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化學反應的過程中 如何判斷溶液中有什麼溶質
生成的物質是肯定存在的,還要考慮反應物是否有剩餘,
② 如何在化學方程式中區分溶液中溶質和溶液
在化學方程式中,反應後溶液應該看方程式的右邊
而反應前的溶質應該看方程式的左邊
例/5.6g的蘇打加入到盛有100g足量稀鹽酸的燒杯中 完全反應 稱的燒杯中的溶液的質量是103..4g 稀鹽酸里的溶質的質量分數? 碳酸的質量分數..?
稀鹽酸里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指的是稀鹽酸內的HCl,這里說的稀鹽酸是反應前的溶液
而碳酸是生成物,所以溶質應該看方程式右邊
由於加入蘇打後,質量減少了2.2g,這個質量就是CO2的質量,據此計算
③ 如何判斷水溶液中是否含乙醇
可以測密度 測紅外 紫外等等 如果不是化學方法的話 聞一下 可以聞出來 當然濃度小了不行
④ 化學中如何判斷什麼是酸,鹼,鹽這些怎麼看的出來
在溶液中電離出來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就是酸,例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碳酸(H2CO3)」……都能夠在水中電離出氫離子(H+),這類就是酸。
在溶液中電離出來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就是鹼,例如「氫氧化鈣[Ca(OH)2]」、「氫氧化鈉(NaOH)」、「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鋇(BaOH)」……都能夠在水中電離出氫氧根離子(OH-),這類就是鹼。
由非金屬離子或酸根離子與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就是鹽,例如「氯化鈉(NaCl)」、「碳酸鈣(CaCO3)」、「硫酸鋇(BaSO4)」、「硝酸銨(NH4NO3)」……總之除酸、鹼以外的離子化合物都是鹽。
⑤ 如何判斷溶液中的溶劑和溶質
溶質和溶劑只是一組相對的概念。一般來說,相對較多的那種物質稱為溶劑,而相對較少的物質稱為溶質。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整理一下二者之間的具體區別,供大家參考。
1溶質和溶劑之間的具體區分
溶液是由至少兩種物質組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質(溶質)以分子或更小的質點分散於另一物質(溶劑)中。物質在常溫時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狀態。
溶液有三種狀態,大氣本身就是一種氣體溶液,固體溶液混合物常稱固溶體,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專指液體溶液。液體溶液包括兩種,即能夠導電的電解質溶液和不能導電的非電解質溶液。所謂膠體溶液,更確切的說應稱為溶膠。
2溶質和溶劑的區分方法
狀態區別
1、固+液固為質 例:鹽水、碘酒
2、氣+液氣為質 例:鹽酸中氯化氫為質
3、液+液量少為質 例:工業酒精(少量甲醇溶於乙醇)
4、物+水水永為劑 例:5%或95%酒精溶液
溶劑非水的溶液:(1)碘灑(2)空氣(3)合金
名稱區分
溶質的溶劑溶液 例:碘的酒精溶液
2、溶質溶液(溶劑為水) 例:硫酸銅溶液液配製
1、配製10g5%食鹽溶液(固配液)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攪拌溶解2、用37%的濃鹽酸配製50g5%稀鹽酸(液配液)步驟:計算、量取、混合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關系
飽和溶液轉化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1、加溶劑至溶質完全溶解2、升溫至溶質完全溶解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方法:1、蒸發溶劑至溶質剛析出2、加溶質至不再溶解
3、降溫至剛有溶質析出
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1、完全溶解後看是否有不溶的固體溶質存在;
2、向溶液中加一定量溶質,看溶質質量是否減少
*濃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但同溫度下,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飽和溶液的濃度要濃
⑥ 確定溶液中含有什麼化學物質用什麼儀器
一般用色譜儀、光譜儀、質譜儀等做定性與定量分析。
色譜儀主要是指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適合做有機物的分析;
光譜儀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紫外分光等,適合做金屬離子和無機物分析;
質譜儀也分有機有無機類,一般與色譜儀或光譜儀聯用,有機物、無機物、金屬都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