂家、科學家的靈感一樣,當靈感閃現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記下來.若不抓緊記下來,則頓悟到的知識會很快與你擦肩而過.白白錯過了一次提高學習成績的大好機會.下一次的這種頓悟,還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再次出現.這就好比玩游戲時,飄來一個「炸彈」,吃下後,火力猛增,才能順利闖過這一關.若讓「炸彈」飄走,可能無論如何這一關也闖不過去.有時老師就某個問題的講解打了一個比喻,可能就是你闖關的「炸彈」,一定要及時記在「小本本」上.
③記下規律性的知識.如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的變化規律、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還原性強弱順序的判定、原子半徑、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混合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有機物中烴的燃燒規律以及常用口訣等等.這些都是記的重點,即使會了,也要整理一下.
④記下特殊的知識.化學知識內容龐雜,歸納時主要考慮的是共性,還有許多特性的知識,往往隱含在共性背後,切不可忽視.否則,得到的知識是不完整的,例如,濃硫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更重要的是具有氧化、脫水和吸水三大特性;鹵素的有些通性不能兼顧氟,必須突出強調氟的特性:單質氯、溴、碘均不能與稀有氣體反應,但氟可與稀有氣體反應生成Xe、Kr的氟化物,如XeF2、XeF4、XeF6、KrF2等;單質氯、溴、碘與水的反應可用通式X2+H2O=HXO+HX表示,但氟例外,2F2+2H2O=4HF+O2↑;氯、溴、碘氫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強酸性,而氟的氫化物的水溶液是弱酸;氯、溴、碘氫化物的水溶液均可用玻璃儀器製取和貯存,但氟化氫需用鉛皿製取且在塑料瓶中存放;CaCl2、CaBr2、CaI2易溶於水,而CaF2不溶於水;AgCl、AgBr、AgI不溶於水,而AgF溶於水;講解羧酸的共性時,不能忽略其中甲酸的特性;討論溶液時,固體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水、酒精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大而減小等等.可以說,考試一半是考規律,一半是考規律中的特例.規律好記,但特例就容易忘,一定要特別記下、特別注意.
⑤記下多次做錯的題型和相關的知識點.由於先入為主的影響,第一次做錯了的題,後來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雖然不是相同的題,但是題型一樣,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也一樣.這是最致命的錯誤.這些題可能分散在好幾章里,復習時,一定要把它們挑出來,記在「小本本」上的一個地方.這些題就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考察某個知識點的.把這些題集中起來,就是對這一知識點最全面的復習.如果不記下來,今天碰見一個,不會;明天又碰見一個,不清楚.這樣會造成一個假象,即:自己很多題都不會,逐漸地自信心就沒有了,學習便開始退步.集中起來一一對比,你會發現,錯了這么多題,原因卻只有一個,「一錯再錯」現象是同學們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預防一錯再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試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錯過的題,相當於考試前有人給你提個醒.但是,如果平時做題和復習時沒有把這些題記下來,考試前也就沒有什麼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錯,也不知道.
⑥記下經過請教別人才會的題的詳細解題過程和注意事項.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把不會的知識真正問清楚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這里為什麼要強調「真正」兩個字呢?因為有些同學也問了,也耐心地聽老師講了,也聽懂了.但是僅僅滿足於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後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完整,重蹈了「一錯再錯」的覆轍.若是當時問過之後,馬上寫下來,發現問題繼續問,就不會出現後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謂「行百步而半九十」.
4、重視實驗
對於實驗的基本要求是明確目的、理解原理、熟悉步驟,做到勤於動手、善於動腦.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做實驗就學不好化學,化學與實驗密不可分.很多同學不懂這個道理,不太重視實驗.認為只要掌握課本上的一些理論,就可以推斷出所有實驗的現象,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實踐出真知」,「一切正確的認識都是從實踐中得來的」,這些話都很有道理.有好些化學問題,不通過實驗,就難以解決.新一輪高考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理論性減少,實驗題增多,「黑板上做實驗」能得高分的年代已經過去,現在的高考不「真做」是不能得高分的.
如乙烯的製取實驗,課本上講乙醇和濃硫酸混合共熱到170℃便可製得,通入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使其褪色,證明乙烯能發生加成反應並具有還原性.但若實際做一下實驗會發現反應後期混合液變黑,產生的氣體並不是單一的乙烯氣體,而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混合氣體,因此使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氣體;再如乙烯、乙炔均能使溴水褪色,但誰快誰慢呢?理論上講似乎是乙炔,但實驗結果卻是乙烯.這一切單靠課本理論憑空想像,是很難得出答案的,必須通過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結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課本中一些理論,而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實驗,重視每一個實驗,從而提高從實驗中獲得正確認識的能力.
實驗時,首先要明確實驗目的:實驗目的看似簡單,實則重要,實驗過程中要牢牢掌握實驗目的;其次要熟悉實驗步驟,不可做一步,看一步,要通盤掌握,弄清每一步的意義;第三是實驗過程中要多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問的越多,學習效果越好,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5、注意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路、培育「知識樹」
能力的實質就是系統化、概括化、程序化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知識的系統化對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質培養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有一個知識的系統網路,重視基礎知識講清講透,這樣,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布魯納認為:「獲得的知識,如果沒有完整的結構把它們聯系在一起,那是一種多半會遺忘的知識.」課堂中要善於將知識縱橫向統攝整理,使之網路化,有序的貯存,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意義記憶和邏輯記憶.其益處為不但強化了記憶功能,還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結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系統地學習,努力做到心中有「樹」,這是學習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
具體來講,一本書就好比一顆大樹,它的書名就相當於大樹的主幹,各章的標題相當於大樹的主枝,位於各章之下的節是大樹的側枝,各節所闡述的具體概念、定義、定理、公理、公式、原理、規律等可以看成是大樹的小枝和葉片,至於每一個文字、標點、符號等則可以看成是大樹的細胞.

『柒』 化學分析都有哪些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多了去了
按照習慣大類分成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
化學分析裡麵包括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酸鹼滴定,絡合滴定等),重量分析法等等
電化學分析裡麵包括循環伏安,極譜,電解等等方法
儀器分析就更多了,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原子發射光譜法,色譜法(包括氣相色譜GC,高效液相色譜HPLC),毛細管電泳(CE),核磁共振(NMR),X粉末多晶衍射(XRD),質譜(MS)等等~

化工數據處理一般都是套用每個反應不同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模型來做的,特別是表觀動力學是肯定要做的

『捌』 有什麼學習化學的好方法

有什麼學習化學的好方法?化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那麼有哪些學習化學的好方法呢?

第—步是做好課前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畫線和寫點批註。看完書後,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的效果。通過預習,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找出重點內容和不理解的問題。

第二步是掌握聽課的正確方法。

聽課要做到三個結合:1.「看」和「想」結合,「看」主要是指觀察實驗操作和現象,「想」就是指老師進行演示實驗時,同學們不能光看熱鬧,要對觀察到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現象進行思考:為什麼要這樣操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個現象能說明什麼問題?


2.「看」和「聽」結合,是指把看到的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與老師的講解結合起來。老師在演示實驗時,常常要引導同學們觀察一些容易忽視的操作方法和實驗現象,提醒同學們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並對實驗操作和現象進行解釋。這些問題可能是課本上沒有的,如果不認真聽講,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認識實驗的本質。

3.「聽」、「看」、「記」相結合,是指在課堂上聽講、看板書、看課本、看實驗時都要做好筆記。要勤動筆,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練習。


第三步是課後復習應及時。

課後要復習教科書,抓住知識的基本內容和要點。嘗試回憶,獨立地把上課的重要內容回想一遍,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整理筆記,進行知識的加工和補充。

『玖』 初中不常用化學方程式的化學方程式有哪些 例如na2co3+hcl=nahco3+nacl、等至少10個追加懸賞

你確定是不常用的?其實你舉的例子呢,最後還是要變成nacl 和Co2的。。
既然你要不常用的,那還是給你幾個吧。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Ca(ClO)2+2H2O+ 2CO2(多量)== Ca(HCO3)2↓+2 HClO
Ca(ClO)2+2 HCl == Ca Cl2+2 HClO(強酸制弱酸)
3C+ 2Fe2O3 高溫 4Fe + 3CO2↑
CO+ CuO 加熱 Cu + CO2
其實也常見。。哎。。不知道什麼才算不常見。。

『拾』 化學方法

在地球表面的各類水體中,湖水化學性質的變化幅度最大;而且古湖水的化學性質對於生烴條件關系極大。因此,化學方法在古湖泊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古湖泊研究中的化學方法,包括同位素化學、無機化學和有機地球化學三方面。

(一)穩定同位素化學

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方法早已是大洋地層學和古海洋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1989)。近年來,該方法在古湖泊學研究中的應用亦越來越受到重視,且有從第四紀古湖泊學研究向第三紀古湖泊學研究推廣應用之趨勢(劉傳聯,1993)。

古湖泊學研究中的穩定同位素分析以氧(18O/16O)、碳(13C/12C)、鍶(87Sr/86Sr)三種同位素最為重要,分析材料可以是生物化石殼體,也可以是碳酸鹽岩。穩定同位素分析在古湖泊學研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研究古湖泊水體的物理特徵(如湖泊的封閉和開放性、湖水面變化)、化學特徵(如古鹽度、硫酸鹽含量與鹼度)和生物特徵(如古生產力),也可以研究古湖泊的氣候條件。泥頁岩中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又含有碳酸鹽礦物或者與碳酸鹽岩共生或互層,這為進行同位素分析提供了素材。

1.氧、碳同位素

利用湖相沉積中化石或碳酸鹽岩氧碳同位素的相關性可以研究生油湖泊的封閉性和開放性。通過對現代不同類型湖泊中碳酸鹽氧、碳同位素進行大量測試後發現:開放型淡水湖泊中,原生碳酸鹽δ18O和δ13C之間不相關或略呈相關,而且δ18O和δ13C均為負值,其投點落在第三象限,如瑞士Greifen湖、美國Henderson湖和以色列Huleh湖;而封閉型鹹水、半鹹水湖泊中,δ18O和δ13C之間呈明顯的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一般大於0.7,封閉性越強,相關系數越大,且δ18O正負均有,δ13C則基本屬正值,其投點落在第一、四象限,如美國大鹽湖(r=0.87)、圖爾卡納湖(r=0.86)、Natron-Magadi湖(r=0.84)。

上述規律出現的原因是,開放型湖泊中,水體快速更替,停留時間短,湖水同位素的演化微乎其微,其氧、碳同位素更多地反映了注入水的同位素特徵,因此在其中形成的原生碳酸鹽氧和碳同位素組分的變化各自獨立。封閉型湖泊中則不然,由於水體停留時間長,蒸發作用對湖水的化學組成起決定性的作用。隨著蒸發作用的增強,較輕的16O和12C優先從湖水表面逸出,造成湖水中的18O和13C含量增加,使得湖水的δ18O和δ13C較注入水明顯偏正。同時由於這種演化作用對於氧、碳同位素是同步的,所以兩者呈明顯的共變趨勢,反映在其中形成的原生碳酸鹽同位素成分上,δ18O和δ13C呈明顯的相關性。

這一規律已成為判斷第四紀古湖泊或更老湖泊封閉性的標志之一,並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如對迦納Bosumtwi湖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積、對東非Kivu湖晚第四紀沉積、對西班牙Cenajo盆地中新世沉積和蘇格蘭Orcadian盆地泥盆紀沉積的研究等。

在水文條件封閉、水體停留時間長的封閉湖泊中,蒸發作用是控制氧同位素的決定因素。隨著蒸發作用的增強,使湖水的δ18O值增加,反映在其中生活的介形蟲殼體上,δ18O值也增加。所以,可以根據介形蟲殼體δ18O值的變化,可以恢復蒸發/降雨古氣候條件的變化。在封閉湖泊中,蒸發/降雨條件的變化必然引起古湖水面的波動。蒸發量大於降雨量,湖水面降低,反之則湖水面升高。所以,據介形蟲殼體δ18O值的變化同樣可以再造古湖水面的變化情況。

利用湖相沉積中化石或碳酸鹽岩碳同位素變化還可以恢復古生產力的變化。湖相原生碳酸鹽的碳同位素組分與其生活水體中溶解無機碳的碳同位素組分平衡。而影響湖水溶解無機碳碳同位素組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湖泊的生產力。Stiller等(1980)曾提出湖泊溶解無機碳(DIC)的碳同位素組分生產力控制模式。按該模式,在穩定分層條件下,當浮游植物勃發、生產力高時,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較多的12C,使表層水體中溶解無機碳儲庫中13C含量相對增加,從而使表層水體中形成的原生碳酸鹽的δ13C值偏高;而隨著12C富集的有機質不斷下沉,使得湖下層生活的底棲生物殼體的δ13C值逐漸降低。

這是深水分層湖泊的模式,對於淺水、不分層的湖泊來說,則有極大的不同。當湖水生產力高,造成水體中DIC儲庫中13C含量增加時,生活在其中的介形蟲也是「受益者」。其殼體的δ13C值也應是增高,而不是降低。

利用沉積物中有機質碳同位素的變化可以判斷出沉積物中有機質的來源。湖泊沉積物中的有機質有兩個來源,即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陸生植物按照光合作用固碳方式和初級產物的碳原子數不同可分出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陸生植物中,絕大多數喬木和灌木是C3植物,草本植物主要是C4植物。

C3植物和C4植物以不同的生物化學方法固定CO2,它們具有完全不同的δ13C值。C3植物的δ13C值值變化范圍較大,在一般的情況下,它們的δ13C值大約在-22‰~-34‰之間,而C4植物的δ13C值的變化在-20‰~-9‰之間。

浮游植物利用與大氣CO2保持平衡的水中溶解CO2作為光合作用的碳源,其δ13C值與陸生C3植物的δ13C值接近,最大可偏負至-35.5‰。

所以,根據沉積有機質的碳同位素特徵可以判別有機質的物源。

2.鍶同位素

現代研究表明,生物碳酸鹽骨骼中的87Sr/86Sr比值與其生活的海水保持平衡,地質歷史上海水的87Sr/86Sr比值在不斷變化,但任一時期全球海水的87Sr/86Sr比值則是均一的(Elderfield,1986);同時人們還發現由於河、湖水中的鍶與海水中的鍶來源物質的不同,造成河、湖水的87Sr/86Sr比值明顯高於海水,如現代海水的87Sr/86Sr比值為0.709,河水中的87Sr/86Sr比值為0.711(Wadleigh等,1985)。另外,海水中鍶的濃度也與河、湖水相差懸殊,如新生代海水中鍶含量在102~103 mg/L之間(DePaolo等,1985;Koepnick等,1985),河、湖水中鍶含量多在100~102μg/L之間(Wadleigh等,1985),兩者相差3個數量級。如果海水與湖水相混(即使少量海水),水體仍反映海水87Sr/86Sr比值。所以,這樣就為利用87Sr/86Sr比值來判別「海相」、「陸相」奠定了理論基礎,無論正常海相還是與海水有關連的海陸過渡相化石都應呈現其生活時期海水的87Sr/86Sr比值(劉傳聯,1993)。

(二)無機化學

CaCO3含量分析、Sr、Ca、Mg等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和常量元素分析是古湖泊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由於介形蟲化石是湖相沉積中最常見的微體化石,對其微量元素的分析顯得格外重要,這里特別做一簡介。

介形蟲在蛻殼過程中,從其生活的水體中攝取化學成分建造新殼體(Turpen等,1971),因此,介形蟲殼體中的化學成分應記錄了水體的化學特徵。十多年,許多學者致力探索介形蟲殼體化學成分與水環境參數之間的關系,迄今報道最多的是關於介形蟲殼體中Sr/Ca和Mg/Ca摩爾比值的環境意義,而對其他微量元素的涉及尚少。Chivas等(1983,1985,1986)通過對澳大利亞鹽湖中介形蟲調查和室內飼養,指出介形蟲殼體的Sr/Ca和Mg/Ca比值與其生活水體中相應的元素比值呈定量的正相關。由於澳大利亞鹽湖中的Sr和Mg含量隨鹽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介形蟲殼體中Sr/Ca和Mg/Ca比值具有明顯的鹽度意義。盡管還存在不同的爭議(如Teeter等,1990),一些學者已應用這種關系,在古環境研究中把介形蟲殼體的Sr/Ca和Mg/Ca比值當作古鹽度的一個標志(Gasse等,1987;De Deckker等,1988;Anadon等,1990;Lister等,1991;Holmes等,1992;張彭熹等,1989,1994)。

對介形蟲殼體中其他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少見。Carbonel等(1988)報道了介形蟲殼體中的鹼土金屬含量與水體鹽度呈正相關,並且指出殼體中Ca、Mg含量隨水體由少營養向真營養的發展而減少了,而P、Mn、Fe的含量增加。Bodergat等(1985,1991)研究了地中海海岸帶介形蟲,指出介形蟲殼體在少鹽水中富含Si、Al、Fe、Mn和Ba,在超鹽水中以P、Sr和Li為特徵;殼體中S的含量與水體中有機質有關,殼體中P的含量則反映了水體中有機磷的含量。

總之,對介形蟲殼體化學元素的研究起步不久,對它們的環境意義尚遠不夠了解。盡管如此,無機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和湖泊學兩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來解釋介形蟲殼體中諸多元素的環境意義(鄧宏文等,1993;李世傑等,1993)。介形蟲殼體化學元素測定可以通過質子激發X熒光分析(PIXE)技術來完成。

(三)有機地球化學

有機地球化學雖然主要著眼於烴源岩的生烴能力研究,但是同樣在古環境再造方面有巨大的潛力。這是因為沉積有機質的豐度和演化不僅與埋藏史、地熱演化史有關,而且還受控於沉積環境。所以,有機地球化學也是含油盆地古湖泊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法(鄧宏文等,1993)。

烴源岩中有機質類型的差異主要與原始生物類型及組合有關,而後者又主要取決於生物的生存環境,因而有機質類型可作為判別古環境的首要標志。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乾酪根組成與類型、乾酪根碳同位素、正烷烴組成等來判別沉積環境。

生物標記化合物是識別古環境的另一項重要內容。生物標記化合物是指在有機質岩石中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始生物化學成分的基本格架的有機化合物。它的特殊的「標志作用」可以來識別有機質來源、有機質類型和沉積環境。生物標志化合物使有機地球化學將有機質提高到分子級的研究水平。從近代沉積物中可以見到不同類型的烴類或各種有關的分子,這些分子可以來自陸生植物,也可以來自海洋或湖泊的水生生物。分子的碳骨架被保存下來,它們能夠聯結成一些結構類型,如甾族化合物萜烯化合物等。生物標志化合物包括正構烷烴、類異戊間二烯烷烴、甾烷、萜烷、芳甾類烴及卟啉等。例如,正構烷烴類中<C22分子結構類型與≥C22分子結構類型的生源意義明顯不同,前者指示菌藻類,而後者是陸生高等植物高蠟質特徵。甾烷類中的4-甲基甾烷是水生的浮游植物甲藻類的標志。

一些有機地球化學參數還具有特殊的意義。如可根據有機碳含量、姥鮫烷/植烷比值、碳優勢指數等判別烴源岩沉積時的氧化-還原條件。可根據伽馬蠟烷含量和植烷優勢等判別古鹽度的高低。

除上以外,目前在油氣勘探中廣泛應用的有機相分析也是一類重要的方法。在第九章中對該方法進行了詳細描述,此處不在贅述。同時,在第十章到十三章論述中國近海各湖盆的生烴條件時,也應用了許多上面提到的有機地球化學指標。

閱讀全文

與不常見的化學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1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