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元素周期表怎麼發現

化學元素周期表怎麼發現

發布時間:2022-10-06 03:05:41

❶ 你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怎麼來的嗎

我們現在看到的元素周期表感覺非常簡單,易懂,但其實它是幾位科學家花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才將這些元素組裝成這種格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慶祝慶祝活動的網站上寫道:「化學元素周期表不僅僅是宇宙中整個已知原子的指南或目錄;它本質上是一扇了解宇宙的窗口,有助於擴大我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

❷ 元素周期表是誰發現的

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仍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他死後;人們格外懷念這位個子魁偉,留著長發,有著碧藍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寬廣的前額的化學家。他生前總是穿著自己設計的似乎有點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別大,據說那是便於放下厚厚的筆記本——他一想到什麼,總是習慣地立即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把它順手記下。

門捷列夫生活上總是以簡朴為樂。即使是沙皇想接見他,他也事先聲明——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對於衣服的式樣,他毫不在乎,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頭發式樣也很隨便。那時,男人們流行戴假發,對此,門捷列夫總是搖著頭說:「我喜歡我的真頭發。」

❸ 元素周期表是怎麼由來的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化學家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首創的(周期表中101位元素「鍆」由此而來)。門捷列夫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近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制出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X射線,發現原子序數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原子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數)排列,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常見的元素周期表為長式元素周期表。在長式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數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縱列稱為一個族,最後有兩個系。 除長式元素周期表外,常見的還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❹ 元素周期表是什麼時候出來的

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作者是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俄語: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門捷列夫是後來經過總結,改進得出現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並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與世長辭。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准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的前身

公元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元素進行反復排列,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他把這叫做「八音律」。若他繼續研究或許現在就沒人知道門捷列夫。可惜他並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

門捷列夫的改進

門捷列夫把每張紙正面標明已知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價等基本信息。他發現夾在碳與氮中間的鈹是多餘的,進一步發現鋅後面本來是砷,但砷的化學性質與磷相似。門捷列夫通過排列紙片,在35歲這年發現了元素周期律。

主要成就

研究領域

1、化學,特別是無機化學、物理化學

2、門捷列夫除了發現元素周期律外,還研究過氣體定律、氣象學、石油工業、農業化學、無煙火葯、度量衡,由於他的辛勤勞動,在這些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績。

人物貢獻

向左轉|向右轉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手稿

在門捷列夫編制的周期表中,還留有很多空格,這些空格應由尚未發現的元素來填滿。門捷列夫從理論上計算出這些尚未發現的元素的最重要性質,斷定它們介於鄰近元素的性質之間。例如,在鋅與砷之間的兩個空格中,他預言這兩個未知元素的性質分別為類鋁和類硅。就在他預言後的四年,法國化學家布阿勃朗用光譜分析法,從門鋅礦中發現了鎵。實驗證明,鎵的性質非常像鋁,也就是門捷列夫預言的類鋁。鎵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充分說明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條客觀規律;為以後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探索,新物資、新材料的尋找,提供了一個可遵循的規律。元素周期律像重炮一樣,在世界上空轟響了!

❺ 化學元素周期表的起源簡介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明周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周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周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系: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

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射線X,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

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5)化學元素周期表怎麼發現擴展閱讀:

原子半徑: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遞增而減小;

(2)同一族的元素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五、六周期間的副族除外)

元素化合價: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從左到右,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氮元素+5(氟無正價,氧無最高正價),其他周期元素最高正價由鹼金屬+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負價都由碳族-4遞增到-1。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價、最低負價均相同。(ⅥA、ⅦA、0族除外)

單質的熔點:

(1)同一周期元素隨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副族熔點在VIB族達到最高,以後依次遞減)

(2)同一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組成的金屬單質的熔點遞減,非金屬單質的熔點遞增。(副族不規則)

元素的金屬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

(2)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F和O除外)

❻ 元素周期律是怎麼被發現的

門捷列夫一生勤奮地從事化學研究,終於發現了自然科學的重要定律之一——元素周期律,並據此預見了一些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元素周期律還指導了對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系統研究,成為現代有關物質結構理論發展的基礎。

1834年2月8日,門捷列夫生於俄國貧寒的中學教員家庭。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父親去世,由母親撫養,母親希望日後他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才。1855年,門捷列夫畢業於彼得堡師范學院,當過中學化學教師。1859年至1861年在德國海德大學進修,在那裡,門捷列夫結識了一大批著名的化學家,有德國的,還有法國、義大利的。他們有關區別原子量與分子量的主張對門捷列夫產生了重大影響。回國後,他在著名的彼得堡大學任教,博學多才的他,講授的課程妙趣橫生,深受學生喜愛。不久他就成為彼得堡大學首屈一指的化學教授。與此同時,他還在研讀前人的科學論著,搜集了大量的科學文獻資料。

1869年,門捷列夫開始教授無機化學這門課程。他發現這門課的內容太陳舊,迫切需要一本能反映最新科學發展水平的無機化學教科書。於是,他決定編一本新的教材,並取名為《化學原理》。經過兩年的努力,他完成了《化學原理》第一卷,但是,當他從事第二卷的著述時,遇到了困難。這一卷要論述到化學元素的性質,可是,它們的次序應該怎樣排列呢?當時化學家們在論述這個問題時,有的先講氫,因為它最輕;有的先講氧,因為它最為常見;有的先講鐵,因為它使用得最多。門捷列夫認為: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化學家們還不清楚化學元素之間排列的規律。他決心找出化學元素性質變化的規律,並把它寫進《化學原理》中去。

為此,門捷列夫製作了60多張卡片,在每張卡片上都寫了該元素的名稱、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合價和主要性質以及有關它的已知材料。以什麼為依據來編排元素的順序呢?經過反復比較,門捷列夫終於發現只有按照元素的原子量來編排才是最理想的,因為每種元素的原子量都有確定的數值,而且當時已經知道的60多種元素的原子量彼此都不相同。他排成了一張表,在這張表中,各種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的增加,而大致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

然而,在排列過程中,門捷列夫遇到了一些特殊情況。這些情況很難處理。比如鈹這個化學元素,如果按原子量順序來排列,應該插在碳和氮之間,但顯然是多餘的;而鋰和硼之間,卻又好像少了一個元素。「會不會是鈹的原子量弄錯了呢?」門捷列夫大膽地提出了這個疑問。鈹的當量是4.5,這是通過實驗得到的不會有問題,但化合價是推測出來的。當時人們認為鈹的性質像鋁,因而把它的化合價與鋁定為一樣,都是+3價,而原子量是化合價乘以當量計算出來的,因此鈹的原子量是13.5(碳的原子量為12,氮的原子量為14)。如果它的性質不像鋁而像其他什麼元素,原子量就會不同。

門捷列夫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發現,鈹的性質也很像鎂,而鎂的化合價為+2價。這樣鈹的原子量成為6,正好排在鋰(原子量為7)和硼(原子量為11)之間。這一突破極大地鼓舞了門捷列夫,他又用類似的辦法,大膽更正了好幾個元素的化合價和原子量,從而使這些元素在排列中回到它們應有的位置上。

但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比如鈣的原子量為40,而在它後面的鈦的原子量,卻猛增到50。按周期性排列的元素之間在原子量和性質上上下脫節!門捷列夫苦苦地思索,終於想到,現在的60多種元素不會是自然界現存的全部元素,今後還會有新的元素被發現。他設想在鈣和鈦之間,還會有一個至今仍未發現的元素,它遲早會被人們發現,所以應該在鈣的後面,給這個未發現的元素留下一個空位。門捷列夫稱之為「類硼」,並預言了它的一些主要性質。

門捷列夫在排列時還發現,鋅後面應該是砷,但砷的性質和磷相似,應該放在磷下面。於是他又大膽推測鋅與砷之間還有兩種元素未被發現,門捷列夫把這兩個位置空了出來,並稱之為「類鋁」和「類硅」,並同樣預言了它們主要的性質。

就這樣,35歲的門捷列夫在化學元素符號的簡單排列中,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1869年,門捷列夫發表了世界上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發表後,不少化學家對它表示懷疑。特別是對他預言並描述當時還未發現的類硼、類鋁和類硅三種元素,表示不可理解。甚至有人認為門捷列夫是想入非非。連他的導師也告誡他要踏踏實實做些實事,別再不務正業了。然而,門捷列夫堅信,周期律是科學的,它一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1875年,門捷列夫在法國科學院院報上看到一篇報道: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鎵。門捷列夫認為它的性質和自己預言過的類鋁很相似,但這種新元素的比重是4.7克/立方厘米,與他預言的比重5.9~6克/立方厘米差距較大,這是為什麼呢?門捷列夫再次核算了一遍,認為自己的預言是正確的。於是他給布瓦博德朗寫了一封信,告訴他鎵的比重測錯了。布瓦博德朗接信後大吃一驚,這位法國化學家按照門捷列夫的建議重新提煉了鎵,並再次測定了它的比重。完全證實了門捷列夫的科學預言。就這樣,法國科學家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元素周期律的科學性。這件事在歐洲引起了巨大反響,許多科學家根據門捷列夫創制的元素周期表,去探索尚未發現的元素。歐洲幾十個著名的實驗室,都在緊張地工作,他們渴望新發現。

1880年,瑞典兩位化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鈧,這就是門捷列夫預言過的類硼;1886年,德國化學家文克列爾用光譜分析法發現了一個新元素——鍺,這就是門捷列夫預言過的類硅。早在1871年,門捷列夫還曾預言過11種未發現的元素,並且指出了它們應排列的位置和原子量等。以後陸續被發現的新元素氦、氖、鐳、錸、鍀、砹等,再次證明了周期律確實是普遍適用的。周期律作為一個基本定律,有力地促進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發展。

由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門捷列夫順利地寫出了《化學原理》第二卷。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化學元素周期律為綱的無機化學教科書。

門捷列夫晚年繼續勤奮地工作。1887年,他根據溶劑與溶液相互作用的原理,創立了溶液水代理論,之後又提出煤在地下氣化和以化學精煉石油的主張。1902年2月2日,門捷列夫病逝,幾萬人自發地參加了他的葬禮。在送葬的隊伍中,有人高舉著一條巨大的橫幅,上面畫著這位偉大化學家所創制的元素周期表。

❼ 門捷列夫是怎樣發現元素周期表的

門捷列夫出生於1834年,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因雙目失明出外就醫,失去了得以維持家人生活的教員職位。門捷列夫14歲那年,父親逝世,接著火災又吞沒了他家中的所有財產,真是禍不單行。1850年,家境困頓的門捷列夫藉著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後來成了彼得堡大學的教授。

幸運的是,門捷列夫生活在化學界探索元素規律的卓絕時期。當時,各國化學家都在探索已知的幾十種元素的內在聯系規律。

1865年,英國化學家紐蘭茲把當時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大小的順序進行排列,發現無論從哪一個元素算起,每到第八個元素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這很像音樂上的八度音循環,因此,他乾脆把元素的這種周期性叫做「八音律」,並據此畫出了標示元素關系的「八音律」表。

顯然,紐蘭茲已經下意識地摸到了「真理女神」的裙角,差點就揭示元素周期律了。不過,條件限制了他作進一步的探索,因為當時原子量的測定值有錯誤,而且他也沒有考慮到還有尚未發現的元素,只是機械地按當時的原子量大小將元素排列起來,所以他沒能揭示出元素之間的內在規律。

可見,任何科學真理的發現,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都會受到阻力,有些阻力甚至是人為的。當年,紐蘭茲的「八音律」在英國化學學會上受到了嘲弄,主持人以不無譏諷的口吻問道:「你為什麼不按元素的字母順序排列?」

門捷列夫顧不了這么多,他以驚人的洞察力投入了艱苦的探索。直到1869年,他將當時已知的仍種元素的主要性質和原子量,寫在一張張小卡片上,進行反復排列比較,才最後發現了元素周期規律,並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

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宣稱:把元素按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來,在物質上會出現明顯的周期性;原子量的大小決定元素的性質;可根據元素周期律修正已知元素的原子量。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被後來一個個發現新元素的實驗證實,反過來,元素周期表又指導化學家們有計劃、有目的地尋找新的化學元素。至此,人們對元素的認識跨過漫長的探索歷程,終於進入了自由王國。

門捷列夫,這位化學巨人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現代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基礎。

在他死後;人們格外懷念這位個子魁偉,留著長發,有著碧藍的眼珠、挺直的鼻子、寬廣的前額的化學家。他生前總是穿著自己設計的似乎有點古怪的衣服。上衣的口袋特別大,據說那是便於放下厚厚的筆記本——他一想到什麼,總是習慣地立即從衣袋裡掏出筆記本,把它順手記下。

門捷列夫生活上總是以簡朴為樂。即使是沙皇想接見他,他也事先聲明——平時穿什麼,接見時就穿什麼。對於衣服的式樣,他毫不在乎,說:「我的心思在周期表上,不在衣服上。」他的頭發式樣也很隨便。那時,男人們流行戴假發,對此,門捷列夫總是搖著頭說:「我喜歡我的真頭發。」

捷列夫把元素卡片進行系統地整理。門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時間的教授突然熱衷於「紙牌」感到奇怪。門捷列夫旁若無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收起、擺開,再收起、再擺開,皺著眉頭地玩「牌」……

冬去春來。門捷列夫沒有在雜亂無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內在的規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擺弄起「紙牌」來了,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來,在他面前出現了完全沒有料到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

門捷列夫激動得雙手不斷顫抖著。「這就是說,元素的性質與它們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關系。」門捷列夫興奮地在室內踱著步子,然後,迅速地抓起記事簿在上面寫道:「根據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學性質的近似性試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門捷列夫終於在化學元素符號的排列中,發現了元素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同年,德國化學家邁爾根據元素的物理性質及其他性質,也制出了一個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門捷列夫已經積累了關於元素化學組成和性質的足夠材料。

元素周期律一舉連中三元,使人類認識到化學元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原來認為各種元素之間彼此孤立、互不相關的觀點徹底打破了,使化學研究從只限於對無數個別的零星事實作無規律的羅列中擺脫出來,從而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

❽ 元素周期表是怎麼來的

拉瓦錫將自然界的物質分解成基本元素,並且對元素的性質進行了一系列的檢驗。

而1906年,門捷列夫遇到了一個特別強勁的對手,那就是法國化學家莫瓦桑,他的成就是製造出了單質氟,制備單質氟可以說是化學史上的一段流血的奮斗史,經歷了多年,多位化學家才最終成功。除了製造單質氟,當時莫瓦桑還制備了金剛石,這也是他獲獎呼聲最高的一個原因。於是,在1906年,諾貝爾獎委員會把諾貝爾獎頒給了莫瓦桑,主要是基於他對制備單質氟的功績。

但是在獲獎致辭中,莫瓦桑還是把自己制備金剛石的事情大談特談,因為他也覺得自己能獲獎主要和制備金剛石有關。可他自己不知道,實際上他的辦法並不能制備金剛石,只是他的學生對於他的固執煩透了,於是偷偷地在實驗中放入了金剛石,使得莫瓦桑誤以為自己真的成功了。這件事情最後也被揭露了,好在諾貝獎委員會當時比較保守並沒有把獲獎的理由寫上「制備金剛石」,否則將會成為諾貝獎史上的一大丑聞。

但這也使得門捷列夫錯過了最後一次獲獎機會。1907年2月,門捷列夫因為心肌梗塞與世長辭。後來,每當人們說起諾獎的「錯頒」,就很容易會想到門捷列夫。他沒有得諾貝爾化學獎就如同愛因斯坦沒得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雖然門捷列夫與世長辭,但是他的元素周期律將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永存。對於整個化學界來說,這張元素周期表就好比武林人士的武林秘籍,如果沒搞懂,都不好意思出去跟別人說自己是化學家。而化學元素周期律的本質,其實揭示的是物質的內在聯系。

後來,偉大的物理學家泡利,將從物理學家的角度出去,重新對元素周期律的本質進行詮釋。

閱讀全文

與化學元素周期表怎麼發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663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3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27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95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0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2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3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98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0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17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26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55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5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