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化學知識 > 化學實驗如何立德樹人

化學實驗如何立德樹人

發布時間:2022-10-17 21:43:24

Ⅰ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在現代高中教育體系中,化學課程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起到提高學生化學能力以及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就現階段我國的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來說,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素養,需要積極以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核心指導,注重全面將學科素養作為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入手點,結合化學學科的實際教學內容並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確保學生學習能力以及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都能實現良好的發展。
一、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與重要性
(一)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分析
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含了平衡思想及變化觀念、創新意識及科學探究、模型認知能力及證據推理這三個方面,除此之外還包含了社會責任及科學精神、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兩個方面,利用這五個方面展開化學教學,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及化學素養,另一方面還能夠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高,對學生今後實現長足發展產生現實意義。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高中化學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學習高中化學知識,綜合體現出學生的態度情感、知識及技能、價值觀世界觀以及過程與方法等多方面的發展,其中包含了

Ⅱ 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2022解讀

2022初中化學新課程標准解讀

一、課程性質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

具有基礎性和實踐性,有利於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物質及其變化等基本化學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

三、課程目標

化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與責任。

四、課程內容

化學課程設置5個學習主題,即:科學探究與化學實驗、物質的性質與應用、物質的組成與結構、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

每個學習主題由5個維度的內容構成,包括大概念、核心知識、基本思路與方法、重要態度、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圍繞大概念構建學習主題的內容結構,將課程目標具體化為各學習主題的內容要求。

五、課程實施

學校可在7至9年級確定化學課程的具體開課年級。

教師應緊緊圍繞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宗旨,積極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Ⅲ 高中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貢獻

中國學生(以後說到學生都用中國學生)在發展核心素養、文化基礎、自主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很流行,記住),明確了中國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常規高頻詞彙)。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科的貢獻與個性貢獻(又第一次聽說)。在化學課程實施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就必須正確認識並在實踐中發揮高中化學課程教育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作用。

一、高中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貢獻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這句話相當於見面問,你吃了嗎?)化學不僅與經濟發展、社會文明關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信息科學(這五個學科也得記)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在促進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和科學課程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不僅對科學文化的傳承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載體。高中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貢獻,可以清晰看出高中化學課程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具有與其他學科教育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共同貢獻也有其自身的特殊貢獻。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基本要點:

一、人文積淀,通過化學學科文化和學科相似文化價值追求等化學中的人文要素,幫助學生形成人文思想。

二、人文情懷,通過化學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材料等方面對生活的貢獻,引導學生形成科學價值觀。

三、審美情趣,通過化學對和諧、清晰、簡潔、完善等的美學價值追求和化學物質結構研究作用等美的元素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基本要點:

一、理性思維,通過化學核心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讓學生形成結構與性質相聯系,變化與平衡相統一、基於證據的推理。模型建構與認知的理性思維方式。

二、批判質疑,通過化學學科發展過程學習培養批判和質疑品質,在化學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

三、勇於探究,讓學生經歷化學探究特別是實驗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方法。

基本要點

一、樂學善學

通過學習真實有用的化學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發展的化學歷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和能力。

二、勤於反思

通過探究、討論、對話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信息意識

通過學生化學實驗觀察,化學相關資料閱讀,化學問題解決,化學應用實踐等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基本要點

一、珍愛生命

通過化學課程學習,幫助學生在形成食品環境、化學產品應用等方面自我保護能力,建立節能、低碳、綠色的文明生活方式。

二、健全人格

通過化學發展史料等學習,讓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三、自我管理

在實驗中學會處理各種可能發生的事件,注意自己和他人安全。

一、社會責任

通過化學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參與環保等議題討論和公益活動。讓學生形成食品安全、環保、化學產品應用等方面的法治意識,通過STSE教育,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理念並參與行動,在學習和活動中培養團隊意識和合作互助精神。

二、國家認同

通過我國化學工作者對化學科學發展的貢獻和化學工業的發展,使學生增強民族自信。

三、國際理解

通過了解化學科學發展歷史,讓學生形成科學發展、氣候和環境等問題的解決需要全球合作的意識。

一、勞動意識

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實驗操作、結構模型製作等技能。

二、問題解決

通過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與化學相關的社會議題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復雜環境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技術應用

在化學實驗研究化學在生活和生活中的應用等實踐中,讓學生形成化學技術進行與化學相關的科技創作。

在化學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化學領域的每一個重大理論進展,每一個重要發現和發明都是基於實驗研究或通過實驗實施檢驗的尊重事實和證據,並基於證據推理形成結論,從結構與性質相聯系的視角表徵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從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解釋物質變化的規律。是化學科學重要的科學視角研究視角和思維方式。

創造和識別物質是化學科學的重要特徵。化學發展的歷史,本質上說是一步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是化學科學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之一,也是化學學術共同體的重要品質之一。化學科學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在創造之路上不畏艱難間險,百折不回勇於實踐創新的結果。

化學科學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知識的進化和思維的啟發,還是一種力量的支撐,精神的鞭策和創造的信念。

高中化學課程提倡高中學生向化學家那樣學習和探究化學科學的原理及方法。像化學家那樣用辯證的歷史的和發展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化學科學的任務之一,是致力於探明物質世界的規律,這不僅是化學學術共同體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獨立思考和勤於探索、敢於質疑和批判的結果,而且是化學共同體在國際視域下對話與交流爭論與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發展的結果。是化學學術共同體的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觀念和不同學術理論包括發展的結果。讓學生向化學家那樣探究和學習化學能幫助學生發展批判質疑的思想品質、拓展國際視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源於人類生活服務於人類生活的化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化學科學的發展促進著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進步。

運用化學原理和化學技術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提高人類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是化學科學對人類的重要貢獻之一。學生從生活和生產十幾種探究和化學習化學,即使運用化學原理觀念和方法解釋生活的化學現象解決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問題的過程,又是形成解決未來生活中可能面臨的陌生復雜,甚至不可預測問題的能力的過程。恩格斯曾經說過化學既是關於自然的科學,又是關於神的科學在當代科學的發展趨勢中,他們正在走向統一。

化學不僅是認識生命與進化的手段,還是人類生存和獲取解放的手段。化學學科發展過程中處處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審美情趣,同樣充實著學生的人文底蘊。

當今人類的生活已被合成材料、合成葯物、化工產品等20世紀的重要發明所包圍,沒有化學的世界是難以想像的。正如美國有機化學家現代有機合成之父伍德沃德所說,在上帝創造的自然界旁邊化學家又創造了另一個世界,在人類社會面臨人類增長能源匱乏環境污染等挑戰的今天。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手段絕離不開化學化學在應對21世紀人類共同面對的面臨的挑戰中依然肩負重任。

讓學生像化學家那樣探究和學習化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成為自然界的創造者合理利用和改造者。而且能夠使學生成為自然界的友好保護者和綠色化學理念的踐行者。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有上述分析,可知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讓學生學習化學課程。

一是化學課程能服務於發展學生的文化基礎方面的核心素養,讓學生了解化學知識原理和觀念,並運用習得的化學觀念和思想解決生活中與化學相關的問題能讓學生形成尊重事實和證據。並基於證據推理形成結論,從結構與性質聯系相聯系的視角表徵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從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解釋物質變化的規律等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能讓學生從化學科學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並發展批判質疑的思維品質和創新意識。

二是化學課程能服務於發展學生的自主發展方面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學習源於人類生活服務於人類的化學,認識化學學科發展對人類生活的貢獻和作用,以提高學生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崇高科學的志向。

讓學生向化學家那樣學習和探究化學,不僅學習化學知識,而且體驗探究過程和方法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初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是化學課程服務與發展學生的社會參與方面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向化學家那樣學習和探究化學。學生對話與交流分享發展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讓學生通過綠色化學理念STSE相關內容的學習形成低碳節能的生活習慣,發展應用化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技能和能力。讓學生通過認識化學成果對當下和未來社會所作的貢獻和產生的風險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觀念。讓學生通過學習食品安全、危險品化學、危險品的使用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形成遵守法規的行為理念、行為規范。

Ⅳ 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學課程標准修訂組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和高中化學課程特點,提出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等五個要素的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簡稱「化學核心素養」)[1]。為使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落實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的首要工作是准確理解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並進一步把握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內涵特點及內在聯系等。下面就化學核心素養的前述三個方面進行論述,以期促進化學老師對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並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這一素養不僅體現了學生從化學視角對觀事物能動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映的結果。因此,化學核心素養同時具有指向認知結果的「結果屬性」和指向認知過程的「過程屬性」。
1.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結果屬性」,體現為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化學課程學習所建立起來的、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結構化知識、思維方式與品質。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看,強調高中學生通過高中化學學習,掌握物質性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標准與內容體系,獲得物質及其變化的特徵與規律,並能夠運用化學符號、化學模型加以描述(表徵);理解物質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系,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念,建立從變化守恆、動態平衡、模型表徵等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形成嚴謹務實的態度、與人合作的習慣,樹立科學物質觀、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觀念,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關系,建立社會責任觀、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
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屬性」,體現為個體在面對復雜情境時綜合運用化學思維、化學知識與探究技能解決化學相關問題的品質與關鍵能力。這一屬性強調高中學生在面對具體情境及與化學相關事實時,能夠通過觀察與辨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開展探究並得出結論;能夠根據物質的結構預測物質的性質及其可能的變化,應用對立統一、聯系發展和動態平衡的思想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正確運用化學模型描述或預測物質及其變化、分析與解釋化學現象,運用依據多種方法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並揭示其本質屬性;能夠結合具體情境,調用已有知識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在化學原理、化學技術應用時自覺考慮化學過程對自然帶來的可能影響,貫徹可持續發展思想、堅持「綠色化」的觀念。
二、化學核心素養的內涵特點
學科核心素養是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指導,基於學科特質與學科任務[2],為培育全面發展、社會需要的人而提出的關鍵素養。因此,學科核心素養是具有學科特色的素養。認真分析化學核心素養五個要素的內涵,可以發現具有如下特點:
1.凸顯化學本質特徵
化學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本質特徵體現為:化學在原子、分子的微觀水平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4],從微觀層次上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以化學符號或模型表徵物質及其變化。化學核心素養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等要素,強調從微觀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視角認識物質世界,根據物質微觀結構預測物質性質及其反應,運用多種模型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使用「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徵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等,很好地凸顯化學學科的特徵。
2.反映化學基本問題
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研究的基本問題[5]。這一問題的解決,強調運用實驗、假說、模型、分類等方法,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開展物質及其變化的研究,並從元素的宏觀視角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從粒子的微觀層面揭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因此,化學學科的基本問題、問題解決的方法途徑及其應建立的基本認識,在「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化學核心素養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3.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化學是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水平上認識物質及其變化並建立起它們間聯系的。因此化學學習過程,常常需要以實驗為手段獲取宏觀現象並從微觀視角探討其本質,或對基於微觀或模型分析推理的結果通過實驗手段進行證實或證偽,從而得出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或相關理論。因此,化學學習需要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建立「宏觀—微觀—符號」的三重表徵的學習思維[5]。「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等化學核心素養,很好地揭示化學學科思維。
4.體現課程育人價值
作為科學課程的高中化學,由於注重在人類文化背景下建構課程體系[6],內隱著豐富的 人文內涵。因此,它對培

Ⅳ 初中化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僅供參考: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只有服務於生活,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要讓知識融於社會,服務於生活,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因此,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社會生活
1.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核心素養是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在2015年3月底,由教育部簽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將「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並作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社會公認為是我國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影響正常人們的生活環境,造假制假;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只有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甄別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化學核心素養越來越彰顯其服務於生活的魅力。正因為社會生活的需求,我們不得不在學生時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化學學科素養、思維素養和信息素養等。
2.把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讓知識不斷豐富社會生活。
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五個主要方面組成:
2.1.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宗旨是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在教育過程中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
2.2.培養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化學素養,如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實驗知識;化學學科中的質量守恆、電子守恆、能量守恆等思想,環境應用中的綠色化學思想;學會用歸納演繹推理、比較分析判斷的學科基本方法等對概念做出甄別。
2.3.構建高中生的化學思維素養,讓學生真正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其具有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它可以具備的用途」內涵,並從微觀角度辯證地認識化學,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素養。
2.4.搭建高中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培養他們具備相應的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工農業生產是化學應用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工藝流程、合成路線、化學程序等方面探究化學知識的奧秘是未來才華貢獻人類的關鍵。因此,只有搭建一定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在大浪淘沙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
2.5.提升高中生的創新發展素養,在合作中學會交流,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化學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它具有三維目標的內涵,同時有更鮮美的教育特色。
3.1.教師要全面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了解核心素養體系與之前的「三維目標」的關系。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化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雙基」並不能完整展示化學體系,隨之而來的是三維目標,發展到現在的核心素養。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我國教育從教書走向育人的歷程,換句話說是教育「軟體」的逐步升級。如學習氯氣的性質時,「雙基」要求的是理解該反應體現了氯氣的氧化性,能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三維目標」則在「雙基」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明確這是工業生成鹽酸的重要反應的價值取向;作為「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對氯氣和氫氣的反應有「創新」認識,如氯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在受熱、光照等條件下產生爆炸,學生可以提煉出相關信息,從化學實驗或工業流程的安全的角度感悟。
3.2.中學化學知識具有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加強教學的計劃性。為了有豐碩的成果,農民或在不同的季節種下不同的農作物,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學習也是如此,不同階段學生應該掌握不同的知識,同一知識也有不同的認識層面,因材施教必須體現學科知識的深化過程。
中學化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初入高中,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多數知識是死記硬背得來的,如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氫氣、氧氣、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等,構建不了化學的知識體系,更談不上學科素養。於是在必修1中採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共同的性質的認識,並在後面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和深化。又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之後,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用化學思維進行歸納和推理。周期律就是對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具體認識的一種化學思想,在高考試題中是一個熱點問題,凸顯了化學素養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貫穿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在不同的章節融入不同的學科能力。
3.3.化學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在思維能力層面上,讓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屬於化學學科內在的規律。化學是一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過程,物質的結構是微觀的,決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質,明確了物質的性質,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探析可以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例如,學生最初對氮氣的認識來源於初中空氣的成分,從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析氮元素具有較活潑的非金屬性,但是氮氣卻是一種惰性較強的氣體。通過氮氣的結構分析,存在N≡N共價鍵,鍵能大,所以不活潑。然而氮元素畢竟是非金屬性較強的元素,所以氮氣在特定的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如工業合成氨,放在電條件下N 和O 的化合反應等,只不過是反應的條件苛刻罷了。學生理解了反應特徵,就知道N2作為保護氣體應該是常溫或低溫,高溫下就可能破壞N≡N共價鍵,就可能凸顯出氮元素活潑的非金屬性的方面。
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有很多,變化是規律的核心。無論是質量守恆、還是能量守恆無論是可逆反應還是自發反應,從不同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這才是化學的核心素養。
總之,化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於終身學習和科學求實。一句典型的高考試題中的語言就是「化學無處不在」,化學已經融於現代技術、社會和環境之中,這正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在社會發展中折射出來的巨大魅力,這種化學的核心素養不容忽視,無可替代。

Ⅵ 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幾點思考

一、充分認識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大意義。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課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集中體現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深化課程改革,整體構建符合教育規律、體現時代特徵、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健全綜合協調、充滿活力的育人體制機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是提高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行動,是適應教育內涵發展、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期課程改革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世紀以來特別是教育規劃綱要發布實施以來,教育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積極探索,勇於實踐,推動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認同。符合素質教育和時代要求的課程教材體系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啟發、討論、參與的教學方式不斷推廣,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科學多元的評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進展。課程改革為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工作奠定了基礎。
(三)課程改革面臨新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信息網路技術突飛猛進,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學生成長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青少年學生思想意識更加自主,價值追求更加多樣,個性特點更加鮮明。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人才。這些變化和需求對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當前,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改革從總體上看,整體規劃、協同推進不夠,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較為薄弱;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復,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宜性不強;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考試招生、評價制度不配套,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師育人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支撐保障課程改革的機制不健全。這些困難和問題直接影響著立德樹人的效果,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切實加以解決。
二、准確把握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要立足中國國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人成才。
(二)基本原則。堅持系統設計,整體規劃育人各個環節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堅持重點突破,聚焦課程改革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針對制約課程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集中攻關,重點推進。堅持繼承創新,注重課程改革的連續性和可持續性,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要求,積極開拓,大膽試驗。
(三)工作目標。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努力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學各學段上下貫通、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科學合理的課程教材體系;基本確立教育教學主要環節相互配套、協調一致的人才培養體制;基本形成多方參與、齊心協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四)主要任務。
1.統籌小學、初中、高中、本專科、研究生等學段(包括職業院校)。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使其依次遞進、有序過渡。要避免有的學科客觀存在的一些內容脫節、交叉、錯位的現象,充分體現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
2.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充分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進一步提升數學、科學、技術等課程的育人價值。同時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使其有效配合,相互促進。
4.統籌一線教師、管理幹部、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力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明確各支力量在教書育人、服務保障、教學指導、研究引領、參與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圍繞育人目標,協調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5.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等陣地。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強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建設和社團組織活動的密切聯系,促進家校合作,廣泛利用社會資源,科學設計和安排課內外、校內外活動,營造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三、著力推進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改革
(一)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准。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把對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總體要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內容具體化、細化,深入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研究制訂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准和高等學校相關學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根據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後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指導教師准確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使考試評價更加准確反映人才培養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要求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
(二)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完善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教學有關標准。要增強思想性,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全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充分體現民族特點,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增強科學性,客觀反映人類探索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確保課程內容嚴謹准確。要增強時代性,充分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根據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要增強適宜性,各學科的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年齡特徵,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要增強可操作性,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充實學業質量要求,對教學實施、考試評價提出具體建議。要增強整體性,強化各學段、相關學科縱向有效銜接和橫向協調配合。
教育部將在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先行啟動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工作。合理確定必修、選修課時比例,打牢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增加學生選擇學習的機會,滿足持續發展、個性發展需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加強職業體驗、社會實踐等方面的課程。進一步精選課程內容,科學確定課程容量和難度。制訂(修訂)中等職業學校相關課程教學大綱,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高等學校要完善相關課程,加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提出高等學校相關教材編寫、修訂和使用意見。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依據修訂後的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調整完善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三)編寫、修訂高校和中小學相關學科教材。教材編寫、修訂要依據課程標准和教學大綱等要求,加強各學段教材上下銜接、橫向配合。要優化教材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寫入德育等相關學科教材中,滲透到其他學科教材中。進一步提煉和精選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必備的、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做到容量適當,難易適度,避免內容偏多、偏深。要創新呈現形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經驗,設計教材內容的呈現和編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動、新穎、活潑,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教育部將組織編寫、修訂中小學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材;組織編寫、修訂中等職業學校相關課程教材;用好已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規劃教材並及時修訂完善,同時編好、修訂工程規劃教材以外的大學相關教材。各地要結合育人工作實際,開發完善地方課程教材。
(四)改進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各地要組織開展育人思想和方法研討活動,將教育教學的行為統一到育人目標上來。要在發揮各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科間綜合育人功能,開展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將相關學科的教育內容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方式,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強化教學的實踐育人功能,確保實踐活動佔有一定課時或學分。實施「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計劃」,建立一批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理解。中小學要探索把課堂教學與社區服務、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和方法。高校要把實踐教學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擺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職業院校要不斷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協同育人。要將「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要求融入到相關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勞動習慣、堅定愛國信念,將個人成長成才與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緊密相連。各地要啟動實施一批教學改革項目,激發學校和教師創新育人方式方法。
(五)加強考試招生和評價的育人導向。加快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注重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引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科學選拔人才。各級考試命題機構要嚴格以國家課程標准和國家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組織中、高考命題,評估命題質量,保證考試的導向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建立考試命題人員資格制度,命題人員應熟悉中小學課程標准、教材、教學實際以及學校招生要求,充分發揮課程標准研製人員在中、高考命題中的作用。加強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各地要組織實施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鼓勵學校積極探索,完善科學多元的評價指標體系,引導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實實在在的自覺行動。將學生體育課和藝術課學習狀況納入考試招生和評價體系中,促進學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審美素養。
(六)強化教師育人能力培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融入教師職前培養和准入、職後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教師教育院校要創新教師培養模式,著力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增強育人能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新修訂的課程標准,以提升師德修養、育人意識和能力為目的,組織開展教師培訓與研修。建立以課程標准研製專家、教材編寫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等組成的教師培訓團隊。研究設計基於新課程標準的培訓與研修課程,開發優質資源。各級教師培訓與研修要在以本學科為主的基礎上,適當兼顧相關學科基本內容。開展校長專項培訓與研修,提高校長統籌學校各項育人活動的能力。充分發揮校本教研、區域教研、聯片教研、網路教研等多種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師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七)完善各方參與的育人機制。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學指導專業組織,聘請有關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教學研究與指導。創新管理機制,支持和鼓勵學校聘用社會專業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或來校掛職。學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制度,加強家長學校建設,推動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良好家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聯合宣傳思想、共青團、婦聯等有關部門,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路等媒體平台,營造學校與社會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圍。
(八)實施研究基地建設計劃。教育部建立中小學學科教育教學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專業團隊,進行長期研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就學習內容遴選、學習程度要求等問題開展基礎研究;面向教學一線,就推進學科課程實施及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等開展應用研究;跟蹤國外課程改革的最新動態,就學習、借鑒國際經驗,開展中外課程教材比較研究;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方式方法、有效途徑、實施成效等,開展專題研究。研究基地要選擇一批中小學作為學科教學研究實驗學校。鼓勵各地建立相應研究平台和實驗基地。各地要加強教研機構建設,改革教研機制,創新教研方式,充分整合一線教師、教研員、專家學者等力量,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專業服務和指導。
(九)整合和利用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加快推進邊遠貧困地區小學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建設。大力開發與課程教材配套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一批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各地可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學校、科研院所、社會機構等開發服務於學生的優質教育資源。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整合區域內各種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共享平台。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展演交流,促進優質教學資源開發和應用。加強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的育人功能。學校要探索利用科技館、博物館等社會公共資源進行育人的有效途徑。
(十)加強課程實施管理。各地和學校要全面落實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開設情況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各地要做好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規范管理和分類指導。進一步落實學校在教學進度安排、教學方式運用和教學評價實施等方面的自主權。建立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指導學生學會選擇課程,做好生涯規劃。教育部建立課程實施監測制度,定期對課程實施和教材使用情況進行評估,修改完善課程標准和教材。各地要根據監測結果,加強和改進課程實施工作。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要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落實課程要求,確保教學效果。
四、切實加強課程改革的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教育部將健全課程教材工作管理機制,整合課程、教材、教學等各類專家組織,充分發揮專業力量的作用,統籌協調高校和中小學課程建設。各地和學校要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機制,制訂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改革的具體任務和政策措施。教育部將對各地開展工作的情況進行指導。加強對課程實施狀況的督導,將其納入學校督導評估范疇,定期發布督導報告。加強督導問責,推動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強條件保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在各級政府的統籌領導下,加強對課程改革工作的條件保障。要把教師實施課程能力培訓作為「國培計劃」等各級教師培訓的重點。要根據職責任務,在經費、人員以及信息技術手段等方面為課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健全激勵機制。採取有力措施,充分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課程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部和各地定期開展優秀教學成果評選和教學名師評選,將研究和破解課程改革重點、難點問題的成果作為評選的重要內容。總結推廣課程改革典型經驗和優秀成果。把課程改革中重大研究任務列入教育部和地方有關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鼓勵專家學者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承擔單位要將項目成果作為重要科研成果予以承認,對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優秀成果給予獎勵。把課程改革實施情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工作考核范圍。

Ⅶ 如何用綠色化學的觀點分析化學反應可以舉例

化學已經融於現代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科的靈魂,我們不得不在學生時代使他們具備必要的化學學科素養。通過氮氣的結構分析、能量守恆等思想。要讓知識融於社會.教師要全面掌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多數知識是死記硬背得來的,鍵能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化學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放在電條件下N 和O 的化合反應等,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我們要用科學知識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有更鮮美的教育特色,化學核心素養是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3.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宗旨是培養現代中學生完美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酸鹼鹽的化學性質,在必修2中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所以對物質的微觀結構探析可以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因此。 3.1.培養高中生具備一定的化學素養,體現了學科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觀,才能讓學生在大浪淘沙中鍛煉自己,只有服務於生活。這一過程體現的是我國教育從教書走向育人的歷程,環境應用中的綠色化學思想,「雙基」並不能完整展示化學體系、基礎實驗知識、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學會用歸納演繹推理: 2。化學是一個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過程,而不是用科學知識「造假」以降低生活質量。例如,了解核心素養體系與之前的「三維目標」的關系,變化是規律的核心,因材施教必須體現學科知識的深化過程,在不同的章節融入不同的學科能力,讓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就必須掌握屬於化學學科內在的規律,並在後面的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學習中不斷發展和深化。化學知識是在社會生活中發展起來的學科,如化學的基本理論。為了有豐碩的成果。 2,培養他們具備相應的化學信息處理能力。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由五個主要方面組成、物質的性質決定它可以具備的用途」內涵。於是在必修1中採用物質分類的方法培養學生對物質的共同的性質的認識,從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分析氮元素具有較活潑的非金屬性;「三維目標」則在「雙基」的基礎上培養他們明確這是工業生成鹽酸的重要反應的價值取向。總之;化學學科中的質量守恆。正因為社會生活的需求,讓學生真正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了其具有性質。如學習氯氣的性質時,但是氮氣卻是一種惰性較強的氣體,就可能凸顯出氮元素活潑的非金屬性的方面,所以不活潑.社會生活離不開化學。核心素養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壯大的.3,如元素的化合價,如氯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在受熱.3,物質的結構是微觀的。中學化學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等、由淺入深的過程,農民或在不同的季節種下不同的農作物,這正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在社會發展中折射出來的巨大魅力,才能體現其真正的價值、比較分析判斷的學科基本方法等對概念做出甄別,造假制假、化學程序等方面探究化學知識的奧秘是未來才華貢獻人類的關鍵。因此,從不同角度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發展到現在的核心素養,它具有三維目標的內涵,讓知識不斷豐富社會生活。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社會。 2,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在不同的時期使用不同的肥料。學生理解了反應特徵,存在N≡N共價鍵、氧氣,化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於終身學習和科學求實,工農業生產是化學應用的重要途徑,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貫穿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服務於生活,更談不上學科素養: 化學教學 核心素養 社會生活 1,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素養、還是能量守恆無論是可逆反應還是自發反應,在教育過程中促使他們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自我發展,這才是化學的核心素養,只不過是反應的條件苛刻罷了.4,不同階段學生應該掌握不同的知識,才能甄別生活中的真善美,隨之而來的是三維目標,明確了物質的性質。因此,無可替代,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在合作中學會交流,由教育部簽發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體系」的概念。無論是質量守恆.2,學生可以提煉出相關信息,就必須掌握其核心素養。 2、氫氣.中學化學知識具有由表及裡。學習也是如此,就知道N2作為保護氣體應該是常溫或低溫,只有搭建一定的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要讓學生理解化學核心素養是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不可缺失的一個方面.化學核心素養更多的是在思維能力層面上,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光照等條件下產生爆炸,社會公認為是我國未來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從化學實驗或工業流程的安全的角度感悟.5。 2。關鍵詞.構建高中生的化學思維素養。 3,將「核心素養體系」放在深化課程改革,換句話說是教育「軟體」的逐步升級,學生最初對氮氣的認識來源於初中空氣的成分;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造福人類,在高考試題中是一個熱點問題、提升自己,凸顯了化學素養在中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在2015年3月底。所以。如工業合成氨。化學學科的內在規律有很多,構建不了化學的知識體系.提升高中生的創新發展素養,同一知識也有不同的認識層面,這種化學的核心素養不容忽視,所以氮氣在特定的條件下仍然會發生相應的化學反應。然而氮元素畢竟是非金屬性較強的元素,化學核心素養越來越彰顯其服務於生活的魅力.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1。周期律就是對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具體認識的一種化學思想,並作為未來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搭建高中生化學信息素養的平台.把握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決定了它所具有的性質。作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能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即可、社會和環境之中。 2,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部分人利用化學知識影響正常人們的生活環境。初入高中,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工藝流程,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用化學思維進行歸納和推理、合成路線。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化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只有掌握化學知識。 3、思維素養和信息素養等。一句典型的高考試題中的語言就是「化學無處不在」;作為「核心素養」需要學生對氯氣和氫氣的反應有「創新」認識,「雙基」要求的是理解該反應體現了氯氣的氧化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又如學生掌握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之後、電子守恆,並從微觀角度辯證地認識化學,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僅供參考,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為我所用.2,高溫下就可能破壞N≡N共價鍵

Ⅷ 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深刻揭示化學學科的價值取向,強調學生「在認識化學學科本質和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關系基礎上,逐漸形成對化學科學技術應有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2]。化學學科為何強調培育這方面素養並提出怎樣的學習要求?把握這兩個方面,是有效開展「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素養培育的前提。

1.強調培育「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素養的緣由

化學研究是人們探索化學物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的特殊認識活動,並以探索物質及其轉化基本規律、建立科學理論從而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為目的。這一探索活動需要化學工作者執著探索的精神、崇尚真理的意識和刻苦艱辛的努力。而物質及其運動變化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就要求化學研究過程遵循科學的行為規范、求實的科學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人類認識活動的最終目的在於改造世界,而人的意識支配著改造活動,並給社會進程與發展帶去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化學認識活動亦如此:若能建立正確價值觀念、合理利用化學技術,將能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否則會給環境、生態等帶來危害。這就需要人們建立和諧發展理念、建立符合社會需求的意識形態,從而在應用物質及其轉化規律改造世界時,注重權衡利弊、強化社會責任。

因此,化學教學時,一方面要引導並培育學生探究物質及其運動變化的興趣與能力,秉承嚴謹求實的態度,樹立崇尚真理的意識,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另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建立「綠色化學」觀念,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顯然,這是化學課程學習的最終目的和價值追求,是化學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體現。

2.「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素養的內涵要求

前已指出,「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學生經歷化學課程學習形成的、對化學科學技術應有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如何理解此維度素養的具體內涵?我們知道,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講究以實驗事實說話,強調通過探究活動得出結論。實驗過程需要遵循科學研究行為規范,需要嚴謹求實、尊重事實、開拓進取,還需要面對挫折不懼艱辛、面對權威敢於質疑,這些都是科學精神的具體表現;而社會責任,強調學生建立起對社會擔當負責的意識,正視化學及其技術應用有利一面和可能危害,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建立「綠色化學」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積極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因此,「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是對化學教育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深刻、全面體現,是「化學學習的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

Ⅸ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寫一份工作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准備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工作計劃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1

指導思想

以縣教研室教研活動計劃和xx高中xx學年為工作指導思想,明確要求全組教職工要嚴格教學常規管理,深化開展優化教學全過程活動,努力開展教學策略研究,抓好優化課堂教學,注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教研,突出課堂管理,加強聽課互評活動,確實能從課堂40分鍾要效益,落實學校、教務處、備課組的各種工作要求,促進教師個人業務素質的提高,提高本教研組整體教學效果。

工作內容及措施

1、繼續推進「高一新課改」工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高中新課改的學習和培訓,加強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標准》學習和研究,重點抓教學觀念的轉變,抓教學方式的改革。

2、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

①深入課堂教學一線,加強教學研究,認真作好教學服務工作。各備課組選擇有效的學生練習題,做到「適應、典型、高效」,使訓練習題做到校本化,響應學校的周練計劃。

②同各備課組長依據《課程標准》與《學科指導意見》制定各年級教學內容難點、重點,組內共同探討各項內容的教學深淺與拓展程度,確切落實各階段的知識點教學任務,承上啟下全局把握。

③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關注xx年化學高考與化學會考,結合新課改加強高考會考研究。拉高復習課的針對性、實效性。針對縣高三診斷性考試、市「一模」「二模」考試質量分析,加強對高三課堂教學和總復習的研究指導,組織教師總結經驗。

④備課組長要經常檢查組內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學計劃的落實情況,以及是否按照教學常規完成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反思及作業反饋)。備課組長確定每一次備課組活動的地點與時間,教研活動要有詳細計劃(主題、主講人及內容安排)與詳細的記錄。

⑤加強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加強高中化學學科競賽研究,組織輔導學生參加本學期的各級各類競賽。

⑥加強學校與兄弟學校組際聯系,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或邀請兄弟學校教師前來研究指導等活動。

⑦加強化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積極努力運用技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各備課組老師製作的課件、各階段的考試試卷及考試分析的電子文稿上傳至xxxx高中教學網化學組資源庫,使信息技術在教研工作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配合教務處做好電子教案的收集與檢查。

3、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①為組內教師購買教育理論、教學研究、教學輔導等類型的參考書籍。

②開展「磨人磨課」活動,開展相互聽課,組內多討論,多交流。撰寫教學論文,教學經驗和總結。每周每位教師交一篇有關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或教學反思。

③教師積極參加業務培訓,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現代教學技術通過舉行高中化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課、新課程教學案例評比、新程教學理論的學習、縣優質課評比、校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等活動,使青年教師更早、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教學工作,推動我校青年化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為依據,人教社化學教材為載體,通過教學,使學生具備生活、生存所必需的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通過探究活動的引導與實施,讓學生明確化學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關注化學與人類、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化學科學情感,養成終身學習化學習慣。

二、教學建議:

1、認真研究課程標准,准確把握教學標高,明確重難點,注重因材施教。

2、重視指導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得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化學現象與問題,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情感與價值觀。

3、重視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利用生活用具及可能獲取的實驗儀器,開展探究性實驗。

4、加強化學學習過程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團隊意識。

三、 教學進度期中

第一單元至第五單元;期末:第六單元至第九單元。

四、課時安排

建議每周6課時(含一節晚自習)。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化學以提高我校中學化學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宗旨,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加強研究與學習,打造優秀的教研團隊,加強合作與交流,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生物教學圍繞教育局「全面科學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為中心,以「加快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加強考試評價服務,注重教研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研究」為工作重點堅持,堅持立德樹人,創新教研方式,科學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完善改進「研究、指導、服務與引領」,努力實現我市生物教學質量科學持續提升。

二、重點工作

化學:本學期九年級化學新課將在4月中旬結束其餘時間將轉入復習,復習將占據本學期大部分時間,約為三個月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對教研方式的研究,立足校本教研、推進網路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加強課題研究,改進研究方式,提高研究效果,提升教科研能力;加強對中考和高考的研究,認清形勢、把握方向,實施科學有效的備考策略。

生物:初一、初二教學要進一步培養興趣、注重實驗、夯實基礎、注重概念教學。今年時間比較緊張,所以初一初二教學,要在本學期適當加快進度,同時開展一些課外實驗與研究型學習。以教學六認真工作為基礎,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探究、合作、交流,分享並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

開展好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統一教學計劃進行授課,相互督促,相互促進,使各項教學工作有序進行。

三、具體工作

1、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工作。開展課程資源開發、教學示範、課堂評價、專題研討等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自我,向更高的目標發展。組織青年教師觀摩學習、培訓活動,引導青年教師苦練內功,開展青年教師研討課活動,提升其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促進其快速成長。本學期3月底4月初進行,基於課堂觀察的教學評比活動。5月初骨幹教師展示課,6月底舉行市二中學科素養評比。同時組內骨幹教師開展一節微型講座。

2、加強教學研究

加強對新課標與教材的研究。研讀新課標,明確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加強教材研究,注重對教材資源的開發,創造性使用教材。深入課堂、研究課堂。加強對「課」的研究,組織好校內公開教學,開展好每周五一次主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注重校本教研的實效性。教研組要從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教學實際出發,扎實開展備課組活動,改進教學方式,構建「民主開放、自主探究、合作互助」活動式、討論式的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加強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年級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每周保質保量開展備課組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做好活動記錄,然後集體討論再作補充完善,做到資源共享、集思廣益。

3、深入課題研究

以課題引領教學研究。以學科課題研究為引領,深入研究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切實促進教研方式、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促進課程改革的深化。強化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以內化吸收課題研究經驗和成果,發揮課題研究的輻射作用和推廣價值。加強對教學案例的研究。單元教學設計與課時教學設計相結合,整體把握教材,問題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收集、整理優秀教學案例。

4、注重考試研究

加強中考研究。全組教師一起研究學法和考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提高課堂效率。關注中考改革的發展趨勢和動向,研究近年來中考的命題特點,做好二次模考的質量分析工作,優化備考策略,提高復習效率。學習領會課標和考試說明,將課程的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研究提高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方法,認真研究考點和題型,提高中考復習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做好常規教學工作。教師必須嚴格按照教學常規管理的要求來完成常規教學工作,切實做好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工作,做好學生學習的考試和評價工作,增強教學責任心。

5、組織學生參加化學競賽輔導。把本屆初三年級各班對化學科學興趣濃厚、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拔出來,開展輔導;初賽結束後按全年級報名參加初賽學生人數的10%,在輔導班中選拔學生組成班級繼續開展輔導。通過輔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獲取信息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4

一、工作思路

積極實施和推進中學化學新課程改革,以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面臨的實際問題為重點,以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來推進學校發展和學科發展。創建優良的教研文化,打造優秀的教研團隊,加強研究與學習,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化方法,轉化行為,創新方式,提高效益。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教研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二、重點工作

1.加強課程研究,做好課程的規劃、設計、實施、開發與創生。

2.加強教學研究,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3.加強課題研究,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

4.加強考試研究,確保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5.加強網路建設,加強資源的利用、開發與分享。

三、具體工作

一課程建設

1.重視初高中課程、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研究,做到有利有節、有質有量。

2.重視《課程標准》、《考試說明》及《教學建議》的學習與研究,做到宏觀把握,微觀協調。

3.重視研析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情況,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充分關注學校的校本教研與培訓。

4.重視初高中新課程標准研製進展的學習與研究。

二教師隊伍建設

1.充分發揮名、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2.做好新教師的'各項培訓工作,尤其是年輕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培訓。

3.開展好學術討論、經驗交流、方法指導、觀摩學習、競賽評比等活動。

4.加強對初高中名師工作室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多開展合作教研。

三教學研究

1.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注重教材的解讀、教法與學法的創新。

2.做好各年級的教材分析、交流與討論,做到經驗分享。

3.加強中學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和學科教學關鍵問題的研究。

4.加強基於深度學習和數字化學習的教學研究。

5.加強初、高中銜接教學,多開展聯合教研。

6.做好高中化學必修與選修課程的銜接教學。

7.做好初三化學實驗考查工作。

8.各年級開設公開課2~4節。

四課題建設

1.以各級課題研究為抓手,開展具體的、實在的研究。

2.以中學化學教學關鍵問題研究為抓手,開展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研究。

3.以深度學習、數字化學習、實驗創新、學科關鍵能力等項目研究為重點開展研究。

4.做好新一輪省級課題的申報准備工作。

5.引導各校確定研究方向和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五考試研究

1.積極准備高三模擬考試,開好一模後的研討會。

2.積極准備高二年級的學業水平考試,爭取取得良好成績。

3.積極准備中考與高考,確保考試成績穩中有進。

4.做好各年級期末試卷命題與教學調研工作。

六學科競賽

1.初三學生、高一學生自願參加「金鑰匙」科技競賽和化學活動周活動。

2.組織參加高中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公平、公正地做好申報、考試、閱卷等各項工作。

七基地建設和中心組建設

1.加強學科基地建設,創建學科基地特色,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輻射作用。

2.加強學科中心組建設,強化學科中心組成員骨幹、引領作用。

八網路建設

1.充分利用網上教科院和學科教研網等,建立合作與交流的平台。

2.充分利用和開發網路資源,積極研究和開發網路教研。

四、日程安排(主要工作)

二月份:

1.開學初教研活動(2月11日),xx市初高中化學教師研修活動。

2.上學期各年級期末考試分析和各校教學情況交流。

三月份:

1.高三一模考試及研討會、高二年級學業水平考試。

2.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3.省高中化學命題研究小組活動。

4.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5.學科基地活動。

6.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四月份:

1.xx省第六屆中學化學創新實驗調演暨實驗觀摩活動。

2.中考宣講工作。

3.高中化學奧賽報名工作。

4.初、高中省化學活動周活動。

5.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6.初中化學實驗調研。

7.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8.學科中心組活動。

9.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10.學科基地活動。

11.xx市初中化學評優課暨省優課選拔活動。

五月份:

1.高中化學奧賽工作。

2.高三二模考試及研討會。

3.省初中化學命題研究小組活動。

4.各年級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5.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

6.學科基地活動。

7.初、高中青化會活動。

8.xx市高中化學基本功競賽暨省基本功競賽選拔活動。

六月份:

1.中考命題及閱卷工作。

2.高考相關工作。

七月份:

1.中考評價的相關工作。

2.各課題組和項目研究小組活動總結。

3.青化會、學科中心組活動總結。

4.准備好寒假相關工作。

化學學科組教研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積極實施課程改革,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加強研究與學習,加強合作與交流,優化方法,轉化行為,創新方式,提高效益。立足服務,正確指導,有效管理,力求化學學科教研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二、重點工作

1、創新觀念,提升服務水平。

2、創建平台,提供發展機會。

3、以「課堂」為中心,積極進行實踐的研究與反思,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以「課題」為抓手,積極進行經驗的總結與推廣,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與水平。

5、加強課程研究,做好課程的規劃、實施與創生。

6、加強網路建設,做好資源的利用、開發與分享。

7、加強考試研究,確保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的穩步提升。

8、加強載體建設,確保教研工作的有序推進。

三、具體工作

一課程建設

1、加強對《課程標准》、《考試說明》及《教學建議》的研究,做到宏觀把握微觀協調。

2、加強必修與選修課程的模塊研究,包括模塊設計與整合、「度」的把握等。

3、充分了解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開發情況,關注學校的校本教研與培訓。

二教師隊伍建設

1、以「中化會」為載體,開展好學術討論、經驗交流、方法指導、觀摩學習、競賽評比等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2、做好新課程的各項培訓工作,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

三教學研究

1、加強對各種課型的研究,注重教材的解讀、教法與學法的創新。各年級開設公開課2~3節。

2、做好各年級的教材分析、交流與討論,做到經驗分享。

3、做好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初、高中銜接教學,加強初、高中的聯合教研。

四課題建設

1、圍繞「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課題作課例研究。

2、圍繞「市中學化學青年教師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課題進行相關研究。

五考試研究

1、積極准備高三模擬考試,開好兩次研討會。

2、積極准備高二年級的學業水平考試,爭取首戰告捷。

3、積極准備中考與高考,確保考試成績穩中有進。

4、做好期末各年級試卷命題與教學調研工作。

六學科競賽

組織好我市初、高中化學競賽,公平、公正做好申報、考試、閱卷、評獎等各項工作。

七基地建設和中心組建設

1、加強新一輪學科基地建設,創建學科基地特色,發揮基地學校的示範、輻射作用。

2、加強學科中心組建設,發揮中心組成員骨幹引領作用。

八網路建設

1、成立網路研究小組,建立合作與交流的平台。

2、開發網路資源,加強網路教研。

Ⅹ 高中干化學有哪些核心觀念

1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實驗)》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相融合制定了高中化學課程目標[1]。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在知識與技能維度突出了「化學概念原理、化學變化規律、化學基本觀念、化學實驗」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提供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學科觀念;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維度突出了「科學探究、信息獲取和加工、自主學習」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運用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並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突出了「樂於科學探究、感受世界奇妙、贊賞化學應用、關注化學發展、養成科學態度」等關鍵詞,強調高中化學課程要發展學習化學、探究物質變化奧秘的興趣,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能夠贊賞化學科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科學素養和化學課程的價值等方面綜合分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化學學科觀念、化學學科思維、科學探究實踐和化學學科價值追求」等方面,因此高中化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形成和發展化學學科觀念、化學思維方式、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和發展科學精神和價值觀。從三維目標相融合制定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可以看出,十多年前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目標中就包涵了化學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2]。
1.1 從學科觀念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科學的形成源於人類對自然界的探索活動,而自然界又是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因而,科學領域不同的學科之間就必定會存在一些共通、跨越學科界限、具有普適性的科學主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版的「科學框架」(Science Framewor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中,將「尺度與結構」、「變化的形式」、「穩定性」、「系統與相互作用」、「能量」、「演化」提煉為科學主題,上述科學主題在化學學科中以學科觀念或核心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表1)[3]。
「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同樣是化學學科觀念的特徵。人們通過觀察(特別是通過實驗觀察)、辨識並表徵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如物質的形態改變、新物質的生成、能量的轉化等,這種直接觀察或通過一定的儀器或技術間接觀察所得到的物質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往往是宏觀的,可用文字或化學符號對其進行描述,即「宏觀辨識」。但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並不僅僅滿足於對物質的存在狀態和變化現象的觀察、辨識和表徵,還必須探析其運動變化的本質原因。化學學科中主要從兩個視角進行探析,一方面從物質的結構和性質相聯系的視角分析,即「微觀探析」,另一方面從變化和平衡相統一的視角分析,即「變化思想與平衡觀點」。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物質是不停運動變化的,平衡和運動是不可分的,客觀世界是不斷地沿著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軌跡運動著。而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是事物運動的源泉和動力。「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統領性和遷移性的化學學科觀念。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我們不能只看到「宏觀、微觀、變化、平衡」幾個簡單的詞,不能僅從化學一般概念或原理層面進行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它涉及化學變化的條件、方向、限度、能量轉變,涉及物質及其構成微粒的作用力和作用力平衡,涉及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辨識、探析和表徵等。
理解「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的內涵,不能把其中的「與」簡單理解成兩者加和,它們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思想與平衡觀念」是指以「物質結構與性質相聯系、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變化與平衡相統一」的視角認識和分析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
1.2 從學科思維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人類在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及其相互關系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其中極其重要的就是具有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堅信有一個客觀世界存在,而人類認識世界就是不斷地通過實證研究去接近這個客觀世界。作為科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化學十分重視實證研究,堅持科學結論需要通過多次反復的證實或證偽。事實上化學科學中許多理論的建立和原理的發現,特別是中學化學課程中所涉及的化學理論和原理,都是建立在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基礎上的,是根據大量的實驗事實(證據)進行邏輯推理形成科學結論的,這就是「證據推理」。由於化學研究的對象是分子、原子層次的物質,且存在物質的多樣性、不同物質結構的獨特性和環境對物質及其變化影響的復雜性等特點,人類運用化學方法探索物質世界時,常常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後,還需要通過抽象和簡化的方法建構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基本規律,這就是「模型認知」。因此「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化學特質的思維方法。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證據推理主要是指根據觀察和實驗等方面獲取的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證據),通過基於證據推理的方法形成科學結論;模型認知是指對研究的物質及其變化等方面的問題提出假設,根據觀察和實驗得到的信息,通過抽象和模型思維,用簡化的、形象化的模型再現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內在特性和一般規律,並通過實驗驗證和完善模型。證據推理所形成的科學結論是簡單的模型認知,模型認知離不開證據推理,證據推理是建構模型的前提。
1.3 從學科實踐建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
化學科學發展至今,化學實驗仍然是探索物質奧秘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學生化學學習中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活動。從化學實驗研究的對象看,有物質的合成(轉化)與分離、物

閱讀全文

與化學實驗如何立德樹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