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內涵發展雖然目前尚無確切定論,但有人通過分析認為:學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就是以師生身心發展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全面進步,表現為學校教育質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學校教育的外延式發展則是以規模擴張為基礎的人、財、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資源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進步,是學校發展的數量表徵。「內涵式發展」反映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本質。要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一、讓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學校內涵的發展,首先要從教育思想的源頭抓起,我校的校長通過集思廣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實際的學思想,無論是學宗旨的提煉,還是學指導思想、學目標、學策略和學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要將學校的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的燈塔,激勵師生努力進取,真正體現我校的「厚德載物的寬厚精神,修身為本的尚德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勇創一流的進取精神」的學校精神。二、讓文化建設為學校內涵發展打下豐厚的底蘊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本質所在,文化底蘊的深厚及文明傳承的外顯才真正代表著學校內涵發展。我校在實施雅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求男教師儒雅,女教師優雅,學生文雅,學校高雅。這就是要求我們學校和師生必須有良好的精神風貌,真正代表著人的生命和價值。1、注重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學校凝聚力。學校要有相應的法提升師生的精神品質,要弘揚正氣,抵制歪風,要讓教師敢為人先,人人爭當「有教育思想、有教學風格、有研究專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2、注重製度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約束力在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續性。制度規范人,保證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勵人,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3、注重環境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影響力。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有形載體,堅持環境文化建設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時代氣息」,力求「突出特色與個性,突出人文與科學」,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關懷、生命價值於其中,以適應新課程對學校環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學校一方面要不斷改善學條件,建設「整潔、規范、和諧、文明」的校園,另一方面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准確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方向,實現「讓每面牆壁說話,讓每個角落育人」,讓「激勵、關愛、和諧、文明」在整個校園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真正實現環境育人,催人奮進。三、讓教師的成長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石(一)建立學習機制積極引導教師加強學習,把集體學習與個人自修結合起來。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和學者為教師們做專題講座,向教師宣傳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改革政策法規,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學校教育改革的動態。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開展,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激發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加強教學研究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我們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學期的三次月主題研究活動的基礎上,在全校范圍內大力實踐「快樂教學」的理念,通過觀摩聽課、課後集體評議、召開經驗交流、進行案例剖析等活動,構建「快樂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推廣「快樂教學」方法,讓師生享受生命的快樂成長。(三)組建教師學習團隊學校以骨幹教師為中心,發展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組成不同的教師學習團隊。團隊成員共同探討制定出教師的培養目標,即骨幹教師在五年之內成為省級或國家級骨幹教師;校級骨幹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市級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校級骨幹教師,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發揮教師的潛力,實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動性,有效推動推動教師個性的發展。四、讓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生命線(一)加強對常規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讓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發展。1、強化學校周例會效果。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強化校級領導聽課、評課、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3、強化教師教學效果考核。組織好質量檢測、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考試之後要通報考試成績,搞好質量分析。考試成績要和教師績效工資掛鉤。4、強化課堂巡查。建立課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記錄,確保教師正常授課。(二)落實雅行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三)狠抓興趣隊組的建設,讓學生廣泛的興趣得到培養。(四)搭建活動平台,讓學生個性品質得到張揚。
② 淺談如何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高中職學校軟實力
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加強硬體建設外,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學校辦學軟實力,也很重要。 近年來,隨著職高對口升學名額的壓縮,沿海地區農民工需求緊缺,普高持續升溫,中職教育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招生困難,生源素質下降,對口升學比例較低,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學校管理難度加大。為保證培養合格的中職畢業生,中職學校質量管理必須針對生源素質變化,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掌握教學質量管理的主動權,做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有所作為,方能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從我市教育主管部門來看,也發現了問題所在,在這方面是下了很大決心的,從我市第一次召開全市中職學校管理幹部培訓會的規模和重視程度可見一般。結合我市管理幹部培訓會精神和我校實際,本文僅就如何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學校軟實力,與教學質量相關的教學管理辦法,課程設置及師資隊伍建設這三方面進行探討,僅供大家參考。 一、加強教學常規管理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 中職學校辦學越是困難,越要重視抓教學質量,生源素質越是下降, 越要重視抓常規教學,這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借鑒我市其他兄弟學校的做法,我認為在中職學校可採用「三查,兩評,三兌現」教學常規辦法,此方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且較為有效。實行 這一管理辦法,有利於穩定教學秩序,規范教學活動行為,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學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三查,兩評,三兌現」教學常規管理具體內容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階段性教學大檢查;"兩評"指聽課評教和評優聽課;「三兌現」指將「三查,兩評」的結果與工資外收入分配,教師年度工作考核和評選選優掛鉤兌現,稱為之為「三兌現」。 「三查,兩評,三兌現」教學常規管理的具體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檢查,包括教學值勤檢查,學生課堂學習及出勤情況檢查三項。時間從早上第一節課開始至晚自習結束,每日堅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檢查師生到位情況,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促進教學環節的落實。日查對防止教學事故,制止違反教學紀律等不良現象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教學工作量統計的誤差,並為教師直接參與教學管理,實現民主管理提供機會。 2.周查:周查的主要內容有:(1)教學進度 (2)實踐性教學環節完成情況 (3)作業布置與批改情況等。主要以填寫《教學日記》的形式進行。教務科負責對各班每周一送交的《教學日記》進行登錄,統計,匯總,並公布統計結果。同時以通報的形式及時搜集學生提出的教學意見和建議,以《教學信息反饋表》的形式及時向有關教師反饋,便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校領導,教務科長通過經常查閱這些表格,結合巡視,聽課,及時了 解教學動態,掌握教學指揮主動權。 3.階段性檢查:也稱教學大檢查,是一項規模較大的教學檢查活動, 以其層次多,形式多,時間長,覆蓋面大,涉及面廣及信息量大為特徵.每學期進行一至兩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時不定時進行。檢查的形式包括教師自查和教務科檢查。 教務主任在完成對本校教師的教學檢查之後,利用教研活動時間, 向本校教師通報教學檢查情況,肯定成績,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協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同時檢查各教研組的教學情況,包括:(1)各專業教學計劃執行情況;(2)各專業實驗,實習,設計的教學與管理情況;3)教研教改,建設,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情況;(4)對帶有傾向性的教學問題進行重點檢查等.通過檢查,掌握全校的教學動態,為宏觀調控打下基礎。教務處在完成教學檢查之後,應形成書面總結材料,並在「教學例會」上反饋檢查結果.「教學例會」每兩周舉行一次,由分管教學副校長主持,參加會議的有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組長。 通過"三查",對教學進行評價,對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對教學質量的有效控制。 (二)兩評 兩評是指「聽課評教」和「評優聽課」。 聽課評教 聽課評教是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彼此之間交流教學經驗,通過「評教」活動,達到取長補短,以「老」帶「新」,以「新」促「老」之目的.為使聽課相對集中,形成氣氛,增加效果,教務科或教研室每學期均可安排一個 月時間開展「聽課月」活動並與校本研修掛鉤。 評優聽課 評優即指評選「優質課」.評優聽課是由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聽課評教活動,一般安排在「聽課月」活動之後進行(亦可在「聽課月」活動中同步進行),每學期舉行一次.參評教師不受其教齡,職稱, 學歷等條件限制,授課內容和時間由參評教師自己選定.評委會由校領導,教務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組長及教師代表組成,依據《優質課評選標准》進行。有關優質課的教案或課堂設計說明,課堂教學錄像立卷後存入教師業務檔案,作為職稱評聘,評先選優的基本條件之一。 (三)三兌現 將「三查,兩評」的結果與工資外收入分配,教師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師評優選先掛鉤兌現稱之為「三兌現」。學校在制定《獎金發放辦法》, 《教師工作年度考核實施辦法》及《評先選優辦法》中,有機地與「三查,兩評」結果掛鉤,所以「三兌現」有利於激勵先進,獎優罰劣,體現「四個不一樣」(干與不幹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乾壞不一樣,貢獻大小不一樣),有利於教學環節的落實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並促進了師資隊伍的建設。「三兌現」是學校依法治教,從嚴治校的重要舉措,由於「三查,兩評,三兌現」的教學常規管理方法目標明確,導向正確,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便於操作,賞罰分明,易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和支持。 二、改革課程設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要實現這 一目標,保持這一特色,課程設置是根本.而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對教學質量影響重大。傳統的中等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是採用三段式,即文化課,專業課,技能課的模式。但這種課程設置模式已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必須改革。 本人認為必須打破原有的課程三段式,把全部課程分為「寬基礎, 活模塊」兩個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的部分。「寬基礎」階段所學習的內容,並不針對某一特定的職業或工種,而集合了一群相關職業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活模塊」階段所學習的內容,是針對某一特定的職業或工種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且以職業技能為主,這種課程模式的實施, 有利於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我校與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校企合作辦專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校企聯合調研,共同設計課程,共同確立培養目標、人才標准,共同確立教學形式,教學評價,能很好的促進學校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通。學校的課程改革必須要符合企業的用人標准,所以課程改革的前提是加大校企合作,課程怎麼改,課程怎麼設置,不由學校單方面研究決定,而是需要企業加入,學校要靈活統籌。 中職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強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積實施這種模塊課程,就能使職教教學管理既落在實處,又便於操作,實用性較強,企業也可以拿來即用,結合我校在這方面的經驗,我認為這種管理可以通過兩方面來實現: 第一,通過「一綱多本」的形式,管理「寬基礎」階段的課程。「寬基礎」階段所學內容,由於並不針對某一職業或工種,而是集合了一群相關職 業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強調基本素質,成百上千個專業因此可歸類為幾十個職業群.一個職業群的「寬基礎」階段的學習內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異,也可通過「一綱多本」的形式解決。這一階段課程通常在學生一年級開設。 第二,通過職業資格鑒定,管理「活模塊」階段的課程。以職業資格為導向的,且力爭做到行為目標化,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專業技能,學校就根據企業的需要,開設什麼樣的課程,實行「模塊教學』。由於學生在一年級進行了「一綱多本」的形式學習,學起來也有一定的基礎,掌握起來也較容易,學生技能得到了強化,真正實現了專業與崗位對接,能很好的把中職學生培養成企業的「金藍領 」。 上述兩方面的管理,不但使教學管理能落在實處,而且使教研工作也有了極強的操作性。 這種「寬基礎,活模塊「課程的實施,不但有利於校內教研活動的組織,而且有利於考教分離和考核社會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由教師自定教材,自定進度,自選考題,自己判卷等教學隨意性的弊病,還有助於學校加強對教學過程的控制,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檢查,評估與反饋。 三、大力加強中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建設一支專兼結合,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能主動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的中職師資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針對教師目前存在的問題,加強教師業務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要特別重視「雙師型」教師,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隊伍及實 訓教師隊伍建設,要注意加強對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同時,要不斷加強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覺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和職責。 職業學校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面對生源素質下降且呈現嚴重參差不齊的現實,要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和創新,以適應生源素質的變化,實現因材施教;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還要加強職業技能教育,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場,根據職業教育特點,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技能培訓方式改革。職業學校教師要緊跟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要不斷進行教學內容改革,開發或選用能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課程或教材,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用得上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這一點,上文提到的加強校企合作,也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校與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校企合作以後,學校外聘企業專家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學校選派教師到企業進行技能培訓,這樣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效果很好。 要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相處,學會做人,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職業學校的教師去實施「三查,兩評,三兌現」的教學常規管理辦法的實施,也需要教師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參與。 職業學校教師的大量付出,需要學校組織的體貼和關懷。學校要為教師在教學,科研,進修,職稱評聘,政治進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寬松的環境。
③ 如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學校內涵發展雖然目前尚無確切定論,但有人通過分析認為:學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就是以師生身心發展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全面進步,表現為學校教育質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學校教育的外延式發展則是以規模擴張為基礎的人、財、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資源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進步,是學校發展的數量表徵。「內涵式發展」反映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本質。要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讓辦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 學校內涵的發展,首先要從教育思想的源頭抓起,我校的校長通過集思廣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實際的辦學思想,無論是辦學宗旨的提煉,還是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目標、辦學策略和辦學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要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的燈塔,激勵師生努力進取,真正體現我校的「厚德載物的寬厚精神,修身為本的尚德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勇創一流的進取精神」的學校精神。 二、讓文化建設為學校內涵發展打下豐厚的底蘊 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本質所在,文化底蘊的深厚及文明傳承的外顯才真正代表著學校內涵發展。我校在實施雅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求男教師儒雅,女教師優雅,學生文雅,學校高雅。這就是要求我們學校和師生必須有良好的精神風貌,真正代表著人的生命和價值。1、注重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學校凝聚力。學校要有相應的辦法提升師生的精神品質,要弘揚正氣,抵制歪風,要讓教師敢為人先,人人爭當「有教育思想、有教學風格、有研究專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2、注重製度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約束力 在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續性。制度規范人,保證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勵人,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3、注重環境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影響力。 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有形載體,堅持環境文化建設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時代氣息」,力求「突出特色與個性,突出人文與科學」,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關懷、生命價值於其中,以適應新課程對學校環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學校一方面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整潔、規范、和諧、文明」的校園,另一方面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准確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方向,實現「讓每面牆壁說話,讓每個角落育人」,讓「激勵、關愛、和諧、文明」在整個校園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真正實現環境育人,催人奮進。 三、讓教師的成長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石(一)建立學習機制積極引導教師加強學習,把集體學習與個人自修結合起來。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和學者為教師們做專題講座,向教師宣傳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改革政策法規,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學校教育改革的動態。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開展,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激發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強教學研究 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我們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學期的三次月主題研究活動的基礎上,在全校范圍內大力 實踐「快樂教學」的理念, 通過觀摩聽課、課後集體評議、召開經驗交流、進行案例剖析等活動, 構建「快樂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推廣「快樂教學」方法 ,讓師生享受生命的快樂成長。 (三)組建教師學習團隊 學校以骨幹教師為中心,發展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組成不同的教師學習團隊。團隊成員共同探討制定出教師的培養目標,即骨幹教師在五年之內成為省級或國家級骨幹教師;校級骨幹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市級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校級骨幹教師,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發揮教師的潛力,實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動性,有效推動推動教師個性的發展。 四、讓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生命線 (一)加強對常規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讓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發展。1、強化學校周例會效果。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強化校級領導聽課、評課、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3、強化教師教學效果考核。組織好質量檢測、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考試之後要通報考試成績,搞好質量分析。考試成績要和教師績效工資掛鉤。4、強化課堂巡查。建立課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記錄,確保教師正常授課。 (二)落實雅行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 (三)狠抓興趣隊組的建設,讓學生廣泛的興趣得到培養。 (四)搭建活動平台,讓學生個性品質得到張揚。
④ 對進一步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有何思考和建議
學校內涵發展雖然目前尚無確切定論,但有人通過分析認為:學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就是以師生身心發展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全面進步,表現為學校教育質的發展;與之相對應的學校教育的外延式發展則是以規模擴張為基礎的人、財、物的增加,以及以消耗教育資源為基礎的教育質量、效益的進步,是學校發展的數量表徵。「內涵式發展」反映了學校教育發展的本質。要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讓辦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
學校內涵的發展,首先要從教育思想的源頭抓起,我校的校長通過集思廣益,形成了符合本校實際的辦學思想,無論是辦學宗旨的提煉,還是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目標、辦學策略和辦學特色等的定位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要將學校的辦學思想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燈塔,成為教師日常工作的燈塔,激勵師生努力進取,真正體現我校的「厚德載物的寬厚精神,修身為本的尚德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勇創一流的進取精神」的學校精神。
二、讓文化建設為學校內涵發展打下豐厚的底蘊
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本質所在,文化底蘊的深厚及文明傳承的外顯才真正代表著學校內涵發展。我校在實施雅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求男教師儒雅,女教師優雅,學生文雅,學校高雅。這就是要求我們學校和師生必須有良好的精神風貌,真正代表著人的生命和價值。1、注重學校精神文化建設,增強學校凝聚力。學校要有相應的辦法提升師生的精神品質,要弘揚正氣,抵制歪風,要讓教師敢為人先,人人爭當「有教育思想、有教學風格、有研究專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2、注重製度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約束力
在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做到制度健全、合理、有延續性。制度規范人,保證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制度激勵人,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3、注重環境文化建設,增強學校的影響力。
環境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有形載體,堅持環境文化建設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時代氣息」,力求「突出特色與個性,突出人文與科學」,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關懷、生命價值於其中,以適應新課程對學校環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學校一方面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建設「整潔、規范、和諧、文明」的校園,另一方面要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准確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方向,實現「讓每面牆壁說話,讓每個角落育人」,讓「激勵、關愛、和諧、文明」在整個校園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真正實現環境育人,催人奮進。
三、讓教師的成長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石(一)建立學習機制積極引導教師加強學習,把集體學習與個人自修結合起來。定期邀請教育專家和學者為教師們做專題講座,向教師宣傳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改革政策法規,讓教師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學校教育改革的動態。通過各種學習活動的開展,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激發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加強教學研究
教研活動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我們在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學期的三次月主題研究活動的基礎上,在全校范圍內大力
實踐「快樂教學」的理念,
通過觀摩聽課、課後集體評議、召開經驗交流、進行案例剖析等活動,
構建「快樂課堂」教學模式,總結、推廣「快樂教學」方法
,讓師生享受生命的快樂成長。
(三)組建教師學習團隊
學校以骨幹教師為中心,發展有培養潛力的中青年教師組成不同的教師學習團隊。團隊成員共同探討制定出教師的培養目標,即骨幹教師在五年之內成為省級或國家級骨幹教師;校級骨幹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市級骨幹教師;青年教師在二三年內成為校級骨幹教師,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發揮教師的潛力,實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動性,有效推動推動教師個性的發展。
四、讓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校內涵發展的生命線
(一)加強對常規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讓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發展。1、強化學校周例會效果。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部署下周工作。2、強化校級領導聽課、評課、深入教研組指導教研工作。3、強化教師教學效果考核。組織好質量檢測、單元檢測和期末考試,考試之後要通報考試成績,搞好質量分析。考試成績要和教師績效工資掛鉤。4、強化課堂巡查。建立課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記錄,確保教師正常授課。
(二)落實雅行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
(三)狠抓興趣隊組的建設,讓學生廣泛的興趣得到培養。
(四)搭建活動平台,讓學生個性品質得到張揚。
⑤ 多措並舉推改革 強化管理升內涵 ——河南省濮陽縣第一中學改革發展紀實
新課程智庫研究中心 致力於培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總結推廣課程建設典型經驗,促進中小學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建設的協調、整體發展,促進中小學學校特色形成,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小學課程體系。課程建設是學校發展主要推動力,特色課程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強特色課程建設,有利於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進步、學校發展,推進學校課程建設,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新課程智庫研究中心 更致力於成為推進素質教育,打造學校特色發展品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落地的重要陣地。將充分發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語文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及科研院校機構的特色優勢,進一步加大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力度,結合智庫平台優勢,通過學校落地實踐的模式,共建共享課程資源平台、教科研資源平台等,以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濮陽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40年,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的省級示範性高中。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全體師生秉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校訓,轉變觀念破解發展難題,創新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深入挖掘內部潛力,有效藉助外部資源,切實突出辦學特色,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出了一條「內涵發展、特色發展、科學發展」的新路徑。
課堂教學改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途徑。學校樹立教改強校的理念,研究制定各項課改新機制,細化落實具體措施,全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通過多次的深入研究,學校引進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即:培養學生質疑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開設課改實驗班,嚴格按照「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以課改實驗班為引領,以點帶面,全面實施。
為加強對課改工作的督促和指導,各學科組成立了由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教研組長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名師指導組,採用作示範課、集備與聽評課指導、一對一幫扶等形式對本學科的課改工作進行指導,保證課改質量。為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課改實驗班,對這個班的課改工作負責。分包領導按時參加所包班級任課教師的教研教改活動,採用推門聽課、視頻聽課、集備指導等形式對課改工作進行督促檢查,提出指導性意見。
經過一系列課改舉措的落實,三疑三探教學改革穩步推進,教師的理念新了,素質強了,參與教改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一改過去毫無生機、死氣沉沉的氛圍,課堂活了起來,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效率明顯提高。
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於擁有一支高素質教師團隊。學校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作為工作的重點。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加強師資培訓,多批次組織教師到中科院大學、華東師大、華中師大、中國地質大學、西南大學等院校參加培訓活動,邀請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魏書生、原鄭州一中校長朱丹、北京大學教授陳剛、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學進、清華大學教授丁青青等名家傳經送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開闊教育視野,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通過實施名師帶動戰略,開展名師評選活動,著力打造以「年級名師——學科名師——學校名師」為主體的名師隊伍。發揮名師引領作用,實施青藍工程,以老帶新,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學校打破一貫制年級中層領導任用模式,實行中層領導競聘制,在一線教師中公開競聘選拔處室和級部中層領導。通過競聘,一批教學業務精、管理理念新、領導能力強的青年教師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改革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崗位聘任實行雙向選擇,教師績效實行量化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廣大教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為充分利用名校優質的教學資源,發揮名校引領作用,2013年以來,學校與鄭州一中開展聯合辦學,開設衛星網路教學班,採用鄭州一中教師視頻授課,任課教師全程輔導,實現了與鄭州一中同步教學。
衛星網路教學班的開設,使學生享受到省級名校鄭州一中的現場視頻教學,共享鄭州一中的教學資源,衛星班每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都在98%以上。在辦好衛星班的同時,2016年5月,學校又成功加入鄭州一中教育集團,成立了鄭州一中濮陽縣校區,與鄭州一中在教學管理、資源共享、聯合培優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除此之外,學校還加強了與科研院所和重點高校的溝通和聯系。2019年7月清華大學生源基地在學校成功授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學校內設立了全國首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重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南政法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先後在學校內設立了優質生源基地,一座座溝通與交流平台的搭建,拓寬了龍鄉莘莘學子圓夢理想大學的途徑。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辦出自己的特色。只有擁有自己的學校特色,才能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基於此,學校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將創客教育作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積極打造學校創客教育特色,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活動。
500餘名學生先後在「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中國青少年十萬個創意夢想」大賽、全國「未來創客」青少年創新大賽、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機器人大賽等大型賽事中獲獎,58名學生的發明創意獲得了國家專利。學校先後被評為「河南省創客教育試點校」、「中國青少年創新教育實踐基地」、「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名校」和「全國創新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學校活力倍增,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2019年高考的時候,學校一本上線401人,本科上線人數突破千人大關,上線率超90%。高世宇同學以總分712分(含清華「自強計劃」加分)、總分全市第一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環境與化工新材料專業錄取。段康輝同學以專業分全國第一的成績被中央美院中國畫專業錄取,60多名同學被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985、211高校錄取。
學校先後獲得「河南省園林單位」、「河南省創客教育實驗學校」、「濮陽市文明單位」、「濮陽市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濮陽市教學質量先進學校」、「濮陽市師德師風先進學校」、「濮陽市知識產權教育試點校」等多項榮譽稱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校定會譜寫出更加光輝絢麗的新篇章!
⑥ 如何突出辦學特色,加快內涵式發展
「內涵式發展」的內涵又是什麼呢?
大家知道,內涵式發展是相對於外延式發展而言的。外延式發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資的擴大、規模的膨脹、數量的增長等;內涵式發展是以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模式,表現為事物內在屬性的發展,如結構協調、要素優化、質量提升、水平提高、實力增強等。二者比較,外延式發展就是攻城掠地,是搭架子鋪攤子佔地盤,是搶抓機遇搶占制高點,是過這村沒這店兒,是千方百計做大自己,所以從工作方式上講,相對比較粗放,講究的是速度與激情,是蘿卜快了沒法在乎泥。打個更為淺顯一點兒的比方。外延式發展就是先把孩子的個兒竄起來,但由於小孩兒長個兒太快,難免骨質疏鬆,所以還需要增進內涵,提升素養,需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
對於大學而言,外延式發展是指通過擴大招生規模、擴大學校面積、完善辦學條件、增加學科專業等辦學規模擴展和辦學結構層次延伸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內涵式發展則是指通過充分挖掘利用學校現有辦學資源,優化辦學結構,突出辦學特色和優勢,提高內部效率和質量來推動學校發展的模式。如果說外延式發展是做大自己,那麼內涵式發展就是做強自己。概括說,大學內涵式發展是相對於數量發展的質量發展、相對於趨同發展的個性發展、相對於平均發展的優勢發展、相對於模仿發展的創新發展、相對於粗放發展的集約發展。所以,內涵式發展是一種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是一個打造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過程,其關鍵詞是提高質量(水平、能力)。
應該承認,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在某些特定的發展階段,外延式發展確實曾經發揮過歷史性作用,而且也是符合發展邏輯的選擇。外延式發展曾經極大地推動了學校的內涵建設、內涵發展。比如一些學科點、碩士點、博士點的包裝申報等等。所以,強調內涵式發展不是貶低外延式發展的意義,也不意味著要完全摒棄外延式發展。即使在完成了發展方式從外延式向內涵式發展的根本轉變之後,也不排除我們在某些具體問題上,還是要繼續擴大發展外延。所以,二者不是完全排斥的關系,而是以哪種發展方式為主導的問題。特別對我們學校而言,在現階段應該以內涵式發展為主,內涵式與外延式發展並舉。
內涵式發展是一種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必須加強內涵建設,蓄勢期遠,苦練內功,提升發展後勁。
一是必須准確定位,凝練特色。大學的內涵體現在辦學定位與辦學特色上。每所學校有每所學校的歷史使命和角色擔當,這也就決定了每所學校必須有符合自身發展條件和價值追求的層次定位和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形成自己獨特的的辦學理念和辦學風格,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缺乏自己的辦學風格和辦學特色,必然會脫離自身的實際情況,帶來辦學實踐上的跟風與盲從,而這只能是死路一條。
二是必須長期積累,持續建設。大學的內涵體現在辦學特色上。內涵建設,不是光靠現代化實驗室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堆砌出來的,還必須經過長期的艱苦建設,不斷夯實發展的基礎,積蓄發展的實力。因此,在內涵建設中,要做好長期積累、持續建設的准備,切忌盲目冒進、急功近利。必須將學校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提升辦學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上來,並根據不同時期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要求,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各項內涵建設任務,以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中心任務,妥善處理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關系,不斷夯實內涵式發展的基礎。
三是必須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內涵建設,必須把握好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系,必須選擇基礎厚實、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領域進行重點建設,促使部分領域形成優勢,跨入省部乃至國家級重點建設行列,並帶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全面提升學校整體辦學實力。為此,要緊緊扭住人才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引培並舉,積極引進大師級人物,建立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孕育環境,制定落實到人的有強烈指導性和針對性的名師培育計劃,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真正解決長期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學校發展的良性循環。否則學校發展就沒有後勁,就不能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必須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創新是內涵式發展的驅動力。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必須不斷變革管理理念,創新學校管理的體制機制。一要按照權責對等、分權與授權適度、嚴格考核與適度獎懲的原則,逐步實現從過程管理為主向目標管理為主的轉變,將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學校與院系之間合理的權力分配結構,努力造就富有時代氣息、包含自身特色的管理文化,實現學校辦學資源的優化配置;二要改革過去以量化為主、以評優為主的評價,破除對教師和學生過度量化的考評方式,過多的評估,過早地拔苗助長,過細的量化指標,過強的物質刺激,過高的榮譽、地位,攪亂了原本平靜的學術聖地,攪亂了人心,使人們考慮不是做長期的、可能會失敗的深刻研究,而是尋求如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的捷徑,最終扭曲了科研的內涵;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解除「壓力式」學習方式,讓學生為「興趣」而學習,為理想和抱負而學習;三要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師生的根本利益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價值取向,在管理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並不斷激發和增強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是必須濃厚氛圍,涵養文化。大學的內涵還體現在大學精神與大學文化上。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的建設,把大學文化作為提升學校軟實力的重要內容進行建設。在精神文化方面,要注重辦學理念、辦學精神、校風、校訓等內容的建設;在學術文化方面,要注重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學術道德等內容的學術生態建設;在制度文化方面,要注重規章制度、儀式活動等內化為師生自覺的行為規范;在行為文化方面,努力倡導「關愛學生、尊重學者、崇尚學術」的理念,以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引領校園行為。
總起來講,大學內涵式發展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基本目標,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心,以合理配置內部資源、科學整合內部要素為前進發展動力的自我發展;是有效促進大學定位科學、特色鮮明,以及規模、結構、質量、效益有機統一的協調發展。堅定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大力加強內涵建設,著力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我們「十二五」發展乃至未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必由之路。
⑦ 學校內涵的發展,你知道有什麼方法嗎
內涵建設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推動事物朝著健康、高效、有序的方向發展。堅持走內涵發展的辦學路子,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和特色創新教學發展,以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為目標,以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保證,以教育創新為動力,合理配置並不斷優化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和改革專業建設模式,結合學校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大力加強重點專業建設。
三、以精神文化建設為核心,大力培植學校價值觀體系。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精神文化的培育過程,既是一個外樹形象的過程,更是一個苦練內功的過程,需要進行一系列扎實具體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念。例如:教師價值觀有事業觀、集體觀、人際觀、績效觀、執行文化、服務文化等等;學生價值觀有責任觀、學習觀、活動觀等等。
⑧ 如何抓好小學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
一、促進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
教育幹部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關鍵。教育幹部的思想素質、工作能力、管理水平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
1.提高教育幹部管理素質。要抓好教育幹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提高他們的決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靠良好的干風影響和帶動優良的師風。
2.促進校長內涵發展。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是「師者之師」。校長是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的統一體,掌握著決策、指揮、實施和評價的權力,肩負著培養人才、發展學校和激勵教職工的責任。因此,校長必須要靜下心讀書,沉下心思考,安下心總結,虛下心借鑒,狠下心磨練,努力提高管理素養,力爭做到精通教育科學,精通教育技術、精通教育藝術,並具備教育探索與研究的膽略、作風和能力。
3.完善教育幹部內涵發展機制。要建立健全教育幹部的培訓、學習機制,促使教育幹部在專業閱讀中厚重管理底蘊,在學習借鑒中拓寬管理視野,在交流研討中開闊管理思路,在總結反思中提高管理水平。
二、促進教師的內涵發展
教師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核心。教師的內涵發展首先是職業理想的提高,其次是專業素養的發展。
1、提高教師職業理想。加強教師職業理想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開展「三講三比一爭創」活動,培育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倡導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精神。
2.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要求教師模範遵守社會公共道德規范,認真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做到遵紀守法、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熱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學生觀。要突出抓好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以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3.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要把教學基本功、教學常規落實當作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礎條件,要在提高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堂教學效益上下苦功夫,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扎實開展以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普通話、教材分析、教案撰寫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基本功訓練、展示和比賽活動。扎實開展「磨課」活動,不斷完善「磨課」的形式,開展校本「磨課」、區域「磨課」、網路「磨課」。不斷豐富「磨課」的內涵,要引導教師磨出教學理念,磨出教學素養,磨出教學技巧,磨出教學模式。學校必須創設讀書、研討、交流、借鑒、引領、磨練、反思、寫作的契機,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搭建平台。
4.建立教師內涵發展新模式。積極構建「在專業閱讀中獲取專業素養、在專業寫作中發展專業素養、在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提升專業素養」的教師內涵發展的新模式。
三、促進學生的內涵發展
學生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本目的。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教育的落腳點。
1.堅持德育為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尊重意識、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懷的培養。
2.確立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加強美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在活動中培養品德,磨練意志,啟迪智慧,提高能力。
3.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養魚養水,養花養根,育人養心。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必須用高尚的道德來培育和塑造,必須用聖潔的情感來感召和陶冶,必須用書籍的甘露來滋養和潤澤。要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引領學生以書籍為友,以思考為樂,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創造精彩的人生、塑造美好的心靈。
四、促進課堂的內涵發展
課堂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是檢驗學校內涵發展的載體,課堂能充分體現校長的管理理念、教師的素養、學生的素質、課程的實施和學校管理的情況。
1.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理念。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全面的「四全」課堂教學理念。全員,指全體學生,抓落實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一類學生,面向每一位學生,面向最後一名學生。還要以中等生落實的效能為標准,定容量,定進度,真正做到「抓兩頭帶中間」。全程,指課堂全過程,從課堂每一秒鍾計算,對每個教學專題、教學環節、教學子目標,都要優化落實方法、程序、手段,做到惜時如金,追求落實效能最大化。全方位,指學生、教師感官和教學用具等資源,教學上教師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腿、腳和教師的教學用具等資源和陣地;學習上學生要綜合利用手、口、眼、耳及其書籍、資料、用具、包括夥伴。落實教與學的目標必須全方位,做到口頭與書面表達整合統一,練習像考試一樣,訓練像考試一樣,像考試要求一樣抓規范落實。全面,指「三維」教學目標,既要抓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的落實,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建構。
2.轉變課堂教學觀念。學校要引導教師實現課堂教學觀念的「兩個轉變」,由「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由知識課堂、能力課堂向育人課堂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創造時機讓學生閱讀、敘說,提問、做題、思考、合作、辯論、實驗、總結、評價。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突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教材中比較明確的育人素材要重點講,教材中蘊含的育人素材要挖掘出來講,與教材密切相關的育人素材要補充進來講。
3.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促進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必須「教有模式」、「教學有法」。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的建模至少包括九個方面:創設情景,展示目標,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展示交流,矯正反饋與點撥深化,典型問題和題目解析,鞏固性活動,應用性活動,總結與檢測。
4.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要努力探討課堂教學「三個環節」的最佳實施方法,即學習環節、展示環節和反饋環節。
5.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各學校應組織開展觀摩課、示範課、研究課、優質課、「磨課」和全員「賽課」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實施學校「系列名師」培養工程,增強教師對課堂研討的積極性。「系列名師」包括教壇新秀、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系列名師」的評比以課堂教學為主,「系列名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其他教師研究課堂教學。
五、促進課程的內涵發展
課程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基礎。課程實施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提高素質教育質量的保證。
1.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在認真開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開發校本課程,進而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
2.扎實做好校本課程的實施工作。校本課程開發要堅持「著眼素質、扎實基礎、全面發展、培養特長」的原則,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校本課程要包括基礎性課程、豐富性課程、發展性課程。要做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地域文化、學校文化的整合工作。為保證校本課程的實施質量,要建立健全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重點看教師的實施情況和學生學習的成果,如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成績。
六、促進管理的內涵發展
管理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保證。只有積極探索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程度。
1.實行制度管理,規范管理行為。首先,學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制度管理體系。規章制度要涉及人、財、物、時、空和信息等管理的各個要素。包括行政管理、德育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總務後勤管理、幹部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課程管理等等。學校要明確各部門、各類工作人的崗位職責和量化考核細則。要突出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學管理制度健全,包括教師專業發展、教學常規、教學質量、考試評價、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學習研究、學生學習習慣養成、興趣小組與社團活動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等。其次,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要科學。制度建設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突出實用性,突出效能性,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突出科學的全面的質量意識。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以人為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師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利於師生全面健康發展。制度的制定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要匯聚民意,要集思廣益。再其次,制度的執行要科學。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做到制度的制定公開、執行過程公開、執行結果公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一定要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公平性、公正性。
2.實行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一是要發揮教代會的作用。學校制度的制訂、決策的形成,都要依靠大家「商量」出來。凡涉及全校教職員工利益,或重大決策,都要提交教代會討論決定。二是要實行校務公開。學校應充分發揮校務公示欄的作用,將全校師生關注的招生、收費、評優、提干、考核、職稱評聘、黨員發展、物資采購、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後勤保障、辦公會議紀要等內容,全部公示出來。為了消除文本公示周期短、更新快,不便於外出教職工知曉的弊端,可以實行網上公開,大力開展網上點題互動交流活動。三是要實行民主監督。在實現文本公開、網路公開的同時,學校教代會代表教職員工對所有重要制度和政策的出台、教職工工資和職稱的變動、財務支出、建設工程招標和投標等工作實施過程監督。
3.實行人文管理,激發管理活力。學校領導要尊重教職工的人格、能力、智慧、榮譽,要關心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和專業發展。執行制度中要體現人文關懷,要充分體現制度的「柔性」一面。管理者要以心換心,用真情實意來打動教職工,用有效的人文關懷鼓舞教職工,以增強教職工的主體意識,進而激發出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七、促進文化的內涵發展
文化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表現。學校文化是師生認同的信念、觀念、語言、禮儀的聚合體,它決定著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發展目標,同時顯現在學校的教育行為、物質載體之中。學校文化建設最關鍵的東西在於使命、願景、價值觀。使命是學校的責任,願景是學校的藍圖,價值觀則是學校對於好壞、善惡、美醜、成敗、是非的基本信仰和評價標准。
1.精心打造精神文化。學校的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不僅體現了學校的教育思想、管理理念、辦學經驗、也體現了學校的價值追求,更能體現出教育幹部、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風貌、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人生觀、價值觀。各學校要充實、完善和解讀干風、教風、學風、校風、校訓,使之具有歷史的使命和時代的氣息,同時,要加強干風、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廣泛開展幹部修官德、教師修師德、學生修品德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精神文化。
2.精心打造制度文化。制度與文化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軟制度;制度是文化的體現者和守護者,制度作用的發揮同樣會受到文化的保護和滋養。各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健全教職工綜合評價機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教學創新機制、全員育人機制和各部門、各類人員的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形成制度文化。
3.精心打造物質文化。建築和教育教學設備是學校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和設備本身就富有文化氣息和鮮明的個性,我們要使它們具有歷史的厚重,文化的含量和時代的氣息。我們要充分發揮它們在育人和教學中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各種設備管理使用的制度,明確各類管理人員的職責,加大設備使用的領導和監管力度,增加設備使用在教職工量化考核中的比重。要讓教育教學設備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提高素質教育質量服務。要開足開齊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科學探究室、綜合實踐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書法室等各類功能室要定時向師生開放。教師上課必須使用多媒體,充分發揮筆記本電腦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學習、借鑒、研討和寫作的作用。既要抓好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也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發揮各種設備的作用,如開展體育文化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也要成立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引領社團成員利用教育教學設備開展學習、探究、實踐活動。在總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形成各類教育物質的管理和使用的文化。
4.安全工作是學校文化的精神護衛。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和諧,安全工作是校園和諧的保證。學校要大力加強平安校園建設,全力消除學校危房和設備設施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責任制,形成強有力的責任體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健全和完善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預警機制和安全事故應急機制。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優化育人外部環境。
5.確立文化管理的理念。學校的管理既是行政的管理,也是理念的管理,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管理。因此,學校必須精心打造精神文化、核心理念文化、集體風紀文化、制度文化、校園文化、教研組文化、班級文化、功能室文化和各種物質文化等,通過文化的打造,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
八、促進特色的內涵發展
特色的內涵發展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彰顯。學校特色不僅能反映出學校的管理水平、辦學效益,更能體現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1.特色創建的基本原則。各學校要依據先進性原則、校本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群體性原則、發展性原則的要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論證、總結、提煉的基礎上,努力在育人、教學、管理、課程、教師、學生等某一方面創出特色。
2.特色創建的基本內涵。學校特色項目的選擇要以辦學經驗、教師優勢、學生特長和教育教學資源情況為基礎,要彰顯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校本特色、生本特色,要有群眾基礎,要得到師生的認同。
3.特色創建的基本要求。學校特色的創建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有總結,有評價的過程。特色的創建工作必須有物質的載體、制度的保證和精神文化的支撐,要捨得物力、財力、人力和精力,要凝聚學校的辦學經驗,要凝聚教師的教育教學智慧,要凝聚學生的聰明才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特色的創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⑨ 如何提升師生核心素養,促進學校內涵建設
一年來,在市教體局的正確領導下,鳳城街道中心小學精心研究、創新實踐,努力提升師生核心素養,促進師生全面發展,學校工作保持了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以提升師生核心素養為中心,用心打造學校工作亮點
(一)提升學生德育素養。一是構建完善的德育課程體系。圍繞以愛心、責任心、自信心、好奇心、誠心為核心的「養心教育」,從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方面構建課程體系,實施基於德育目標的「全課程·活動」育人。在加強學科課程育人的同時,積極開展藝術、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社團活動、傳統節日活動,把德育寓於各種活動的全過程。目前,已有30多名學科骨幹教師完成了3-5年級6個學期的「全課程·活動」育人課程整合綱要,10多名教師完成了三冊養心教育校本教材的編寫任務。二是創新德育評價方式。專門制定了《鳳城小學「雛鳳之星」評價方案》,明確了各年級學生德育目標、評價標准、評價方式。由領導幹部、骨幹教師、家委會成員組成評價小組,通過學生行為標准測試、日常行為表現、典型事跡陳述等方式,評選出每學期的「雛鳳之星」,並請獲獎學生與家長共同接受頒獎,彰顯榜樣的作用。三是深入開展家庭教育。組織專人建立了「鳳城小學家校聯盟微信平台」,推介家庭教育和學校動態的相關文章和信息,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學校舉行的家長會、「雛鳳之星」表彰、親子運動會、家長教育講座、慶「六一」匯演等大型活動,都主動邀請家委會成員全程參與,發揮家委會的聯絡、組織和宣傳作用。由於家庭教育成效顯著,今年學校被評為煙台家庭教育示範學校。
(二)提升教師職業素養。針對部分教師成長意識淡薄的問題,在全校教職工中開展了「愛與責任月月看」活動,將「愛與責任」主題教育的內容分解為愛崗位、愛學生、愛學校三個方面,細化為多個主題,每月選擇一個教育主題,制定明確的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採取自查自糾、互查互學、講座輔導、干群結對、走訪家長、讀書演講、經驗交流、評比表彰等形式,強化責任意識,倡導奉獻精神,使全體教師消除了職業倦怠,提升了職業素養。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以教學評一致性為研究點,圍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失學習評價這一問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年內9次派出42人次參加了省內外學習培訓,寒暑假期間均聘請校內骨乾和縣域專家進行了學本課堂理論講座。二是深化教研管理。以基於目標的評價任務設計為研討主題,修訂了主題教研製度,完善了教研管理評價制度,各學科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以評價驅動學習」為主題開展了歷時四個月的的課堂打磨活動,實現了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的和諧統一。三是積極開放展示。今年4月份,面向市內三所學校開放課堂研討活動,6月份承辦了「教學評一致性診斷」項目共同體研討活動,加強區域聯合和團隊建設,在共同研討中形成了以評價驅動學習的有效策略。
二、及時反思查找問題
一是教師的專業學力與職業素養成為阻礙學本課堂建設的瓶頸,部分教師缺乏深入研究和擔當責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學本課堂建設的頂層設計需進一步清晰完善,學本課堂建設尚處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問題研究的實踐層面;三是德育工作仍然薄弱,德育工作缺乏有效整合,載體不夠新穎和強大,還沒有建立起全程、全員的德育多元化評價體系等等。
三、精心謀劃新學年工作
(一)進一步深化教師「愛與責任」意識。將「愛與責任」進一步細化為更為具體的目標要求,按照「學校例會研究——統一部署;級部動員——統一思想和認識;分管領導指導級部落實——統一協調和推進」的思路,把主題教育活動的過程深化為教師師德水平提升的過程,使之成為教師的內心價值遵循和實際行動指南。
(二)進一步提升教師專業學力。作為山東省教科院教師發展研修基地、海陽市學本課堂建設點校及教科研基地,我們將積極藉助、利用這一平台,加強教育科研和課堂改革,以實施煙台「十三五」教科研重點項目為抓手,在做好學本課堂建設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明確教師課堂教育教學評價中存在的新問題,將問題作為每個月的大教研主題,再細化成每兩個周的小教研主題,採取課題拉動、專家帶動、團隊推動等措施,切實提高教師研討能力和專業學力。
(三)進一步落實「全課程·活動」育人。在認真研讀山東省學科德育綱要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學校「全課程·活動」育人體系。一方面,抓好德育。更加註重學科德育在備課、授課環節上的體現,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將學科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上。同時,利用學校共同體活動、影子培訓的機會,積極探討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方法,不斷完善教師和學生「雛鳳之星」評價方案。另一方面,抓好音體美和綜合實踐教育。通過培訓教師、規范課堂管理、實施有效評價等方式,抓好音體美勞等薄弱學科的課堂教學。根據局裡的安排部署,抓好學生體質提升和藝術自評工作,積極開展每天的大課間和活動課,充分利用每周五下午的兩節社團活動,逐項測試每個學生的體育、藝術水平,並將學生各項能力素養提升情況列入學生成長檔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