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中化學物質的性質特徵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九、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 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 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 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 7、PH=0時,酸性最 強 ,鹼性最 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二:實驗室製法 △ 1、實驗室氧氣: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 MnO2 2H2O2=======2H2O+O2↑ 2、實驗室制氫氣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4、 實驗室制CO2: CaCO3+2HCl==CaCl2+CO2↑ +H2O 十三:工業製法 1、 O2:分離液態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 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燒鹼:Ca(OH)2+Na2CO3=== CaCO3↓+ 2Na OH
❷ 化學物質的多樣性有哪些
物質的多樣性在初中我們是從微觀方面進行學習的,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微粒構成的。首先要學習微粒的三個性質以及懂得用這三個性質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其次要掌握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尤其是關於這些微粒直接構成的特例要牢記還有離子符號的書寫和意義,與化合價有什麼不同點,要歸納一下,深刻理解原子、分子在什麼情況下是最小的微粒,是有條件的;最後簡單了解原子的結構,及一些數量關系,這部分知識在高中會加深的;另外只需要會用相對原子質量進行計算,以及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就夠了
❸ 怎樣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
怎樣認識有機化合物的多樣性?這個你要了解各種化學品的分子結構。
❹ 生命系統內有哪些基本物質構成這些物質時有哪些化學特點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名詞: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 ,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 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 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4、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語句:1、地球上的生物現在大約有200萬種,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和化合物。3、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① C、H、O、N、P、S 6種元素是組成原生質的主要元素,大約占原生質的97%。②.有的參與生物體的組成。③有的微量元素能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B能夠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當植物體內缺B時,花葯和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影響受精過程。)
第二節、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名詞: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復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13、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信息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語句: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A-P~P~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 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存在於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於一切生物中),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鹼基。
❺ 物質的特性主要有哪些
第四章 物質的特性
一、物態變化
自然界中的物質一般存在有三種狀態:固態、
液態和氣態。物質狀態的變化一般伴隨著熱量的
變化——吸熱和放熱。固體熔化、液體汽化、固體
升華都需要吸熱,液體凝固、氣體液化、氣體凝華
都需要放熱。
1、熔化和凝固
熔化是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從液態
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熔化一凝固圖象的縱
坐標表示溫度,橫坐標表示實驗經過的時間。下
圖甲為晶體的熔化圖象,其中AB段表示固體吸熱
升溫階段;BC段表示晶體熔化階段,此階段要吸 三態的相互轉化
熱,但溫度基本保持不變,這個固定的熔化溫度即
為熔點;CD段表示液態升溫階段。下圖乙為非晶體的熔化圖象,圖中沒有相對水平的一段(即溫度不變的部分),隨著加熱的進行其溫度不斷上升,直至全部變為液態。用圖形記錄物理變化的過程是科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
法。根據學生的實驗數據作出圖象,找出圖象
的變化規律,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觀察能
力的深化。凝固是熔化過程的逆過程,在熔
化圖象的基礎上推理,畫出晶體的凝固圖象,
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2、汽化和液化 熔化一凝固的圖象
汽化是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液
體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它有兩種表現形式蒸發和沸騰。兩者有以下四點區別:(1)蒸
發是液體表面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液體表面與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2)蒸發
可在任何溫度下進行,沸騰只能當溫度達到沸點才進行;(3)蒸發的快慢與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面空氣流動快慢有關,沸騰與液面氣壓高低相關;(4)蒸發時會從液體內部吸熱,具有致冷效果;沸騰時需從外界吸收大量的熱。
在水沸騰實驗中,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研究水沸騰時的溫度。每組一個小燒杯,內裝
大約100克的溫水,將燒杯放在石棉網上加熱,把溫度計從塑料蓋子中央的孔內穿進,蓋
上燒杯,使溫度計的玻璃泡沒人水中。待水溫升至90℃時,每隔半分鍾記錄一次水的溫度。水沸騰後,繼續記錄溫度,並注意觀察水沸騰時的情況。最後根據實驗記錄,在坐標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觀察水沸騰時,一方面注意溫度計示數的變化,另一方面觀察水中氣泡的生成情況。因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氣,剛加熱時燒杯底與側壁會產生大量細小的附壁氣泡;隨著溫度升高,氣泡內水蒸氣增多後氣泡會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氣泡遇到上層涼水將變小。當溫度達到沸點時,上升的氣泡越變越大,並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水內及表面受大量氣泡的沖撞而劇烈振盪起來。
液化是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氣體液化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100℃的水蒸氣比100℃的沸水對人的燙傷要厲害得多。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人眼是看不見的,燒開水時水面出現大量的「白氣」是高溫水蒸氣遇冷空氣後液化成的小水珠。霧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氣遇冷後液化成的大面積「白氣」形成的。
3、升華和凝華
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凝華是升華的逆過程。升華需要吸熱,凝華會放熱。冬天衣服凍於是升華的結果;嚴寒的冬季,北方地區玻璃窗上出現的「冰花」是室內水蒸氣凝華的結果。樟腦丸放人衣箱後會升華成殺蟲的氣體,初冬季節水蒸氣會凝華在草和地面上形成霜。
如何用物態變化的觀點解釋自然界中雨、雲、雪、露、霧、霜的形成了首先應明確它們都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演變成的;其次應知道它們是由小水珠還是小冰晶構成的,再尋找其相關的物態變化過程。例如:露是小水珠,它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而成的。
試試看:
1、判斷下列物態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情況。
1)春天,冰封的湖面開始解凍;
2)夏天,打開冰棍紙看到「白氣「;
3)灑在地上的水變干;
4)深秋,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
5)冬天,冰凍的衣服逐漸變干;
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內結冰花;
7)樟腦球過幾個月消失了;
8)出爐的鋼水變鋼錠;
9)冬季帶眼睛的人進入室內,鏡片上會蒙上一層小水珠;
2、夏天,小林為了解渴,從冰箱里拿出一支棒冰,小林發現棒冰上粘著「白花花」的粉;一剝去包裝紙,棒冰上就會冒煙;他把這支棒冰放進茶杯里,不一會,茶杯外壁會出「汗」。你能幫助解釋這些現象嗎?
班級 姓名
二、物質的構成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它既不是「最小微粒」也不是「唯一的微粒」。雖然大部分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但也有許多物質是由原子或離子等微粒構成的。分子的基本性質:(1)分子的質量、體積很小;(2)分子處於不停地無規則運動之中;(3)分子之間有空隙;(4)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分子的性質不同。分子具有的這四個基本性質解釋日常現象的理論依據。分子的運動使兩種不同物質在接觸時,彼此進入人對方的現象,叫做擴散。如液體擴散,氣體擴散,固體擴散,固、液、氣之間也能擴散。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越劇烈,擴散現象就越明顯。蒸發是一種緩慢進行的汽化方式,從分子運動的角度看,蒸發實質上是處於液體表面的分子由於運動離開液面的過程。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越容易離開液面。所以,我們說蒸發是在液體表面進行的汽化現象。同樣可以利用分子運動的觀點來解釋其他物態變化的現象。
如何用分子的觀點區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關鍵是分子本身是否發生了變化。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變化,從而使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如水由冰—>液態水—>水蒸氣,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狀態發生了變化,水分子本身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我們說三態變化都是物理變化。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物質的分子發生了變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如水電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產生了新的分子,故發生了化學變化。
三、物質的溶解性和酸鹼性
1、物質的溶解性
物質的溶解性是某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徵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穩定性。在水溶液申,某種分子(或離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處濃度一樣,性質相同。如一杯蔗糖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們的濃度都一樣。穩定性,是指條件不發生變化時(如水分不蒸發,溫度不變化)無論放置多長時間,溶液不分層,也不析出固體沉澱。
在一定的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相同條件下,不同的物質溶解的能力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大多數固態物質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數物質(如食鹽)的溶解能力受溫度的影響很小;也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能力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質在不同的另一種物質里溶解能力不同。氣體在液體中溶解時液體溫度越高,氣體溶解能力越弱;壓強越大,氣體溶解能力越強。在物質的溶解過程中,有的溫度會升高,要放出熱量;有的溫度會降低,要吸收熱量。
探究實驗——食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響因素,體現了控制變數的重要性。注意此實驗的前提條件是,食鹽的質量一定,水的體積一定即水的質量一定,然後再來討論影響因素。
2、物質的酸鹼性
如何知道物質的酸鹼性呢?通過使用紫色石蕊試液或無色酚酞試液可以知道。溶液的酸鹼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一14之間。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數值越小,酸性越強;
pH>7,溶液呈鹼性,數值越大,鹼性越強。
測定物質酸鹼性強弱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使用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准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根據pH便可判斷溶液的酸鹼性強弱。(注意:用過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話,先要用蒸餾水沖洗。)
❻ 酸性和鹼性化學物質各具有什麼特點
1、酸性物質是指能夠提供氫質子或者能夠接受一個電子對的物質。
2、鹼性物質是指具有提供電子的能力或接受質子的能力的物質。
路易斯認為,酸是電子的接受體,鹼是電子的給予體。該理論可以詮釋絕大部分物質的酸鹼性的來源,實用性極其廣泛,但是並不能給出酸鹼性強弱的定量關系,甚至有時酸鹼性會無法比較。
例如三氟化硼與三氯化硼均是較強的路易斯酸,但在一些酸鹼反應中,三氟化硼體現出的酸性比三氯化硼強,而在另一些情況中,三氯化硼的酸性卻比三氟化硼強。具體的比較酸鹼性強弱,是路易斯酸鹼理論的一大難點,後來提出的HSAB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陷。
(6)化學物質多樣性的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強弱標度:
在阿倫尼烏斯酸鹼理論中,酸鹼性的強弱可以通過水溶液中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濃度進行定量比較(這里的濃度准確來講是活度,但稀溶液中氫離子濃度與活度接近,可用易於獲得數據的濃度代替活度)。
氫離子濃度表示為c(H+),氫氧根濃度表示為c(OH-),氫離子濃度越大酸性越強,氫氧根離子濃度越大鹼性越強。
同溫度下,水溶液中c(H+) · c(OH-)是定值,由此可見酸性越強的溶液鹼性越弱,鹼性越強的溶液酸性越弱。
❼ 如何理解化學工業原料,產品,生產方法多樣性的特點
化學工業原料,產品,生產方法多樣性的特點體現在原料、生產方法和產品的多樣性與復雜性,用同一種原料可以生產多種不同的化工產品;同一種產品可以用不同原料、不同方法和工藝路線生產,一個產品可以具有不同用途,而不同產品可能會有相同用途。
由於這些多樣性,化學工業能夠為人類提供越來越多的新物種、新材料和新能源。同時,多數化工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多步驟的,有的生產步驟影響因素多而復雜,操作條件苛刻。
(7)化學物質多樣性的特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化學工業的特點是原料、生產方法和產品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向大型化、綜合化發展,精細化率不斷提高,知識密集、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安全和環保非常重要。
化學反應工程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對化學反應規律的研究,著重於建立反應速率的定量關系及實驗測定和數據關聯;對反應器中傳遞規律的研究;新的反應過程和新的反應器的開發及放大設計。
❽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1- 化學實驗基本方法
過濾 一帖、二低、三靠 分離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體時,除去液體中不溶性固體。(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
蒸發 不斷攪拌,有大量晶體時就應熄燈,余熱蒸發至干,可防過熱而迸濺 把稀溶液濃縮或把含固態溶質的溶液干,在蒸發皿進行蒸發
蒸餾 ①液體體積②加熱方式③溫度計水銀球位置④冷卻的水流方向⑤防液體暴沸 利用沸點不同除去液體混合物中難揮發或不揮發的雜質(蒸餾燒瓶、酒精燈、溫度計、冷凝管、接液管、錐形瓶)
萃取 萃取劑: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② 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③ 要易於揮發。 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來的操作,主要儀器:分液漏斗
分液 下層的液體從下端放出,上層從上口倒出 把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分開的操作,與萃取配合使用的
過濾器上洗滌沉澱的操作 向漏斗里注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澱物,等水流完後,重復操作數次
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需用的儀器 托盤天平(或量筒)、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
主要步驟:⑴ 計算 ⑵ 稱量(如是液體就用滴定管量取)⑶ 溶解(少量水,攪拌,注意冷卻)⑷ 轉液(容量瓶要先檢漏,玻璃棒引流)⑸ 洗滌(洗滌液一並轉移到容量瓶中)⑹ 振搖⑺ 定容⑻ 搖勻
容量瓶 ①容量瓶上註明溫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線而無刻度。 ①只能配製容量瓶中規定容積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釋或久貯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熱,轉入瓶中的溶液溫度20℃左右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2-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1 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實際上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2 摩爾 物質的量的單位
3 標准狀況 STP 0℃和1標准大氣壓下
4 阿伏加德羅常數NA 1mol任何物質含的微粒數目都是6.02×1023個
5 摩爾質量 M 1mol任何物質質量是在數值上相對質量相等
6 氣體摩爾體積 Vm 1mol任何氣體的標准狀況下的體積都約為22.4l
7 阿伏加德羅定律 (由PV=nRT推導出) 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有同分子數
n1 N1 V1
n2 N2 V2
8 物質的量濃度CB 1L溶液中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所表示的濃度
CB=nB/V nB=CB×V V=nB/CB
9 物質的質量 m m=M×n n=m/M M=m/n
10 標准狀況氣體體積 V V=n×Vm n=V/Vm Vm=V/n
11 物質的粒子數 N N=NA×n n =N/NA NA=N/n
12 物質的量濃度CB與溶質的質量分數ω 1000×ρ×ω
M
13 溶液稀釋規律 C(濃)×V(濃)=C(稀)×V(稀)
以物質的量為中心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變化-1-物質的分類
1 元素分類: 金屬和非金屬元素
2 化合物分類: 有機物(含C)和無機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SiO2、SO2、CO2、SO3、N2O5、(多數為非金屬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Fe2O3、CuO 、 MgO (多數為金屬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與酸、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Al2O3、ZnO
不成鹽氧化物 NO2、NO、CO、 (鹽中的N的化合價無+2、+3、C無+2)
分散系 溶液(很穩定) 分散質粒子小於1nm,透明、穩定、均一
膠體(介穩定狀態) 分散質粒子1nm-100nm,較透明、穩定、均一
濁液(分懸、乳濁液) 分散質粒子大於100nm,不透明、不穩定、不均一
化學反應的分類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2SO2+ O2 2SO3
分解:2NaHCO3 Na2CO3 +CO2↑+ H2O
置換:Cl2 +2KI ===2KCl+I2
復分解: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是否有離子參加反應(電解質在水溶液中) 離子反應:Cl2+H2O = HCl+HClO
非離子反應:2Fe+3Cl2 2FeCl3
是否有元素電子得失或偏移(有升降價) 氧化還原反應:2Na+2H2O=2NaOH+H2↑
非氧化還原反應: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熱量的放出或吸收 放熱反應:3Fe+2O2 Fe3O4
吸熱反應:C+CO2 2CO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變化-2-離子反應
電解質(酸、鹼、鹽、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本身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包括CO2、SO2)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不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碳酸的電離方程式 H2CO3 H++HCO3- (弱電解質用「 」
NaHCO3的電離方程式 NaHCO3=Na++HCO3- (強電解質用「 = 」
離子反應式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所表示的式子
離子反應式寫法 一寫、二改、三刪、四查
單質、氧化物、氣體、難溶、難電離的物質要保留分子式
離子共存 有顏色的離子 MnO4-紫紅、Fe3+棕黃、Fe2+淺綠、Cu2+藍色
與H+不共存(弱酸根) OH-、CO32-、SO32-、SiO32-、AlO2-、S2-、F- 等
與OH-不共存(弱鹼金屬陽離子) H+、Fe3+、Fe2+、Fe3+、Cu2+、Al3+、Mg2+、NH4+ 等
與H+和OH-都不共存 HCO3-、HSO3-、HS-、 等
常見生成沉澱 Ba2+、Ca2+與SO42-、CO32- Ag+與Cl-
膠體 膠體的性質(介穩定) 丁達爾現象、布朗運動、電泳、聚沉
判斷膠體最簡單的方法 丁達爾現象
膠體提純 滲析(膠體微粒不能透過半透膜)
Fe(OH)3膠體制備的方法 取燒杯盛20mL蒸餾水,加熱至沸騰,然後逐滴加入飽和FeCl3溶液1mL~2mL。繼續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觀察所得紅褐色液體Fe(OH)3膠體。
Fe(OH)3膠體制備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膠體) +3HCl
膠體凝聚的條件 加熱、加電解質、加相反電性的膠體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變化-3-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 還原劑、還原性、失電子、(升價)、 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成氧化產物
降得還 氧化劑、氧化性、得電子、 (降價)、 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成還原產物
化合反應 不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一般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或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才屬氧化還原反應
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復分解反應 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
氣體的檢驗 NH3的檢驗 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SO2的檢驗 用品紅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 用KMnO4溶液 (強氧化性)
CO2的檢驗 用澄清石灰水變濁
Cl2的檢驗 用濕潤的KI 澱粉試紙變藍
NO的檢驗 打開瓶蓋後遇空氣變紅棕色
離子的檢驗 NH4+的檢驗 加NaOH溶液加熱後放出氣體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Fe3+的檢驗 ①加NaOH溶液有紅褐色沉澱②加KSCN溶液出現血紅色
Fe2+的檢驗 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澱馬上變灰綠色,最終變紅褐色②加KSCN溶液無現象,再加氯水後出現血紅色
SO42-的檢驗 先加HCl無現象後加BaCl2溶液有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
Cl-、(Br-、I -)的檢驗 先加AgNO3後加HNO3溶液有不溶於酸的白色沉澱AgCl (淡黃色沉澱AgBr、黃色沉澱AgI)
NO3 - 的檢驗 加濃縮後加入少量濃硫酸和幾塊銅片加熱有紅棕色的氣體放出(NO2)
物質的保存 K、Na 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
見光易分解的物質 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
鹼性物質 用橡膠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
酸性、強氧化性物質 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膠塞(HSO4、HNO3、KMnO4)
物質的保存 F2、HF(氫氟酸) 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與SiO2反應腐蝕玻璃)
保存在水中 白磷(防在空氣中自燃)、Br2(防止揮發)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氧O、硅Si、鋁Al、鐵Fe
地殼有游離態存在的元素 金、鐵(隕石)、硫(火山口附近)
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 有金屬光澤、不透明、易導電、導熱、延展性
能與HCl和NaOH都能反應的物質 兩性:Al、Al2O3、Al(OH)3
弱酸的酸式鹽:NaHCO3、NaHSO3、NaHS
弱酸的銨鹽:(NH4)2CO3、(NH4)2S
兩性金屬 鋅Zn、鋁Al(與酸和鹼都放H2)
鈍化金屬 鐵Fe、鋁Al(被冷的濃H2SO4、濃HNO3)
酸化學性質 稀、濃硫酸的通性 1強酸性----反應生成鹽
2高沸點酸,難揮發性——制備易揮發性酸
濃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做乾燥,不能乾燥NH3、H2S
2、脫水性—使有機物脫水炭化
3、強氧化性——與不活潑金屬、非金屬、還原性物質反應
硝酸 HNO3 1、強酸性 2、強氧化性 3、不穩定性 (見光、受熱)
次氯酸 HClO 1、弱酸性 2、強氧化性 3、不穩定性 (見光、受熱)
硅酸 H2SiO3 1、弱酸性 2、難溶性 3、不穩定性 (熱)
漂白 氧化型(永久) 強氧化性:HClO、Na2O2、O3、濃H2SO4、濃 HNO3
加合型(暫時) SO2 (使品紅褪色,不能使石蕊變紅後褪色)
吸附型(物理) 活性碳 明礬溶液生成的Al(OH)3膠體
水溶液 氯水主要成分 分子: Cl2、 H2O、 HClO
離子: H+、Cl-、ClO-
氨水主要成分
分子:NH3 H2O NH3·H2O
離子:NH4+ OHˉ
氯水與液氯、氨水與液氨的區別 氯水、氨水屬混合物、液氯與液氨屬純凈物
氯原子Cl與氯離子Cl-的區別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氯離子Cl-達穩定結構
氣體 極易溶於水(噴泉) NH3(1:700) HCl (1:500)
只能用排氣法收集 NO2 NH3 HCl
只能用排氣法收集 NO N2 CO
鈉與水的反應 現象: ①浮、②熔、③游、④噝、⑤紅 ①鈉浮在水面上——密度小於水;②水蒸氣——放熱;③熔化成一個小球——溶點低;④在水面上游動——生成氣體;噝噝發出響聲——反應劇烈;⑤變色——生成鹼
俗名 蘇打Na2CO3、小蘇打NaHCO3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
用途 Na2O2(淡黃色)用作呼吸面具, Al(OH)3和NaHCO3 (小蘇打)可中和胃酸
明礬用作凈水劑,次氯酸HClO殺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暫時性漂白
自來水常用Cl2來消毒、殺菌但產生致癌的有機氯,改用廣譜高效消毒劑二氧化氯(ClO2)
Fe2O3—紅色油漆和塗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於氮肥、製冷劑。
晶體硅Si作半導體、太陽能電池; SiO2可作光導纖維;硅膠是常用的乾燥劑及催化劑的載體。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劑及黏膠
❾ 材料的多樣性是如何體現的
材料是人類用於製造物品、器件、構件、機器或其他產品的那些物質。材料是物質,但不是所有物質都可以稱為材料。如燃料和化學原料、工業化學品、食物和葯物,它們都是物質,但一般都不算是材料。我們給材料下的這個定義並不那麼嚴格,如炸葯、固體火箭推進劑,一般稱之為「含能材料」,因為它屬於火炮或火箭的組成部分。材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20世紀70年代,人們把信息、材料和能源譽為當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因為材料與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80年代以高技術群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又把新材料、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並列為新技術革命的重要標志。材料除了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以外,還具有多樣性。
由於多種多樣,分類方法也就沒有一個統一標准。從物理化學屬性來分,可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和不同類型材料所組成的復合材料。從用途來分,又分為電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材料、建築材料、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結構材料與功能材料以及傳統材料與新型材料,是更常見的兩種分類方法。
結構材料是以力學性能為基礎,以製造受力構件所用材料,當然,結構材料對物理或化學性能也有一定要求,如光澤、熱導率、抗輻照、抗腐蝕、抗氧化等。功能材料則主要是利用物質的獨特物理、化學性質或生物功能等而形成的一類材料。一種材料往往既是結構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鐵、銅、鋁等。
傳統材料是指那些已經成熟且在工業中已批量生產並大量應用的材料,如鋼鐵、水泥、塑料等。這類材料由於其量大、產值高、涉及面廣泛,又是很多支柱產業的基礎,所以又稱為基礎材料。新型材料(先進材料)是指那些正在被人們開發利用,且具有優異性能和應用前景的一類材料。新型材料與傳統材料之間的界限並不十分明顯,傳統材料通過採用新技術,提高技術含量,提高性能,大幅度增加附加值而成為新型材料;新材料在經過長期生產與應用之後也就成為傳統材料。傳統材料是發展新材料和高技術的基礎,新型材料則往往能推動傳統材料獲得進一步發展。
❿ 化學物質的性狀特點2
物質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我們知道,水有三種狀態。水冷到0℃時會結成冰,水到100℃還會沸騰,變成水蒸氣。液態的水、固態的冰和氣態的水蒸氣都是同一種物質,只是狀態發生了變化。固態鐵受熱到1535℃熔化成液態的鐵,鋼鐵廠內煉鐵爐里火紅的「鐵水」就是液態的鐵。液態的鐵繼續受熱到2750℃時還會沸騰,變成氣態的鐵。外觀不一樣的固態鐵、液態鐵或氣
態鐵卻是同一種物質。我們日常看到的木材做成桌椅、鋼軋成鋼軌、燈泡通電發光、音叉敲擊後發出聲音等變化,都只是物質的狀態、形狀等發生了變化,並沒有生成其他物質。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下面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的另一類變化。注意觀察變化前後物質的顏色、狀態等,以及變化時發生的現象。
在一個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含氫氧化鈣)的試管里,插入一根玻璃管,通過玻璃管吹氣。觀察現象。通入二氧化碳後,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白色沉澱——碳酸鈣。
取一小段用砂紙擦亮的鎂帶,用坩堝鉗夾住,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上點燃。觀察現象。點燃後,鎂帶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同時放出大量熱,留下白色粉末——氧化鎂。
取少量綠色的鹼式碳酸銅粉末放在乾燥的試管里,用配有玻璃導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使導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加熱後,變成黑色的氧化銅粉末,管壁出現水滴,石灰水變渾濁。
以上實驗的共同特徵是物質變化時都生成其他物質,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我們日常看到的木柴燃燒、鐵的生銹、食物的腐敗等都是化學變化。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常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生成氣體或沉澱等等。根據這些現象,有助於我們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等,叫做物理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例如,鎂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碳酸鈣沉澱,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銹等。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