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該如何預防與控制紡織業職業危害
一、粉塵防護
1.採用機械化、自動化、或密閉隔離操作,減少操作人員與粉塵的直接接觸;
2.生產過程中,凡產生粉塵的車間或工序,均應安裝除塵設備和凈化抹放設備,並保證正常運行;如布機車間宜安裝地吸塵裝置;
3.毛紡織廠的打土間,選毛間應與洗毛間分開設置;
4.磨皮錕產生的橡膠粉尖應採取局部通風或密閉式操作;
5. 及時消掃工作場所,清除積塵,不得採用壓縮空氣吹掃車間地面,機械設備等表面的積塵,宜採用真空吸塵裝置;
6.應根據粉塵的性質為勞動者配備防塵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並指導作業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
二、雜訊防護
1.企業應以低嗓聲的設備代替高雜訊的設備,首先從聲源上進行控制,加強紡織設備的更新改造,使工作場所雜訊聲級符合國家衛生標准;
2.若上述措施仍達不到要求的,則應採取隔聲,消聲,吸聲,隔振等工程措施,降低工作場所雜訊,如安裝吸聲板等。
3.企業應按要求配備護耳器等個人防護用品,並指導作業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
三、髙溫髙濕防護
1.紡紗/織造車間應採取相應措施使工作場所空氣溫濕度符合CBZ1的要求;
2.適當減少高溫作業時間,車間內熱源分布要合理,易於散熱,如鑄造針的熔鉛爐應設置在獨立車間內,烙鉛爐上方應安裝局部排風裝置;
3.高溫作業車間應設有工間休息室,並為高溫作業工人提供含鹽清潔飲料,飲料水溫不宜高於15℃。
四、化學毒物防護
1.紡織企業應採用無海或低毐的原材料,不產生或少產生有毐化學物質的工藝和設備,產生有毐化學物質的生產過程和設備機械化, 自動化或密閉隔離操作,減少操作人員直接接觸;
2.凡接觸酸,鹼等腐蝕性,或因事故可能發生化學灼傷,以及經皮膚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場所應設置沖淋洗眼設施等;
3.產生酸霧的車間如毛紡廠炭化車間應安裝排風裝置;
4.亞麻廠車間內粗紗煮漂,麻棉煮漂用的亞氣酸鈉應按危險品要求與其他化工料分別堆置,並安裝局部排風設備。
五、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
1.選毛車間應對原毛採取有效的消毒措施,紡織防止操作者感染布氏桿菌和炭疽病;
2.採用鈷輻射法對羊毛進行消毒時,輻射室和操作者必須有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
紡織行業背景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及出口國,擁有悠久的紡織歷史。紡織原意是取自紡紗與織布的總稱,大致分為紡紗與編織兩道工序。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紡織不再只是傳統的紡紗和織布了,現代的紡織是指一種纖維或纖維集合體的多尺度結構加工技術,職業病危害因素更為復雜繁多。
② 預防粉塵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在粉塵環境中作業、生活的人,日常飲食 時,可多食用一些豬血,便可使體內粉塵迅速 排出,長期食用能夠預防粉塵中毒。
什麼是生產性粉塵?一般來講,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並能較長時間漂浮在生產壞境空氣中的固體微粒。生產性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危害表現在肺部,出於粉塵性質與化學成分不同,對肺部的危害差別很大,根據受害後的表現,粉塵引起的肺部疾患可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塵肺。這是主要的職業病之一,我國已列為法定職業病范疇,這種病是由於較長時間吸入較高濃度的生產性粉塵所致,引起以肺組織纖維化為主要特徵的全身性疾病。由於分成種類繁多,塵肺的種類也很多,主要有矽肺、石棉肺、滑石肺、雲母肺、煤肺、煤矽肺、炭素塵肺等。
第二種是肺部粉塵沉著症,它是由於吸入某些金屬性粉塵或其它粉塵而引起粉塵沉著於肺組織,從而呈現異物反應,其危害比塵肺小。
第三種是粉塵引起的肺部病變反應和過敏性疾病。這類疾病主要是由有機粉塵引起的,如棉塵、麻塵、皮毛粉塵、木塵等。
生產性粉塵對人體危害輕重,受著多種因素的影響,首先是粉塵的化學成分和性質,游離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塵比含量低的危害大。含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比不含游離二氧化硅的危害大。其次是粉塵的顆粒大小,一般來說,大顆粒的粉塵容易降落,在空氣中漂移時間短,不容易被吸入,不會發生危害。
此外,粉塵在肺組織中溶解度大小,粉塵的比重、形態、硬度等對人體的危害都有一定的關系。從事粉塵作業的工人是不是都會發生危害呢?關鍵在於防護的好壞,經常注意防護,可以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甚至可以完全控制和消除粉塵的危害。防塵應採取綜合性措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預防塵肺對保障工人身體健康,發展經濟是十分有利的,我國在防塵方面有很多創造性的經驗,如濕式作業、密閉塵源、通風除塵、個人防護、設備維護檢修、測定空氣中粉塵濃度、大力開展宣傳教育等一整套綜合性防塵措施。生產環境內的濃度,常與清掃制度有關,故注意環境的清潔工作,推行實施清掃能有效地降低粉塵濃度。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防塵規章制度,設有專、兼職人員,從組織上給與保證。對就業人員應作嚴格的健康檢查,凡有活動性肺內外結核、各種呼吸道疾患(鼻炎、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都不宜擔任接觸粉塵的工作。從事與粉塵接觸的工人,每年定期作體檢,如發現塵肺,立即調動工作,積極治療。
2、逐步改革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進行濕式作業方式,減少粉塵的飛揚。
3、降低空氣中粉塵濃度,密封機械防止粉塵外逸,採用通風排氣裝置和空氣凈化除塵設備,使車間粉塵降低到國家職業接觸限值標准以下。4、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從事粉塵作業者應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減少身體暴露部位,要根據粉塵的性質,選戴多種防塵口罩,以防止粉塵從呼吸道吸入,造成危害。
③ 【生產性粉塵的危害與預防】
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長時間懸浮在生產環境中的固體微小顆粒。石化工作者在檢修或搶修設備的過程中,或其他一些生產過程中,很容易接觸到生產性粉塵,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護,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甚至產生肺部疾病,還可能造成全身性中毒等。所以加強對生產性粉塵的防護措施,也是石化工作者職業健康的需要。
1.粉塵的危害
長期吸入粉塵達到一定量之後,可以引起全身性的疾病,其中又以肺組織的纖維化為主,所以叫做塵肺。塵肺是粉塵對人體引起的主要危害,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以預防為主;粉塵還可以引起粉塵沉著症,主要是由吸入一定量的鐵、鋇、錫等粉塵,引起塵末在肺部的沉著而造成的,是一種進展比較慢的肺部疾病,但是也不可忽視;此外,吸入粉塵還可以引起哮喘、中毒等,還可造成皮脂腺孔堵塞,使皮膚乾燥、皺裂,引起粉刺、毛囊炎等。
2.粉塵的預防措施
(1)加強密閉。對於粉塵的預防,首先要對石化化工行業的塵源採取密閉的方式,減少或消除粉塵的危害,如苯酐的生產過程中,要加強密閉措施,可以大大減少粉塵的擴散與影響。
(2)抽風或增加空氣濕度進行防塵。對於粉塵的消除,還可以利用抽風除塵的辦法,減少粉塵的飛揚,另外,還可以通過增加工作環境中的濕度來減少粉塵的含量與濃度,縮小粉塵擴散的范圍。
(3)加強個人防護力度和企業的監測力度。對於石化工作者個人來說,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平時注意戴防塵口罩來進行防塵。對於企業來說,要隨時對空氣中的粉塵量進行監測,對粉塵的濃度、擴散度等情況要有充分的了解,及時制定防塵措施,對粉塵進行必要的防治。
(4)定期體檢。要定期對石化工作者進行健康檢查,對於患有嚴重的鼻炎、咽炎、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的工作者要及時將其調離粉塵危害比較大的工作環境。對於群體氣管炎等疾病增多的現象,要考慮粉塵的影響。通過定期體檢及時對石化工作者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測,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並應改善工作環境,防止粉塵對其產生進一步的危害。
④ 企業應如何預防工業中毒
1.一般措施
(1)遵守國家和地方的衛生安全法規。
(2)建立職業衛生檔案。
(3)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項目應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4)如果有多種化學品可以用來做同一件事,選擇毒性最小的那一種。
(5)選擇安全的設備和安全的方法使用化學品。
(6)在使用、儲存或可能存在有毒化學品的地方採用機械通風裝置,以減少環境中毒物的濃度。
(7)向勞動者提供個人防護設備和防護服,以防止他們與化學品接觸。
(8)使用安全警示標志。
(9)在狹窄空間作業要有審批、檢測、監護制度。
同時還應該:告知勞動者,他們使用的化學品存在危害;對勞動者培訓,使他們能識別危害;對勞動者培訓,使他們能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和設備,並能安全操作;對勞動者培訓,使他們知道發生了意外情況該怎麼辦;經常檢查勞動者是否按要求正確使用了個人防護用品和設備,是否按要求正確操作。對不符合要求的勞動者要有促改措施。
2.應急事故和現場急救
(1)每個工作地點都要配備現場急救設備和用品。
(2)在每個工作場所中都應該有一個或多個經過訓練了的急救員。存在腐蝕性液體,就應當有沖洗眼睛和皮膚的水龍頭或帶噴頭的塑料瓶。存在如氯氣、二氧化碳這樣的刺激性物質或窒息性物質,就應當配備防毒呼吸器。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工作場所中還應當有特效解毒劑。比如,有氰化物的場所還應配備亞硝酸異戊酯或硫代硫酸鈉。
(3)存在危險化學品的工作場所應當張貼告知卡。要把附近的急救中心、衛生所或中毒控制中心的電話號碼放在告知卡上,並有聯絡提示。同時也要有張貼畫,指導勞動者如何進行現場急救。
3.進行毒物監測,並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1)要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使勞動者每天接觸化學品的量低於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
(2)要對工作場所空氣中的化學品濃度進行監測並公布檢測結果。
(3)要建立勞動者健康檔案,對勞動者要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⑤ 預防有毒化學品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①技術控制
技術控制的目的是通過採取適當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場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業時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採取的措施主要有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衛生等幾個方面。
a、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不使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化學品,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選用可燃化學品替代易燃化學品(如:甲苯替代噴漆、除漆中用的苯)。
b、變更工藝。
c、隔離。隔離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見的隔離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這類方法在上了一定規模的化工企業里早已採用,較為普遍。
d、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毒氣體、蒸汽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藉助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蒸汽或粉塵的濃度低於安全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也能較好地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e、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它是一道較為有效的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包括: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身體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至於採用哪類防護用品,主要是根據該化學品的特性及危害性而定。
f、衛生。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護作業場所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防止有害物質通過皮膚深入體內。
②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過各種管理手段,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各類標准而建立起來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預防危險化學品事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如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對作業場所進行危險識別、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禁令四十一條、張貼警示標志、操作規程、貼制安全標簽、產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等。
⑥ 化工企業防塵,防毒,防爆,消防措施有哪些
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制度
防火、防爆管理規定:
一、儲罐區、生產區為禁火區,禁火區內生產車間、部門、外來施工單位,嚴格執行本制度。
二、需動火作業時,必須到安全部門申請,批准後,方可動火。
三、動火作業的安全要求及措施
1、動火前必須經分析合格後方可動火,其動火證的有效期為一天(24小時),出現異常須立即停止並重新辦證。
2、動火證應填動火有效期,申請辦證單位、動火部位、工作內容、安全防火措施,動火分析,開始動火時間以及各項責任人和審批人的簽名。
3、動火作業時應採取下列安全措施
(1)凡可能與易燃、可燃物連通的設備、管道等部位的動火,均應加堵盲板與系統徹底隔離、切斷,必要時應拆掉一段連接管道。
(2)有易燃可燃物的設備、管線、容器等,必須經清除沉積物、清洗、置換分析合格後,方可動火。
(3)動火部位應備有適用的消防器材或滅火措施。5級以上大風,停止室外動火作業。
防塵、防毒管理規定:
一、防護與治理
1、要認真做好防塵、防毒工作,採取綜合措施,消除塵毒危害,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職工的安全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
2、對散發出的有害物質,應加強通排風,並採取回收利用、凈化處理等措施。未經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3、有粉塵或毒物的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整潔。
二、組織與搶救
1、生產、使用、儲存有毒、有害物質的單位,應成立化學毒物急性中毒搶救領導小組,由安全副總擔任組長。
2、在腐蝕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膚吸收毒物的車間(崗位),除配備足夠適用的防護用具和急救葯品外,還應設有洗眼、噴淋或清水池等沖洗設施。
3、急性中毒搶救應急措施應嚴格按照《化工企業急性中毒搶救應急措施規定》中的具體要求執行。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安全生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規定。
一、本規定適用於公司所有員工。
二、職業衛生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方針,企業內部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協作,做好職業衛生工作。
三、企業職業衛生工作實行一把手負總責,企業對產生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四、員工在工作中,要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五、企業每年組織一次全體員工到縣級以上醫院進行身體檢查,以確保員工的身體健康。
⑦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危險化學品中毒、污染事故預防控制措施
目前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變更工藝、隔離、通風、個體防護和保持衛生。
(1)替代。控制、預防化學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學品,但這很難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品。例如,用甲苯替代噴漆和塗漆中用的苯,用脂肪烴替代膠水或黏合劑中的芳烴等。
(2)變更工藝。雖然替代是控制化學品危害的首選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選擇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別是因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產、使用有害化學品。這時可通過變更工藝消除或降低化學品危害,如以往用乙炔制乙醛,採用汞做催化劑,現在發展為用乙烯為原料,通過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劑。通過變更工藝,徹底消除了汞害。
(3)隔離與屏蔽。屏蔽就是通過封閉、設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業人員直接暴露於有害環境中。最常用的屏蔽方法是將生產或使用的設備完全封閉起來,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觸化學品。隔離操作是另一種常用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把生產設備與操作室隔離開。最簡單的形式就是把生產設備的管線閥門、電控開頭放在與生產地點完全隔離的操作室內。
(4)通風。通風是控製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藉助於有效的通風,使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濃度低於規定濃度,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通風分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兩種。
(5)個體防護。當作業場所中有害化學品的濃度超標時,工人就必須使用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個體防護用品不能降低作業場所在有害化學品的濃度,它僅僅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入人體的屏障。防護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著保護屏障的消失,因此個體就能被視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措施。
防護用品主要有頭部防護器具、呼吸防護器具、眼防護器具、軀干防護用品、手足防護用品等。
(6)保持衛生。保持衛生包括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和作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兩個方面。經常清洗作業場所,對廢棄物、溢出物加以適當處置,保持作業場清潔,也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化學品危害。作業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防止有害物附著在皮膚上,通過皮膚滲入體內。
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據調查統計資料分析,大多數傷亡事故都是由於過量的或干擾人體與外界正常能量交換的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引起的。
⑧ 化學品危害的預防方法
對危險化學品危害的防治單靠某一種措施是難以奏效,必須採取一系列的綜合措施,多管齊下,方能消除其危害。
1、組織管理措施:
1.1 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必須嚴格貫徹執行。
1.2 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應設置安全衛生管理機構或明確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部門,不能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形成空白。
1.3 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在管理層應配備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對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的安全健康進行管理。
1.4 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必須制定安全衛生管理的規章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安全行為和衛生習慣。
2、工程技術措施:
2.1 堅持「三同時」: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和技術引進的工程項目時,其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工程主體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對工程設計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預評價;對工程竣工後要進行安全、職業衛生的竣工驗收。
2.2 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消除職業危害: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工藝應盡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採用微機控制,隔離操作,消除作業人員直接接觸危險化學品。
2.3 加強通風,改善作業環境:生產裝置盡量採用框架式,現場的泄漏物易予消散;生產廠房應加強全面通風和局部送風,使作業人員所在環境的空氣一直處於新鮮狀態。
2.4 安全檢修,避免事故發生: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都要定期檢修。檢修時都要拆開設備,發生泄漏,容易發生事故。因此,檢修前一定要制訂檢修方案,辦理各種安全作業證,做好防護,專人監護,防止事故發生。
3、衛生保健措施:
3.1 職業健康監護: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對作業人員都要進行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的健康檢查,並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3.2 作業環境定期監測:危險化學品的作業環境空氣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要定期進行監測,監測結果要公布,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監測結果要存檔。
3.3 發放保健食品:給有毒有害的作業工人要發放保健食品,如牛奶等,增強作業人員的體質和抗病能力。
4、做好個體防護:
4.1 發給個體防護用品:企業按國家的規定要發給作業者合格、有效的個體防護用品。如工作服、呼吸防護器、防護手套等,並教會工人能正確使用。
4.2 不佩帶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人員不佩帶好個體防護用品,不得上崗作業。管理人員應嚴格檢查,嚴格執行。
4.3 對防護用品做好檢查、維修:企業對防護用品應加強管理,放置固定地點,定期進行檢查,及時進行維修,使其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⑨ 企業與員工接觸粉塵有毒氣體危害因素時,應採取哪些防護措施
企業與員工接觸粉塵危害因素時,防護措施:
粉塵如果防護不當,易患塵肺病。應當採取佩戴防塵口罩的方式防護。工作中,遇有粉塵,還是通過佩戴防護口罩進行防護。如果選擇防塵口罩作為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經過GB2626-2006認證。
接觸有毒氣體危害因素時,防護措施:
需要佩戴防毒面具過濾有毒有害氣體,防毒面具目前執行GB2890-2009標准;防毒面罩的大小選擇和防塵口罩一致。
此外防毒面具是要搭配濾毒盒使用的,根據環境有害氣體類型選擇,有防有機、防氨、防酸等類型濾毒盒。
⑩ 崗位有粉塵危害的防範措施有哪些
預防措施
(1)個人防護
依據粉塵對人體的危害方式和傷害途徑,進行針對性的個人防護。粉塵(或毒物)對人體傷害途徑有三種:一是吸入,通過呼吸道進人體內:二是通過人體表麵皮汗腺、皮脂腺、毛囊進入體內;三是食入,通過消化道進入體內。
那麼針對傷害途徑,個人防護對策:一是切斷粉塵進入呼吸系統的途徑。依據不同性質的粉塵,配載不同類型的防塵口罩、呼吸器、(對某些有毒粉塵還應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塵對皮膚的接觸。正確穿戴工作服(有的還需要穿連褲、連帽的工作服)、頭盔(人體頭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較集中的部位)眼鏡等:三是禁止在粉塵作業現場進食、抽煙、飲水等。
(2)加強個人衛生
一是要注意個人防護用品使用中的衛生,如使用防毒口罩,在使用前應了解其性能、用法和如何判斷失效等知識,經常更換濾料,以免誤用或使用無效口罩。保持清潔衛生,做到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在車間抽煙、進食和飲水及存放食品、水杯,更不能在生產爐熱飯、烤食品,以免毒物污染食品進入消化道。要勤洗手,凡是脫離操作後,做其他事前要洗手,如抽煙、吃飯、喝水、去衛生間等。塵毒作業工人下班後要洗澡,換干凈衣服回家,工作服勤換洗,不得穿回家等。
(3)科學加強營養
應在保證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根據接觸毒物的性質和作用特點,適當選擇某些特殊需要的營養成份加以補充,以增強全身抵抗力,並發揮某些成份的解毒作用。
(4)加強鍛煉、促進代謝。
(5)禁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