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比較神經調節和化學調節在調節方式和特點的不同處。
神經調節速度快,但持續時間短;體液調節速度慢,但持續時間長。體液調節是靠激素和類激素的蛋白質作用與細胞表面引發細胞內一系列生化反應。神經調節靠電位高低來傳導興奮。
⑵ 變構調節和共價修飾調節特點的比較(生物化學)
共價修飾調節特點(化學修飾)(1)絕大多數酶化學修飾的酶都具有無活性(或低活性)與有活性(或高活性)兩種形式。它們之間的互變反應,正逆兩向都有共價變化,由不同的酶進行催化,而催化這互變反應的酶又受機體調節物質(如激素)的控制。
(2)存在瀑布式效應。由於酶化學修飾是酶所催化的反應,故有瀑布式(逐級放大)效應。少量的調節因素就可通過加速這種酶促反應,使大量的另一種酶發生化學修飾星恆教育搜集整理。因此,這類反應的催化效率常較變構調節為高。
(3)磷酸化與脫磷酸是常見的酶化學修飾反應。一分子亞基發生磷酸化常需消耗一分子ATP,這與合成酶蛋白所消耗的ATP相比,顯然是少得多;同時酶化學修飾又有放大效應,因此,這種調節方式更為經濟有效。
(4)此種調節同變構調節一樣,可以按著生理的需要來進行。在前述的肌肉糖元磷酸化酶的化學修飾過程中,若細胞要減弱或停止糖元分解,則磷酸化酶a在磷酸化酶a磷酸酶的催化下即水解脫去磷酸基而轉變成無活性的磷酸化酶b,從而減弱或停止了糖元的分解。
別構調節特點①變構酶常由多個亞基構成②變構效應劑常結合在活性中心以外的調節部位,引起酶空間構象的改變,從而改變酶的活性③變構效應劑與調節部位以非共價鍵結合④酶具有無活性和有活性兩種方式互變⑤不服從米曼氏方程,呈S型曲線
⑶ 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自身調節各有什麼特點和生理意義
1、神經調節
是機體功能的主要調節方式。調節特點:反應速度快、作用持續時間短、作用部位準確。基本調節方式: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反射與反應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反射活動需中樞神經系統參與。
2、體液調節
發揮調節作用的物質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內分泌細胞分泌後可以進入血液循環發揮長距離調節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組織液內擴散,改變附近的組織細胞的功能狀態,這稱為旁分泌。調節特點:作用緩慢、持續時間長、作用部位廣泛。(這些特點都是相對於神經調節而言的。)
神經一體液調節:內分泌細胞直接感受內環境中某種理化因素的變化,直接作出相應的反應。
3、自身調節
是指內外環境變化時組織、細胞不依賴於神經或體液調節而產生的適應性反應。
舉例
(1)心室肌的收縮力隨前負荷變化而變化,從而調節每搏輸出量的特點是自身調節,故稱為異長自身調節。
(2)全身血壓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腎血流量維持不變的特點是自身調節。
相互關系: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相互配合,可使生理功能活動更趨完善。
(3)化學性調節有哪些特點擴展閱讀
生物生命活動的神經調節、體液調節、自身調節可以按照反饋方式劃分為兩種調節:正反饋和負反饋。
1、負反饋
反饋信息與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糾正控制信息的效應。
負反饋調節的主要意義在於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態,在負反饋情況時,反饋控制系統平時處於穩定狀態。
2、正反饋
反饋信息不是制約控制部分的活動,而是促進與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
正反饋的意義在於使生理過程不斷加強,直至最終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饋情況時,反饋控制系統處於再生狀態。生命活動中常見的正反饋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⑷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各有什麼特點
神經調節:迅速、准確、作用范圍比較窄、作用時間短。
體液調節:比較緩慢、作用范圍比較廣、作用時間比較長。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結構基礎為反射弧,包括五個基本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感受器是連接神經調節受刺激的器官,效應器是產生反應的器官;中樞在腦和脊髓中,傳入和傳出神經是將中樞與感受器和效應器聯系起來的通路。
根據反射的不同特點,可以將反射分類如下:
1.按照反射形成過程分類,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2.按照生理功能分類,反射可分為防禦反射(如咳嗽反射)、食物反射(與攝取和消化食物有關的反射)、探究反射(如由新異刺激引起,並且表現為警覺和面向該刺激物運動的反射)和與延續種族有關的性反射等。
3.按照感受器作用特點分類,反射可以分為外感受性反射(即由外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視覺反射)和內感受性反射(即由內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如肌肉牽張反射)。
4.按照效應器作用的特點分類,反射可分為軀體反射(如屈肌反射)和內臟反射(如血管舒縮反射)。
⑸ 呼吸的化學性調節包括哪些
呼吸運動的調節可分為機械性反射調節(如肺牽張反射和呼吸肌本體感受性反射)和化學性反射調節。但是,最具生理意義的是化學因素對呼吸運動的反射性調節,稱為化學感受性反射。這里的化學因素是指動脈血液、組織液或腦脊液中的02、C02和H+。機體通過改變呼吸運動調節血液中02、C02和H+的水平,而動脈血中的02、C02和H+水平的變化又通過化學 感受性反射調節呼吸運動,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中這些化學因素的相對穩定和機體代謝活動的正常進行。 (一)C02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C02是調節呼吸運動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學因素。一定水平PC02對維持呼吸中樞的基本活動是必需的。C02刺激呼吸運動通過兩條途徑實現:一是通過 刺激中樞化學感受器再興奮呼吸中樞;二是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沖動經竇神經和迷走神經傳入延髓,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氣量增加。中樞化學感受器在C02引起的通氣反應中起主要作用。 (二)H+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動脈血液H+濃度升高時,呼吸運動加深、加快,肺通氣量增加;H+濃度降低時,呼吸運動受到抑制,肺通氣量減少。H+對呼吸的調節也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和中樞化學感受器實現的。盡管中樞化學感受器H+的敏感性較外周化學感受器高,約為後者的25倍,但由於H+通過血-腦屏障的速度較慢,限制了血中H+對中樞化學感受器的作用。因此,血液中的H+主要通過刺激外周化學感受器而起作用,而腦脊液中的H+才是中樞化學感受器最有效的刺激物。 (三)低氧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動脈血P02改變對正常呼吸運動的調節作用不大,僅在特殊情況下低氧刺激才有重要意義。在嚴重肺氣腫、肺心病患者,由於肺換氣功能障礙,導致低氧和C02瀦留,長時間的C02瀦留能使中樞化學感受器對C02的刺激作用發生適應,而外周化學感受器對低氧刺激的適應則很慢,在這種情況下,低氧對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刺激就成為驅動呼吸運動的主要刺激因素。因此,如果在因為慢性肺通氣或肺換氣功能障礙而引起機體缺氧的情況下給患者吸入純氧,則可能由於低氧的刺激作用被抵消,反而可引起呼吸運動暫停,所以在臨床應用氧療時應給予高度注意。 低氧對呼吸運動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實現的。低氧對呼吸中樞的直接作用是抑制性的。低氧通過外周化學感受器對呼吸中樞的興奮作用可對抗其直接抑製作用。 但是,在嚴重缺氧時,如果外周化學感受器的反射效應不足以克服低氧的直接抑製作用,將導致呼吸運動的抑制。 (四)C02、H+和低氧在呼吸運動調節中的相互作用在自然呼吸情況下,不可能只有一個因素改變而其他因素不變,一種因素的改變往往會引起另外一種或兩種因素相繼改變或幾種因素的同時改變。三者之間具有相互作用,對肺通氣的影響既可因總和而增強,也可因相互抵消而減弱。通常C02對呼吸的刺激作用最強,且比其單因素作用時更明顯;H+的作用次之;低氧的作用最弱。
⑹ 金屬的化學性質 都有什麼特點
1、氫前面的金屬能與弱氧化性強酸反應,置換出酸中的氫(濃硫酸、硝酸強氧化性強酸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
2、活動性強的金屬能與活動性弱的金屬鹽溶液反應。
3、大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
4、排在H前面的金屬,理論上講都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在常溫下,鉀,鈣,鈉等能與水發生劇烈反應,鎂、鋁等能與熱水反應,鐵等金屬在高溫下能與水蒸氣反應。
5、金屬均無氧化性,但金屬離子有氧化性,活動性越弱的金屬形成的離子氧化性越強。
6、金屬都有還原性,活動性越弱的金屬還原性越弱。
⑺ 空氣溫度變化有哪些特點
1.空氣溫度:即氣溫,表示空氣溫度冷熱程度的物理量。空氣中的熱量主要來自太陽輻射。當太陽輻射到達到面後,一部分被反射,一分被在同吸收,使地面增熱;地面再通過輻射、傳導和對流把熱傳給空氣。這就是空氣溫度的主要來源。然而,太陽輻射直接被大氣吸收的部分使空氣增熱的作用極小,只能使氣溫升高0.015~0.02℃。
2.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
氣溫日較差的大小與緯度、季節、地勢、海拔、天氣和植被等有關。
3.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
氣溫年較差的大小與緯度、距海遠近、海拔、雲量和雨量等有關。
等熱區、舒適區和臨界溫度
機體的體溫調節主要有散熱調節和產熱調節兩種形式。
散熱調節又稱物理性調節:是指在炎熱或寒冷環境中,機體則要依靠皮膚血管的舒縮、增減皮膚血流量、改變皮膚溫度以及通過加強或減弱汗腺和呼吸活動、尋找較舒適的場所、改變姿勢等,來增加或減少熱的放散,進而來維持正常體溫的調節方式。
產熱調節又稱化學性調節:是指在較嚴重的冷熱應激下,機體必須通過減少或增加體內營養物質的氧化,來減少或增加產熱,進而來維持正常體溫的調節方式。
等熱區:指恆溫動物則是依靠物理性調節來維持體溫正常的環境溫度。
臨界溫度:是指等熱區的下限溫度。
過高溫度:是指等熱區的上限臨界溫度。
舒適區:是指等熱區某一溫度區域,機體無須通過任何體溫調節方式,即可達到產熱和散熱相等,機體較為舒適,其代謝強度的產熱量處於生理的最低水平。
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預報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正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比如,雙休日、節假日,舉家外出旅遊或健身。這些活動已成為人們的一項重要的生活時尚。因此,關注天氣預報是必須的。但是,有時盡管氣象台的天氣預報,特別是空氣溫度的預報,已達到相當准確的水平,但也有不少人感到預報的氣溫與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熱程度不一致,從而抱怨預報不準;有時甚至認為氣象台是有意識地把夏季的高溫報低,或把冬季的低溫報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在這裡面存在著一個認識上的誤會。大家都知道,空氣溫度的高低是自然界冷暖的惟一標志。但是,它並不是表示人體冷暖的惟一標志。所以,在同樣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為濕度與風速大小的不斷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一般情況下,人的皮膚溫度比體溫稍低些,大約是32℃左右。從理論上講,當氣溫高於32℃時,人體就應該產生火熱的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例如,在氣溫35℃的環境中,如果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5%左右;當平均風速在3m/s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同樣的溫度環境下,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卻又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甚至會出現中暑現象。同樣道理,在低溫環境下,不同的濕度和風速也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寒冷感受。另外,不同顏色的外衣、天空雲量的多少等因素也會影響人們對實際環境溫度產生感覺是的差異。由此可知,人們對環境溫度的感覺是受諸多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⑻ 決定化學性質的是 化學性質有什麼特點
1、化學性質主要是由原子結構決定的,其實也與其它因素有關。比如配製成溶液的電解質參與反應時就要快很多。
2、而影響物理性質的主要因素則至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子結構,二是宏觀物質的內部結構。
3、最外層電子數與金屬元素的性質密切相關,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小於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大於或等於4,易得到電子。
4、稀有氣體最外層電子數一般達到8個的穩定結構(氦為2個)不易得失電子,化學性質不活潑。
5、化學性質的特點是測得物質的性質後,原物質消失了。如人們可以利用燃燒的方法測物質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熱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測得物質的穩定性。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氧化性、還原性、各類物質的通性等,都屬於化學性質。
6、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是任何物質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氣這一物質,具有助燃性為其化學性質;同時氧氣能與氫氣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水,為其化學性質。任何物質就是通過其千差萬別的化學性質與化學變化,才區別與其它物質;化學性質是物質的相對靜止性,化學變化是物質的相對運動性。
7、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如:饅頭遇到固體碘,碘溶液,碘蒸汽都會變成藍色。氧氣是分子,而氧氣具有的性質氧原子並沒有。
⑼ 何謂化學修飾調節其主要方式,特點和生理意義是什麼
凡通過化學基因的引入或除去,而使蛋白質或核酸共價結構發生改變的現象。
化學修飾(chemical modification)調節方式有別於別構調節。它以引起酶分子共價鍵的變化、化學結構的改變而影響酶活性。酶的化學修飾是在另一種酶的催化下完成的,是體內快速調節的另一種重要方式。化學修飾的方式包括磷酸化與脫磷酸化、乙醯化與脫乙醯化、甲基化與脫甲基化、腺苷化與脫腺苷化、-SH與-S-S-互變等。其中以磷酸化與脫磷酸化在代謝調節中最為重要和常見。
磷酸化是一種常見的修飾形式。酶蛋白中帶羥基的氨基酸殘基Thr、Ser與Tyr可作為磷酸化修飾位點。磷酸化是由ATP提供磷酸基,並在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完成的。脫磷酸反應則是由磷酸酶的催化下完成的。有的酶在磷酸化修飾後活性增高,而另一些酶則在磷酸化修飾後活性反受抑制。
由上可見,酶的化學修飾調節具有以下特點:①須由另一種酶催化,而且酶的活性形式與其非活性形式的相互轉變,正、逆兩個方向是由不同的酶分別催化的。②其修飾過程出現酶分子上共價鍵的變化,使酶的化學結構有所改變。③酶分子出現組成的變化。化學修飾常見形式為磷酸化與去磷酸化,但也可為甲基化、乙醯化等。這些化學修飾都可引起酶分子組成的變化。④酶的化學修飾反應是由酶催化的反應,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一個酶分子可催化多個作用物分子(酶蛋白)出現上述組成變化,因而有放大效應。
酶的別構調節與化學修飾調節,都是調節現有酶的活性、通過影響現有酶的結構轉而影響其活性。但在是否需要其它酶的參與、酶分子有無共價鍵的改變、有無組成改變等方面,它們都不同。
⑽ 體液調節有哪些形式其特點如何
體液調節是指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過體液(如血漿、組織液、淋巴等)的傳送對人和動物體的生理活動活動所進行的調節。
許多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各種激素,就是借體液循環的通路對機體的功能進行調節的。例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能調節組織、細胞的糖與脂肪的新陳代謝,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內環境血糖濃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穩定,主要依靠這種體液調節。
有些內分泌細胞可以直接感受內環境中某種理化因素的變化,直接作出相應的反應。例如,當血鈣離子濃度降低時,甲狀旁腺細胞能直接感受這種變化,促使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轉而導致骨中的鈣釋放入血,使血鈣離子的濃度回升,保持了內環境的穩態。
除激素外,某些組織、細胞產生的一些化學物質,雖不能隨血液到身體其他部位起調節作用,但可在局部組織液內擴散,改變鄰近組織細胞的活動。這種調節可看作是局部性體液調節,或稱為旁分泌(paracrine)調節。
神經調節的一般特點是比較迅速而精確,體液調節的一般特點是比較緩慢、持久而彌散,兩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調節更趨於完善。
此外,機體除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方式外,許多組織細胞自身也能對周圍環境變化發生適應性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組織細胞本身的生理特性,並不依靠於外來神經或體液因素的作用,稱之為自身調節